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10:45 初中作文
篇一: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本首诗歌主要内容,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2.根据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及画面展现的特点朗诵诗歌,注意读出感情,读出节奏,并注意引导学生对韵脚“ang”的认识,从诗歌的压韵中感受诗歌的节奏;
3.感觉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朗读训练,通过读来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四川有哪些重要的古迹或风景名胜私下安排学生,让学生在事后有成就感。
2.教师导入:刚才同学说了不少真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心向往之。大四川还有一处古迹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同学们在四年级曾接触过的泸定桥。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内,横跨大渡河。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桥面临江水之上十几米,桥下江水咆哮如雷,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就在这样的天险之地,却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由于泸定桥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所以又称为铁索桥。今天我们来学一首顾工的现代诗《我站在铁索桥上》,看看,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呢,又为什么会这样浮想联翩呢?
3.学生自读诗歌
自由读,初读的目的是读通读顺,扫清障碍
4.教师范读,让学生不看课本,尽量用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
5.学生个人读,学生互评 , 最后齐读
6.说说读了之后,你读出了哪些内容,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一句话说,不一定要概括)
注意表达:我读出了、、、、、、/我看出了、、、、、、/我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1.第一节
(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有什么感觉?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为什么会摇晃?能感觉到一种害怕和艰险。要怎么读?读起来要轻,语气太重仿佛要把桥震塌,也更险了。画面是宁静的就是读出这种宁静。
(2)此外,作者还看到了什么?这种景象写出了铁索桥的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高,险,(从飘字,从摇晃可以看出)
这一节总的写什么?写站在铁索桥上所看到的景物。齐读第一节。
2.第二节
(1)过渡语:铁索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桥,因为它地势险要,具有一夫当当万夫莫开的重要作用,所以也成为兵家争夺之地。我们的红军也在此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写下了重要的一笔,现在我们看第二节,读一读,想想当作者站在铁索桥上时,又想到了哪些人与事呢? 你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简要地讲给大家听。
(尽可能由学生来补充)35年敌军对红军进行疯狂地围剿,敌人的援军正赶往川藏交通的咽喉之地----泸定桥,红军必须在敌军的授军到来之前抢占泸定桥,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
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
(2)《飞夺泸定桥》中详细记叙了红军飞与夺的过程,本文也写了这件事,但用语却非常凝练,一字一词一样展现红军的英雄行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是英雄?这一节表现出他们什么精神? ①什么叫“强渡”?为什么要“强渡”?
②学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攀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 "攀"的艰难险阻,"冒"的无所畏惧,"冲"的毫不退缩
小结: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读这一节诗,读出豪迈,雄壮的气势。
3第三节
(1)过渡: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今天变成了什么样子?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
(2)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地,大家看可以用什么词呢?美丽
(3)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
(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那可是书声琅琅,孩童的脸庞娇艳得像是朝阳;满树的梨花,洁白似雪;鲜花撒地,蝶飞燕舞,再也没有厮杀和炮鸣,再也没有流血和牺牲,只有美丽与和谐。
(4)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结合第三节。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结第三节:作者抚看今朝,烈士们当年战斗的地方成为今天鲜花盛开的地方。
充满激情希望地读这一节。
4.第四小节
(1)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
(2)内心激动,便想放声歌唱,想想作者要高声歌唱,他可能歌唱什么?
(歌唱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小结:这一节反复吟诵,寓情于景,进而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行为英雄的大地。
朗诵此节。
(三)小结全文,加以巩固。和学生一起,教师用揭示语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前面我们把整首诗作了较深入的阅读,现在再回顾一下全诗。 全诗共分为几节,第一节作者写站在铁索桥上所看到的景物:头上的云雾、脚下的白浪,感受到了铁索桥的艰险与美丽,同时思绪起伏,浮想联翩;所以在第二节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曾在发生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追忆起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当作者再次回到现实时,却看到了现在一幅幅祥和美丽的画面,这就是
第三节中所写的,作者抚看今朝,感受此地鲜花盛开的美丽;最后一节,作者情难自抑,心潮汹涌激荡,并放声歌唱,情感达到高潮。
篇二: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我站在铁索桥上_北师大版
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抒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课文写景——回想记叙——抒情的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铁索桥图片,展示铁索桥的样子。
2、说说对铁索桥的了解。
3、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
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我站在铁索桥上课文)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相机纠正读音,齐读——开火车读——齐读
2、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练习写自己认为难写得好的生字
4、堂上练习:完成《同步》P17 第二大题 1、2
5、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6、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7、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交流
四、理解课文 1、默读,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的词语画出来。
3、指导理解第四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诗歌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2)自由朗读感悟第四节。 (3)你知道诗人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地激动,甚至想要高声歌唱呢?(因为诗人此时在桥上,看着眼前的景物,想到了许多许多。)
4、指导理解第二节 (1)诗人站在桥上想到了什么?(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争的情景)
(2)第二节诗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雄无畏的精神?(勇士们哪,??火网!)
