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英语作文 > 教育资讯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3:59 英语作文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英语作文

篇一:2013 《陋室铭》《爱莲说》中考复习

《陋室铭》《爱莲说》

一、 翻译下列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

6、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8、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二、问答题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答: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2、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5、《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 功名利禄。

6、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答: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7、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8、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10、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答: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12、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字词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后来成为一种 。

山不在高,有仙则(就 )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异 )。斯( 这 )是陋室,惟(只 )吾( 自己)德馨( 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大 )儒( 读书人 ),往来无白丁(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 弹 )素琴,阅金经( 佛经)。无丝竹(指奏乐的声音 )之( 无义 )乱( 扰乱 )耳,无案牍( 官府的公文 )之( 无义 )劳(使……劳累 )形( 身心)。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

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 周敦颐 ,字 茂叔 , 北宋 (朝代) 哲学 家。

水陆草木之( 的)花,可爱者(的 )甚( 很、非常)蕃( 多 )。晋陶渊明独(只、仅、惟独 )爱菊;自( 从)李唐来,世人盛(多、大规模)爱牡丹;予独(只、仅、惟独)爱莲之( 助词无义 )出(从……长出 )淤泥而( 但是)不染( 被污染),濯( 洗涤 )清涟(清水)而(但是)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生枝蔓 )不枝( 长枝节 ),香远(远播 )益( 更加 )清( 清纯),亭亭( 耸立的样子)净( 洁净 )植(立 ),可远观( 观赏 )而( 却 )不可亵玩( 玩弄 )焉。予( 我 )谓(认为 )菊,花之(的 )隐逸者( 隐士 )也;牡丹,花之富贵者( 的 )也;莲,花之君子者( 品德高尚的人)也。噫!菊之爱,陶后鲜(少 )有闻;莲之( 的 )爱,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牡丹之爱,宜( 应当 )乎众( 很多 )矣(了 )。

四、默写

一、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 )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二、默写

1

2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并指出其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 的 )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D 忘路之远近 ( 的 ) E 渔人甚异之 ( 代桃花源美景 ) F何陋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篇二:《爱莲说》精读精练

《爱莲说》精读精练

【课文导引】

《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以抒情的笔法对莲进行了讴歌,赋予莲以“花之君子”的美誉,同时寄寓了作者高尚的理想与操守。

文章开篇写道“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各种花自有它的“可爱”之处,先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作为正衬,以“世人甚爱牡丹”作为反衬,然后引出对莲的描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句直接写莲花是从污泥中长出来的,其花姿却显得玉洁冰清,清纯高雅,好像在清水中洗涤过,显得庄重美丽而不妖媚,这表明君子虽生活在世风日下的污浊社会中,却不与污秽的世俗同流合污,也不以孤傲清高自许,坚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自己崇高的理想与追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文章第二段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赋予它们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本文像郭沫若的《石榴》一样托物言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寓在对物的描写之中,堪称是这类散文的典型代表。

【课文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 ) .

不蔓( )不枝 .

亵( )玩 .

鲜( )有闻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濯清涟而不妖 .

( )

③不蔓不枝 ( ) .

④香远益清 ( ) .

⑤中通外直 ( ) .

⑥宜乎众矣 ( ) .

3.用现代汉语解释以下语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 ,是(时代)的 家。

5.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可以采用短文中“

”这句话来驳斥这种观点。

6.简答题。

①本文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②本文主要写了“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拓展阅读

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氲氲无所,故称瑞耳”:弥漫飘忽,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是吉祥的芳草。“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能在近处亵玩,又不能离开它。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名之不可

( )

②莫能肖也( )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①善绘者以意取似。

②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

9.兰与莲同为花中的君子,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请分别用《爱莲说》及本文的语句填空。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味: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兰—

