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查全国同名同姓多少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1:51 体裁作文
查全国同名同姓多少人体裁作文

篇一:同名同姓

《同名同姓》跨文化交际分析

提到跨文化交际,移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最直接的一种跨文化交际方式,移民向我们直观地展现了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电影《同名同姓》就是讲述了一个美国印度移民家庭的生活故事,表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代背景下两代印度移民的成长与冲突。

从印度文化出发,这部作品非常贴切地反映里印度人的生活现状。宗教节日、古典音乐修养、包办婚姻、移民问题、各类大小仪式、丧礼的剃度、骨灰入恒河等等,都在本片中一一表现了出来。 电影开头,阿什玛好奇地将脚伸进阿索科的鞋子里,我才发觉原来印度人(很大一部分)是不穿鞋的,而阿什玛欣然接受了这一文化差异,并使它成为自己嫁给阿索科的一大重要因素。

文化碰撞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阿什玛和阿索科要等远在加尔各答的老祖母赐给新生儿一个好名字:“没关系,我们都有两个名字,长大后再起学名不迟。”而美国医生则和蔼地坚持:“抱歉,在这个国家,婴儿出生证上必须登记大名才能出院。”两夫妻散步时,阿索科问阿什玛:当初为什么会同意嫁给我?阿什玛没有向美国人一样正面回答他,只笑着问他你是想让我说“I love u” 是吧? 阿什玛向同事抱怨儿子宁可跟女朋友去度假也不回家看爸妈,而同事认为这理所当然,美国孩子到了16岁就完全独立。 阿什玛打电话去医院询问丈夫的病情,将名字反复拼了五遍也没结果。

影片最突出的文化碰撞就是印度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冲突,两种不同的婚姻观让我印象深刻。印度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讲究先结婚后恋爱。而美国无疑是自由恋爱的代表。阿什玛就是在相亲中和阿索科匆匆见面后结婚的,所以她希望接受西方教育却拥有印度血统的儿子能遵循这一点。周围的印度家庭也希望他这么做。所以就有了姨妈的那番话“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要娶个孟加拉姑娘做老婆。”但是果戈理不以为然,和一个不符合父母挑选儿媳标准的美国女孩玛克辛恋爱了。玛克辛对果戈理的亲密举动让阿什玛感到不适,而果戈理放弃陪伴家人选择和女友一家外出度假 更是让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升级。接着,家庭变故让果戈里和玛克辛的爱情终结了。玛克辛希望果戈理能从父亲过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继续新的生活,而果戈理为自己只顾和女友享受,错过了母亲打来电话告知父亲过世的消息自责不已,并且拒绝了玛克辛和他一起撒骨灰的行为说"it's a family affair",他的文化观念不认同玛克辛和他是一家人。最终,为了弥补家人,果戈理和相亲对象,一个孟加拉姑娘结婚了。讽刺的是,他的妥协没有为他带来父母那样的美满,妻子背叛了他,出轨了。他那么渴求去消除差异,可事实上妻子只是顶了印度人的外表,骨子里已被西方文化浸透,他们的文化共通点还没有和前女友在一起时的多。

文化的冲突也体现在两代移民上。阿诗玛和丈夫阿索科他们这第一代的移民,有着自己的坚守,守护着自己的传统,他们生活的圈子都是些在异乡的印度人,美国对他们来说只是谋生的必需环境罢了。阿索科给自己新生的儿子取名为果戈理,不仅仅是因为果戈理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家,因为这个名字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因为果戈理在异乡度过了大半生,和他一样是个在外的游子。美国不

是叶落之地,他的根在印度。因此,他的骨灰撒在了恒河。阿什玛常年穿着纱丽,显得和周围格格不入。她的心中又何尝把美国当成了自己的家, 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印度。而他们的下一代——第二代移民,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同时相伴下成长,面临着选择或者逃离。

果戈理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完全的美国人,然而他的血统使他在女友的毕业庆祝会上被一个白人轻视,他的邮箱被种族主义者涂上“败类”。于是他一方面摆脱父辈的影响寻求自身的独立,另一面在重新给自己定位,努力去融合到主流社会,不自觉地渐渐疏远了家人。直到父亲的去世,那堵原本挡在他面前、他努力要去冲破的或者刻意避开的墙突然倒塌,他看到的不是墙后的空旷自由,而是他努力想摆脱的传统的意义。其实在家庭父母的影响下,很多东西早已在他心中扎根。在经历了父亲去世和感情挫折后,果戈理终于能明白父亲说的话的意义,并找到和看清这个世界里自己的位置。他踏上开往远方的火车,开始了新的旅程。

