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汉口江滩近代建筑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01:29:05 字数作文
汉口江滩近代建筑群字数作文

篇一:汉口江滩近现代历史建筑群调研

历史保护街区保护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

教学单位: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江汉路近现代历史建筑群 2012年2月 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建筑学0902 刘 伟 捷 0120906220206

摘要:江汉路是作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形成于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对武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过十分重要和错综复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汉路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评价,探讨历史街区这一特殊地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以江汉路更新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一系列改变为例,提出了自己对于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意见。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环境;

一. 江汉路历史背景介绍

江汉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楼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于1890年绘制的《武汉城镇合图》上,此段以东为广利巷。清末,随着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段兴建了不少银行大楼,街道也拓宽至12米,主权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刘歆生首先从江汉路一带湖塘填起,逐渐填成江汉路后花楼至铁路外土路基,形成歆生路。辛亥革命后,华人资本家迅速兴起,不到10年时间,江汉路一带变为汉口繁华的商业街。

历史上,江汉路实际上是华人与洋人的分界线。江汉路西面的花楼街、黄陂街以及毗邻的大兴路一带是民族工商业者开设的店铺、作坊、前店后厂型的食品店。而其临街基本上是帝国主义国家和官僚、民族资本家开设的银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汉关轮渡码头迎送客源,营造了江汉路的商业氛围。

1927年,我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为江汉路。现今在江汉路遗留下13幢近代优秀历史建筑,就是江汉路繁华商市的历史见证。

二. 实地调研与分析

1.调研目的

汉口租界区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更新活动,江汉路也包含在内。但成效究竟如何?改造更新后的区域呈现什么要的面貌呢?

出于以上目的,我们以江汉路作为例,对租界区进行了一次建筑调查。

2.城市风貌

文化特色:江汉路地段介于武汉市新旧交汇之处,与武汉市更新速度最快的区域相邻。保留的原历史风貌相对于武汉其他地区还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段内呈拼贴发展的面貌。文化特色保留虽然明显但由于较为集中,基本没有较明显的过渡,其中存在的特色商业区没有得到有效的提炼。而且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江汉路现在保留的老建筑业也正逐渐被蚕食,剩下的被特别保护的建筑有被孤立危险。

3.现状问题

(1)老建筑和旧城中加建的建筑风格混杂,老建筑厚实的石墙和新建筑的玻璃幕墙(如图:3.1)不和谐的同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建筑打破的老建筑所营造的场所感。

(2)地段内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对历史街区肌理产生破坏,近20

年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由于缺乏整体控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一已私利在欧式古典风格的街区兴建了若干栋现代化高层建筑(如图

3.2),使原本建筑风格统一的原租界区被逐渐蚕食和破坏,饱含历史沧桑的街区轮廓变得生硬,历史文脉被割断于城市化建设浪潮之中。

(3)新建筑立面及尺度与原有历史建筑差别较大,造成沿街立面不连续,正信大厦(如图3.3)、中国工商银行大厦等大体量高层建筑耸立在老建筑中,对周围的老建筑有一种压迫性。

(4)过江隧道、规划道路与传统街区保护的矛盾。

3.1功能问题:

(1)道路交通的压力:江汉路周边现状有中山大道、沿江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四条主干路,其余道路等级低且路面状况不佳;周围街区有四条横向主干路,道路系统缺乏纵向联系,无法承载高密度的车流量;而且建成的过江隧道以及规划道路会加重此段的交通压力(如图3.4)。

(2)空间结构的无序:地段内尽管拥有大量富有特色的历史街道及建筑空间,但缺乏核心点的塑造。地段内开敞空间零星分布,没有系统联系。而由于空间分布的割裂,江滩公园与江汉路之间的联系非常有限,使得街区利用城市级的开敞空间显得比较困难。