(攀着、冒着、冲破)
6、指导理解第三节
(1)当年激战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为新中国成立热血奋战的勇士们)
(2)满树梨花正在开放的时候,人们怎样做?
7、这些英雄十分值得我们尊敬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朗读全诗。
五、总结延伸
1、学习了这首诗歌后,你的心情怎样?
2、交流。
3、学习了本课后,你想对无数先烈们说些什么?写到我的视角里。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2、完成《同步》;3、预习《白鹤梁的浮沉》。
七、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英勇无畏
飞夺泸定桥的悲壮 视死如归
八、教学反思
篇三:我站在铁索桥上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此 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 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时
“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
“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
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教学实录:
师:战士铁索桥的图片导入
生交流铁索桥的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毛主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已让人不寒而栗,今天我们要学的诗人顾工在她的的诗中又写了些什么呢?(板书)
师:师读诗
生1:我感到铁索桥横立在天地之间
师“横立”不恰当,可以说横立在大河之上,可以看出桥的先要
板书“先要”
生1:“我”感受到了发生在铁索桥上的那场战争的残酷
生2:我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一起读诗,感受那场战争的残酷,感受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生:齐读全诗
师:下面请一个小组齐读全诗,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在诗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全诗
生1:诗人看到了二郎山的云雾
生2:诗人想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想到了奋不顾身的战士
师:那些烈士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你觉得诗中哪一节最能体现出这种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出的,请大家边读边体会,之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朗读、交流
师:下面在班里交流一下刚才的感受
生:“我”对第二节感受特别深,想到了战争的残酷(部分遗忘)
师:请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好吗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还有那位同学来和同学们交流感受
生:内容全部遗忘
师:同学们,为了活跃一下气氛,下面我要在班里进行一个“艺术人生”栏目,如果当年参见突击的22位战士中的一位还在世的话,我想请一位同学客串一下来艺术人生栏目做嘉宾,谁来
生(王亚如):我来
师:好,那么在座的各组同学就是今天到场的各记者团了,下面请各记者团思考你们想向当年的老红军要体的问题,也请老红军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当年的战争场景
生1:我是cctv-w电视台的记者,请问当年你在桥上打仗的时候,已没有想到过死,什么力量使你坚持下来
生(客串嘉宾),想到过死,但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就有了力量
生2: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当红军
生(嘉宾)因为当红军能为人民谋幸福,能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
师:这个问题文的好,很符合我们栏目的宗旨,涉及到人生价值观的问题了 师:“我”是东方卫视的记者,请问您在经历了那场生死的战斗,又经历着想在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请您对现在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青少年说几句话好吗,谢谢
生(嘉宾)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你们珍惜你们的幸福生活
师:是啊,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年那些想老红军一样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齐读第3节,“啊”
生(全体):齐读第3节
师:同学们,现在泸定桥已经成了一处名胜,如果你到那里游玩,站在桥上放声歌唱的话,你会唱什么内容的歌
生1:唱英雄的歌《英雄赞歌》
师:你会唱两句吗
生1:“风烟滚滚唱英雄.....”
