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叔本华人生哲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0:13 作文素材
叔本华人生哲学作文素材

篇一: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开创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认为 哲学回答的是世界和人类的本质、本源问题,而真正的本质、本源应当从人的内 心深处去寻找,这就是人的意志或下意识的生命本能的冲动,或生存(生活)意 志。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 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完全合乎他 周围的环境,个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 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第一部分 人生的智慧 一、生命性质 1,亚里士多德将人生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界的幸福,来自心灵的幸福和来自 肉体的幸福; 2,叔本华根据其观察人的命运中根本的不同点,(对幸福)做了如下的分类: 什么是人,人有些什么,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 3,从人格一词的广泛意义来说,人就是人格,其中包括健康和精力、美和才性、 道德品质、智慧和教育等;人有些什么指的是人有的财富和可能占有的事物;他 人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来自自己的荣誉、名声和身份; 4,生命是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 什么,这是天经地义和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 5,人的内在的生命性质是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而我们不满足的感性、欲 望和思想也是来自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环境不过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而 已; 6,社会中的成员依身份和财富的不同而扮演不同角色,但大家的内在生命的快 乐和欢愉并无多大差异,大家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对自己命运充满渴望和焦 虑的可怜演员;个人生命强度并不依其扮演角色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7,生命实在客观的一半在命运中,在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主观的一半属于 我们自身; 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不同, 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身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8,人们能够获得的快乐,事先就由其个性决定了;心性不高的人幸福和快乐的 唯一源泉在于其感官嗜好,充其量过一种舒适的家庭生活,与低级伴侣一起俗不 可耐的消磨时光;心性可以通过外在努力加以提升; 9,心灵的快乐主要依赖我们心灵的能力,愚人终其一生还是愚人,即使在乐园 中被美女包围,也难于逃离愚人的个性; 10,生命中的主体因素对于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来说,其重要性远超过客观因素; 11,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于其他任何幸福,身体健康的乞丐比疾病缠身的 国王幸福; 12,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知清明,生命活 泼, 洞彻事理, 意欲温和, 心地善良, 这些都不是身份和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 13,我

们生命快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的人格,人格比之另两类所描1 述的幸福,具有绝对性价值;人除了某些实在的和自然性的必需满足外,一切财 富的占有,对幸福一词的适当意义来说,影响是较小的; 14,构成幸福的另两类因素的重要性无需强调,第二类和第三类是一种相互关联 的因果关系,使别人喜欢自己,不论出于什么方式,其目的还是在于想得到我们 所需要的; 二、人格,或人是什么 1,人是什么比他有什么或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其幸福;人格具备的一 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和直接的影响因素; 2,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在人的内在品格中,最能给人带来直 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 3,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4,维护健康需要避免任何种类的过度放纵自己和激烈不愉快的情绪,也不能太 抑止自己,常作户外运动,冷水浴和遵守卫生原则; 5,幸福基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健康是构成人类幸福 最重要的成分; 6,忧郁根源于更为内在的体质上,它系于一个人的敏感性和其体力、生命力的 一般关系;天才通常是精神力即敏感性很充沛的人; 7,忧悒而充满忧郁个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须克服的困厄苦难多半是想象的,而欢 乐又漫不经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实在的; 凡事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收到失望 的打击,反之,凡事只见到光明一面的人却又常常不能如愿; 8,美也是健康的事务之一,虽然美只是个人的一种优点,与幸福不构成直接的 关系,但却间接给予他人一种幸福的印象; 9,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和厌倦;我们远离了痛苦则靠近厌倦,远离了厌 倦则又靠近痛苦;生命本身是剧烈地在痛苦和厌倦中摆动; 10,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厌倦所占的地位就会变小; 11,世上才智有限的人易生厌倦,因为他们的才智不是独立,仅用来做施行意志 力的工具,以满足自己的动机;他们若没有特殊动机,则意志无所求,才智便也 休息了,因为才智和意志都须外物来发动; 12, 闲暇的结果会造成各种可怕的停滞, 那就是厌倦; 为了消除这种可悲的感觉, 平常人用无聊的琐事‘消磨’时光,有才华的人却‘利用’时光; 13,一般说来,人若发觉自己无事可做,必然会替那些剩余的精力,寻找一种适 当的娱乐,可以将此类嗜好,规则的分为三类,分别代表三种基本力量,也就是 合成人类生理组织的三种要素:第一类是满足“生命力”而得的快乐,代表生命 力的有吃喝消化休息和睡眠;第二类是满足“体力”而得

