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四川大地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16:53 字数作文
四川大地震字数作文

篇一:四川大地震

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的危机管理中,其成功经验是防震减灾规划全面得当,各级政府反应迅速;恰当把握应急救助原则;充分公开危机信息;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但是,从抗震救灾的实践来看,目前中国的危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即新闻媒体自身在协调上存在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存在问题;航空救援机制存在问题;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存在问题。为此,要协调新闻媒体自身的运作,打破政府信息公开上的惯性思维,健全航空救援机制,加强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关键词]中国;危机管理;汶川地震;信息公平;航空救援;应急协调联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此次特大灾难,从应急救灾的角度看,是一次对中国全方位的考验,不仅考验着政府各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也考验着全社会、普通公众应对突发灾难的能力。面对严峻考验,中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当然,抗震救灾的实践表明,目前中国的危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一、目前中国危机管理的成功经验:来自汶川地震的现实

“每一次危机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这话非常适合于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中的危机管理。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报道:“(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是)中国政府建国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危机管理。在展现政府抗击危机方面的信心,占领信息主导权,争取百姓的信任,以及赢得国际信誉方面,中国政府此次的表现可说是令人?耳目一新?。”可见,中国政府在汶川地震中的危机管理是相当成功的。

(一)防震减灾规划全面得当

2007年10月发表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再次重申,中国50%的国土,50%的城市,70%百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都位于七度以上的高烈度地震区;国土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大陆地震却占全球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地震灾难严重必然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从编制地震区划图到推出地震应急预案,从建设地震监测网到制定地震行业标准,从重点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到渐次评估乡村建筑抗震等级等等,涵盖了几乎所有内容的战略性防震减灾规划始终被作为提高中国综合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保障。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政府之所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发出指令,各方力量之所以很快就进入虽然紧张但又有序的救援状态,无不表明中国对地震的准备是有效率、有效果的。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已公布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就已专门针对防震减灾规划从现行第22条所作的原则性规定到拟设专章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内容、编制和审批程序等。这并非单纯出于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之考虑,更是建立中国这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地震监测、防御系统的客观要求。

(二)各级政府反应迅速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和动员能力获得了世界舆论的赞许。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在第一时间北京就决定了开放处理的原则,最高层立即全面统筹救灾,总理温家宝7小时后就赶到了危险的地震灾区,救援部队第一时间聚集灾区,这种开放负责的态度,不但在中国从未曾见,纵使放在全球救难史上也算创下范例。

各方面的动作是迅速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迅速出台,这意味着万众瞩目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恢复重建的企业将在一年内开工重建项目”;有关方面提出“灾后重建质量第一”;文化部制定重建方案以保护文化遗产;商务部欢迎国际社会提供支持参与灾后重建;四川省发改委更是制定了8年工作的具体时间表..;等等。

政府的快速反应,政府领导人的信心,信息的公开透明,不仅大大加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也为中国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新加坡外长杨荣文认为中国政府地震信息处理手法“令人赞叹”。连习惯于对中国政府挑刺的西方媒体,也不得不佩服中国政府此次的突出表现,作出了正面报道。

(三)恰当把握应急救助原则

刚刚实行不久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旨在强调政府在救灾中的特殊主导地位。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利用绝

对的职能优势,大规模动员社会力量及资源以应对危机。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政府又十分重视这种垄断性权力的运用,在处置汶川地震这场突发公共危机的时候恰当把握两个必要的原则:一是比例原则。在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时,所实施的措施与救助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形成适当的比例关系,不能不急,但也并未过度,没有无限制地随意扩大法律规定的应急权力。二是平等救助原则。虽然此次实际救助情况复杂,比如道路交通状况、通讯电力情况、天气原因等客观上均会影响到救助的范围和顺序,可是政府仍然考虑尽力保障所有成员不受歧视地享受政府救助这一权利。正是在法治框架内恪守上述原则,使得全体人民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全力以赴地支持和信赖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大为提升。这些是如何评价政府应急能力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防震减灾法实施以来应予归结的重要经验。

(四)充分公开危机信息

从汶川地震来看,中国政府除了没能准确报道地震来临的情况外,其他信息则完全向公众公开。地震发生后仅18分钟,新华网即发布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公开辟谣。卫生部等权威部门每天公告最新的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人数、已出院人数、遇难人数、失踪人数、转移治疗人数,以及捐赠情况、灾后的次生灾害及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等。有关部门还邀请中外记者团前往地震灾区采访。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政府面对这场特大危机保证了信息的高度公开和透明化。允许国际媒体进入灾区第一线采访报道;让国际救援人员入境救助”、“官方电视台也播出?原汁原味?新闻,及时报道伤亡损失情况。”谣言止于真相。中国政府不断地向社会发出预警,公开信息,使得汶川地震期间社会上基本没有多少谣言传播,民心相对稳定,社会秩序安定。

