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老人多少岁归儿子养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4:24 字数作文
老人多少岁归儿子养老字数作文

篇一: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的几种养老模式

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的几种

养老模式

?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

即子女来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

二、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三、养老院

即养老院养老。

1.大型养老机构,老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如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院、颐养院、养老院等等。主要提供生活、医疗、健身、心理等方面的服务,一般还具有精神卫生式、休闲康复式、临终关怀式、医疗救助式、才艺特长式、完全自理式、介助介护式、综合式等特色服务。

2.家庭式小型养老院

即开办者利用自有住房,在照料自家老人的同时,招收社区老人养老。小型家庭养老院床位设置一般为6~15张,由开办者家庭成员为老人服务,具有易于开办、资金投入少、家庭气氛浓、服务细致周全等特点,深受社区老人的欢迎。全市小型家庭养老院现已发展到20多家,有的还通过连锁经营扩大了服务规模。

四、居家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就是政府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当老年人有服务需要时,拨一个电话给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就会按照老年人的要求,派服务企业员工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虚拟养老院实现了居家专业化养老。

想养老还不想到养老院去?可以参加“居家养老”,养护员上门伺候您。

五、异地养老模式

即老人在当地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登记,由养老机构或中介机构联系到外地养老机构养老。

1.异地疗养型

指一些身体健康状况欠佳但可以远行的老年人,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地区的养老院或疗养院进行疗养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如有哮喘病的老年人可以到气候始终温暖如春的云南去疗养。此种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尤其是体弱或有慢性病者,但往往费用较高。

2、休闲度假型

适合想到外地休闲度假的老年人。可选择环境比较幽静、安逸,适合休闲养老、修身养性的养老院入住。

3.旅游观光型

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旅游观光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还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适合身体健康及经济能力较好的老年人。

4.候鸟式安居型

是指冬天到南方过冬,夏天到北方避暑的一种异地养老方式,适合所有老年人。因为过冷、过热都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常常是发生意外的诱因。异地生活对于一些季节性发作频繁的疾病(如哮喘)还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六、日托养老模式

想白天到养老院与老伙伴们玩,晚上回家睡觉?行,有日托养老。即“朝至夕归”式养老,功能设施与托儿所相近,多数由街道或社区兴办,内设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老年课堂等设施,老人白天集中活动,中午供应饭食,晚上各自回家,既使老人得到很好的照料,又满足了老人们的居家需求。如今养老模式五花八门、各式各样,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应综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经济能力及爱好等。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总之要让自己住着舒服、住着开心才行。

但是很多的老年人都觉得还是在自家的房子里养老比较舒服自在,可问题来了,子女都在外工作,谁要陪?谁来照顾?

不管哪种养老方式,老人都需要走出去,接触社会,楼道电梯专注解决老人、残障人上下楼困难的问题,非常道愿意成为老人与阳光的桥梁,让老人不再闷坐屋中。

篇二:老人和他的儿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本课的“攒、锁、雇、蓄、刨、置、砖”7个生字,“吝啬、周济、乐善好施、不翼而飞、痛不欲生、热泪盈眶、雇用、教诲”等词语。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拥有勤劳俭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比拥有钱财更重要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懂得人生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比钱财更重要?

(知识、智慧、时间、生命……).

可是有一个儿子,他认为父亲给他的教诲比钱财更重要。你们相信吗?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大案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把字读正确。用笔把生字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并标好自然段。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眶”是后鼻音。“置、砖”是翘舌音。“挣”是多音字。

3、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很不错,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各小组汇报交流。着重理解“吝啬、周济、乐善好施、不翼而飞、痛不欲

老人多少岁归儿子养老

生、热泪盈眶、雇用、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品读课文,探究感悟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从可中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进一步感悟文本。

2、聪明的老人为了试探儿子能不能操持好这个家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3、再读课文,想一想儿子能通过老人的考验吗?他是怎么做的,父亲的表现又怎样,。

4、你觉得儿子是个怎样的人?

5、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多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孝顺:

出示句子。

(1)儿子很可惜财宝,但是他更疼爱痛不欲生的父亲: “爸爸,咱们去干活,还会把钱挣回来的!”

