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妙对怒斥八路联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15:51:40 单元作文
妙对怒斥八路联军单元作文

篇一: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1900年,八国联军铁蹄践踏我国领土,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侵占北京后,在一间陈设华丽的

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碧眼红发的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在上首□趾高气扬的谈

论着□而清政府的官员却低三下四端坐在下首□正虔诚地等待着洋大人们提出□议和□条件□

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

叫做对联;听说要求语句对称,严密工整。我现在出上联,你们可否对出下联?”

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他利用了我国汉字首部的特点,道出了八

国联军“八大王”“王王在上”,同时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国乐器的名称。八国联军的代表们明白了他

的意思后,个个前翻后仰地狂笑起来。

面对帝国主义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们,有的心中不平,却又无词

对答。忽然,中国代表团的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

魅魍魉和起来常常是比喻各种坏人,而它们的旁边都是“鬼”,“鬼”是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称

呼。爱国的中国人借此怒斥了八国联军是“四小鬼”“鬼鬼犯边”。

应对完毕,侵略者瞪目结舌,哑口无言。

1、 请说出以下句子中的双引号的作用。(只填序号)

A、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①在一间陈设华丽的大厅里举行所谓的“议和会议”。( )

②会前,一个自以为“中国通”的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 )

③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 )

2、第一自然段的□里应填的标点符号分别是( )

A , , , “” 。 B , ; , “” 。

3、在上文中找到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无恶不作( ) 卑躬屈膝( ) 前俯后仰( )

4、上文有几处地方运用了对比写法,请用横线画出。(只画出一组即可)

5、请用‖把上文分成两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意思

第二段段意:

6、八国联军的代表个个前仰后合狂笑的原因是: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的,哑

口无言的原因是:

7、

揭露了 ,表达了

8、请写出你积累的表达爱国情感的名人名言。

生命的礼物

①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

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②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

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

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

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

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

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

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

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③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

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

心肺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bīn pīn)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

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

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

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④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xiǎng shǎng)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 这

个母亲实在了不起 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⑤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给文中第④自然段画“ ”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 延续( ) 激动(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

执照正面。”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文中画波浪线处“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另一种形式”是指

(6)文中第④自然段画“ ”中母亲的话“??只是 我这样老的器官 不知还能不能

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3分)

语文老师的帽子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yí yì)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详 祥).

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yí yì)顶黄军帽。 .

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

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 )起来,那画上内容我们早知道

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

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他( ),然后拂袖而去。可是 他看了画竟笑起来 既

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 那我就(遵 尊)命了 可看了以后 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 说

完 他真的脱下帽子

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

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

发不(bú bù)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 )地.

戴着帽子。

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感到不(bú bù)安和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

抽泣起来……

1、给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地方加上标点。

2、 “一”和“不”有时会变调,请给那种加点的“一”和“不”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刘东画的那幅画,内容是什么?

4同学们“心中的谜”有两个,一是 二是

5、同学们“心中的谜”揭开了吗?请写出事情的真相

5、如你也是这个班的学生,听了班主任的话后,你会怎么想?

