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以《水说》写一篇小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2:09 字数作文
以《水说》写一篇小诗字数作文

篇一:八上期末复习(课内诗歌鉴赏)

八年级上册课内诗歌鉴赏复习

第25课

★炼字型诗歌赏析题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突出了某物的某种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释词语: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青: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荡胸:心胸摇荡 曾:通“层”,层层

眦:眼角 会当:终当,终要

1.诗歌用“齐鲁青未了”描写泰山,你认为好吗?为什么?

答:好。因为诗人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不能挪用。

2.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做简要赏析。

答:“钟”意思是聚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拟人化,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写出泰山的神奇与秀丽。

3.请描述“阴阳割昏晓”的画面,并说说这句体现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答:描述画面:高大险峻的泰山,把山南山北陡然分成了明暗两个世界。这句体现了泰山景色秀美、山势高峻的特点。

4.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这句做简要赏析。

答:“割”,“用刀截断”的意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5.

答:1、站得高,看得远。2、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解释词语:

国:国都 城:长安城 深:茂盛;茂密 烽火:战争。

抵:值 搔:抓,挠 欲:想 浑:简直

1.安史之乱令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社会饱受摧残。请具体描述诗人在诗中所展示的这一景象。(首联,颔联)

答:国都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世事全非。虽然已是春天,但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凉景象。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的眼泪,鸟儿也因人间的离别而惊心。

2.请从“破”、“深”字入手,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做简要的赏析。 “破”意思是“破败、残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凄凉景象,刻画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

3.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做简要赏析。 ▲这句诗作者采用了移情于物、拟人的手法。以花、鸟拟人,赋予花、鸟人的情感。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表现了诗人感伤时局、忧国忧民忧家的心情是何其抑郁苦闷。

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鸟 。

5.尾联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和思想感情?

答:诗人满头白发,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越挠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描画出诗人苍老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比较题

★《望岳》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分析它与诗人后期作品《春望》比较两者在内容和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望岳》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解释词语:

投:投宿 逾:越过 一何:多么 前:走上前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偷生:苟且偷生 去:离开 更:再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老妇请: 请让我 应:应征 犹得:还能够 泣幽咽:低声地哭

1.以下三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有吏夜捉人( B ) 请从吏夜归( A ) 夜久语声绝( C )

A.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C.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2.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最能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悲苦和绝望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诗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表明战争破坏严重,人民极度贫困的诗句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翻译:活着的人暂且苟且活着,死去的人就永远完结了。

7.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叙述了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人也未能幸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含蓄地揭露了官吏的蛮横凶残,表达对黑暗腐朽的统治的不满。

8.本文的详略?为什么如此安排?

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及这家人的悲惨遭遇,描绘出战乱个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略写差役抓人是因为诗人明白平定安史之乱是国家当务之急,大敌当前,

所以他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只是做了委婉地

第30课

归园田居(其三)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解释词语:

盛:茂盛 稀:稀疏 兴:起来 理:清除 荒秽:田里的野草 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丛生 但:只、只要

1.诗歌的前六句主要写什么?流露作者怎样的心情?与《饮酒》中的哪句诗相似?

答:前六句叙事,歌咏了从早到晚一天的躬耕生活。流露了作者享受田园之乐的闲适、惬意之情。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似。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 “愿”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坚守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衣沾”象征了辞官归隐后的全部辛勤困苦。

4.思想感情:全文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乡村的自豪之情,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节操。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解释词语: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使者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前敌统帅

1.这首诗抒写了什么内容?“征蓬”“归雁”应如何理解?