到的快乐,此种快乐可 从散布、奔跑、舞蹈、击剑以及类似的活动中的道;第三类是满足“怡情”而得 到的快乐,诸如在观察、思考、感受、音乐、学习、阅读、发明以及自哲学等中 得到的快乐; 满足“怡情”而得到的快乐的地位, 无疑较其他两种根本快乐要高, 这也是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 14,心智的生活非但可以防御“厌倦”,还可避免厌倦的诸多恶果,使我们远离 恶友、危险、不幸、损失和浪费,这些都是把幸福全部寄托于外界的人所必然遭 受的苦恼; 15,一般人厌倦空闲,总要为着什么目的而忙碌,若是连幻想或勉强的目标—— 诸如游戏、消遣和各种嗜好都找不到,闲暇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没有心灵渴2 求的一般人的最大苦恼,在于他们缺乏理念,于是为了逃避“厌倦”,需要不断 以现实来弥补空虚的心灵。然而现实总是令人失望和危险的,一旦他们丧失对现 实的兴趣,疲惫便会乘虚而入;理念世界是无限平静的世界,它远离了人世间的 一切忧患和烦扰; 三、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1,人类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然而必须的需要,诸如事物和衣着,这些 易于满足, 匮乏则产生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而不必须的要求, 例如某些感官满足, 比较难以满足;第三类是即非自然又非必要的需求,例如对奢侈、挥霍、炫耀以 及光彩的渴望,这种需要如同无底深渊,极难满足; 2,用理性定出财富欲的界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人们不会对其不希冀的东西有 失落感,同时,另一类人虽然有千百倍的财富,依然为了无法得到他希望得到的 而苦恼; 3,财富如同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声名也是如此; 4,人若有一笔颇足自给的财富,便该把这笔财富当作抵御可能遭遇的祸患和不 幸的保障,而不该把这笔财富当作在世上寻欢作乐的许可证,或以为钱财本当如 此花用; 5,人的产业可以包括财富和事业,政治生涯等,但不包括妻儿和朋友; 四、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A,名誉 1,就幸福的观点看,应当制止“荣誉感”的蔓延,自己恰当而正确地考虑及衡 量某些利益的相对价值,从而减轻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感受性,不管这种意见是诌 媚与否还是会导致痛苦,因他们都会诉诸情绪的; 2,过分重视他人的意见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它源于人性深处,这种错误在我 们所有行径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它有害于真正的幸福的事实不容否认;我 们的虚荣弄假、装模作样都是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说的焦虑上;羡慕和仇恨经常 也源于相似的原因; B,骄傲 3,骄傲是一种内在的活动,是人对自己直接的体认;虚荣是人希望自外

在间接 地获得这种体认; 4,具有优秀品格地人,应该好好正视自己的好品格,而不应因为谦虚而变成普 通人的样子;当谦虚成为公认的好德性时,无疑世上的笨人就占了很大的便宜; 5,国家骄傲是骄傲中最廉价的一种,个性比国家性更值得我们重视; 6,人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可分为三类:荣誉、身份和名声; C,官位 D,荣誉 7,从客观的一面来说,荣誉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观感;就主观的一面而言, 荣誉感是我们对这种评价及观感的重视; 8,荣誉是一种公认的价值,荣誉感的另一个角度可称呼为羞耻心; 9,人们之所以喜欢别人尊敬自己,不是因为尊敬自身有什么了不起,而是要看 别人对我的尊敬能带来什么好处; 把荣誉的价值看成超过生命自身是夸张过头的 说法; 10,一般人的荣誉之目的在于人能和平的交往,因为我们无条件的尊重别人的权3 利,我们就值得别人的充分信任; E,名声 11,名身分两种:立功,立言 五、人的本性 1,当与人接触时,不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不要根据他的价值和尊严对他做客观 的评价;不要注意他的恶意或狭隘的理解力和荒谬的观念,因为前者容易使你憎 恨他,后者则容易使你轻视他;只有同情怜悯,才是福音所要求的。 2,我们对别人的基本倾向是羡妒还是同情,决定了人类的美德和恶德;这两种 性质产生于人在自己命运和他人名誉之间所做的无可避免德比较; 依这种比较结 果对他个性的影响如何,决定他采取哪一种性质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羡妒在人 和人之间建立一道坚厚的墙,同情则使这道墙变松变薄甚至彻底推倒; 3,人的每一种完美,都与一种本身势将形成的缺点联在一起,反之亦然;如果 我们对某人发生误解,那是因为当我们开始认识他时,把他的缺点和这些缺点联 在一起的完美混在一起了; 4,一个人在一生中应该及早知道,自己所处的世界原是一个伪装的世界,这一 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不能忍受许多事情; 5,人是唯一使别人遭受痛苦而不带其他的目的的动物;事实上,在每个人的内 心都藏有一头野兽,只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想把痛苦加在别人身上; 6,如果嫉妒之产生,只是由于财富、地位或权力,那么这种嫉妒常常可以被一 种自私心理所压倒,这种心理认为只要有机会便有希望从被嫉妒者那里得到帮 助、快乐、支持等,或者以为,和由于自己的人接触,可从起身上反射出来的光 采众得到光荣;相反,如果嫉妒的对象是天赋的才能或个人的优点,如女人的美 丽或男人的智慧,便没有任何安慰或希望; 7,一个人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感到自身的

