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才高八斗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8:19 字数作文
才高八斗的典故字数作文

篇一:成语典故:才高八斗

成语典故: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极有才华。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篇二:成语典故:才高八斗

成语典故: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极有才华。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划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篇三:青少年一定要读的成语故事_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篇四:中国人应该了解的经典典故

虽然咱们中国人开口闭口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很多历史典故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只知道好莱坞电影,日本漫画。其实这些历史上真实的浪漫传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里消失。

这些典故呢,也许可供各位酒桌上装装样,也可以供大家娱乐一下,什么都没用的话,就以后讲个自己的子孙听吧。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浪漫幽默潇洒的活着,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融在他们血里,刻在他们的脊梁上,让他们知道,五千年的历史值得他们赌上自己所有的自信与骄傲。文明,在于传承,而不在于遗忘。

典故一:岳父泰山老大人

首先,各位毛脚女婿登门拜见泰山老大人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把妻子的父亲母亲称为岳父,岳母呢?

这件事得从唐朝说起,唐玄宗曾到泰山封禅,封禅是我国古代最隆重最盛大的礼仪之一。其意义在于告命于天,必须皇帝和臣子一致认为当今天子对天下有莫大的功勋才可以告成功于天。

这个就有一定难度了。首先昏庸的皇帝遇到正直的臣子是不可能的,其次吹捧的臣子和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也是不可能的,最后,除非盛世皇帝或开国皇帝,想封禅的皇帝就得有在史书上留下昏庸之名的心理准备,不仅如此,连大臣们也要落得个阿谀奉承之名。

唐玄宗应该说是一个勉强够格封禅的皇帝,这次封禅主官就是封禅使是中书令张说,即为当朝一品之职,随行人马车驾数千浩浩荡荡。封禅对于官员们也是件高兴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免费升官的机会,大家一起升一级官长一级工资是跑不了的。可是呢,有的人就乐的马子有点大,唐玄宗封禅完毕从泰山下来后突然看到身边一个侍从官(做起居注之人)郑镒一下从九品官员一下升到了五品官员,就奇怪的问:“郑镒啊,你的官怎么升的这么快呢?”郑镒当然张口结舌无法回答,这个时候呢唐代的著名笑星、俳优艺人黄幡绰就在旁边说了:“皇上,这全赖泰山之力啊。”大家哈哈一笑,这事就此抹过,因为封禅升官本来就是一个潜规则,但是为什么郑镒升的这么快,呵呵呵呵,大家猜一猜啊

郑镒娶了张说的千金啊。

正是仰仗了妻子的父亲借泰山封禅的机会,郑镒才有机会从九品一下升迁到五品,因此呢从此就称呼妻子的父亲为泰山,又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仰仗五岳之首的力量,故称岳丈,岳母。

典故二:吃醋的典故

这回我们说的是房玄龄的老婆。

这是唐代《朝野佥载》里记载的一个小故事

房玄龄怕老婆

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

有名到唐太宗想赏几个美女给自己的爱卿,结果连一向正直的魏征都说:“这个恐怕不妥,皇上你这是害老房啊,要是让他家那口知道了,老房不得安生啊。”

皇帝不信,就怕内侍去房玄龄家里去打探口风,结果真不得了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外加一顿拳脚撕咬,老房衣冠不整几乎不能上朝,皇帝心里乐子大了,于是御驾来老房家里掺和,下旨:不可胡闹。

又下旨,天子欲赐十二名女子于房玄龄照顾饮食其居,以表彰房丞相为国操劳之苦,如果你应允这件事,那么这里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后和和美美,如果你要嫉妒你们家老公,不允此事,嗯,朕赐你毒酒一杯,诏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

房氏“宁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饮而尽

结果呢?

