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续集真假美猴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1:49:15 小学作文
篇一:浅析“真假美猴王”在《西游记》中的文本意义
浅析“真假美猴王”在《西游记》中的文本意义
虞 鹏
(咸宁学院 人文学院 湖北 咸宁 437005)
[摘要] 本文从文本解析的角度来剖析“真假美猴王”这一磨难在整个《西游记》中的地位,为何有这一难以及它所包容的现实意义,并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解决几个重要问题:从宗教的角度来看真假之难的原因:魔自心生,亦自心灭。假冒悟空之难为何选择在第五十七至五十八回。从全书讽刺的风格来看,假冒之难折射出的历史如何
[关键词] 真假 美猴王 文本意义 心魔 寓意 社会现实
Analysis of the Text Meaning on “the Monkey King and the
Pretended One”in Pilgrimage to the West
Yu Peng
(Xianning College Humanities College Hubei Xian ning 437005)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position, the reas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rouble on “the Monkey King and the Pretended One” in Pilgrimage to the West from the angle of text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closely around this central issue to solve several major problems: form the angle of religion to see the reason, the Devil is produced from heart and also is destroyed from heart; the reason that this trouble is arranged from chapter fifty-seven to fifty-eight; from the satirical style to see history what is reflected from this trouble.
[Key Words] The Monkey King and the Pretended One text meaning devil two hearts struggle implied meaning social reality
《西游记》第五十七回和五十八回,出现了两个猴行者。这两猴王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自然,这其中一定有一假冒。在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你假冒我,我假冒你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假唐僧、假观音、假牛魔王、假猪八戒等。这次却假冒到了孙悟空头上,厉害!最后,还是如来揭开了真相。作者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呢?假悟空现身是不是心猿作怪?六耳猕猴为何选择此时来假冒孙悟空?这样一个情节在全书到底占据一个什么位置???
一、为何要编造这个“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1、从全书来看,小说《西游记》多次采用了以假乱真的创作模式。所谓以假乱真模式是指作品中原有一个人物形象,后在小说故事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一个与原有的人物形象外形相类似的形象,并与原有的人物形象产生矛盾,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大故事的容量,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西游记》中的以假乱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并不出现真假难分的场面,假象与真象之间矛盾并不激烈,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由假象来推动。如孙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观音变成假凌虚子,红孩儿变成假观音,牛魔王变成假猪八戒等。另一类就是本文所讨论的这一“真假美猴王”类型了。真假难分,假象与真象之间有激烈的斗争,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假象与真象共同推动,共同起作用。
那作者又为何要运用以假乱真这一模式来创造“真假美猴王”一节呢?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来看,我想有这么两点原因:其一,一种创作模式多次使用,往往让人有重复之感,尤其在章回体小说中。然以假乱真模式不同。从体裁上看,以假乱真模式是一个很容易翻新的命题。唐僧师徒每一次遇到的磨难和妖魔不同,以假乱真的对象便不会相同。同时,在运用此模式时,对于假真双方来说,他们所面临的都是全新的环境和完全突发的事件,故而相应人物的决策应对便是极易出彩之处。其二,读者的审美期待。对于现实中的每个人来说,谁也无法超脱其个体而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对于这种人力以外的事情人们难免会怀有好奇和渴望,于是这种好奇和渴望便在一次次以假乱真中获得了满足,一次次的满足同时更是对人们好奇和渴望的再次刺激。为什么不安排一个真假美猴王互斗的情节呢?作者适时满足了读者。
2、清人雨香在《西游记叙言》中认为“《西游记》无句不真,无句不假。”然在这真假难辨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姑且选择这样几个主旨论断:
①幻中有趣。胡适就强调“《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和《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此书则实出于游戏”,“我们看了,但觉好玩”。
