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民间艺术皮影标准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0:05 高中作文
民间艺术皮影标准论文高中作文

篇一:传统民间艺术“皮 影”论文

浅谈传统民间艺术“皮 影”

【中图分类号】 i23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80-02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皮影,又称“灯影”,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我国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制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作为一种演出千年而不衰的民间艺术并能遍及中华大地,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它与世界各地的皮影相比,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遗产丰富,同时在造型、文学、唱腔、表演中所体现的高度综合能力,应该是举世无双的。 中国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中国民间艺术有着自己完善的艺术体系和系统的思维方法,其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艺术上表现尤为突出。艺术家们将人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和谐统一。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涵着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符号,可以激起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

1 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对皮影创作的必要性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

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被称为“比金子还贵重的艺术”和“魔术般、闪电般的技艺”的中国影戏却面临着濒危的处境。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的政治环境,但在当代影视影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

转。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2 把握皮影创作上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皮影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

越是民族性的东西,就越具有国际性。中国的皮影,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面对“个性”、“特色”这样的拷问。这种拷问包括故事内容,也包括造型艺术。既要继承,又要丰富艺术本体,如各国动画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标签,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和法国

的蓝精灵、捷克的鼹鼠、美国的米老鼠与唐老鸭,显然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这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我们目前创作的动画片,具有和日本动画非常相似的造型和故事构思,却没有人家的神韵。即使模仿得完全一样,也不过是一个“赝品”。没有推陈出新,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不前,只有承前启后,破旧立新,适身应用,才能灵活生动。

3 解决创作上对传统文化创新的途径

3.1 立足于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时代在召唤创作共同语言的同时,更注重皮影艺术创作设计上本民族文化的表现。

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它自13世纪先后传入亚欧各国到现在,都一直受到外国人的喜爱。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歌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耳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代发明电影的先行。在国内,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

3.2 树立表现服务于创作的观念

打开电视,观众常看到美国式的造型与套路似的运动规律及典型日本动画式的停格剪辑镜头;在中国艺术动画短片创作中,常看到

把中国的京剧或皮影的老形式、旧题材原封不动地用新媒体的形式搬上银幕。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足以说明用外国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来标榜作品的时代性,实际上已经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表现语言。而动画片创作中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应是服务于作者创作的一种元素,不是为了表现民间文化而形成的束缚。这样的作品既不具备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又缺乏真正的民族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但只要我们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度,协调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将中国式的幽默融入其中,中国的皮影艺术必然会走出低谷,成为老少皆宜的娱乐需求。

3.3 将时代融入创作中

据悉:台湾传统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由于题材老旧,演出形式相对单一,现状不容乐观。台湾影戏表演者开始进行改革,有的编出以槟榔西施、泰山、比尔.盖茨等人物为主角的皮影短剧,希望以轻薄短小的新形式开创皮影戏的新生。

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传统文化的厚积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应该继承和发展,使其延续下去,最低是保住传统文化的“火种”不致熄灭和中断。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保存着高尚的精神品质和优秀基因一旦发挥出来,将会形成无穷无尽的力量,向世界展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殊风采。

皮影戏夹带着许多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信息,世俗的、精神的、伦理的、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相互交织在一起传承在我们的民族和民间??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

篇二:皮影论文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皮影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10级装饰2班 左源兵

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演唱,或配以音乐。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受到外在环境以及兽皮材料质地上的差异等种种

因素影响,皮影戏偶造型风格各地不同。

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时,一位美丽聪颖的宫娥巧手将桐叶剪成各种人形,在阳光的照耀下,映在窗子上的影子上下飞舞,逗得小太子开心地笑。

还有一个传说,源自汉武帝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汉武帝的爱妃王夫人(一说李夫人)年轻貌美,不幸早亡。武帝非常伤感,甚是思念。宫中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并设置了一个“弄影还魂术”,武看后,似在帷幕中影影绰绰看到了爱妃,病渐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后来展成为皮制,再配上音乐、唱腔,慢慢形成了皮影戏。

? 1)中国是皮影的故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巧妙地利用自然界中“光”和“影”的原理,发明和创造了一种融绘画、雕塑、文学、戏曲、音乐、表演于一体的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剧种。 ? (2)皮影作为中国一项民间艺术,是惟一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平面艺术,它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 (3)皮影的造型是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而创造出来的。皮影的二度空间造型的特点,使皮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这是从实际生活逻辑向艺术逻辑

的转化,赋予了皮影艺术强烈的装饰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点。

? (4)“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皮影戏艺术的历史风貌

皮影戏始于唐代中晚期或稍晚的五代时期(公元七世纪-八世纪)。当时是为佛教宣示轮回报应的佛法服务的。寺院中的俗讲僧在超渡亡灵时,用影人作为死者的灵魂。它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

