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40:20 小学作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遵义县龙坪小学2014学年度春季学期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谢蕾

班级:六(1)班

指导教师:廖中义

题目:

老师常教导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的一生。因此我们应从小起就应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有人曾问过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什么地方学到的东西最重要呢?”,这位学者回答到:“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生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例子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正是这良好的习惯,成就了他的成功。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受益无穷。

本学期已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教育活动,3 月,我校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植树节》环保教育活动、4月,我校开展了《清明扫墓——纪念烈士英魂》革命传统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另外,学校结合重大节庆日和养成教育活动每周安排了《每周一训》警示教育活动,通过校刊、班刊、主题班

会、手抄报、征文、演讲、广播播音等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龙坪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基业的老校,由于各种原因,去年搬迁于原龙坪中学校址,出现很多问题,校园内家属区,有近40户外来人居住,致使我校的门卫管理、卫生工作……存在不便的管理,经过一年来,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加大了对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工作,加大了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由学生管学生,大手牵小手的活动,我很荣幸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负责协助廖老师管理学校同学们的行为习惯,虽然很辛苦,但现在我们却取得了成效。以前校园里随处可见垃圾、乱扔乱吐的现象相当严重、同学们私自出校门买零食、不佩戴红领巾、说脏话、骂人……,现在和去年完全不一样了,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开展的各项育人教育活动,每周一训中,提到“学校兴亡、我的责任、校兴我兴、校衰我耻”,所以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位师生都有关系,直接影响着我校的校风、学风。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五进五问”活动中,学校很重视同学们的养成习惯,开展了“走进学生家庭〃关爱学生成长”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深入学生家庭,嘘寒问暖、为此入户调查、主要了解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

“祖国我为你骄傲,龙小我为你自豪”,这是我们龙坪小学“每周一训”中提出的育人活动,我很高兴来到龙坪小学读书,让我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最后我用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篇二: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心得刘子云

对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总结

朝阳中学 刘子云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道德建设一直是“强国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教育是道德品质修养重要组成,至今仍广为传颂。李岚清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各项活动中。”中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继承和培养优良的传统道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养成教育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光荣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传统、养成教育、青少年、“90后”、和谐、教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中,留给世人的不仅有辉煌雄伟的万里长城、举世震撼的秦始皇陵等物质遗产,更有无数美德需要传承和发扬。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并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的精髓和精魂。从古至今,一直以来它被国人引以自豪以及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而我校是国家级课题“和谐德育”的子课题“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养成教育研究”的实验学校,这与我校倡导的“和谐,勤奋;明礼,创新。”校训又非常吻合。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九八八年一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德育管理方面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与会者无不诧异,“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老人接着平淡的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

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他所提到,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都属于非智力因素。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目前,我校的中学生以“90后”为主。正规受教育早,天真聪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知识面广,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爱好广泛,喜欢冒险是这一代独特的优势。同时,我也看到在这些“90后”孩子身上存在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90后”的学生几乎都有懒惰的习惯,不同的学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上课不动笔的学生有,不交作业的学生有,还有部分学生经常迟到,且屡教不改。 在家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宠爱得不得了。散漫成性,稍微有点头痛脑热便不上自习,甚至不上课,上课心情好时听听,心情不好时便看窗外的风景,还自认为是调节心情。

“90后”的学生在走路和说话中都会透露出一种很强的自我主义。他们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但不愿付出,缺乏毅力。追求时尚,盲目崇拜明星,张扬个性,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这些缺点必须及时得到指导并加以矫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同学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本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学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及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抓紧搞好养成教育。这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因为外国人来到中国,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

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知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使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观念。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如何针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养成教育,小而言之,是关乎到青少年的未来;大而言之,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传统美德养成教育的势在必行。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德育对中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养成教育的方法主要应以训练法为主,配合以其它方法,如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实践锻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疏导法等。

一、整体至上,“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胡锦涛主席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对这以观念做了最好的诠释。初中语文课本《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主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茅屋的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咏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都提倡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至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对群体的关系上,考虑个人利益时应不违背道德原则,不得伤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开展主题班会,对近些年身边涌现出的克己奉公优秀典型,优秀事迹进行宣传教育。如:辽中县信访局长潘作良,为了信访事业久劳成疾,还带病坚持工作,为辽中的社会和谐贡献了自己最后一份力量;汤鸿今年20多岁,是名年轻漂亮的舞蹈老师。汶川地震发生时,她正在为学生排练迎“六一”儿童节的舞蹈节目。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当她的尸体被找到时,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3个女孩活了下来。利用多媒体全班一起观看奥运节目,神舟航天发射,为了国家,一些运动员航天员放弃了国外丰厚的诱惑,放弃了自由舒适生活,甚至甜蜜爱情,铸就了奥运的辉煌,实现了太空行走骄人壮举,让亿万国人为之呐喊??。让学生心灵受到他们事迹的感染,激发出内心潜在的激情,把他们的克己奉公烙在心底,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做个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

