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昙花盛开的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4:51 体裁作文
昙花盛开的图片体裁作文

篇一:昙花一现图片

昙花一现图片,昙花的资料

——————————————————————————————————————————————

产地分布:昙花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苏里

南和哥斯达黎加,是属于热带沙漠里的旱生性植物。

形态特征:肉质植物;茎扁柱形;花大型,盛开时如碗口大,生于叶状枝的边缘,花重瓣、纯白色,花瓣披针形,晚间开放,至次日早凋谢。开花时长4-5h,开

时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昙花一现

——————————————————————————————————————————————

人们常用“昙花一现”来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顷刻消逝的现

象。用昙花一现比喻是有原因的, 因为大而美丽的昙花白天不开花,要在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才开,通常花开3-4小时即谢,很难为人们观赏到。由于昙花开花时间短,故称“昙花一现”。

篇二:昙花盛开的一瞬间

昙花盛开的一瞬间,月光如水,她就像精灵脱俗般美丽,不含一丝一毫的杂雾;像层层轻纱飘拂,令人陶醉;像一缕轻丝般令人窒息。但是,却如此短暂。昙花一现,只有香如故。落叶凋零,花瓣残败,没有怨言,没有抱怨。她悄悄的来了,步伐如此轻盈,玉步轻挪,留下了惊世骇俗的芳香;她静静地走了,正如来的那样优雅,留下难忘的一幕。

生命,理应如此;美丽,理应如此。她不许玷污她的清白。生命虽然短暂,惊人的瞬间是永不淡忘的。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心动的美丽,莫过与昙花一现的瞬间,极短却定格在人们心中——深夜的一杯热茶;面对困难的一次无畏;忧伤时的一句安慰;坎坷中的搀扶;逆境中的一丝鼓励。它们虽然短暂,却占据了内心深处,永不淡忘。 不要说它们短暂,不要说它们不能长久,它们只是顺从了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脱颖而出,展现一抹清高、一丝孤傲、一缕寂寞。一个瞬间,可以让它们因此延长几千年——世上最好的保留之地便是人们的记忆,活在人们记忆中的美,何尝不是难忘的呢?

昙花一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留下了惊人的芳香与感叹。再娇艳的花,也会一天天枯萎,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但却永留芳华于人世,不曾让任何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肉体逝去,精神永存。不要驻足于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沉浸于享受,因为没有用不完的财富;不要妄想长生不老,因为没有精神的支撑。与其如此,倒不如做一朵昙花,在最美的时候,淡然而去,只留万缕无限的感叹!

篇三:昙花一现

昙花一现

(1)有一种美好叫做舍弃,一千年的等待只为那凋零一刻的惊艳。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期待一份可望不可即的爱。爱情里有一种美好叫舍弃。一千年等待,也许只为那凋零一刻前的惊艳,即使这其间的落寞无人懂。

就像短暂的倾心爱恋。一次偶遇,却彼此吸引。只有短短几天甚至是几秒。然后,向左向右,各自走向不同的路口,天南地北,终生都无法再会。这爱恋,是短暂的邂逅,是宿命的开始,会让我们全心全意地飞蛾扑火,燃烧到无能为力,心开始隐隐作痛,就像是一种毒药,痛在心头,动不得。

从此,便活在黑暗里,心里压着千斤的秘密,不能说,不能道;只有黑夜,才能放开来,拥抱自己的灵魂。犹如昙花,极端美丽,尤其在孤独时,香随夜转浓,弥漫四周。在这一夜,全世界只有一种花香,为一个人。永远没有重复,像一段情,或一个名字。

昙花的性格多么地刚烈。你看它幽雅绝俗,不只有意逃避四周繁华,甚至鄙弃热闹,喜欢冷清。它一夜尽情绽开无悔。花期虽短,绽放姿态却极为狂放,犹如一张昂首的险,花容就是一世青春。然而此花与众不同,它的才情志业极端隐秘,因而选择了寂静无人之夜,不屑在白日与红尘争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途,而擦肩而过而过的片刻,我们眼里的风景永远都各有不同。所以有人可以同行;而有些人,只能背道而驰。很久以来,我像黑夜大海上的一艘船,孤独的航行。后来,我遇上了黑夜海上的另一艘船。我们的航向,却无法一致。我梦寐以求的爱,原来近在咫尺;但我惘然无助,只能无言地看着

昙花的美在于它短暂的瞬间却怒放了生命中最精彩的花火,那些在空中纷飞的无尽光辉,是飞逝的流星,又似许愿的精灵。那些看似短暂的星辉,在爱人的心里是绵长的情话,可以甜蜜一生。

爱情里的昙花是平淡的在彼此手中的闪闪花火,还是漫天的喜悦包裹着彼此?

