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3:58 字数作文
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字数作文

篇一:随笔化写作课教学设计

随笔化写作课教学设计

课题:画兔点睛

教学设想: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同时也是学生的困难,学生写起来无话,教师教起来繁琐,学生的写作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无病呻吟(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教师批改泛化,缺乏个性。针对这些现象,有必要改变课堂模式和写作系统。随笔化写作课的渗入,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释放了教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情境随笔课的教学模式是基本教学形式,因此在二年级实行情境随笔化写作势在必行。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感受。

2、通过游戏,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写游戏过程、游戏中印象深刻的人、游戏中的感受等,激发习作兴趣。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句子,会运用简单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重难点:

1、把句子写通顺,使用标点符号。

2、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许多成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他的意思吗?

出示课件:画龙点睛 2、让学生说说意思。

3、教师播放成语故事动画片,观看成语故事。 二、游戏活动

1、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是什么呢? 生猜游戏。 出示:画兔点睛

2、谁能说说怎样玩这个游戏?有哪些规则?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小伙伴,看,叫出它们的名字。观察他们,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我们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出示规则,生阅读。

4按照提前分好的小组开始游戏。

5、游戏中适时请获胜的学生谈谈经验,指导其他学生。 三、说一说

1、教师采访获胜队的感受、心情,讲讲获胜感言。

2、说说游戏中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谈谈游戏中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四、写一些 师生同写。

把今天的活动写下来,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再、最后等词语。 五、展示作品。

1、自己读作文,改错字,然后小组内读,选出比较好的作品。 2请各小组写的好的学生读作文,说说哪好。 3、教师展示作品。

4、课后修改作文上的标点、错别字。

反思:在课堂中,学生都能投入到游戏的玩耍中,并且玩的尽兴,学生活跃积极参与。写作内容和形式多样,基本上能使用标点符号,句子比较通顺。游戏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游戏规则在宽松些,尽量让学生体会获胜的感受;在写作中,应该给孩子们一些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词语,帮助孩子的语言丰富起来,同时,梳理游戏过程的顺序词应该展示出来,学生的习作就会有序了。

篇二: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

活动主题:又是一年粽飘香

活动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2、 体会传统节日中融入的浓浓亲情。

3、 训练学生学会在细节描写中抒发情感。

活动准备:

1、 准备45枚粽叶,2卷白线,20斤糯米。

2、 邀请3-5名同学的妈妈。

3、 课前阅读八年级下册第17课《端午的鸭蛋》。

活动步骤:

一、 深情导入: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们仿佛闻到了

淡淡的粽叶的香味。今天,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学的妈妈,让我们开展一场包粽子比赛。让我们热烈地我们欢迎家长同志。

二、 有条不紊:6人一组,7个小组。每位妈妈是小组长,

由组长负责分配材料。小组长演示包粽子的方法。(3分钟)万事俱备:每位组员分配一片粽叶,一把糯米,一圈线。(4分钟)

三、 勇夺第一:老师宣布比赛规则:速度快,外形美观的

为优胜者。每组评出2-3名。裁判为几位妈妈和老师。老师宣布开始比赛,计时。(1分钟)

四、 热火朝天:在妈妈们的帮助下,同学们要掌握包粽子

的方法,特别是细节方面,怎样包的又快又好。观察妈妈的动作,其他同学的动作。并且评出本小组的优胜者(5分钟)

五、 大众评审:裁判从7个小组中评出5名优胜者,优胜

者发表获奖感言。每位同学给自己的粽子做上标记,并写一句给妈妈的话。同学们放学回家和妈妈一起蒸熟粽子(5分钟)。

六、 下笔有神:(20分钟)

题目:又是一年粽飘香

要求:

1、把包粽子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

2、抓住包粽子的细节。

3、写出粽子蕴含的亲情。

以上各个环节均用大屏幕展示。

七、 硕果采撷: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7分钟) 附:

学生习作:

又是一年粽飘香

老师的一声令下,盛大的包粽子比赛终于开始了!