民间艺术皮影标准论文

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与说唱艺术结合,成为当时兴盛的市民文艺之一种,宋代影戏相当繁盛还表现在制做镂刻影人的艺人,成为见于记载的专门行业。这说明从北宋至南宋,影戏又有了新的发展。因为需要众多,才会有专门刻镂影人的行业。

元代统治者把影戏做为宫廷和军中娱乐,成吉思汗的大军,远征到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中国的影戏也被传播到波斯等阿拉伯国家,后来又辗转传入土耳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流传。

明代影戏继续在都市和村镇流行,它不只受到广大下层民众喜爱,也受到文化人的推崇,从明代有名的文言小说《剪灯新话》的作者瞿佑的一首咏赞影戏的诗中,可见一斑。 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

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 清代,特别是清末民初,20世纪初叶,皮影戏在中国广大地区传播开了,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皮影制成材料及特点:

(1)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更加特别的是,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2)皮影制作传统工序有八步,分别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和缀结合成。皮影的脸谱、身谱、大彩和小彩的制作,都是在刮薄的驴皮上进行雕刻并施以彩绘。唱影时,在观众前面立一块屏幕,在屏幕后面点亮影灯,灯光照在紧帖屏幕的影人和场景上,再配以锣鼓弦乐和词调,达到唱影效果。拼杀打斗,艺人操纵与影人相连的手条可以使影人完成丰富的动作。脸谱是驴皮影的核心部

篇三:皮影毕业论文

西 南 交 通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报告书)

中国民间艺术陕西皮影戏书籍装帧设计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2012 年6 月

院 系 艺术与传播学院 专 业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年 级 姓 名 题 目 中国民间艺术陕西皮影戏书籍装帧设计

指导教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 阅 人

评 语

评 阅 人 (签章)

成 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报告书)任务书

班级 0 学生姓名 学号

发题日期:2011年12 月10 日 完成日期: 2012年6 月15日 题 目 中国民间艺术陕西皮影戏的书籍装帧设计 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旨在推广陕西皮影戏的同时,推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深入了解皮影戏的起源、艺术特征、制作过程,和它的现状和发展的空间。通过以书籍的形式来表现皮影深厚的历史文化。

目的和意义:通过制作关于中国皮影戏的书籍,以点及面的推广中国民间艺术。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认真收集资料,完成市场调查任务,认真分析皮影书籍的特点,取长补短,为自己的书籍设计提供参考。完整归纳分析后,修改论文,完成毕业设计。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2 周)

第一部分 资料的收集整理、毕业设计的开题 (3周) 第二部分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1 周) 第三部分 根据选题进行设计 (4周) 第四部分 设计修改、定稿并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3周) 第五部分 制作毕业设计的实物、打印毕业设计论文并装订 (0.5周) 评阅及答辩 准备答辩 ( 0.5周)

备 注

指导教师: 审 批 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诚信承诺

一、本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 二、本论文没有任何抄袭行为。

三、若有不实,一经查出,请答辩委员会严惩本人。

承诺人:

2012年6月15日

摘 要

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瑰宝,陕西皮影戏就是一重要代表。这项传统技艺汇集了老一辈民间艺术家的优秀智慧,也被刻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皮影戏的承传和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背后同样也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皮影戏;民间艺术;书籍装帧设计

篇四:皮影文化论文

皮影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发展起来的传统艺术和娱乐门类繁多。而人们却总习惯从汉字、书画等去认识了解中国,往往忽略那些相对影响小点、地域性较强的民间文化。我今天就要谈谈我自己对于皮影文化的一些认识。

小时候农村落后,曾经村里组织外人表演了几场皮影戏,于是我便对皮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以来也很关注它的发展动向,对皮影也是有一点了解的。

相传皮影戏最早来自于汉武帝与其爱妃李夫人的爱情故事,汉武帝以皮影人物为李夫人,来减轻自己对其思念之情(《汉书》记载)。后来皮影艺术至唐宋时期已蔚然成观,金元明清时普及中国大江南北,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影戏艺术。

大家都知道皮影戏是利用光照射后物体形成影子(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但没去深刻了解的人一定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皮影人物制作过程是多么的精细复杂。皮影需要使用上等牛皮或驴皮等,经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才能制成。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生动形象,再加上流畅的雕镂,艳丽的着色,达到了通体透剔、四肢灵活的艺术效果。好的皮影制作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我觉得看皮影戏时很像观看戏剧或是看电影,那些驴皮制作的小人在民间艺人的操控下或翩翩起舞,或闪转腾挪、打打杀杀,艺人们还会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旁边还配以打击乐器或弦乐,那种场景非常热闹好玩,深受人们的欢迎。后来才知道原来皮影艺术被视为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由此可见皮影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在引领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小的功劳。

