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中华要兴起广场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2:40 字数作文
中华要兴起广场舞字数作文

篇一:广场舞发展现状及特征

浅谈广场舞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摘 要: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

关键词:广场舞;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20-01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我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单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广场舞蹈几乎遍布了祖国每一个角落。所以讲广场舞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一、广场舞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舞蹈,更呈方兴未艾之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如今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乡村生活的亮点

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由于广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在娱乐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健身作用,使广场舞成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舞蹈。在全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当你踏入市内的任何一个广场,都会看到人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舞动的身影。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在用这种健身的方式展示着幸福、展示着快乐。

对于广场舞现状的笔者做了社会调查:

(一)参加人员情况

从年龄上看30—50岁参加广场健身舞锻炼的人数占66%,50—60岁参加广场舞锻炼的人数占24%,60岁以上仅占10%。由此看出:由于广场健身舞的运动特点,低龄老人更乐于参加。从文化程度来看,参加广场健身舞的中老年妇女大学或大学以上占17%,高中占22%,初中占42%,其他占13%。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对健康的认识不同。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对健康相关知识了解较多,对自身健康更为重视,很容易投人到健身舞锻炼中来。

(二)参加广场舞的目的

通过调查,参与者锻炼的目的依次分为:健体、运动减肥;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愉悦心情;结识朋友、增进人际交往,还有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等。调查显示,广场舞能满足人们健身娱乐、调节心情、重建与人交往的需要。

(三)广场舞的时间安排

大部分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坚持天天练习;每次练习1—1.5小时。

通过调查了解到清晨和晚餐后是参与者普遍选择的锻炼时段。30—40年龄段的女性锻炼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化性,41—50岁年龄段的女性由于工作、家务繁忙,只能靠挤时间才能进行广场健身舞锻炼,而且计划性不足,50岁以上女性空闲时间多,生活比较有规律,因此,锻炼时段比较固定。

(四)广场健身舞的组织情况

广场健身舞的组织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社区组织,锻炼人数占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15%;一类是民间自发的非社区组织,占广场健身舞参与者的75%。从调查中显示,有65%的广场舞练习者认为:由于练习中缺乏有效指导,使得练习带有盲目性,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建立和完善一个强有力的活动组织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场所,是非常必要的。

(五)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心血管、呼吸系统锻炼效果分析

从访问参与者的调查情况来看,93%的人属于健康状态,说明广场键身舞在调节参与者血压,维持心脏正常运转方面有一定功效。在肺功能方面,参与者的肺活量均稍微大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六)广场健身舞参与者心理功能结果分析

广场健身舞的参与者记忆力明显好于一般同龄人群。这与在舞蹈活动中,需要记忆大量舞蹈动作,并需要注意肢体的协调配合不无关系。在放松心理缓解压力方面,参与者由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利于彼此交流的社交圈子,相互间的倾诉变得极为普遍。

二、广场舞的特征

(一)参与形式的少局限性、广适应性

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

(二)音乐题材的丰富性

广场舞蹈的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可以创作全新的音乐、全新的舞蹈,编导可自由发挥。广场舞蹈有原生态的广场舞蹈,有加工整理的广场舞蹈,还有创新的广场舞蹈,大部分的流行歌曲,都能做为广场舞的音乐伴奏

(三)广场舞是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

广场舞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十几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在宽阔的场地中表演大多都不用独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的形式来表演。

(四)因陋就简

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广场这个表演环境不可能有很好的布景舞美来体现很复杂的表现内容。所以广场舞蹈无论是在表现内容上,舞蹈结构上都不能搞得过

于复杂,只能以饱满的情绪和队形的变化来博得观众的喜爱。

(五)自娱性

自广场舞蹈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要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如正月十五闹花灯,晨练时的广场舞,大部分都是民众自发性的表演。

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使舞者内在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使舞者得到表现自我的机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就是决定广场舞自娱乐性的原因所在。

★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场舞视觉下的和谐人际关系研究》成果论文,项目编号为:sz126016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1998.

[5]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大学出版社.

篇二:中国的广场舞怎么火起来的

中国的广场舞怎么火起来的?

导语:广场舞已经取代了交际舞的地位,跳遍大江南北。是什么因素让伴着最炫民族风翩翩起舞的中老年爱好者们,占据了晚间的广场?