我为了拿第一,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创造之路。我好不容易包出一个粽子,却像个歪嘴老头。它东倒西歪,好不容易找个立脚点站下,却又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我看了不禁捧腹大笑。一旁的小雨妈妈瞥了瞥那极不像样的粽子,又瞄了瞄我,不由分说拿过粽叶。就耐心地教导起来:包粽子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分心。包粽子还要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正反…我听了,很奇怪,心里想:怎么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方法,看来有名堂,还是乖乖学吧,免得粽子又不成样。照小雨妈妈说的,我仔细地选了两片大小不一的粽叶。粽叶绿油油的,就像刚从地里钻出来的禾苗一样,绿得发亮。我把它从中间卷曲,做成漏斗形状,再放入一粒粒白花花、细小的糯米。没过一会儿,一位大肚的绅士出现在我面前,再给它系上皮带,它就是个神气的家伙了。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玉玉看来像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来的粽子能和商店里卖的媲美。她将三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一只手拿着粽叶,另一只手则下馅料,第一层是大米,第二层是剥了皮的绿豆,第三层便是蜜枣,最后一层又是大米,这样一层层地叠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肯定特别好!

终于结束了,我们小组的玉玉不负众望,拿了第一名!她也发表了获奖感言。她说每年她都和妈妈包粽子,每次包很多,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让他们吃上最好吃的粽子!!同学们则

给自己的作品做着记号,写下了一句句温馨的话语。我拿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暗暗地决定,今年一定自己亲手包粽子,为家人献上自己的礼物!我也在粽子上写下:妈妈,谢谢你,舌尖上的味道便是你浓浓的爱!!

仿佛间,我看到了灶台上腾起的浓浓的热气,闻到了粽子浓浓的清香,唇齿间也萦绕着粽子的清香!!

又是一年粽飘香!!

教后感悟:

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包粽子。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体会粽子中蕴含的特殊意义:小组合作,浓浓的亲情,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交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训练写作:在细节描写中抒发情感,真实感人。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随笔化作文,让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教师下水文:

清明节的鸡蛋

在的印象中,我总觉得清明节是个特殊的节日。在我

的小时候,这种感觉显得愈加强烈。因为,大人们这一天要去扫墓,让人觉得有股淡淡的哀伤;而对我们来说,却是一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在清明节这一天的早上,我早早的蹲在灶台旁边,看

着母亲把一个个鸡蛋放进锅里。鸡蛋的个数一般要限制的,因为母鸡不下蛋是要买的,这时大人们往往会心疼。看着灶里的火旺旺的,便自告奋勇的烧火。不一会,热气从锅盖里冒出来,便迫不及待的喊母亲捞鸡蛋。母亲这时候笑着说,还要待会,要不鸡蛋不熟。我又不耐烦的往灶里添柴。过了几分钟的样子,鸡蛋终于出锅了。母亲拿起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一捻,鸡蛋转起来。母亲这时候说,鸡蛋熟了,你和弟弟一人一个,妹妹两个。我嚷起来,锅里还有啊。母亲笑了,去,给小栓和小群送两个。我便嘟

囔着,拿起两个鸡蛋跑出家。

天晴晴的,有点微风,不过不冷。我看着这两个鸡蛋,再看看自己的,竟然觉得自己的小多了,便偷偷的换了一个大的。送完了鸡蛋,我刚回到家。小群来了,我害怕了,连忙说,我没换我没换。小群变戏法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三个彩蛋,红的,绿的,蓝的,艳艳的,真的很好看。一人一个。我看看手里的蓝色彩蛋,赶紧像宝贝似的藏进口袋。不一会,小栓也来了,他拿来的竟然是大大的鹅蛋,也是彩色的。也是一人一个。口袋放不下了,我把它紧紧的抓在手里,生怕它掉在地上跌破了。走,我们去打秋千。小栓提议。于是我们三个出了门,来到了我大爷家。