或许,只有真心爱过的人才懂得昙花背后的平淡与辉煌之间的过度是怎样的一种心路历程。

(2)昙花是落寞的。犹如爱,人们只想其美丽的一面,谁又能理解散落时的孤寂?

倾心一爱如昙花,美丽只是一瞬,但不知道有多少人,仍在期望一场昙花般的爱恋。它也许并不需要多么的华丽,只是期望那个陪着你了解你的人,是

对的人在对的地点,你们真心爱着。回忆里的路是如此的冗长,可路上陪你走过的人,可以记得的、真心爱过的,又有几人

昙花似流水过儿无痕,那朵一直被所有恋人祈望持续在彼此心湖上的浪漫花朵,一直渴望可以见证不败的神话。昙花是寂寞的,就如爱一样,盛开时美丽,散落时孤寂。昙花开放的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它迅速萎谢,不做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许多灿烂时光,有如昙花一现。花开刹那,如幻如梦,花不知自己在盛开,梦中人更不觉自己在幻梦。惟有梦醒花凋,方悉前尘过往。只是转瞬即逝,一切犹如过眼云烟。却不知,让谁的心迷失;不知,让谁的泪流下。

这转瞬即逝的爱情游戏,到底让多少人从此,无爱无情,心如止水。 昙花一现,赠你一场爱恋。昙花梦醒,潸然泪下。

篇四:追忆昙花盛开的时节

摘 要

从文学地位、创造风格、艺术手法等角度评述女诗人舒婷的作品。认为其诗歌开创了一代诗风,具有强烈的个性意识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为中国当代文学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关键词:舒婷 朦胧诗 个性意识 艺术技巧

目 录

1 开创了一代诗风????????1

1.1 朦胧诗的主将????????1

1.2 承前启后的诗人??????? 2

2.强烈的个性意识????????3

2.1 人本主义思想?????????3

2.2 女性意识的早醒者???????4

3.高超的艺术技艺…………………… 5

3.1 隐喻手法?????????? 5

3.2 象征手法?????????? 6

参考文献???????????? 7

前 言

少年时,也学着别人读诗歌,写诗歌。在亦真亦幻的世界里,走进了一位伟岸、坚强、美丽、圣洁的女人——只记得那时,我把所有的赞美都给了她——舒婷。

远离了少年的纯情,在中国文学中徜徉几个轮回后,再次遇见她和她的作品时,心情竟然沉重起来,为那些诗歌,为那个忧伤的美女,也为那个浑沌的时代。

时值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文革中后期从迷惘中觉醒而在地下写忠实于心灵的诗的年轻作者,借思想解放的飙风浮出了地表。经历了社会风云之后,时代的动乱在他们心灵上抹上特有的色彩---------迷茫、矛盾、思索、徘徊、追求、选择及难言的心声。他们久蓄的情感在全民性的历史批判中经过了理性的过滤,上升为对“瞒”和“骗”文学的自觉的反叛,他们或愤怒、或哀鸣、或悲泣,用近于流血的心,喷吐出一首首深情的歌。

今天,我们可以理清混乱的思绪,开始客观的思考,甚至可以旁观关于这股新诗潮的争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段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文学思潮,从而更深刻地通晓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呢?那么我们首先应研究的就是舒婷,她以其鲜明的个性意识,精湛的艺术技巧,向世人展示了朦胧的意境之美——恰如烛光中盛开的昙花。