存在:一方面,他可以对它具有经验的 知觉,正如它的外在表现一样;另一方面,一个人也可由发掘自己的本性而认识 自己是完全的;第二部分 劝诫与格言 一、人生基本规则 1,世界不得不呈现的最佳境况是一种远离痛苦的存在——一种宁静的、说的过 去的生活;并且,就我们更有希望实现的事物而言,我们的要求仅限于此。要想 使生活不至于太悲惨,最可靠的办法是不要期望太大的幸福; 2,一个人若能放弃对幸福的要求,除了眼前所能看到事物,别无他求,那么, 他将获得成功;因此,恰当地限定我们对快乐、财产、地位、荣誉等的欲望是适 宜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望和努力——即希望获得幸福、使世界光明灿烂、让生活 充满欢乐——引起了巨大的不幸; 3,我们的整个存在是某种变化无常的、还是不存在为好的东西,而最高的智慧 便是拒绝和否定,因此,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不应抱有过多的期望,既不对世 界上的任何事物倾注其热情,也不会在他的事业遭到挫折时感到过多的悲哀;柏 拉图说,没有一件人间俗事值得我们为他牵肠挂肚; 4,阻止我们按照上述有益观点行事的主要障碍在于世间的虚伪;4 5,从幸福与否的角度判断一个人的状态,必然需要询问的不是究竟什么使他愉 快,而是什么使他烦恼; 6,应当考虑到生活的幸福不是以财富的丰厚为基础的——为了获得幸福,就不 能要求过多,因为建立在那样一种基础上的幸福最容易遭到破坏;因此把你的种 种要求降至最低可能的限度,将是使你避免极大不幸的最确实可靠的方法; 7,人生中经验、洞见和知识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祝愿,而幸福、愉悦和欢快是 转瞬即逝的、虚幻的;人生的最后果实是经验而不是幸福; 二、了解自己 1,了解自己:需要知道生活中最主要的、最真实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为 了得到幸福, 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以及第二位、 第三位的目标是什么; 必须了解, 总体上其天职是什么,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 2,理智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现在与将来这两个着眼点之间保持恰当的比 例,以免由于过多地关注其中之一而损害另一个; 3,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 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的 使我们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 4,我们应当不断记起: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日 子里,我们应当尽情的欣赏和享受,因为他们可能成为我们在悲苦忧愁的时候的

篇二:叔本华人生哲学

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一个人的心理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

——摘自《叔本华人生哲学》 当我举起一根手指,有人认为它代表数字“1”,有人认为它是在指向某人某事,也会有人认为它仅象征着左手的食指。同样的,有句俗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说明的意思是一样的,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他所感知的世界。

我们不必过多的纠结于那所谓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放多心思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因为我们一切的痛苦欢愉都源自于内心的感受,虽然它离不开外界的环境,但我们毕竟需要知道是内心世界的主导意义。即便我们在享受着丰富的外界物质财富的时候,也是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获得欢愉。而对于外在世界的影响,它不过是促使我们体悟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

对于人的内心世界,是由人的本性所支配的。这种本性,即“利己主义”的意志。当人的欲望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时候,则出现了人生即痛苦的悲观主义。人的欲望是很难得到满足的,除却极少数拥有极端才智的大彻大悟的人来说,人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这就铸就了人生必然痛苦的结局。 也

有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俗语。

而在叔本华的理解里,人生是“痛苦”与“厌倦”的摇摆,我是十分的赞同的。我所理解的厌倦是人处在某种特定的生活状态下很长时间之后产生的抵触的讨厌的内心态度。它似乎与痛苦有些相像的地方,但区别又很大,厌倦的根源从概念上理解和痛苦明显不同。当我们远离痛苦的时候,便接近了厌倦,当我们远离厌倦,便靠近了痛苦。而在摇摆的最低点,便是欢愉,这欢愉,是片刻的短暂的。摇摆的速度取决于人对生活感悟获得的智慧及生理心理和精神对外界的适应程度,这些指标的高低决定了摇摆两端的高低以及在低谷处停留的时间的长度。然而,即便一个人有再高的生活智慧或者人身修养,也根本无法长久享受生活的愉悦,因为人生本身就是痛苦占据着大部分,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减少痛苦的程度。这令我想起了罗素的道德哲学,想起了“牺牲快乐以避免痛苦”的生活态度,这的确是一明智的选择,但我又不赞成这种做法。仅因为两者的相对性,无谓此亦无所谓彼,何况也少有这种生活的智者,对大多数人来讲,或许根本就无法做到。

人的本性不无不同,在一样的环境中生存,人们的思想,做法,感知也会不同,那是在于人内心意志,感知,欲望的不同。个体与个体之间有其相似性但又是千差万别的。这一点我们是不能否认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正是这样。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我现在不过看了十几页,然而看过这十几页却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它引起了我的很多的思考。虽然我现在对叔本华的“唯意志论”还不得要义,但对于人内心世界的作用意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只是想说我们需要智慧式的愉快的生活着,而这取决于在有健康的体魄之外要有积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虽然这个可能人人都知道,但要想做的到似乎没那么容易。

关于体魄,我想起了蒋介石日记和曾国藩家书中提到的他每日的功课。锻炼体魄,是持之以恒的事情,养生亦然,说到养生,虽然我们现在还年轻,但我极看不惯那种透支健康的事情。饮酒勿过量,要早睡,勿贪睡,合理饮食,有自己的作息规律,而这些,在我们周围,几乎没有人做到。