2013年的夏天,纽约的日落公园里,警察亮出手铐,带走了广场舞领队,尚未安置好音响的舞蹈者们怔在原地。两个月来,这支华人广场舞队已经第三次遇见同样场景。附近居民的不断投诉,让他们难以为继。

热衷于投诉的美国居民并不知道,广场舞在中国已经跳遍大江南北。

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群与流行音乐间最亲密的连结,大概就是在聚众起舞的时刻。每日晚饭后,响彻社区空地、公园门口、城市广场,乃至宽敞些的马路上的最热歌曲是:思密达、伤不起、我从草原来、最炫民族风、山里红、老婆最大。 这类音乐节奏感强,四分音符一拍,时值适当。与广播体操的口号类似,适合基础薄弱的初学者,很容易找到节奏。

这些广场舞往往场面宏大,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其中最常见的是“排舞”。除此之外,在公共空地上出现的亦有扭秧歌、交际舞,但很少以“广场舞”称之。 “排舞”动作简单、循环重复,所需设施不多,音响、电源即可。同时,它规模灵活,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空地。

重庆开县跳广场舞的人们,四川话称广场舞为“坝坝舞。”

2000年之后,广场排舞风靡全国,但它并非现代社区的必然产物。

欧洲的广场中,无论近年兴起的快闪,传统的游行、舞蹈,与“广场舞”日复一日的集体舞蹈特征也差别甚远。即便在国内,广场舞也没有被所有适龄人士接受。比如乌鲁木齐,舞蹈资源丰富的维族中老年人却很少在广场上起舞,占领广场跳舞的往往是汉族人。

关于中国特色广场舞的起源,有些学者认为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陕北的新秧歌运动有关。共产党建立国家政权后,陕北的新秧歌随干部、文艺工作者带往全国,集体文化不断强化的岁月,适应这种特性的舞蹈被深深扎下了根,以忠字舞的形式达到巅峰。

不过,这并不能解释广场舞产生时间。“文革”结束后,忠字舞逐渐消失。1979年的除夕夜,经历了20余年的隐匿后,央视春节联晚会第一次出现了交谊舞。这一举动,敲开了被冰封已久的交际舞热情,民国年间风靡各个城市的交际舞再

次成为时髦的代表,持续到2000年之前。

而现在,广场舞已经取代了交际舞的地位。这些现象无法用舞蹈文化简单归纳,背后有着更复杂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因素让伴着最炫民族风翩翩起舞的中老年爱好者们,占据了晚间的广场?

【社交强需求,场地弱供给】

广场舞的参与者中,中老年的比例远大于青少年。学者对福州、洛阳、济南、武汉的调查中,40岁以上参与者皆超过80%。这部分人群社会地位稳定,竞争压力小,相对于青壮年有更多的时间。

现代健康观念的传播,不断激发着他们的运动需求,但体育场地的供给却堪称贫弱。

2005年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03平方米。而所有场地中,65.6%为学校体育设施,其向社会开放率为29.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增添了露天体育设施。即使如此,《“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预期2015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仅1.5平方米——是2013年美国的1/16,日本的1/19。

场地的供应紧张,造成使用体育设施的费用、时间成本增加,而标准场地开放率低,也缩小了可选择体育项目的范围。

同时,中国不断的城镇化进程增加了流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预计仍以每年接近2%的速度递增。在社会结构、组织方式的转型中,随城镇发展而出现的城镇生活方式也不断强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然包括了休闲锻炼的方式。但是,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代表着现代社区锻炼形式的健身房,在中国一直数量不足,甚至在2011年还出现了下滑。

香港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2011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

防盗铁门阻碍着串门的热情,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不熟悉互联网,难以在虚拟的公共空间寻得补偿。他们有强烈的社交欲望,却只拥有数量有限的社交途径。 普遍的广场舞调查中,女性的比例都在85%以上。受传统意识影响,在中国,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中老年女性,不习惯于社会活动,酒席、丧葬、礼宴多由男性

参加。一旦传统的邻里关系、血缘关系在城镇化过程中减弱,她们的交往渠道更是迅速减少。

城镇中老年社交资源的稀缺,与其数量急剧增加形成对比,造成社区内的紧张。此时,哪个项目可以适应这庞一大人群的需求?

