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7:27 体裁作文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读《牡丹的拒绝》有感

读《牡丹的拒绝》有感

文◎诗语呢喃

牡丹,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可是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欣赏过牡丹呢?都认为牡丹美得华而不实。跟随张抗抗的脚步,来到了洛阳,一睹牡丹的拒绝,才领会到牡丹之气魄,牡丹之灵魂。

作者来到牡丹之城——洛阳,不想,满园的牡丹却是一片绿色,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牡丹拒绝了赏花人对它的赞颂。开始我有些不懂,作为花朵怎么会拒绝赏花人赞赏的目光呢?但细细体味之后,才懂得了牡丹拒绝的真正原因,也体现了牡丹的风骨所在。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牡丹拒绝了,拒绝的是什么?它不甘于被别人玩弄于手中,它并不轻易地妥协别人,华贵并不媚俗,牡丹有自己的风骨,牡丹宁可发配洛阳,也绝不妥协。它拒绝的是媚俗,是苟且。牡丹高傲却不轻易妥协。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寒风冷飕飕的。”牡丹拒绝了,拒绝的是什么?面对着赏花人的指指点点它仍然固守着那份执拗,依然安之若素。它拒绝的是这阴冷。从不俯就是它的气概。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牡丹拒绝了,拒绝的是什么?牡丹无法留住时间的轮回,它为何不等待自己慢慢凋谢?而是骤的坠落一地?它拒绝的是衰老与凋谢!这样它可以跨越衰老,有青春直接死亡,由花瓣化为红泥。

牡丹的拒绝!这个拒绝为我们写尽了牡丹精神的赞歌!牡丹是高贵的,它高傲而不妥协,冷艳而不媚俗,壮丽而不萎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不忘将自己的美丽向世人尽情挥洒,用一次惊心动魄的举动与世人告别。当我们看到那满地满地的花瓣时,我们不为之感动吗?它们最后吟唱的壮烈悲歌就是为了向赏花人展示它们的风骨!

牡丹的拒绝?!穷人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人的救济粮,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不接受元军贿赂宁死不屈,我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它们都为了心中那秉承的那份追求和信念。他们拒绝,他们都是有骨气的人,他们都是人中的君子。

“ 不爱攀附献媚色,何惧飘落在他乡。”牡丹不是富贵的而是高贵的!是花中当之无愧的君子!

篇二:《牡丹的拒绝》读后感——当我开始懂你

当我开始懂你

高二·11何小华

初中的时候,只因周敦颐的两句“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而对你反感。当时我想,富贵之花,让人喜爱的原因仅因为一个“富”字,怎么想就怎么粗俗。所以,曾经我以为你是粗俗的。

直到有一天,有人送我家一幅牡丹画。从初中开始凭空在脑海中一次次丑化你的形象,那些轮廓却完全对不上——原来你是美的。视觉上的触动,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如果不慑于王威被贬于洛阳只是个传说,不至于让人信服你的高贵,傲气,不至于让你摆脱富贵的代言人这样带着铜臭味的形象,那么,在你的拒绝中人们肯定能领悟到真相。

人们从一开始那些自以为是的懂你,都出于你的美——“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德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一般的人只有见到黄金万两时才能产生类似一睹你的芳容一般的惊喜。是啊,万事万物中被人认可的,不惧怕争议和挑战的只有金钱,于是人们引起了共鸣:牡丹是富贵之花。

在某个阴雨霏霏,连月不开的四月里,人们那从天南海北聚拢而来的盼望之情,滚烫的连他们自己对失望的铺垫都燃尽。但是,你不开。只是你竟然不开!你坚持对寒冷的拒绝,你无意间对这些参拜和瞻仰的冷落,让信徒们只能在极大地失落中用想象安抚自己的伤。他们像穷人渴望挖到金矿一样,永远地相信金矿的存在。也许金矿会等待,等待它的价值被人们所争夺,他可以一直等,因为,人们有种富贵是永恒的这样的信仰。而牡丹,牡丹怎么会等你呢,“她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日子”。生如夏花,在火气中渲染浓重的色彩;死如秋叶,在西风中黯然神伤——牡丹绝不会这样,它不在夏,也不再初春,更不在秋,只在一个春未终而夏未至的日子里狂欢,“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