师:(接前面)“舍生忘死是英雄”
生(全):“保和平”
师:同学们,战士的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和平来之不易,让我们齐读全诗,读出这种感受
生(全)齐读
师:我看很多同学已经快背过了,下面我们齐背一下,背得半生不熟的也跟着他们背
生:齐背
师:同学们,那些参加铁索桥战争的战士的生命已离我们远去,唯一不变的是桥上那13根冰冷的铁链,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身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下课。
教学反思:
从来没有在准备听课时如此犹豫不定,直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才定下讲课的篇目——就是为能选一篇能使课堂出彩的课文,选来选去定下了这首诗歌。浏览了几篇网上的教学设计,花费了很多时间,却发现没有那种一见倾心或者叫一看就知道能使课堂焕发生机、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灵感的设计。不得已,只得苦苦思索能让课堂的整体设计和过度时的语言组织以及能进行文本延伸的的设计。
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研读使自己感受最深的诗节”上,力图通过对第二节诗反复朗读、体会、交流来加深对诗的理解。结果在课堂上,这里却没有交流起来,不得已我提前把“艺术人生”的设计提上来以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来活跃课堂气氛,效果还不错,以此也作为了齐读下一节诗的过渡,课堂的结尾以齐读和齐背结束了课堂。
从教室出来觉得很多地方不满意:
篇四:六年级《我站在铁索桥上》导学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请认真完成下列各题。
【资料链接】
① 顾工,1928年生,诗人。上海市人。1945年参加新四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
四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有小说《红军的后代》,诗集《喜马拉雅山下》,散文集《风雪高原》,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等。他的作品多反映边疆建设者和少数民族的生活。
② 课文中的铁索桥指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上的泸定铁索桥。该桥始建
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 ",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 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锋的突击队,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敌,红军遂过大渡河。泸定桥自此闻名中外。
③ 泸定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
定桥革命文物博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以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红军当年勇夺泸定桥的英勇事迹;了解顾工的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红军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味。
2.体会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学习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学习过程】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 ) ( ) ( ) ( ) ( ) ( )
强 渡 攀 登 铁 索 激 烈 摇 晃 红 旗
二、给多音字组词并注音。
___( ) ___( ) ___( )
弹 鲜 冲
___( ) ___( ) ___( )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
举着( ) 迎着( ) 冒着( )
攀着( ) 滚着( ) 捧着( )
( )的梨花 ( )的弹雨
( )的鲜花 ( )的土地
四、对号入座。
激烈 猛烈 剧烈 热烈 强烈
1.这正体现了一个文物工作者( )的使命感。
2.当年( )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3.隔壁房间忽然传来他( )的咳嗽声。
4.那位著名的歌唱家一走上舞台,观众就用( )的掌声表示欢迎。
5.狂风( )地摇晃着小树,乌云布满了天空。
五、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 (当代、现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反映 和 的生活。
2.课文里说的铁索桥是大渡河上的 。1935年5月,红军 经过这里。毛主席著名诗句 描写这件事。你还知道这座桥的什么历史?
六、预习检测。
英雄的红军 1.“强渡”的“强”应读作 ,它还有一 个读音是 ,可以组成词语 。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
勇士们哪,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根根铁索,再读一读诗句,从诗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 密密的弹雨,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
七、问题生成:
1.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站在桥上时心情是怎样的呢?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自我评价:____________学科长评价: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
《我站在铁索桥上》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
一、1.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由此诗人站在桥上回忆起什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作者站在铁索桥上,心潮为何汹涌激荡?分析一下作者当时的心理。
三、依次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
四、作者高声歌唱的是什么?
五、假如你是作者,你还会想到什么?
六、本文所说的铁索桥,指( ),1935年5月,红军( )经过这里。 毛主席著名诗句描写这件事( )你还知道 这座桥的什么历史?
学科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
《我站在铁索桥上》问题训练——评价单
小组: 姓名:
一、给下列字注音。
强( )渡 弹( )雨 鲜血( ) 汹( )涌( ) 英雄( )
二、形近字组词。
摇( ) 飘( )度( )密( )激( ) 烈( )洒( )泸( ) 遥( ) 漂( )渡( )蜜( )檄( ) 列( )撒( )沪(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弹雨 英雄的( ) 白浪( )
( )的鲜花 激烈的( ) 云雾( )
四、回答问题。
1.这首诗追忆了( ),歌颂( ),追往昔,惜今朝,表达了(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我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 )( ),第二节,追忆了( ),第三节写( ),第四节写( )。本诗的写作特点是
( ),整首诗的韵脚是( )。
2.找出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并说明起作用。
3.“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这是( )写法,同样的写法还有 ( )一句。试说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默写本诗。 科长评价:_______________ 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
篇五:《我站在铁索桥上》习题及答案
《我站在铁索桥上》习题及答案
一、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
jiāo ( )往 ( )傲 ( )花 ( )气 shì ( )迹 ( )样 ( )言 ( )验 yǜ 荣 ( ) ( )险 ( )防 养( )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三、形近字组词。
瑶( ) 飘( ) 度( ) 密( )
遥( ) 漂( ) 渡( ) 蜜( )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3.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
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五、本文所说的铁索桥,指( ),1935年5月,红军( )经过这里。毛主席著名诗句( )描写这件事。
参考答案
一、你一定记得这些同音字,想一想,把字写准确、美观。
jiāo(交)往 (骄)傲 ( 浇)花 (娇)气
shì (事)迹 (式)样 (誓)言 (试 )验
yǜ荣 (誉) (遇)险 (预)防 养(育)
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被字句: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画面的完整被破坏了。
把字句: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把画面的完整破坏了。
2.难道我们不应该尊敬普通人吗?
3.勤劳的人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4.壮士完成了任务。
三、形近字组词。
瑶(瑶族) 飘(飘飞)度(温度)密(密林)
遥(遥远) 漂(漂亮)渡(渡河)蜜(蜜月)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夸张
2.拟人、排比
3.比喻
4.比喻
五、本文所说的铁索桥,指(泸定桥),1935年5月,红军(长征)
经过这里。毛主席著名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描写这件事。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