二、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从人与人的朴素尊重的功利原则,他认为,人与人的矛盾、纠纷,都是由于“亏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爱”,困此人应当“爱人若爱其身”,而爱人和被人爱是相互联系的。胡锦涛主席也提到“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对一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了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语云:“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现代“90后”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特别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面对这个教育课题时,我主要采取了教育学生“知礼”的方法。“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礼节可以化解尴尬的局面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分别与周总理和江青会面时的情景。尼克松见到周总理时,主动伸出手来,周总理彬彬有礼地说:“欢迎你从大洋彼岸伸出手来。”周总理礼貌的一句话,立即化解了紧张的气氛,使尼克松感到了愉快和友好,他说:“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同一星球上。” 彼此的礼貌与风趣,为这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会晤,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而相反的例子是,当尼克松第一次见到江青时,她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过去怎么不到中国来?”这一无礼而突兀的问话,令尼克松十分尴尬,双方的政见隔阂更加深了.由此可见,礼节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它是人的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外现,是人际关系适度和分寸感的表露。提倡学生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尽量减少学生矛盾的发生。对于偶尔出现的矛盾,主要采用了“换位思考”的策略,让矛盾的双方体会对方的看法,感受。从而瓦解矛盾的根源。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有一颗“仁爱”的心,通过四川地震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受人间大爱。

三、“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人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刚强不屈的性格,奋发图强的斗争精神,“自强不息”的思想,历来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载物”则是中华传统伦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怀,也是实现刚健自强的现实途径。《易经?象传》中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主张君子应像大地那样以博大的胸怀、孕育、承载与容纳万物,从而使自己成为博大精深的圣人。这一优秀的品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喜悦的情怀容纳别人,善待别人,善待人生,凡事多从好处看,在生活中发现美,发现对人类,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与人相处,多发现共同点,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其二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长处,取长补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廉和态度促使人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自己日益壮大起来。

篇三: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

——树立远大理想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明确理想的内涵和对人的发展重要性。

2、学生通过学习伟人故事、自主体验、自我感受等活动,从而逐步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远大理想,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二、活动准备:

搜集伟人树立远大理想的故事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理想是什么呢?请同学先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理想的含义。

二、解释理想含义

1、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为什么要有理想。

为了生存。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要生存下去的话,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所以就形成了理想。否则生命就像一口枯井了无生趣。

为了快乐。只要在奋斗中我们才会感到生存的快乐,有了理想我们才能体会到为之奋斗的快乐。

为了自己。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总不能一世无成,不然自己的存在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又会有什么意义,所以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来过,必须留下点痕迹。

为了家人。家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定一个好的理想也是他们的希望,所以如果想让家人快乐的话,那就必须制定一个为之奋斗的理想的目标。

为了生活。我们要生活下去就需要挣钱,那么如何去挣钱,这就需要我们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最理想,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愿望,也就是理想。

为了渴望。我们渴望生活的事事如意,渴望生活的美满和谐,所以理想就成了这样的动力,只要实现了我们心中的理想,我们的这些渴望才会事事圆满。

三、见贤思齐,学习几则故事

1、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于一八八零年出生,一九六八年逝世,活了八十八岁,经历了两个世纪。她出生后十九个月便患了一场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变成又聋又瞎,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了。看来这么一个五官三废的一岁半的幼儿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了。可是世界上也真有奇迹,后来由于她的顽强不屈,刻苦奋斗和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小姐教导有方,当然还由于她有出众的天赋,因此她从七岁开始受教育,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终于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她学懂的文字有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之多,而且知识渊博。她从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到她逝世这六十多年的期间,她的主要职务是写作和讲演,她跑遍美国各地,周游世界各国,全心全意为聋盲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一九五九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2、周恩来同志的故事。

见课本第3页

四、案例分析,并让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启发和理想。

见课本第5,6页

五、总结:

1、用名言总结,证明理想对人的重要作用。

2、结合学习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要提高学习效率,控制“三闲”等。

篇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 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

篇五:关于小学作文能力培养的体会

关于小学作文能力培养的体会

作者:马巧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作文

来源:《学周刊·B》2013年第11期

摘要:作文历来被称作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历来被当作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一些教师也缺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作文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呢? 笔者的做法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读写结合,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二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三是勤于积累;四是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能力培养

作文历来被称作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同时也被当作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码。然而,笔者在平时听课中,看到的多数都是对课文的解读,很少看到作文示范课。笔者平时也听过一些教师的作文辅导课,但都是对作文审题、写作要求之类的泛泛而谈,缺乏有效的具体指导。那么,如何对学生作文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呢?笔者的做法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读写结合,交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三、勤于积累;四、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