10.本文与《爱莲说》的写作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花之君子美名传》参考答案】

1.略。 2.①多 ②洗涤 ③牵牵连连 ④更加⑤空 ⑥当然 3.①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②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③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4.周敦颐 北宋 哲学 5.出淤泥而不染 6.①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清高不可轻侮。②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7.①说出 ②相似 8.①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②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 9.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10.两篇文章均采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爱莲说》以“莲”自比,抒发自己的情操(托物言志),而《兰之味》把周文王、孔夫子、屈原这些圣人比作兰花,歌颂兰花美好的品性。

篇三: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语文试卷

一、基础(36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共12分)

(1)种豆南山下, 。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2分)

(2) ?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2分)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

峡》)(2分)

(4)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 “ , ”的

雄伟气魄。(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分)

(5)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 )(4分)

A.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老少咸宜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师出有名

C.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 骆绎不绝 D.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洋洋大观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

, 。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

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kǔ sè( )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

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bá shè( )的戈壁骆

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中应该填入的词语。(4分)

(1)kǔ sè( ) (2)bá shè( )

4、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4分)

5、有位名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班里开展“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6—7题:

6、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4分)

7、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4分)

二、阅读(54分)

(一)(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4分)

10、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4分)

(二)(16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的平均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12、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中的“后者”指代什么?(2分)

13、选文指出,在研究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4分)

1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请运用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下面这首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

(三) (16分)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在晚宴将要开始的时候,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女孩来到了庄园的入口处,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守在庄园入口处的保安安东尼拦住了这一老一小。“欢迎你们,请出示请柬,谢谢。”安东尼说。

“请柬?对不起,我们没有接到邀请,是她要来,我陪她来的。”老妇人抚摸着小女孩的头

对安东尼说。

“很抱歉,除了工作人员,没有请柬的人不能进去。”安东尼说。

“为什么?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老妇人的表情很严肃,“可爱的小露西,从电视上知道了这里要为非洲的孩子们募捐,她很想为那些可怜的孩子做点事,决定把自己的储钱罐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我可以不进去,真的不能让她进去吗?”

“是的,这里将要举行一场慈善晚宴,应邀参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他们将为非洲的孩子慷慨解囊。很高兴你们带着爱心来到这里,但是,我想这种场合不适合你们进去。”安东尼解释说。

“叔叔,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一直没有说话的小女孩露西问安东尼。她的话让安东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请的人有很多钱,他们会拿出很多钱,我没有那么多,但这是我所有的钱啊,如果我真的不能进去,请帮我把这个带进去吧!”小女孩露西说完,将手中的储钱罐递给安东尼。

安东尼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用了,孩子,你说得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你可以进去,所有有爱心的人都可以进去。”说话的是一位老头,他面带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和小露西交谈了几句,然后直起身来,拿出一份请柬递给安东尼:“我可以带她进去吗?”

安东尼接过请柬,打开一看,忙向老头敬了一个礼:“当然可以了,沃伦?巴菲特先生。”

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募捐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万美元的比尔?盖茨,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赢得了最多最热烈的掌声。而晚宴的主题标语也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第二天,美国各大媒体纷纷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报道了这次慈善晚宴。看到报道后,许多普普通通的美国人纷纷表示要为非洲那些贫穷的孩子捐赠。

16、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1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得很精彩,分别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小女孩手里捧着一个看上去很精致的瓷罐。

篇四: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中考习题练习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晓雾将歇( )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12.填空。(8分)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 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

《爱莲说》

一、(2012年山东聊城)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枝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2012年浙江温州)

(一)(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或王命急宣 (4)每至晴初霜旦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3分)

二、(2012年四川凉山)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 B.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上

C.其间千二百里 间,相距 D.清荣峻茂 荣,茂盛

2.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的静景,也描写了“回清倒影”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第四段中写“高猿长啸”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

D.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引用渔歌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012年广州市)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则素湍绿潭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吴广素爱人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C.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

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

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 静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

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

一、(2012年福建泉州)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4分)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5分)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

, ;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2012年福建南平)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

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008重庆市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2007武汉市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3)陶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篇五: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附答案)[1]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A卷)附答案

一、 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把下列词语规范、整洁地写在田字格中。(2分)