(2)到了中午,他领到一半工钱,买了个小面包,急忙去找父亲分着吃。

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更疼爱、急忙、分着吃”体会儿子的孝顺,并相机指导朗读。

勤劳:

出示句子。

(1)他在一个工地上运砖,活儿很累,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

(2)一天天过去了,儿子有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

(3)儿子靠辛勤劳动,来养活自己和父亲。

通过关键语句,抓住“咬紧牙关、坚持、辛勤劳动”体会儿子的勤劳和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 并相机指导朗读。

6、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通过了父亲的考验。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父亲给儿子的教诲是什么?

(2)它比钱财更重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

1、勤劳、坚强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父亲的认可。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成功的秘诀吗?

2、在你们心目中什么比钱财更重要?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举例说说。

3、读了这个故事后,如果你遇到困难你会怎样面对?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中的成语。

2、编写故事:想象儿子接收了父亲的财产后,会如何生活。 板书设计:

老人和他的儿子

勤劳、不气馁

老人儿子

比钱财更重要

篇三:为父母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为父母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每当与父母团聚,父母头上的花白发丝总是悄悄地提醒我们:父母老了,需要为他们养老作规划了。

然而,依靠家庭和子女为父母养老的美好时代,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今天我们面临的为父母养老的现实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而我们,并没有真正作好准备。

为父母养老的压力,总是以突然的方式横在面前。1980年出生的Jessica,在2011年12月就面临了一种极端困境:先是57岁的妈妈因头晕和呕吐被查出脑血栓,住进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周后,年近60岁的父亲在从医院回家的途中跌倒,导致颅内出血,住进北京武警总医院,至今仍在危重病房中。

Jessica,一个独生女,突然面对父母同时生病、住在不同医院的紧急情况!她放下工作,在这间医院照顾完妈妈,顶着寒风又赶紧去另一家医院照顾爸爸??还好,工作忙碌的老公还能搭把手;但不敢想的未来是,老公也是独子,两对老人家,一对在北京,一对在南方,将来都需要照料时,怎么办?“这个问题很残酷,我回答不了,我实在不知道??” 家庭养老的美好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今天终于合围了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困局。

在抵达这困局之前,我们曾有过特别美好的大家族养老时代:通常大家族像一个部落一样聚居;或者开枝散叶的小家庭星星一样围绕着核心家庭的长者;或者,一个家族的众多子女中,总有一个,使命就是守着父母并为父母养老。

现居山西忻州、56岁的工程师贾明,上有4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却是最小的他为父母养老送终。15岁,贾明就照顾受到运动冲击的担任师范学校校长的父亲,1969年底父亲住进医院直到去世的4年多里,贾明一直全程陪伴。“我晚上陪护父亲,一开始在一把木头靠背椅上睡了24天,后来,找了4根木棍和粗绳绑了个担架,一睡又是几个月。”父亲去世后,贾明又开始全力照顾长年患有关节炎的母亲,直到1999年老人去世。“我的4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参军读书散落各地,我来照顾父母既是自然选择,也是一种幸运。要知道,我得到的父爱母爱是兄弟姐妹中最多的。”贾明说。

现居河北、年已69岁的傅金秀,也是被指定为公公婆婆养老,而且一定要从天津落叶归根回河北盐山,而她当时还是天津一个集体厂的第一任厂长。“老人指定了我,是给我的荣誉。”1970年,她无怨无悔地销掉了天津直辖市的户口(包括4个子女的),随着公公婆婆回到农村,给了两位老人十几年的幸福晚年。

但在今天,“家庭养老的美好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研究学院 姜向群教授说。“支持家庭养老的基础都已变得脆弱和松动: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家庭养老的功能和家族养老的支持系统都弱化了;养儿防老的价值观,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了,父母不奢望儿女守着自己养老,事实上今天儿女的养老能力也在下降,他们普遍有心无力。” 这种压力甚至大到可能感觉自己被工具化。2009年10月3日,网友SOMPSON在“天涯杂谈”发帖《我是父母的养老工具》——“题目可能太没人情味了,可我确实是以我自己的事实情况写的。我父母都是农民,没有养老保险,没有固定工作,现在我25岁,我父亲还能够做粗活赚点钱,但再过几年就只能靠我的一点工资维持家用了,他们的一切都只能指望我。我想知道有没有朋友家庭情况和我一样?”SOMPSON获得了很多的共鸣与板砖。

