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9岁小孩总觉得很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20:34 高中作文
9岁小孩总觉得很烦高中作文

篇一: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

孩子“讨人烦”不必太担心

乐乐的孩子两岁半了,过去都说挺乖的。可是,最近一家人都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好看了,越来越淘气,越来越讨人烦,还常常又哭又闹,弄得谁也不愿意看孩子了,宁可干别的家务。孩子这样讨人烦怎么办?怎样治好孩子讨人烦的毛病?

讨人烦是成长中的必然

应该说,这时候孩子的又哭又闹讨人烦不是毛病,而是特点,是年龄特点,用专业一点的话说,是心理年龄特征。俗话说“两岁三岁讨人烦”。这时候的孩子,许多事他们常常会坚持“我自己来”,结果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他们还经常不听话,凡事偏要和大人对着干,又哭又闹。于是,让人觉得他们特别讨人烦。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的自我意识飞跃发展的阶段,所以说是心理年龄特点。换句话说,两三岁的孩子如果不讨人烦,反而更是令人担心的了。

既然这个时候孩子的讨人烦是年龄特点,所以,家长光烦不行,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多想办法巧妙应对。

巧妙应对有办法

一是给予巧妙的忽视

有一幅漫画:一只老鼠优雅地用手按压杠杆,同时得意地和后面的“鼠兄弟”说:“看,我能训练人,当我一按压杠杆的时候,他们就会给我一粒好吃的食物。”有时候,大人就成了孩子这只“小老鼠”的“掌中之物”,被孩子“控制”了。当孩子“非要”做一些事情而大哭大闹的时候,大人就会屈服,让孩子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于是,“狡猾”的小家伙就会发现“这招儿好使”,以后,会常常用大哭大闹来达到控制大人的目的。所以,应取的对策是,不去过分关注孩子哭闹这个行为,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大人不去过多理会,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样“忽视”的结果,孩子就会逐渐停止无理取闹。而当孩子不再哭闹的时候,大人再来关注孩子,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讲解清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二是避开风头冷处理

一些脾气暴躁或者精力过于旺盛的孩子,会在发脾气时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声嘶力竭地大哭,用头去撞硬物等。这时候,大人首先要应及时阻止孩子的破坏行为,口气可以严厉一些,但不用讲多少道理。然后,把孩子抱起来,放在安静的地方,在防止孩子伤害自己的同时静静地等待,不去理他,来个冷处理。大概几分钟后,孩子暴躁情绪的峰值就会过去,用大人的话说就恢复了理智。这时候,大人再温和地向他讲道理,并且再次重申要求,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三是该说不时就说不

孩子到了两岁左右的时候,会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伸手去摸去探索。但是,有些事情是有危险的,是孩子不能伸手的。比如,不能让孩子用手抠电插座或者摸水果刀。怎么办呢?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基本可以听懂大人的口令和要求了。所以,对于该严格禁止的事情,应该设置限制,应该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这个不能碰,这个很危险”,并在说不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讲解为什么。比如,孩子对电插座很好奇,就要在他企图触摸的同时,通过动作阻止他,拉住他的小手,态度要严肃,要坚定,要不容商量,在阻止的同时告诉他“这个很危险”。这样,孩子就有了“禁忌”的概念,对被禁止的事情就不再伸手了。

四是该放手时就放手

孩子学会走路后,他们会磕磕绊绊地走到他想去的任何地方,把抽屉、柜子所有能打开的地方都打开,好奇地把能翻到的东西全都倒腾出来。他们还特别喜欢学大人的样子,跟在大人的屁股后面像模像样地学,扫地时会把灰尘扫得到处都是,拿着遥控器一通乱按,甚至把饭锅叮叮当当地拖来拖去。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他们还特别愿意通过尝试告诉别人“我能行”。与上面对策不同的是,对孩子没有危

险的探索行为,大人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要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比如,孩子学大人的样子扫地,首先要给予关注:“你看,宝宝真是勤快,帮助妈妈扫地。”然后耐心地交给一些简单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亲子交流,也培养了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是正确对待孩子的“抠门”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变得“抠门”,独占意识特别强烈,自己的东西霸着不肯撒手,甚至还要抢占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因此,也会让人感到孩子烦人。其实,这不过是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界限的表现。他们仅仅知道玩具给了别的小朋友,我就没有了,他们还不能认识到共同分享的乐趣。这时候,家长不能强制孩子分享,而应引导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还可以多买一些共同游戏的玩具,让孩子感觉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好像更有意思”。从而让孩子自己体会分享的乐趣,建立分享的意识和观念。

篇二:父母的六种行为 让孩子觉得烦恼

父母的六种行为 让孩子觉得烦恼

虽然孩子很小,但是他们也是有他们自己的烦恼的。他们的这些烦恼主要都是来自于父母,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父母的哪些行为带孩子带来了烦恼吧!