不过一杯醋而已,浓浓的酸意里却浸透着对夫君无限的爱,宁可死,也要吃醋

吃醋的女人是不讲道理的

吃醋的女人也不能说是错的

典故三:比唇亡齿寒更寒的典故

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出自左传,但是在那个春秋战国混乱的时代,远远有比唇亡齿寒更寒的典故

韩楚交战,韩国为小国,急谴使者外出求救,来到秦国的这个使者叫做尚靳,当时秦国的国君是昭公,但是真正把持国政的却是穰侯魏冉和昭公的母亲宣太后,无论尚靳说的天花乱坠,秦国就是不愿意出兵(具体原因,大概与秦国正在进行西进战略不愿意与楚国正面交锋有关)后来尚靳急了,居然就在咸阳著书立说指斥秦国不义。

秦国脸面上也不好看,见打发不走这个牛皮糖,干脆来了个更绝的,由宣太后召见使者尚靳。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乃至我国古代的著名美女之一,青年丧夫,风韵尤存,见到尚靳进殿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在尚靳身上上下扫来扫去。

尚靳本来以为宣太后召见事情大有转机,没想到一个成熟MM与自己对上了眼,被电的不知所以,所幸,国家大事在身不可耽误,当堂慷慨承词,洋洋洒洒把唇亡齿寒的道理说了个通彻,自以为可以打动这个在宫中没有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未亡妙人。

宣太后终于开口了:“尚帅哥讲的好有道理哦,不过以我妇人之见……”

下面就是载于历史当庭史官记录下的话语“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哭了,是的,尚靳真的哭了

他被耍了个通透,秦国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宣太后出面不过是把无赖嘴脸摆到了及至——我们就是妇人之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我们根本不在乎。

秦国并非不想和楚国作战,不过确实是时机未到,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宣MM(嗯宣其实是尊号不是名字)任用武安君白起,千古杀神,打的楚国赵国屁滚尿流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迟疑。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尚靳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尚靳不得不败下阵来。

妇人之见远比唇亡齿寒更寒

典故四:钱可通神

钱可通神这个典故隶属于一个贵族家庭,河东张。不知道大家认识不认识前段时间的汝南周公子,这河东张便是和汝南周一样赫赫有名的高门六大姓之一。

高门六大姓到底牛B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也许以后我们讲的一个典故:皇帝的女儿也愁嫁里会讲到。当皇帝赐婚高门六大姓都不屑一顾的时候,那才真正是把清高的贵族气质展现了个淋漓尽至。

河东张在唐朝时又被称为三相张家。

第一代张相乃是开元名相张嘉贞,第二代张相其子张延赏,第三代张相其孙张弘靖,爷孙三人上演宰相帽子戏法,不仅在唐朝,在中国古代也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的。再加上,张延赏的老丈人苗晋卿苗相,女婿韦皋(挂中书令衔,享受宰相级别待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权势熏天。正因为如此,李肇在他的《国史补》一书中评选张延赏的夫人苗氏为唐朝最为尊贵的妇女(当然这个评选的第一条标准是剔除了皇族,否则的话,武媚娘公公是皇帝,老公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是皇帝,本人是皇帝,别的MM根本无法比啊) 然而,就在这样的权势下,钱可通神这个典故却是出自第二代张相张延赏身上。 话说

张延赏在地方任地方官员的时候,有一次下决心要查一个积年弊案,下属们都纷纷反对,反而激起了张延赏的雄心,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上,张延赏楼下一匿名人士回帖:不要查了,我给你三万mp摆平这事好不好?

张延赏大怒,立刻把所有属下找来要求全力查案,没想到过了两天,匿名人士又回帖了:五万,你罢手吧。

张延赏这次看完后冷冷一笑,把手下抓来打了顿板子:“三天,三天内给我结案。”

没想到的是隔天的清早,张延赏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却发现匿名人士直接另发一帖在他的桌子上:“姓张的,不要不识抬举,十万贯拿去,此案休提。”十万贯是什么概念?不知道,也许,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全年GDP吧。

张延赏这回真的沉默了,再也没有过问过,后来有人提起此事,张延赏一声长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当钱一旦到了足够的数量,便可买通鬼神,即便是三相河东张,也不得不考虑其中的分量了。 典故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这两个典故通常一起使用,用来比喻一个人学识丰富,才具逼人。但是我个认为:才高八斗的水准要远远高于学富五车。

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当时的书籍多为竹简,堆积到一起就要用车载牛拉,汗牛充栋,书多,又能学进去,当然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大学问家,王安石《赠外孙》诗云: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提倡不要压抑孩童爱玩个性,到入学年龄再塑造可造之才可以为十一世纪的素质教育改革家。

但是,学富五车与才高八斗,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准的。

为什么?