1 开创了一代诗风

1.1 朦胧诗的主将

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中国的诗歌曾一度处在低迷萧瑟中。七十年代末经过一场文革后,诗歌命运出现了转机,也可以说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傅天琳、杨炼等青年诗人为代表的诗人开创了中国现代“朦胧诗”的先河,其诗风以意象为主体,这是中国前无古人的一场诗歌母语体系的大革命,文学失去了质感,主要以意象来捕捉感觉和意境,运用了意识流、蒙太奇、印象派超现实、唯美主义等艺术手法,将诗歌酣畅淋漓地展现在中国的诗坛上,就像一匹脱缰的黑马,抛开了传统的诗歌语言体系的羁绊,以多晶体的情感,带着迷惘、伤感、宣泄的情调,柔中有刚,辐射在神州大地,形成了股新诗潮。

“朦胧诗”冲击了传统审美习惯,重构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拓展了当代诗歌的艺术表现空间,形成如烟如梦的朦胧风格,为当代新诗的发展,也为诗歌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鲜艳夺目的一页。

我们知道,朦胧诗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1.1 动乱岁月中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以及真理被扼杀,谎言得畅行的复杂现实,给一代青年人造成迷惘、痛苦、怀疑和信仰危机,但也形成他们积极思索,反对盲从、迷信,勇于反叛的时代精神,这一切交织并存,曲折地反映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诗歌思想内容的“朦胧性”。

1.1.2 这一代青年诗人经过历史的磨难,对假大空的文学作品极为反感,对标语口号式的宣传也不再相信,对以往诗歌中过于直露成显的主题及表现手法更带有自觉的抵制,于是企图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做出新的探索。

1.1.3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打破了长期封闭与禁锢,闭锁狭隘的文化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派艺术在青年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感染,一些表现手法和技巧被移植。

所有这些,促成了以表现内心感受为主要特征的朦胧诗的诞生。而作为最早被正统文艺体系和普通公众所接纳的朦胧诗人,舒婷毫无疑问地成了朦胧派的代表性人物,成了写朦胧诗的主将。

写于1997年的《双桅船》,是诗人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灯”

相遇,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又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述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再读舒婷的《枫叶》

从某一片山坡某一处林边

由某一只柔软的手

所拾起的

这一颗叶形的心

也许并无深的寄意

只有霜打过的痕迹

这使我想起

某一个黄昏某一条林荫

由某一朵欲言又止的小嘴

从我肩上轻轻吹去的那一抹夕照

而今又回到心里

格外地沉重

我可以否认这片枫叶

否认它,如拒绝一种亲密

但从此以后

每逢风起,我总要感到

你枝头上独立无依的颤栗

第一节“叶形的心”由枫叶的火红联想到心,由叶上霜想到身世的坎坷。第二节回忆了“林荫”道上漫步时刻——这不是普通的散步,而是“历史性”的谈话。可以想象当时双方感情纷乱,语无伦次,但诗人只选了两个细节:欲言又止的小嘴,和“轻(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昙花盛开的图片)”吹去的那一抹夕照那许许多多的话语,纷乱的思绪

留给了读者去回味。最后一节:“你枝头上”续用了枫叶的变形延伸,表示了对她的殷殷关怀,深深的思念。散文似的诗句似乎讲了一个故事,但它是断裂的、跳跃的,而且用了变形的手法。所以这首诗很含蓄,回味绵长,充满了梦幻式的“朦胧美”。

以上两首朦胧诗,可说是朦胧分寸掌握较好的范例,从她的作品中,无庸故疑,舒婷是当之无愧的“掌门人”,正如艾青老人家所说:“朦胧派有舒婷一个就够了”。①

1.2承前启后的诗人

舒婷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是突出的,谢冕这样评价:“她是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一位诗人,她是沟,她更是桥,她体现诗的时代分野,把诗从外部世界的随意泛滥凝聚到人的情感风暴的核心,舒婷可能是一个开始。??舒婷创造了美丽的忧伤。她的声音代表了黑夜刚刚过去,曙光悄悄来临的蜕变期中国人复杂的心理和情