②幻中有真。用社会政治的观点来解读《西游记》,则有诸如人民斗争说,歌颂市民说,个性解放说,诛奸尚贤说,安王医国说,破心中贼说等各种说法,这些说法此起彼伏,名目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即强调幻中有真。
③幻中有理。李卓吾在评本《西游记总批》中说“游戏之中暗传密谛”。谢肇浙在《五杂俎》中说《西游记》“虽极幻无当,然亦有至哩存焉”。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寓言的作品,在种种滑稽中蕴涵着哲理。
这个哲理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十分清楚,即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
度成佛”。
陈元之在为华阳洞主天主人校本《西游记》所作的序中引其所见“旧序”说:“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所摄”。“心生”,“心摄”的说法,是很深刻的见解。最后的“心无所摄”便是“明心见性,自度成佛”的境界。
其后谢肇浙据此加以发挥,在《五杂俎》中说:“《西游记》蔓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马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禁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力求放心之谓,非浪作也。”
其实,我们花这么多笔墨来阐述《西游记》的主旨,就是要从全书的核心来找“真假美猴王”出现的真正原因。
唐僧曾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见第十三回)就是说,外边的各色魔障,都是由人内心的私欲杂念生出来的,也就是说,私欲杂念是人心中之魔。唐僧师徒一路降妖除魔的过程,实际也是战胜自己的过程。西天取经的路上所遭遇的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有主观及客观的原因,绝非“祸从天降”。因此,从唐僧师徒自身来找原因,更具有现实意义。其实这也是真假美猴王在此时出现的原因。
二、为什么“真假美猴王”适时出现
“真假美猴王”之争,以致“二心搅乱大乾坤”,实质上是孙悟空内心世界正义与邪恶的“二心竟斗”,是“人有二心生祸灾”的象征。
是什么原因导致孙悟空“二心竟斗”的呢?是唐僧的三逐美猴王再次为孙悟空完善人格戴上了沉重的枷锁。有人统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共哭过二十三次,但这次孙悟空哭得最伤心。唐僧再次忘恩负义的逐走他,使他极度心寒。
我们知道,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孙悟空最恨紧箍儿,他多次要求去掉,这次他更是求观音帮他去掉。《西游记》中有两种“圈子”都有神奇的功能。一个是太上老君的金刚琢,曾经击到过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这属于外功。另一个则属于内功,这就是套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这个圈子一套,孙悟空就不敢撒泼逞性。“心猿归正”,野性转化为真神。观世音菩萨说“紧箍儿”又名“定心真言”。可见它是约束心性,使之坚定理想目标而矢志不渝。事实上,在《西游记》中紧箍咒对孙悟空皈依佛门,“使心猿驯伏”确实起到过强制作用。但是,这种强制作用仅仅表现为对孙悟空行动的外在制约,而不能形成他人格完善的内在动力并在根本上使之“至死靡他”。如果以这种外在制约取代人格的完善,势必造成逻辑和实践上的荒谬,并且常常适得其反。“二心竟斗”便是唐僧乱念紧箍咒。干扰斩妖除邪斗争,怒逐孙悟空,不但使“定心真言”难以“定心”;而且导致“自家生闲隙,外魔乘间来”,假冒几近成功,“二心竟斗”不可收拾。这也就是为什么六耳猕猴选择在此时来假冒孙悟空的原因。
我们知道六耳猕猴并不是现在才出世的,那么,它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来假冒孙悟空就值得研究了。其实,六耳猕猴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冒充孙悟空,打伤唐僧完全是因为这个时候唐僧师徒内部发生了矛盾。唐僧师徒内部的矛盾是逐渐产生的,由于不能及时化解,最后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孙悟空砍了杨老者儿子的人头时,矛盾开始激化,唐僧
怪孙悟空“凶恶”、“不仁”;孙悟空怪唐僧“背义忘恩”,最后发展到唐僧再次贬逐孙悟空。
由于那个六耳猕猴“善聆听,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所以,唐僧师徒之间所发生的这些事它肯定全了如指掌。这正如俗话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那么为什么这种“内忧”必然导致相应的“外患”呢?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文本进行解析。 大凡内部发生矛盾之后,相互之间就会发生种种疑忌,这样,在坏人乘隙而入的时候,就会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别人身上或者嫁祸于人。同时,有矛盾就有内耗,自然就会削弱防范的力量。而由于内部矛盾所造成的真空,必然会有人乘机来填充。
孙悟空本来是个很讲义气的美猴王,即使唐僧对它“无情”,它也不会对唐僧“不义”。然而,唐僧肉眼凡胎却一口咬定打伤自己的是孙悟空,而沙僧也一直认为抢包袱的就是孙悟空。这时的真孙悟空为假孙悟空承担了全部罪责。后来真相大白时,唐僧才后悔道:“当时只说是孙悟空打我一棍,抢走包袱,岂知却是妖精假变的行者”。
孙悟空被赶走之后,就等于拆掉了一根顶梁柱。在最关键的时候,猪八戒去化斋,沙僧又去找猪八戒,唐僧身边也就再没有人保护了。这时的六耳猕猴就可以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情况下随意行凶了。同时,在取经队伍中,虽然孙悟空这个人被赶走了,但是孙悟空这个“岗位”却绝对不可少。(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西游记续集真假美猴王)因此,在孙悟空刚刚被贬逐,唐僧他们尚未走出五十里路的时候,六耳猕猴便迫不及待地前来填充孙悟空的位置。
三、“真假美猴王”有何寓意
作者有意而为,适时安排“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到底有何寓意呢?