答:抒发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和边塞的奇美壮丽的景色。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身不由己、无依无靠,既叙事又写景,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悲凉、孤苦、惆怅抑郁又无可奈何的内心情感。

2.最能传神地表现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哪一句?请具体描写这句诗所

展示的景色。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

在广大无边的沙漠上,一丝风也没有,远处升起一柱孤烟(烽烟),格外醒目,又格外孤单。黄河横贯茫无边际的沙漠,落日在看不到尽头的黄河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浑圆、壮丽。好一幅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图。

(描写了一副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黄昏落日图,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3.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概括出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暗言当时西域广大,赞美了他们的爱国热

情。

渡荆门送别 唐 李白

(叙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写景 月下飞天镜(月夜俯视),云生结海楼(日间仰视)。

(抒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释词语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尽:消失 海楼:海市蜃楼 怜 :爱

1.作者在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以其中一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既表现了诗人初见平原时新鲜、欣喜、激动的感情,又抒发了对故乡依依不舍的思乡之情。

2.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答:描写了群山随着广阔原野的展现而逐渐消失,长江滚滚远去,仿佛流入了广阔原野的壮阔景象。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把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仿佛流入碧空,流出大海之外,写出了江水奔腾的气势。

3.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写的画面:夜晚明月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水中摇荡的月亮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日间空中的云彩,层层叠叠,变幻无穷构成奇丽海市蜃楼。 修辞:比喻、夸张。

写法:以水中月明如镜侧面衬托江水的平静,以云多结成海市蜃楼衬托天空高远、江岸辽阔。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人的情感,把水写活了。作者写出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借水说故乡眷恋他,实则是自己依恋故乡,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情味无穷。

登岳阳楼 宋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解释词语:

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迟:缓慢 横分:瓜分 徙倚:徘徊 凭危:登楼 凭:靠着 危:高处

1.请找出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句,并分析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帘旌不动夕阳迟。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 帘旌”望到”夕阳”,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安宁的夕阳入山图。

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中“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ō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篇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从一滴水说起》教学设计

《从一滴水说起》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从一滴水说起》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内容。本

单元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本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水资源的重要性。紧接着呈现一系列数据、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的水危机,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忧 患意识。然后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倡导学生投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

学情分析: 兴化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这里水资源丰富,人们节水意识比较淡薄。保护

水资源的道理人人并不陌生,但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情。因此这节课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和珍贵,并且要引导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水资源的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世界性水资源危机,知道我国很多地方供水不足;

3.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简单方法;

2.自觉做到尽可能的节约用水,养成珍惜资源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关心水资源的思想,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

行为。

2.爱护珍惜水资源,,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

3.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并影响他人。

教学重难点:

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1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请看——(Hi,大家好。

我是可爱的小水滴娃娃,别看我小,你们大家还是离不开我的,我可是世界七大资源之一哦。)(地球资源通常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

二、了解水资源的用途(重要性)

1.哦,原来是(学生回答:小水滴娃娃),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当中那些

方面需要它呢?

(提醒孩子注意:当其他同学在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同学说过的我不说。)

洗脸、洗脚、刷牙、洗衣服、拖地、洗澡、做饭、洗菜、洗头……孩子们说

了很多生活中用水的地方。

2.原来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水除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还有哪

些地方要用到水呢?(教师细心倾听孩子的回答,如果孩子的回答局限在家庭用水方面的情况,老师要引导孩子,或是自己说出水还可以发电、航运、养殖、美化环境等生产建设方面的用途,同时呈现PPT) ....

3.水的用途可真多呀,我们的生活可离不开水。你家有过停水的经历吗?给

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经历一定是要亲身的,不能用如果----来说,那就会变得不真实,是孩子

的想象。可以选择让小组讨论说说停水的经历,最后请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发言。)

4.原来停水给我们生活带来这么多的不方便,那么,你有过口渴,(非常想

喝水)的时刻吗?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口干,喉咙难受)

教师: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PPT呈现人体水份图,水占人体的65%,请

全班一起读)

同桌互相算算体内水分有多少斤呢?(学生根据公式计算 体重数×0.65=

×)

2

教师总结:如果一个人体重100斤,水就占了65斤,所以说我们人体是个

大水桶,有资料显示,一个人七天不喝水,生命就会终止。水对我们重不重要?可见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PPT呈现:水是生命之源)

三、认识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地球现状、我国现状)

