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永远的铁道兵第六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3:04 字数作文
永远的铁道兵第六集字数作文

篇一: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在共和国百万大裁军30周年之际,一支被国人称为“祖国铁道建设突击队”的英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集体脱下军装30年后,再度重装走进人们的视野。12月5日,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和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联合摄制的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首播。围绕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军事历史题材,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立足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国家命运大视野,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这支队伍脱下军装、走向市场三十年来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它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工程为叙事依托,从全新的角度书写了共和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侧面。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的工程技术部队。1948年7月,组建铁道纵队。1949年5月,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3年9月9日,政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6个铁道工程师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原有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高峰时,铁道兵总兵力曾经超过了40万人。铁道兵部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人民军队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叶剑英元帅曾在铁道兵成立30周年时,专门题词高度称赞:“逢山筑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1984年集体转业地方后,与时俱进地弘扬铁道兵光

荣传统,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铁建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上市,连续九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4年排名已经升至第80位,目前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名列第11位,业务范围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经30年的发展,由铁道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这支队伍,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企业的领军者,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如今作为铁建的一份子,为前辈的精神所鼓舞,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铁道兵再续辉煌佳绩。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姓名:彭纪伟

科室:工程技术部

日期:

2014年12月日 6

篇二:《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当前,史诗般的十集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在新的历史时期,编导者独具匠心,以凝重沉厚、质朴形象的渲染,真实地再现了这支“人民铁军”的英雄历史与辉煌功绩。作品全方位的满足了二百万已告别“八一”军旗的几代铁道兵将士们的期盼与热望,满含深情地告慰了那些为国捐躯的铁道兵英烈,并以弘扬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唤起泱泱大国的英雄主义气魄,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强国梦注入了新的正能量。观后,令我们这些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站在哲学唯物史观的角度,重新演绎一段宏大的历史侧面,必然是为社会现实的需要服务的。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铁道兵面前无险阻?为什么一代代二百多万铁道兵将士能在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生死搏杀中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为什么铁道兵能在和平建设时期以极其简陋施工设备,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大漠深处、高寒禁区创造出世界奇迹?可以肯定的讲,绝不是金钱的诱惑,绝不是“舒适优厚”的生活待遇!因为,那屈指可数几块钱津贴、那药汤般的脱水菜、那令人难于消化的高粱米、更还有那炮火连天的残酷战争和人体承受极限的施工条件,是不值得任何人心甘情愿地冒死前往的。可是,我们可爱的铁军将士们却无怨无悔地承受了,做到了,并有8341名战友英勇献身,他们把自己幻化成一座座隧道、一幢幢桥墩、一条条枕木,用鲜血和生命支撑着两条不尽的钢轨,任凭时代的列车在自己的身躯上飞驰,更还有59234名战友光荣负伤致残??为什么?他们傻吗?他们不知道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家中有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期盼着团聚?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幸福和追求?不是的。道理很简单,是有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一种精神境界的驱使和引领,这就是铁道兵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核心与内涵,就是具有一种打不垮、炸不断的“硬骨头”军魂。这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同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区别,也是人民军队几次三番战胜世界上最强大对手的利器,更是人民铁军以钢铁般的意志,无往不胜、所向披靡的根基所在。简言之,“硬骨头”是铁道兵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具备与形成,绝不是铁军将士们头脑中先天固有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大家不会忘记,我们的铁道兵司令、政委、师首长们大都是国内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我们的团长、营长大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的血雨腥风;即便是连排长也有不少人经受过建国后的相关战役或援越抗美的战火洗礼。然而,这些具有“硬骨头”精神的老资格前辈们,在我们十八九岁、二十岁刚刚出头的年轻战士面前,他们却身先士卒,官兵一致,患难与共,吃苦在前,率先垂范,一身豪气。在军营里,他们如兄长、似父母,又像良师益友一样时时处处以榜样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潜移默化、源源不断地给战士们在精神上不断注入英勇无畏、不为任何困难所屈服的活力熏陶与鼓舞。基于此点,我们的班长和党团员战士们在他们的感染、教育、影响和带动下,必然在任何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无私无畏,英勇奋战,进而在全军上下形成无往而不胜的永恒军魂。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强将手下无弱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所言,早已被铁道兵“硬骨头”英雄张春玉舍身救战友的果敢行动所诠释。