(3)公共设施的缺乏:公共活动空间普遍匮乏;街道被侵占,院落被停车场侵占(如图3.5)的现象在个街区都较为普遍。最为明显的就是与江汉路垂直的几条路,如江汉一路、江汉二路、江汉三路、郦阳街,胜利街,车辆到处停放,小摊小贩乱七八糟,没有一条路能

够幸免。

汉口江滩近代建筑群

3.2环境问题:

(1)街区存在乱搭乱建:江汉路附近街区有着很多破旧的老房子,居民随意在窗户上焊接防盗金属网。随意在巷子中搭建小房子以供商业用途,一些门面的摊位甚至都延伸到了马路上。

(2)旧有街区脏乱差现象:街区没有专门的社区管理部门,缺乏集中管理,再加上公众的环保意思不强,街区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3)一些老建筑基础设施差:一些老建筑年代久远,对其内部的设施,如供水管,供气管,空调系统等没有进行更新,或者更新不彻底。

(4)烂尾楼影响着城市环境:对一些破旧又没有任何美感及历史意义的建筑应该进行拆除或者改建,这样的建筑会对城市环境造成破坏。

3.3保护问题:

(1)历史建筑的利用现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历史建筑以前为独户住宅、办公等性质,目前转变为集合住宅,功能的改变导致保护历史建筑的难度加大。因为功能的改变必然会造成内部空间的从新分布,而在对内部空间进行从分布时,不能对建筑的结构造成破坏,这样结构和功能间肯定存在着矛盾。

(2)此外,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历史街区内沿街商铺繁多,而商业内容和店铺形式分布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街区空间环境较差;五花八门的招牌、广告就是其中很大的原因之一。商品社会,广

篇二: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

一、江滩位置

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

二、江滩的前世

“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 如此的美景,让人们很难想到在汉口新江滩建成之前,这片土地还是常受水患侵扰、直接影响武汉防汛的一大险滩。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武汉市江滩被抢占了184万平方米,堆着许多垃圾、瓦砾和违章建筑物,大量建筑物阻水,抬高了长江水位。“挤占水的空间,水就会将你逼进尴尬的境地。”由于防汛意识的淡漠,武汉江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不到防御水患的作用。

三、江滩的今生

近年来,武汉市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从本世纪初开始,武汉市对武汉江滩进行了防洪及环境的综合整治。汉口江滩仅第一期工程就搬迁了58家企事业单位,拆除各类阻水建筑物9.6万平方米,使往日一片芜杂的景象得到了改观,并清除了江滩的垃圾,疏浚了河道,培育了自然生长的植被。一旦遇到洪水,江水可以直接从上面流走,被淹没的植被能够进行再次种植。

在防洪设施方面,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原有的10座闸口,整治后封闭了5座,其余闸口高程也由28米左右抬升到了29.2米。另外,还取消了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流的方式直排入江。 在清除阻水建筑物和垃圾、增强防洪设施的同时,他们又依不同季节的水位,建起了三级亲水平台:一级为20米高程,宽10米;二级为25米高程,宽30米至50米;三级为28.8米高程,宽10米。分别针对冬季、春秋季和夏季的水位而建,一方面清除了江滩的违章建筑和阻水物体,使河道畅通、利于防洪,另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无论在旱季还是在汛期,都能享受滨江城市特有的美景。

新建起的武汉江滩不仅拥有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带,还为市民提供了具有滨江特色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新江滩同时发挥了城市景观环境绿化生态、群众健身娱乐和亲水休闲活动等三大功能。

武汉人对长江情有独钟,与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过去,由于抗洪的需要,一堵高高的防水墙阻隔了市民的亲水情结。现在,江滩的防洪工程建设与环境的综合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江滩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武汉市靓丽的“名片”。