关于生活态度的乐观积极,似乎没那么简单,因为我们似乎没有几个活的多么的潇洒与坦然,问题很多, 似乎也很难说清说透。

我是真该多看些关于哲学方面的书了,它起码能够引起对自己生活的思考,特别建议看到这篇QQ日志的朋友看看哲学方面的书。我这些日子看了几本比较有功利色彩的书,再看到这本哲学时候感觉大不相同,看书也要讲究平衡的,各个方面的书都涉猎些,对自己是有好处的,得,又回归到人的“利己主义”了,呵呵,今天文学欣赏课上老师讲有时候人是需要些傻气的,比如说周恩来小时候讲“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成年人的社会很多人认为他是在放屁或者他太傻气,可事实绝非如此,伟人的思想跟常人绝对是有不同之处的。像是比尔盖茨,在常人眼里,从那么好的学校主动退学那可是太傻了,可他一点儿不傻。人有时候也需要很“傻”的生活着。晕死,又跑题了,今晚先说到这儿吧…

篇三:叔本华人生哲学

读书笔记

一、 叔本华及《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1788—1860)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

叔本华人生哲学

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

《叔本华人生哲学》是叔本华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在这本书中,随处可以体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虽然说这本书并不是叔本华的著作之一,我认为这本书已经大体上能使人了解到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此书有九州出版社与2010年11月份出版,正像出版社在前言中说的那样,这本书是“哲人咖啡厅”系列丛书之一,尽管它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和理解,编辑中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并适当地加了小标题,但这本书仍然是“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

二、《叔本华人生哲学》的结构和内容

这本书共有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的标题为“人生的智慧”。在这个部分中,凝结了叔本华为人处世所应有的准则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地位和财富等的不同,展示生命的不同的内容,但是无论人们的环境如何地不同,每个人的生命终其一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的活到死而已”。尽管如此,人也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人格所具备的一切特质是人的幸福与快乐最根本的和直接的影响因素。这些人格包括“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美的体魄”,这是人自身的福祈,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所以人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区促进和保存这类使人幸福的特质,而不是外界的财富与地位。幸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身体健康,叔本华论述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是愉悦健康的精神,但是只有健康才能进一步地促进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愉快的,失掉健康就是失掉了快乐。

对于财富,叔本华认为它既不是自然又不是必要的需求。对于财富,不能用理性定义它的范围,但是要真正的认识到是否拥有财富跟幸福与否是没有关系

的。如果人们有钱了,他应该利用这笔钱当做抵御他可能遭遇的祸患和不幸的保障,商人拥有了很多的钱之后,他只能把钱当做工具,当做资本,灵活运用这些钱以保有和增加更多的财富。他还论述,千万不能让穷人拥有很多的钱,因为穷人突然有很多钱之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钱,不会理财,花钱的时候不会像富人那样把钱当做空气那样地有规律地谨慎地花费,而这个时候他只懂得挥霍。对于名誉,官位,名声和荣誉,叔本华认为不应该过分地重视,因为这些都是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评价。要想使自己永垂不朽,就要有崇高的心灵,遵循着自己的兴趣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就会让别人记得你。

第二个部分的标题为“劝诫与格言”, 叔本华引用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观点“贤哲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来说明人生的基本的准则或者规则是“痛苦是人生绝对的因素”。一个人生活的舒适和愉快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而且如果一个人不去承受痛苦,而去牺牲掉它,就为了获得愉快的话,那这样就是在“追求某种否定的和虚幻的东西”。所以人应该牺牲掉愉快,去追逐痛苦。叔本华批判乐观主义的思想,乐观主义认为,世间万物一切都是好的,而且以好为目的。叔本华认为,如果人们认为世界就是享乐的,那他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快乐。所以叔本华劝人们订立一个避免痛苦的目标,预防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希望等的人生计划,则目的是真实的。“幸福和愉快是一种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与此相反,不幸和痛苦才是实在的,无需任何中介。”人们应该学会最高的智慧:拒绝与否定。就是说,人不应该对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抱有过多的期望;既不对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倾注热情,也不会在他的事业遭到挫折时感到过多的悲哀。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叔本华接下来又论述了了解自己与了解他人。叔本华论述了人如何做到认识自己。人们应该必须熟稔自身的技艺。他必须知道,生活中最主要的、最真实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得到幸福,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在他的思想中依次占有第一、第二位的目标是什么。他必须发现,总体上,他的天职是什么,他应尽得责任是什么,以及他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如果人们按照这样的思路为自己作了一个规划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蓝图也将会是很明了了。只要他随时对自己的规划时常地看一下,就会激励他变得更加高尚和完满,使他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对于自己的人生,叔本华劝诫人们“我们既不应该让未来牵挂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应该沉湎于对往事的追悔惋惜,而应该牢牢记住,唯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过去有很多事情我们做错了,但是它与我们相距太远了,未来也经常会使希望落空,让人失望,所以人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存在。叔本华提倡“反省生活”。他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的生活富有理智和细密,也为了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经验,那就要通过反省生活来进行获得。人自身应该随时对自己做过的事,所留有的印象和情感进行概括,然后与我们现在的判断加以比较。这种反省实际上是一种思考,对生活的反省可以说是对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生动的再现。