在《永远的铁道兵》影视画面里,我们又一次看到,在近半个世纪前的1965

年6月30日凌晨,在嫩江段朝阳山1号隧道施工中,铁三师13团16连副班长张春玉临危不惧,舍生忘死,不顾个人安危,为抢救战友脱离险境,被塌方的万斤巨石压倒在地,经战友们两小时四十分钟奋力抢险,终于支起巨石,使张春玉获救。1967年5月,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铁三师 13团张春玉同志为“铁道兵硬骨头战士”称号。这正是精神世界的映照,折射着一个人情操的高下,重在洗涤人们的灵魂。令人欣喜的是,虎口余生的铁道兵老英雄张春玉,至今仍与相伴护理他的夫人安居在上海。

话到这里,人们不能不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那些靠买官卖官而升迁的军内外腐败分子们收看到这部《永远的铁道兵》时,会做何感想呢?他们能带出这样英勇善战的部队?他们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战士?他们能铸就出这样的军魂吗?真是丑死了。显然,这部作品是对他们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更值得我们警示。诚然,战争并没有消亡,中国的周边也并不太平,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也决非一帆风顺,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也无法避免战争与牺牲。

今天,当我们静坐在荧屏前,与《永远的铁道兵》一起共同回眸那波澜壮阔历史画卷时,我们这些四五十年前曾经的铁道兵老战士,并没有忘记那些谆谆教导我们如何做人的老首长、老前辈和牺牲的战友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打硬仗、不怕牺牲的精神,已深深地印记在我们的心底,永不泯灭。他们的不朽功绩和壮举,将永远激励后人们为实现强国梦不懈奋斗。

篇三:永远的铁道兵记襄渝铁路会战

永远的铁道兵记襄渝铁路会战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何磊 通讯员 张军玲 报道: 由中央新影、中国铁建等联合摄制的10集口述历史纪录片《》已于本月5日起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10日晚播放的第6集《秦巴变通途》中,再现襄渝铁路建设场景,讲述襄渝铁路建设对十堰的重大意义。

10日晚播出的第6集《秦巴变通途》影片中,用地图的方式呈现襄渝铁路沿线的重大城镇,十堰、武当山均在其中。还通过亲历者讲述了建设时期的一大重点工程段—5227米长武当山隧道的开凿,配合画面再现当时的建设者修建铁路赶工期、保质量的奉献精神。

同时,影片的一段解说词还准确阐述了襄渝铁路对十堰的意义。“武当山隧道施工为什么如此紧张,原来,当时的军工企业第二汽车制造厂刚刚在十堰小镇落户,襄渝铁路经过十堰,目的就是配合二汽军用越野车的生产与运输,但十堰与襄阳之间矗立着巍峨的武当山,如果不能提前开通武当山隧道,就意味着二期的军车即使下了生产线也运不出去。”

去年6月,该片摄制组抵达十堰,在武当山特区老营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拍摄,还到武当山

永远的铁道兵第六集

隧道实地取景。

摄制组在武当山隧道取景时,意外得知隧道口的看护人就是当年铁道兵修建襄渝铁路的见证人。据他介绍,1969年起,筑路大军陆续进入施工现场,他那时还是十五六岁的少年,对整个施工过程印象深刻,忆及这份军民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时,这位武当山隧道看护员非常激动。他说,人生中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部队播放的《卖花姑娘》。