(五)社会公众积极参与

汶川地震发生后,普通百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信心和勇气,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数不清的无名英雄,舍小家,顾大家,彼此扶持,相互慰藉,自觉维护秩序,自觉坚守岗位。举国上下,大江南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谱写了一曲中华精神根深叶茂的壮丽乐章。同时,大量来自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在抗震救灾中做了很多工作。社会公众之所以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完全透明、及时的信息传递。每一天都有大量真实的图片、视频通过各种媒介向全社会公布,极大地触动了人们的同情心。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由于两千多年的人治传统和官本位思想,使得中国人一直都有着“清官崇拜”的情节。此次汶川地震中,以温家宝总理为首的许多高官都亲赴灾区第一线,极大地感染了普通民众。

二、目前中国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来自汶川地震的反思

(一)新闻媒体自身在协调上存在的问题

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的组织协调存在不足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率现场直播“汶川紧急救援”。“汶川紧急救援”的组织协调,基本延续了中央电台习惯的大直播套路:有统有分,大时段包干到位。统筹组的协调,使直播主题贯穿于全天节目之中,五个直播组“分进合击”,在充分体现自由度的同时,又保证全天节目有一个清晰的主攻选题。然而,“汶川紧急救援”的组织协调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诸多问题。

一是五个直播组各自为战,节目整体定位模糊。五个直播组所辖的责任时段,少则315小时,多的可达615小时。虽然各组基本以“小时”为最小播出单元对责任时段加以细化,但是在细化过程中,组长凭借自己对该时段播出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并综合本组人力资源特点,各自为战,以致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大型直播,呈现形态各异的播出形式。早间和午后时段,记者发稿踊跃,直播基本变成记者连线的电话轰炸,缺乏专家的深度分析和报道。到了晚间,大量时间空出来留给嘉宾,来自新闻现场的即时报道,此刻骤然失去了“新闻随进随出”的势头。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完全变成了广播讲座。即使有少量电话进入直播间,也多是白天难以播出的、时效明显滞后的“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在“汶川紧急救援”播出中后期,每天从21时开始,播放将近20分钟的童话故事。设计者的初衷是,让灾区小朋友暂时丢开痛苦的回忆安静入睡,然而这样的播出形式,显然难以纳入“新闻现场直播”的定位之中,以致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中

央电台的“汶川紧急救援”,到底是一场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还是综合了新闻直播、科普讲座、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节目的听觉杂烩?一天数变的直播风格,模糊不清的直播定位,让国家电台的形象和立场受到明显的损害。

二是“新闻随进随出”的实践使直播出现一些不协调现象。按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的传统,文案中每个连线的位置,事先均经过周密考虑,或层层推进,由现场过渡到专家点评;或多点出击,通过视角转换完成对事件的全景描述。这样的文案,固然详尽周密,逻辑性强,但是经常严重滞后于瞬息万变的新闻现场,于是才有了“新闻随进随出”的新理念和新实践。然而,在“汶川紧急救援”直播中,“新闻随进随出”的频率,一度达到近乎失控的程度。在最繁忙的时候,三部热线电话同时占线,各种信息不分主次,不加选择、排序,杂乱无章地送到主持人手上,又随即被播报出去。应该最先被播报出去的,可能因为前面消息“占线”而被挤压到后面;应该详细追问细节的消息,可能因为连线过多而遭遇挤压“缩水”;同一类的信息,本应用“批发”的手段集中播报,现在却拆散夹杂在各类信息里“零售”出去,让听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三是统筹组规划直播主题,直播组大时段包干到位,必然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设置统筹组规划当日直播主题,目的是解决直播小组间各自为战的症结,但是设置主题需要过程,必然丧失对时效性的追求。这里仅举一个例子:22日深夜,民政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21个省市对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甘肃和陕西提供对口支援。当晚通知下达的时候,“汶川紧急救援”统筹组已经安排好次日直播主题;直到23日傍晚,才决定把这条消息确定为次日(24日)直播主题。然而在23日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已经围绕这个选题,大规模展开了报道,反应机制显然更加灵活。