清人尤侗《西游真诠叙》认为“《西游》者,殆《华严》之外篇也。??盖天下无治妖之法,惟有治心之法,心治则妖治。”记西游者,传华严之心法也。其实这也就是李贽的“破心中贼说”。
陈元之在为华阳洞主天主人校本《西游记》所作的序中引其所见“旧序”说:“魔以心生,亦以心摄。是故摄心以摄魔,还理以归之太初,即心无所摄”。
如果我们从这里还看不分明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如来的观点。如来认为一切物性根本之源毕竟空寂,而无实相,均为幻影,一无所有。即使殄伏了违理之妖猴,我也无知无识。宁要立名,便有生有死,所以是“生死始”,这就是法相。《心经》云: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相。而虚相则是法相,是有生有死。可见生死垢净、增减也是空相,亦是实相。法相,真相。原本无二,毕竟空寂,一无所有。悟得此理。即证涅磐。
我们再来看第十七回,为了收复熊罢怪,观音菩萨变作黑熊精的朋友凌虚仙子。孙悟空看了说:“妙啊!妙啊!还是菩萨妖精?还是妖精菩萨?“。观音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写到这里,作者说:“行者心下顿悟”。它领悟到了什么呢?就是领悟到了菩萨妖精全在一念之差的道理。对它来说,能护法成功,便是神;不能护法成功,就是妖。由此看来,“真假美猴王”就是对这个意思的更充分发挥。
那个冒充孙悟空的六耳猕猴,在形体与表面行为之与孙悟空毫无二致。小说渲染它们外在的“同”,意在强调其内在的“异”。内心深处的 一点真性,是猴王真假与否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说,形体是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的,完全无关紧要。如来佛在讲经时,看到真假煤猴王打斗
而来,就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竟斗而来也。”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区别,就是“二心”而已。也就是说,从表面看来,美猴王是有真假的,真的是齐天大圣,假的是六耳猕猴;而从根本上说,无所谓真假,一心成佛,即是真;一念之差,即是假。这就是“真假美猴王”故事所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这也就是古人,尤其是佛教教义,对精神的一种强调。
四、“真假美猴王”折射出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鲁迅先生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鬼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这也就是说,“神魔世界”是以“现实世界”作为它的基础和参照系统的。也即它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人间诸相的。“神魔世界”中折射出的是“现实世界”的影子,而“现实世界”则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在“神魔世界”中。
1、《西游记》一般认为创作于明嘉靖末至万历初年。这一时期,封建社会开始了缓慢的解体过程。在商品生产的刺激下,统治集团日益堕落,上层建筑日益腐朽,被黄宗羲称为“天崩地碎”的历史变化就是在这时开始的。政治现实的失败,使自明以来人们奉为圭臬的精神支柱——儒学,产生了严重危机。思想界程朱理学日益失去感召力,随着市民文化的扩张,以阳明心学为发端,掀起了一场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狂飙运动。心学中潜藏的对个性的追慕便空前高涨起来。新兴市民阶层思想试图以自己的欲望与原则来重构历史秩序,与维护原有秩序的儒家传统思想,在交融的同时,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新兴思想中的自我意识与个体欲望具有不可阻挡的诱惑;然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人千百年所信奉的精神支柱上,它所唤起的社会责任感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并与市民阶层发迹变泰的欲望相结合。这样,二者的冲突在哲学领域衍化为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作用于孙悟空身上,便表现为“二心竟斗”。其实,这也是作者“二心竟斗”的显现。紧箍儿在取经故事的发展中由“戒其凡性”的手段变成了制约他自由行动的精神枷锁。他一方面津津乐道于自己大闹天宫的光荣历史;另一方面,又经常宣扬自己改邪归正,弃道从佛的决心与正义性。由此看来,孙悟空的降妖除魔真是在跟“心魔”作斗争,“真假美猴王”的出现也就自是必然。
2、而在这一时期,工商业文明使明代中后期社会风尚习俗发生了剧烈变化。商品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使拥有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谁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平等,自由成为一种生存权利,人的尊严被肯定。王阳明提出“心即理”,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把人的意识作为第一性,与朱熹的“天理”相对抗。因此,“真假美猴王”这一节中孙悟空因唐僧错怪自己,伤了自尊而生二心,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提倡按照人的自身秉性,自由自在的生活,强调自我,提倡自尊,要求不受外在强制,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狂放不羁,蔑视既定权威,仇视等级,要求平等竞争的权利,以及乐观的积极进取的近代人文主义精神。“二心竟斗”是孙悟空对自尊的追求,“心灭则魔灭”,如来还了孙悟空一个公道,自然“心猿归正”。
