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7:39 作文素材
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作文素材

篇一:《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何伟成 刘军平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救救孩子”的呼声,青少年发出了“还我童年,还我青春”的强烈呼唤。那么该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呢?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课堂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正在蓬勃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我们于2012年5月,申报并被确立了《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在一年多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心优化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据统计,中学生每天平均学习时间约12小时,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5小时。在中学短短6年里,学生的近视率由28.42%猛升到70.88%。这是一个令人震憾的数字。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将千千万万中学生变成学习的机器;一堆堆书、一本本作业将众多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知识的奴隶!在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前,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在大量的作业面前,以人为本成了空话。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已成为社会共同呼吁的重大问题。

为了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具体意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克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方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精练,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潜移默化地灌输学科思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

具体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2、通过理论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新观念。

3、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学科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对策与方案。

4、构建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含义及有关概念的界定

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在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

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的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与健康身心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

2、学生作为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和潜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予展现。

3、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就是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课堂气氛既是紧张的、严肃的,又是生动的、活泼的,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

4、课堂教学应体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和师生尽可能少的精力消耗,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

5、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教学手段的化关系密切,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等选择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6、应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广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高一年级各班。通过调查研究,将各班学生以前的作业量、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参照,与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后的作业量、学习情况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所有文化课学科均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以各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了解学生作业量的现状,并分析成因;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2、文献研究:对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论文及有关理论进行研究。

3、实验研究:把所形成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案投入实践,进行实验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四、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

立足‘三学’,即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率为中心,一切以“学”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生命的激扬为本,以生动活泼为本,以健康生长为本。

(2)以学习为中心,即让教为学服务,为学生好学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它包含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3)以学习效率为中心,即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实践生本,即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规范课堂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目标呈现――学生自学——组内交流——班级汇报——教师点拨——检查反馈――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

(1)目标呈现:教师在提出学习内容后向学生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做相应的解释说明。

(2)学生先学:通过预习完成前置性作业或课堂给定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

(3)组内交流:组长组织全组成员核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同时帮助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并讨论本组的疑难点,记录不能解决的问题,提请班内交流。

(4)班级汇报:各小组在班级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和疑难点。其他组就汇报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全程关注汇报及辩论情况,鼓励更多同学发言,澄清疑点,解决难点。

(5)教师点拨: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典型问题、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简明扼要突破学习重点与学习难点。

(6)检查反馈:精选精编笔头或口头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留有空间让学生整理思路、查缺补漏,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评价。

(7)精编前置性作业或活动单:设计与编写一般性要求为:一是统一结构,包括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展示评价、检测反馈等;二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三是提供预习(前置性学习)和检测学习效果的学习材料;四是留有学生自主完善学习内容的空间;五是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活动单有各自特色;六是不能把活动单设计成习题练习或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研究周期及研究计划:

“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预计从2012年5月——2013年6月。

主要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5—2012.6)

1、现状调查、收集资料、课题论证,形成可行性方案、申报立项课题,拟定实施计划。

2、进行科研理论学习,通过有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课题组成员的观念,使课题组成员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

3、购买相关资料、学习培训,为课题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2.6—2012.8)

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开题论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组织研究;围绕课题研究目标,针对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和学生课业负担的调查和后果分析。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

进行课题实验课研究,专题研讨和反思,总结阶段性成果,组织交流汇报。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9—2013.5)

1、(1)教师转变观念,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见解,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2)参考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探索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3)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谈话、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状态。组织开展学生学业负担分析座谈会。

2、(1)课题组成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

(2)课题组进一步探索适合我校学情、适合不同学科的高效教学模式。开展科研小课题成果汇报会。

(3)课题组成员通过反复实践,调整教学结构,进行课后反思。

(4)探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方法、对策,让学生学的轻松,变被动为主动。

3、(1)运用我校所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逐步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2)进一步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真正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并进行调查反馈,跟踪对比进行效果分析。

4、(1)反复调查、实验、论证。建立数学科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2)课题组形成有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的书面报告。

成果形式:论文、实验报告。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3.5—2013.6)

篇二: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总结

七、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效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减负形势下小学生语文、数学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其学习效果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及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和论证,探究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课堂观察和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初步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验证,提出具有推广价值和实际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