张皇失措 豁然开朗

2、选择题(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禁锢(gù) 玷(diàn)污 不屑(xuè) B.忏(chàn)悔 避讳(huì) 幻(huàn)想 C.造诣(yì) 婆娑(suō) 憎恶(è) D.嗜好(hào) 惬(xiè)意 赫(hè)然

(2)、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2分)

A.课文《芦花荡》不但描写了具体感人的故事,而且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B.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那么我们都要全力以赴,交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C.但阿长既然来问,我也才都对她说了。 D.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我都愿意为它奋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盘县荣获“全省经济强县”的原因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坚持体育锻炼。

C.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 D.在贵州召开的全国第九届民运会必将广泛地推动“各民族健身活动”开展。 3、古诗文默写。(8分)

(1)、《黄鹤楼》中 , 烘托出思乡之情。 (2)、在《长歌行》中,告戒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的诗是: , 。(3)、《春望》中“ , 。”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年轻时的远大抱负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面是一组交通公益广告语,请选出不够恰当的一句并说明理由。(3分) A.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B.平安才是离家最近的路。 C.带着安全意识出门,载着幸福感觉回家。 D.严禁超速,后果自负! 选项:( ),

理由: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3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

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

二、阅读(38分)

(一)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桂花为什么不香》一文选段,完成10—13题。(10分)

花为什么不香

他是一位总统,住在寺庙的一间小禅堂里。没有重大问题等着决策,没有重要文件需要批阅,没有外国使节催着接待。他每天的工作只剩下两件事,拜佛和念经。

一天,寺庙的住持来探望他,他放下手中的经书,指着房前的一棵桂树,说:“师父,庙里的桂花为什么这样香?”

住持说:“哪儿的桂花不香呢?”他说:“总统府的桂花就没有香味!”住持有些奇怪,说:“总统府的桂花全是从雪岳山移过去的,怎会没有香味呢?”言毕,唤一童子进来。说:“冬天快来了,送一盆夜来香,伴总统念佛。”

住持离去,一年后又来。总统指着小茶桌上的夜来香,说:“这盆夜来香一定是名品吧?”住持不解其意,问:“何以见得?”总统说:“它不仅夜里香,白天也香!”住持说:“这是从房前随便挖来的一棵,它不是名品,是不能再普通的一种。”总统说:“过去我家也有一盆夜来香,可是, 白天从没有人闻到过香味。这盆不同。”

住持说:“过去一位禅师说过:‘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人之所以闻不着,是因为白天,心太躁了!’现在你能闻到香味,可能是心境不一样了。”

两年后,总统离开寺庙前往首都服刑。这位总统的名字叫全斗焕,1980年至1988年任韩国总统。现在他住在陕川老家,过着平民的日子。

后来,一位记者去采访他。谈起百潭寺的经历和如今的生活,他坦诚自然。记者回去后,写了一篇题为《宁静安详,始知花香》的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感慨: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一定是你变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 … … … … … … … … … … 号…学… … … 封 … … … … … … 名…姓… … … … … … … … 级密

10、阅读全文后,从文章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回答怎样才能闻到花香。(2分)

11、根据前后文内容,说说总统住在寺庙在拜佛经的原因。(2分)

12、认真阅读文末加曲线的句子,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13、文章虽然仅仅写了一个小故事,但却揭示了一个大道理。简要写出你阅读全文后受到的启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2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轨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子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 ①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②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请结合语境,仔细斟酌父亲告别时说的两句话,并将序号写来。(2分)

①处( ) ②处( )

A.再见了,好好保重! 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C.进去吧,里边没人。 D.小心自己,注意安全。

15、写出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的小标题: (2分)

16、.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父亲是个 的人。

简要分析:

17、“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不着”换成“看不见”,好不好,为什么?品味选文简洁质朴的语言特点。(3分)

18、下面对文章的感悟,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分)

A.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子不养而亲不待。 D.爱是理解的别名。

(四)、诗词鉴赏,完成19—21题。(6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1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