他们另辟蹊径,发展出成本低廉,灵活易学,集体参与,立足于中国社区的市民体育形式———广场舞。它非常契合于中老年社交需要,又不必大规模改造社区体育场地。

只不过,广场数量有限,要么饱和,要么距离太远,很快“大妈”们从广场蔓延到空地,在逼仄紧邻的中国社区扎下了根。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如果广场舞想要扎根,成为日常的活动,就需要形成组织。

领舞者是广场舞队的灵魂。他(她)示范动作,教导新人,由队伍中声望最高的人担当。若是领舞能够紧跟最新的潮流,可使队伍人气增加,在社区江湖里占据上风——在自发的广场舞队伍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

领舞者的背景不同,常见的是退休歌舞团老师、文艺兵,以及有过舞蹈底子的爱好者。近几年官方培训班增加,居委会中接受培训的领舞增多。民间也出现一些舞技好的舞者,收取费用,轮流在各个社区担任指导。

篇三: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

一、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

(一) 广场舞的起源

舞蹈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娱、娱神、娱人以及表情达意的需求而创造的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大批原本濒临消亡的民间舞蹈也通过广场舞的形式得以重生。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有文字的记载就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晚期,《管子·轻重己》说:“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也有学者认为,早在原始狩猎生活时代,人们通过围着火堆蹦跳来庆祝狩猎成果、驱赶野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祭祀活动,如果说广场舞的前身是祭祀活动,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由此看来,广场舞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再经过近现代的传承,最终演变成今天所说的健身广场舞。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开始由温饱需求转向健康需求,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利用休闲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花钱买健康的形式较少,然而在08 奥运的带动下,全民响起一股健身热潮,一种不花钱就能组织人民起来运动的广场舞热潮。

(二) 广场舞定义界定

关于广场舞的定义,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一般学者把广场舞认为是舞蹈的形式之一,主要从功能,特点、目的、内容等角度来界定广场舞。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舞蹈类型,如:广场舞是自发性以健身为目的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二是认为广场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如: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三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如: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舞蹈活动。还有人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现象。

通过对有关广场舞的研究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对广场舞定义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这说明广场舞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也表明上述定义确实还存在一些缺陷,或过于宽泛,或过于偏颇,基于此,笔者在遵循广场舞是一种健身自娱活动并突出其本质的前提下,认为现代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当然,随着人们对现代广场舞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对现代广场舞定义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而通俗认为广场舞是在全民运动的环境中所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集体性在广场上跳舞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在都市广场,校园,小区,由大众集体娱乐的舞蹈。区别于乡村村民年节之际的自娱性,集体性的民俗舞蹈,也区别舞台上多人表演的群舞。广场舞作为一种都市的大众性舞蹈,由二名或多数名领舞者(男女搭配) 带领大家一起跳,带有强烈的自娱性,舞步一般比较简单,队形变化也不复杂,是一种比较容易开展的“大家跳”活跃了职工,学生,农民,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大多数集体舞的动作,来自我国的民俗舞蹈和西方舞蹈。

二、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从参与的人群特点、场地特点、开展的规模、参与时间段和方式以及与社会的冲突来进行现状的分析。

1、广场舞参与者的性别特征

广场舞运动性别比例相差极大,绝大部分是女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女性的健身意识强于男性;另一方面则与男性从传统意识上认为舞蹈是属于女性的专属运动,肢体的协调性与音乐的节奏感不强烈,不习惯在公共场合展现自己。

2、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特征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参与广场舞运动的市民年龄跨度较大,有老年人,也有比较年轻的。其中40~49、50~59岁三个年龄段的参与者所占比例最大,老年人和年轻人则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40~49岁的中年人一般有稳定的工作或者是家庭妇女,家庭生活比较稳定,跳广场舞既可以缓解一天工作的疲劳,也可以打发饭后无聊的时间,又能愉悦身心、健身减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者是退休在家又或者是儿女已经成家,闲暇时间较多,对健康长寿有紧迫感。而40岁以下的人较少,可能是他们这个年龄的青年大多没有健身意识,觉得自

己还年轻不需要进行锻炼;也有大部分人都在忙着工作,肩负着家庭和工作的重任,;更有绝大部分人把工作后的时间用来照顾年幼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没有自己的时间进行锻炼生活有关。