春天,漫山遍野的小花;夏天,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秋天,隐忍朴素的菊花;冬天,迎风披雪的腊梅。只有你,牡丹,没有人敢轻言断定你的花期,然而他们却擅自把“富贵”这样的标签贴给你。诚然,有钱人可以用钱挥洒自己的个性,但他们剥掉耀眼的衣饰,也不过是“皇帝的新装”的主角;而你,洗去“富贵”这样的牛皮癣,让人看到一朵花的骄傲,像一个女子,即使着装世上最平实的衣服,在最不能预测的日子里,美不可方物。

也许,甚至不应把你比作女子,只因为你只是你,说牡丹,就应想起你最真实的美。

这样,我才算真动了你。

篇三:品读赏析感悟人生——《牡丹的拒绝》课堂实录

品读赏析感悟人生——《牡丹的拒绝》课堂实录

【关键词】品赏课文感悟生命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脉络结构,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知识与能力)

2.掌握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

3.感悟牡丹的品格,启迪自己的人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

目标2、3。

四、教学难点

目标3。

五、教学过程

(视频展示牡丹花的美丽图片后引入)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所以我们不吝惜用最美的文字来赞美鲜花。陶渊明爱菊,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句;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林逋爱梅,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一直受到世人的喜爱,今天,作家张抗抗又让我们认识到牡丹另一面的美丽,让我们通过品读赏析、分享感悟的方式,一起来学习《牡丹的拒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任务条进行预习交流并板书。

??(学生小组内热烈交流,每小组各有一至两人到黑板板书) ??师:(板书结束)请各小组按任务条顺序展示,请第一小组。

??生1:我们组展示的是导学案第一题。引用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有何作用?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这部分的作用是(指示板书):

??内容上,表现牡丹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高贵品质;结构上,为下文写牡丹拒绝提前开放、拒绝权贵作铺垫。

??我的展示结束,请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2:你说的“坚持真理”是什么意思,能结合课文说说吗?

??生1:就是牡丹在寒冷的天气里不提前开放,遵守它的花期和生长的规律。

??生2:但这怎么能说成是“坚持真理”呢,我觉得你们这个词用得不好。

??生1:那你说用什么词好?

??生2:我觉得用“不同流合污”好一点。(众笑,纷纷否定这个词的准确性)

??生3:我觉得牡丹不因为众人的到来而提前开放,遵循自己的规律,所以用“坚守自己的个性”更好。(众掌声,表示赞同)

??师:看来这个说法支持率蛮高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4:“坚守自我”更简洁。(多人认可)

??生5:牡丹不畏强权、宁可被贬至洛阳也不屈服于武则天的皇威。所以我认为用“坚持自我”更好。(更多人认可)

??师:两位同学的说法都很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这部分的理解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内容上,表现牡丹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高贵品质? ??(众认可)

??师:那么关于结构上的作用的理解,大家认同这个小组的说法吗? ??(众表示同意)

??师:还有不同见解吗?

??生6:我觉得还有一个作用,这个典故很有神秘色彩,能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

??师:有这个作用吗?

??(众表示赞同)

??师:还有其他的见解吗?

??生7:还能增加牡丹的人文底蕴,增强大家想到洛阳看牡丹的好奇心。(众赞同)

??师:说得很好,哪位同学可以概括一下他们俩人的意见?

??生8:就是“赋予牡丹神秘感,增强文章的人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众人掌声赞同)

??师:大家的表现很好。这一个问题让我们初步认识了牡丹的品性,那么牡丹的品性如何具体表现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展示。

??生8:请大家转向这边黑板,我们组展示第2小题。本文的题目为“牡丹的拒绝”,那么牡丹拒绝什么,为什么要拒绝?经过讨论,我们组得出这样的观点(指板书解说展示):

??拒绝的内容包括,第一,拒绝提前的参拜和瞻仰,这一点在第12

段后面那一句可看出来;第二,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这一点在第15段原文句子可以看到;第三,拒绝在寒冷的天气中开放,这一点在文章第二部分可以概括出来。

??拒绝的原因,第一点是“天气寒冷”。这在文章中有很多句子,主要在第二部分,如第8段“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第9段“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第16段“这个春实在太冷”等等。第二点原因是牡丹具有高尚的品质,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我们小组的观点就这样,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9:我们小组的任务是点评、补充第二小组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二小组的板书内容比较简明,而且能结合课文来解读展示,能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回答。但他们缺少了一点内容,课文第16段写牡丹被贬洛阳的传说,也是拒绝的内容之一,从原文“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这一段中可看出,牡丹还拒绝了皇权。(到黑板板书“拒绝皇权”) ??(众认可)

??师:“拒绝皇权”?武则天代表了什么?大家想一想。

??生10:代表权力。

??生11:代表权贵。

??生12:代表权威。

??师:哪种说法比较好呢?