1、家庭不和

大人不懂得谦让,经常互相责怪。其实,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和老人不和,对于孩子来讲都是心理上的电闪雷鸣、雨雪交加,但苦于自己年龄尚小,无能为力,只好躲在角落里暗自抽泣。

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的天气,孩子的心灵还很稚嫩,恶劣的天气不仅妨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往往还会留下终生的心理阴影。构建温馨、互爱的家庭,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

2、父母品行

老师刚讲了语言美,回家就听到大人骂街;课堂上刚受了公德教育,爸妈就乱扔垃圾、捡钱不交公。

文明的进步,使孩子在公德和修养方面起点比父母高,那就让我们放下家长的架子,向孩子学习吧,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和趋势,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实上,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的还多着呢。

3、父母不陪自己玩

童年的孩子最喜欢一家人在一起游戏,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大人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娱乐方式,在中国,陪孩子玩历来被认为可有可无。

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化、长大,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等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或者年龄更大些,这样的机会就少了,还是趁现在多多享受天赐的快乐吧。爸爸们可别认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没面子,这是封建大男子主义的糟粕,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和阶层,越重视和家人的相处。

4、父母的不良嗜好或习惯

烟雾缭绕、酒气熏天、麻将声声,不良习惯的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酒喝多了,麻将输了,最后遭殃的却是自己。

不良嗜好,不仅带给家人烦恼,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危害极大。不管那个习惯持续了多少年,还是咬咬牙戒了吧,没有改不了的习惯,只有不想改的人!

5、父母包办

无论是穿衣服、时间安排,还是交朋友、选报兴趣班,都不能自己做主。大人的解释永远是:小孩子懂什么,这都是为你好。

父母包办的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要么是父母放心不下,要么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而重要的,其实,即便孩子再小,也是一个人,他们的兴趣和感受需要尊重,他们应该有一定范围内的自主权,只有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他们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才不至于毫无主见。对于交朋友,我们应该给他们原则性的指导,但是最好不要具体的干涉,其实,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学习不好的朋友可能胆子大、脑子活,也可以丰富孩子的性格,我们成年人不也是什么朋友都要有吗?

6、父母失信

许诺的事情不认账或者大打折扣或者无限期拖延,甭管自己多盼望,盼了多久。

父母的失信两个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一,父母的威信大打折扣,而父母的威信是教育的基础;其二,父母的失信行为给孩子树立了消极榜样,你说话不算数,很难要求和指望孩子说话算数,只要你无法完全监控,孩子随时存在失信的可能。

篇三:10岁孩子的烦恼您知道吗

10岁孩子的烦恼您知道吗?

核心提示:10岁的孩子有哪些烦恼?渴望拥有玩具和独立的空间,讨厌衣服的颜色??那些看似简单的烦恼里,隐藏着孩子们心里的秘密,他们的烦恼越来越成人(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9岁小孩总觉得很烦)化。孩子们解决烦恼的办法也各有不同,摔枕头,在楼下拼命地奔跑,向宠物倾吐委屈。不久前,郑州市一所小学首创“把烦恼抛开”的“情感渲泄课”。本报也对部门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情感渲泄的背后折射出“小学生的烦恼正在成人化”。

有益的尝试

诉说烦恼流下委屈的泪水

这是别开生面的一节课,主题是“把烦恼抛开”。叽叽喳喳的小学生们兴奋得无法安静下来,班主任谷传慈站在讲台清了清嗓子,大声制止了讲台下的交头接耳。

11月12日15时30分至16时10分,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四(4)班的学生聚在教室里,不谈学习,谈个人烦恼。学生们把各自的烦恼说出来,然后找一个办法,让烦恼消散。

黄旭菲的烦恼有一大堆:对门邻居家经常在晚上打闹,让她无法写作业,第二天被老师吵;妈妈让她穿的衣服总是自己不喜欢的;她喜欢长发,妈妈却让她剪成短发??

