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人会做生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52:49 作文素材
篇一:潮汕人做生意的头脑
潮汕人经商的传统就是薄利多销,并且将这一简单技巧发挥到极致。潮汕人只要有一点点利润必将货出手。他们比较看重现金流,用他们的方言说就是“百赊不如五十现”。不像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规定自己能赚一定的利润差价才肯出货。
卖电器的北京国美让人以为是北京人开的店,其实在背后操纵的是一个初中没有毕业、18岁就在北京开店的汕头人黄光裕。在零售界须高看一眼的国美,其实是潮汕人将薄利多销的开店技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他开始开店发家时利用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平价出货,即国美的电器从厂家进货价是多少,就以多少价出货,一分钱都不加价。但潮汕人做生意从来是不亏本的。虽然国美卖电器不赚钱,但赚了人气。他靠人气赚钱,靠卖小配件像电池、天线、耳机、磁带、机柜什么的利润赚钱,因为顾客一般不太计较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急用,大多愿意一起买。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比较高,量一大利润也就很可观。典型的“卖给你的灯,让你买我的油”策略。另外,因为卖的量可观,家电厂家给国美打广告,国美免费赚了广告费,最重要的是厂家有年底销量返点,还是因为量很大,返利也就很可观。
二、 低于进货价出货的技巧
我在做保健品深圳公司经理时,常与潮汕人开的批发兼零售店打交道,发现这些潮汕商人经常低于我给他的进货价出货,即我给他们的口服液的价格是21元一盒,他们往往20元甚至更低就卖去了,不是一次两次,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潮州老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很快知道了他们的“伎俩”。后来,好事者的我还同时在学院派的“中国MBA网站”及营销实战派的“中国营销传播网”发了一个帖子,“考考大家:如果一个商家从厂家进货价为20元,它却以19元出货,而且他还能赚钱,你知道其中背后的原因吗?请给出3种以上答案。”结果,学院派的营销朋友们没有几个能完整回答出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营销问题;而实战派营销网友中只要是和潮汕商人打过交道的,往往都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下面是这些潮汕系的店主经常“玩“的经商技巧:
(一)利用带货的技巧
我的潮汕批发商是专门做批发下游潮汕小超市与小店的生意的,当时我的产品是保健品中最畅销的,为了吸引他的下游,他经常用我的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肯定要进其他高利润产品的,所以总体来说他是赚钱的。而作为零售的技巧手段,故意将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也能带动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二)换货的技巧
这是潮州商人惯用的技巧。我的批发商是深圳最主要的保健品批发商之一,他经常与另外一些深圳大的潮汕系保健品批发商彼此都低价换货,由于他们各自都能从厂家拿到最低的价格,这样他们就通过低价交换在此行业多了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于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们的店进货。他们多了一种吸引客户的筹码,就能赚更多的钱。
(三)利用销售返点
我们对经销商销售有返利政策,而每当他销售到达一定量时,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于进货价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帐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得很清楚。另外,潮汕商人喜欢大批量的现金交易,对以月结、代销等交易政策的厂家,当然对这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潮汕系们另眼对待。潮汕系们就上下其手,利用现金赚钱。
上述价格运用的技巧并不是潮汕人所独有,却是他们应用最多的赚钱手段,当然这会带来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混乱的问题。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恰好深圳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安徽小伙子讲述他受潮州人开店启发从而成为身价千万的大型商场老板的真实故事:这位小伙子90年代初是深圳一家商场的业务主管,一天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潮州人要租商场门口被弃置不用1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租金为1000元一个月,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潮州人一个人卖水果第一个月就上交商场货款17万元,给他相当大的冲击与启发。他于是辞职如法炮制,学这个潮汕人在另外一家商场门口租了几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结果第一年就赚了30万元,完成了原始积累。我想作为一个小型的开店创业的朋友,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动不动就以宝洁、沃尔玛为案例的遥不可及的经营技巧,我们只需要向我们身边的潮汕系们、温州系们学一招半式就有可能创业成功。当然,潮汕人“目的就是一切,手段是无所谓”的赚钱哲学,如今也使他们赢得不诚信的名声,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明是远近闻名,现在世界各地,都遍布着潮汕人的生意足迹。其坚忍、耐劳的精神,被喻为“东方的犹太人”。潮汕地区因地理原因,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因此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培养了潮汕人的创造、开拓和冒险精神。从而使他们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前有李嘉诚从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凭借着聪明才智,渐渐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王国。目前总资产已超过420亿美元,成为商业成功人士的典范。后有在京打拼15年,靠3万元贷款起家,建立起国内最大的终端渠道国美连锁的黄光裕。他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7名,目前其总资产已达到105亿人民币。 潮汕人做生意的精神 潮汕人做生意如此成功,既有其祖辈遗传的生意基因,也有靠自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得来的经验。那么,潮汕人到底有那些精神,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精明 像兔子一样的商业嗅觉、像狼一样的精诚团结、像牛一样的任劳任怨,这几个特征汇聚在一起,可以归纳为精明,而这也是潮汕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把平常做得有特色,把有特色的做得更加出色。这样的生意之道,可以在各行各业站住脚,并生根、发芽、成长茂盛。 坚韧 坚韧不拔精神是潮汕人做生意的灵魂。作为生意人,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其他人面对困难,一般会打退堂鼓,这样,也会使其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成功最是在失败之后。而潮汕人深知这点,因此,他们如果认定的事,就不会轻言退却,而是想尽办法,集中各种资源,去扭转逆境,最终达到成功。 把握住机会 善于经营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潮汕人做生意一般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平时,积累经验与财富,当发展的机会来临时,他们会凭着灵敏的嗅觉,及时捕捉到商机,从而赢得市场,使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潮汕人的生意经 曾听朋友说过潮汕人的做生意经验。在一条街头上,有四家是卖同样产品的店铺,一家是潮汕人开的,其他三家分别是另外一个省的人。起初,这三家组成战略联盟,以低廉
的价格与优质的服务来取悦市场,企图挤走这家潮汕人。但这家潮汕人更会经营,面对其他商家的挤压,他没有退却,反而是正面迎接。你推出的产品价格低,我更低,并且服务质量更优于其他三家。这样一来,那三家的经营者也不得不再次拉低价格,来迎接潮汕人的回击。这样一个竞争格局,导致所有的生意人都没有钱赚。最终,那三家不得把铺面租出去,悄悄地走人。而潮汕人这时却显示其独特的精明个性来,在其他三家亏损退出之后,尽管他也是亏损,但没有退却,而是用钱把那三家的铺面全部盘了过来。经过整改之后,还是做同样的生意。只不过,这时的店面已全部是潮汕人了。在实现独此一家的生意格局之后,潮汕人渐渐地把商品的价格提了上来,以实现经营的利润空间。这样,潮汕人经过前期的亏本经营,挤退了三位竞争者,最后的胜局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终把生意做得越做越大。
