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6:47:50 作文素材
篇一:《春》教学课件图
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课件图
大悟县彭店中心初中 孔令清 张孝刚 张红涛
图片说明:
本组课件图片,是由Office2003程序组件PowerPoint制作的《春》教学课件转换成JPEG格式的,再用word“插入图片”工具编辑而成。
本组课件图片公10幅,仅供核实课件自制、教学方案在课件中的落实之用。
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课件图 - 1 -
课件说明:
1. 本课件完全是按张孝刚、孔令清、张红涛三人小组联合研究出的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
方案来设计的。
2. 本课件引用了中央电教馆远程教育资源—初中语文课文《春》中的部分视频、音频资源。
3. 本课件由孔令清主编,由张红涛、张孝刚审订、完善。
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课件图
- 2 -
篇二:《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题目,作
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位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这五个方面来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要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理解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前两个单元都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惜生命, 而这个单元
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世界、美的语言。。。
这个单元以《春》 为开篇,正如俗话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的《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本节课我将用两课时完成。
3、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一定的阅读能力,春天
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季节,对于春天他们都有自己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自己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把握大部分信息。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
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诵抒情性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
句段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和热爱的自然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二、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将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分析课文,感受语言。
三、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自主评价教师朗读的过程
中,掌握朗读抒情散文的技巧,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四、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体验过或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景象和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天的想象和回味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教师配乐朗读。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对媒体课件的
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把学生带入朱自清的《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教师朗读进行评价和自读,激励学生对文章进
行初步的分析,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学会朗读抒情散文的技巧。
(三)深入理解课文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副春天的图画,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
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体验的差异性,重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要抓住表现景物特征的词语来感悟春天的美丽。
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的嫩绿,通过人的动作“坐”、“躺”。。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表现人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从而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突破重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和
结尾对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
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让学生对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教师重点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进行
引导。
(五)作业设计
感悟《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
和反思,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
篇三:《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七、学法指导
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评价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在分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八、教学流程
(一)课文引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心中春天的样子,以及对春天所寄寓的感情。”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同时展示课件,配以春天的影像及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
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由景入情,进入到春的回味和想像之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通过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而课件文字的背景画面又暗示了该段文字的主题,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
第二,通过学生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以及自读,激励学生发挥想像对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和感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分小组讨论六幅春天的画面,并且给出“研讨提示”,但学生的研讨并不限于提示,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体验的个体差异,不求结论统一和唯一,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验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景物特征词语感悟春的美丽。如“春草图”,通过“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来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通过人的动作“坐”、“躺”、“踢”、“滚”、“跑”、“捉”等词语,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绵”等词语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变句分析,如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以此体会“偷偷地”表现出小草不经意破土..
而出,而带给人们的喜悦;“钻”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全班共同研讨开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简洁有力的开头结尾对点题、揭示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比喻等手法在传情达意、增加文章感染力方面的作用。
第三,带着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进行朗读,并勾画出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并仿写一个。让学生和文章产生共鸣,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
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
(五)作业设计
1、必做题:积累本科生字词。2、选做题:试背诵课文。3、选做题: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用精炼、概括的文字勾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清晰,形象直观,使美丽、温馨的春天永驻学生心中。
板书: 《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总括轮廓山(郎润) 水(涨)
(二)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新
(三)颂春 三个比喻句 美
力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春》课件)太阳(红) (一)盼春
篇四:《春》教学设计和课件初稿 (赵学平)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
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师:我们赏析了这么优美的散文,想不想知道是谁“妙手回春”的呢?好,大家开始搜集关于作者朱自清的资料。我们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我的身份是一名记者,询问关于朱自清的知识,请大家回答。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的生平呢?
生: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师:谁能告诉大家关于朱自清的其他自然景物作品呢?
生回答师点评: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师: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朱自清的其他情况呢?