“大气、精致、宁静、开敞、简洁”的武汉江滩,形成“一轴、两带、四区”格局,即江滩景观轴;堤防景观带、滨江亲水带;休闲活动区、中心广场区、体育运动区和园艺景观区。音乐喷泉、水上乐园、戏水梯台等处处体现了亲水的主题,让人们既感受到长江恢宏的气势,又能体味到江南小桥流水的韵味。徜徉在江滩上,人们充分感受到水的魅力。 “以人为本,服务于民”是武汉江滩的宗旨。这里名木挺立,芳草茵茵。滩内栽种银杏、紫薇等100多个品种,近2万余株乔灌木,铺植草坪近2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阳春

草木吐新,满园绿意;盛夏绿荫夹道,江风习习;金秋群花吐艳,枫叶显媚;寒冬玉树银装,江天一色。好一个绿滩与清水构成的生态乐园。

武汉江滩还建有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健身区,其中汉口江滩健身长廊8万平方米,包括14个网球场、1个滑冰场、健身步道、游泳池等健身场地。占地3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长廊以及长140米的塑胶跑道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晨,这里是喜欢锻炼的人们的好去处。黄昏,漫步江滩,倾听长江和汉江滔滔的流水,感受那浓重的武汉韵味。

武汉江滩有着金外滩的美名。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江滩自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0多万,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旅游品牌。

从地域上讲,武汉是一座水边的城市,长江和汉江横贯其中,把一座城市分割为两江四岸三镇。

从时间上看,武汉又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曾经风起云涌,为世人瞩目。 当时间的纵轴划过地理的横轴,交会的那个点就是江滩。

江滩是属于历史的,它见证了大武汉的繁华和落寞;江滩也是属于现实、属于我们的,在沉睡多年后,它正再度苏醒过来。

四、怀念繁华

作为一个名称,外滩起源于1843年西方殖民者在上海黄浦江滩地修筑的马路,称为thebund,中文翻译即为外滩。

人们对外滩的回忆,其实是根植于对繁华的一种怀念。在人们心目中,繁华本就是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对武汉人来说,繁华更是“大武汉”这个名词中的应有之意。 漫步在汉口沿江大道上,从江汉关到市政府办公楼(前德国领事馆),12幢风格各异的百年老建筑连绵排列开来,每一座建筑的形成,都会固化一段不可改变的历史,而建筑和建筑之间则构筑了一个城市空间,把过去和现在全都纳入其中,同时也暗暗昭示着未来。

从一个路口走到另一个路口,像一本书翻过了一页又一页。这本书所要讲述的是武汉已逝去岁月中最繁华的一段往事,那是作为近代历史上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和贸易中心的武汉,也是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之一的武汉,而见证这一切的就是江滩。

五、江滩复兴

从某种角度说,武汉城市化、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发端于江滩,而江滩也成为一种城市兴盛和衰落的象征。

如果是几年前,你从沿江大道上走过,两边除了树木在路灯下斑驳的光影,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而现在汉口江滩是各类酒吧、咖啡屋云集的地方。

大江滩武汉造

江滩的复兴并不是简单恢复以前的样子。汉口江滩的设计者、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让余敏认为,江滩的设计绝不仅仅是要建一个城市游园那么简单,它应该成为一种城市景观和象征。“和上海外滩相比,武汉江滩有它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大”,和上海外滩相比,武汉江滩面积是它的8倍,仅沿江观景道就有60米宽。

而这种天然的广大也使得武汉的江滩得以拥有三层观水平台,其中高层观景台比马路高1米多,第二层是观水平台,一年之中有两个月会被水淹掉,到了汛期会有如在海边的感觉,最低一层的平台,在枯水季节会现出沙滩,人们可以拾级而下,和江水靠得更近。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

另外,横向的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贯穿整个江滩。

滨江特色带:高台观景、平台观江和梯台戏水为一体的大型滨江亲水空间。滨江步道贯穿其中,沿途设置梅花灯和荷叶坐椅。

江滩护坡:采用毛石料,表面刻有浮雕和纹饰,设2种护坡浮雕———叙事浮雕,展示武汉滨水城市发展史;长江古生物化石、水生生物等浮雕,体现武汉自远古云梦泽、盘龙城至中世纪春秋汉唐,至近现代繁荣依水而兴的展缩景。