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及信息化环境,结合我校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做好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进行研究。课题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方法上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于较大规模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其中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内容,则进行小范围教学研究,通过建立科学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价,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根据具体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设备的优势,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三)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进行研究。课题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在方法上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方案的设计上我们明确了以下方法: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第一层面的研究是进行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优势研究;第二层面的研究是进行学校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第三层面是进行“减负提质”的研究实践;最后得出农村学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我校实际,又结合新课改的思想,做到科学合理。对于较大规模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其中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内容,则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科学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价,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在任何教学改革,教师都是最初的创造者和最终的执行者,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根据具体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设备的优势,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使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讨论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为做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认真开展研究。学校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推进:

八、课题研究途径及措施

我们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如研究型学习、参与式学习、反思型学习和资源型学习等,并把学习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上好实验课、研究课,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在各种条件下在课堂应用的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时撰写论文、小结等,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交流、专题研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等。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才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为基本,以优化教育资源为源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最终宗旨,使其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力求达到过程最优化,效率最佳化,结论科学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

(1)强化理论学习

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成员先对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信息意识淡薄,操作水平较低,于是课题组确定了首要任务就是强化理论学习。课题组遵照《研究方案》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参加技术培训。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组织学习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二部分、《走近新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专著和文章,并定期举行专题理论讲座,使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让教师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并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2)建立优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及使用档案

学校建立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使用下载计划,及时收集每周信息资源,作好设备运行记录,打印接收资源目录,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刻录保存工作,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制订相关政策,鼓励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系统下载教育资源、自制课件或二次开发教学软件等,并加以有序、分类的整理,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优化的学科教育资源库。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相互总结提高

为了不断优化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把教研组变成名副其实的理论学习组,使教师在学习探讨中进步和发展。定期组织全体教师,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研究新的有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备课、上课等方面的理论文章,开展交流学习、座谈讨论,资源共享,从而激发灵感,产生启迪,推动学习的深入,促进水平的提高。使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作用于教师、学生,力求达到运用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运用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课件制作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实践培训、新课改理念及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学校还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级、市区级培训的基础上,每年都举办3-4期培训班,认真培训一线教师,开展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项目设备及资源的提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3、开展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活动,使教师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开展课题研讨课时,我们要求上课教师与其所属教研组集体备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案例、图片、声音、CAI课件等,在上课时全体教师听课,上课后根据课题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上课的效果进行评议。从而真正达到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

4、积极反思总结,提练研究成果。

(1)要求每位教师备课中写教学反思,读书笔记。勤写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不仅有利于教师积累研究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反思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以利下阶段工作。

(2)撰写科研论文、制作CAI课件。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平时多总结、多思考、多写科研论文,期末完成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要求中青年级教师常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制作和二次开发课件,为教学服务。

5、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设计为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要让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组织、引领、指导等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本次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创设学习情境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课堂,学生一定会兴致勃勃,非常愉快的学习,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时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应。(2)丰富课程资源

对于部分课程资源单一、抽象枯燥,有时不容易得到拓展延伸,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图片、声音、或文本材料,可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拓展了师生的知识视野。结合PPT课件或FLASH课件,不仅能利用好教材上所选内容和背景材料,而且还可以选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中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扩大教学容量,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的。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针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城东小学课题组齐心协力,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在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课题的实验研究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验目标正在一步步达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开展的,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生活数学的理论,理解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的主导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本课题研究本身就是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脱离了课程改革这个大背景,本课题的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我们研究的真实意义。所以课题研究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这个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来开展。要时时以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这一年我们集中学习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国信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智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等书的精髓,还学习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新课标下对"一堂好课"的再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等多篇论文,课题组成员另外还自主学习,认真钻研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章,力求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己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实际。

(二)、选择教学环节的最佳方案,重点探索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

本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探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小组讨论定搞,做好课件,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不断修改课件,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和确定最适合的课件。

1、在课件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动机,并非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除了要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外部条件。运用信息技术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能化抽象为具体,能化枯燥为生动。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2、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新创意、新思维的基础,是才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仅有丰富的“静态”知识,并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程序教学法,就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应运而生的。

3、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

篇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总结报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措施,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素质教育在今天已是如雷贯耳,教育成果斐然,可在1995年之前,在全国上下追求升学率正酣,媒体对应试教育慷慨陈词,痛斥批驳正酣,而在实际工作中这“应试教育”成了一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令不少人难于割舍之时,校长罗新民、副校长闫玉梅大胆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其全面素质提高”的办学思想,制定了《渊泉小学素质教育》方案,并在全校全面推行。地、县级教委部分对其充分肯定,并给予大力支持,审批为地级教研课题。至此,渊泉小学开始了大胆的、创造性的素质教育实验工程。