大爷吊了一个大秋千。这时候已经好多人在等着了,竟然还有大人。我知道,轮上我打还早,便和几个伙伴拿出鸡蛋,看看谁的鸡蛋最大,看看谁的鸡蛋硬。当然还是鹅蛋最大。至于谁的鸡蛋硬,那就拿出来碰碰。弟弟先上阵,不一会便败下阵来:鸡蛋破了。弟弟苦着脸,不情愿的从碎的地方剥开皮,一口一口的吃起来。我虽然眼馋,可是还是忍住了。我挑出自己最小的鸡蛋,和他们的进行碰撞。这时候,即使大个的鹅蛋也是无可奈何的,往往也会被碰的“头破血流”。因为我知道,小的是最硬的。终于,我的鸡蛋打破了所有的敌手,又被我藏进口袋。看到他们在吃失败的战利品,我也忍不住了,拿出一个最大的,不是彩的,慢慢的剥开,津津有味的吃起来。这时,偏偏大爷喊,轮到我打秋千了。我赶紧把鸡蛋给了弟弟,让他给我先拿着。打秋千,实在说,我不喜欢。因为荡在空中,着实让我胆战心惊,虽然看到他们荡到了和秋千的横杆那么高,而看的人们也是发出阵阵的欢呼。而我也确乎不太会荡。我勉强的荡了几个来回,后面推我的也不太用力,我便怯怯的回到了地上。后面的伙伴早就抓住了绳子在抢了,我也险些被拽到地上。而最不幸的是,弟弟竟然和鸡蛋一起消失了。给他吧,反正我也吃了一半了。我此时也

惊诧于自己的大方,或许是荡了秋千的缘故吧。

清明的天晴晴的。初春的太阳也给出了她的热量,凉凉的空气里洋溢温暖。清明的另一大乐事是吹柳笛。河边传来柳笛声声,仿佛在召唤我们。我和小伙伴们飞快的跑向河边。河边的小草冒出了点点嫩芽,尖尖的。柳枝也吐出了新绿,仿佛给柳条妆上了丝绦,让人想到了《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时候的柳条是能离股的。掰下根粗一点的柳条,从头上使劲的拧,把皮分离出来,然后用小刀割成几段,再用指甲掐头,直到掐扁,放到嘴里使劲吸吸,这时试着吹两声,不要太用力。笛声终于出来了,清脆,明亮。有时候,掐不好,吹出来的声音老气,并且还费力。柳笛还可以换鸡蛋呢。不一会,我已经做好了几个,边吹边做生意,竟然也有收获。

夕阳在悠扬的笛声里缓缓落下,潺潺的溪水也变成了红色。而我的鸡蛋也只剩下了两个彩的,带着我的体温,静静地躺在我的手里。清明节的鸡蛋,我要挽留你几日。

我的清明节,清明节的鸡蛋,至今让我怀念!

篇三:随笔化作文教案

随笔化作文教案之一

点豆豆

教学目标:1、游戏:点豆豆愉悦身心,体验快乐。

2、激发写作动机,积累写作素材。

3、场面描写及心理活动描写训练。

教学重点:1、游戏过程的组织。(高效、有序)

2、学生兴奋点的转移,由游戏表面的热闹转入对情绪的体验,对写作的灵感与把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说下游戏的规则,请同学们认真听。

1、规则:看示范:请三个同学出列。

请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同学是一组,第三排同学和第三排是一组。也就是说单排向后转。把你的左手伸出食指,右手手掌打开,并把你的左手伸点到你旁边的同学的右手手掌掌心。注意:我要朗读一篇小学生写的文章,当你听到“豆子”这两个字的时候,你要迅速的把左手抽出,右手迅速的握住你右边的同学的左手指,那就算赢了。点豆豆前,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说高兴、激动、紧张等。