贾哲说,爸爸妈妈不让他和同学玩,不让他买布娃娃,不让他在上学时在书包装自己喜欢读的课外书。

?? ??

全班53名同学各有各的烦恼,有的同学说着说着就流下了委屈的泪水。谷传慈老师说,没想到同学们会有这么多的烦恼。

有了烦恼,如何进行自我调节?黄旭菲的办法很多,有时是大哭一场,有时对毛绒玩具诉说,有时对着玩具乱打。贾哲的办法是看动画片,或者弹钢琴,“还有就是一天不理人,或者练太极拳。”贾兴隆说,他的烦恼是自己天生嗓子哑,唱歌老跑调,妈妈不让他做饭、不让他洗衣服。

在这节课上,老师不仅让同学们说出各自的烦恼和消除烦恼的办法,还让他们当众表演自己如何消除烦恼。王君临对着鱼缸,向鱼缸里的金鱼述说自己的烦恼,鱼缸是他从家里带来的,里面的金鱼他已经养了两年,“我对金鱼非常有感情。”王君临说,对着金鱼倾诉后,心情就好多了。有的同学消除烦恼的方式则是拍打自己带来的玩具。 还有一些男生把漫无目的奔跑作为消除烦恼的方式。“放学后围着操场跑吧。”班主任谷传慈老师对这些男生说。

下课铃响了,许多同学意犹未尽。“老师,下一次再上一节这样的课,好吗?”他们围着谷传慈提要求。他们告诉谷老师,上这样的课也是一种情感渲泄机会,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成长的烦恼

烦恼内容之广令老师吃惊

“小学生也有自己的烦恼,如果不及时消除烦恼,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心智发育。”四(4)班班主任谷传慈老师说。因为有这种想法,她才组织了上这样一节课。

谷传慈老师说,既然特别,就叫情感渲泄课吧。这节课本来是体育课,她与体育老师商量后占用了这节课。在这之前,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校长任滨,并得到校长的首肯。

为上好这节课,谷传慈用一周的时间来准备,她白天跑到图书馆、书店收集有关小学生心理方面的资料,晚上上网查找,仅“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她就收集了上百条。“看着重要的我都要认真读一读。”谷传慈说,没有时间细读的,她也大致浏览一下。她还提前一周向同学们征集烦恼和解决烦恼的办法,每个同学都交上了自己的问答卷,学生们烦恼内容之广令谷传慈很吃惊。她说,只有发现学生的烦恼,才能帮助他们尽快消除烦恼,恢复快乐的天性。

经过统计,学生们交上来的问答卷里涉及的烦恼有3大类、60多种,来自家庭、学校以及与人相处的问题都成为学生的烦恼。 谷传慈老师所带的四(4)班学生年龄几乎清一色是10岁。谷传慈认为,10岁的孩子在父母眼里,可能还是小孩,其实不然。“这些10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是非、爱好有了明显的分辨能力。”谷传慈说,班里一名女生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后来谷传慈在这名女生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这名学生日记里写着:“妈妈非要让我穿一身黑色的衣服不可,我非常不喜欢黑色,因为有个同学曾我说,穿黑色衣服不吉利,会带来不幸。我希望自己一直都是幸运的。”事后,谷传慈找到这名女生,告诉她,穿黑色衣服不吉利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不喜欢穿黑色的衣服,可以直接跟妈妈说,并讲出自己的理由。后来,这名女生和妈妈谈了心,换了衣服,又变得神彩飞扬了。 谷传慈说,家长往往忽略了这些在孩子身上的不经意小细节。如果老师再不能及时发现,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越来越不利。

记者在金桥小学、幸福路小学采访时,老师们也表示,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课不能仅仅限于书本,还要注意学生们的情绪,及时消弥他们心里的烦恼。

问卷的结果

家长不知孩子的真正烦恼

11月14日下午,记者在紫荆山公园随机发放了50份问卷,发放对象是带着小学生的家长。问卷即答即收,内容设置两部分,正面是第一部分,由家长答,两道题:“1.你知道孩子有哪些烦恼吗?2.说出一个让孩子开心的办法。”背面是第二部分,由学生答:“1.你的烦恼是什么?2.忘掉烦恼需要多少时间?3.有了烦恼怎么办?4.爸爸妈妈为你做什么你最高兴?4.学校、班级、年龄”。

记者发放这份问卷的目的是想了解父母真正能否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想知道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度。50份问卷全部收回,然后加以统计,统计对象在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38个,