篇二:潮汕人经商技巧
谈判技巧:先声如何夺人
文章来源:全民业务网 2009-12-10
很多人对谈判报价感觉难堪,一方面要捍卫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担心过高的报价会激怒对方。但事实上先开价总是有利的,并且越极端对自己越有利,这是什么原因? 铁娘子的“铁”魅力
1972年12月,在欧共体各成员国关于费用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功地利用高开价策略为英国削减了大额的费用。
她在这次会议上表示,英国在欧共体中负担的费用过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因此要求将英国负担的费用每年减少10亿英镑。
这个高得惊人的要求使各国首脑们目瞪口呆,于是提议只能削减2.5亿英镑,他们认为这个数字能够解决问题。
可是,“铁娘子”决心为英国争取更大的利益,她仍然坚持原有的立场,于是,谈判陷入了僵局。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减10亿英镑,而另一方则只同意削减2.5亿英镑,差距太大,双方一时难以协调。
其实,这早在撒切尔夫人的预料之中。她的真实目标并不是10亿英镑,如果能够削减3亿英镑已经可以接受了,但她的策略是以提出的高价,来改变各国首脑的预期目标。然而对手却并没有轻易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双方处于一种僵持状态。这时,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在欧共体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国家相互使用了威胁的手段,法国在报纸上大肆刊登批评英国的文章,降低自己承担的责任。
面对法国的攻击,撒切尔夫人明白,要想让对手接受她提出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让对方知道,无论他采取什么手段,英国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绝不向对手妥协。由于撤切尔夫人顽强的抵制,终于迫使对手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最后,欧共体终于同意每两年削减8亿英镑。撒切尔夫人的真实目标终于得到了实现,她的高起点策略取得了显著的回报。 高起点高收益
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的目标定得高,你的成就也就会更大。”谈判也有类似的规律。如果你的起价定得高,往往可以为自己赢得比较大的利益空间。反之,起价定得低,那么,成交价也就相应地降低了。
心理学研究证明,先开的价格往往会影响最终的成交价。
国外做过这样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作为买方和卖方的两组学生中间设了一道屏障,使双方无法对视,交易只能在桌子底下用字条进行。实验者对两组的指示是一样的,只有一点不同:其中一组所接到的是“以7.5元成交”的指示,而另一组所接到的是“以2.5元成交”的指示。实验的结果是:被指示以7.5元成交的那组以将近7.5元的价格成交,而被指示以2.5元价格成交的那组以将近2.5元的价格成交。这个结果表明,期望较高的人总是得到较好的结果,期望较低的人则往往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成交。
为什么高起点可以赢得较大的空间?其实这完全是第一印象影响我们判断的缘故。 为什么“第一印象”会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判断很少是建立在完整信息的基础上,大部分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建立在片面、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
此时,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比如第一次报价)就给我们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这种第一印象往往给我们以后的判断定义了一个标杆,后面所接受的信息常常会受到这个标杆的影响,而且很多情况下自己往往没有察觉。
比如,企业要为下个年度制订销售指标,会参照今年的销售额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一点调整;企业聘任员工的工资谈判,通常的做法也是要参照市场上同类工作的工资和这个人上一个工作的工资,然后再作适当调整。
事实上,这种依据获取信息的标杆进行调整是人们判断事物的基本方法。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所选择的标杆本身是一个陷阱的话,那么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你很容易被已有的信息所局限,而步入调整不足的误区,尽管会根据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判断,但是这种调整往往是不充分的,最后得出的判断仍然很难逃出第一印象的圈子。妨碍正确判断、理性决策的形成。
争取先入为主
事实上,很多人在面临价格谈判时都非常畏惧率先开价,因为在彼此信息都不透明的状况下,一方面担心自己的价格高了会让对方反感,搞砸了生意;另一方面担心开价不足将不能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润空间,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但不管怎样,自己率先开价——而且开价开得越极端越好——总是有利可图的。率先开价会给对方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间接地透露了你的承受力限度;如果对方有意同你进行谈判,则往往陷入这个暗示所设定的区间内,会不自觉透露更多的有用信息,让你掌握了主动。 相反,如果让对方先开价,这个价格就会成为谈判中的一个标杆,让你很难摆脱。作为卖家,你应该抓住机会先开高价,先发制人。同样,如果你是买家,也应该争取先开价的机会,而且价开得越低越好,给对方设定一个思维陷阱。
很多聪明的消费者在讨价还价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地把自己能接受的价格报得非常低,形成买方价格的“陷阱”,他们当然允许商家再提高价格,但是他们知道商家在“低价陷阱”的影响下所做的调整是不充分的,所以还是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一些低价的空间。
所以,在谈判进行报盘的时候,就有了这种高起点、低定势的技巧。其要点是:减价要狠,让步要慢。借着这种做法,谈判者一开始就可削弱对方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趁机探试对方的实力并确定对方的立场。
当然,就像撒切尔夫人的成功并不能证明高起点的策略是百分之百的可靠一样,这个策略本身还有较高的冒险性:期望越高的人固然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但也有更多相持不下的僵局会发生,甚至导致谈判的破裂。
所以必须注意:高目标必须定得合理,高得不至于把对手吓跑。采用这一策略至少需要两个条件:1.大量占有信息;2.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善于把握谈判的局势,并对对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实际目标有准确的判断。
不要陷入怪圈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容易先入为主,被无关的或不完整的信息禁锢住了思维。简单的例子就是商场的折扣促销,比如“买100送50”,在事先已经调高了商品标价的基础上再进行打折。
事实上这个非常高的价格就是一个标杆,商家知道消费者会把他们的价值往下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充分的,所以商家也就有了盈利空间。并且这种高的定价产生了两种效果,一是稳定住了自己的盈利空间,二是为顾客创造出虚幻的“折扣”和“优惠”,让顾客为自己争取到的低价产生成就感,从而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
对于这些误区,该如何纠正呢?还是需要换位思考。在定位效应的影响下,我们容易被一个已经给出的信息禁锢住。但如果我们用换位法,换一种情形想想,我们就可以发现自己开头所想的数据可能距离正确答案相差太大。同样,在讨价还价、谈判的时候,通过换位法,我们也能检查自己是不是被潜意识所禁锢,陷入了先入为主的误区。
显然,定位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如果你有问题要想征询别人的意见,最好在咨询别人之前先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免别人提出的意见成为一个定位的锚而影响你的决策。
同时,如果你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对方真实的想法,最好在征询他人意见的时候,不要先过多地阐述你对事情的看法和主意,以免你的看法把对方锚定,你就难以获得对方真实的意见了。所以,在谈判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受到对方定位策略的影响,同时也要利用定位效应使谈判的结果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靠近。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是由于你的报价过于离谱而惹怒对方。要解决这一麻烦最好在报价之前提醒对方,比如告诉对方我开的价格是很高的,并让他们有还价的权力。如果要在谈判中争取到报价的有利位置,应该遵循:1.争取先开价;2.开价越极端越好;3.在开价前先提醒对方所开之价是荒唐的。 (作者 郑磊)