如果说文化的碰撞是淡淡的硝烟,那么文化的融合就是渗透在点滴之间的水。果戈理在印度探亲时那颗焦躁不安的心在见到泰姬陵的那一刻被安抚。那一瞬间,出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他决定学习建筑学。原本坚持儿女婚姻的纯印度的阿什玛在女儿要嫁给美国人时,欣然赞同 ,因为“时代在变化”,也是因为对美国文化的认同。她在这片土地上了解并爱上了自己的丈夫,有了美国朋友,学会了独立生活,她曾经一直思念着加尔各答的生活,要离开了,却开始思念这里的一切。

正如果戈理对待名字的过程,主人公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中试图找到自己的归属,却在不经意间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在心中悄悄生根。

12文管 04 施慧敏

篇二:EXCEL同名查找简单实现

在学籍管理中,同名同姓导致张冠李戴或者姓名重复的现象确实很普遍,以至于不少人请出了深居简出的VBA??其实,我倒是觉得直接用CountIF函数来解决同名查找问题要简单方便的多,不仅避开了让人望而生畏的VBA代码,而且也绕开了带有安全隐患的“宏”—— 如图1,在姓名之后插入一列,输入公式:“=COUNTIF(C$2:C$12,C2)”(不含引号,同时,行号前的“$”表示对行的绝对引用,不可露掉),表示在C列从第2个单元格到第12个单元格中(当然这里只有11个姓名)对C2单元格中的内容(即“张三”)进行计数,如果没有重名,结果自然为1,如果有两个重名,结果为2……然后再选择D2单元格,双击(或拖动)D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对D3:D12进行自动填充。

(图1重名统计)

这样,每个姓名是否有重名出现,只从D列的数字就可一目了然了! 如果想再醒目一些,可再对D列设定一个条件格式——选中D列,单击【格式】、【条件格式】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在“条件”这一行中选择“大于”并在其后的框中输入数字“1”,再单击下一行的

【格式】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窗口,进入“图案”选项卡,为单元格设一醒目的红色底纹(如图2)。

(图2条件格式)

添加条件格式之后的效果如下图3——是不是更清楚了?!

(图3最后效果)

当然,重名很多时(恐怕少有吧),你还可以以D列为“主关键字”、C列为“次关键字”进行排序,从而使“同名同姓”的弟兄们聚到一起开个群英会!!

篇三:廖丽霞同名同姓的人

廖丽霞:人人网上姓名为 廖丽霞 的用户共有131人,其中 女生99.24%,男生0.76%,

篇四:sql查询语句练习

Student(S#,Sname,Sage,Ssex) 学生表

Course(C#,Cname,T#) 课程表

SC(S#,C#,score) 成绩表

Teacher(T#,Tname) 教师表

1.

2.

3.

4.

5.

6.

7.

8.

9. 查询“001”课程比“002”课程成绩高的所有学生的学号; 查询平均成绩大于60分的同学的学号和平均成绩; 查询所有同学的学号、姓名、选课数、总成绩; 查询姓“李”的老师的个数; 查询没学过“叶平”老师课的同学的学号、姓名; 查询所有课程成绩小于60分的同学的学号、姓名; 查询没有学全所有课的同学的学号、姓名; 查询至少有一门课与学号为“1001”的同学所学相同的同学的学号和姓名;4 删除学习“叶平”老师课的SC表记录; 3

10. 取各科平均成绩和及格率,按及格率的百分数从高到低顺序 2

11. 查询不同老师所教不同课程平均分从高到低显示 5

12. 统计列印各科,各分数段人数:课程ID,课程名称,[100-85],[85-70],[70-60],[ <60] 6\

13. 查询每门课程被选修的学生数 7

14. 查询出只选修了一门课程的全部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1

15. 查询男生、女生人数

16. 查询姓“张”的学生名单

17. 查询同名同姓学生名单,并统计同名人数

18. 查询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结果按平均成绩升序排列,平均成绩相同时,按课程号降序排列

19. 查询平均成绩大于85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平均成绩

20. 查询课程名称为“数据库”,且分数低于60的学生姓名和分数

21. 查询所有学生的选课情况,学号、课程号、姓名、课程名

22. 查询任意一门课程成绩在70分以上的姓名、课程名称和分数;

23. 查询有成绩不及格的课程,并按课程号从大到小排列

24. 查询课程编号为003且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25. 查询各个课程及相应的选修人数

