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明月多情应笑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9:35 初中作文
明月多情应笑我初中作文

篇一:明月多情应笑我

明月多情应笑我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却道故心人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 Picking Mulberries

明月多情应笑我,

笑我如今,

辜负春心,

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遍兰襟,

月浅灯深,

梦里云归何处寻

Mock me yet now,

For my unworthy of the sense the Spring allow,

Also of my lonely sauntering and chanting, somehow.

Lately, I am shy of the say about the past

Guys in the same camp.

Shallow is the moon, and deep the lamp,

Where’ er to seek them, dream or clouds as I tramp? Emotionally, the bright moon will mock me,

篇二:有关明月的诗词

有关明月的诗词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采桑子》

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

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

处寻?

有关明月的诗词句

1.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6. 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7.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0.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1.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23.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4.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5.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26.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27. 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

28. 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0.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31.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32.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34.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39.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0. 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1.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42.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43.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44.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48.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9.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50.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1. 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5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3. 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54.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55.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6.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8.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9.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60.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61.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62. 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6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4.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6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66.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篇三:纳兰容若词

木兰词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金缕曲折叠

作者:清·纳兰容若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词·卜算子 新柳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

词·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词·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词·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词·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词·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词·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词·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编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词·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词·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词·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词·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词·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数盏残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词·长相思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点绛唇 咏风兰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词·点绛唇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词·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1] 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

这首出塞词,当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奉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塞远赴梭龙途中所作,词人时年二十九岁。 词·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词·河传折叠

作者:清·纳兰性德

篇四:一句古诗词 烟雨半余生

一句古诗词 烟雨半余生

若此生,得不到,护不了,那吾宁愿百年孤独。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辛苦作相思。

一身功名不过三尺尘沙,权倾天下何若相守天涯。

人生一世,浮华若梦,总有一人,视你如命。

庭树不知人去尽,秋春还放旧时华。多情唯有池中鲤,犹为离人护落花。

篇五:金缕曲

《金缕曲》——纳兰容若的友情(二)

(2011-10-30 22:02:13)

标签:

纳兰容若

京城

顾贞观

金缕曲

姜西溟

杂谈 如今,已经无法考据顾贞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为什么会让纳兰容若如此的倾心相与、看重挂念了。其实,纳兰容若并不是只对顾贞观,还有一个叫姜西溟的落魄文人,他亦是引为知己,为他们的事情忧心思虑。在纳兰容若写给姜西溟的《金缕曲》里,甚至于用杜甫来安慰抬举他,劝他不要执拗名利,自古福因才折,不可强求。“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也未必不是好事。

纳兰容若在他的词作里,经常会写“福因才折”“才命相负”这样的句子,来安慰他身边,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朋友。其实,在我的理解中,每个时代,这样有点才气却又无法出头,想攀龙附凤却又故做清高的人,都多如虫蚁,又有几个能真正担得起这“福因才折”“才命相负”的赞叹或者是诅咒?杜甫是一个吧!曹雪芹也是一个。如今,每当我重新读《红楼梦》或杜甫诗的时候,心里总会想起他们笔耕不缀、饥寒交迫、儿女待哺、病死孤舟的悲惨境遇,想起杜甫的那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然后,忍不住的感叹唏嘘。

至于顾贞观与姜西溟这样的人,在大清朝亦是比比皆是,他们幸运的是遇到了纳兰容若,是纳兰容若把他们当成了知己。知

明月多情应笑我

己这个词,不只是在古代,在今天依旧是重的不得了的。我们可以没事出去乱交朋友,不合意了再绝交,却没有人动不动喊人为知已的。纳兰容若对这些朋友,剖心裂胆信誓旦旦,不肯有一丝一毫的保留,在写给顾贞观姜西溟等人的词里,纳兰容若或安慰、或鼓励、或夸赞、或抬举,在精神上、物质上,事事处处,细枝末节,皆费心顾虑。我觉得他简直跟他们的老婆一样,除了不能陪着睡觉,什么都做了。

可是,我经常会想,顾贞观与姜西溟等人,他们的心真的与纳兰容若一样吗?他们付出的情感,与纳兰容若相当吗?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纳兰容若面前的姿态。文人自有文人的傲骨,我相信顾贞观应该是有一份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否则,他若是委缩巴结的不堪,纳兰容若自然不会如此的看重他。就算是我不相信顾贞观,对纳兰公子的眼光还是有信心的。