漫谈潮汕人开店的技巧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你会很容易识别潮汕人开的店。首先他们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国传统的“诚,昌,达,高”等这些吉祥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别的新意。潮汕人开的店形象设计一般也不很讲究,他们的店面LOGO(标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专门设计。另外店门口一律功夫茶的摆设,穿着拖鞋守店的老板操一口难懂的潮州话,并且对不是说广东话的顾客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些都构成了许多潮汕人开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征。
可是就是这些形象不怎么样的潮汕人开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仅潮汕人开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译)店无孔不入,满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发专业市场如深圳通信市场,电脑市场,深圳小店的主要进货地湖贝路批发市场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经营把持。
很多深圳白领们开的店,还有一些大公司开的有着很好形象的正规连锁店,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竞争不过这些“散兵游勇”。虽然他们心里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说的形象不怎么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为他们有着普遍的初中没有毕业就经商的传统(所以一写潮汕人的发家史就一定要说某某初中没有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价多少个亿,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但白领们又不得不佩服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们的店活的“滋润”多了,赚钱的本领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余也曾在深圳开过一家手机店,周围的竞争对手全部是潮汕人开的手机店,而且所有的手机批发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经担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经理,面对的经销商和小药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于是有意识的观察与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为人知的开店“秘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潮汕人开店成功,或者说会开店,首先是源于潮汕人开店经商的传统优势。开店成为潮汕人的一种最基本生活方式。“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另外很多潮汕人把开店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这种非常现实主义的对生活没有其他幻想的专注心态,以及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是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开店经商成功的。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况且他们往往还能吃苦耐劳。但这些因素不说大家也知道,而具体说到不为外人所知的开店赚钱的操作层面的技巧,潮汕人还是有着许多独特的经营手段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商者无域
“商者无域”是说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表现在开店方面,就是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我在深圳经常留意一条街的铺面变化,比如说,当一个新楼盘盖起来后,潮汕人会联合起来在一条新街上开一系列店,如装饰材料店,五金店,窗帘店等等,针对新房家庭需要,店面服务与产品互相补充,互相带来人气。一,两年后,潮汕系们就改头换面,纷纷变为餐厅,药店,发廊等。另外一个体现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的“商者无域”理念的是潮汕人把所开的店作为一个“生意信息中心”,潮汕人在店里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他们谈的往往是谁谁谁怎么发财了,哪里又有一个赚钱的买卖机会,并不局限于现在店面的生意。所以潮汕人发家往往是开一个小铺的时候利用信息做成一个“大买卖”而完成原始积累的。
二、店库合一,破店经营的聚集人气的技巧
许多潮汕人开的大的店面都是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来很杂乱,哪儿都堆满了商品,有时都难以落脚,其实店堂大量存货并不会影响形象,反而往往会促进销售。有意把货堆在店内,让顾客觉得虽然拥挤,但是很热闹,而且产品离得近就看得清,找人咨询也很方便,并造成货源充足的感觉。这就往往会造成店铺商品与人气都很旺盛的感觉。如果你在深圳发现有小的店铺三面墙都打通,人可以方便的从四面八方进入店里,而且水果摊大面积的延伸出小店很多米远,那肯定是潮州人开的店,他们往往会懂得充分利用与拓展空间,而决不局限于小店的空间。
三、薄利多销,平价出货的技巧
潮汕人经商的传统就是薄利多销,并且将这一简单技巧发挥到极致。潮汕人只要有一点点利润必将货出手,他们比较看重现金流,用他们的方言说就是“百赊不如五十现”。不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规定自己能赚一定的利润差价才肯出货。
卖电器的北京国美让人以为是北京人开的店,其实在背后操纵的是一个初中没有毕业18岁就在北京开店的汕头人黄光裕。在零售界须高看一眼的国美,其实是潮汕人将薄利多销的开店技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他开始开店发家时利用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平价出货,即国美的电器从厂家进货价是多少,就以多少价出货,一分钱都不加价。但潮汕人做生意从来是不亏本的。虽然国美卖电器不赚钱,但赚了人气。他靠人气赚钱,靠卖小配件,像电池,天线,耳机,磁带,机柜什么的利润赚钱,因为顾客一般不太计较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急用,大多愿意一起买。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比较高,量一大利润也就很可观了。典型的“卖给你的灯,让你买我的油”策略。另外因为卖的量可观,家电厂家给国美打广告,国美免费赚了广告费,最重要的是厂家有年底销量返点,还是因为量很大,返利也就很可观。
四、低于进货价出货的技巧
我在做保健品深圳公司经理时,常与潮汕人开的批发兼零售店打交道,发现这些潮汕商人经常低于我给他的进货价出货,即我给他们的口服液的价格是21元一盒,他们往往20元甚至更低就卖去了,不是一次两次,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潮州老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很快知道了他们的“伎俩”,后来好事者的我还同时在学院派的“中国MBA网站”及营销实战派的“中国营销传播网”发了一个帖子,“考考大家:如果一个商家从厂家进货价为20元,它却已19元出货,而且他还能赚钱,你知道其中背后的原因吗?请给出3种以上答案”。结果学院派的营销朋友们没有几个能完整回答出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营销问题,而实战派营销网友中只要是和潮汕商人打过交道的,往往都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下面是这些潮汕系的店主经常“玩“的经商技巧:
(一)利用带货的技巧:
我的潮汕批发商是专门做批发下游潮汕小超市与小店的生意的,当时我的产品是保健品中最畅销的,为了吸引他的下游,他经常用我的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肯定要进货其他高利润产品的,所以总体来说他是赚钱的。而作为零售的技巧手段,故意将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也能带动了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二)换货的技巧
这是潮州商人惯用的技巧.我的批发商是深圳最主要的保健品批发商之一,他经常与另外一些深圳大的潮汕系保健品批发商彼此都低价换货, 由于他们各自都能从厂家拿到最低的价格,这样他们就通过低价交换在此行业多了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于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们的店进货.他们多了一种吸引客户的筹码,就能赚更多的钱.