??众生:权威!

??师:很好,这里可加上“拒绝权威”。大家对两个小组的展示还有疑问吗?

??生:没有了。

??师:那么大家看看,在拒绝的原因方面,能不能归结成几个方面,这样更易于理解?

??(生讨论)

??生13:可以看出有两个方面,天气冷是外部的原因,高尚的品质,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是内部的原因。

??师:大家觉得怎样?

??众生:同意。

??师:对,作者在写牡丹时,不仅写外在之美,更重要的是发掘出它内在的美,或者说,赋予了它内在的精神内涵,以此来表达作者自己的看法,这种写法叫什么?

??众生:托物言志!

??师: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们应该学到过不少文章,请大家说说有哪些?

??(讨论后纷纷发言)

??生l4:《爱莲说》

??生l5:《陋室铭》

??师:我们上个学期也学过一篇很美的散文,也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是哪篇呢?

??(生思索,没人能说出)

篇四: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牡丹区二十一中 闫莹(2010.1)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

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1、《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

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

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2、《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

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

牡丹的拒绝读后感

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好,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

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3、《兴趣的秘密何在》

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教材。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读书让我们聪慧明理,是读书让我们登高远瞩。有人说,人的进化是在阅读中完成的。《给教师的建议》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有一位老教师,他有30多年的教龄,在上完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后,当听课老师请教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时,这位老者感慨地说:“我为它准备了一辈子,但最直接的准备只花了15分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我想,这15分钟与一辈子的区别和联系就在于两个字———读书。

传统的教学标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总有一天,当这桶水用完后,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呢?我想,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深处的震撼。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理应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旦读书成了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会告别浮躁、远离喧嚣、拒绝功利,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宁静和淡泊。其实,读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过去,有人说教师生涯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未免有些感伤,有点落寞。如今,当众多的人把教育之兴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应感受到责任之重。前途漫漫何所依?书卷飘香伴师行!

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 “差生” 的指南针

“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35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即: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学生费加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四、《给教师的建议》教会我们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慧心”

1、基本素质——爱心

“爱心”是为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全班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2、工作关键——细心

教师工作是门细活计。教师管的事特别多、但却要求特别细。大至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教师操心。因此教师应具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六个勤”,即“勤

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 教师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教师工作的关键。

3、工作秘笈——耐心

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就是如此。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欠缺的。耐心——教育永远的希望!

4、神奇钥匙——慧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发展、成功。实践证明,慧心是一把神奇的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篇五: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

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一):人格的力量

《大无大有周恩来》,我是在一本散文合集上初次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读毕,摧人肝胆、荡气回肠,即被这种黄钟大吕般的气势所深深感染,对于伟人的一生如何评价,作者梁衡独辟蹊径,浓缩总理一生于“六无”,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无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然而从这些“大无”中又看到了总理所拥有的“大有” ,大智、大勇、大才、大貌、大爱、大德,一位为国家、民族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跃然于纸上,掩卷之余,不禁悱然。

总理逝世时,我不知自己还在宇宙中的哪个角落歇息,但总理在我心中的形象却是伟大而崇高的。小时候,我是在总理的>故事中长大的,再后来读天安门诗抄,读“大江歌罢掉头东”,更深刻地认识到总理对中国的影响之巨,体会到了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博大情怀。今读《大无大有周恩来》更是感慨,此生有幸,生而遇这样的总理,此日有幸,幸而读这样的至情文章。思想在梁衡优美的文笔中徜徉,灵魂在总理的人格光辉中飞升!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束梅前一放翁,他的灵魂充满人间,贯穿天地,幻化为历史的奇风,飘扬在共和国的上方;他权倾一国,却两袖清风,在淡定质朴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他为国家为百姓鞠躬尽瘁,却从不结党营私,在幻化无方的气定神闲中,活出了真实的自我;他没有怨言,纵使负屈无数,也还是执着奉献。反观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削尖脑袋去贪图“有”,做梦都害怕“无”,心境被名利所禁锢,变得阴暗委琐,周总理的例子告诉我们,好的心境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他是人格、学识、品德和才能等共同酿造的结果。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只是用他的睿智、他的胆识、他的胸襟作为翅膀,翩然飞过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却是漫天云霞虹霓,久久不能忘记。