26. 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27. 查询没学过“叶平”老师讲授的任一门课程的学生姓名

28. 查询两门以上不及格课程的同学的学号及其平均成绩

29. 检索“004”课程分数小于60,按分数降序排列的同学学号

30. 删除“002”同学的“001”课程的成绩

经典SQL练习题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VARCHAR(3) NOT NULL,

SNAME VARCHAR(4) NOT NULL,

SSEX VARCHAR(2) NOT NULL,

SBIRTHDAY DATETIME,

CLASS VARCHAR(5))

go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VARCHAR(5) NOT NULL,

CNAME VARCHAR(10) NOT NULL,

TNO VARCHAR(10) NOT NULL)

go

CREATE TABLE SCORE

(SNO VARCHAR(3) NOT NULL,

CNO VARCHAR(5) NOT NULL,

DEGREE NUMERIC(10, 1) NOT NULL)

go

CREATE TABLE TEACHER

(TNO VARCHAR(3) NOT NULL,

TNAME VARCHAR(4) NOT NULL, TSEX VARCHAR(2) NOT NULL,

TBIRTHDAY DATETIME NOT NULL, PROF VARCHAR(6),

DEPART VARCHAR(10) NOT NULL)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8 ,'曾华'

,'男' ,1977-09-01,95033);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5 ,'匡明'

,'男' ,1975-10-02,95031);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7 ,'王丽'

,'女' ,1976-01-23,95033);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1 ,'李军'

,'男' ,1976-02-20,95033);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9 ,'王芳'

,'女' ,1975-02-10,95031);

INSERT INTO STUDENT (SNO,SNAME,SSEX,SBIRTHDAY,CLASS) VALUES (103 ,'陆君'

,'男' ,1974-06-03,95031);

GO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TNO)VALUES ('3-105' ,'计算机导论',825)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TNO)VALUES ('3-245' ,'操作系统' ,804);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TNO)VALUES ('6-166' ,'数据电路' ,856);

INSERT INTO COURSE(CNO,CNAME,TNO)VALUES ('9-888' ,'高等数学' ,100);

GO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3,'3-245',86);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5,'3-245',75);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9,'3-245',68);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3,'3-105',92);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5,'3-105',88);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9,'3-105',76);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1,'3-105',64);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7,'3-105',91);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8,'3-105',78);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1,'6-166',85);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7,'6-106',79);

INSERT INTO SCORE(SNO,CNO,DEGREE)VALUES (108,'6-166',81);

GO

INSERT INTO TEACHER(TNO,TNAME,TSEX,TBIRTHDAY,PROF,DEPART)

VALUES (804,'李诚','男','1958-12-02','副教授','计算机系');

INSERT INTO TEACHER(TNO,TNAME,TSEX,TBIRTHDAY,PROF,DEPART)

VALUES (856,'张旭','男','1969-03-12','讲师','电子工程系');

INSERT INTO TEACHER(TNO,TNAME,TSEX,TBIRTHDAY,PROF,DEPART)

VALUES (825,'王萍','女','1972-05-05','助教','计算机系');

INSERT INTO TEACHER(TNO,TNAME,TSEX,TBIRTHDAY,PROF,DEPART)

VALUES (831,'刘冰','女','1977-08-14','助教','电子工程系');

题目:

1、 查询Student表中的所有记录的Sname、Ssex和Class列。

2、 查询教师所有的单位即不重复的Depart列。

3、 查询Student表的所有记录。

4、 查询Score表中成绩在60到80之间的所有记录。

5、 查询Score表中成绩为85,86或88的记录。

6、 查询Student表中“95031”班或性别为“女”的同学记录。

7、 以Class降序查询Student表的所有记录。

8、 以Cno升序、Degree降序查询Score表的所有记录。

9、 查询“95031”班的学生人数。

10、查询Score表中的最高分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11、查询?3-105?号课程的平均分。

12、查询Score表中至少有5名学生选修的并以3开头的课程的平均分数。

Select avg(degreeg) from score where cno like ?3%?