3、在整个《西游记》中,假冒事件时有发生,假猪八戒,假观音等等,这都还说得过去:猪八戒神通不大,易假冒;观音的神通人们不大熟悉,也没多少人有能力识别真假,也易假冒。然而孙悟空也有假冒,我以为这个总在人们视线内活动的行者却不是那么好假冒的,因此,愈
篇二:关于真假美猴王的的情节
关于真假美猴王的的情节
张建恩 11电气2班 电子信息学院 13451723036
有人说过这句话小说是对现实的另一种的写照,小说包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抒写同时也概括的描述了作者对现实的一些期盼。《西游记》是由明朝中期的吴承恩所著,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八十一难的故事,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在这八十一难的情节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情节,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祈雨凤仙郡、强销生死簿、真假美猴王等等。
在这些情节中大闹天宫,三打白骨青和强销生死簿都反映的孙悟空的反抗的精神,虽然反抗的对象不太一样,但是都体现了孙悟空对现实的抗争,想要打破这样的制度这体现了作者希望有人反抗这样的社会,但是大闹天宫的失败和唐僧对于悟空杀死白骨精的责怪也体现的作者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
在《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孙悟空杀了妖怪后被八戒向唐僧报告,唐僧认为悟空又滥杀无辜而责怪孙悟空并念紧箍咒来惩罚孙悟空,然后孙悟空离开取经的队伍远去。紧接着六耳猕猴化成了孙悟空的摸样,而且还打伤了唐僧,然后又和孙悟空大打出手。这位假孙悟空六耳猕猴的实力非常的强大,和真的孙悟空本领一般无二,大战孙悟空,闹到上天入地下海。在唐僧那:念紧箍咒,两个都喊疼,自然看不出哪个真假;到天宫:拖塔天王拿照妖镜照,也看不出;无奈求助于观音菩萨。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两个猴子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和浑身的解数,最后观音也是没辙的看不出。最后闹到幽冥处阎罗那,经“谛听”听过之后,“谛听”却说:“我看出来了,但是不敢说出来”。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祖辨个真伪,说出是与非。在佛法无边的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最终闹了个原形毕露,自食恶果,最后来个被孙悟空一棒打死的结局。
关于这个情节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被打死的是六耳猕猴,也有人说是孙悟空。我认为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因为从后来的情节中知道那么有反抗精神的能做出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以后发生的事情中对唐僧的话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这个前后的反差如此之大只能说明其中的一个可能那就是原本的孙悟空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来的代言人六耳猕猴。而且在这些情节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思想的严重,想有人来打破这样的社会但是又害怕社会被打破后面临的事情。
在《西游记》中还有很多的有意思的情节,从各种角度都能反映作者那种矛盾的心理,具有一定的对现实反抗的精神。
篇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各集名称
1998年央视版 第一集 高俅发迹
第二集 拳打镇关西 第三集 大闹五台山 第四集 倒拔垂杨柳 第五集 白虎节堂 第六集 野猪林 第七集 风雪山神庙 第八集 林冲落草 第九集 杨志卖刀 第十集 七星聚义 第十一集 智取生辰纲 第十二集 私放晁天王 第十三集 火并王伦 第十四集 宋江杀惜 第十五集 景阳冈 第十六集 兄弟重逢 第十七集 王婆弄风情 第十八集 武大郎捉奸 第十九集 狮子楼
第二十集 醉打蒋门神 第二十一集 血溅鸳鸯楼 第二十二集 清风寨
第二十三集 发配江洲 第二十四集 浔阳楼题反诗第二十五集 闹江州 第二十六集 李逵背母 第二十七集 祝家庄(上)第二十八集 祝家庄(下)第二十九集 大破连环马 第三十集 曾头市
第三十一集 卢俊义上山 第三十二集 英雄排座次 第三十三集 元夜闹东京 第三十四集 燕青打擂 第三十五集 李逵坐堂 第三十六集 偷酒扯诏 第三十七集 大败高太尉 第三十八集 招安