这是刻苦勤奋者与天才之间的差距。

我们小时候常常听老师说爱迪生叔叔说过:成功就是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天分。年少无知的我们倍受鼓舞,自以为可以通过九十九分汗水的努力可以成为下一个一生发明上千,凭专利可以吃到重孙子那辈大发明家。可是长大以后再一翻书,我们才绝望的发现,人家爱迪生叔叔还说了,可是最重要的就在于那一分的天分……

我现在吧就是觉得把后面

才高八斗的典故

半句删掉的人有点不太厚道,虽然鼓舞人努力是劝人向善,但是所有人都应该从小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一个社会需要的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我一从小学到初中同班的同学曾经梦想能成为一名绘画艺术家,甚至放弃学业去师从美院教授画画,现在也仍在画画,在大街上开着清洁车画画,这当然不能和相声里所说的是一样一样的,我认为凭借该同学的勤奋与理想,画家不一定是他最适合的职业,但是他完全可以象他曾经暗恋过的一名女生一样报考园林环境专业……

闲话扯的有些远了。

才高八斗的那个是五千年历史上的风流才子,并不是所有人能学来的。其人是谁,正是诗圣 ——————————————————————————————曹子建。呵呵这里卖了个大大的关子,顺便讲点小常识,杜甫称诗圣这个据考据颇为晚近,甚至有提法认为是我朝建国后以杜甫诗歌明民间疾苦,体现阶级斗争才尊其为诗圣,这个说话颇近荒谬,老杜休提三吏三别,独一览众山小一句既可超凡入圣。总之在杜甫之前,被尊称为诗圣的人是小帅哥曹植。 曹小帅也算是千古风流人物,意淫自己大嫂搞出了绝世名篇洛神赋,这个境界可比我们现在有些喜欢边看A片边打手枪的宅男高出不知凡几。甄密这个绝代MM也从此从悲剧的命运中走出,走向了封神的圣坛,洛神甄密,我想在漫长的黑夜中,她必定是无数士大夫心目中的武腾兰。她有些轻佻,有些神秘,有些庄重,有些可爱,她是炎黄一族共尊的性感女神,为了人不识XXX,便做皇帝也枉然。

当然,贪恋大嫂美色是要负出代价的,同为文学家的大哥曹丕文字功夫比不上曹小帅,政治手腕却要比曹小帅强了太多,于是又有了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在无数个夜晚讲个自己后代的伟大故事:七步成诗。

七步

诗成

不成

则杀头

除了天才,还又谁能做到?虽然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七步成诗与我们现在流传的典故有很大区别,但是曹子建的才气,无疑震撼了整整一代人,震撼了以清高自居的建安风骨,震撼了

千百年后的我们,只有读洛神赋,我们才知道原来思念可以这么美,原来单恋的情愫可以附在文章上感动千年后的读者;不仅仅是洛神赋,曹子建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惊讶与震动,原来天才就是这样,仿佛如上天派来的缪斯,他是神邸,来向你宣布艺术的力量。

正是这样具有震撼力的天才,最后在我们的历史上又为我们留下了才高八斗的典故。 “天下之才共十斗,曹子建独居八斗,我得一斗,他人共分一斗”

这话出自谁之口?狂放不羁的谢灵运,我认为他说的也对也不对,确实即便今天,天下的大多数人的才华加在一起连给曹植提鞋也不配,但是我们的民族里不仅有一个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我们有无数的天才,无数的英雄在历史的天空中为华夏点亮了星光。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篇五:初中古诗词典故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如果能了解这些典故,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这类诗词的内涵与意蕴,把握主题。

一、典故的含义及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将典故定义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其特点有二:一是有来历,它是历史或传说中的故事或是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二是有喻义,作者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哲理名言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或心志。

二、典故的来源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嫦娥奔月”;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三、典故的分类

根据其含义,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比如王绩的《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用了“采薇”这一历史故事;二是引言,就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开拓加深诗词的意境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比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典故的作用

在诗词中,作者有时为了表达复杂或不便直言的情感,囿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来倾诉。而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便赢得了诗人的青睐,他们便有意识地在诗作中采用典故,使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得到加强。但在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具体说来,古诗词中的典故有如下作用:下面举例分述之。