感谢作者让我们拜读其文章时,得到了人格上的洗礼。他从周恩来的六个大无和六个大有中,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人格力量:伟人之魂,可以充盈天地;伟大的人格力量可以穿越时空,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像灯塔像航标指引和光耀后人。

从朦胧无知的童年到如今,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这易逝的青春应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我要让我美好的青春闪光,我愿我的青春在这片热土上绽放。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我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才真正切实体会到国税事业的平凡与琐碎,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社会各界对于公务员的舆论压力。我苦恼过,迷茫过,也动摇过 ?? 然而总理的人格魅力却深深激励着我,伟人已逝,但周总理的“六无”、

“六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的品格,将流世万代,永远是我们追求和学习的楷模。是的,作为基层管理员,工作在税收第一线,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人际交往,处在各类经济利益相冲突的风口浪尖上,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自然而然会承担各种压力。尤其是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无不侵蚀着每一个灵魂。的确,世上的东西,给予了他人,自己的所得便越来越少,而有一样却是越积越多,那就是人格的魅力,它不能索取,更不能交换,它是付出,是奉献,是自我牺牲。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是小草就让它去装点大地,是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才,数年之后再回首,我们也许会踌躇满志、成绩斐然。我们也许会甘为人梯、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把青春献给这无限辉煌的事业,用心血与汗水去为纳税人服务,那么,我们的青春就会在这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绽放。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二)

近期学生读书时我随手翻阅了《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很有感受,今略写几笔,与大家共勉。

周恩来总理,他一个完美的人,很难想象如果那十年里没有他这个国家将会怎样,他配得上伟大这个词语,更配得上这么多年来人民对他从未变更的爱戴。他就是周恩来周总理。

他12岁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能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周恩来传》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恩来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那些发挥了巨大潜能的性格,多少孕育于走向败落的封建仕宦家庭,从小四处漂泊的生涯以及温馨的母爱。他幸运地有两个性格不同的母亲。嗣母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年轻守寡,从不外出,于是也不许童年的周恩来外出,整天把他关在屋子里念书。由此陶冶出他的好学、好静、仁慈、礼让。他的生母则性格开朗,精明果断,有办事能力。周恩来小时经常在生母跟前观看她如何处理家族事务,学得一些办事方法和能力。家庭败落后,迫使十岁左右的周恩来开始扮演“当家人”的角色。熟悉中国民俗风情,明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这条人生奋斗途径的人都知道,在近代中国,维系一个大家庭的生存与主持国务活动似乎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异,至少在对“当家人”的性格素质上的要求上是这样。好面子的封建家庭,即使囊中羞涩,各种排场、礼仪、规矩也丝毫不可忽视。《周恩来传》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位少年把亲戚的生日、死期一一记下来,贴在墙上,到时候便去借钱送礼,磕头应酬。这自然需要相当有分寸,有条理的交往能力和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揣摩。周恩来从两个已经去世的母亲那里,自然地继承下来的两种性格能力,是他能够扮演好当家人角色的重要因素。对于未来的政治活动家,这或许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周恩来他自幼渴望的是安定、和谐与维持,这使他养成善于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处世作风,并使他在后来繁杂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温和而热情强干,忍让而不失原则,谨慎而勇于果断等对立统一的性格侧面。一个才干不如他的人,如果扮演这些错综复杂的角色,就会以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知所措而告终。正是这种复杂而精明的性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恩来的政治生涯何以如此漫长并丰富多彩。——这句话是尼克松说的,我觉得这很准确。《周恩来传》的作者记叙传主早年的生活,不失时机地突出他的两个母亲对他的影响,也许是要试图要说明这一

点。

从青少年开始,周恩来就很看不惯那些虽然不乏才干作为,但却内怀邀名之心,爱出风头的人。他也不是完全不重视个人的“名”,在一篇《论名誉》的作文中,他甚至把它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但他心目中的“名”,更多的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名誉”,而主要不是反映个人利益的“名位”.显赫的名位,并不必然带来高尚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名誉的罪人。