可是,一个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未必就不会为五斗金低头,顾贞观到纳兰府上做什么?肯定不是为了检查天然气的。他是来依附的,他是来寻找机会的。古代文人向来喜欢顺着这条路子出仕,开始是隐居,种种花、钓钓鱼,人在山中心在山外,那只是为后来出世积攒砝码,为了有人来请。当然,有的人成功了,象诸葛亮,姜子牙。有的光种地没收成,杆子乱晃没鱼上钩,怎么办呢?不要紧,走第二步,你不来请我,我去找你。于是,很多隐居的人,

便收拾包袱背着干粮进京了。哪里是京?皇帝在哪,哪里就是京啊!进京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当官,可官不是只要你背着干粮来就能当上的,当不上怎么办?有的便在京城里滞留,守株待兔,毕竟这是天子脚下,机会多些。你知道哪天奶妈抱着小太子上街,把围嘴掉了让我捡到了?你就指定哪个王公大臣的小姐不会一时不开眼看上我?万事皆有可能,这谁都不能不信。当然,人家有志气的就跺跺脚走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还不侍候了呢,接着回家种稻子去。从此五湖四海泛舟、山川日月相伴。

至于顾贞观,我认为他可能第一步根本就没有走,直接奔第二步去了。人,贵有自知之明,若是能够十分特别歪瑞的肯定没有人能来请我,这第一步也的确走的没什么意思,不是瞎耽误功夫吗!而顾贞观就应该是这样的聪明人,话说回来,不聪明我家纳兰公子能喜欢吗? 话题再回来哈!我相信顾贞观的肩膀脊梁以及四肢,都是有傲骨支撑着的,这让他在人前可以不那么载面;可我不相信,他的一颗心是与纳兰容若一样清风明月,疏疏朗朗的。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是有所求的,那么,就算他的头颅还可以保持着仰然而视,那颗心却定然已是风雨飘摇,四处坍塌了。因此,我才一直不喜欢顾贞观。其实,确切的说,我不喜欢的不是顾贞观,而是纳兰容若对顾贞观的这份情谊。我不舍得,让纳兰容若受委屈;不舍得让他倾心的付出,得不到同等的回报。顾贞观对纳兰容若,会很尊重很感激很谨慎很认真,可这些,在朋友之间,在知己之间,恰恰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那些——真挚、痴情、信任、坦荡……,我相信,永远都是纳兰容若付出的多,顾贞观给予的少。

见作者对于友爱的极度重视,用一句网友的戏言,已经到了有点神经质的程度。纳兰好友梁汾母丧南归,他作词无数,道尽思念。尽管是相当甚至过分的痴,但这足以证明友情在纳兰心中的重量。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人比疏花还寂寞……向梦里,闻低唤。”“细数落花,更阑未睡,别是闲情绪。闻余长叹,西廊惟有鹦鹉。”明月的嘲笑,落花的愁绪,清夜的空寂,纳兰性德敏感地捕捉着身边的一切,触景生情,喻情于物,终感叹到自己的孤独,有景欲赏无人,有言欲吐无人,有愁欲诉无人,清幽惨淡的孤忧!这是何等如痴如醉地恋友!

“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鳞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如斯者,古今能几?”在纳兰的友情词中,这种以淡薄名利的思想慰藉失意朋友,向朋友倾诉,与朋友共勉的内容,是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兰的座师兼好友蔡得清、徐艺初蒙冤被贬,纳兰分别做词数首,道尽他对官场上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腐败无聊的作风的鄙视和气愤,并以此慰二人,趁早脱身,也不玷污了自己。“瘦狂那似痴肥好,叛任痴肥笑”“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他又与忘年之交严绳荪,亲密朋友张见华等,都有倾诉过自己“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志趣。尤其是和《弹指词》的作者顾贞观,也就是梁汾(其号),他更是与之切磋甚深,频繁以此共勉。而梁汾素与纳兰交契笃厚,同怀共道,也因此堪称为纳兰第一知己了。纳兰性德作为明珠的长子,又文武双全,身居要职,为众人所仰幕称赞,如此一个贵族子弟,竟能够将官场的丑陋看的如此清楚实属不易。但客观来讲,由于纳兰的这种想法发源于情感的失意,尤其是对友情的丧失,而并非真正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并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所以他的淡薄名利是很不彻底,很空泛的。况且他所向往的“倚柳题笺,当花侧帽”的生活更是建立在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换言之,纳兰作为剥削阶级,既然从未体验过真正彻底的“撒手而去”,就无从知道更为惨痛疾苦的被剥削阶级的生活,所以他所谓的淡薄名利大有“逃避感情伤害”的意味在其中。但无论如何这也说明,纳兰性德这个感性的公子哥,对于友情是真心实意的珍视的。