(三)利用销售返点
我们的对经销商销售有返利政策,而每当他销售到达一定量时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于进货价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帐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的很清楚。另外潮汕商人喜欢大批量的现金交易,对以月结、代销等交易政策的厂家,当然对这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潮汕系们另眼对待。潮汕系们就上下其手,利用现金赚钱。
上述价格运用的技巧并不是潮汕人所独有,却是他们应用最多的赚钱手段,当然这会带来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混乱的问题。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恰好深圳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安徽小伙子讲述他受潮州人开店启发从而成为身价千万的大型商场老板的真实故事:这位小伙子90年代初是深圳一家商场的业务主管,一天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潮州人要租商场门口被弃置不用1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租金为1000元一个月,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潮州人一个人卖水果第一个月就上交商场货款17万元,给他相当大的冲击与启发,他于是辞职如法炮制,学这个潮汕人在另外一家商场门口租了几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结果第1年就赚了30万完成了原始积累。我想作为一个小型的开店创业朋友们,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动不动就以宝洁,沃尔玛为案例的遥不可及的经营技巧,我们只需要向我们身边的潮汕系们,温州系们学一招半式就有可能创业成功。当然,潮汕人 “目的就是一切,手段是无所谓”的赚钱哲学如今也使他们赢得不诚信的名声,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你已经将潮汕人做生意做可贵的“一诺千金”贬得一文不值了。
我们的深圳采购部每天都碰到N起这种事件:电话查询货源与价格,供应商都说有现货,价格也报给我们了。
但当我们去拿货时,95%是没有现货的。还有90%说价格调整了,电话的报价已经是旧价格。
与这些商家比起来,潮汕人的“一诺千金”就显得很有优势了。
篇三:漫谈潮汕人开店的技巧
漫谈潮汕人开店的技巧
作者:中国品牌先生龚文祥
如果你漫步在深圳的街头,你会很容易识别潮汕人开的店。首先他们的招牌店名一律是中国传统的“诚,昌,达,高”等这些吉祥字的组合,并没有特别的新意。潮汕人开的店形象设计一般也不很讲究,他们的店面LOGO(标志)一律是店面名字的拼音字母的组合,很少用英文的,一般也不专门设计。另外店门口一律功夫茶的摆设,穿着拖鞋守店的老板操一口难懂的潮州话,并且对不是说广东话的顾客总是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些都构成了许多潮汕人开的店面的外在形象特征。
可是就是这些形象不怎么样的潮汕人开的店,控制了深圳大部分的零售渠道。不仅潮汕人开的士多(STORE商店的音译)店无孔不入,满街都是,而且深圳主要的批发专业市场如深圳通信市场,电脑市场,深圳小店的主要进货地湖贝路批发市场等大都是潮汕人在经营把持。
很多深圳白领们开的店,还有一些大公司开的有着很好形象的正规连锁店,很多时候往往就是竞争不过这些“散兵游勇”。虽然他们心里往往看不上上面所说的形象不怎么好的“潮汕店”,甚至看低这些没有多少文化的潮汕人,因为他们有着普遍的初中没有毕业就经商的传统(所以一写潮汕人的发家史就一定要说某某初中没有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身价多少个亿,包括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但白领们又不得不佩服这些潮汕人的店比他们的店活的“滋润”多了,赚钱的本领高多了。敝人在打工之余也曾在深圳开过一家手机店,周围的竞争对手全部是潮汕人开的手机店,而且所有的手机批发商都是潮汕人,再加上本人曾经担任一家著名保健品公司的深圳经理,面对的经销商和小药店大部分也是“潮汕系”,于是有意识的观察与揣摩了一些潮汕人不为人知的开店“秘笈”,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潮汕人开店成功,或者说会开店,首先是源于潮汕人开店经商的传统优势。开店成为潮汕人的一种最基本生活方式。“饿死不打工”是专门针对潮汕人说的。很多潮汕人都是十几岁帮助家里看店做生意,或在乡亲的店里帮忙,很早就学会了经商的本领。另外很多潮汕人把开店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这种非常现实主义的对生活没有其他幻想的专注心态,以及与生俱来的生意头脑是十分有利于他们的开店经商成功的。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优势就是潮汕人的团结与他们特有的相互认同的人际关系,这个优势是其他地方的人无法比拟的。批发渠道很多是潮汕系,零售渠道大多也是潮汕系,他们互相帮衬,互通有无,共同发财,总是能拿到最便宜的货源,开店赚钱比其他的地方人更容易一些,况且他们往往还能吃苦耐劳。但这些因素不说大家也知道,而具体说到不为外人所知的开店赚钱的操作层面的技巧,潮汕人还是有着许多独特的经营手段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商者无域
“商者无域”是说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表现在开店方面,就是随时准备变化,灵活适应市场。我在深圳经常留意一条街的铺面变化,比如说,当一个新楼盘盖起来后,潮汕人会联合起来在一条新街上开一系列店,如装饰材料店,五金店,窗帘店等等,针对新房家庭需要,店面服务与产品互相补充,互相带来人气。一,两年后,潮汕系们就改头换面,纷纷变为餐厅,药店,发廊等。另外一个体现潮汕人什么赚钱做什么的“商者无域”理念的是潮
汕人把所开的店作为一个“生意信息中心”,潮汕人在店里坐在一起喝功夫茶,他们谈的往往是谁谁谁怎么发财了,哪里又有一个赚钱的买卖机会,并不局限于现在店面的生意。所以潮汕人发家往往是开一个小铺的时候利用信息做成一个“大买卖”而完成原始积累的。
二、店库合一,破店经营的聚集人气的技巧
许多潮汕人开的大的店面都是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的,表面上看起来很杂乱,哪儿都堆满了商品,有时都难以落脚,其实店堂大量存货并不会影响形象,反而往往会促进销售。有意把货堆在店内,让顾客觉得虽然拥挤,但是很热闹,而且产品离得近就看得清,找人咨询也很方便,并造成货源充足的感觉。这就往往会造成店铺商品与人气都很旺盛的感觉。如果你在深圳发现有小的店铺三面墙都打通,人可以方便的从四面八方进入店里,而且水果摊大面积的延伸出小店很多米远,那肯定是潮州人开的店,他们往往会懂得充分利用与拓展空间,而决不局限于小店的空间。
三、薄利多销,平价出货的技巧
潮汕人经商的传统就是薄利多销,并且将这一简单技巧发挥到极致。潮汕人只要有一点点利润必将货出手,他们比较看重现金流,用他们的方言说就是“百赊不如五十现”。不象其他地方的人一定要规定自己能赚一定的利润差价才肯出货。