结??”②

这也就是说,我们单纯地把舒婷当作一个思潮的主将,当成一个旧文学的反叛者,是不全面的,著名学者基甫这样评论:舒婷的诗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的观点,显然是对舒婷诗歌最严重的误读,如果像最初的批评者那样,将“朦胧诗”定为文体上的“古怪”“朦胧”和难懂,以及思想内容上过分的“个人化”倾向的话,那么,舒婷显然就是一位被错划的“朦胧派”。正因为如此,她也就是最早获得了平反。至此,正统人士的紧张神经终于可以稍稍舒缓一下了。舒婷的努力当然没有白费,她很快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体系内获得了合法性地位,进而成为国家美学的附庸、补充和装饰。舒婷的诗充分体现了“后毛时代”文艺的美学样板。

舒婷也曾经说过:“我的诗已经被约定俗成地称为‘朦胧诗’,但我并不完全这样认为,因为它是特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而朦胧诗的概念一直在不断地改变。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诗,仅仅是用一支笔在纸上抒发自己的想法而已。”

细读她的作品,总是会发现其诗歌中传统的或是与前期文学承接的因素。如写于1993年的《致大海》,在舒婷的笔下,不仅赞叹大海的雄壮博大,同时也沉思生活的险峻,“多少??是令人窒息的压制,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是扼杀不了的”。“还有??贝壳??”句写出了憧憬和理想。最后“有沉论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更是让人心生欣慰,从而细致刻画了对大海的情怀,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曹操笔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③的大海。

而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诗人抒发出儿女对祖国的挚爱,亲切自然,政治气氛相当浓厚,明显地超脱于前期的革命文学(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认识革命文学的历史价值),正是这样,该诗的发表,才在朦胧诗的肯定者和反对者之间引起了一致的共鸣,奠定了诗人最初的声名基础。

至此,我们可以借用孙绍振先生的评价:“她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但是她的风格却来自我们的过去??她把几十年前新诗的优良传统一下子带到我们面前??她遵循着特殊的抒情个性,对自我,同时也是对生活现象和本质进行诚实的探索。”④这段话客观地阐述了“五四”文学传统的断层中,舒婷诗歌产生的重要意义,其实这也正是新诗潮诗歌产生的重要意义。它们修复了我国“五四”以来的人本主义诗歌传统,并开启了我国新诗的健康运行。

2 强烈的个性意识

2.1人本主义思想

“文革”结束以后,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之一,进入了更为自觉也更为多产的创作阶段。她的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在意象的运用上超于明朗,贴近自然而很少刻意为之的痕迹。她还受到了同时期北岛等“今天”诗人的影响,更加注重对思想倾向的追求,表现在作品上便是有意识地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挚爱。她的诗多用第一人称写成。信念、理想、社会的正义性都通过“我”这一抒情形象表现出来,诗行中充满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人明确地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改善人性的思想,并进一步突出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和爱的呼吸。舒婷说:“我通过我自己深深的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障碍必须拆除,而且应当解下,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

篇五:昙花美

昙花美

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富贵、玫瑰的妖娆,使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不留余地。这一瞬间,却让美丽铸就了永恒。

昙花盛开之前,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冷冷地挂在枝头的花。我不禁思索起来:世界给这惊世之美只给予了如此短暂的生命。可是,如果无论何时,昙花都一如既往地开放着,那么,谁会珍惜那短短的几个小时?谁又会在意她的美丽呢?我们之所以被昙花瞬间的美丽折服,之所以无比珍惜那开放的几个小时,正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白天里那漫长的等待啊! 同样,正是因为我们承受过耻辱和失败,才更加珍惜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体会过人分离时的依依不舍,才珍惜相聚时的幸福和欢欣。

我们向往光明,因此我们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可是光明往往不是在最亮堂的地方,一如美丽往往不会靠美丽来孕育一样。看看黑暗中悄悄绽放的昙花,我们似乎一下就能明白,只有经过黑暗与痛苦,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祥和、幸福,生命才更加显得珍贵。

为这惊艳的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犹豫,有的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倔强。就这样悄悄地绽放又凋零,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再娇艳的花,最终的命运仍旧是一天一天老去,仍旧是最终凋谢,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虽然短暂,却可以芳香永留于世,不曾让世俗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只等来年又开出绚丽的花朵。

不论我们现在拥有的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感谢上苍的恩赐,都应该好好珍惜,不论我们是短暂的“昙花”,还是万里长久的“月季”。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