摄制组还在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对参建青藏铁路女工班代表人物聂志娥进行采访拍摄。 据了解,《永远的铁道兵》是国内首部全面反映铁道兵光荣历史和铁道兵改工后改革发展历程的纪录片,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等工程为叙事依托,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篇四:观看永远的铁道兵的感想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在会议室集体观看了《永远的铁道兵》。该片反映铁道兵光荣历史和铁道兵改工后改革发展历程的纪录片,以鹰厦铁路、嫩林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南疆铁路、引滦入津等工程为叙事依托,叙述了铁道兵这个特殊兵种3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这支队伍脱下军装、走向市场30年来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

看完之后甚是感慨,虽然如今已不再是铁道兵,已经兵转工改制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但是这条路是前辈们用鲜血和意志走出来的。当年的先烈们艰苦奋斗的身影在脑海中鲜活的涌动,历历在目的感觉。已然不再是那个时代,我们作为铁建工人奋战在祖国的大山深处、革命老区、边境高原,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会有铁建工人的身影。如今对先辈们的经历感同身受,心里说不出的激动和自豪,想着自己路过的每一个地方,留下一条条路,一座座桥,看着当地百姓幸福的笑容,所有的艰苦,所有的困难都觉得融化在其中,有的只是成就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从战火中诞生、修路中成长的铁道工程技术部队。

中国铁建工人,是一支铁道兵的化身,如今的骨干力量都是成长在铁道兵时代的一线战士,在他们的带领和熏陶下,新一代的铁建人也继承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铺路架桥,打通连接祖国各地的交通动脉。

如今,身为先辈们的弟子,一定要发扬他们不畏艰苦路,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共和国的未来继续奋斗在铁路公路基础建设的一线,为子孙后世铺路架桥,为中华民族铺就一条条复兴之路。

XXX

201X年XX月X日

篇五:《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弘扬铁道兵精神

《永远的铁道兵》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看完了十集纪录片《永久的铁道兵》,这一刻我心潮澎湃。蓦然回首,一段段令人感慨万千的铁军历史,再观今朝中国的强大,我不禁心潮澎湃。我被中国铁军的精神所深深折服。我要向世界人高呼:“永远的铁道兵”。

“背上(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雄壮豪迈抒情优美的旋律,满腔热血无限忠诚的歌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给数十万铁道兵留下了永恒的激情和难忘的记忆。听到了无数铁道兵当年心灵的声音,看到了无数铁道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身姿,感受到了无数铁道兵铁道兵“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

正如这首歌的歌词写的:劈高山,填大海,锦绣河山铺上那铁路网,今天汗水洒下地,明朝那个鲜花齐开放??虽然铁道兵在1984年己经和军旗告别,但铁魂永在,铁道兵精神将永放光芒!

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现如今优越的工作环境下,如何能够恪守岗位并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我们新一代铁军传人的又一考验。通过《永远的铁道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发扬老一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刻不容缓的,我们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最基本的品德追求,要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作为原动力勇往直前,要有着四海为家艰苦创业的豪情壮志。这些文化、精神力量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身上所缺乏的正是老一代铁道兵所独有的“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铁道兵的传人,我不不光要铭记这得来不易的铁军军魂,更要从我们身上弘扬铁道兵精神。是他们用双手构架起新中国崛起的框架,是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挺起了新中国不屈不挠的脊梁。

不论是北方的寒冷、西北的戈壁滩还是南方的蚊虫、海边的浪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应该有我们新一代铁道兵传人的身影。在恶劣的施工环境下,我们把现

有大型的机械设备当做老铁军人的双手,一座座隧道的贯通,一座座大桥的架起,我们用这双手一点点的凿出来,一车车浇筑而成。地质结构的复杂、施工环境的恶劣、塌方冒顶、泥石流灾害、施工物资器材供应不上等等这些,都不会阻挡我们的步伐。因为我们是铁道兵传人。

我的职业是在在中国铁建,那我就应该把铁道兵和中国铁建完全当做我自己的家。现在从我个人来讲要按照原来铁道兵的这种要求真正在做。在中国铁建我知道,我不光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作风上,技术上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实际上为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感谢中国铁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我会继承铁道兵的精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