警察和小孩

对伦多远郊的空地上,停了一辆警车。一个两岁小孩奶声奶气嚷嚷着,用双手拍打警车的门。

他妈妈给他塑料奶嘴也不要,哭闹着就是要进警车。

那警车,一方蓝,一方白,一方红,三色冰淇淋一样地鲜艳好看,怪不得小孩不肯离去。

警察也在车旁看小孩。他高大憨厚,笑眯眯的眼睛里洒下一片暖暖的善意。他抱起那小孩,放

在车顶,感觉里,好像NBA篮球赛中,球员把篮球放进篮球筐那么居高临下,小孩挂着泪水就笑

了,笑得大张着嘴,流着冰糖样透明的口水。

小孩在警车顶上围着车灯爬来爬去,好像那警车顶是儿童游乐场。警察站在车旁作保护,好像

游乐场的服务员。

警察的形象常常就是国家的形象。这就是加拿大!我取出照相机正要照警察和小孩子,警察谦

逊地躲开。我邀他一起照,他立刻就走过来。

告别了警察和小孩,我们的车开进一个陌生的小镇,不巧得问一下路。在车道上很少有问路的

——你停车问路,后边的车就不能开了。小镇车少,但后边也有了两三辆。后边那辆车里,一男士

轻悠地拍打驾驶盘,好像你们要问路就问吧,决不按响喇叭催你。我想起在国内流行一句话:一份

好心情。好心情是一种教养、一种素质、一种全社会缔造的氛围。

我们在小镇随便走进一家商店。

这家布店,卖一方小花布,很好看,我想或可用来做洋娃娃。牌上写着一元钱四条。我挑了四

条去交款,对方说不对,一元钱十条。我说那上边写着一元钱四条。对方说你再去拿六条,我说不,

一元钱是四条。对方说刚刚改成一元钱十条了,那牌子上还没改。这样一个私家小店,就一个妇女。

顾客愿意拿四条就交一元钱。本来她收下钱也行了,所谓的四条还是十条,还不是她自己订的。然

而她就像恪守法律那样恪守自己制定的价规。

又进一个私家小店,有一半是旧物。旧物独有的品位往往新商品很难具有,一种小碟,玲珑精

巧,上边贴着条:一元。两只叠在一起,我拿了一只。交款时,店主叫我再去拿一只。我说我只要一只。店主说一元两只。我说这条上写着一元一只。店主说这碟两只叠在一起收一元。哦!

像这样诚实的国民,还需要警察吗?不过,正是有这样的国民才有这样的警察;有这样的警察,

就有这样的国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嚷嚷( ) 塑料( ) 憨厚( ) 氛围( ) ....

2、“居高临下”是指“处于有利的地位”。文中第3段加点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上下

文加以解释

3、读文章1-5段,概括文中的警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这样的心态,反映出他有一种什么

的意识?

3、 如何理解“好心情是一种教养、一种素质、一种全社会缔造的氛围”这句话的含义?

5、在小店购物的经历,给了“我”什么启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应该诚实守信,不欺骗

B、小店店主的经营比较呆板、不灵活

C、应该有自己得做人原则

D、社会应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商业竞争机制

6、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

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

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

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就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

“众生啊,那已经失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呼喊:“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那个声音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

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1、对于一个人的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说法,请在文中找出表示死的意思的三个不用

词语。

2、根据要求写句子。

(1)你们全都一位自己失去最多。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用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

子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2)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改为陈述句)

4、下列词语中,最后一个字读轻声的是( )

A、几乎 B、谈不上 C、曾经 D、折磨

5、文中有哪些人在谈论生命的得失?

6、上帝是怎样回答三个人的问话的?

7、“众生啊,那已经失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小巷

我们这条用石头铺成的小巷,弯弯曲曲,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左,仿佛是出来寻找什么东西似的。但是不论它拐向什么方向,它总会遇到一些障碍。这边楼房高矗,那边楼房林立,前边楼房鳞次栉比。

小巷抬头仰望,它窥见头上是一条天空碧带———它和小巷一样狭窄,它和小巷一样蜿蜒。 小巷询问这条狭窄的天带:“请问姐姐,你是哪座碧城里的小街?”

中午,它在一瞬间看见了太阳,于是,它就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点儿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

位于两排楼房之间的雨云,渐渐浓重了,就好像有人用铅笔将这条小巷中的一块光明给涂掉了。雨水在它的石面上涓涓流淌,雨滴发出击鼓般的声响,宛如耍蛇时节一样。路很滑,行人的雨伞时而相互碰擦:一股水流,猝然从屋檐上跳到行人的雨伞上,致使他们十分惊讶。

小巷感叹道:“要是干旱该多好哇!雨为什么这样毫无缘故地连续下呀?”在帕尔衮月,南风就像一位不幸的人,突然闯进小巷,顿时碎纸飘舞,尘土飞扬。小巷气馁地说:“这一定是哪位疯癫的神仙醉得发狂!”