第三个部分的标题为“爱与生的苦恼”。关于爱的话题很多学者都论述过,叔本华认为,恋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人人都关心这件大事,却总要避开人家的耳目、偷偷摸摸进行,显得有点可笑,根本是徒劳的。叔本华认为性爱驾驭着恋爱,“性爱才是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的世袭君主”,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所以他把生殖器官命名为“意志的焦点”。性欲是求生意志最完全的表现和最明确的形态。性欲是最激烈的情欲,是欲望中的欲望,是一切欲求的汇集。关于恋爱,叔本华认为两性之间之所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紧密的连接,就是由于各种生物的种族求生意志的表现。“恋爱的本钱是青春”吸引异性的首要条件是健康、力和美。双方都觉得对方符合自己的恋爱心理后感情就会上升,如果两个人的恋爱很顺利,或者彼此比较和谐,那么他们之间产生的新个体的素质也是较为良好的,其中意志方面遗传自父亲,智慧则遗传自母亲。恋爱的结婚却是为种族的利益的,而不是为了个人,所以说很多结婚的结局都是失望的。叔本华认为结婚的本质不是为了恋爱的双方,而是为了将来的儿女。叔本华非常赞同禁欲主义,他用基督教的道德观和印度人的道德观来说明禁欲可以使一个人的心灵清净,产生最优异的本质性格。在如何解脱痛苦中叔本华认为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博爱,当你爱一切人,把世界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的时候,就可以避免痛苦,其二就是禁欲,保持意志的否定,默认命运决定的痛苦。“一个人不仅可从自由意志的探索而认识世界的痛苦,亦可因自己切身的过度痛苦的经验,而获得解脱。”

在论女人中,叔本华借用朱伊写的诗“如果没有女人,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将失去扶持的力量;中年失去快乐;老年失去安慰。”女人很少表现强烈的悲哀、欢喜等情绪,她们只是祈求恬静、平稳的渡过一生。“女人本身就像个小孩”所以最适合担任养育婴儿及教育孩童的工作。女人比男人更具有怜悯之心,可是女人更善于虚伪和佯装,这是她们的天性。女人只是为种族的繁殖而生存,她们的天职也在于此,她们情愿牺牲个体,而为了种族生命的延续。

第四个部分的标题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认为这句话是个真理,适用于一切有生命和有认识能力者。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主体是认识一切而不被任何事物所认识的,是世界的支柱,我们每个个人正是这样一个主体。而客体则是我们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身体。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叔本华认为人们的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他认为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人的一切行为是由意志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构成的,在叔本华看来两者是具有同一性的。这里好像他犯了个错误,即我们通常认为想做某件

事和去做某件事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是曲解了叔本华关于意志的定义。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活动不是感性和知性,既思考过程的那种活动,因为这种活动属于表象和物自体即意志无关。意志只在行为活动中使自己现身。事实上它应该被理解为某种无法抑制的冲动,确切的说是盲目的冲动,某种非理性的欲求。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这种盲目的冲动,一切表象中的活动只是使我们感觉自由的假象。意志是一种不能被克服的东西,我们每一行为都是意志的现身。

对于那些纯粹物理的对象,意志似乎并不存在,但叔本华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在无机的自然中,意志在普遍的自然力中使自己获得客体化。就象人类行为一样,意志就在那往下掉落的石头中使自己现身。这样,作为意志最终呈现的问题被解决了,概念就在无处不在又漫无目的永不满足的力中使得自己现身。意志实质上在叔本华那里就是控制我们所处的表象世界的外在因素。每个人作为意志的一种表现,又是整个意志世界的一部分,但作为主体又都有一个依赖于他自己的对象世界,这就是存在于其表象中的世界,即现象世界。对于现象世界他认为人是利己主义者,但人们利己的“生存意志”,在现实生活中又无法满足,因而产生“人生即痛苦”的悲观主义的消极人生哲学。

三、对《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一点体会

第一,忍受孤独。

有个人说过“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正像叔本华举伟人的例子似地,很多伟人都是在孤独中成才的,“在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孤独的人”。 孤独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称不上是孤独。孤独 是一种状态 ,是一种圆融的状态 ,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对的是真正的自己,人类的思想一切都源与此处。孤独者,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他都能让自己安静,他都能自得其乐。孤独有很多好处,叔本华认为孤独或者说逃避现实可以逃离俗世的纷扰,使自己的心灵平静,也可以避免其他人的打扰,净化自己的心灵,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崇高。

第二,不汲汲于名利

现代很多人的矛盾之处是:当青春不再时,懊悔没有好好发光发亮;当健康不再时,却花大量的金钱去弥补身体上的损失;当家庭不再时,却用尽一生去挽回。这就是现实中的很多人的写照,忙于名利,疲于钱财,争取地位,但同时忽视了自己的生活享受,亲情温暖,以及自己拥有的健康身体的支撑。名利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限度,不知道多滴有多少名誉,多大的官位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