一、二、六年级的有12个,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8岁。 经过统计得到如下结果:仅有一个孩子没有烦恼,其余的孩子均有不同的烦恼,最 嗟牧谐?个烦恼。这些孩子列出的烦恼类型与伏牛路小学四(4)班学生的烦恼结果类似。来自学校的烦恼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外,还有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来自家庭的烦恼除了父母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外,还有父母按大人的想法要求孩子穿衣、待人接物等。

通过对照每份问卷的正面与背面,一个惊人的发现是,记者重点关注的37份问卷中,有21个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真正烦恼,有15个家长不知道孩子最喜欢做什么。

篇四:避免公众场合责骂孩子的三个爱心法

避免公众场合责骂孩子的三个爱心法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亲在马路上对孩子大声责骂,我相信他们有责骂的理由。孩子嘛,总是不听话的多。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叫古代父母对孩子的“七不责”。其中第一条就是说: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尽管我们都明白这个大道理,也尽量的照着做。但是有的时候孩子在马路上,商场里或者游乐场里等等公众地方实在淘气了,脾气也会变得难以控制。

我一直看顾着很多小小孩们,在我经历了这许许多多同龄的孩子之后,豪豪在我看来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很多时候,我都会告诫自己,要冷静,不能发火。特别在公共场合,当他因为看到游戏机而驻足不前的时候,当他因为要吃糖被制止了后发脾气的时候,当他在商场里乱跑的时候,当他冲向马路而拒绝和我拉手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曾经让我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我忍了又忍,深呼吸再深呼吸。我总觉得父母亲和孩子之间既是亲密的家人,也是斗智的伙伴。我们在职场上遇到问题,会毫不留情的反击。但是在这个我们深爱的孩子面前,我们只能有智慧的去爱。

慢慢的我开始发现,孩子在公众场合胡闹,其实也是有方法对付的,不一定要责骂,气恼。

第一,用拥抱来化解。

孩子在马路上喜欢自己乱跑,我相信这并不是豪豪一个孩子会犯的毛病。危险对他们来说是看不见的,没有意识的。我们看到孩子乱跑的第一时间是追到他抓住他,请不要说,不要乱跑,危险之类的话。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危险。宁可赶快跑上去用实际行动抓住他来避免危险比在后面叫喊的来的有用。拥抱他来缓解他玩笑的抵制情绪,你可以说,妈妈想要一个抱抱。用拥抱的方式让他和你都忘记要独自行为造成的不愉快。之后,就可以和孩子好好说,请问你可以拉着妈妈一起过马路吗?

第二,看似顺从的交易。

有一次,豪豪和逛商场的时候,看到一家卖糖果的店。他很高兴得自己跑了进去,我虽然不反对孩子吃点糖果,但是我极少给孩子买糖果。豪豪看着那些五彩缤纷的糖果,高兴都忘记了东南西北,他自然也忘记了我。我走到他身边,问他是不是想吃糖。他说是。我说好,但是妈妈给你买糖了之后,你就要跟着妈妈,不能自己乱跑,可以吗?豪豪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挑了两颗没有糖分的棒棒糖交给他。他很高兴的一边吃,一边跟着我。

在我看来,父母不是法西斯,没有必要一定要孩子听自己话。不是我们说你不可以吃糖就可以让他拒绝了糖果的诱惑。相反,以少量的顺从来达到彼此的目的,皆大欢喜又有什么不好呢?

第三,制造兴趣的话题。

每次豪豪在餐厅里吃饭,总是调皮捣蛋,不肯好好吃。不然就是早早的吃好,在桌子底下转来转去,想尽一切办法来开溜。我承认,让孩子和我们一样安静的坐在那里吃饭,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他们是好动的,好奇的。

美国的餐厅总是会给孩子画笔和画纸,让孩子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豪豪喜欢画画,却不喜欢一个人画画。所以这招并没有阻挡他很久的时间。有的时候,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大人朋友一样。我后来都会给他一份自己的菜单,然后解释给他菜单的名字和内容,让他自己选择。吃饭的时候,他和我们一样吃,他吃他的,我们吃我们的。因为是他自己和服务员点的食物,他就会很有兴趣的吃饭和礼貌的与服务员互动。他通常都吃得比我们快,我就会让他看甜点的菜单,让他选一款甜点,比如冰淇淋之类的。在他选择和看菜单以及吃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吃完了我们的食物。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孩子很闹,很烦。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想,他们需要什么,如何把他们的需要和我们的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需要的是寻找一个平衡点,而并非责骂。