二、实验的目的。

安西县渊泉小学是酒泉地区“四星级”学校。教育示范学样。多年来,学校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人为本,着眼发展,大胆创新,为师生开辟了一片主动发展、自由翱翔的天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教育战线提出了一项紧迫任务。安西县渊泉小学的这项课题实验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经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灵魂,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贯穿始终,在全校各个方面全面推行。

我校制定本实验课题,其目的在于全面贯彻“两会方针”解决“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认识问题,针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素质整体提高的操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一个真正能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环境,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三、实验假设及依据

沽轻学生课业负担,促其全面素质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是人的先天秉赋和后天社会诸因素影响相结合,促进受

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经过分析,我们以为,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多年来我校只凭统考试卷成绩衡量质量,虽予教学质量相对一直在全县前面,但师生过重的负担和全面质量稳中很难上长,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健康主动发展,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又不得其法,存在伴读、帮读现象,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无形中转嫁在家长身上。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大胆尝试,引导广大教师对考法、教法、学法进行教研更新,明确认识到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坚定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信念。实验证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能促使学生全面素质提高,能克服“应试教育”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弊端,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中解脱出来,从而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

四、实验的过程

1、对象的确定

本实验采用整体实验与个体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整体实验:全校六个年级18个教学班;

个体实验:二(3)班、三(3)班

2、变量关系:

(1)自 变 量:本课题自变量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因 变 量:a.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b.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c.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合理开发;

d.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3)干扰变量:a.实验个体学生自身素质影响实验效果; b.社会各层次认识水平影响实验效果;

c.教师自身素质影响实验效果。

3、变量的控制

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生,学校是随机分班的,对95年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显示,基本呈正态分布。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对比班与实验班均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相当的骨干教师任教。实验班实验期间不布臵课外作业。对比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不作任何控制。

表1 实验前语文测试成绩分析

4、实验时间:三年

(1)准备阶段(—1995年8月)

学习教育改革理论、转变观念,查阅资料,调查学情, 解正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实验阶段:(1995年8月—1997年7月)

1995年8月—1996年7月,全校范围内全面开展实验研究,侧重于在二(3)班、三(3)班进行跟踪实验研究(原实验班)积累数据,实验目标要求全部到位,继续进行形成性检测,定出实验报告总结。

(3)总结阶段:(1997年8月—1998年7月)

a.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b.总结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论文。

五、实验的开展

几年来,我校始终把本项实验与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致力于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以实验促进学校整体改革深化,从而把学校办出特色。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整个实验过程体现了“两个发展”即重视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了“两个重视”,即:重视教研工作、重视学生活动。

1、转变观念,领导重视

创新就是要换思想,转观念。学校调整了长期以来以听话,老实就是好孩子的育人观。克服德育工作把学生统死、管严,看住才是实效的工作观。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情感体验,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的不育状况。我校全体师生在校长的带领下,学习教育改革理论,转变观念,查阅资料,调查学情,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建立健全领导机构,成立校长为组长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

先大队辅导员、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实施素质教育领导小组,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形成条块结合,层层有人抓,处处有落实,全方位育人的网络,研究检查,指导实验的全面性和过程的有序性。尽快形成抓德育、促校风、抓教研、促教学、抓素质、促提高、抓特长、促特色的喜人局面。

2、加强培训,造就科研型教师,推动学校教研工作上水平 教师素质的培训提高,既是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之一,也是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为确保研究工作顺利,尽快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对教育科研理论、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等进行全方位培训。

①设立教研室,具体负责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科研组织与管理,保证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提高,保证实验顺利实施。

②注重校本培训,学样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研讨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李岚清、陈至立、柳斌等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讲话,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使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研究方向、研究目标进行探讨,深刻理解研究的意义与价值。通过学习,使教师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发展自我的信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创造积极性。

③“请进来,走出去”加强横向交流,让校外一流的教育专家来校做学术报告,搞专题讲座。教师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了浓厚了学术氛围,养成了专家、学者特有的思考、探索、讨论问题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老师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有关业务能力提高的培训、交流、参观和访问。与外地一些友谊校进行业务交流。派员外出请教专家,实地考察,掌握信息。推荐和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安排他们汇报学习培训情况,做专题讲座,为学校带回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开阔教师的眼界,教师的进取精神,使他们较顺利地进入状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④抓紧岗位技能培训。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拟定了《安西县渊泉小学教师现代技术培训计划》,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常用电教设备的使用,计算机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举办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表演,让素质好,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大奖赛,以点带面,使