卖电器的北京国美让人以为是北京人开的店,其实在背后操纵的是一个初中没有毕业18岁就在北京开店的汕头人黄光裕。在零售界须高看一眼的国美,其实是潮汕人将薄利多销的开店技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他开始开店发家时利用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平价出货,即国美的电器从厂家进货价是多少,就以多少价出货,一分钱都不加价。但潮汕人做生意从来是不亏本的。虽然国美卖电器不赚钱,但赚了人气。他靠人气赚钱,靠卖小配件,像电池,天线,耳机,磁带,机柜什么的利润赚钱,因为顾客一般不太计较这些产品的价格,又是急用,大多愿意一起买。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比较高,量一大利润也就很可观了。典型的“卖给你的灯,让你买我的油”策略。另外因为卖的量可观,家电厂家给国美打广告,国美免费赚了广告费,最重要的是厂家有年底销量返点,还是因为量很大,返利也就很可观。
四、低于进货价出货的技巧
我在做保健品深圳公司经理时,常与潮汕人开的批发兼零售店打交道,发现这些潮汕商人经常低于我给他的进货价出货,即我给他们的口服液的价格是21元一盒,他们往往20元甚至更低就卖去了,不是一次两次,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潮州老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很快知道了他们的“伎俩”,后来好事者的我还同时在学院派的“中国MBA网站”及营销实战派的“中国营销传播网”发了一个帖子,“考考大家:如果一个商家从厂家进货价为20元,它却已19元出货,而且他还能赚钱,你知道其中背后的原因吗?请给出3种以上答案”。结果学院派的营销朋友们没有几个能完整回答出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营销问题,而实战派营销网友中只要是和潮汕商人打过交道的,往往都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下面是这些潮汕系的店主经常“玩“的经商技巧:
(一)利用带货的技巧:
我的潮汕批发商是专门做批发下游潮汕小超市与小店的生意的,当时我的产品是保健品中最畅销的,为了吸引他的下游,他经常用我的产品作为诱饵,故意亏本出货,引来更多的小店进货,而小店肯定要进货其他高利润产品的,所以总体来说他是赚钱的。而作为零售的技巧手段,故意将一两种最畅销的产品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整个卖场价格便宜,也能带动了其他高利润产品的销售.
(二)换货的技巧
这是潮州商人惯用的技巧.我的批发商是深圳最主要的保健品批发商之一,他经常与另外一些深圳大的潮汕系保健品批发商彼此都低价换货, 由于他们各自都能从厂家拿到最低的价格,这样他们就通过低价交换在此行业多了几种最低价的产品资源,于是就有更多的小店到他们的店进货.他们多了一种吸引客户的筹码,就能赚更多的钱.
(三)利用销售返点
我们的对经销商销售有返利政策,而每当他销售到达一定量时为了拿到返利,他就低于进货价出货冲量,而潮汕人都有算帐的天才,赚多少亏多少,最终手上的现金如何得到最大的利用与增值,他们心里算的很清楚。另外潮汕商人喜欢大批量的现金交易,对以月结、代销等交易政策的厂家,当然对这些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潮汕系们另眼对待。潮汕系们就上下其手,利用现金赚钱。
上述价格运用的技巧并不是潮汕人所独有,却是他们应用最多的赚钱手段,当然这会带来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价格混乱的问题。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恰好深圳电视台播放了一个安徽小伙子讲述他受潮州人开店启发从而成为身价千万的大型商场老板的真实故事:这位小伙子90年代初是深圳一家商场的业务主管,一天来了一个很不起眼的潮州人要租商场门口被弃置不用1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租金为1000元一个月,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潮州人一个人卖水果第一个月就上交商场货款17万元,给他相当大的冲击与启发,他于是辞职如法炮制,学这个潮汕人在另外一家商场门口租了几平方米的地方卖水果,结果第1年就赚了30万完成了原始积累。我想作为一个小型的开店创业朋友们,我们不需要看那些动不动就以宝洁,沃尔玛为案例的遥不可及的经营技巧,我们只需要向我们身边的潮汕系们,温州系们学一招半式就有可能创业成功。当然,潮汕人 “目的就是一切,手段是无所谓”的赚钱哲学如今也使他们赢得不诚信的名声,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
篇四:十大商帮之潮商
十大商帮——潮商
十大商帮中,晋商、徽商、潮商为势力最大,影响最远的三大商帮。到了近代,随着晋商、徽商的没落,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这期间,潮商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60一70年代崛起于香港及东南亚。目前潮商不仅在本土茁壮成长,而且己经扎根国内及世界各地。香港最大的华人企业是李嘉诚的长实集团;欧洲最大的华人企业是潮商陈克威、陈克光的陈氏兄弟商场;泰国最大的企业是陈有汉的盘谷银行;北京有全国最大的连锁家电企业国美集团;深圳有国内最大世界第三的即时通信公司腾讯科技,。从泰国首富、金融大王陈弼臣,到世界华人首富、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等一批世界级巨商,以及国内2005年荣登胡润百富榜榜首的黄光裕,潮商似乎总是和“首富”有缘。潮商是华夏大地上一个光辉的群体,是华商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他们书写了一个个商业神话,他们以超人的智慧为中国人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最东端,包括汕头市、潮州市和揭阳市三大区域。“潮”是水的意思,“汕”是沙子堆成的脊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区背山向海。汕头是脊部的头,汕尾是脊部的尾,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市。其中又包括潮阳(属汕头),普宁(属揭阳)这样的几个县级市。潮阳以前是中国第一大县,现分化成潮阳区和潮南区,属于汕头管辖。潮汕地区总面积是1.0346万平方公里。另外,潮汕地区只包含汕头,潮州,揭阳这三个地级市所管辖的地区,其中包括成为已并入汕头管辖的澄海和潮阳,潮州管辖的饶平,揭阳管辖的惠来和普宁。
潮汕籍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如此定义:“即分布于海内外的潮汕籍商人。狭义潮汕是指分治后的汕头、潮州和揭阳三地;广义潮汕还包括汕尾等韩江流域地区。”潮汕人以做生意闻名天下,先于温州人享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潮帮,和晋帮,徽帮,是中国的三大商帮。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潮汕人,全国首富黄光裕是潮汕人,广东首富朱孟依是潮汕人。另外,泰国,新加坡首富是潮汕人,