第三十九集 血洒陈桥驿 第四十集 征方腊
第四十一集 魂系涌金门 第四十二集 血染乌龙岭 第四十三集 宋江之死
2011年央视版
第1集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2集 石碣村七星聚义 第3集 九纹龙私走延安府 第4集 鲁提辖拳义助金翠莲 第5集 拳打镇关西 第6集 鲁达剃度文殊寺 第7集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集 倒拔垂杨柳 第9集 大闹野猪林
第10集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1集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12集 林冲风雪山神庙 第13集 逼上梁山 第14集 杨志卖刀 第15集 智取生辰纲
第16集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17集 火并王伦
第18集 宋江收取阎婆惜 第19集 张文远情陷乌龙院 第20集 坐楼杀惜 第21集 智取二龙山 第22集 武松打虎
第23集 潘金莲竿打西门庆 第24集 金莲醉诱武二郎 第25集 王婆贪贿说风情 第26集 王婆计唆西门庆 第27集 恶妇药鸩武大郎 第28集 武松杀嫂
第29集 十字坡母夜叉开店
第30集 武松援手助施恩 第31集 醉打蒋门神 第32集 大闹飞云浦 第33集 血溅鸳鸯楼 第34集 宋江夜宿清风寨 第35集 花荣箭射霹雳火 第36集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37集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第38集 浔阳楼题反诗 第39集 神行太保传假信 第40集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第41集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42集 真假李逵
第43集 拼命三郎结拜病关索第44集 杨雄醉骂潘巧云 第45集 祝家庄时迁偷鸡 第46集 扑天雕双修生死书 第47集 一丈青单捉矮脚虎 第48集 三打祝家庄 第49集 王英娶亲
第50集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51集 入云龙斗法破高唐 第52集 鼓上蚤盗甲 第53集 大破连环马 第54集 过三山宋江涉险 第55集 吴用换命说众虎 第56集 三山同心归水泊 第57集 夜打曾头市 第58集 晁天王中箭
第59集 智多星计赚玉麒麟 第60集 卢俊义错打燕小乙 第61集 劫法场石秀拼命 第62集 宋江兵打大名府 第63集 母大虫夜传信
第64集 大刀关胜议取梁山泊第65集 安道全神医救宋江 第66集 及时雨让位玉麒麟 第67集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68集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69集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第70集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71集 黑旋风怒砍杏黄旗 第72集 李逵负荆 第73集 燕青打擂
第74集 寿张县李逵乔坐衙 第75集 阮氏三雄戏钦差 第76集 五虎上将打童贯 第77集 众好汉奚落高太尉 第78集 水战擒高俅
第79集 水泊梁山全伙受招安 第80集 燕青惜别李师师
第81集 雌雄没羽箭斗会方岩山第82集 梁山奉诏讨方腊 第83集 张顺魂归涌金门 第84集 武松单臂擒方腊 第85集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86集 忠义参天
西游记1988版共25集,
西游记续集16集,前后41集
1)《西游记》(1988) 第一集 猴王初问世
第二集 官封弼马温
第三集 大圣闹天宫
第四集 困囚五行山
第五集 猴王保唐僧
第六集 祸起观音院
第七集 计收猪八戒
第八集 坎途逢三难
第九集 偷吃人参果
第十集 三打白骨精
第十一集 智激美猴王
第十二集 夺宝莲花洞
第十三集 除妖乌鸡国
第十四集 大战红孩儿
第十五集 斗法降三怪
第十六集 趣经女儿国
第十七集 三调芭蕉扇
第十八集 扫塔辨奇冤
第十九集 误入小雷音
第二十集 孙猴巧行医 第二十一集 错坠盘丝洞 第二十二集 四探无底洞 第二十三集 传艺玉华洲 第二十四集 天竺收玉兔 第二十五集 波生极乐天
2)《西游记续集》(1999)
第一集 险渡通天河
第二集 师徒生二心
第三集 真假美猴王
第四集 受阻狮驼岭
第五集 遇仙孔雀台
第六集 如来收大鹏
第七集 情断黑水河
第八集 收伏青牛怪
第九集 祈雨凤仙郡
第十集 大闹披香殿
第十一集 绝域变通途
第十二集 泪洒隐雾山
第十三集 救难小儿城
第十四集 缉盗菩萨域
第十五集 还魂寇善人
第十六集 观灯金平府
第一部 群雄逐鹿
第1集《挑园三结义》至第23集《大破袁绍》
1 桃园三结义 2 十常侍乱政 3 董卓霸京师 4 孟德献刀 5 三英战吕布 6 连环计 7 凤仪亭
8 三让徐州 9 孙策立业 10 辕门射戟 11 宛城之战
12 白门楼(上) 13 白门楼(下) 14 煮酒论英雄 15 袁曹起兵
16 关羽约三事 17 挂印封金 18 千里走单骑 19 古城相会 20 孙策之死 21 官渡之战(上) 22 官渡之战(下) 23 大破袁绍 第二部 赤壁鏖战
第24集《跃马檀溪》至第47集《割须弃袍》 24 跃马檀溪 25 刘备求贤 26 回马荐诸葛 27 三顾茅庐 28 火烧博望坡 29 携民渡江 30 舌战群儒 31 智激周瑜 32 周瑜空设计 33 群英会 34 草船借箭