1、在写景抒情类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意境,使文章起到典雅含蓄的效果。例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出自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来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与后面的三句来搭配,“黄花”又与“东篱”呼应,一明一暗,既点出赏菊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使整个词作典雅,含蓄,浑然一体。

2、在咏物言志题材诗中,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例如: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诸葛庐”,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时所住的

草庐。“子云亭”,遗址在今成都少城西南,指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扬雄住过的“扬子宅”,也称草玄堂。文章为了押韵,所以不说扬子宅或草玄堂,而说“子云亭”。子云是扬雄的字。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由于它们的主人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有了这一层意思,便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了,也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更多了一层波澜。

像这样的典故还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作者借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唐明皇所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在即事感怀诗题材中,作者采用典故是为了加深怀亲、思乡、念友等的感情,或抒发自己遭遇情感等等。例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即杜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李白是一个重情重义、至真至诚的诗人,他的许多送别友人,咏怀相思的诗作见证了自己和朋友之间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友谊。这首诗就是谱写纯真友谊,抒发忧思愤慨的代表作。他得知王昌龄落难的消息后,便写下这首牵肠挂肚、满怀忧愤、杜鹃泣血般的诗篇,从远方寄给王昌龄,展示了两位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洁。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合时合景,切情切境,未写悲痛而悲痛自见,不着凄凉而凄凉自显。

思乡念友的典故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在怀古咏史题材诗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的感慨。例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折戟”:折断了的戟,指战争留下来的残旧兵器,暗指赤壁之战。

“周郞”:指指挥赤壁之战的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铜雀”: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曹操置妻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二乔”:指东吴美女大乔和小乔,大乔嫁给孙策为妻,小乔嫁与周瑜为妻。

作者用这个典故有点诙谐,近于说俏皮话,又似乎在贬低周瑜,说他只是侥幸成功。其实不然,杜牧是在感叹建立一番事业,非得有一定的条件不可。如果这样的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这是婉转曲折地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悲哀。

杜牧是唐代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在政治上有抱负,善于谈兵,希望做一番事业。可是一辈子受着顽固保守的大官僚的压抑,不得有所作为。所以,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表达对唐王朝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同样,《后庭花》也是借古讽今、感伤时代、批判统治者的有名典故。

5、在边塞征战题材诗,作者借典故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例如: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是燕然勒功的反用。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

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那么“燕然未勒”的意思就是自己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作者借这典故来说自己守边任务还未完成,没有打算回乡的计划,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已擦干思乡之泪,不建功勋于边陲,决不回家。表达了对国家的耿耿丹心。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亲射虎,看孙郞;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仍是作者借典故抒写自己高亢豪迈的气概、报效国家的坚定决心。

五、小结:在诗歌赏析中,遇到运用典故时,首先要弄明白典故的出处,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典故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以意逆志,透过典故本意来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含义。进而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最后才能品出作者的味道。

六、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集锦

1、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 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4、使至塞上(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用燕然山这个典故,是虚指,既符合河西节度崔希逸的身份,又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5、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典故】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

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赏析】 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运用曲笔的方式抨击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6、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②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①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7、别云间(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典故】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縶(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典故】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9、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典故】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慨叹功业未立。)、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典故】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赏析】 ①诗句意思是说自己被贬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

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②作者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表现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11、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①此去无多路,青鸟②殷勤为探看。

【典故】 ①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②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赏析】 诗的尾联借“蓬山”指对方住处,借“青鸟”指传递信息的人,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12、行路难(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①上,忽复乘舟梦日②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①垂钓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②乘舟梦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③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赏析】①②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③李白暗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1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典故】①看孙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记载,东吴孙权曾骑马射虎,马为虎所伤,他以双戟投掷,虎才退却。 ②遣冯唐:冯唐,汉文帝时人,当时任郎中署长。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云中郡守魏尚是抵御匈奴的良将,因上报杀敌数字较实际多六人,被削职。冯唐向汉文帝提意见,认为处罚太重。文帝接受了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 ③射天狼:天狼,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侵略。

【赏析】①苏轼是以历史上的英雄孙权自比,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达了作者要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②诗人以西汉名将魏尚自比,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让自己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③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①“八百里分麾下炙”: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指牛做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做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麾下,部下。炙,烤肉。 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指骏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赏析】①形象的描写了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②描写了战场上铁骑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