13、查询最低分大于70,最高分小于90的Sno列。

14、查询所有学生的Sname、Cno和Degree列。

15、查询所有学生的Sno、Cname和Degree列。

16、查询所有学生的Sname、Cname和Degree列。

17、查询“95033”班所选课程的平均分。

18、假设使用如下命令建立了一个grade表:

create table grade(low number(3,0),upp number(3),rank char(1));

insert into grade values(90,100,?A?);

insert into grade values(80,89,?B?);

insert into grade values(70,79,?C?);

insert into grade values(60,69,?D?);

insert into grade values(0,59,?E?);

commit;

现查询所有同学的Sno、Cno和rank列。

19、查询选修“3-105”课程的成绩高于“109”号同学成绩的所有同学的记录。

20、查询score中选学一门以上课程的同学中分数为非最高分成绩的记录。

21、查询成绩高于学号为“109”、课程号为“3-105”的成绩的所有记录。

22、查询和学号为108的同学同年出生的所有学生的Sno、Sname和Sbirthday列。

23、查询“张旭“教师任课的学生成绩。

24、查询选修某课程的同学人数多于5人的教师姓名。

25、查询95033班和95031班全体学生的记录。

26、查询存在有85分以上成绩的课程Cno.

27、查询出“计算机系“教师所教课程的成绩表。

28、查询“计算机系”与“电子工程系“不同职称的教师的Tname和Prof。

29、查询选修编号为“3-105“课程且成绩至少高于选修编号为“3-245”的同学的Cno、Sno和Degree,并按Degree从高到低次序排序。

30、查询选修编号为“3-105”且成绩高于选修编号为“3-245”课程的同学的Cno、Sno和Degree.

31、查询所有教师和同学的name、sex和birthday.

32、查询所有“女”教师和“女”同学的name、sex和birthday.

33、查询成绩比该课程平均成绩低的同学的成绩表。

34、查询所有任课教师的Tname和Depart.

35 查询所有未讲课的教师的Tname和Depart.

36、查询至少有2名男生的班号。

37、查询Student表中不姓“王”的同学记录。

38、查询Student表中每个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39、查询Student表中最大和最小的Sbirthday日期值。

40、以班号和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查询Student表中的全部记录。

41、查询“男”教师及其所上的课程。

42、查询最高分同学的Sno、Cno和Degree列。

43、查询和“李军”同性别的所有同学的Sname.

44、查询和“李军”同性别并同班的同学Sname.

45、查询所有选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男”同学的成绩表

篇五:当代中国人「一不小心就重名」的黑历史

从孔子到体操冠军,中国人取名字从来都不是件容易事。

中国女子体操一姐姚金男终于不再嚷嚷着改名字了。不久前结束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她以一枚女子高低杠金牌首次加冕世界冠军,打破了“名字魔咒”:实力不俗的她在夺金路上总是磕磕绊绊,教练和家人把原因归结为“姚金男”三个字,“要金难”嘛。

不过,历史上一些“起错名字”的家伙们就没这么走运了。清末民初风行的《清稗类钞》一书记载,晚清进士王国钧,在殿试中名列前十,按理说应该前途无量,却被扔到了陕西一个小县城当“教育局局长”,一当就是 20 年。原来是他的名字与“亡国君”谐音,触痛了慈禧太后的心事。

另一名举子王寿朋却因名得福。他进京赶考的那一年正值慈禧太后 70 大寿——是的,又是她。老佛爷在科考名单中看到这名字,“我王长寿无朋”啊,吉兆!于是,这位本来排在榜单后面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当上了状元。

事虽荒谬,个中逻辑却不无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在名字上寄予了太多期望和祝愿,“姚金男”和“王国钧”亦然。这些期望和祝愿不仅来自赐予你生命的父母,也包含着家族延续的密码,甚至深深打上了国家和时代的烙印。 起名一直是个时尚问题

名字至少可以用来回答两个哲学问题:你是谁?你希望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好吧,确切地说“给你起名字的人希望你是个怎样的人”。关于美好生活的各种想象——“福禄寿喜”、“金银珠宝”、“平安健康”、“美丽英俊”,还有渗透着传统道德的男性“仁义礼智信”、女性“贤惠淑仪贞”,长久以来都是人名中的常用字。 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理想的美好生活并不完全相同。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你的叔伯辈中,总能找到几个名叫“解放”、“建国”或“援朝”的人。他们大都出生于上世纪 50 年代,这种社会巨变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一代人的名字中。

你甚至可以根据一个人的名字判断出他 / 她的年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建国”最为多见;“援朝”、“卫国”联系着不久后的抗美援朝战争;“跃进”、“超英”记述了“大跃进”时期的全民期许;“卫兵”、“卫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特有的标签;“振兴”、“文明”则是文革后的常见名。在 1984 年全国首次人名统计里,“英”、“明”、“国”都是榜上有名的常见字。