多数教师运用媒体手段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日臻成熟。

⑤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学校按照《实验课题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并围绕课题人人制订教研专题参与教改实践。实验教师重视平时实验检测数据的收集、归类、整理与分析。每学期撰写一篇实验论文,整理优秀教学案例,认真汇总填写实验情况统计表。学校领导不定期查看实验进展情况,及时交换意见,协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期末安排分析整理实验情况,由课题组参与归类,精选长存档。通过研究,广大教师了解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教育观念转变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统一了思想、端正了态度、明确了目标,步调一致的迈向新的领域。

⑥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学校把教师业务能力、素质的提高与考核挂钩,同进制定奖励措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优树模。逐渐使全校教师由被动变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⑦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做创新型教师。运用现代科技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开展现代教育实验课题研究,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只有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习边应用,边探索边创新,走学习终身化道路,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⑧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师举办晨练、讲座、舞会、广播操比赛、体检、展示自我主题活动、小型体育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团体精神。

⑨不放松消极性管理,通过学生、家长、定期采用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调研,及时监督整改。

3、狠抓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

先进齐备的教育教学设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为使课题顺利按计划、有步骤进行,办学条件上规模、上档次,在经费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不等不靠,没有经费,多方筹措,压缩其他开支,拓宽融资渠道,筹资 多万元。前三年配齐与教材相适应的教具、学具、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后三年开通广播、电视闭路系统,实现四机一幕进课堂;最后三年建成计算机系统,充分应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快速实施。

4、构建立体校园文化,注重环境育人

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素质教育,引导全社会关

篇四: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

1、基本情况:《信息技术环境下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实验研究》”课题于2014年4月提出申请,2014年9月经渭南市电化教育馆批准立项为一般课题,课题主持人为王会芳,具体实施人员包括赵光明、由小红、刘军锋、王小非。

2、提出背景:的目的是为解决学校实际困难,为其他农村学校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随着农村规模办学工作的进程,作为农村基层学校,基本上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招生困难,在校生整体知识水平低,自学能力差;二是师资搭配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也日趋凸显出来:一是课堂教学有效时间少,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好;二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择不准确,教学效率低。而这些又与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教学愿望之间形成了一对十分尖锐的矛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增加学生的课业量,就成了教师的唯一法宝,所以随着年级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日益加重,为此学生怨声载道,而且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3、课题界定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所谓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比值,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我们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上,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的课业消弭于课堂教学,这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在上个世纪初期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的”是指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在具体条件制约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指学生和教师在一定场合下所具有的全部可能性。最优化是相对一定条件而言的,在这些条件下是最优的,在另一些条件下未必是最优的。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充分体现了辩证法的灵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经过几十年的教育研究,该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对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2001年郭思乐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出版,提出了“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的教学改革观点,2002年魏书生先生提出了“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结”的“盘锦课堂教学模式”,随后又有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

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研究

堂训练”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4,这些为我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参与实践的机会。

二、研究目标:

1、学生课业负担形成原因

2、课堂教学现状

3、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索,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

三、研究内容:

影响学生学习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影响教学效率的问题,从教师教学出发,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关注知识与学习对象的备课策略。

2、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本”教学原则和方法。

3、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三、主要研究方法:

1调研法:主要用于教学现状和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2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为课题研究寻找理论依据。

3行动法:主要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和学习考察两个方面。

4经验法:运用于阶段性总结、研讨和经验总结几方面。

5对比法:主要运用于教学研究。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整体谋划,采取了单项研究与归类整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定期召开研讨会议,总结经验,修正错误,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一阶段(2014年4月到2011年7月):期间完成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工作。此过程中调查学生700多人,三个年级,调查教师69名在校教师,在课题组进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份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8月到2014年11月):主要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方法模式的探讨和课堂教学实践工作。主要经历了组织学习、考察和课堂教学实践及其总结交流研讨等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2015年2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2015.3——2013.5:

1、方法探讨与实施:通过课堂调查和学生问卷等形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修正,寻求最佳途径。

2、课堂教学有效性行为的评价方法(论文)