游憩林阴带:总长1200米,宽3-8米,采用蓝色系列的地砖进行铺饰,间隔局部地段有地灯装饰,形成蓝色彩带。各类绿化用地10万平方米,共占28.8平方米总用地的70%,绿化覆盖率达90%,使汉口江滩成为汉口滨江地区最大规模的集中绿地。

堤防景观带:重点进行堤上观景廊道设计,形成集垂直绿化、观景廊道、休闲服务、缓坡绿化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

堤上观景廊:采用缓坡式戗台与防洪墙衔接,顶部设木质步道,在上面既可以观街景,又可观江景。木质步道局部安排休闲茶座,底层设零售、公共卫生等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形成观景、观江和服务的最佳场所。

此外,防洪墙和机动车道之间布置宽12米的缓坡绿化景观带。

打造三大景区

从天津入口广场至露天剧场为观江游览区,以黎黄陂路闸口拓宽30米,形成贯通的大广场为中心广场区,从中心广场至粤汉码头为休闲活动区。

观江游览区: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文化广场和露天剧场,并增设了雕塑和文化诗墙,提高了文化品味,特别增加了观江休闲服务设施,安排了滨江咖啡座、茶座等服务功能,形成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观景线路。

该广场观江观景视线宽阔,广场两侧布局展示中心和防汛调度中心,两座建筑物均采用流线造型,与客运港形态有机呼应。两座建筑物之间为34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放车辆100辆)。

凭江观景———以“长江之歌”为主题,布局“江河水”、“大江东去”等雕塑,展示长江文化特色。面积达1500平方米。

文化广场———以长江诗词文化雕刻展示为主题,布局采用石材雕饰的诗词和浮雕景墙,展示毛泽东和历代文人墨客对长江的颂咏。林阴广场面积达2600平方米。

露天广场———将安排扇形阶梯舞台,面积达3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人举办周末音乐会和票友活动。露天剧场周边设置汉剧脸谱灯柱和休息廊道。

中心广场区:黎黄陂路闸口将扩宽至30米,形成开敞的人行入口。中心广场是绿化景观和大型水景、夜景交融的主入口区。它包括大型梯级景观绿化和“光之舞”广场。 中心广场———形成三个空间层次,第一层次为半圆形林阴广场,第二层次为“S”形的玻璃廊架和灯光隧道,两侧为图案简洁的整形灌木和地被植物,第三层次为疏林草地,三个层次整体上形成开敞通透的梯级绿色空间景观。

在黎黄陂路入口至江边还将布置一个系列水景,带状水景尽头为“光之舞”广场,它集地面灯饰、铺饰、水景为一体,成为壮观的旱地喷泉和观江场所。

休闲活动区:体现了休闲活动的参与性与空间的舒适性、趣味性。它包括水上乐园、密林区等。

水上乐园的总平面为圆形,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包括游泳池、戏水池、滑道等设施。泳池内设置成人区和儿童游戏区,成人区设置标准泳道、水边吧和太阳伞。儿童游戏区设有彩色滑道等戏水设施,冬季可作为青少年航模比赛和训练基地。

儿童游戏设施包括秋千、滑冰道、旋转木马、沙场等,面积达1900平方米。游戏场周边布置具有童趣的实用型水果雕塑系列,如西瓜饮水器、冬瓜商亭、豆荚座椅等。

密林区———利用了缓丘形成的高度,种植颜色丰富的植物,形成夏绿秋红的绿化景观效果。

六、交通便民设施

在交通方面,江滩将建起8米宽的机动车道,采用彩色沥青,形成彩色通道。汽车从武汉客运港进入外滩,从粤汉码头出,单向行驶,道路沿线顺向停车。此外,为便于方便市民浏览,江滩设天津路和黎黄陂路两个主入口,其中,天津路入口与江汉路步行街贯通。 在防洪方面,将现有的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的10座闸口封闭5座,其余闸口高程均由现在的28米左右抬升至29.2米,使防洪期间的封闸大大降低。同时,取消了叠梁黄土的封闸方式,在汛期高水位时采取临时封堵措施。