准备好了,师读一篇关于豆子的观察日记:

今天,我种的豆子终于发芽了。

我种下它已经很长时间了,可它就是不发芽,我是天天盼,夜夜思。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精心侍弄。一周过去了,一个小嫩芽终于钻了出来。

小嫩芽绿绿的,绿中还透着黄,在黑黑的土里藏着,象一个赖床的小宝宝埋在被窝里不起来。

我想它长大了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长出小叶子,或者长出一个小花骨朵,渐渐绽开笑容。

我的豆子终于长大了,它把埋在土里的“头”抬了起来。

原来豆子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长出小叶子或者是小花骨朵,而是顶着豆子皮从土里钻出来。

土把豆苗压得弯弯的,像一个驼背的老爷爷,恐怕要过几天才能直起身子来。 在游戏的活动后,老师询问一下同学的感受,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并问下同学你的常胜秘密是什么?

二、写作:

要求:要像放电影一样的把刚才的事写清楚。

场面描写;也可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写在随笔本上。

三、展示: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根据题目选出展示作品;同学们推荐展示的作品。

四、朗读:自己读或者是推荐读。

五、布置作业:修改成文,写在作文本上或是作品集上。

六、小结:在失败的时候,挫折的时候,低落的时候,不断地勉力自己,给自己信心,每个人都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随笔化作文教案之二

猜名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探索、合作、智慧与自信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游戏场面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游戏活动)

活动名称:猜名字

活动步骤:

找一同学站在前面面对同学,不能看电视上的提示,其它从同学里找两名学生说他是谁,不能提它的名字。可以做动作。注意观察。

活动规则:

1、游戏挑战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2、不能说其中的某个字。

3、其它同学只能看,不能说话。

二、活动交流

1、请回想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2、过程怎么样?

3、在猜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是什么想法?

4、如果再玩一次,你会不会比这次做得更好?为什么?

三、师生同写

要求:1、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2、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包括见、思两部分)

3、字数:不少于300字

4、时间:20分钟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学生点评作品,教师适当点拨。

2、老师展示同题作文。

随笔化作文教案之三

神秘的礼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切身感受探索、智慧与自信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对游戏场面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2、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

1、游戏要观察仔细。

2、学生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交流、欣赏。

3、教师对学生满意的一篇随笔有针对性指导成文。

4、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范例,小组讨论,选满意的一篇随笔成文。

三、教学流程:

1、师导入:老师带给你们一件神秘的礼物。你们猜是什么。引导学生说。

2、神秘的礼物是一张白纸。你们希望它能变成什么,让学生说。

3、你们相信奇迹吗?让你们从这张白纸中过去。生讨论,组长总结发言。

4、老师用剪刀把纸箭成条形。让学生试着跳过去。

5、师总结过程中的情景。注意让学生写出详细的过程。

6、小组内随笔的自由交流指导。可以交换阅读。

注意事项有二:一是不要保守,二是读后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同学有帮助。

7、独立成文。讨论结束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自己的认识,把这篇随笔修改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8、课后作业:把这次作文课上自己对于写作的有关知识和收获写成一篇作文。

随笔化作文教案之四

新型时装秀

课时:1课时

活动目标: 1、促进成员间的多人合作概念。 2、感受个人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游戏活动)

活动名称:新型时装秀

活动过程 :

1、每组出五人,并进行工作分工。三名设计师、一名模特、一名裁判

2、“设计师们”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报纸为“模特”设计并制作全套的服装

3、“裁判”对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做评判。以评分的高低和观众掌声的热烈程度作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活动规则:

1、时装评判标准:新颖性、观赏性、可行性、搞笑性

2、裁判必须公平、公正,各裁判打分要被公开

道具: 报纸(大量)、剪刀(每队一把)、透明胶(每队一卷)

二、活动交流

1、请回想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2、过程怎么样?