1、 按要求写出词语

(1)写出几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一瞬间

(2)写出几个带有“然”字的词语

猝然

2、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它就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点儿都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改成第三人称转述的句子)

(2)小巷气馁地说:“这一定是哪位疯癫的神仙醉得发狂!”(改成问句,但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3、在文中分别画出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再进行仿写

4、你读了文章,觉得小巷是什么样子?

篇二:奇联妙对

奇联妙对

上心下心上下一心忐忑不安心如焚(ゎ花ぁ颜の草ほ语さ出上联) 左人右人左右二人佐佑同德人有情(范子盛对下联)

戒烟难,戒酒难,戒色难,戒麻将难,戒赌也难,戒毒更难,戒贪难上加难。惯性使然,德性使然,也不尽然?(香魂出上联)

学文苦,学武苦,学艺苦,学技术苦,学书亦苦,学诗尤苦,学仙苦中有苦。壮烈如斯,激烈如斯,总是在斯。(范子盛对下联) 三

八百里洞庭水撼地动天造就古今多少英雄好汉(范子盛出上联) 二千年岳阳楼凭栏酌月惊醒来往无数迁客骚人(野狼对下联) 四

開門關門開關同門開關隨意門朝天朝天門(野狼出上聯) 仙人佛人仙佛皆人仙佛合宗人得道得道人(范子盛對下聯) 五

政治新说:官有义民有仪(范子盛对上联)

农家古训:地不荒人不慌(依儿出下联)

双江汇流朝天去(范子盛出上联)

一花独秀向阳开(野狼对下联)

逢春树秀十分青青里似无泪(依儿对上联)

向阳花开分外娇娇中也有愁(范子盛出下联)

一江春水天上来向东流截断巫山共云雨(野狼出上联)

满腔豪情心中生仰天笑开辟宏图新乾坤(范子盛对下联) 九

自古忠孝两难全莫如庄公泉下见母(依儿出上联)

从来道德一贯之恰似达摩壁前参禅(范子盛对下联)

网络有缘能相识(范子盛出上联)

学海无涯可切磋(依儿对下联)

十一

教育育人杰捷报频传奇功建(范子盛出上联)

诗歌歌意境精彩天成信手拈(依儿对下联)

十二

自古神仙多逍遥但凭雨兮涤己心听老庄玄言月出云(范子盛对上联) 从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看杜康酒杯底朝天(野狼出下联) 十三

高士辞官驾舟去(范子盛对上联)

湖光摆手上楼来(岳盈盈出下联)

注:想起了春秋时范蠡助越灭吴后,辞官归隐,泛舟五湖的故事,故有此对。

十四

《史记》载史册永垂青史(依儿出上联)

《雅歌》奏雅音长抒风雅(范子盛对下联)

十五

朋友久不见,心中甚思念(范子盛出上联)

高才今得闻,眼下颇喜欢(般确>琴曲对下联)

十六

雾浓烟重遥山暗(猫儿出上联)

香远兰幽皓月明(范子盛对下联)

十七

西子西湖因风而皱(漂泊红酒出上联)

东坡东海别样有情(范子盛对下联)

篇三:八年级上《学习之友》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目标要求

1.掌握新闻常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能给新闻拟标题和导语。

2.体会文章准确精炼的语言以及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

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瓶塞( ) 瑰宝( ) 上当( ) ...锐不可当( ) 高屋建瓴( ) ..答案:略

2.填空(新闻常识“三五六”) 。 新闻的三个特点是: 、 、 。 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 、 、 、 和 五部分。 新闻?六要素?包括: 、 、 、 、 、 。 答案:略

3.2014年是马年,请按表格反映的规律写出有关“马”的16个四字成语,不能重复。

答案:略

资讯平台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新闻的特点是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占领当时中华民国处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强渡长江并向国民党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之战役。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最终中国共产党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

●解放战争,是指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队800余万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课堂导学

初步感知

1.这两则新闻的导语分别是: 第一则: 答案:略 第二则: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鄂( ) 皖( ) 阻遏( ) ...磅礴( ) 绥靖( ) 歼灭( ) ...溃退( ) 要塞( ) 堵塞( ) ...