1.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

PPT出示地球图片,询问孩子:我们可爱的地球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

(海洋),海洋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可见我们地球上的水真多,但是这

些海水我们能饮用吗?(不能,咸水是不能饮用的)

那我们能用的淡水有多少呢?教师出示PPT。(据统计,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中,

有97.5%是海水,而淡水却仅仅只有2.5%呢!但在这些淡水资源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

3

2.分享你的家人节约用水的好方法(金点子)(不仅要节水,要注意讲究卫

生,科学用水)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最后请一位同学发言)提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就是对与他人的尊重。

3.你们说的真好,看黑板,这里就有和你们一样的节水金点子。点PPT

4.我们国家为了号召大家有节约用水意识,还制定节水标志。大家看这个标

志,你知道意思吗?(朗读PPT呈现内容)

5.设计节水广告语。

为了唤醒更多的人来节约用水,你还可以怎么做?

教师提示:70页书上的瞿佳佳同学设计了一条配有画面的公益广告语。)

6.分组行动,进行创作节水公益广告。投影展示。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回答,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不仅了解到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还学到了很多节水的小窍门。

希望我们大家要行动起来,共同节水,争做节水小卫士!大家起立——

节水宣誓词

我自愿加入保护水资源志愿者行动的行列,自觉做到:

从现在做起,做保护水资源的好孩子;

从自我做起,做保护水资源的好学生;

从点滴做起,做节约用水的好市民。

宣誓人:

4

篇三:《从一滴水说起》教学设计

《从一滴水说起》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的第四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和节约资源,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本课从 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回忆缺水的感受,体会水资源的重要性。紧接着呈现一系列数据、图表和案例说明我国的水危机,激起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忧患意识。然后通过对自家用水的调查,揭示出我国水资源浪费的惊人现状,进而顺理成章地提出节约用水的号召,倡导学生投入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行动中去。

课程资料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课前调查家庭用水以及生活中浪费用水情况。

2.了解一些关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标语。

(二)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刀、苹果

课标依据

《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关心水资源的意识,积极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出主意,敢于指出并阻止生活中浪费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

2.行为与习惯: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掌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些简单方法,并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感知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了解全球和我国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约用水的模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家乡自古以来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河流湖泊众多,看,这是琅琊山的酿泉,这是蜿蜒的清流河,这是明光的女山湖、这时天长的高邮湖。这些河流湖泊滋润着两岸农田,养育着一方人民。同学们,这些河流湖泊都是有什么汇聚而成的呢?水滋润着稚嫩的禾苗,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滴滴水汇聚成清澈透明的小溪, 汇聚成滚滚不息的江河, 汇聚成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滴水,让我们浮想联翩,这节课就让我们从一滴水说起。[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看图片,唤起学生内心对水的亲切感,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生活,感知水资源的重要

1.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说说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水吗?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的身体同样离不开水,这里有一组数据,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填一填。

3.我们的身体要是离开水会怎样呢?同学们经历过口渴或缺水的时刻吗?说说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吧!

4.水真的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忠实朋友,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讲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一个小问题,刚才说到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的水,是淡水还是海水呢?

5.是啊,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你觉得地球上所有的淡水人类都可以直接利用吗?

6.对,不能,因为大部分淡水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北极和南极,其余的在我们身边又有很大一部分被人类污染,并不能直接利用,那么人类实际上可利用的淡水到底有多少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三、巧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匮乏

今天我们不把它看作苹果,看作什么呢?地球淡水总量。假如苹果是地球淡水总量,那么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多少呢?

1.一切苹果

A、教师把苹果对半切开。

B、第一刀下去,地球上的淡水就被切去一半,只剩一半了,你觉得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总量的一半吗?

C、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并没有总量的一半,怎么办呢?再切,把苹果再对半切开。

2.二切苹果

A、第二刀下去,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淡水被切走了,只有四分之一吗?

B、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并不占总量的四分之一,怎么办呢?还得切!