一个人就为了这么虚伪和虚无的东西戴上面具做人,这样痛苦地过一辈子,虽然叔本华认为人是就是痛苦,可他也注重精神上的愉悦,也在避免痛苦中追逐幸福。很多人为了升官发财,完全把自己建立在物质享受的基础上,根本从没有考虑过内心的净化与安宁。更有甚者,为了追逐这些东西,牺牲了健康,殊不知健康是任何幸福与快乐的基础啊。

第三,结婚要以双方个体幸福为目的

叔本华论述很多女人结婚的目的是为了种族的利益,即所谓的种族的繁殖与延续,没有从自身出发,这样的结合的结果必然是悲剧的色彩,作为女人应该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生存的意义,即作为一个幸福的人所应该有的生活。尽管时代的普遍的认识是把女人摆在了一个不公正的地位,可也要奋起拼搏,不能安于现状,要知道自己是一个拥有生命的生存个体,自己是自己的主体。男人方面也不要单纯地从所谓的意志的核心出发,而是真正的双方的感情和谐。如果叔本华的论述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这样的婚姻可以为下一代奠定良好的遗传素质和智慧。尤其在现代社会,婚姻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完全忽视爱情的存在。爱情,是超现实的。或许,这已是当今社会中唯一超现实的存在了。但是这唯一的存在已在逐渐消失,往往相爱的人不能相聚,反倒是金钱的培养,能开出共聚的花朵。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所以作为拥有思想的人来说,如何使自己的婚姻更加幸福美满,这也需要努力思考的。

第四,哲学可以洗涤意志

一个非凡的家庭,出了一个非凡的青年。有权势,有名声,有财富——命运垂青,他前途无量。可是这个青年孤独寂寞,郁郁寡欢。他说,他缺少一件最最珍贵的东西:宁静。比较幸运的是,他在哲学的指引下,终于明白: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其实自己的内心里。我们存在的整个过程,在乎我们内在的生命性质是什么,这是人人都可以体验到的事实。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的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源泉也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而环境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产生了一种间接的影响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外界的时间或环境对两个人的影响各不相同。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一个人最能直接体悟的,也往往只是自己的观念、感受和意欲。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看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

篇四:叔本华人生哲学笔记

叔本华人生哲学笔记

在社会交往中保持某种孤独的习惯,亦即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傲。另一方面,既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也不要立刻和盘托出自己的思想。并且,不要对他人期望过高——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才智上,而应强调自己与别人意见的差异,这是实行一种值得赞许的宽容的最佳途径。倘若你这么做了,你就不会与他人有过于密切的联系和交往,却又显得似乎生活在他们中间;你与他们的关系将会有一种纯粹客观的特征。这种预防措施将使你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可使你因此而避免遭受其侵污和伤害。就此而言,社会恰如一团熊熊烈火——聪明人因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而得以取暖;傻瓜则不是因靠的太近而被灼伤,就是抱怨火的灼烫而逃逸,以至于孤零零地忍受严寒的煎熬。

歌德:“欲骑须仔细备鞍,上马则勇往直前。”

黑暗使我们胆小如鼠,仿佛到处都是幽灵在游荡,这好比思想愚昧晦暗时产生的情景一样。??夜晚,当我们思想松弛,判断力衰退时,我们的才智也会变得迟钝,容易产生混淆,无法把握事情的本质。

早晨是一天之始,万物都是那么清新而富有生机。??在某种意义上,清晨时光就是生命的本质。??每一个清晨都是一次初始,而后万物都要静止安息,睡眠如同一次暂时的死亡。 一旦美好的希望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所迫灭,我们必然陷入绝望之中。

如果把可能发生的不幸作为反省的主题,这样我们已为自己提供了防范的措施,并且,如果灾难并未出现,更是令人喜出望外。

对于每一个思想高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避免被个人事务和世俗烦恼所纠缠而不能自拔,从而排斥更有价值的事物。

人性的特征从本质上来说是骚动不宁的:我们会立刻对无所事事感到厌倦。

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我们常常容易把不遗余力而为之奋斗的目标变成虚幻的幸福憧憬——这是一种虚假的精神;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这是梦时,幻景便会消失。

进行思想的劳作或论点的评判则需要时间和闲暇。

健康是构成幸福的最主要因素。

体力可以通过大量运用而得到强化;但神经则不然,神经的过度使用会导致衰竭。

不要让眼睛受强光的刺激,尤其是不要受强烈反光的刺激,不要在黑暗中看东西或者长时间观察细微精密的物体,不要让耳朵受巨大声响的震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对大脑施加压力,或使用过度,或在不适当的时间里使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休息片刻。

如果同一时刻迫使大脑既进行剧烈的体力训练又进行理智思索,或者两种活动间隔时间太短,那么,大脑肯定会受到损害。

轻微的体力劳动有益于呼吸器官,并能产生一种更纯更多的氧化物供给主动脉,再由主动脉将新鲜血液输送至大脑。

睡眠的时间越长, 其熟睡的程度就越低。

一个人应当习惯于从生理功能看得他理智力量??任何一种肉体损伤??都会对精神产生影响。

3.了解他人

一个人在其人生旅途中随时准备做并且也能够做到以下两件事:防患于未然与豁达大度。前者使他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使他避开冲突与争吵。