3、在做的过程中,其他同学是什么想法?

4、如果再做一次,你会不会比这次做得更好?为什么?

三、师生同写

要求:

1、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2、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包括见、思两部分)

3、字数:不少于300字

4、时间:20分钟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学生点评作品,教师适当点拨。

篇四:随笔化写作教学案例

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

——我的一堂随笔成文课

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要求以“见证”为题,见到这个题目,我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端午节放假期间很多同学的随笔。同学们写了故乡的风物,或小山,或小河,或老屋,或枣林??写出了故乡几十年来的风雨变迁,表现了对家园的眷恋热爱之情。我想,这类随笔完全可以应用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于是,我设计了一堂随笔成文课:随笔不厌千回改,点石成金方是真。

我首先由今年山东卷的高考作文题目导入本课,然后要求大家根据考场作文的要求,从前段时间的假期随笔中搜寻、选取合适的随笔,以应用到这个作文题目中。同学们有的沉思,有的拿出自己的随笔集子翻阅着。几分钟之后陈星旺同学首先出示了他的一篇名为《老房子》的心情随笔,以其中一段为例:

一座不高的平房,两扇黑色的门板无力的站在那里。那种木格的窗户已不多见,糊窗的白纸似乎早就破了,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窗里面贴了一幅剪纸,在我们村里,剪纸更不多见,那剪纸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可见贴在里面的年头不短了。院子里,一棵很粗的枣树,树皮发黑,皴裂得很厉害,树下全是草,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疑心陶渊明是否就住在里面,或引觞自酌或矫首遐观。再看周围,我发现这间老房子与周围极不和谐,四周都是高高的院墙围绕起来的高大敞亮的砖瓦房。看着老房,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再看看砖瓦房,墙上粉刷着“走小康之路,除陈规陋习”的标语,我的心似乎又敞亮起来。

陈星旺同学认为他的随笔适用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那么该如何使之契合这个题目呢?我提出这个问题后,同学们先是沉思,然后窃窃私语,最后竞相发言。我对同学们的发言整合了一下,选取合适的随笔之后,将随笔化成考场作文离不开以下两点:

首先要从立意上考虑,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对随笔进行取舍、增删.老屋见证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这些需要增;而对陶渊明的描述尽可删去,因为这些描述与主题无关。

其次,要对语言进行润色修饰。比如“糊窗的白纸似乎早就破了,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就是个病句。 再比如根据文章主旨对文中标语的修改。还有一些语句也需要斟酌加工。

经过同学们的修改,一段切合话题、立意明确、语言流畅的文字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一座矮矮的平房,两扇黑色的门板无声的立在那里。窗户被主人用塑料布在里面给钉上了。那种木格的窗棱已不多见,糊窗的白纸早就破了,里面贴了一幅剪纸,千树万朵的梅花,一对相向而鸣的喜鹊,中间大大的喜字,都让我想到了久远。那剪纸的红色已经褪得差不多,可见贴在里面的年头不短了。院子里,一棵很粗的枣树,树皮发黑,皴裂得很厉害,树下全是草,这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三径就荒”。再看周围,我发现这间老房子与周围极不和谐,它的左邻右舍都是高高的院墙围绕起来的高大敞亮的砖瓦房。而它,就像垂暮的老人,勉强支撑着行将坍圮的躯体。想到它不久就会轰然倒塌,化作新房的地基,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这老房,见证了村子里祖辈人的辛酸苦楚,目睹了父辈人的苦苦挣扎,眼见了一个新时代新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眼见了柏油路砖瓦房楼房在它的前后左右雨后春笋般崛起??我不由再次环顾老房,它那即将坍塌的院墙上粉刷着一条“破旧立新建新村,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标语,是啊,新的终会代替旧的,富裕终会代替贫穷,想到这,我的心似乎又敞亮起来。