2.中央电视台前方记者的行动缺乏必要的协调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不断地向灾区派出记者,在峰值的时候,大约有一百五十多名记者在灾区,占整个新闻中心记者人数的五分之一。但是,如此多的记者在前方,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后方由于不了解记者在前方的行踪和能够发现的新闻点,无法对前方记者进行有效的指挥,而前方记者也并不了解其他人的行为,由此形成了各自为战的状况。表现在屏幕上,就是直播的信息,宏观的不够宏观,微观的又微观不够。这方面《南方周末》做得比较好。宏观信息上,他们按照地域,如北川、汶川、绵竹等地方,进行了系统梳理,一下子让读者形成了对灾情的整体印象。而在具体的报道中,又专注于灾民的个体命运的描述。其实,在事发之后,央视新闻中心很快就派出了新闻中心副主任及其带队的前方指挥人员,希望能对前方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但是,这样的大规模直播,对于央视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效果上看,整个前方记者的协调统一并不理想。

(二)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汶川地震发生在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5月1日生效之后。除了报道快速、及时以外,信息公开也是这次地震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与以往强化信息控制的做法有所不同,中外记者在四川的新闻采访活动受到的限制不多。国务院带头,每天公布关于震灾的伤亡数字、救援进展等各方面的情况,民众可以通过媒体随时获得有关灾区的各种信息。对地震预报的质疑、学校房屋质量的责难、救助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都有一定的反映,尽管不占主导地位,还是允许存在。我国政府在第一时间践行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布抗震救灾的第一手信息,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赞扬。

不过,以上所说的前提是自己与自己比。若与境外媒体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具体言之,就是政府信息公开仍存惯性思维的遗迹。地震发生之时,只有凤凰台即刻播报了“中国四川发生大地震”,国外网站发布这个消息十几分钟后,我们的官方网络上才有了信息。在那个真正的“第一时间”,我们的媒体延续了审查与自我审查的习惯:上级批示之后才能报道。好在经过不长时间的迟疑之后,管理层和媒体顺应了信息公开的世界潮流,新闻报道迅速出击,接下来就是全球都予以关注的情形:我国的各路媒体派出了记者向灾区进发,几乎所有重要的灾区场景都被报道。

当然,也有少数地方的宣传部门,依然按照惯性方式控制传媒,使得那里的信息在全国得不到关注。例如西祠胡同网站有网友发帖称邻近四川北部的甘肃几个县也遭受了震灾,地震发生后第二天上午,该省各报的记者准备出发赴灾区采访之时接到通知:所有报纸不准派记者到灾区采访,不能报死亡的人数。于是

当天该省除个别报纸报有死亡人数外,对地震失声。到了中午,又接到通知,说可以去一线,但要以领导在抗震救灾一线的行动为准,死亡人数仍然不能报。第三天,通知说可以反映一线的民生问题。第四天再接通知:不要写灾区困难,尤其是灾区缺物资,坚决不能写。正是由于该省采取了如此的信息控制,使得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几乎忘却了还有甘肃的几个县遭受了严重震灾,当四川的灾区群众及时吃上全国支援的食品时,那里的很多受灾民众却因得不到救助而挨饿。

对最初的新闻发布会,也需要加以挑剔。中国地震局的发言人只是大致介绍汶川发生地震的情况,并没有满足民众关于地震信息更多的需求。发言人匆忙读了一份发言稿,没有给现场记者留下发问的机会,可见其准备不是很充分,这也暴露出政府机关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方面还欠缺一定经验。

(三)航空救援机制存在的问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民航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应当说,民航的航空运输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显示了自身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通用航空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以及一些高难度救援中也有诸多亮点,发挥了独特作用。但总的来说,通用航空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差强人意,暴露了我们通用航空发展滞后,以及通用航空在参与大规模航空救援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是响应慢,5月14日,在国务院领导指挥后,民航局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调集民航直升机参与救灾,但实际上等民航直升机到达灾区时,黄金救援时间已经基本过去了,说明我们的航空救援欠缺一种自动响应机制。其次是发挥作用有限,5月15日有16架民航直升机到达广汉和绵阳机场,加上后续到达的,至6月1日,集结在广汉机场的民航直升机达到33架,是民航历史上空前的直升机大集结,但总的说来,执行任务不多,利用率比较低。半个月时间里,一架直升机平均每天执行任务不到2次,即使再加上其他通用航空飞机少量的遥感作业,与全国人民的期望相比,与通用航空应该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此次抗震救灾中通用航空救援机制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目前中国的通用航空力量薄弱、机构分散,通用航空企业处境艰难。自从原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并入东航之后,已经实际上没有了通用航空的国家队,这是通用航空长期萎缩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发展的不平衡。尽管多年来不断听到振兴通用航空的呼吁,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总的来说,通用航空受重视的程度、得到扶持的力度均无法与运输航空同日而语。再加上对空域的严格管制,严重抑制了通用航空的发展。与迅速发展的运输航空相比,通用航空日渐边缘化。