3.三切苹果

A、第三刀下去,八分之七的淡水被切走了,只有八分之一的淡水,这么少,心情如何?

B、你忍心再切吗?为什么?

C、但非常遗憾,我们还得切,因为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并没有总量的八分之一,咱们还得切。

4.四切苹果

A、(举着十六分之一的苹果)同学们,看着这一小片,你的心情如何?

B、只有十六分之一,与总量相比少的可怜,你们觉得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占总量的十六分之一吗?

C、现实非常残酷,老师沉重地告诉大家,连这小小的十六分之一都不是!那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到底有多少呢?

5.五切苹果

A、教师切下去十六分之一苹果片上的苹果皮,向学生举起,让学生用词形容淡水资源的少。(少,很少,非常少,少的可怜)

B、看,十六分之一苹果片上的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C、通过体验活动,你想说些什么?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生讨论交流,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不太了解,或者只对一些数字初步感知,要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到淡水资源的匮乏。通过巧切苹果的游戏,可以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四、链接社会,正视水资源的危机

1.同学们,实际上人类可利用的淡水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也就相当于这个大苹果上的这一张小小的薄薄的苹果皮。人类可利用的淡水真是少的可怜,但是这仅有的淡水资源已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2. 咱们中国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让我们来看一组中国淡水资源缺乏的资料。你从条形统计图看出了什么?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我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

请同学们再看看这幅图。我们国家虽然缺水,但浪费却非常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全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城市生活用水、家庭生活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谁来说一说你所调查的自己家人在用水方面不合理或浪费用水的地方?(交流汇报)

4.生活中我们不仅在浪费水,还在污染水。清流河是滁州人民的“母亲”河,它是镶嵌在滁州城边上的一条绿色飘带,下游直达长江,滋润着两岸数十万亩农田。

昔日的清流河,水清见底,水深鱼肥;如今的清流河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成了滁州城的“龙须沟”,直接殃及着滁城和沿河两岸人民生活及健康。

5.当我们肆意地浪费着水资源、污染着水资源时,缺水地区的老百姓在为水而苦苦挣扎,渴望企盼。你们看,看了这一幅幅令人揪心的画面,此时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6.尽管当地政府及国家想尽了办法,可还是大地在呼唤、在告急。缺水!缺水!北京缺水,济南缺水,太原缺水,青岛缺水,大连缺水!水源枯竭的城市发出焦急的呼喊。缺水的警报已在中国大地上响起。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啊!没有了水,这些地区的老百姓该怎么活啊?

7.看着我们身边浪费用水的现象,再看看缺水地区的老百姓,此时此刻,你我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共同的呼唤:节约用水。

五、节约用水,我们在行动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应该伸出双手去节约每一滴水,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下面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根据家庭用水情况,设计我的家庭节水方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归纳分类:1.提高节水意识。2.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3.重复利用废污水。4.加强管理检漏工作。)

2.同学们想出很多节水护水的高招妙招,国家为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设计了专门的节水标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它向人们传达了什么意思?

3.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用水的公德行动中来,我们得做好广告宣传,请看几幅节水宣传图。下面请同学们也设计自己的“节水广告语”,自制一个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小书签,宣传、提醒、教育身边的人。

4.总结:老师从你们一句句充满创意的广告语中,看到了你们宣传节约用水的责任与爱心,更看到了未来与希望。

六、保护水资源,你我共同的责任

1. 同学们,一滴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许许多多的一滴水可以汇聚成江河,可以汇聚成湖海,可以汇聚成人和其他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这一节课,我们从一滴水说起,没想到一滴水引发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其实,我们要节约的何止是一滴水呢?一张纸、一度电都是我们值得珍惜的资源啊!希望同学们把节水的种子播种在自己 的心中,课后完善自己的节水方案和节水广告语,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的行列中,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做个快乐节水宣传员,好吗?