3、广场舞开展规模和场所特征

广场舞运动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场地可大可小,有块空地就能进行练习。大部分广场舞参与者选择聚集成一个群体进行锻炼。具体选择锻炼的地点如下:大多数人喜欢在广场进行广场舞运动,一部分其次是选择在小区广场或篮球场、街边宽敞地带,小部分选择在公园、社区健身活动场地。

4、广场舞锻炼的时间段以及参与方式

有绝大部分的人是在晚上跳广场舞,仅有极少数的人选择早晨进行锻炼。有大部分的女性被访问者表示,要从事家务活动,只能选择晚上进行锻炼;有一部分被访问的参与者认为晚上跳舞比较有感觉,晚上灯光比较暗,跳舞的人不会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跳。

广场舞活动中有是由朋友带动的、自发的,而被社区、单位和家人带动与广场舞加起来只有极少数人。他们在学习广场舞时是直接站着人群中跟着边学边跳。这一情况说明,目前广场舞的开展和普及更多是自发的、松散的。

5、广场舞与社会的冲突

近日,武汉大妈在小区内跳广场舞被住户泼粪,引来众人讨论。事件起因是广场舞噪音扰民,几番协商未果后,一些居民不堪忍受选择搬家,而另一些住户则选择用秽物去表达自己的愤怒。今年 8 月,广场舞也曾“舞出广场,舞向世界”,华人大妈在纽约的公园中跳起广场舞,却接到一张写着“在公园内没理由地制造噪音”的传票,舞蹈领队被警方带走。广场舞为何如此引起众怒?夏日的夜晚,广场舞是一道亮丽风景,却也给部分人带来了烦恼。前些天,太原市东岗巷的居民向报社反映小区里每晚都有人跳广场舞,跳舞者跳得很欢快,可却苦了附近的居民。大热的天,开开窗户,外头的音乐吵得人坐立难安,不开窗户又炎热难当。为此,居民们多次找到小区所属单位进行协调,可单位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这看着挺好的广场舞咋就成了扰民舞?

参考文献:

[1]陈离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篇四:广场舞调查报告

告别噪音,告白广场舞

——关于金华市婺城区青春社区广场舞的调查报告

[提要]: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兴起与热门,我国的广场舞人数激增。但由于相关的管理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全国多地的广场舞都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因此,特意对青春社区这一拥有大量广场舞爱好者的社区进行调查,针对其管理、规范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青春社区 广场舞 噪音 冲突 解决

前 言

自广场舞兴起以来,泼粪、鸣枪、放狗等冲突事件不断,而造成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广场舞这一文化形式所伴随的巨大噪音。当广场舞邻近居民区时,广场舞就不再是一种有益于强身健体的文化形式,而是影响居民休息、引发矛盾冲突的定时炸弹。通过对青春社区现状的分析,发现社区内有多个广场舞集中地,存在两种极端的情况——居民表示理解,甚至有所牺牲与居民极度厌恶、反感,恨不得遏令禁止,大小冲突不断。在此矛盾重重,社区管理缺失的情况下,提出一些意见与可供参考的其他地方的解决方案。

一、调研结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社区内目前共有三个较为固定的广场舞集中地,一个位于小区西面的篮球场,大致40人次;

中华要兴起广场舞

一个位于小区中心加贝超市门口的空地,大致30人次;以及位于小区东面某一居民楼楼下的空地,大致20人次。总共有一百余人的广场舞爱好者。虽然同在一个小区,但这三块位置的规范情况却差异很大。

(一) 篮球场

小区西面的篮球场空地是社区内目前最大的固定广场舞集中地,以40岁~6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阿姨们与在该篮球场上打篮球的运动者以中间线为界,虽然各使用一半场地,但相处较为融洽,受访的运动人士也都表示广场舞所放的音乐音量适中,并不会干扰他们运动,也能互相理解。而该篮球场与其附近最近的居民居住区大约有50米的距离,附近的居民普遍表示受其噪音干扰较小,只有小部分住户能听见隐约的歌声,但是对生活几乎不产生影响。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对此表示理解,认为生活之余跳跳舞也是一大乐事,有助于锻炼身体、