生:不领美国救济粮。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师总结:朱自清不仅是著名作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篇五:《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一、 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一年四季的不同图景。《春》是朱自清的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春》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由《春》这一课开始,为学习后面三篇关于自然的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之上理清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强调“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朱自清描写春的景物,语言生动准确,充满了对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因此,在教授本科时,引导学生从朗读和揣摩语言入手,体味文中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领悟并欣赏作品准确生动、清新优美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2、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考虑到学生与散文接触的较少,《春》又是进入初
中学习的第一篇散文,阅读此类文章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十
一、二岁的学生审美创美意识有待加强,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
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教学难点: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以优美的
语句创造出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而初一新生对写景文的认识
停在表面,对情中景,景中情的理解有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之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五、 教学方法与学法:
1、 自主朗读、仔细研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体会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对于一个入学不久的初一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在这一
堂课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过程来培养语文学习的习惯:第一,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词的习惯;第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第三,通过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等方法来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2、 小组互组、合作探究:由于初一新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互助、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补。
3、 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 教学时数:2课时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教指导学,为了学,服务学的基本思想,我准备从一导读、
二 听读、三品读、四练习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教学过程课件)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的自由空间,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和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再穿插图、文、声等综合信息,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六、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新课: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它有着春夏秋冬四种不同的面貌,提到冬天,我们就想起寒风刺骨;提到秋天,我们就觉得秋高气爽;提到夏天,我们就感到骄阳似火。那么春呢,她又能让我们想起什么呢?
(春暖花开、春雨连绵、百花齐放、草长莺飞??)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那春在朱自清的眼里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第51页,来感受作者眼中的春天。
(导入以其他季节来导入,并由学生自己的回答带动他们对春的想象,激发了兴趣、创设了情境)
2、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子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朱自清晚年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的铮铮铁骨和高风亮节,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 (这部分由学生课前完成,授课时只稍作总结)
(二)听读
1、听录音,学习生字词
2、全体朗读,学习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听老师朗读,学生带着问题:本文可以分成几大段?为什么这样分?
4、分组读,每个自然组读一个自然段。
(三)品读
1、疏通全文,并将课文分段,解说段落大意(盼春、绘春、赞春),初步理解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着重解读绘春部分,自由朗读后概括各个自然的大意,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
写作脉络,以及描写景物的细致生动,学生能够概括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图极其各图所写景物的特征。老师板书
3、分组讨论,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可参考课后练习第二题。
(1)第一段得“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风的脚步近了”这段两个“着”“了”的连用可以看出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2)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再说,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3)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老师补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大家注意到这句话里有个字用得比较特别,是哪个字?(学生回答)那把“钻”改为“长”或“生”会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钻”可以看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看出小草的生命力旺盛,从而可以看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4)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
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是从嗅觉这一感官转换到味觉这一感官,是通感手法(移觉)的运用。也是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这就是从侧面衬托的写作方法,请同学现在就用这种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第三,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这一节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言之成理,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5)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6)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7)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老师补充:同学们注意到文章最后连用了三个比喻句了吗?都是用来形容“春”,来赞美它,同学们觉得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交换顺序呢?(这个问题比较有难度,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后再发言)
(回答:不能,因为作者是以人的生长进程来比喻春的进程,初仲暮,表现了春的新美力的三个特点,因为人的生长过程不变,所以也不能交换顺序)
老师追问: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都是有共同点的,作者将春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小姑娘、健壮的青年,那么春和这三个喻体之间有何共同点呢? (问题较难,提示:代表希望和积极向上)
(四)训练
巩固与延伸:1. 学一首有关春天的诗词
2.再品味下朱自清《春》语言的魅力,背诵全文
3.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一篇写景的作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盼春(宏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绘春(微观)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特点 钻、鲜嫩 繁茂、艳丽温润、和煦细密、平和赶趟儿 新、力、美层次 树上——花下——遍地 触觉——嗅觉——听觉 植物——人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