35 苦肉计 36 庞统献连环 37 横槊赋诗 38 诸葛祭风
39 火烧赤壁 40 智取南郡 41 力夺四郡 42 美人计
43 甘露寺 44 回荆州 45 三气周瑜 46 卧龙吊孝
47 割须弃袍 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48集《张松献图》至第64集《安居平五路》48 张松献图 49 刘备入川 50 凤雏落坡
51 义释严颜 52 夺占西川 53 单刀赴会 54 合肥会战
55 立嗣之争 56 定军山 57 巧取汉中 58 水淹七军 59 走麦城 60 曹操之死 61 曹丕篡权 62 兴兵伐吴
63 火烧连营 64 安居平五路 第四部 南征北战
第65集《兵渡泸水》至第77集《秋风五丈原》65 兵渡泸水 66 绝路问津 67 七擒孟获 68 出师北伐
69 收姜维 70 司马复出 71 空城退敌 72 司马取印 73 祁山斗智 74 诸葛妆神 75 六出祁山 76 火熄上方谷 77 秋风五丈原 第五部 三国归一
第78集《诈病赚曹爽》至第84集《三分归晋》
78 诈病赚曹爽 79 吴宫干戈 80 兵困铁笼山 81 司马昭弑君 82 九伐中原 83 偷渡阴平 84 三分归晋
篇四: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09师范一班 04090154 徐骜翔
反看真假美猴王之形象
在对《西游记》的宗教思想研究中,众多的学者几乎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儒释道三教合一,这不仅表现在包括人间、佛界、天庭的世界构成中,同样也在一路西行的妖怪划分上。
那么,在研究中众家所论述的“反封建反传统”思想之中,许多学者认为是集中于孙悟空,或者也有一部分认为是集中在西行四人的集体活动中。我个人认为,真正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那些妖怪。 一路西行,主要妖怪44位,不包括小妖以及第六十四回的树精。其中佛界及道教天庭的有背景妖怪有18位,皆活;无背景妖怪26位,20位死,6位活,六位中四位皈依佛门。有背景的妖怪可以说是佛门、道家的叛逆,而那些无背景的妖怪,其中又多打着佛门道家或者其他的旗号行骗,例如:车迟国的三位大仙是打着道家的旗号行骗,最后的三位辟寒辟暑辟尘三怪则是打着佛家的旗号行骗,儒家的思想隐于字里行间,而骗局中也不乏此类。这不禁让我们可以产生联想——他们是反封建反传统甚至反宗教的代表者。
我个人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真假美猴王》这一篇,如果说孙悟空是集合反封建反传统反宗教的反叛代表,那么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则是代表中的反叛。
孙悟空对于天地君亲师,只占天地二项,甚至有学者认为连天地二项都没有。我认为这分歧在于对天地的概念不同,一者天地可以指“天圆地方”的天地,二者认为的是那冥冥中的统治。我所说的是前
者纯粹的天地,所以我同意占二项之说。孙悟空生于天地,顽石之中得天地之造化,取日月之精华。那么他本身是敬畏的,他是不认其他只认天地的;那么君,这一条大家都回想起他在大闹天宫时的名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亲,不必说;再看最后的师,这一条颇为复杂,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无,因为他唯一认的师傅菩提祖师是虚无的,他出场时的赞诗中也有"西方妙相祖菩提"的句子,似乎确定是一位西方高僧。可是悟空初上西牛贺州的仙山,从樵夫嘴里听到祖师自作的满庭芳,观其"观棋柯烂,伐木丁丁"和"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的词意,显然又是道士无疑。作者在人名上玩了个花招,谜底却十分浅显:这个真正的师父不是别人,正是悟空自己,亦即他的本心,或曰真神。所以悟空求师的地方,唤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都是心的别称;斜月三星,想想秦观的词句,"天边一钩残月带三星",是个拆字的字谜,谜底还是个心字。而对于唐三藏,悟空甚至在背后多出骂他,更不会认他,当然在书中有出现唐僧赶悟空走的片段,那里悟空的跪拜及一系列的举动我们应该联系后面的回归时他的举动对照来看,不应片面看当时。当然有人认为他是认师的,如同上文解释。
当然对于他的其他方面及思想都有着强烈的“反”的思想,可以看到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有详细的分析,不做过多的诠释。
看一下假美猴王,怎样来看他在书中的地位呢?真美猴王是“反”的集合,那么他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书中,六耳猕猴一切皆像极了孙悟空,从人间到天界到地府到佛界,真正能分
辨出来的就只有那“谛听”还有佛祖了,可以说六耳猕猴就像是悟空的影子,可以大胆假设他是悟空的另一面。在取经路上,悟空的“反”性已经不那么明显,作者在有必要提醒一下读者,悟空身上的“反性”。我们来看佛祖是如何说六耳猕猴的“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注意看“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一句,再联系他打唐僧抢东西,是否可以推测作者的意图真正的是想说取经不过是“做作”之事,又是否可以说悟空的本心本性所想做的——不认师,真自由?