提高审美情趣、扩大人际交往,表示了对广场舞这一文化形式的支持。

而这一块区域,阿姨们许多已经跳了许多年,与附近的居民相处融洽,很少遇到有居民来抗议之类的冲突事件。并且,也有专门的领舞阿姨作为此地的负责人,当居民对其有意见时由她与居民沟通、协商,她们现行的音量就是在一年前经过协商调整的基础上的确定的,较为合理,居民反映也较好。在这样的氛围下,阿姨们也跳得舒心。

(二)加贝超市门口的空地

加贝超市位于小区的中心,在一养老院楼下。在该地跳舞的阿姨除了附近的居民之外还有养老院的部分阿姨。该地跳舞的时间段大致为晚上5:30~9:00,离附近最近的居民楼也有近百米的距离,实地勘察后发现在居民楼几乎听不到广场舞的音乐,居民也表示没有什么影响,对广场舞持积极态度。但是因为位于超市大门口,也就其音量、位置等问题采访了超市负责人、营业员、以及部分顾客,其均表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偶尔能听到也不会对其工作、购物造成影响,支持中老年人走出家门,强身健体。另外,超市负责人表示,能将门口的大块空地有效利用起来,也有助于超市旺人气,在广场舞音量适当的基础上,可谓互相得益。

居民、超市的相关人员都对阿姨们的广场舞表示支持,她们跳起来也自然更为快乐,甚至许多与超市的营业员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三) 某居民楼楼下的空地

在调研中,虽然前两个广场舞集中地反映较好,无论是附近居民还是跳舞的阿姨,都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形成一个融洽的氛围,但在这里,情况却大不相同。

这块空地紧挨着一片居民楼,空地的上方就是许多阳台,受访住户们纷纷表示广场舞的音量很大,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而其也不止一次的与阿姨们沟通,甚至起过许多次冲突、踢坏了好几个音响,但情况始终没得到改善。派出所的民警都表示,不止一次地接到反映,那块区域因广场舞音量过响干扰了居民而引发冲突事件,但他们对此也表示很无奈,调解、劝导的无效始终是这里广场舞的痛。不仅痛在居民,也痛在跳舞的阿姨们。在受访中,不仅是居民哀声载道,怒火连天,跳舞的阿姨们同样表示苦恼,出来跳舞也是图个开心,却时常遭到附近居民的谩骂,完全违背了她们出门跳舞的初衷。但是又出于种种原因,阿姨们似乎并不愿意转移战地加入小区其他两个舞队。而在这里,也并没有担任负责人的领舞阿姨,这里的麻烦谁都解决不了,谁也不愿意来担这个天天与住户理论、相吵的责任。

二、现状分析

对比之下我们发现,青春社区的三块较为固定的广场舞集中地中,离居民区较远、音量对居民干扰较小的前两块区域都有较为融洽的氛围,受访住户几乎全部秉持着理解的态度,对偶尔受到的干扰造成的不方便也表示理解,自己想办法解决。比如在篮球场附近的一位阿姨表示,因为在家里能听到的音量其实很小,平常并不会太在意,但是由于她每个月需要值一天半夜班(半夜12点上班,晚上6、7点就会睡觉),睡得早对声音就比较敏感,这时候外面的广场舞的声音就容易困扰她造成失眠。而当我提及是否与跳舞阿姨们进行交涉时,她连连摆手表示对阿姨们的理解。在采访前两块区域的过程中,相互理解也几乎是每个受访者会提到的词汇。而第三块区域的居民几乎无一不是怒火万丈,恨不得禁止广场舞。那难道是前两个区域的居民比较好说话?在采访中,前两个区域的居民也都说,理解的前提是阿姨们广场舞的音量适中,若是就在自己家楼下,噪声很大,那是谁也无法忍受的。

而对于广场舞问题的出现,除了双方问题之外,也有居民提出,与社区文化缺失也有很大的关系。人们在饭后除了打麻将、打牌、广场舞之外几乎没太多的选择。公共用地缺失、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过少,都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此外,受访居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表示,受到了广场舞的噪声困扰除了和跳舞阿姨交涉,第一时间也会向社区、媒体反映。但是曾经和社区联系过的受访者告诉我,他们反映多次不仅未果,社区连个回应也没有,敷衍了事。我也为此走访了社区与媒体的相关人员。 对此,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很无奈。首先,目前并没有可以参照的硬性政策;第二,社区并没有执行力,只能以调解、劝阻为主,无法硬性规定哪块区域能跳与否。而小区半开放的情况也为管理增加了难度。另外,青春社区内建有公园、超市、报刊亭、小学、多个杂货店、养老院等,且绿化面积很大,公共用地占地很大。她们也曾联系过青春公园,公园的大门口虽然有一块空地,但晚上没灯。而公园的人流量很少,公园不归社区管,无法安装灯具。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他们也无法将居民楼下空地位置跳广场舞噪音大的问题解决。