篇五:孩子任性你别烦

孩子任性你别烦

来源:孩子在线 访问量:657 今日访问:0

说不烦是假的!家有一个任性的孩子,哪个父母不头疼?但父母们在想尽办法“对付”任性孩子的时候,也许从未认真地思考过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孩子为什么任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儿童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现实中成人以管理者或评判员身份对待儿童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

蒙台梭利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这期策划里,我们希望父母暂且放下牢骚和埋怨,和我们一起来努力读懂孩子的任性,解开他们任性背后的心理之谜。

宝宝任性,妈妈抓狂

孩子的任性行为,由于年龄及个性的不同,会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但下面几种也许是家长们最为常见的。

任性表现I:你说东,他偏往西

孩子心语:我刚刚过了2岁生日,妈妈说我长大了。长大就要有长大的样子,我可要自己说了算。中午吃饭时,妈妈又唠叨着让我乖乖坐好,不要边吃边玩。才不干呢,我要用小勺演奏音乐!吃完饭,妈妈让我睡午觉。不,我还想看画册,我又不困,干吗要去睡觉!结果,妈妈生气了,说我太不听话。嘿!我为什么要乖乖地听话,只有小孩子才那样做呢!我可是大孩子了耶!

妈妈道白:这孩子以前挺乖的,可现在怎么这么拧?偏要和我对着干!这对他有什么好处?真恨不得抽他两巴掌。

心理解析:孩子的任性,有时是年龄特征的表现。研究发现,孩子的成长不是匀速平稳的,有较为乖顺的平稳阶段,也有较为棘手的不平稳阶段。最初,孩子不知道“自己”,玩弄自己的小脚就像玩玩具一样,表现很乖;伴随着语言的发展,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到2岁左右变得更加强烈。他们开始表现自我,凡事都喜欢说“不”,到处炫耀和滥用自己的“否决权”,进入了“第一反抗期”,表现出来就是让人头疼的任性。等他们适应这种心理变化后,会是一段较平稳的时期。但到4岁左右,孩子又进入一个不平衡阶段,情绪不稳、脾气暴躁、任性胡闹,喜欢拒绝别人的要求……种种任性言行再次表现出来。

任性表现II:脾气说来就来,稍不如意就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心语:那天,妈妈带着我和芳芳表姐去吃麦当劳。我一兴奋,就把雪糕蕃茄酱弄了个满鼻子满眼。妈妈看见了,又开始罗嗦:看你芳芳表姐,吃东西的时候多斯文,说话都慢声细气的;再看你,哪像个女孩子!……为什么芳芳什么都比我好!那你干脆要芳芳表姐好了。我越想越生气,索性把汉堡包、薯条弄得满地都是,反正也比不上芳芳了!

妈妈道白:我这孩子真不知哪根筋有问题,任性胡闹起来简直像个野小子,还一点说不得。长大后怎么得了!

心理解析:正所谓一个孩子一个脾气。所谓脾气,在心理学上叫做气质,是孩子身上最早出现的个性特征。传统上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孩子大多脾气急,性子倔。这样的孩子很有主意,稍不满意就会和父母“顶牛”,让人感到非常任性。但他们的任性时间短暂,事情过去了,很快就忘记了。

任性表现III:突发性不可抑制的狂躁

孩子心语:我想玩奇奇的遥控汽车,可奇奇太小气了,不给我玩。我的火一下就蹿了上来:不给就抢,抢不到就打!这时,他妈妈看见了,居然去向我妈妈告状。好啊,想整我?以为我会怕吗?气死我了,哼,让你们先看看我的厉

害。我把奇奇的小汽车使劲扔到了地上,看着它散了架,然后我还要把它踩扁。看到了吧,我是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你们谁敢惹!