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首富也是潮汕人。2006年中国富豪榜前三名有两个是潮汕人,前500名有74个是广东的,而广东这74名中,前十名有7个是潮汕人。据统计,潮商的故乡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现有人口约1500万,而离开故乡移居海外的人口同样是1500万,比例是1:1。在移居海外的潮人中,经商人数至少超过一半,即有近800万人。如果加上离开潮汕而身居国内其他城市的潮商人数,总和应该超过1000万人。
一、潮商的兴起
1、古代潮商
明朝正德年间海外贸易兴起后, 潮州逐步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崇尚工商习俗, 沿海居民开始大量从事私人海上贸易活动。到了明代中后期, 大批潮人涌向海外进行商业冒险, 他们的活动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以至形成了“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的局面。作为商业文化符号的“红头船”也成了潮州商人的文化象征。
2、近、现代潮商
到了近代, 随着国外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缓慢发展,寄生于封建官僚政治体系的晋商与徽商因为固守封建传统而日渐式微,潮商却伴随着近代移民高潮在海外强劲崛起。只是进入 20 世纪 30~40 年代,受制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上封锁,潮商一度受挫,但经过战后若干年艰苦奋斗,又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再一次勃兴,迅速成为世界范围内华人圈中最具财富影响力与创造力的族群。
潮商的出现与发展壮大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经济运行环境。潮汕地区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隅, 相接于滔滔大海, 素有“省尾国角”之称。历史上因地狭人稠, 加上战乱频仍, 当地人纷纷“闯南洋”寻求出路, 经过多年的向外发展与商场打拼, 聪明勤劳、精打细算的潮汕人终于扎根世界各地并获得“会做生意”的美名。可以说,是高山阻隔进入中原腹地的困难及面朝大海的灵活舒广, 孕育出潮商特别强悍和能冒险跨海的民性, 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培养了潮商的创造、开
拓和冒险精神。同时, 因为交通不便与重山阻隔, 一方面使得潮商无法像晋商、徽商那样与官府联结, 由此得不到王权官府的庇护。另一方面, 投资基本在海外的特点又决定了受国内战争、动荡和政权更替的政治影响相对较小, 从而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从这一意义上说, 是近代社会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与移民浪潮的长期存在以及远离大陆动荡的政治环境, 为潮商的持续成长与潜力开发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
二、潮商文化特质
明清之际的潮商之所以能够向外发展, 终于富甲天下, 在艰辛的打拼历程中不断地创造着商业奇迹, 近代潮商之所以历经曲折坎坷仍能保持“商帮”这个商业经济图腾的存在以及进一步提升, 无不与承载着的特定历史时期的信息与商业文化有关。如今潮商中的代表人物, 从世界华人富有者阶层的杰出代表李嘉诚, 到内地名人榜上数一数二的富豪黄光裕, 从享誉世界的银行家陈弼臣, 再到“福布斯”海外华人 100强中的19位潮汕商人, 他们紧追时代步伐在海内外谋求发展, 通过“京文唱片”、“中凯文化”、“腾讯QQ”等每一个创业故事演绎着“潮汕人会做生意”的现代传奇, 为潮商文化的弘扬赢得了全球性的声誉。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西格雷夫在《龙行天下》一书所叙述的那样:“潮州人在文化上十分独特。他们操纵着地球上最有钱、最强大的地下网络, 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之
一。”
作为民俗文化,潮汕文化是指定居在潮汕地区或祖籍是潮汕人现散居于国内外的潮籍居民、潮籍华侨和华裔所形成的文化,由于潮商的发达多在海外而非本土,“从这个意义上说,潮文化应该是一个族群文化,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地域文化”。然而正是这种族群文化,促成了潮汕文化与海外贸易活动滋养出来的海洋文化的融合,它既海纳百川,又情系根源,不仅事实上成为潮商文化得以存在的根脉所在,也深刻地影响着潮商在商贸活动中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宗族关系和创业发展的视野。
潮商的文化特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精于经营”。潮商获得“东方犹太人”之誉的根本就在于经营的精明上, 几百年来经商历程的实践和潮汕精细文化的滋养, 使其精明品行深深地烙进潮商的灵魂和精神之中, 成为族群文化的突出部分。潮商在生意场上普遍信奉现实主义哲学和“商者无域”之道, 一方面在有利可图时绝不错过机会,几乎每一个潮汕人身上,都蕴藏着一股浓郁的生意味。另一方面在经营活动中非常仔细认真,锱铢必较,对于利润的一分一厘,都计算得极其清楚,这种精打细算的经营意识客观上成就了潮汕人的商业天分,使他们中经商人群的比例远远地高于其他族群。然而,商业行为的过渡精明也对潮商产生过消极的影响, 由于实利主义过于厚重, 潮商具有重视个人资本积累轻视社会资本集中的人格特征, 这种小家子气的商业文化意识极易在家族企业发展的后期选择“分家”路线, 在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的局面, 事实上对商域“超级航母”的做大做强形成了一定阻碍。
第二, “富有冒险精神”。“爱拼”性格是潮商的普遍特征。早期的潮商具有强烈的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 , 他们面对海外生存的恶劣环境 , 凭借一股胆气和毅力艰苦创业,不论是在荒山野地开垦拓植橡胶园,还是在森林处女地开港种植胡椒甘蜜,不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加工贩运,历史都在见证着潮商艰苦创业的非凡历程。是海洋文化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存能力及逃避风险的技巧没,“富有冒险精神”成了寻求成功的有效途径。然而,这种靠打拼搏击,有时表现为钻空子取胜的急功近利心理,也常常在社会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时,会使“抱着?无脸输死父?信条的少数人利用自己?国角省尾?、濒临大海的?优越?地理环境铤而走险,具备传统海洋文化特点的潮汕人原本?爱拼才会赢?的冒险开拓精神 , 这时就变成了不遵守现代经济规则的缺陷。”
第三, “讲求诚信”。商业社会的道德基础是信用,这是任何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的生产者与经营者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潮商也如历史上兴起的商帮一样,在其商业价值观中,对信誉的追求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他们的心目中,做生意离不开信用,必须以诚实为本。如在《潮州会馆碑记》中对潮商就有这样