这种被工具化的心理如何解释?心理咨询师董如峰认为必须理清的是:“为父母养老事实上是一种爱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表达爱的能力,它并不是完全依赖于物质基础支持。如果感觉自己是养老工具,这种表达没有感情色彩,背后可能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存在问题,可能是爱不足或被溺爱,还可能是他的愿望被家长过度束缚。”

“空巢”!“空巢”!

当子女感觉到为父母养老的压力,父母也面临着从未想象的适应压力。从上大学开始,孩子就离开家了,大学毕业也通常不会回,成家立业也在异地他乡,父母的家只有一对父母。“城市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达到50%,有的大城市甚至达到了70%。”姜向群教授说。空巢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五六十岁的父母来说,是一个生命中从未遇到的新阶段。很多父母身处空巢,情感极度不适,却并不知道为什么。

当父母身体健康无病无灾,为父母养老看起来很远,而一旦父母中一个人有事,子女马上面临艰难的抉择。北京数字一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的刘广军也是1980年出生的独子,爸妈都在抚顺,还算年轻,一个57岁,一个55岁,都是公务员,妈妈马上就要退了,爸爸还有两三年,本来一切顺风顺水,然而妈妈突然腰椎骨折,广军马上告假回到老家。“父母只要自己能动,就不会说需要你照顾。说真的,在外面不知道,在家里你就有感触了,我都不知道我妈常常想我想得掉眼泪!北漂独生子女的父母等于白养孩子。在心理上,他们想让孩子自由,但又觉得孤独,你大学毕业以后,每年就和你见几次面,等到她用呼吸器时,你才

来医院给她交钱??养你干嘛啊!像我妈,她就觉得我在北京工作不好,还是在家考公务员才好。她其实就是想我,越老越想,父母毕竟就你一个孩子啊!我太太家更恐怖,她一回秦皇岛她妈妈就哭,都是空巢家庭,都希望孩子在父母身边。”

这种情况父母和子女都难受。“孩子离开父母并不困难,孩子有社会化合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冲动和成长需要,但父母接受与孩子的分离就困难得多,在时间、空间和情感上,都有一个巨大的空洞,却没有资源和力量来帮助他们填充。”心理咨询师董如峰说。这种创痛在孩子结婚后,更加深刻和弥漫,“生活空间的隔离和亲密关系的扯断,父母接受不了也得接受。”

而子女则在父母与事业间痛苦纠结。广军说,2010年基本都没怎么在北京上班,他看好数字一百的发展前景,“我们公司上市是我的理想。”但因为妈妈的病,广军已经请了半年的假,他都不好意思想辞职了,公司董事长汤雪梅特别通情达理,她说:没关系,谁都有这时候。

反哺父母的新冲突

当父母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真正需要子女的照料时,他们就像孩子一样,而我们则忽然成为他们的父母。这种未分化的状况,其实让彼此都很难适应。

33岁的记者章平(化名),独自一人在京工作,有一段时间,她把江西的父亲接到北京。章平发现,与老父亲的相处简直就是一场战争。父亲变得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他首先关心她的个人生活问题,为什么还单身?应该赶紧结婚!“你这样我们没有办法让你为我们养老!”父亲更占领了她的时间,她只能把以往的生活菜单删减得只有“工作”加“在家”。

然而更严重的是,父亲不停生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他变得小心翼翼,极度怕死。他对自己的身体特别敏感,老是觉得自己有病,总说头疼、胸闷、浑身没劲,一会怀疑心脏不行了,一会认为自己要死了。章平差不多每周都 陪爸爸去两次医院,还叫过一次120,看过4次急疹,甚至有两次,分别在凌晨4点多和6点多叫醒她,说自己要去医院,无论前夜赶稿到凌晨几点,章平都只能立即起床带老父亲去医院,但多数时候,大夫都说,您没事。“我那几个月都快得抑郁症了!”