(四)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协调不力。处理公共危机必然要求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然而,中国的行政组织呈条块分割,任何政策任务从决策、发布到实施必须自上而下地逐级通知,然后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报请示,时间可能被无限拖延。在危机发生时,这种结构的危机管理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处置危机的要求。特别是当综合性的危机发生时,各部门应急管理资源难以有效调动和利用。与2008年年初的抗冰救灾相比,在汶川地震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总体说来,部门协调不力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部门沟通不畅。在抗震救灾中,部门沟通不畅的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可以看到,抗震救灾的最初几天,中央决策非常困难,因为信息中心没有伴随建成,对震中地区的信息了解严重不足。在道路和移动通讯中断后,汶川、映秀、北川等多个重灾区成为真正的“孤岛”,这种“孤岛”并不只是指物流意义上的,更大程度上是信息中断,这对于中央的灾情评估、下一步救灾安排、资源调配、政策调整等决策,有严重的影响。震后通讯恢复中暴露出的应急手段单调、防灾意识不强等弱点,如现有传输手段绝大部分采用光缆,缺乏备份方式;卫星设备安装需要大量仪器和人员配合,调测难度较大;IDR卫星设备天线口径大,不便于运输和安装;设备耗油量较大,油料供应不足;灾难发生地没有对设备做容灾备份,导致设备运输时间过长;传输干线电路备份手段单一;通信角钢塔倒塌后难于重建等,也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出现不畅的情况。

三是政府没有很好地协调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力量。在危机事件处理中,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参与是危机管理中能依靠也是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在汶川地震这一危机处理过程中,很多社会组织参与了救援工作,但没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公民参与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所凝集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以往危机事件中从来没有的,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很好地协调引导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力量,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公民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这次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参与作用的发挥。四是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法制建设滞后。四川汶川地震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大灾难,中国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得到了国际国内的一致赞誉,这也说明中国政府越来越成熟、理性,依法行政的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这次地震灾害中政府的应急所依据的是政府文件,而并非人们寄予厚望的法律。汶川大地震震级已达到8.0级,而且是浅表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国家启动了一级地震灾害响应,其依据就是危害程度最高。可是,我们国家并没有一部应对最高级别危机的法律。

三、目前中国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汶川地震的启示

(一)协调新闻媒体自身的运作

1.摒弃大时段直播思维

汶川地震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是“进行时态”新闻事件,直播这样的新闻事件,对文案的要求相对较轻,强调的是对新变化的反应速度。落实到组织协调和编辑理念层面,其核心就是摒弃大时段直播思维。摒弃大时段思维,会给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直播带来很多变化。

(1)将以“随进随出”的方式播报和在播报单元中播报结合起来。现场正在发生的重要消息,以“随进随出”的方式立即插播。其他传递到编辑手中的消息,则由编辑归类,重新编写、制作、包装之后,纳入新一轮播报单元首播。所有在上一个播报单元里出现的内容,经编辑整理、重新编排之后,安排到下一个播出单元滚动播出。编辑必须明确:“新闻随进随出”的目的,是让意义重要的、时效性强的现场新闻,以最快速度传递给听众;除此之外,其他非现场的,一般性信息都可以“暂缓处理”,处理后安排在新一轮播报单元里滚动。以“汶川紧急救援”为例,抗震救灾初期,打开通向重灾区的道路,是抢险的重中之重。假如两条热线同时进入导播室,前一条报道打通公路的最新进展,后一条报道某处废墟刚刚救出一名幸存者。显然,前一条必须“随进随出”,后一条完全可以和其他类似消息合并处理,安排在新一轮播报单元集中播报,而不必挤占有限的播报时间。

(2)使节目风格整齐划一。这既从根本上杜绝“各自为战”的现象,又利于人员调动。在“汶川紧急救援”直播中,各直播组人员调动频繁,许多编辑刚刚适应了这个直播组的工作规律和节目风格,可能又被抽调到新的一组,重新适应这里的规律和风格,精力被大量消耗。摒弃大时段思维,给编辑带来的一项显著变化就是:无论调动到什么时段,每个播报单元的内容,都是基本固定的。编辑需要调整的,只是新的作息时间,而不存在适应风格变化的问题。