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自己的独特个性,诸如他的道德品格,他的理智才能,他的性情或体格;如果我们谴责他,把他说的一无是处,那么,除了使我们自己卷入一场拼死冲突外别无选择。 如果你必须生活于他人之中,就必须允许每个人都拥有按其特性生存的权利,无论其结果将

是什么:你应当作出的全部努力是顺其自然地、恰如其分地利用其特性,而不希图其本性有任何改变,或随意谴责它,这便是“待人宽容如待己”这句格言的真实含义。

伟大人物像雄鹰那样总喜欢把巢孤零零地筑在高处。

在一大群才智超众的人中,有两个傻瓜,他们肯定会同病相怜,并且马上会暗自庆幸在这个团体中终于找到了知音。

你对一个人的评价仅局限于他的不足之处,你看不见他的优秀的精神素质,就像盲人看不见色彩一样。

大多数人是如此的卑鄙肮脏、如此的麻木不仁??你将明白你自己变得和他们同样庸俗下流,否则你绝不可能与他们对话。

在于傻瓜和笨人打交道中能够显示你的聪明才智的唯一办法是不与他们交往。

我感到我敬重这样的人——当他正在等待或无所事事地坐着时,总是忍不住用碰巧拿在手中的东西,比如棍子、小刀或餐插等,敲得咯咯作响或挥舞着打拍子。他可能正在思考某个问题。

一个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就像一个这样的人,即当他生活于其中的城镇的所有钟都不准而惟独他的表示准确的。他知道正确的时间。然而,这于他又有何用呢?因为,大家都以错误报时的钟为准,甚至那些知道惟有他的表才是正确的人也不例外。

让你熟识的每一个人经常感到没有他们你也能生活得非常好,将会使友谊更加牢不可破。??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极为尊重一个人,那么,我们则应该把上述想法视为一种罪恶而隐藏起来。

一个真正具有能力达到完满状况的人,是绝对不会想到要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的,因为他满足于了解自己拥有的一切。

眼睛生来就是只见他物不见自己的,因此观察别人,非难别人,是认识自身的绝妙途径。 无论你多么不情愿承认,疏远和长时期的分离总要损害友谊。那些我们无法见面的朋友——即使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虽然也时常萦怀于心中,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牵挂将会逐渐淡漠,并且最终会变成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兴趣也越来越理智——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惯例而维持下去。

格雷西安:“若想赢得别人的好感,惟有显示自己像牧畜那样愚蠢、粗蛮。”

萨迪《蔷薇园》:“你应当明白——智者固然不愿与傻瓜为伍,而蠢人更是一百倍地厌恶与聪明人交往。”

那些俊俏的姑娘都没有同性朋友,她们甚至很难找到与之交往的同性伙伴。

温文尔雅——中国人视其为一种基本的美德。叔本华《伦理学》:对人们可悲的缺点——无论是道德上的抑或才智上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加任何谴责,而是保持缄默,这就是温文尔雅。并且,既然这些缺点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点炫耀的意味,那么,这种结果总是与双方都有益处的。

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判断,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 阿拉伯谚语:

不告诉敌人的事也别告诉朋友。

秘密受我监管,我为主人;秘密遁我而去,则我为囚徒。

缄默之树接触宁静和平之果。

三、爱与生的苦恼

1.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恋爱,所以始终能成为最丰饶的闲谈题材,在于它的根底乃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性爱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世袭君主。

2.恋爱的激情

男女间若难以激起情愫,甚或互相憎恶怨恨,即使可以生育,其子女的内在体质,亦必是不健全、不调和的。

吸引异性的首要条件是健康、力和美,也就是说恋爱的本钱是青春。

5.谈谈禁欲

狭义的禁欲,就是为虐待意志而不断地寻求不愉快的事情,为折磨自己而拒绝快乐,甘愿过着赎罪的生活;也就是故意地破坏意志。

6.论女人

朱伊(法国作家):“如果没有女人,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将失去扶持的力量;中年失去欢乐;老年失去安慰。”

女人最适于担任养育婴儿及教育孩童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女人本身就像个小孩,既愚蠢又浅见——言以蔽之,她们的思想是介于男性成人和小孩之间。

人,不同于一般动物只生存在“现在”,人类有理性,靠着它,由检讨过去而瞻顾未来。 女人比男人更具怜悯之心,因此,对于那些不幸的人,容易表现出仁爱和同情的言行。但由于现实的心理,关于正义感、诚实、正直等德行,却比男人为劣。女人理性薄弱,所以只有对现实、具体、直接的东西能在她们身上发生作用,对于与之相反的抽象的思想、坚定的决心以及那些有关过去、未来或远隔的事物,女人根本无暇去顾及,也不愿去想它。

7.生命的理念

从内在(即心理)而言,意志犹如树木的根干,智慧是它的枝丫。

若阉割掉一个人的生殖功能,就好像把他从赖以生长的种族树上砍下、弃置一旁一样,他的体力和精神必将渐次衰退。

8.素质与遗传

父亲所遗传的是属于强性、生殖原理、新生命的基础和根源方面的性质,统而言之就是意旨;母亲的遗传则属弱性、受胎原理、次要性方面的性质,亦即智慧的遗传。

莎士比亚:“卑鄙无耻的父亲就有卑鄙的儿子;一个卑贱的人,他的父亲必定也是卑贱的。” 许多经验告诉人们,凡是才慧卓绝的人,必有个理智优越的母亲。

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故需优秀的天赋才能,但不必具“绝世的天才”,主要是靠兴趣、努力、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幼年起的指导、不断研究、多方练习等等。