的评价:“公平处事,则大小咸宜;忠信相孚, 则物我各得。”历史上潮商的英雄崇拜情结也与诚信追求有关, “潮商崇拜韩愈崇拜关公深刻, 产生的心灵陶冶作用也深刻——它塑造了潮商的诚信观念??在潮商眼中, 尽忠尽义的关帝既是财神, 更是诚实守信商业道德的化身;而促进潮汕文明开化的韩愈,扶贫济困,务实敬业,为人公道。将这种精神运用于商海, 就成了儒雅经商、文明经商的典范。”华人首富李嘉诚之所以有“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也正是靠他的信用人格来赢得的。潮商注重信誉也可从明清时期存在的“侨批”职业得以证实, 在那危险丛生的时代, 没有人格信用作保证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侨批”这个行当的。近代社会潮商曾创立具有乡土情结基础的“七兑票”制度, 这是潮商在历史上诚实守信的突出表现。上述表明, 在传统商业活动缺乏法律保护的时代, 潮商拼力维护与坚守的恰恰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商业信用体系, 这也正是潮商长期发展而不衰的立业根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讲求信义在一些潮汕商人眼里只限于小范围的生意来往, 在大范围内就可有可无了??他们以‘谋财不害命, 假货不劣质’为自己的违法投机行为辩护, 并一度在潮汕形成了扭曲的社会氛围”。由于本土潮汕人的造假行为将历史上海外潮商存在的信用人格所掩蔽, 以至于人们不再理直气壮地将潮商本具有的诚信人格作为商业文化传统来对待。
第四,“重义抱团”。潮商素有注重“自己人”的情愫与抱团作战的传统。一般说来, 寻求内部凝聚力、向心力以及认同感、归属感, 是任何能称之为商帮团体的共性特征, 不过潮商对此显得尤为突出。人们说, 两个潮汕人靠嗅觉就可以相互辨别, 靠说同一种方言, 就能将对方称之为“自己人”。这种因具有浓厚地缘意识的“自己人”情结也正是潮商在外地容易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潮人的团结举世闻名。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会徽是两手紧握形成的圆体, 中心是地球经纬图,上下一周是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中英文字, 这是象征潮人的大团结。”然而, 潮商的“义”更多的是基于同乡的关系而建立, 排他性极强, 外人很难有插足的机会。这一方面形成了潮汕地区的开放只是对潮人开放的局面,
篇五:49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 潮商富可敌国的成功奥秘
财富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装在中国人的脑袋里,而潮州人更有“东方犹太人”之美誉;以外向型发展为特色的潮商,走到哪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从“佛教之国”泰国,到“花园国家”新加坡,从“东方明珠”香港,到东南亚一带的垦殖和开发,无不留下了潮汕先人们的深深印记。
一百多年前,海禁初开,南洋垦殖,十口通商,香港开埠。一批批潮汕的先人们乘坐“红头船”,来往东西洋,经营南北行。他们大多双手空空、身无分文,但谋生的意志和追求幸福的信念让他们视海如陆,激情满怀。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先人们培育了团结合力、眼光开阔、敢于冒险、诚信经营的品格,挣得了今后赖以发展的基业,更是赢得了“红头船商人”的美誉。
潮商是一个首富辈出的商业群落,更是一个世界性的商业图腾。
一直以来,他们以“刻苦耐劳、善于经营、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和经商天赋而闻名海内外;他们五洲驰骋,四海纵横,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潮商名流、商界精英和世界级巨商,从而演绎着“潮汕人会做生意”、“爱拼才会赢”的现代神话。
追寻着他们的轨迹,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商业文明的开拓史、一部生生不息的创业史;是一幅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群像;是一个富有拓荒精神,敢于创新、善于经营而又富有凝聚力的部落。
“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就让我们先追寻着老一代潮商李嘉诚、谢国民、陈弼臣、林百欣的创业足迹吧,看看潮商翘楚们是怎样运筹帷幄、驾驭财富的。
寻觅潮商巨贾萍踪
■ 李嘉诚 世界华人首富
李嘉诚,这个名字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香港商界崭露头角,不久就扬名世界,掀起一股李氏旋风,一时间,荣誉接踵而至,成了举世瞩目的商业巨子。
李嘉诚可以说是潮汕人不畏辛劳、奋发图强的缩影。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少年到今天世界华人首富,他缔造的“商业神话”,已成为众多创业者的楷模。他是华人的骄傲,更是自古善经商的潮汕人的骄傲。
勤奋敬业,万事功到自然成
对商人来说,觅得商机就是找到财富。李嘉诚能洞悉业之兴衰定律,找准盛极而衰之转折点,因而能在商海中自由翱翔。
1950年,李嘉诚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敏锐的眼光和睿智的大脑使他及时捕捉到生产塑胶花的信息,于是果断决定马上生产,长江塑胶厂一跃而起,名声大振。由此也成就了李嘉诚“塑胶花大王”的美名。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李嘉诚在同辈大亨中已拔尖脱颖而出。
1973年初,长江实业在伦敦股市挂牌上市;1974年6月,在温哥华证券交易所发售。“长实”首开香港股票在加拿大挂牌买卖之先河。
从此,李嘉诚开始了一场又一场令世人瞩目的商场战役。
1988年李嘉诚已拥有“长实”、“置地”、“和黄”、“港灯”等5大跨国公司,100多家附属公司和50多家联营公司,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形成了资金雄厚、实力强大的李氏“经济王国”。
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
“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是李嘉诚一生中最信奉的生意经。
时间定格在1979年9月25日,夜。香港皇后大道中华人行21楼会议室。
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李嘉诚,正在这里举行一次最激动人心的记者招待会。 会上,李嘉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宣布:“在不影响长江实业原有业务的基础上,本公司已经有了更大的突破——长江实业以每股7.1港元的价格,购买汇丰银行手中持有占22.4%的9000万普通股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股权。”当天上午收市时间未到,恒生指数竟出现狂升25点之奇观。
“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使李嘉诚成了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李嘉诚就是以这样沉稳的性格收购和记黄埔,从而打破了英资门庭森严、唯我独尊的格局。时至今日,李嘉诚仍认为收购“和记黄埔”是他在创业生涯中最成功、最动人、最值得骄