2.协调前方记者的行动

(1)可以将前方记者分为三类。一类是驻当地的首席报道记者。如央视驻北川记者,驻汶川记者,该类记者轻易不要换人,由他们负责每天将该地的灾情在整体上向观众进行描述,以利于观众对宏观信息有一个整体印象。第二类是动态新闻记者。他们专门负责动态新闻的采集,这部分记者也可以分为两组:对于重点报道对象,如聚源中学,采取记者定点进行持续报道,不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于不太重要的,则适合由机动记者随机采集。第三类是专题记者。这次专题记者在前方也被当做动态记者使用,这样的做法当然丰富了直播新闻的内容,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专题节目跟进的速度和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央视在地震后的两周推出了专题片《震撼》,该专题片的素材全部来源于整个新闻中心各个报道点的零散片子。这样的素材直接整合成一个系统的专题片,在制作上的确有一定的困难。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该专题片的编辑组,不得不专门派出两路摄像,到灾区专门拍摄空镜,这正是前方记者缺少精细分工的直接后果。这方面,凤凰台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一开始就将前方直播记者和专题记者进行了分类,专题记者不负责直播,专心拍摄专题片;同时后方有一二十个编辑专门为这些前方记者提供编辑服务。

(2)可以考虑将演播室搬到前方。这一点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这样的好处在于,前方指挥系统能

篇二:四川大地震 影评

这一天,是一个全国举哀,这一天是汶川大地震的“头七”。这是第一次,黎民百姓的国家哀悼。让幸存者以幸存的名义更好地活下去,让死难者以死难的名义安息于民族的血脉。正在挖掘的救援者们,你们哭了吧;一线的医生护士们,你们哭了吧;飞奔而去的志愿者们,你们哭了吧;尽心尽瘁的领导者们,你们也哭了吧;所有在呐喊、在急切、在募捐、在援手的人们,你们都哭了吧。在五千年来第一个为普通人设立的国家哀悼日里,让我们的泪水奔涌而出,以国家的名义哭泣,更重要的,以“人”的名义哭泣。

今天,我看了《四川大地震》这部电影。

影片背景是在2008年5月12日14:28,史上迄今破坏力第十九大的四川大地震,至少69000人在这场里氏8级灾难中丧生。而强烈的余震,甚至超过6级,在主震过后的几个月里继续摧毁着这片土地,不断造成新的伤亡和损失。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整个亚洲板块都感觉得到震动”。地震发生当天,胡锦涛总书记连夜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紧急部署救援,强调“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昼夜操劳不息,走公路、搭火车、乘直升机,深入道路尚未打通、余震持续不断的地震灾区,查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救援人员。解放军下达“不惜一切代价向汶川进发”的命令,十万官兵、武警、民警迅速开进灾区;中国空军创单日运兵11420人的我国航空史上最高纪录;伞兵冒死空降在山体还在塌方、大雨还在倾盆的最危险地带救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共度时艰!国内各界群众、台港澳同胞、世界华侨华人,为救灾自愿捐款的人们争先恐后;北京、成都等地为救助伤者自愿献血的队伍排成长龙??

发生地震后,军队迅速的调动反映出中国领导层对实施高效救灾的重视,同时也向世界表明,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期间,中国已准备好了随时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温总理对着从废墟里救出的孩子们热泪盈眶的话语,“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我们相信这一代人,乃至子孙后代都会生活得越来越好”,迅速传遍全球。

看完影片,我觉得世界上有很多人真的太不应该了,为了一件小事,自杀、跳楼……他们一点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如果人能够把生命给另一个人的话,我觉得那些白白浪费自己生命,不会珍惜生命、利用自己生命的人就应该把他们的生命给那些在地震中壮烈牺牲的救援人员和那些热爱自己生命的人。地震中,有多少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生命的重要,渴望生命,希望能够快乐生活。是的,这就是中国——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政府、中国的军队,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让他们低头!大灾就是大难。大难如大考,考验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如炼炉,熔炼出一个民族的脊梁和英雄本色;如学校,启示着一个民族从灾难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增长新的本领。

总之,这部电影很不错,它给我带来了一种震撼,一种坚持,一种团结,一种我们国人的精神。多难兴邦,没有一个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国,必将更加强大,更加成熟,发展的脚步更加稳健,不会停滞。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学习,不要浪费生命,浪费时间。

篇三:四川大地震)

Unit 6

Section A 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I. Pre-reading Activities

i. Related Event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四川大地震); or "Great Sichuan Earthquake", 7.9 M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The epicenter was in Wenchuan County, Ngawa Tibetan Sichuan province, and 374,176 injured, with 18,340 listed as missing. The earthquake left about 4.8 million people homeless, though the number could be as high as 11 million. It is the deadliest and strongest earthquake to hit lived in the affected area.

ii. Related Information

the Great Hanshin Earthquake Disaster:

At 5:46:51 AM, on January 17, 1995, a magnitude 7.2 earthquake occurred around Kobe City in Japan.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was defined by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The earthquake was named “the 1995 South Hyogo Prefecture Earthquake” (or the 1995 Hyogoken Nanbu Earthquake) by JMA. It wa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Great Hanshin Earthquake Disaster”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1995 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51秒,日本科博市附近发生了7.2级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级别是由日本气象局(JMA)测定出来的。JMA把这次地震命名为“1995南尤构县大地震”。它也被日本政府称为“汉山地震大灾难”。

iii.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forecast: (1) vt. 预报,预测 (2) n. 预报,预测

(1)The newspaper's forecast that the Democrats would be totally beaten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came true. 报纸预测民主党人在这次大选中将被彻底击败,结果变成了事实。

(2) Hurricane has been forecast for tomorrow afternoon. 天气预报说明天下午有飓风。

2. detect: vt. 察觉,发现;探测

The dentist could detect no sign of decay in her teeth. 牙医在她的牙齿上找不到蛀蚀的迹象。 相关词语 detection n. 察觉,发现;探测

detective (1) n. 侦探(2) adj. 侦探的

3. watch … for: 留意,观察

He has watched large amounts of book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他留意了大量书籍中有关癌症的疗法。

4. experimental: adj. 实验的,用作实验的,根据实验的

The medicine is still at the experimental stage. 这种药现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关词语

1

experiment n. 实验

5. wax: (1) vi. 变大,增加 (2) n. 蜡

(1) Candles are made of wax. 蜡烛是蜡做的。

(2) wax and wane (月的)盈亏、圆缺;[喻]盛衰

6. destruction: n. 破坏,摧毁;引起毁灭的根源;毁灭的原因

The fire caused the destruction of my books. 这场大火使我的藏书被毁坏。

相关词语

destroy v. 破坏,摧毁

destructive adj. 破坏性的,毁灭性的

7. after all: (1) 记住; 别忘了 (2) 毕竟; 终究

(1) It has turned out to be a nice day after all. 天气终于转晴了。

(2)I know he hasn't finished the work, but after all, he's done his best.

我知道他尚未完成这项工作, 不过要知道,他已经尽力了。

8. withstand: vt. 经受,承受,顶住

The enemy couldn’t withstand our attack. 敌人抵御不住我军的进攻。

9. joint: (1) n. 接头,接缝,接合处;关节 (2) adj. 共有的,联合的

(1) Our arms and legs bend at joints. 我们的胳膊和腿在关节处弯曲。

(2)Mr. Jones and his two sons are the joint owners of the business.

琼斯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是这家商店的共有者。

10. durable: adj. 耐久的,耐用的;持久的

The resolution calls for a just and durable peace settlement in the area.

决议号召这个地区的问题得到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解决。

11. horizontal: adj. 与地平线平行的,平的,水平的

On a map there are horizontal lines and vertical lines. 地图上有水平线和垂直线。

相关词语

horizon n. 地平线;人的知识、经验、兴趣的限度或范围,眼界

12. beam: (1) n.梁,横梁;光束,射束 (2) vi. 愉快地微笑;发光,发热 (3)vt. 播送(消息、电视节目等)

(1) The beams of the searchlights fingered the sky over the airport. 一道道探照灯光刺破机场的天空。

(2) He beamed on his visitors. 他对着客人们微笑。

(3) This program is beamed to European countries at 10:00 daily. 这节目每天十点钟向欧洲国家播送

13. vertical: adj. 垂直的,竖的,立式的

Walls are usually vertical. 墙通常是垂直的。

14. enclose: vt. (1) 围住,包住 (2) 附寄

(1) The football field is enclosed by a wall. 足球场被一道墙围了起来。

(2) I enclose a check for $400. 我附上一张400美元的支票。

2

15. besides: (1) prep. 除?之外(还有)(2) adv. 而且,此外

(1) Besides milk and cheese, we need vegetables. 除了牛奶和干酪外,我们还需要蔬菜。

(2) I don't want to come out now, and besides, I must work. 我现在不想出去,而且我还得工作。 近义词汇 in addition to除?之外(还有)

in addition而且,此外

16. attach … to …: 把?系、缚或附在?上;隶属于;加于?之上

(1) Professor Smith was attached to the medical college as a guest professor for two years. 史密斯教授在医学院当了两年的客座教授。

(2) No blame attaches to him for the accident.他没有因这个事故受到责备。

17. fasten: vt. 使牢固,使固定

(1) She fastened (up) her coat. 她把外衣扣紧。

(2) Fasten your seat belts! 请系上安全带!

18. extinguish vt. (1) 使熄灭,扑灭 (2) 使(希望、爱情、感情等)破灭

His behavior extinguished the last traces of affection she had for him.