父亲这是怎么了?董如峰分析:“通常这个时候的父母,已经退出社会生活,社会价值来源基本丧失,这个阶段对父母来说,是最痛苦的。我们的父母通常建立了6种防御机制。第一个防御机制是再找一份新工作,继续获得社会价值,比如不少父母退休后返聘;第二个防御机制是积极参加老年社区组织;第三个防御机制就是发展个人爱好,比如绘画或是加入

社团;第四个防御机制是从含饴弄孙中寻找被需要的感觉;第五个防御机制就是不停地折腾孩子;第六个防御机制是潜意识里的:生那种为了让孩子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身心疾病。这些不同的防御机制,有的很积极,有的就很消极,像第六种防御机制,通常老年人自己意识不到,子女也意识不到,这样会吧和子女的关系搞得非常纠结,甚至把大家都折磨进道德困境中。”

这种困境让父母和子女都极不舒服:父母通过某种身心症状紧紧抓住子女,而子女在内心自我审判和道德压力之下努力尽孝,但在情绪和情感层面,又对父母和自己充满愤怒,身心俱疲。“这种情境下,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心理亲密感丧失,彼此无法活在爱中。”董如峰说。

你在未来能够体面养老吗?

2010年12月4日,袁岳在《第一财经〃头脑风暴》中讨论了再未来我们如何体面养老的问题。袁岳特别指出,很多年轻人对于养老想得不是特别早。“不早想,不认真想,不认真奋斗真不行,体面就没戏了,这是很残酷的,认识到这个残酷之后,奋斗的方式就要改变改变,否则以后就没领子了!”袁岳总结:“面临着不太如意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们年富力强的时候,要提升我们的职业能力、理财能力、综合发展能力,这些能力是将来体面养老的真正保障。对于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要努力打拼,打好未来体面养老的最能把控的那根基石和那根柱桩。”

只有观念变了??

在家为父母养老,不仅仅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困局,多子女家庭也是同样。70岁的李伯二男二女,如今国外一个国内3个都不在身边,谁也指望不上。“都是中国移动惹的祸!”李伯的冷幽默透着无奈。

我们在新浪、搜狐和《心理月刊》官网都分别做了父母养老的态度调查。但在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已经缩小到不能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在观念层面,并不能接受把父母推给社会机构去养老。深圳大学法学院唐咏博士也在2008年做过一个调查,结果相同。她还特别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老人希望在养老院养老,做子女的是什么态度,69.2%的被访者明确表示了“不愿意”。

37岁的明怡,至今记得妈妈高血压同时爸爸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那一场家庭变故。那时候,她女儿才两岁。每天,明怡先去市里的医院看妈妈,再去通州的结核病院看爸爸,和妹妹轮换——多年来妹妹几乎没正经上过班,这种日子差不多有10年。让父母住养老院怎

么样呢?“这我接受不了。”明怡坚决地说,“妈妈住院期间,家里剩爸爸一人,我看他特别可怜。如果我再把他俩一起扔到养老院,他俩就太无依无靠了。”老俩口却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一下子就被明怡否了。

两年前,冯萍(化名)的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她曾是那么乐观坚强的教师,但现在,“她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完全没有记忆,你给她什么安慰,包括你送给她什么,转过背她就忘记了,东西一会儿就忘记放哪里,然后大叫肯定被你们偷走了??”父母得这种病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特别考验子女的耐心,基本上要拴住一个成年人全部的精力去照顾。即使这样,冯萍和其他的姐妹也绝不考虑把妈妈交给社会机构去护理。“我们最喜欢的是她能够跟我们一起住。她到我这里来的那段时间,我专门请假,全天候地待在家里陪她。我们绝不可能送她去养老院,我们要请护工在家里看护她。”