总之,由友情词所透露出的纳兰表现在友情方面的特点是比较可爱的。他敏感甚至有点脆弱,但情深义重,真心实意,虽然在处理的时候稍显幼稚,但在他的那个“瘦狂那似痴肥好,叛任痴肥笑”的年代,能够有如此真切的感情及对于虚假事故无比厌恶的态度是非常难得的。

纳兰性德与吴兆骞,友情动天地

蒋益文

吴兆骞(1631~1684) 清初诗人。字汉槎,号季子。吴江(今属江苏省)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20余年。友人顾贞观为他求援于纳兰性德,经性德父明珠活动,又以献《长白山赋》为康熙帝赏识,康熙二十年(1681)被允许纳资赎归。归家后,又游京师,死于京师旅舍。

吴兆骞与弟兆宜都有才名。兆骞博涉文籍,才气横溢,早年所作诗歌、骈文,皆工整博丽。诗为徐乾学、王士祯所赏识。七古《金陵篇》,七律《秋感八首──甲申九月在湘中作》、《秋日感怀八首》,可为代表。在关外所作古诗如《榆关老翁行》,近体如《出关》、《次沙河砦》、《城楼晓望》、《夜行》、《长白山》、《混同江》等,写边塞生活及东北地区山川风物,苍莽沉雄,尤有特色。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评论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杜甫)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著作有《秋笳集》8卷。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深受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寻求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以期报效国家实现人生抱负,显示人生价值。吴兆骞由不满清朝,到参加清朝科举考试,又因参加科举考试而获罪,最后因纳兰性德获救而还,具有曲折动人的悲凉色彩。

吴兆骞在被顺治皇帝流遣到宁古塔旧城(今海林县)之前,是江南吴江一文社的首领,“傲岸自负”,有朋友也有对手。据说自幼“不拘礼法”,读私塾时摘下同学的帽子撒尿,并对老师说:“帽子戴在俗人头上,还不如盛尿!”其傲岸个性,由此可见一斑。

其父曾入南明抗清,受父亲反清思想的影响,吴兆骞曾奋笔揭露清军“肆掠”暴行,在《哭友》等诸诗中倾诉了他“亡国之痛”:“愁心却是春江水,日日东流无尽时。”反清气节不可谓不坚挺。但是,吴兆骞与历代文人一样,他们感念江山社稷、民生多艰的“忧患意识”是一回事,而挺身抗暴,坚持主义“杀身成仁”又是一回事。传统文人的表里不一的品性,不久就在吴兆骞身上显露了。

旧时代只有怀才不遇的文人,很少有不愿当官的文人。当清朝“科举考试”召唤吴兆骞时,他就匍伏应试去了。那“亡国之痛”和“无尽的愁心”都为忍耐的品性所包容了。就整体而言,旧文人的“应试品性”(李大钊语)高于气节。吴兆骞一试中举。他无论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膊换嵯氲秸饩故撬枇魈榈那敉饺松目肌?/p>

有人向朝廷揭发江南考场“弊窦多端”(《东华录》)。于是引发了著名的“南闱科场案”。顺治皇帝大怒,诏所有中举的试子来北京中南海复试。其时考场景象森严,“每举人一名,命护军二员夹两旁。与试者悉惴惴不能下笔”(《柳南笔》),此时吴兆骞突发清高傲岸神经,交了白卷便走了,并说:“焉有吴兆骞而以一举人行贿者乎?”(《吉林通志》)

吴兆骞没想到自己被判了死刑。便大呼冤枉,经通融申辩,交刑部复审,刑部“命题限韵”再考。此时清高是万万不行了,只要文人的奴性即可。吴先生马上写了“圣朝雨露知无限”,以期求得皇帝的宽容。吴先生的确是无辜的,但是皇权岂是可以挑战的?最后保住了性命。“俱著责40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妻子併流徙宁古塔。”(《东华录》)

1659年3月,吴兆骞被押上了流徙塞外的冰雪栈道。一去便是23年。吴先生与穷愁饥寒相伴,和功名利禄断了缘份。只是黑土地的老乡和官兵没把他当罪人看待,人们送他衣食,请他教孩子读书。