妈妈道白:这孩子从小脾气火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没法跟他讲道理。真怀疑这孩子有暴力倾向。

心理解析:这孩子的行为的确有暴发型人格的某些特征。这类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挫折耐受力比一般孩子差,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就突然爆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甚至一定程度的暴力行为,其情绪和行为具有突发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异常任性。但孩子的行为是否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还需要仔细观察,并请专业心理医生诊断。

任性表现IV:要什么就得有什么

孩子心语:晚上我看电视。哇,可口可乐广告!我要喝!妈妈说商店关门了,明天再去。那怎么行,我现在就要!不行?看着吧,我小施几招,你们就会乖乖地去给我买了。什么招数呢?很简单,先哭;再不行就喊,让周围的人都听见;还不行,就在地上打滚或用头撞墙。这几招一用,大人们就会投降了。

妈妈道白:这孩子平常都跟着爷爷奶奶,平时说一不二,被宠惯了。老人自己也知道孩子的毛病,常当着孩子的面对我们数落他“任性,谁都得听他的”,可我们真要管的时候,老人又总护着。

心理解析:“极端自我中心”的生活环境是培植任性的沃土。前面分析过,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阶段,这时如果家长迁就放任,让孩子指挥一切,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过度膨胀,从而表现为极端任性,这在独生子女的隔代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反复说他任性,更给了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进一步引导他朝着“任性”的方向发展。这叫做“标签效应”。可以说,这种孩子的任性完全是成人“培养”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稍具典型性的任性表现之外,孩子们还会玩出千奇百怪的任性花样。但不论何种任性,除了有先天性的心理基础外,更有后天培养环境的植造。事实上,任性,是家长与孩子之“战”中家长败北的结果。

任性之战,一场输不得的战争

亲子之间是一种很奇特的关系,一方面相互依恋,一方面又互有攻守,有些像打仗。具体到任性这个问题,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进退攻守关系,孩子不断任性胡闹的过程,就是家长不断丧失权威的过程。

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生活上的关爱和智力上的启蒙,随之淡忘的就是家长权威的建造。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这权威不是惧怕,不是恭顺,不是畏首畏尾,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尊重。试想,如果孩子根本不尊重你这个人,又怎么会尊重你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如果说任性是孩子发起的一场指向成人权威的进攻,那么,你是只许胜,不许败的。稍有半步退让,你输掉的不仅有自己的权威,还有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要想百战不殆,惟有知己知彼。我们不妨从双方心理上的演变来分析一下,看看这场任性之战究竟是如何打响的—

百般满足导致贪婪

爱孩子就要满足孩子,这个观念已经成了多数父母的信条。但孩子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特别有时会提出一些并不合理的要求。以爱的名义,家长多会选择退让:就迁就他一次半次的吧!

可惜,一次之后并非家长希望的半次,而多是两次、三次……不断满足让孩子越发贪婪,直到有一天、有一次,家长认为要求离谱、不能再满足了,一向有求必应的孩子便会遭遇到让他们感觉突兀的拒绝。孩子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自己的欲望是否合理不善分辨;但他们的记忆力很好:上一次你可是满足了我的喔!这次为什么不行呢?战争的导火线就此点燃……

于心不忍贻误战机

但孩子一般不会一开始就真刀真枪,而是先试探,派出的充其量只是侦察兵,就算被你剿灭,也损失不大—他们可能本来就对被拒绝有所准备。但是面对理直气壮、张小牙舞小爪的孩子,有些于心不忍的家长自己先理亏了:大人怎能跟孩子一般见识,算了,下不为例吧!这一来便让孩子看到了有机可乘,从而抓住你的漏洞频频打击: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胜利”要靠自己争取耶!

一味退让铸成败局

打仗本不能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就算被孩子闹过几回,家长如能当机立断,沉下脸来,也还是有希望转败为胜的。但现实中不少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落个清净一味割地求和,结果损失城池不重要,关键是长了对方的军心,灭了自己的士气。兵败如山倒,等到孩子尝到了甜头长驱直入的时候,败局其实已经铸成。

但肩负着教育的责任,家长不能允许自己真的败北,忍无可忍只好声色俱厉、殊死反抗。这时带来的伤害就大了,你认为你在拒绝他不合理的要求,他认为被拒绝的是正在萌动的自我,或者更严重的,他认为你已经不再爱他了。亲子的和睦,孩子的成长,都有可能因此而蒙上阴影……

后果够严重的,起因却很简单:就是最初的那一次半次的退让。所以要想打赢这场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一开始就站稳脚跟。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任性的行为,那么,别着急,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了任性的情形,行为就很可能会成为习惯,到那时,就算你多付出几倍的精力也未必能彻底矫治了。所以,对你来说,最关键的就是—

别让任性成为习惯

在这个问题上,几位妈妈们的体会和建议很值得你参考。

璐璐妈:一个双休日,我领着2岁多的女儿逛商店。我兴致正高时,女儿却莫名其妙地发起脾气来,怎么哄都不管用。没办法,只好抱起她往外走。就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