1

答案:略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按中、西、东三路军的顺序叙述,请理清“六要素”完成下面表格。

答案:略

3.请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和结果: 答案:略

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妙对怒斥八路联军)什么作用?

答案: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重点品读

1.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2

答案:“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

3.“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

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加.........点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案:“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4.第一则新闻的主体部分是按中、西、东、三路大军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和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答案: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拓展探究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这则消息的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 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

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 答案: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 ?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

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人应具有的基本自由。 答案: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

3.课余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或地方台新闻节目,再体会新闻的特点,结合本课所学的新闻知识,试着就学校最近发生的某一事件拟写一则新闻(要求100字左右),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一下。 答案:略

2 芦花荡

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芦花荡》与《荷

目标要求

1.积累重要字词,识记作家作品。

2.能准确把握小说三要素,并运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本。

3.学习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能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构建人物立体形象。

4.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和传奇色彩。

5.精读课文,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它的妙处及作用。

花淀》为“姊妹篇”,其语言风格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写作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作战,亦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寒噤( )提防( ) 飒飒( ) 泅着( ) ....剥开( )仄歪 ( )穿梭 ( )窜逃( ) ....疟子( )疟疾( )往上蹿( ) ...答案:略

2.请用横线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

资讯平台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四杆铁笔”。

●孙犁的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散文集是《白洋淀纪事》。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白

张惶失措( )月明风晴( )殃告( ) 转弯磨角( )乌蓬船( ) 竹蒿( ) 答案:略

3.本文作者 ,原名 ,现 代 家、 家。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白洋淀纪事之一”是 。 答案:略

4.妙对怒斥八国联军。 洋人飞扬跋扈出上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国人淡定从容对下联:

。 答案: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重点品析

1.“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找”用得妙,为什么?

答案:“找”字妙在利用拟人手法将钩子写活,增添文章的生动性,表达了作者对日寇的痛恨。 2.“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从语言角度赏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鬼子的头比喻成顽固的老玉米,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头子对鬼子的仇恨。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过于”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表明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老头子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4.请为文中的老英雄写一段颁奖词。(100字以内)“ 答案:略

课堂导学

初步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明确小说三要素,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人物: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 答案:略

2.课文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老头子”的英雄形象,试做分析。 答案:略

3.第1段属于 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答案: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苇子

4

拓展探究

采蒲台的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

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5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名简短有力的话吧! 1.“苇塘”为什么能成为“冀中名胜”? 答案:①因为好看,风景优美;②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

2. 作者说“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有什么意义? 答案:此句一语双关,赞美了采蒲台的苇美,更隐含着对这里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 3.“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4. 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答案: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5.本文作者善于由眼前的事物展开联想,他由苇草想到了苇塘,又由苇塘想到苇塘里发生的故事。请你也展开几步联想完成下面题目。 荷花—( )—( )—背影 课堂—( )—( )—博大 答案:荷花—(月色)—(朱自清)—背影

课堂—(文章)—(知识)—博大

篇四:导学新作业语文_八上_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1.(1)è wǎn yù wú sai pang b? shuai xiù (2)一种像玉的石头 推开 管辖、管理 盛水的瓶子 阻止、禁止 抵挡 2.(1)真实、及时、简明。 (2)“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3.示例: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

感情色彩鲜明。 4.A 5.C 6.C

7.“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或“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8.(1)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

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

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2)写出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

地点。说明消息发得及时,内容

真实可信。 9.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体现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还可以说明王凌云为什么弃城