这时,同学们踊跃起来。郭庆临的随笔《一种纪念》,稍事修改,文中村口的石碑变成了村子几十年风雨变迁的见证;孙敏的随笔《家乡的冬枣林》,则见证了冬枣这一人间仙果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刘金芳笔下的《故乡的小河》, 原是一篇充满感情的心情随笔,经过

修改, 抛弃人的视角,通过一条小河的自述,见证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见证了河水由清澈到污浊的改变及其给带当地农民的太多痛楚;特别是陈鹏飞的《哥哥的婚礼》,三十六辆电动车见证了一场浪漫的婚礼,而这场文明时尚的婚礼又见证了新时代人们新的精神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看到这么多的随笔在同学们的笔下转化成了一段段一篇篇考场作文,我不由得 “心花怒放”。我顺势启发同学们,考场作文其实完全可以不像同学们感觉的那样枯燥无味,平日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变成考场上生动的文字,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同学们要养成多练笔的习惯,建设自己的写作粮仓。这堂课将近结束时,我要求大家对手中的随笔再次修改,变成高考同题作文《见证》。课下,翻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文,不少同学带给了我一份惊喜, 仅以赵孟可同学由随笔《家乡的徒骇河》修改而成的一篇作文中的一段话为例:

荡漾的海水,摇曳的芦苇,见证了抗战时期抵御倭寇的滚滚风云、熊熊战火, 见证了一幕幕悲壮的人间话剧,见证了徒骇河两岸的百姓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同仇敌忾、前赴后继的英勇不屈。在海水奔流千年的古河道里,在一望无际、杂草丛生的芦苇荡里,在飘扬成漫天飞雪的的苇花里,船只载着粮食,载着伤病员,载着枪支弹药,载着中国人民必胜的希望,向黎明驶去??徒骇河岸的硝烟炮火早已消逝在历史的彼岸,那茂密的芦苇荡却依旧在如血的夕阳下铺展的浩浩荡荡, 岁月虽逝风云尽,河水依旧照旧影。故乡的徒骇河, 成为历史不朽的见证。

我想,在随笔与考场作文之间搭一座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当然,这座桥的搭建也需要老师长期不懈的工作。学生乐意写随笔,不吐不快;愿意写作文,一展才情;并且随笔即作文,作文即随笔,这样的境界,才是我们追求的。

案例评析

这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也修改出了比较成功的高考同题作文.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 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

其次,这节课考场佳作的产生离不开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修改这个环节

在这堂课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平时要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再者,对学生尊重与赞美,我认为这也是写作课包括本堂课成功的原因之一。我在写作课上多说好话,善于肯定,乐于赞美。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才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品尝言语创作的乐趣。比如我夸奖《哥哥的婚礼》视角独特,我表扬《故乡的小河》有忧民意识,赞叹《家乡的冬枣林》描写生动。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我的表扬越是真心实意、大张旗鼓。在平时对随笔的批阅过程中,我也常常会给学生留下或是一段鼓励性很强的评语,或是几句肯定、称颂的 “溢美之词”。学生的随笔是随心所欲的,有时他们会向你倾吐秘密,有时也会发发牢骚甚至持有偏激错误的看法,这种情况下更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很令人头疼的了。不管是选材谋篇还是其他方面的写作指导,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效教学。也就是说,老师的讲评所起作用不大。比如选材,不管老师讲的如何天花乱坠,可学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比如谋篇,给学生讲如何思路清晰,或并列,或递进,或符合逻辑……可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我试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展开了随笔化写作教学,让学生有米可炊,而且是自己粮仓里的“米”。 此处的“米”即指学生的随笔。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而随笔,恰恰发挥出了学生的这种潜能。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心所欲。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在内容上、形式上不受任何局限。学生的随笔,文字未必多么优美,立意未必多么深刻,但是说的却是真话,写的却是真情。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源头活水。恰所谓“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 随笔不是靠“挤牙膏”挤出来的,不是靠“假大空”编出来的。随笔化写作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超越了世俗的实用需求,变成自己生活的一种自发的需要和自觉的追求。通过随笔,学生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充分地表现出自我,彰显了个性。引来了源头的“活水”,找到了“下锅的好米”,便可做出香喷喷的饭,修改出率真自然的考场作文。