2.配乐诗歌:《最后一滴水》

篇四: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考题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山水的挫折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恣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唯一的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人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诫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

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评析:

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 “有文采”和“有创意”被列为发展等级评分的重点。 《山水的挫折》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章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

全文语言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

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日: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日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日: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而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唯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问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

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日: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评析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t。思辩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拾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

的个性特征。 那时花开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冲动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腐败,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贱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评析

这是一篇在构思立意和布局谋篇上都有独到之处的考场力作。作者紧紧抓住”那时”.即“挫折降临时”来作文章。从挫折降临时人们惯用的心态和此后的醒悟展开分析。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一条永恒的真理.真正的智者会把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幸福的花永远为勇士而开。全文开口小。挖掘深。思维力度强。分析入情入理。

文章在布局上也颇多值得称道之处:一头以泰戈尔的诗句点明主旨和中心。运用两个反问句亮出自己的观点。用排比的方式简述典型事例。最后以一首小诗收束全文。将文章推向高潮。虎头豹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列车·茶·舂花

引:人生之路是自己的,没有谁能帮我走下去,但,我,用不着回去战战兢兢地生怕影子的黑暗吞没了太阳明亮的光线,人生之中有那么一次面对朝阳也是荣耀。

列 车

羚羊在奔跑时如闪电划过夜空,也似一辆急驰的赛车;流水奔腾而下时像千军万马咆哮而 过,也像一辆从不停息的赛车;时间如白驹过隙,兔走鸟飞,也像一辆从不等人的赛车。而高考也像一辆车,不同的是它是列车,载着各个奔向不同方向的人,呼啸而过。

我便是列车上的一个乘客。我使尽了浑身的力气,紧紧抓住车的边缘,害怕被凹凸不平的路和列车忽快忽慢的速度甩出车厢。偶尔也会花点心思在路旁美好的景色上,看那儿风飞缱绻,云卷缠绵,姣花弄影,碧柳摇青,暖风熏人欲醉,媚日和煦暖身??正当我沉湎于前所未有的景致时,脚下一阵猛烈的摇动,一阵临空的逍遥,背上锥心的疼痛——我掉下了列车!

天啊!这是怎样的恐惧!路上满是突出的峭石,齐我身高的荆棘,原先蜂飞蝶舞的景致荡然 无存!我胆怯了,开始了消沉,绝望;万一天下起大雨我该怎么办?万一还有不绝于耳的嘲笑声 怎么办?万一我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怎么办?万一我的鞋子丢了怎么办??如果那样的话我会脚 底磨起血泡,用尽所有的力气,禁不住别人无情的嘲笑,然后倒下,甚至——死去!

评析

“列车·茶·春花”。它与挫折。痛苦有什么关联呢?请看。高考像呼啸而驰的列车。“我”紧紧抓住列车的边缘。车在奔驰.“我”在痛苦。“我绝不坐以待毙”。于是。我赶上了列l车;人生如茶。在沸水中沉浮。但却那样“从容”。宛如生命;一朵春花虽会枯萎。但春天会永恒地留在你的心里。

三个部分,三个比喻。散文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时的议论。隐约中的哲理。看似松散。但却一丝串连。即“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文章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形散而神不散。微微的议论串起华美的描写。抒发坦荡之情。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新颖的构思。不凡的想象

力。一览无遗。

不!我绝不坐以待毙!

于是发足狂奔,我发现我赶上了列车!

原来把摔下列车放大为死亡(或其他)的人无异于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看那点点的茶叶在滚烫的火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自有一种从容而不急趋,审慎而不狂躁,安静却不沉沦的积极。撮上一小口,立刻暖彻心肺,流经血脉,舌底生津,涩中带甘,余香满口。

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凉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春花(尾声)

也许冬天的冰雪会覆满我的心,也许我走不出痛苦的心境,于是我会放一把火,烧尽冰雪,烧出另一个春天。 当花铺满大地时,我摘下了一朵,可它却枯萎了!

“春,你会枯萎吗?”我胆颤地问。

“不”,春笑着回答,“你失去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但我还是属于你!”