比他们再年长数十岁的是“振国”、“振华”、“兴中”、“兴汉”们,他们身处近代中国最内忧外患的时间点之一。

但真正让“福荣”、“忠信”、“淑贞”这类名字失去市场的,与其说是国家命运,不如说是个人思想的颠覆。当时,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潮刚刚涌入中国,旧体制和旧道德观日益受到挑战,有识之士的起名风向也由东渐西。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之后,“天择”、“竞生”等名字层出不穷,包括胡适的“适”字,都取自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

知识分子们更纷纷改名或起笔名以明志。比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原名叫周绍仪,后借用英语 liberation(解放)的音译而改叫“立波”;梁启超则曾化名“宪民”、“新民子”来发表宣传宪政的文章;诗人柳亚子则称自己为“亚卢”,意思是“亚洲的卢梭”。

“伯”字辈、“之”字辈、“僧”字辈之间的姓名争夺战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名就开始成为时代风尚的记录者了。

春秋时代人们的名字看上去相当随意。就拿孔圣人来说吧,他出生的时候,其父一看儿子头顶凹下去一块,就给他取名叫“丘”;等到他自己的儿子出世时,恰好鲁昭公赐来一条鲤鱼,于是儿子就得名“鲤”。

不过这可不是瞎胡闹,据《左传》记载,当时的“取名大师”鲁国大夫申曾提出取名选字的“五原则”: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孔子名“丘”就是按“以类命为象”的原则所取,儿子名“鲤”则是“取于物为假”。

比“五原则”更重要的是“六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其中“不以国,不以官”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延续了上千年的姓名避讳制度。

到了汉代,人们终于开始重视名字的内涵。这一时期尊老风气十分盛行,一家几兄弟的名字中,常用“伯、仲、叔、季”来区分长幼,还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元、长、次、幼、少、公、翁等代表次序的字。

于是,在这个阶段,“伯”、“叔”字辈吃香。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字辈突然走红。

一个原本没什么意义的虚字“之”异军突起,成为起名热门选项。最极端的就是书圣王羲之了,他祖孙四代六个男人都叫“王×之”,整个家族中带“之”字的人名达 30 多个。

原来,这是一种宗教暗语。魏晋南北朝“五斗米教”盛行,如何辨别出入教者,知道对方与自己同道?秘密就在一个“之”字。父子、祖孙、兄弟同入米教,都叫“之”就不足为奇了。后来“五斗米道”首领之一孙恩作乱,许多名中“之”字辈都受到了牵连。

同时走红的还有“僧”字辈。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查全国同名同姓多少人)

在民间传播开来的还有佛教,“僧”字仅次于“之”成为人名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就是最佳证据。而且随着佛教的发展,直到半个世纪后的唐宋年间,“僧”仍在人名中占有一席之地,“佛、尼、寺、慧、颖、悟、觉、善”等佛教字眼也越来越受欢迎。

不过在宋代,引领社会风潮的还是理学。它直接推动了起名法的发展:“生辰八字”与“阴阳五行”成了起名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朱熹一家就是用五行学说来命名的。他的父亲朱松,五行属木;朱熹的“熹”本意为“烤”,下面四点是火而非水;他的儿子名“在”,是土字旁。一家三代,木生火、火生土,次序井然,生生不息。

总之,都有说法。简单理解,这就是“伯”字辈、“之”字辈、“僧”字辈之间的姓名争夺战,最终在宋代,被八字起名统一了中国。

宋代之后名字才靠“谱”

然而,宋代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字辈取名制”的开始流行。中国谱系最完整的孔氏族谱,就是从北宋元丰年间开始编修的。

一个家族会为自己未来的开枝散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子孙后代每一辈的名字,其文字体现就是“族谱”。一般的族谱会经历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确定谱名和顺序,谱名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家族老人认为压韵的话。 到了明代,字辈取名制已经广为使用,朱元璋就给自己的儿子各 20 字的辈份,太子一支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明惠帝朱允炆名中的“允”字就出于此。

这种按照血缘关系串起所有祖先后辈的起名制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之所以说“进一步”,是因为它其实早就蕴含在中国人的命名哲学里:相比西方人名在前、姓在后的顺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代表家族或集体的姓置于代表自己的名之前,这与传统文化中崇尚共性、注重群体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上溯至更早的上古时代,过着牧猎佃渔的集体生活的人们甚至根本没有姓名,直到氏族公有制解体,进入人人拥有私产的农业时代,“我”才从“我们”中脱离出来,用以区分个人的姓名才有了产生的必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