母子之间常有道德方面的敌对现象,而父子之间则为智慧的对立。

叔本华《论天才》:天才不但需具备非常发达而敏感的脑髓(母亲所遗传),同时亦须具有特异的心脏跳动,以赋予蓬勃的精力,亦即要有热情的意志和活泼的气质,这是从父亲所遗传的。??所以,通常都是父母亲在精力较旺盛时所生的儿子(长子)禀赋较佳。

9.人生的空虚与烦恼

个体的生存从形式方面看,是不断地被埋葬在死亡的过去中,是一连串的死亡。

欲望又是基于困乏和需求——亦即痛苦。??反过来说,若是欲望太容易获得满足,可怕的空虚和苦闷将立刻袭来。??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这二者就是人生的穷极要素。

一个人若有巨大的苦恼时,则对比它小的苦恼就几乎毫无察觉;反之,在没有大苦恼时,即使一丁点儿的不愉快,也会使他痛苦不堪。一种即使想象起来亦足令人不寒而栗的大不幸,一旦降临于实际生活,从发生以至克服它的期间,我们的全体气氛并未有任何改变;反之,获得长期所急切等待的幸福后,亦不会感到有何特别的愉快欣慰。

我们也不能断言:某人遭遇到偌大的不幸,恐怕会闹自杀吧!或者,这是芝麻小事,大概不致造成自杀吧。

佩脱拉克:“一千个享乐,也不值得一个苦恼。”

一切事情通常皆不完整、而令人迷惑,愉快的事情总掺杂着不愉快,享乐通常不过只占一半,满足反而形成一种妨碍,安心伴随着新的负担。

与其说人类的生存是一种赠物,莫若说是一种负债契约,负债的原因是由于生存的实际要求、恼人的愿望及无限的穷困。

乐观主义对人生的状态表示欢迎,并把幸福列为它的最高目的。??但通常这些东西不会赋给任何人的,因此人们转而认为自己碰上霉运。??实际上把劳动、缺乏、穷困、苦恼以及最后的死亡等等,当做人生目的,才是正当的。

10.对求生意志的肯定

动物的生命仅等于一瞬间而已,因为它们只有现在的意识,而无过去、未来或死亡的意识;我们不妨称之为“永恒的瞬间”或“永久的现在”。

11.死亡

伊壁鸠鲁:“死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 ” 并加注释说:”因为我们存在时死亡不会降临,等到死神光临时,我们就又不存在了。即使丧失什么,也不算是灾祸。”

老人的蹒跚脚步,或蹲在角隅休息的身子,不过是他昔日的影子、他的幽灵而已,这里面又还有什么值得死亡去破坏的东西呢?

四、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看到这里,我有些不耐烦了,就顺手翻了下前言想获得一些总体性的认识,结果得知是被改编过的,气愤之中就把它扔到床下去了。然而前面的一些观点终究还是颇有启发,虽然我不想看最后一部分,但还是不得否认此书帮助我理清了一些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我还是又捡了回来,而且借给朱宁同学去看了。)

前言里写道“叔本华作为唯意志主义哲学的代表人??”我对这个首次听说的主义感到很茫然,此前只晓得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不得不说我所接受的哲学教育不但是有限的,还是片面的。马哲的文星星老师在前几节课一直在介绍哲学史的一些基本情况,我想不妨试问一下,而且最后还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以下是我对文老师的回答的复述:

唯意志主义哲学,即意志是万物的始基。主要观点为人生是痛苦的。人生在世,总是充满了各种欲望,而欲望却又不都是容易满足的,而这欲望的不满足即给人带来痛苦。快乐来自于欲望的满足,但仅存于一瞬间,因为人马上会生发出新的欲望,从而又陷于了为满足欲望的求索之中。正如叔本华所言,“人生的目的并不在于增加自己的快乐,而是尽可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痛苦。”

篇五:叔本华名言:叔本华人生哲学思想的智慧

叔本华名言语录:叔本华人生哲学思想的智慧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采取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

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意志就是求生意志,它永久的敌人是死亡。??它能用生殖的策略和牺牲生殖来击败死亡。??生殖是一切生物体的最终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肉欲熄灭时,生命的内核也就消逝了,只剩下空壳了。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

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在文学中,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谷物,使它们枯死。它们原是为贪图金钱,营求官职而写作,却使读者浪费时间、金钱和精神,使他们不能读好书、做高尚的事情。因此,它们不但无益,而且为害甚大。

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等待,是偷懒的藉口,怠惰的推托。

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

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时间对善用者亲切。

普通人耗神於如何打发时间;精干的人却耗神於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相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化成幸福

人生就是一场苦难。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

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哲学的起点是死亡。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

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智慧人生 成功激励 职场工作 爱情感悟 家庭生活 创业指南 http://taothb.com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