南逃。

10.导语中提到“正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中部”,主体部分写到“现在,我们就航行在这湾浅浅的海峡”,结尾部分写到“军舰夜航激起的雪白的浪迹分外夺目,海面上点点的灯火更加清晰了”,这些

语句都可看出穿越正在进行中。

11.(1)“浅浅的”“少了”“多了”,形象地表现出海峡把祖国母亲和宝岛台湾分隔,祖国统一尚未实现,令人心情沉重。(2)描写自然环境,借景抒情。美丽的新月,雪白的浪花,还有那点点的灯火,烘托

人们

浓浓的情丝。 12.表达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祖国统一,祖国万

岁。

13.抒发对宝岛台湾的思念,渴望它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14.略

15.(1)时迁或者史进 (2)温州

16.示例:大学“诚信哥”不卖点心卖诚信。或:哥卖的不是点心是

诚信。

2 芦花荡

1.(1)cuān sa dī ɡāo qiú zè tɑn yāo dian (2)A.尖锐、锐利,指眼力、视力特别好B.暗淡凄惨 C.负伤流血 2.(1)孙犁 “荷花淀” 老头子 芦花荡 夜里护送,孩子受伤;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雪恨。

(2)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老头子有爱国抗日的热情、爱憎分明的感情、智勇双全但又过于自信自尊的个性。

举例略。

3.示例:①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星星、水鸟、苇子等景物,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出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

魄的斗争,营造典型的环境气氛。②“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4.(1)A A (2)B C (3)C (4)A 5.B 3 1 1 6.C

7.①“提高”改为“成果”。 ②删去“使”。 ③“对”改为“为”。

8.(1)“狠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2)

你把

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9.“过于”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过分自信、过分自尊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关。而也因老头

子的自信勇敢,才有了后来酣畅淋漓的复仇。

10.“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此句一语双关,既赞美了采蒲台的苇

美,又隐含着对采蒲台人民抗日英雄事迹的由衷赞美。

11.(1)运用比喻手法,“寄生”“穿来穿去”等词语,形象地写出这里

的人与苇的关系紧密。(2)从“偷

偷”“裤裆”“顺手”“不约而同”中看出,与外来侵略者斗争的不止是身强体壮的大汉子,就连柔弱的妇女也能无所畏惧地投身其

中,表现了采蒲台人机智勇敢、团结一心、临危不惧的精神,令读

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12.对日本鬼子切齿的仇恨,对八路军的关怀爱护,对人民群众巧妙

掩护八路军智慧的歌颂。

13.塑造采蒲台英雄儿女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与灵魂,抒发对抗日根

据地人民丰富而崇高的人、情、美的钦佩之情。14.略

15.示例:(1)老爷爷,感谢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牺牲,

我们会记住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幸福,祝您永葆青春。(2)老爷爷,您的勇气值得我们敬佩,相信您

的这一举动会给贵国一些仍怀

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以最好的教育。让我们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

的和平。(语气要委婉,对长辈要

尊敬)

3 蜡烛

1.(1)jian gēng m? chan chuāi (2)略

2.(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早晨。地点:贝

尔格莱德萨伐河畔。人物:老妇人

育乞西。起因: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了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

经过:南斯拉夫母亲不忍战士暴

尸战场,不顾年老体迈,艰难地将其掩埋。结果:南斯拉夫母亲将珍

藏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

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2)老妇人 动作(外貌) 置生死于

度外,对待烈士如亲人 老

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跪”与“爬”、烧焦的树木、

闪烁的蜡烛

3.如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很具体“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一个一个动作都

作了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4.B 5.B 6.C 7.客观环境是成为优秀的外部条件 环境创造

人,人也创造环境。

8.(1)“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来历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能表现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2)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

重情

感,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寄托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9.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形象特点。 10.(1)取出油灯 吹

熄蜡烛 (2)推说睡觉 拿走蜡烛

篇五:奇联妙对欣赏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