二任何一篇文章,特别是学生的随笔,都大有可改之处。要么在立意上,要么在详略上,要么在构思上等等。“善作不如善改”是古人作文的经验之谈。课堂上,我有序的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的随笔进行修改。我首先要求大家搜寻合适的随笔,所谓合适,即可适用于考场作文话题或题目的;然后根据立意取舍增删;最后再在语言上润色修饰。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随笔经过认真修改变成了一段段一篇篇或立意鲜明或构思新巧或文采斐然的考场佳作时,大家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原来我也能写这么好!如果说随笔是“写得出”的话,那么由随笔化成的考场作文就是“写得好”了,从而完成了一个飞跃。所以说,平时要

指导学生养成改文章的好习惯,唯有如此,才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

篇五:抢凳子 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

抢凳子

——随笔化作文教案

初一 语文 刘尚俊

一、课前提示: 用你的眼睛去仔细地观察

用你的耳朵去认真地倾听

用你的心灵去真切地感受

二、活动要求:

1、你参加活动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你的心情怎样?又有什么收获?

2、作为观众的你不仅要注意观察、感受整个场面的气氛,还要抓住一两个最有特点的同学,把他的神态、动作等特点看仔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三、活动规则:抢凳子的游戏规则

“抢凳子”游戏规则是:一组人与比人数少1的一组凳子,在音乐声中,大家齐围着这组凳子走或跑,当音乐声突然停止时,每人奋力抢坐到凳子上,未能抢到凳子的人被淘汰,抢到凳子的人再组成新的一组,并减少一个凳子,再次游戏,直到最后。获胜的同学巨额奖励。

四、活动办法:抢凳子的游戏办法

六个人或八个人一组全班分为三个或两个小组(每学习小组出一人)。

五、游戏过程:两种音乐?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庋?/p>

六、游戏感受:

1、你说我说:你看到的最精彩的是——

2、随笔指点 亮眼的题目 精彩的细节

细致的描写 深刻的感受

七、随笔作文:

1、笔下生花

(1)、捕捉游戏中最有趣的镜头和画面,细致的描绘一个或两个典型的人物。

( 2)、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和想法。(30分钟准备)

2、随笔展台: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推荐优秀,展示精彩

3、随笔展平:“五最”——

①题目最精彩的

②写得最长的

③描写最生动的

④内心感受最多的

⑤思想内涵最有深度的

4、佳作抢先看:

游戏开始了。“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响起来了。我们都支起了耳朵听着鼓声,眼睛目不转晴地看着凳子,脚在地上慢慢挪动,恨不得就钉在位置上不动了。鼓声时缓时快,这时的一秒钟,就像有一万年那么长。“咚——”鼓声突然打住,我迅速往下一坐,“还好!”我长嘘一口气。再看那儿,韩廷杰和左白融在凳子上残酷地对峙着。不

一会儿,具有体形、体重优势的韩廷杰明显占了上风,很快,他便把“小白”挤了下去。左白融那种欲哭无泪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都忍不住让人发笑。第二轮开始,熟悉的鼓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我又有惊无险地坐了下来。可陈宇真是个倒霉虫,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无缘下一轮。第三轮继续进行。“咚咚……”鼓声突然停止,我和韩廷杰同时坐在一张凳子上,我使尽全力往后坐。韩廷杰可能是力气用尽,向我投降了。

现在,是我与陈轼之间的对决了。“咚咚……”我觉得自己的心跳越来越快。突然,声儿停了,我赶紧往下坐,可是陈轼已经坐了下来,哪来得及啊!唉,到了最后却被淘汰,太可惜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