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一毛不拔文言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42:22 体裁作文
一毛不拔文言文翻译体裁作文

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

(3)臣闻之( ) (4)善哉( )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 (2)妻适市来( ) ..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答: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

(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 ..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 ..

(3)拔之( ) (4)不胜痛叫( ) ...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师旷论学

1.(1)晚(2)怎么 (3)听说 (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2.(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

(2)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

3.狐假虎威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说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迷惑。

(三)曾子杀彘

1.(1)同“汝”,你(2)去,往回(3)罢了(4) 开玩笑 2. 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郑人买履

1.(1)坐-座 (2) 反-返 2.D 3.(1)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五)列子学射

1.(1)向(2)告诉2.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3.说明了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六)守株待兔

1.(1)跑 (2)放下 (3)希望 (4)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七)薛谭学讴

1.(1)尽 (2)不,没有(3)阻止 (4)道歉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

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八)一毛不拔

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4)忍不住

2.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

参考译文:

(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

在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点上蜡烛再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

(二) 狐假虎威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三) 曾子杀彘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四) 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六)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七) 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八) 一毛不拔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篇二:文言文常用字翻译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一毛不拔文言文翻译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敏而好学。(《<论语>十则》)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黄生借书说》)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读孟尝君传》)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马说》)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二、连词

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

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

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

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

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

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

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

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

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

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

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

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

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

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

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

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

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

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

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

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

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

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

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

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

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

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

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

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

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

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

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

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

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

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

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

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 情记趣》

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

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

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

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

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

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

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

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

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

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

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

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

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

63、悄怆幽遂(深)(同上)

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

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

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

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

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

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

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

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

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

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

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

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

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

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

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

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

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

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

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

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

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

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

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

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

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

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

90、麦田浅 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

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

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

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

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

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

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

文言文(一词多义)

(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篇三:七年级文言文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

了,想要学习,但是认为已经晚了。” 师

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

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

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在初升太

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

在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热烈);晚年的时候喜

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行走一样。点上蜡烛再

走路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平公说:“说得好!”

(二) 狐假虎威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

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

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

观看各种野兽看见

我有敢不逃跑的

吗?

怕狐狸。

(三) 曾子杀彘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

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四) 郑人买履

有一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

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他忘记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他最终没买到

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脚试试呢?”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五) 列子学射

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

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

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六)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

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他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他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

(七) 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

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以为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

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

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八) 一毛不拔

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他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篇四:课外文言文训练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4)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

(3)臣闻之( ) (4)善哉( )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 ..

(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 ) (2)妻适市来( ) ..

(3)特于婴儿戏耳( ) (4)婴儿非与戏也( )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 无自信也 ....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 ) (2)何不试之以足( )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

答: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5-8)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

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 ..

(3)响遏行云。( ) (4)薛谭乃射求反( ) ..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 ) (2)既欲做人( ) ..

(3)拔之( ) (4)不胜痛叫( ) ...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

(一)师旷论学

1.(1)晚(2)怎么 (3)听说 (4)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狐假虎威

1.(1)不(2)跑(3)你(4)因此

篇五:文言文翻译 Word 文档

公 输

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译文:公输盘一连多次地使用了攻城方法。

2、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译文: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您了,我不说。

3、虽杀臣,不能绝也。译文: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

4、吾既已言之王矣。译文:我已经把造云梯的事告诉过楚惠王了。

5、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对我有什么见教呢?

6、吾义固不杀人。译文: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7、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8、胡不见我于王?译文: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9、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译文: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

10、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译文: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借助你您的力量杀了他。

11、然,胡不已乎?译文: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12、此为何若人?译文:大王认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13、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译文:我知道您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我不说。

鱼我所欲也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4、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5、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译文: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译文:如果你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

7、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译文: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8、乡为身死而不受。译文: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译文:(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6、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文: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译文: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译文: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2、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3、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5、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曹刿论战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这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7、何以战?译文: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9、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王之蔽甚矣。译文: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忌不自信。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6、与坐谈。译文:邹忌同他坐着闲聊。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译文: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8、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0、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12、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译文: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

愚公移山

1、聚室而谋曰。译文: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

2、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

3、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4、河曲智叟亡以应。译文:智叟无言而对。

5、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译文: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6、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译文: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7、帝感其诚。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

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译文: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挑担子的三个人。

9、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10、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1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诗经两首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译文: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译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陈涉世家

1、天下苦秦久矣。译文: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译文: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译文: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里谈得上富贵呢?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译文:陈胜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陈胜。

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文: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

8、嗟乎,燕雀安知鸿鹄(hónghú)之志哉!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9、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译文: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10、苟富贵,无相忘。译文:如果有一天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记。

11、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文: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

1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扶苏因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3、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

译文: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

14、将军身被坚执锐。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15、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16、发闾左谪(zhé)戍(shù)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译文:朝廷征发九百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去驻守的人临时停驻在大泽乡。

1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译文: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

1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9、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译文: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了,起义军就进城占领了陈县。

2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谯门中同起义军作战。

21、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huì )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文: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

2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辞兀Φ庇泻芏嘞煊Φ?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

唐雎不辱使命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