他的这种行为使她对他的最后一丝爱慕之情荡然无存。

相关词语

extinguisher: n. 灭火器

19. handy: adj. (1) 手边的;近便的;在附近 (2) 有用的,方便的

This is a handy little safety box. 这是一只使用方便的小保险箱。

20. at work: 在工作的地方;在工作

They are at work on a new dictionary. 他们正在编一本新字典。

21. put out: 熄灭,扑灭

Please put out the light before you go to bed. 上床之前请把灯关掉。

22. portable: adj. 轻便的,便携的,手提式的

a portable book-computer 便携式笔记本电脑

23. fragment: (1) n. 碎片,碎块,断片,未完成的部分 (2) v. (使)成碎片;打断

(1) She dropped the bowl on the floor and it broke into fragments. 她把碗掉在地上,碗摔成了碎片。

(2) He was still in bad condition and could recall only a fragmented account of the accident. 他的情况仍然不好, 只能回忆起那次事故的零星片断。

24. chaos: n. 混乱,无秩序

The school was in chaos after the fire. 那个学校火灾之后一片混乱。

25. agree on: 就?达成一致意见

(1) They agree on the plan all the way. 他们完全赞同这个计划。

(2) I will agree on whatever you put forward. 你无论提出什么,我都会同意。

形近词组 agree with 同意某人的看法、意见、分析等;相符

agree to 同意

agree to do 同意做?

26. be down: (计算机系统等)停工的,不工作的

The computer is down now but should be back up in an hour.

计算机现在停机了, 但一小时后可以恢复工作。

3

27. sensible: adj. 明智的,合情理的

He was sensible enough to mind his own business. 他很明智,不管别人的闲事。

形近词汇:sensitive adj. (+ to) 敏感的

28. check in: 登记,报到

check in at a hotel 到旅馆办理登记手续

29. accuracy: n. 精确(性),准确(性)

No one doubts the accuracy of these figures. 没有人怀疑这些数字的准确性。

相关词汇 :accurate adj. 精确的,准确的

30. occurrence: n. (1) 发生的事情,事件 (2) 发生,出现

an everyday occurrence 每天发生的事

相关词语:occur v. 发生

31. resistant: adj. (+ to) 抵抗的,对抗的

The transplanted seedlings are resistant to cold weather. 移植的秧苗具有抗寒能力。

相关词语:resistance n. 抵抗,对抗

resist v. 抵抗,抵制

32. precaution: n. 预防(措施);警惕, 防范

He took the precaution of locking his door when he went out. 当他外出的时候谨慎地锁上门。

33. make a difference: (对某人或物)有影响 / 起作用;很重要

(1) Tha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那对我没有影响。

(2) It makes no difference. 那没有关系。

iv. Difficult sentences

1. Before the Hanshin earthquake in Japan, there were reports of large schools of fish swimming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句中schools of fish指“鱼群”。现在分词短语swimming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是后置定语,修饰schools of fish。

2. Perhaps most interesting, and most easily measured, is a chemical change in ground water before a quake.: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A chemical change in ground water before a quake is perhaps most interesting and most easily measured.

3. Steel seems to be the best material, but not if it is welded to form a rigid structure: 句子后半部分有所省略,完整句应为:… but it is not the best material if it is welded to form a rigid structure.

4. They should regularly check and reinforce their homes, place heavy objects in low positions, attach cupboards and cabinets to walls, and fasten doors so that they will not open

accidentally during an earthquake.: 句中check and reinforce、place、attach、fasten是四个并列的谓语动词。so that引导状语从句,表示fasten doors的目的。they指doors。

5. Light shoes will not protect your feet as well as heavy shoes will.: 句子对light shoes和heavy shoes进行了比较,所以是“not as + 形容词或副词 + as”的同级比较结构。well是副词。

6. Also important is an arrangement for family members to communicate…: 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是:An arrangement for family members to communicate is also important …

7. A sensible arrangement is to have all of the members of the family call to check in with a friend or relative who lives more than a hundred miles away.: 注意句中have sb. do sth.“让某 4

人做某事”的结构。who lives more than a hundred miles away是定语从句修饰a friend or relative。

8. Although scientists still cannot predict earthquakes, they are learning a great deal about how the large plates in the earth's crust move, the stresses between plates, how earthquakes work, and the general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place will have an earthquake.: 这句话较长,但结构并不复杂。although引导状语从句, 是整个句子的状语。介词about后面带了四个并列的宾语:(1) how the large plates in the earth's crust move;(2) the stresses between plates;(3) how earthquakes work;(4) the general probability that a given place will have an earthquake。在最后一个宾语从句中,that引导probability的同位语从句。

9. However, even if prediction becomes possible, 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where earthquakes are a common occurrence will still have to do their best to prevent disasters by building structur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ground movement and by being personally prepared.: 这个句子的结构较为复杂。even if引导的从句是整个句子的状语从句。主句的主语是people who live in areas where earthquakes are a common occurrence,其中who引导定语从句修饰people,而where引导定语从句修饰areas。句子后半部分中,由and连接了两个并列的by介词短语,表示“通过?手段、方法”。在第一个by介词短语中,that are resistant to ground movement是定语从句修饰structures。

v. Spot Dictation: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words.