言尽于此,仅供参考,只欲提出自身一些看法,佐证不足另需补充,欢迎批评指教。
篇五:论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
论真假美猴王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现代人的解读中,孙悟空一向是叛逆,追求自由,抱打不平,疾恶如仇的代表。在整本西游记 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在真假美猴王中作者加入了六耳猕猴这个角色。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六耳猕猴的来历。《西游记》中如来说: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在真假美猴王中,六耳猕猴的下场也是极惨的,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了,但是死的真的是六耳猕猴吗?个人以为其实死的应该是孙悟空,而六耳弥猴则成为了新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简单来说就是拥有着预知的能力,这个能力大家都能明白,预知未来,那么六耳就没预知到自己和孙悟空去如来处后的后果?一般来说就算人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对死亡的预知也是十分强烈,而六耳又有预知的能力,那么他为何要自寻死路?显然他对去如来后的结果十分有自信,他的自信从何而来呢?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一身本事都是和菩提老祖学的,无论是72变还是筋斗云,火眼金睛也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练就的,那么也就是说孙悟空是安全可以复制的,我们再来看六耳猕猴的能力,西游记中也明确写了,六耳的能力基本和孙悟空完全一致,那么六耳是和谁学的72变呢?要知道,72变可是菩提老祖的独门神通,就是孙悟空能这么快的学会72变也是托了他是灵明石猴“通变化”的能力,六耳真的能天赋异禀自行领悟?至于火眼金睛,我们再来看六耳的介绍,“能察理”这是什么意思呢?“理”天道也,规律也,“能察理”也就是说六耳能够很敏感的察觉到不同,这基本上也就和火眼金睛差不多的能力了,甚至犹有胜之,还有全身装备,六耳也有如意金箍棒!那可是定海神针!就一根!人家又从哪里来的?很显然啊,自然是天庭提供的啊!那么为什么要造一个和孙悟空相同能力的六耳呢?
我们也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作为至高权力代表的天庭对孙悟空难道真的能放下他所做过的事?就像凡间的帝王难道真的能饶过造过反的人?不可能的,纵观历史也没有这样一个帝王。仙神真的无欲无求?如果真的无欲无求,那又为什么要设立等级制度深严的天庭?很显然,神仙跟凡人在争名好利上是没有区别的。他们只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人类。但是孙悟空已经被如来招安了,天庭能跟如来翻脸?也不行,怎么办呢?行,你不是让孙悟空去取经么,那我就给你制造麻烦,所以一个个神仙的童子啊,坐骑啊,都跑出来了,顺带着还拿了各种强力的法宝,去阻扰唐僧取经的进度,但是也不能真的和
如来闹翻了,天庭的目标只是孙悟空而已,所以我们就发现了个很奇妙的现象,妖怪抓了唐僧,要么就是要换着花样吃,要么就是请这个请那个吃,到最后都没吃成,一个两个我们可以说是巧合,那所有的妖怪都是这样,我们还能说是巧合吗?好了,如来一看,这样不行啊,我还指望着唐僧赶紧过来把经书拿走,去东土传道啊,如来要香火啊!得,既然这样,那我就搞个九九八十一难吧,暗合天道,当然也得和天庭通个气,不然这么让他们搞下去,我得等到什么时候啊。不要奇怪,在力量对比上天庭肯定是占绝对优势的。天庭这边呢,当然乐意了,我的目标就是孙悟空啊,所以另一个“孙悟空”就出现了,也就是六耳。