“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老年人的晚年安定,仍然被普遍认为是子女的重要责任,老年父母和成年女也仍然保持着持久且密切的关系。”唐咏博士在《长期护理对老人居家和社区照顾的影响和挑战研究》中指出,在中国,当老人因疾病和年迈需要照顾时,家庭依旧是老人照顾的主体,“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一致支持这种内含血缘、地缘、经济和其他联系的老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

一方面,是社会还没有为汹涌而至的老龄化做足准备,“成都3万养老床位容不下百万老人一床难求”,“一床难求养老机构床位紧张优质养老院需要排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靠家庭和子女养老,仍然是政府倡导、大众期待的为父母养老的主要模式;另一方面,家庭层面,作为父母,作为子女,我们也都是毫无准备地就直面为父母养老的严峻现实,备受道德煎烤。心理咨询师、中国国际家庭教育学会会员王培东曾与一个关注老年人养老的专家探讨,养老困局突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结论就是,“人的观念。”她说:“当我们的观念准备好了,社会就一定会准备好。”

心理咨询师董如峰给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方向:“作为子女,我们可能需要提前为父母规划养老——也许从父母四五十岁就需要开始,要提前帮助父母应对空巢期、接近退休以及退休后的心理适应,让他们拥有可控感;而我们也需要从现在就为自己做好养老的准备。”

篇四:关于社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方案

关于社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方案

吴玉凤

一、调查目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泉州市老龄办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70多万,而全市10家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人总数还不到千人。到了2030年,全市老人将激增为170多万,老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

针对目前的现状,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以此更好地补充泉州养老体系的现状,解决养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泉州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

二、调查对象

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老年人。

三、调查内容

(一)社区老年人生活现状;

(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查阅法。

附件:关于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

附件:

关于江南街道亭店社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调查问卷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这份问卷为了了解本社区老年人养老的

一些现状和存在问题,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请您真实认真地回答下面的问题,谢

谢您的合作!

家庭属性:① 单身 ② 夫妇俩

居住方式:①单身独住 ②夫妇俩同住 ③与子女同住

A1、您的性别是: ① 男 ② 女

A2、您的年龄是: ① 60-69岁 ② 70-79岁 ③ 80岁以上

A3、您的文化程度:① 不识字 ② 私塾 ③ 小学 ④ 初中 ⑤中专/高中 ⑥大专以

A4、您以前的职业身份是:

① 农民 ②乡镇企业退休职工 ③国营大集体企业职工 ④文化教育、医疗系统从

业人员 ⑤机关干部 ⑥个体户 ⑦ 其他

A5、您现在有几个子女?①1个 ②2个 ③3个及以上。

A6、您们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如何? ①很好 ②比较好 ③一般 ④不太好 ⑤很

不好

A7、您家的家务主要由誰来做? ① 妻子 ② 丈夫 ③ 子女 ④ 共同分担

A8、您目前生活自理的能力:能自理 需要别人适当帮助 完全需要别人照顾 身

体健康可以照顾家人

B1、您(或您夫妇)目前的月收入是: ①1000元以下 ②1000—2000元 ③2000

—3000元 ④3000元以上

B2、您的收入来源是(多选题)①政府救助 ②退休金 ③养老保险 ④社会福利 ⑤

其他(请注明)

B3、您觉得您的居住环境如何? ① 非常舒适 ② 一般,但也挺舒服的 ③ 不

太理想

B4、您觉得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 ①够用有余 ②大致够用 ③有些困难 ④

十分困难

C1、您觉得自己的健康状况怎么样?① 很差 ② 较差 ③ 一般 ④ 较好 ⑤ 很好

C2、您是否办理医疗保险? ① 有,是农村医疗保险 ②有,是城镇医疗保险

③ 自己办理的其它保险 ④没有

C3、您生病了怎么办? ① 只要有病就去医院 ② 大病去医院就医,小病不去医

院,只是在家吃点药 ③只能听之任之

C4、您生病时谁陪您去医院看病?①老伴 ②子女 ③邻居或朋友 ④亲戚 ⑤老同事

⑥保姆 ⑦社区干部 ⑧自己去

D1、您家现在有没有雇保姆或钟点工? ① 雇保姆 ② 请钟点工 ③ 没有

D2、您现在使用下列辅助工具吗 ① 老花镜 ② 助听器 ③ 拐杖 ④ 轮椅

D3、您希望的养老方式是:① 自己或夫妻俩自己料理 ②与子女同住 ③住养老院

④请家政保姆照料 ⑤ 其他(请注明)