23年的流人生活使吴兆骞的作品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扫他江南时期的轻柔艳丽的文风。塞外黑土雄阔苍凉的自然风光与他悲壮幽怨的流人身心的交融,形成了他有别于人的风格。有人评述他的诗“有崩云裂石之音”,是不过分的。吴兆骞的诗名该是得益于这片黑土地的。 在他流人生涯的第19个年头,即康熙17年,吴兆骞的命运出现了决定性的转机。当他知道康熙派“侍中对公”来宁古塔,“望祀”长白山时,便一气呵成1800言的《长白山赋》转呈康熙皇帝。康熙读后深为感动。特别是吴兆骞祝颂:大清亿万年,而自己愿作一块石头

永志不渝,更让皇帝爷高兴。吴先生前后,大清三百年间,人们没有再读到这样文华飞涌、大气磅礴、情辞恳切的洋洋颂辞。此时,吴兆骞的耐性已转换成了奴性。是非和自我的概念一并泯灭了。吴兆骞个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终于在此后第3年,在朋友顾贞观的帮助下,被召回了京城,欢庆的酒席散了;往日身心上的“亡国之痛”没有了;“举人”的功名和“傲岸自负”也没有了;塞外苦寒绝域里结下的生死友谊也断了。吴兆骞便死了。只留下几卷诗稿,和他为后代文人留下的叫人心酸的故事。

纳兰性德出生那年三月,大学士陈名夏因一句“要天下太平,只须留发复衣冠”身亡,子虚乌有的“夏党”也大受株连。这个陈名夏几乎是明清两代历史的见证:闯王进京时他与众大臣同时降闯(此时满朝权贵正如龚鼎孳所言,无不降贼。)毕竟朝代更替于肉食者并非可耻之事。可惜农民军对待地主贵族的政策毁坏了大顺政权的稳定。陈名夏后逃至江南投奔南明王朝,却以附贼罪下狱。后来降清,封至大学士,权高位重。如今却死在一场政治辩论里。 其实在多尔衮发布“剃发令”后,就有有识之士指出了这项决策的不明智:把单纯的战争直接升级到文化生态层面上。尤其在江南,历来文气也盛,“刁民”也多,清朝军队在那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死伤惊人。所以终顺治一朝,满大臣借科场案名义屡屡发作江南文士。一官员还在奏章中提到:“闱墨全卷,务须严加磨勘,据实陈指,庶不负朝廷……并皇上迩来惩戒之盛心。”惩戒一词,已然公布于天下。大臣们自然认真领会朝廷向汉族考生寻衅的意图,从严发落。比如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中,北方顺天闱只死了两名房考,而江南一闱的考官全部被杀,斩决绞决者达二十余人,著名诗人吴兆骞作为普通考生也受到连累,领“不学无术”罪,杖责四十,全家发配宁古塔。

满大臣的居心也并非只有自己人知晓。才子吴梅村在《悲歌赠吴季子》(吴季子即吴兆骞)中就这样说:“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似!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已经是看懂了清廷发动科场案的真意。毁灭的并不只是江南文气,更在磨挫着文人们本来高涨的斗志。存在本身的问题已经逼到了人们面前。在承受国家对文人的轻蔑的同时,他们也承受着这个国家对文化的轻蔑,这问题才是反抗的根本——所谓“义无再辱”,气节和生存在一次次血腥中尖锐对立起来。

到得后来,连康熙通晓吴兆骞的文名,屡有赦意,都未能成功。由此知当时朝廷中对江南士子的态度之冲突是如何激烈了。天子“动容咨询”,照样有“尼之者”。对吴兆骞的处理已经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

其友顾贞观为救其出生天,遍求满朝权贵。得徐乾学、宋德宜等大力相救。

后来,又据说他去求了明珠。《蕙风词话》中记载,“纳兰成德所,斋壁大书:顾梁汾为吴汉(木差)屈膝处。”虽然他书未载。我们也不能凭猜测断定顾贞观到底是向容若下跪还是向明珠屈膝。但显然这件事情的难度是显见了。后他又以《金缕曲》二首动纳兰情,获得纳兰“五载为期”的承诺。史载纳兰“不干预政事”,却又认为他为此破例,就是因为吴兆骞代表的不只一人,更代表了整个清廷对江南知识分子的态度。

因此即使吴兆骞放还后只活了三年,查慎行的欢呼依然洋溢着欢欣鼓舞的热情:“劫灰已扫文星尽,党禁初宽大气伸。”留诸后世的是《金缕曲》这样的文采风流,吴兆骞活着回归中原,却是因党禁严宽的改变。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