谈完了六耳,我们再来谈谈孙悟空,这是个号称齐天大圣的人物,可见他的心气有多高,野心有多大!这样的一个人物,我凭什么保护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唐僧西天取经?凭什么拜你为老大?就算我被如来镇压了500年,就算你把我从五指山下放了出来,但是那也是如来的意思啊,所以孙悟空对唐僧完全没有敬意,从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说了两句就跳脚与唐僧闹翻就可以看出,之后为什么又回去呢?很显然是惧怕如来的惩罚,但是如来的惩罚很快就来了,紧箍咒!作为齐天大圣,我能让你一个紧箍咒给困死,从此鞍前马后的给你当小弟?当然不行!这点可以从唐僧念紧箍咒时猴子的仇恨的眼神中感觉出来,所以猴子肯定找了很多种方法去尝试解除紧箍咒,一次次的实验,终于他找到了!哼哼,唐僧,如来!你们别想束缚住我了!这也许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在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中,有这么一个细节,
“假”孙悟空把唐僧打昏在地,夺走了包袱与通关文牒,但是真的就是假的吗?首先如果要自己去取经,为何不直接干掉唐僧呢?给如来来个既定事实不是更好吗?唐僧都被我干掉了,你还有什么法子想?再重新找过?让各位仙神笑话你连取经人都保护不好?还不如承认我算了,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总归好过直接被削面子吧。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孙悟空干的呢?完全可能,首先他可能找到了解除紧箍咒的方法了,所以他又成了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齐天大圣了!其次,毕竟唐僧把他从五指山?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懦隼戳耍敲凑庖淮挝也簧蹦憔偷笔俏业谋ǘ髁恕U庖簿屯耆低宋裁刺粕凰溃』褂幸坏愫芸梢桑亓嘶ü剑谷槐凰泻镒佣汲腥狭耍×训篮退镂蚩占且涔蚕恚恳溃镂蚩毡暇购驼庑┖镒由盍撕芫茫训勒庑┖镒硬痪醯闷婀郑康比灰灿锌赡芰暇故羌侔绯赏酰伊α壳看螅镒用撬淙黄婀值且膊桓抑室伞?/p>
现在我们再来看两个猴子见面的情景,两个猴子找了很多仙神辨别真身,尤其找了地府的谛听!谛听是谁?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地藏王菩萨又是谁?他是既燃灯古佛之后最有希望成为佛祖的人!但是他们喜欢禅让,虽然心里觉得这个佛祖的位置非我不可,但是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谁知道来了个如来不要脸的,直接抢了佛祖的位置了,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放话说,不渡尽六道轮回誓不成佛,躲起来不见你如来总行了吧。所以当孙悟空和六耳来找谛听的时候,谛听听出来了,但是他不说,一方面他说了就是直接表明地藏王菩萨我看你如来不爽,所以我破坏你的计划了,有本事咱两单挑吧,这显然
这是不可能的,地藏王菩萨还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当然这是戏言,利益一致,地藏王菩萨没必要揭穿如来的阴谋,让六耳取缔孙悟空对他有好处,我没揭穿你如来的阴谋,你是不是也应该投桃报李,分我点东土大唐的香火?另一方面还能和天庭结个善缘,又不得罪孙悟空,要是把孙悟空说成假的,你一怒之下直接打崩了我的道场怎么办?我才不做这种傻事呢!冤有头债有主,你去找如来吧。于是两只猴子来找如来了,孙悟空以为自己必胜毕竟自己被招安了嘛,而且自己的小动作可能还没被如来发现,六耳呢?心里更安定了啊!这本来就是如来的剧本啊!当两只猴子来到如来面前时,当如来说出那段话时,孙悟空就知道要遭了!为什么呢?孙悟空自己是通灵石猴,可是他这个通灵石猴当得很不称职,他不能“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对面还是个和他一样有价值地位的六耳猕猴,还学会了他的所有神通,这个时候孙悟空突然开窍了,他可能想通了前因后果,觉得要糟了。所以真正慌的人应该是孙悟空,如果慌得是六耳,那么六耳为什么不在谛听那里慌?据我所知:除如来、谛听外,还有至少两位能辨出是假悟空,一是菩提,一是二郎显圣,菩提自不必说,二郎显圣的第三只眼也可以,因为当时悟空和他赌变化,还化做他的模样,小圣都能认出。所以人家六耳很明显的有恃无恐!这个时候如来的偷天换日的计划已经完成了,如来动手了,又一次把孙悟空给镇压了,所以“六耳”也就是孙悟空那时候会说佛祖饶命!六耳显然不想让真的孙悟空留在世上,要留着你,我还得提心吊胆呢!如来呢,如来倒是想,毕竟也是一个强力打手嘛,不过你还得考虑天庭不是,所以如来也默许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