父亲, 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到自豪。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靠。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您,我的父亲,妈妈的依靠,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妈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在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

篇五:北师大五年级下期语文3-10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的:

通过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恰当使用列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问题。

教学难点:选材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采用访问、查找资料,整理图片,摄影等方式,了解身边变化,做好纪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

投影出示:生活在今天的时代,我们深切地体会了什么叫突飞猛进万象更新.你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变化,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这些变化吗?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吗?

(1) 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 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二、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 投影出示:学校改建之前和改建之后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学校改建前后的样子,自己看到了什么,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学校越建越美令我们兴奋鼓舞,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

此时你什么心情?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

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

2、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先说一说以前的样子,再说说现在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畅想未来的样子。随学生说到的事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流程图,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4、指导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

板书:数字举例比较融入情感

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变化之处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

四、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出示“写一写”

自拟题目,写一写??(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参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写了一首小诗

参考《中国一日》写一篇新闻,题目是“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爱家乡

爱祖国

作业设计:1、主要内容

2、课后思考题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行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心理描写及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播放一首小提琴的乐曲,引导:同学们,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多么美妙动听,可是,在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背后却要付出多少艰辛,经历多少磨难。如果有人在用小提琴演奏,他的听众却只有一个,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或者词画出来,将你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出示词语:锯床、沮丧、诅咒、和谐、潜滋暗长、全力以赴等词语。(指名读,小组轮读,检查预习)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再次快速的朗读课文,谈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可围绕“我练琴时的心里变化、行动上的变化或者围绕老教授的言行的进行概括。)

四、细读课文,把握情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学生边默读边在书上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1: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位老教授,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老师顺势导出“那她为什么说自己是聋子呢?学生畅所欲言——

对预设1学生可能会有这几种解释——

为了帮助作者??

②因为“我”的琴声实在是太不好听了。(你从哪看出来的?生读:用父亲和妹妹的话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

③老人已经看出了“我”的自卑,况且我如果练得好的话也不会来到小树林里练习,老人为了给我自信和勇气,因此说自己是聋子。

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子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预设2 :学生认为这唯一的听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听众。(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以《水说》写一篇小诗)

◆“是我打搅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拉的一定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从这些可以看出老人的善解人意,因为从下文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根本就不是聋子,她欺骗了“我”实际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因此说她是善解人意的听众。

其实老妇人是在鼓励我,使我不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让我能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是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自信。再同样导入预设1。)

因为老人让一个“自己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的人找回了自信,让“我”奏出了美妙的琴声。

(你是从哪读出来的)——“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让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带给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还有“并且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虽然他不能听到,但她给了我一种自信,努力的去练琴。没有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有的只是鼓励,而正是这鼓励让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在感悟的过程中,重点指点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品悟,在品读中体会。

课时作业:1、抄写田字格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解释课中重点词的意义,并选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行来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体会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感情发生的变化。

(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尝试成功)

生讨论。

②让学生尝试写小标题。

小结: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 ,逐渐找回了自信。

2、反复朗读,品悟。

正是在老人不断的鼓励下,引读一段话——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人们表露的那种难以置信的表情也证明了这一点。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作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现在已经不在乎了。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但我不会坐在木椅子上练习,而以前我会的。

师:他发现自己(变了)怎么变得呢?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读,好吗?(通过对比读,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

师: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师:以前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数次传出难听的声音,现在——(从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温,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

师: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

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

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

师:以前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而现在——

师:以前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二、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幻灯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4.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5.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品读评点、创新思维。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感恩”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总结:让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再次感悟作者与老教授那份纯真的交流,他们不是用语言表达,他们是用音乐在交流。再次体会老教授的无私、博爱、伟大的教育理念。以及我对老教授深深的敬意。

四、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无私助人 用心良苦

作业: 1、写出主要内容

课后思考题

3、积累语言:找出文中你欣赏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

4、课下阅读作者落雪的其它作品,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2、学习用对比突出变化,用列举数字说明变化的方法。

活动准备: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活动过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