D4、您子女对您养老方式的意向是:①由子女照顾日常生活 ②请家政保姆照

料 ③住养老院 ④其他(请注明)

D5、如果您想入住养老院,您能承受的费用水平是每人每月为:

①1500元左右 ②1000元左右 ③800元左右 ④500元左右 ⑤无法承受

伙食费以外的住宿等费用

D6、如果您想入住养老院而经济上有困难,子女能对您提供帮助吗?①能 ②有心

愿但子女经济条件不够 ③子女有经济条件但面子上过不去

D7、您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吗? ① 愿意 ② 不愿意 ③住房小,分不开 ④无

所谓

E1、您体育锻炼运动健身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多选) ① 散步 ② 跑步 ③

球类 ④ 游泳 ⑤ 打拳舞剑 ⑥ 其他

E2、您有心事时向谁诉说? ①老伴 ②子女 ③老邻居 ④老同事朋友 ⑤亲戚

⑥社区工作者 ⑦没有可以诉说的人

E3、您有一些兴趣或爱好吗? ① 有很多 ② 有一两种 ③ 没什么兴趣爱

F1、您对目前政府养老体系和设施建设的现状是不是满意?

① 很满意 ② 比较满意 ③ 一般 ④ 不太满意 ⑤ 很不满意

F2、为了安度幸福晚年,最希望政府为您做的事是什么?

关于社区老年人养老现状的调查报告

吴玉凤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而我国也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泉州市老龄办数据显示,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人有70多万,而全市10家社会化养老机构的老人总数还不到千人。到了2030年,全市老人将激增为170多万,老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2010年,泉州市出台多项政策,拟将城乡社区打造成基本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了更好地了解泉州养老体系的现状,发现养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泉州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本人于2010年8月9日—8月23日期间,在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中进行走访,从亭店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调查出发,对当前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了粗浅分析,并对加强和推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一些浅显的对策措施,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一)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从年龄构成上看,60-69岁老年人占45.5%,70-79岁占42.7%,80-89岁占10.8%,90岁以上老年人占1%,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比例达11.8%;从健康状况上看,生活能自理的占77.8%,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占19.9%,生活不能自理的占2.3%。

(二)社区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从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0.7%的老年人没有子女,有一个子女的占10.6%,有2个以上子女的占88.7%;从居住情况上看,61.1%的老年人同子女一起居住,4.4%老年人的子女都长期外出工作;从老年人是否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上看,愿意的占83.4%,不愿意的占16.6%。

(三)社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状况:从老年人生活费用来源上看,多数人来源渠道较多,其中,领离退休金占77.4%,子女供养占22.5%,自己平时积蓄占10.9%,亲友资助占1%,低保占0.6%,五保占0.1%,其它收入占6.6%。数据显

示:老年人生活来源以依靠离退休金和子女供养为主,老年人更多地要依赖于身边熟悉的环境和人群,家庭成员仍然是照顾老年人的主要力量,社区助老服务也开始逐渐被老年人接受。

(四)社区老年人文化生活状况:在是否参加文体活动方面,经常看电视的占91.2%,天天看报刊杂志占51.7%,写作占1.2%,书画占1.9%,收藏文物、集邮占1.6%,与朋友聊天占33.5%,下棋、打麻将占10.6%。数据显示:老年人活动项目主要以散步、看报、聊天等简易项目为主。

(五)社区老年人社会服务状况:在老年人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方面,需要上门做家务的占35%,需要帮忙日常购物的6.6%,需要送饭的占1.5%,需要日托和陪伴聊天的占12.9%,需要医疗服务的占34.8%,需要老年人热线服务的占39.8%,需要老年人婚介的占0.2%,需要旅游服务的占8.3%,需要法律援助的占10.5%。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以家政、热线电话、夜间急救为主。