傲、最漂亮的一仗。
除了稳健之外,李嘉诚同时秉持潮商目光长远精于计算,即“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业理念。
1986年时李嘉诚收购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2008年,当油价已经站在100美元一桶以上时,赫斯基能源则成为主要核心业务,获利黄金白银可想而知。
2008年8月21日,李嘉诚在业绩会上自信地说,“赫斯基能源在七八年前还被人批评说买得亏损,但是今年和黄最大的盈利贡献就来自赫斯基。”
赫斯基现在成了和黄的中流砥柱。李嘉诚放长线养了22年的“新奶牛”变身成了最赚钱公司。
随机应变,识时务者为俊杰
兵家之道,一张一弛。商家之道,进退自如。在商界,进则取利,退则聚力;进必成,退亦得,有时退让更能海阔天空。
美国金融海啸把全球经济推进寒冬,善于审时度势的李嘉诚,对他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决定暂时叫停全球业务的新投资。
规划在2009年年中之前,所有未落实或未作承担的开支都会省下来,并检讨全部现有投资项目。从商60多年的李嘉诚,在连连令世人眼花缭乱的商业大战中,均以大获全胜而告终。他的刻苦诚实、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独到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以及知人善任,是不容置疑的成功因素。
李嘉诚用事实证明,李超人不仅可以在股市中翻手为云,演绎蛇吞大象的好戏,而且可以在商场上大写赚钱的数字神话。于是他也拥有了“超人李”、“大哥诚”、“塑胶花大王”、“地产猛龙”、“地产大王”等称号。
■ 谢国民 农牧帝国之王
商海波澜,正大集团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他被称作农牧业大王,一生跟食品打交道;他被权威杂志评为“亚洲最杰出的企业家”;他敢为天下先,是投资中国内地的外商第一人。
远航“红头船”成就海外传奇
红头船是潮州商人的象征。据史料记载,1684年,清政府海禁终结,所有的船要编号并船头涂色区分:苏州黑色,浙江白色,福建绿色,潮州红色。潮商因此又得名“红头船”。近代以来,无数潮人乘坐“红头船”飘洋过海,以无畏的勇气、图强的精神、勤劳的品质创造其独特的奋斗传奇。
谢国民的父亲谢易初就是乘坐红头船漂泊过海,出外谋生的。1922年的一场台风毁灭了谢易初在潮汕澄海县海边的家园,迫使他和那些坐红头船的先辈一样,飘洋过海来到泰国谋生。而当时,他随身所带除了一些菜籽,什么也没有。在友人的帮助下开办一小店——正大庄菜籽行,出售家乡菜籽,从此踏上了创业的征途。
南洋上空的赛鸽
谢易初逝世后,谢国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来了一家面积仅为20平方米、出售菜籽的小店。经过多年打拼,现如今,正大已长成为了一个资产达数百亿美元,子公司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集团。
谢国民从童年时代就爱上了养鸽,在泰国和香港,他共养了几千只赛鸽,一只上好的赛鸽能卖到200多万泰铢(20元泰铢相当于人民币1元)。谢国民说,好的鸽子一定要回家。它是辨认方向的天才,无论飞多远,都能认得路;无论你把它带去哪里,带走几年,你一放,它又会飞回来,找到它出生的鸽舍。
1990年4月7日,谢国民得到邓小平的接见。“你们弟兄几个的名字起得很好,连起来就是?正大中国?,这说明你们很爱国啊”,邓小平的一番话,的确道出了谢氏家族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谢国民是“正、大、中、国”四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一个。
赛鸽的品格,仿佛是主人一生的写照。谢国民,这位潮汕籍的商业巨子,40年来就像一只永不疲倦的赛鸽,“无论做什么,都要争第一”。他以他的速度和敏捷判断时代的潮流,驾驭企业的方向,率领着正大在全球市场上争胜夺冠。在谢国民看来,企业家只有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的,才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谢国民为了永远走在前列,他自言每天的工作内容有95%是为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作计划,他将此工作方式归结为“未来主义”。
2008年初,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荣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百人榜”,榜单上写到“他是华侨中的商业巨子,他也是商业巨子中的爱国华侨,掌舵着正大集团,心系着祖国
故乡,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投资国内的成功企业家”。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大集团已经成为了外资在中国飞速发展,并融入社会的一个成功符号。
■ 陈弼臣 泰国的金融巨子
陈弼臣,泰国盘谷银行的创办人,是蜚声世界的金融巨头。有“企业北极星”、“泰国的头号大亨”、“泰国银行界泰斗”等荣誉称号。
陈粥臣这位被誉为海外华人白手起家的潮商经典,在开拓金融王国的道路上,历尽艰辛,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建立起了庞大的产业。盘谷银行是泰国和东南亚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金融月刊公布了全世界12位富甲天下的大银行家,泰国华人陈弼臣名列其中,该杂志称誉他是当今世界经济强人。
海外华人白手起家
祖籍潮阳的陈弼臣,1935年,在友人的鼓励和资助下,陈弼臣自创曼谷木业公司。不久,他又创办星原货栈商行,继之又开设了亚洲联合、亚洲保险等公司,业绩斐然,有关人称陈弼臣有“点木成金”
之术。这些为陈弼臣拓展金融业奠定了经济基础,也是他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走向企业家的一次成功飞跃。
1944年六七月间,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动随时影响着生意场上的人士。从事保险业经营的陈弼臣清楚地看到对进出口业来说,银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于是他联合了几位朋友组建银行,并定名为盘谷银行,陈弼臣为11名董事之一。
盘谷银行的崛起
1952年初,陈弼臣获董事局一致推荐,任盘谷银行的董事总经理。陈氏确是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上任伊始,他既有深入客户家庭拜访的耐心和工作态度,也有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的气魄。由于他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之道,盘谷银行的经营业务迅速发展,几乎把握着全泰经济。
盘谷银行在泰国设有分行281家,遍布泰国各府。国外分行有纽约、伦敦、汉堡、东京、雅加达、香港、台北等15家,职员近2万人,总资产94亿美元。在泰国及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业中独占鳌头,陈弼臣也因此跨上了金融王国的宝座,被誊为泰国“金融大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