而媒体人员则认为,由于国家并未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当地政府也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任何批示,他们的介入也很难解决问题,只能拍摄双方的矛盾过程,对实际解决效果不大。并且这类情况现在可谓广泛存在,除非出现一些过激的事件,否则其也很难针对该主题整理成正式新闻稿播放。

三、意见与建议

当下,多地政府都采取了措施治理广场舞扰民的问题。而政府动了力却给人感觉不走心。

比如,西安市法制办发布《西安市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晚10点至次日7点,居民区不得进行广场舞等产生噪音的的活动。如果严重扰民,单位将面临1万元、个人将面临1万千的罚款。表面上看,这既保障了居民跳舞的权利,也没有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貌似是一种双赢。但细想一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试问有多少大叔大妈跳广场舞是在晚上10点到次日7点进行的?很明显,居民区的其他人反对跳广场舞的原因是影响休息,这里的休息又不是特指睡觉,而是下班后能够享受一种相对清静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规定显然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嘛?这也就证明政府在广场舞的治理上是在做无用功,于公共资源使用困境的解决基本上没有任何帮助。

而当下,温州鹿城区模式采用中央音响声控控制音量,控制所设的音响声源与居民区的距离,违者处以一定份额的罚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肥等地开始在社区附近兴建街心公园类的空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用地,解决广场舞问题。

广场舞不同于其他的舞蹈形式,广场舞脱离了舞蹈的专业范畴。广场舞产生在群众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它的创作者是群众,它的使用者是群众,他的传播者也是群众。作为一种大众健身形式,广场舞集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为一体,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已经冲出了城市,走向了农村。同时,广场舞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距离。 毋庸置疑,这样的文化形式需要得到支持。但是,不告别噪音,我们好像无法告白广场舞。

广场舞问题的行程牵扯到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公共用地缺失,舞址选在居民区附近,影响到居民生活是广场舞引起冲突的根本原因。其次,各地政府对于噪音污染问题的解决一直有所欠缺,执行力不足。第三,也反映了社区文化的缺失。

而对于青春社区来说,面对如今的情形,似乎更应该由社区、物业对社区中一些不合理的用地进行改造,开拓出更多社区文化用地供居民健身、休闲。此外,对社区中已有的健身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修葺,破损的器材进行拆除,重新整合该广场有利于提供更大的空间,供在居民楼附近、影响到居民生活、休息的阿姨们跳舞。此外,作为社区,还应该致力于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其它单位、企业合作举办广场舞大赛,提高居民对广场舞的认同度,积极开展其它文化活动,使大叔、阿姨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麻将与广场舞,拥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政府来说,也应该注意到全市、全区范围内像青春社区这样的地方,广场舞的噪音问题给居民的生活作息带来极大的困扰时,无疑是隐藏了定时炸弹。学习温州鹿城区等地的成功经验,采取中央音控,设定广场舞允许区域或指定广场舞不允许区域。指定允许区域或是不

允许区域两个做法各有好处,前者有利于阿姨们直接去那些指定的区域活动会比较方便,但不利于群众施行监督,因为指定的区域会很多且零散,群众难以具体知晓所处区域到底是不是处在允许范围内,也无法实施监督。后者指定不允许,而现状是大部分在跳舞的地方,如果出台了规定都会被划到不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只是说这里不允许但是不告诉你该去哪里,虽然还是需要阿姨们自己找地方,但是比较方便实施监管。因为一般群众不一定知道哪里哪几个广场或者地点是允许的,但是不允许的一般是以中心建筑、标志、路段之类的为中心,多少范围之内不允许,更有利于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保障群众的权益。同样的,对于跳舞的阿姨们来说,只有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政府的保护,她们才可以跳得舒心、跳得畅快,我们所说广场舞的好处也才真正成了好处。