(六)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选择和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成年子女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面临压力,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经济、时间和心理所受到的压力有所差异。老人在经济方面更依赖男性照顾者,而在生活照料方面则更依赖女性照顾者,老人更倾向于与儿子同住,成年子女照顾者也对居家养老服务提出具体的需求。这给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出严肃的问题。目前昆山城市社区中的老人实际享受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托老所,28.9%的老人需要,仅有1.5%的老人得到服务;保健指导,46.8%的老人需要,仅有29.3%的老人得到服务;家庭病床,32.5%的老人需要,仅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务;应急服务,45.1%的老人需要,仅有0.7%的老人得到服务。目前泉州市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很多都并不是没有儿女,往往是老人自己要求住养老院减轻儿女负担;而另一大类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则属于临终关怀型。即由于疾病、孱弱等原因,在被动或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被子女送入养老机构。等待他们的,不是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而是一种无奈的煎熬。目前社会人口处于“四二一”形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小两口、加一个孩子,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这使很多已进入中年的子女疲于应对。

篇五:子女为父母养老,你该准备了

子女为父母养老,你该准备了

父母头上斑白的头发时刻在提醒着我们:父母老了,该为他们的老年生活做点什么了,改为他们规划一个合理的养老计划了。

然而,以房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时代也变得模糊不清。面对现在4+2的养老模式,我们的压力变得空前的大。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为父母养老的问题已经是我们这一代80后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面对现在这个所谓的“银发中国”的称呼,养老似乎变得不怎么美好了。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让人惊讶,而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终于在今天面对养老问题的时候将独生子女困住。曾经,我们有美好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一个家族的人口还是很多的,很想以前的部落时代,家里的长者就是家里的宝,家族的人无论走多远,无论干什么,总会有一个人守在家里,担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也许,在那个年代,这就是使命。

空巢老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当子女因为父母的养老感到压力的时候,父母也将面临适应压力的局面。当今社会,每一个孩子几乎都是从大学就离开家,有的甚至更早,等到学业完成一般也会在所在学习的城市工作,以后也会在异地成家立业,通常是不会回去的。而远方的家就只剩下了年迈的父母。

对于空巢,可以算中国六十岁的父母的生命中的一个新阶段,很多父母都处于一个空巢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极度不适应这样的生活,精神也不能得到满足,然而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想承欢膝下。

假若父母健康,那养老似乎就变得有点遥远,但是假若父母身体不好呢?我就是一个北漂,一个一年最多回家两次的北漂,我有一个各个,如今成家立业,但是也不在父母的身边,父母都六十多,在现在的社会,这个年龄似乎在经历着一些我们看不见的新“生活”。爸爸的突然昏迷让我乱了阵脚,我马不停蹄赶回去,看见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心里酸酸的。 其实,只要还能动,我觉得每一个父母都不想告诉自己的孩子说自己不好,在家的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可是如果你在外面,每次回家的时候你就会深有感触,你大学毕业后到今天,

见过父母的次数屈指可数,如果真的等到你的父母用上呼吸器,躺进手术室你才来交钱的时候,养你干什么?

老了的父母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你的照顾,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他们,总是觉得他们是父母,可是我们忘记了,他们也是老人。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打碎碗能被原谅而老人打碎却会被职责的原因。在那个像孩子一样的的状况下,真的很难让彼此都去适应那样的生活。 据统计,2014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近两成,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在我国,当老年人发生疾病或者年迈需要有人来照顾的时候,家庭永远是最核心的主体,现在的养老院一床难求,养老机构也需要排长队,而对于像怡养爱晚这样做候鸟式的养老机构来讲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所有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但对于子女来讲,这样的养老方式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愿意接受的。

不管是选择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子女都是养老的主体,不管为父母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子女都应该有准备的面对养老问题。有心理咨询师称:养老困局突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案就是“人的观念”。我们需要为父母提早的规划好养老,不管你是在怡养爱晚养老,还是在养老院养老,都应该提前做好养老准备,提前帮助父母应对空巢期,以及有些父母退休后的心理适应时期,作为子女,我们义不容辞也责不旁贷。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