周恩来能获得举世赞誉,与他青少年起就注重不私于个人的人格设计,并一生遵奉,不能没有联系。

他的头衔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的生活应该是无忧的,华丽的。但是,多少年来,周总理过的是多么简朴的生活,他的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成为美谈。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似乎他从不对自己的吃穿有任何讲究,更不分等级贵贱,所以他才能更亲近人民,走进人民的心中。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高官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他们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些人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错误的思想都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本初的人生观价值观。你们再看看周总理的内衣、睡衣、床单等等,就会发现,那简直是补了又补的“百纳衣”了。在用毛巾时,从不用力拧去水分,怕的是拧坏了毛巾。他的办法是用力握挤,说这样可以延长毛巾的寿命。刷牙时,总是用力把牙刷甩干,怕刷毛里留下水分,会把固定刷毛的细绳烂掉。我不知道当今那些天天泡馆子,从而欠饭账几十万、上百万的官员们,那些去国外参加会议而逃会到几千里外的地方去吃熊掌的市长们,读到周总理这些事迹后会有何感想,脸红吗?

他在几十年的外交事务中,为争得祖国的荣誉、信誉、利益而呕心沥血的事实,也暂且不论。仅举一件小事,即可见总理拳拳赤子之心之一斑:他是有名的“大胡子”,又是一个最注重仪表的人。所以,刮胡子便成了他的一大负担。尽管当年的国产刀片质量很不过关,刮胡子时很疼。他还是坚决拒绝使用那些刀口锋利,刮起胡子来油光水滑的进口刀片。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做到细微之处的爱国,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境界了。

中国只有一个周恩来,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悲壮而伟大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

大无大有周恩来读后感(三):让青春在高速上绽放

《大无大有周恩来》一文读罢不觉有些说不出的情感。总理离开我们36 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束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永恒?当然不是,这都源自于总理的“无”.

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死不留言。

总理的这六个大无说到底就是一个奉献。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回报和馈饷。总理的奉献是伟大的。总理用他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新中国的诞生;总理的无私奉献,使得他的爱心无限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及整个世界;总理的无私奉献,使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护者它的正常运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等等正是有了总理这样无私奉献者的存在与生成,才有兴旺发达的今天与明天。

没有甘于奉献的人们,就没有时代的进步,就没有成果的实现,就没有开创的奇迹,就没有今天的强盛,更没有未来的光明。奉献不论大小,也许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声音的发出,不像是战场上的流血牺牲,冲向敌人阵地的英雄;也不像科学领域的带头人那样赫赫有名;更不像政治家的高呼,震耳欲聋的>口号。因为,所处的背景不同,地位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不同,只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是正义的一部分,就是被歌功颂德的对象。只有这些平凡中的奉献者,才有今天的社会平安与发展。凡是一个真理的实现都是有奉献者的辛血出现。那是沉默,那是无为,那是挚着,那是憧憬。尽管没有轰动的场面,有尽心尽力的奉献,就足够了。因为这样才没有浪费这一生。

从蒙 眬 无知的童年到如今,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这易逝的青春应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呢?我的回答是:我要让我美好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我愿我的青春在高速这片热土上绽放。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我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才真正切实体会到高速养护作业的平凡与繁琐,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与压力,我苦恼过,迷茫过,动摇过??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我一位同事摆在案头的题词震撼了我;早晨迎着朝霞踏上养护作业的征程,晚上披着晚霞月光回到宁静的工区大院,心中时时刻刻装着那一段高速公路??我周围的同事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了我。他们的无怨无悔、他们的无私奉献,坚定了我的志向,坚定了我用青春、用奉献捍卫高速养护职工的神圣的决心。世上的东西,给予了他人,自己的所得便越来越少。而有一样却是越积越多,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更不能交换;她是付出,是奉献,是自我牺牲。爱不仅仅是爱自己的岗位,更是要爱自己所管辖的这段高速公路。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为高速服务,用无止境的奉献去成就衡大高速辉煌的明天。奉献是一首美妙的诗,奉献是一曲动人的歌。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们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青春的瑰丽、事业的辉煌!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年轻的衡大高速需要我们的奉献;

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辛劳、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充实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我愿把青春无悔的奉献给脚下这条笔直的高速路!让我们在衡大高速这条大路上勇于争先、甘于奉献地疾驰吧!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是小草就让它去装点大地,是大树就让它成为栋梁之才。数年之后再回首,我们也许会踌躇满志、成绩斐然。我们也许会甘为人梯、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把青春献给这无限辉煌的事业,用心血与汗水去为高速公路服务,那么,我们的青春将会在这平凡的事业中永远闪光绽放。

养护股 邹兆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