参考文献:2013年6月26日《华商报》

篇五:从中国广场舞看体育的传播与发展

从中国广场舞看体育的传播与发展

作者:彭远秋 刘中强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03期

摘 要 现如今广场舞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如火如荼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窥见我国体育的发展进程。本文首先对广场舞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广场舞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创新广场舞发展思路的问题,希望能从我国广场舞的发展中探究体育的传播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 中国广场舞 体育 传播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码:A

广场舞是一种群体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健身活动,因其能够最大限度的迎合群众的需求而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的扩散开来。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我国广场舞的发展进行研究,寻求其发展的规律,从其发展现状中找出问题,并提出创新的思路,能够为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1 广场舞概述

1.1 广场舞的类型

广场舞是一种典型的由多种舞种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论是民族舞、古典舞,还是国标舞等都可以融合在广场舞之中进行表演。因此,广场舞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具体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原生态的广场舞。这是广场舞的主要类型,广泛的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原生态广场舞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其他舞蹈形式进行创作的基础。第二,加工整理的广场舞蹈。顾名思义,这是在原生态广场舞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整理之后所形成的广场舞类型。虽然加工整理的广场舞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因其既保留了原生态广场舞的精华部分,又加入了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从而成为了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广场舞类型。第三,创作的广场舞。编导自由选择舞蹈素材进行创作而得出的广场舞即为创作的广场舞类型,因其素材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大,所以其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因为失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创作出精品的难度很大。不过,其对传统民间广场舞的推动和借鉴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2 广场舞的特点

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的一种表演形式,将不同阶层、不同兴趣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没有准入门槛,动作简单易学,可以根据自身个性自由发挥,并且广场舞的时间是

完全可以由参与者自由掌握的,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十分独特的。另一方面,随着广场舞的发展,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人们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时尚选择,对于提高参与者的身体协调性、宣泄内心情感等都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观赏者的赞赏声中参与者的自信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广场舞不仅能够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够振奋参与者的精神,功能是多样的。

2 广场舞发展的现状

2.1 广场舞创作与编导方面的人才有限

虽然广场舞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甚至可以说是“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但是,能够创作、编导广场舞的专门人才比较缺乏,专门从事广场舞创作与编导的人数量也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广场舞的发展。目前,广场舞队伍中负责编导的人大部分都是退休的音乐教师或者其他相关行业的退休者,其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创新精神,所创作的作品相对缺乏特色。

2.2 参与者的性别不平衡

目前在广场上跳舞的绝大部分是女性,很少见到有男性参与,尤其是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舞点,几乎全是女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女性更加注重保养,更加勤快,而男性相比之下懒得运动,所以参与度比较低;另一方面,目前的广场舞动作偏女性化,男性不愿意参与其中。

2.3 缺乏科学指导

广场舞固然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要在合适的时间以科学的方式参与才能够使其发挥最佳的效果。然而,现状是大部分人因缺乏科学指导使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有些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锻炼时间要根据具体的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做出调整。一般而言,早上太阳出来之前以及晚上饭后一小时是适宜的。第二,锻炼最好不要空腹进行,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而言,空腹跳广场舞容易导致眩晕等不适。第三,每次跳广场舞的时间要适宜,不能过长,具体的运动时间应该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定。

3创新广场舞发展思路,促进体育的传播与发展

3.1 政府干预,预留广场舞用地

广场舞作为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其规模越来越大,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例如占用了大量的公共空间,造成了噪音污染等,在有些地方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政府应未雨绸缪,加强对社区开发建设的干预,保证预留足够的健身场地,确保广场舞不再扰民。对于已经成型的小区,政府要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整改,扩大居民健身场地。

3.2 促进广场舞的多元化发展

广场舞健身并非只有大规模跳舞这一种形式,可以编排出适合小规模人群的舞蹈,丰富健身形式。同时,小规模的舞蹈还可以解决广场舞健身过程中大分贝的音乐伴奏扰民的问题,适宜的健身环境也更加有利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3 加强重视,拓展广场舞的功能

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作为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广场舞的发展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地位,制定相关的规范引导广场舞的进一步发展,拓展其文化功能。广场舞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而且主要是靠群众自发进行的,并不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政府应承担起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玉.从“疏与堵”看广场舞健身文化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2014(3).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