第五阶段:(2015年6月——2015年8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五、研究成果

(一)、两个结论

1、科学的分析,是寻找根源的重要手段:课题研究之初,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个分析,做了三份问卷调查,最后形成了两篇报告。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在学生方面主要包括课外作业量、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和完成的方法等10个问题;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20个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第一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重,完成难度大,第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具体体现针对性差,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机制不健全。而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校教师流失比较严重,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二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落后,面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老教师墨守成规,年轻教师跟不上,中坚力量独木难支。

(二)、一个工程:

落实参研角色,提高参与研究的能力,是保证课题研究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觉得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师入手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难的问题,二是解决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一方面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其间课题组设计出台了 “新竹计划”教师培养工

程,落实三年,在新教师的提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行实地教学观摩和对比反思。与此同时,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做工作,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和培训工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人翁”的思想意识,二是可以教给他们参与学习的方法。“新竹计划”的落实,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学习小组”的培训和组织建设,为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提供了保障条件。

(三)、一个模式:具有校本特色的“三主四段”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最主要成果是,学校推出了“三主四段”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参考了杜威的“在做中学”、“五步教学”法(第一步: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课题,情境必须与实际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第二步:给学生足够的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研究该课题的性质和问题所在;第三步: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暂提出一些尝试性的不同的解答方案;第四步: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学生要根据明确的假设方案亲自动手去做,以检查全过程所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的。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这些设想、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五步教学法充分的体现了杜威“在做中学”的教学论)和郭思乐教授的“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的,经过二年多的教学运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阐释如下:

“三主”:即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原则:以学习目标为主导的原则,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的原则,以问题为主线的原则,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学模式和方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而忽略了教师行为,而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关注教师入手,我们确立这样三个原则分别指向了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即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

1、以学习目标为主导

总体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说明的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第一,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不要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混淆。 第二,一定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避免以偏概全,要具体到学生要通过什么手段学习什么学会什么,或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三,一定要体现梯度性和针对性,一般目标和重点目标要有区别。

第四,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表述要求:

①教学目标应尽量能描述得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②教学目标的描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相应的学习水平。

③教学目标的描述要体现出较强的情感驱动力,使目标具有吸引力和认同感。

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老师),行为动词 (可测可评、具体明确),行为条件 (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表现程度 (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

教学目标实例——朱自清《春》

知识性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新词。阅读有关参考资料,陈述朱自清简况及其主要作品. ;会读会解12个词语,不少于10个。

理解性目标:理解情景描写的美感。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优美的语句,能简单的陈述其美妙之处。

综合性目标:掌握本文的情感情脉络。在朗诵与默诵的基础上,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进行概述。

运用性目标:把握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的特点。在确定文章感情脉络的基础上,找出你

喜欢的语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活动性目标:体验与感受景物描写的和谐美,写一段描写景物的话表达一种心情。

2、以小组学习为主体。

含义: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综合来看,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学习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互动性——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彼此关爱理解,共同分享、鉴赏等。 ②互助性——教学任务要包含不同层次的要求,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分化或理解、掌握上的屏障,会自然地形成求助与助人的需求。

③协同性——学习任务是经过小组成员责任分工、角色轮换,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汲取别人的长处相结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协作共事、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④辨析性——教学任务需要经过争辩、探讨、质疑,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在相互磨合中坚持自己合理的想法,同时也吸收别人好的创意。

操作中的几个要求:

①成员组成要经过认真考虑,搭配合理,一般采用4人组或6人组,学生搭配上采用ABBC式或ACBBCA式。

②成员间有明确的组织和分工。

③活动要适时,要用而不乱。

④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有一定的研讨和交流的价值。

⑤展示和评价交互使用。

3、以问题为主线:

教学中要“遵循问题知识化,知识层次化”的设计原则,设计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如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低起点,高要求,阶梯性,照顾全体,突出两头,知识问题化是分解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手段。

“四段”:按着教学的需要,我们按着常规的分类方法,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或者四个环节,即:前置学习和预习导入;明确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引导学习和研讨交流;课堂评价和学习反思。

1、前置学习和预习指导。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并不平等。教师有备而教,学生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而且还让学生发言,这样的课堂不平等。所以,学生也要有备而来。有备而来的学,才是生命的课堂、平等的课堂。因此,要从观念、策略的高度看“先学”。学习过程就是个循序渐进过程,要循序渐进,必须做好两件事预习和复习。

