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学语文有妙招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6:03:26 字数作文
学语文有妙招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利用语文教材进行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学文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5年第01期

【摘要】写作训练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探讨了教师如何在语文教材中帮助学生开发写作训练资源,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写作资源 开发与利用 教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68-01 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一布置作文,很多的学生都是持敷衍的态度,或是随意乱写或是在网上下载一篇,作文课根本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进行作文训练不失为好的办法。

一、合理开发教材中写作资源

1.借助教材内容,积累素材

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首先就是引导学生将教材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和应用。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好这个素材宝库,并把教材的内容转化到作文写作中,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教材涉及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可以作为有效的素材积累:教材中所涉及的人物故事,作者的人生经历,和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人生感悟,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够从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中去感受作者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借助教材的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材除了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还具有写作的示范和导向的作用。教材的示范价值是多方面的,既可以体现在内容情感方面,也可以体现在手法方面。所以仔细研读课文就会发现,有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借助课文材料,进行仿写、扩写、改写。从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手法到作文中尝试应用这些手法,是一个飞跃,只有教学活动设计得合理有效,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写作技巧,在应用过程中化作自身的一种写作能力。

3.借助教材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维受限,认识水平较低是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的障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教师应该将教材作为一个学生思维的训练平台,使学生在教材的理解过程中,在同学的相互的辩论中,受到启发。正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促使学生联想到更新的材料,碰撞出更独特的想法。在这种相互激发和辩论的基础上,再布置写作内容,学生就会将课上情绪和思维带到课下,写作也就由原先的“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就有可以写的东西了。

二、善于利用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

1.有意识

学语文有妙招作文

如何使教材中的写作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呢?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将学生的无意识应用向教师的有意识引导过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 教材中作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需要仔细研读课文,去发现有作文训练价值的文章,将一些有共同的探讨价值的课文,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而结合起来理解。教师有意识地由一篇文章辐射到与之相关文章或观点的学习,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有感而发。

2.寻找有效途径

第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写读后感,激发学生的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两者很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布置读后感就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借助联想将课文、现实、自身联系起来的过程,是一个激发的过程,只要对选文理解深入,教师的引导恰当,我们会发现学生也有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广博的知识。

第二条有效的途径——一材多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是:引导学生将一篇课文素材在多个话题上加以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恰当使用课文材料的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在材料与话题之间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是:多角度利用课文素材,培养学生在应用课文素材时做到推陈出新。

第三条有效的途径——从仿写到续写、改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访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种方式是取形,即模仿范文结构、表现手法和句式特点等形式来写自己的内容。

其实仿写的范围很广,如句式、段落、开头、结尾、描写、抒情、议论等等,各种手法都可取其一点而仿之。只要能够写得朴实自然,“旧瓶装新酒”,也会焕发新意。

第二种方法是取意,即模仿范文内容或立意来写文章,这样既可以反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在访写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仿写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文章的各种写作方法,而最终目的还是逐渐有所创新。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改写,续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1999年第3期18页

作者简介:

杨学文(1965.1),女,辽宁省锦州市人,汉族,大学本科,锦州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篇二:提高中学语文作文的方法

浅谈几点提高中学语文作文的探究方法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注入新的理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

[关键词]:作文 写作素材 写作兴趣 创造性思维

一、作文的概述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①

二、积累写作素材

晋代的陆机在《文赋》中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②揭示了写作的本质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作文材料。

(一)立足教材,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写作服务。”③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解课文中的实例,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挖掘出其它的论点。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教

材学活学透,又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着眼课外,广泛阅读,

1.着眼于课外,拓宽视野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教师就可以有目的地布置一些中学生优秀作文和中外名着的阅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内拉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从而养成他们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多读一些名篇名着,博览群书,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语汇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感知生活,细心观察

从“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的观点来看,写作素材的来源还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多参与社会生活,细心观察,增加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捕捉写作灵感。我们在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时,一定要求学生分门别类地搜集,去糙存精地积累,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学们只有细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积累好的素材,才能把外物和内在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触景生情之感,从而写出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拓宽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目前作文教学是按照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这三个环节而渐次展开的,考察这个教学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弊端。第一,作文教学过于封闭。往往只是以教材中的讲读课文为基本范文,而这些所谓的范文价值是相当微弱的。第二,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精神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使作文教学结出具有时代新特质的硕果,应当拓宽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几种具体做法

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中心明确,文通字顺。创造性思维与常规性思维相对应,是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多种思维综合表现。这就是创造的思维。

1、重视“双基”。

有人认为现在搞创造性思维了,“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不管了。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掌握“双基”是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双基”的训练过程是创造性思维的载体。

2、记录灵感。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顿悟性思维,高潮时很短,瞬时即逝,是在受到某种启发而爆发出的思维火花,这是极其重要的创造性思维的质变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写作的激情。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获得的新鲜感受,既可以是片段的、点滴的,也可以是成篇的,只要有创意,都是可贵的。

3、一题多作。

一题多作,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4、变通“模式”。

记叙、说明、议论文体的写作,其结构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体须有”,这是写作实践的总结,又要看到“定体则无”,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所借览,又有所变通。

5、寻找“独特”。

既要指导学生善于在书籍、生活中,获得独特材料感受。指导学生从读过的书引起联想,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学校生活,多写“材料独特”,“感受独特”的佳作。

四、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享受写作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事实上,在学校学习的许多东西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所接触过的一切文明财富会在心灵中——首先在情感,内心感受中——留下痕迹。”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④

总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通过积累素材,广泛阅读感知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灵感,打开思维的闸门,迸出思想的火花,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

[2] 刘松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社,2006.320.

[3] 叶圣陶.叶圣陶作文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5]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

篇三: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方法

语数外一直都是伴随着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必学科目,很多孩子在语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两科要少,那怎样学好语文呢,今天老师总结了一些小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语文一定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了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推荐一定要订阅《语文报》,这份报纸让人受益匪浅。拿到报纸,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细的去阅读,准备一个本子,看到好的东西就记下来。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头”不无道理。

但是想要学好语文则必须养成的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质疑的习惯。

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十、勤查工具书

篇四:语文考试高分作文结尾的12大方法

语文考试高分作文结尾的12大方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很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雨停了,阳光放射出他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的深深思考:不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止,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使人浮想联翩,能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后话:作文结尾方法千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篇五: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浅谈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

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1

(一)注意策略。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2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