下面谈一谈皮影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皮影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文化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千百年来,它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们增添了无数年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美好幸福的期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中国民间皮影》)。小时在丰收之际看到皮影戏,在甜蜜之余还寻得了许多乐子,丰富了我们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令我们生活精彩了许多。

从皮影的造型看来,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与观察创造出来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这种从生活向艺术的转化,赋予了皮影艺术强烈的装饰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情 ,以及集体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

从皮影的形式和内容看来,它极具形式美,又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自然就成为了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

最后在皮影艺术中还可得到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在我心目中,皮影艺术是勤劳、智慧的中华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一大杰出贡献。皮影艺术不仅造型和表演独特,极富民族、民俗、民间特色,其表现内容和中国的悠久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道德情操也是紧紧相联的(《中国皮影艺术史》)。

不过,自从高中以来,我就一直听到皮影文化的衰败,因为社会在发展,以前皮影所依附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已逐渐萎缩,电影电视动漫已经充斥我们的生活,我们再难以有当初的心情去面对皮影艺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少交流和融合感,不会再存在以往的共同文化认知,于是皮影得不到继续发展,陷入了绝境。对此我很着急,因为皮影曾经带给我们太多的幸福与感动,它是先辈们的思想结晶,它的那种创造性历史应该被我们永久保留。我们需要在深刻认同皮影文化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它实行保护,让皮影技艺得以传承。我们这代人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将是任重而道远,必须一起努力,去留住祖国过往的瑰宝与骄傲。

篇五: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人物造型分析

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人物造型分析

摘要:通过对各个地域的皮影人物造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皮影人物造型具有平面化,戏曲化以及地域化的艺术特征.运用比较的手法,从材料、质地、使用场景等角度将民间皮影人物造型与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的相似以及不同点,阐述了皮影艺术具有粗、俗、野的民俗特点.

关键词:皮影人物造型平面化戏曲化地域化

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1 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色彩大多采用平涂勾线的表现手法。

1.2 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1.3 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1.4 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

2、皮影戏人物的角色造型设计∶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所以皮影艺术在不同地区,发展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就皮影人物的造型而言,地域性特征也十分鲜明。从大范围上讲,我

国西北与东北部两大区域,都各自形成了成熟的独立、完整、系统的美学模式,二者都是中国皮影形象的代表。以陕西为代表的中国西北部地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是精细秀丽。对生、旦采用阳刻空脸。身条纤瘦,莲指修长。其脸形为高额头、直鼻梁、点红小口,细眉细眼。面容轮廓线不涂色。人物的长须长发常是用真头发贴上去的。男角靴底是前脚平后脚翘,带有动感。而以河北为代表的中国东北部地区的传统皮影,人物造型是淳朴粗犷而不失典雅。人物身条浑厚,手指若伸若握抽象简洁。生、旦阳刻空脸的脸形为6字形通天鼻,红唇尖翘,环眉凤眼。面容轮廓线着黑色,于幕前观看十分清晰透亮。人物的长须长发也是皮刻而成,除甩发用黑线制作外,一般不用真发。男角两脚靴底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便在表演时静动分明。

对于发型、头饰、巾帽和服装,是按人物的行当身份来设计的,什么人要着什么装。皮影人物的服装身条,除少数特定人物是专用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通用的。只要在身条上换一个相应身份的头楂,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物。目前刻制影人的艺人,多是依样复制,而真有设计才能者甚少。

3、皮影人的制作∶

制作皮影人的民间传统工艺方法如下∶

3.1.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3.2.描样∶将制好的皮料切块,经湿布捂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描绘图样。

3.3. 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蜡板上进行镂刻。镂刻的技法很多,西北部地区艺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并用多种型刃刀具进行雕凿。而东北部地区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镂完毕后,擦洗干净,压平着色。

3.4.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面着色。

3.5 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压平整。

3.6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还要上一层桐油或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用性。

3.7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件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安装影人头的插口。最后在脖领前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4皮影戏艺术

4.1 皮影戏的演出∶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

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 、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幽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现,还能配以各种皮影特技操作和声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话剧的奇幻场面之绝,在百戏中非皮影戏莫属。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 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4.2、皮影戏的流派与唱腔∶

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而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法十分独特。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皮影戏音乐及唱腔也都带有本地地方特色。

在皮影戏的白幕上,虽然舞动的都是平面偶人之影,但其音乐与唱腔却能使人情绪起伏。喜可让人心舒气爽,悲能催人泪下,动人万分。

总结: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耒,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 在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远离了皮影,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皮影艺术的精髓,她仍然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湖南皮影造型艺术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11C0608)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