预习是学习准备。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预留一些常识性与研讨性相结合的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我们把预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通过学案在前一天分发给每一个学生,由学生通过自学或小组学习自主完成。

复习是为了做好知识的衔接。复习,可以通过学案进行设计,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临时检测,方式有很多,需要灵活掌握,但是一定要避免随意性,要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设计的宗旨是温故知新。

2、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是学习的纲领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目标一定要展示,方式和时机要灵活把握。 在学案的设计中,目标与问题必须相统一。对目标的达成要体现具体的过程和方法,这个过程要体现在具体的、可操作的问题中,对于难点和重点更要有突破方法的设计。

3、引导学习和研讨交流。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师生的具体活动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课堂达标的过程。

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几个问题

①教材永远都是教学的第一蓝本,教学要围绕教材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材的教学要求组织进行,那些偏离教材,放弃教材不用或者凌驾于教材之外的任何设想都是错误的。

②避免教师一言堂,要留出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学习,当然并不是不要教师讲,必要的讲解是需要的,如常识性的知识等。

③教师的引导要适时:如学生学习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困难,学习偏离了目标,学习中不能透过表层做更深一步的挖掘等等。

④小组活动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确实需要通过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⑤展示不要流于形式,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指向:展示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更主要的是展示错误,为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服务。

⑥评价和展示穿插进行,要起到激励作用。

4、课堂小结、评价和学习反思:一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一次总结;二是达标情况回顾;三是归纳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从形式上说可以分为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更多的是师生共同小结,一般以口头叙述的形式进行。通过小结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反思,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所反思。

七、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任何事情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两面性,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它给我校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学生学习、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空前培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得到了空前的减轻。但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是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广泛的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的展示自己搭建了一座平台,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学生都是经过城里学校筛选过的学生,他们具有起点低,基础薄弱,能力差,而且参差不齐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带头作用的学生实在太少,所以小组学习及其展示、评价总是围绕在小组中几个人之内展开,如果全部兼顾教学任务又失去了必要的保证,久而久之,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为完善“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个研究主题,我们正在研究完善两个方案:一是以减轻教师工作强度为出发点,完善教师业务考评制度;二是以继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困生学习压力为出发点结合“三主四段”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研究。

参考文

1、《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金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2期。

2、《优化课外作业质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者姜丽华,《辽宁教育》2012年第17

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方法与措施》,作者范禄燕,基础教育论坛》2012年

4、《如何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作者于艳华,《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9

篇五: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题报告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放教育本科2011级(秋) 教育管理(本科) 李海东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国都把综合国力的发展寄予人才的培养上,而人才的培养又与教育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们知道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是否是有效地布置作业,因为作业质量的高低是课堂教学结果的真实写照。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却把提高教育质量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布置作业,实行题海战术上,久而久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弃学现象也随之而发生,还严重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从作业布置上是一个突破口。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适量地布置作业,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有趣;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快捷,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一条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方法,达到运用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减负增效的氛围。

2.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一条路径,在学生完成 作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觉到完成作业的快乐,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与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功能,优化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反馈信息,重在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

2.根据学生的学情,探索应该布置哪些作业,作业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部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要有差异性,作业量要层分,作业难度要分层、完成的时间要分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在有困难,既学到了知识,又熟练了技能。

3.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作业设计的评判。使作业的评判有激励性与实效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查漏补缺式学习心得。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课题研究的需要,针对个人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以自学与集体培训的形式相结合,

2.知识系统性培训。主要针对改革实验理论的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尽最大的能力购买实验需要的相关书籍,同时学习者主动通过查阅网络、

报刊等形式,收集学习资料。自学,做笔记,写心德体会相互交流,集中讨论,完成培训任务

3.在研究前、后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课题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与研究方法,对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挖掘,分析与归类。

5.查阅学生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当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总结哪些作业形式对学生有利,作业量具体应该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

6.及时对中途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发现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些做法及时改正,同时对好的做法进行经验总结,作好大面积推广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13.3.16——2013.3.25):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定解、定义和内涵,进行研究设计与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2.前期实施阶段(2013.3.26——2013.4.15):制定全面详细的研究方法,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13.4.16——2013.4.30):进行研究,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提交书面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3.5.1——2013.5.15):全面回顾整理理论和实践成果、完成论文撰写。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最终成果:形成论文《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研究》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