一、教给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光讲一些空洞的理论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在“知”和“行”上下工夫。“知”就是授之以法,即教给学生阅读和作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就是让学生知道优秀作文是怎么写的,要着重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看作者是怎样布局谋篇的。“行”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做,去实践。不经过反复的模仿练习以及亲自实践是写不出好的作文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写文章的方法”(现在的课堂教学有淡化的倾向)。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说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学习实践”,这才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阅读方面,我的做法是抓大放小,如生字词之类的,放在课下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教学习方法。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课堂抓住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扩大课外阅读量,增加作文训练次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在作文训练方面,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考虑“怎么写”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写作文就必然遇到“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语文最怕的是写作文,怕什么呢?怕的就是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所以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这似乎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什么新意,但这就犹如小学生学拼音,写汉字一样,是不能超越的基础工作。如《介绍一下我自己》《我的爸爸妈妈》《我们的学校》《我的老师》《我们的教室》《我的文具盒》《一次特殊的班会》《一件有意义的事》《最高兴的一天》《我的好朋友》《美丽的果园》《酒花情》等,学生作文也总是由“小我”走向“大我”然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开始的两篇作文,我没有做任何的指导,让学生随便写,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是什么样子。但我从批阅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大都存在文章开头交代不清楚,抓不住重点,层次不清,内容不具体等缺点。这时,我便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开始具体的方法指导。如写《我们的学校》时,我就我们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等做了具体的介绍,并亲自写成文章,然后读给学生听,再在黑板上列出写作提纲,让学生照着这个提纲重新写,经过这样反复练习,学生就知道了如何介绍我们的学校。再如写《我们的老师》时,我就给学生做了这样的提示:新学期开学后,你们发现了什么新的变化?不但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任课教师也做了重大调整,二年级时的韩老师不再当你们的班主任,宋老师也不再教你们数学,取而代之的是李老师,语文换成马老师,英语是张老师。开学两周来,你发现她们三个老师性格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的比较温柔,有的比较严厉,但都是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你能介绍一下她们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吗?(这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思考)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这次学生的作文写得都比较好。如有的学生写到:“开学两周来,我发现她们三个老师性格各不相同,张老师比较温柔,马老师和李老师都比较严厉,但她们都是对教学非常认真、负责的老师。就拿我们的语文老师马老师来说吧,她的教学方法跟韩老师不同,她特别注重作文,开学不到两周就让我们写了三篇作文,她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也特别高,尤其强调书写和作文格式。她看到作文写得干净、认真的同学就表扬,对写得脏、乱、差的同学,她要求撕掉重写,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她会做出严厉处罚,从不放过。她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她还教我们做手抄报……她喜欢唱歌……她特别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以上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剪辑,从这篇文章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学生受了教师的启发和影响,作文写得具体、完整、有层次,当然这和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善于积累

语文教师要做到手勤,要善于积累好文章。我就特别喜欢抄写平时看到的一些好文章,学生的好作文。在教小学语文的几年时间里,就积累了三大本。我现在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平时也笔耕不辍。这样做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且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带来诸多方便,我的教育空间由于原创作品占到绝对多数而被评为张掖市首次教育空间大赛一等奖,为此我感到很欣慰。再如我教初中语文时,有一个学生曾经这样写道:“你特别、新颖的方法很有效,你教的很活……注重教材?说明?也是你的一个特点,小学六年里,语文老师换了不少,但没有哪位老师注重课本前的《说明》,唯有你是那样重视,当时我觉得你好傻——浪费时间。但后来我才知道你的用心良苦。”(王晓琴语)“上了中学,我最喜欢的是语文老师马老师的课,因为她知识面广,讲起课来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能讲肺腑之言,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呼爱国语)。这些学生有的已做了大学的讲师、教授,有的已走向社会失去了联系,但每每读着这些发自肺腑的语言,我就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幸福感,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最大褒奖。

四、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学生也不例外。多年来我积极向《张掖日报》《甘肃农垦》《少年儿童故事报》《故事作文月刊》等报刊推荐学生的文章。如胡业发的诗歌《芦笛》,翟建琳的散文《奶奶的手》,辛金玉的童话《狗与猫》等都刊登在杂志上,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大反响,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不能在正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我就积极推荐给《农场报》,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心里都美滋滋的,有一种成就感,正是这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作文热情。

以上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和体会,在轰轰烈烈开展高效课堂的今天,也许我的做法显得有点陈旧,但我总认为:无论教学形式如何翻新,如论课堂教学如何轰轰烈烈,作为教师还是要静下心来,让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否则,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晓凤.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04).

2.周锦江.激发兴趣,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策略[J].心课程学习策略(上),2010(09).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