All natural systems __tend__ toward balance among _opposing_ factors or forces. Human __activities_ can cause or permanent changes in natural systems. The smoke of one small fire causes no to the environment. Natural processes can clean the _particles_ of smoke from the air. However, the collective smoke from thousands of factories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has caused enormous increases in air

II. Post-reading Activities

i. Keys to the Exercises

II.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have the scientists done in order to detect movements?

They have wired the Earth and sea to detect movements.

2. What have the Chinese people traditionally done about earthquakes?

They have traditionally watched animals and plants for warning signs of earthquakes.

3. How are most of people who die in earthquakes killed ?

They are killed by falling buildings.

4. What do architects do to prevent property damage?

They design buildings so that the building’s columns and horizontal beams are of equal strength, and vertical support columns are inserted deep into solid soil.

5. What should people in areas where earthquakes are common do to prepare their houses ?

They should regularly check and reinforce their homes, place heavy objects in low positions, attach cupboards and cabinets to walls, and fasten doors so that they will not open accidentally during an earthquake.

6. What should people in these regions do to prepare themselves?

People in these regions should have supplies of water and food at home and at work. It is best to store several gallons of water per person.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have something that can clean water and kill bacteria, so water from other sources can be made safe to drink. Store one week’s food for each person. Earthquake survival supplies 5

篇四:四川大地震 ——演讲稿

四川大地震

演讲稿——四川大地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四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这场大地震,震撼了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

看着那些子弟兵,看着国家领导,看着那些灾民,看着那些志愿者,心里暖暖的,眼睛不时的被感动的泪水湿润。这场灾难,我们的心紧紧在一起。想起曾经那些受过的伤,吃过的苦,都觉得刻骨铭心。

以前,觉得受伤受苦不公平,觉得委屈,但是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那些都可以不用计算,以前觉得孤单,觉得没有朋友,觉得除了家人就没人关爱,但是在这场大灾难面前,那些都被冲刷的干干净净,涌现在我们的面前的是伟大无私的爱。那热血沸腾的呼喊,那点点滴滴的付出,那绷紧我们神经的数字??一个个奇迹,让那些过往都黯然失色。 突然间的突然,我发现,人生最悲惨的不是失去亲人,不是失去金钱地位,不是失去家园,失去这些固然悲伤,痛苦,但是撑起我们生命向下走的是对生命的渴望,是希望和信心,人的一生那么短又那么长,支撑我们完整的人生信念,就是希望,信心,爱心!

那忧伤,算的了什么?那成长的挫折,算的了什么?那病痛,算的了什么?在伟大的爱的面前,这一切都黯然失色。也许我们遇到很多不公平,很多愤恨的事,但是面对这庞大的事件里,我们能看的到,人性的真善美,它时刻在我们身边,被包裹在深层。我们不孤单,我们不绝望,我们有13亿的中国人都是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支撑我们人生信念的力量!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五:观“四川大地震”后感

观“四川大地震”后感

5月21日星期一下午2时28分,一个令人悲痛的时刻,在我国四川发生了由唐山大地震以来罕见的8﹒0级大地震。

电视中﹑报纸中﹑网上,到处都在传递着关于四川地震的事。当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次地震死了六万八千多人后,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我悲伤的说:“又有多少人在这一次地震中失去生命啊!”

那些医生﹑警察﹑消防员﹑志愿者他们总是抢在第一线救助人们。不管时时发生余震,不管手鲜血直流,他们一直都是最勇敢的!那些战士和人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也不顾亲人的生命危险去救他人,这种精神多么伟大呀!他们说:“早一分钟到这里,灾区的人们就少一分危险我们愿意付出死的代价!”

这一刻,我真想对那些灾区的人们说:“不要害怕,黑暗终将会过去。坚强起来!因为,还有13亿人,还有13亿人在努力把你们捧起来!地震虽然震垮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永远震不垮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时此刻,又有谁不在关心﹑牵挂着你们呢?

四川的灾民们,加油!灾区的小朋友们,别怕!后面还有13亿人在为你们鼓劲!

学庵小学六年级:喻思阳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