在排水方面,雨水大部分采用地面径流的方式直排入江,并设置四座高标准厕所,并设残疾人专用档位。

江滩夜景亮化形成护坡、绿化、灯光隧道、堤防和光之舞广场五条光彩流线,与沿江大道历史建筑的流光溢彩相映衬,共同构成汉口沿江独有的夜景特色。亮化以黄色为主调,展现繁华明快的特点。

相关资料

2001年国庆节,武汉沿江大道整治工程完工,正式对外开放,道路沿线集中了汉口近三分之一的优秀历史建筑,包括江汉关、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横滨正金银行等12幢优秀历史建筑及32幢近现代建筑。

江滩改造一期从2001年11月开始进行吹填,整个整治工程预计于02年国庆节前竣工。

江滩整治二期从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2002年开始进行吹填。从武汉客运港至长江二桥间的百万平方米江滩将连为一体,面积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8个上海外滩。江滩用地70%用于绿化,20%用于修建各种休闲娱乐设施,10%建造亲水平台。

汉口江滩工程由防洪工程、园林绿化、铺装工程、音响亮化、体育健身、市政设施等六大类共44个分项工程组成,形成了“一轴、二 带、四区”即:江滩景观轴、滨江亲水带 、堤防景观带、休闲活动区、中心广场区、体育运动区、园艺景观区的框架格局;突出了亲水、亲绿、亲民的主题,注重了滨江文化的展现,其水中取乐、游中取知、绿中取景、稠中取疏、闹中取静、忙中取闲的设计理念,使汉口江滩成为城市的天然氧吧,游人的亲水空间,市民休闲的一方净土,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功能。

汉口江滩公园介绍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江滩一期工程于2002年10月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全长1.04公里,从武汉关至粤汉码头,设置了武汉关、兰陵路、黎黄陂路等入口,为武汉市的滨江特色抹上“神来之笔”,得到广泛好评。江滩二期工程于2002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从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全长2.4公里,现已基本完成,并正式接待各方宾客。二期工程总面积达78公顷,其中28.8米高程吹填平台总面积42公顷,宽约160米至180米,气势更加恢弘。江滩二期主体部分的28.8米平台由建设精美的市政广场区、绿化健身区、园艺景观区组成,建有码头文化

广场、滨江广场、玻璃广场和步道等。其中玻璃步道和广场颇有特色。步道桥面全为玻璃,与广场相连,照明由池壁的蓝色射灯、喷泉下的射灯和玻璃桥面灯组成,玻璃广场安装了由6000余只冷阴极管组成的大规模“霓虹灯阵”,采用“全色彩渐变扫描技术”进行控制,可循环产生8000多组多彩画面,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在地面上采用这种亮化手段,是江滩工程一大亮点。

汉口江滩公园二期格局与一期江滩一脉相承,但设计风格略有不同。据介绍,江滩一期由于规模和地形限制,以曲径通幽为特点,采用中国传统的私人园林设计风格。二期则在设计规划上有更大的腾挪空间,设计风格开敞、大气、简洁、宁静。滨江景观主轴贯穿始终,分区更为明显。江滩二期绿化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栽种了白玉兰、墨西哥落羽杉、棕榈、大桂花、樟树、紫薇等100余种绿化乔灌木。二期还设立了19组雕塑小品,安装各式灯具5000余套件,晚间亮化效果美不胜收。设计者考虑江滩为广大市民的公共活动场所,采用西式公共园林设计,用笔直宽阔的林荫道、大面积休闲运动草地及占地5.6万平方米的滨江广场体现现代风格。江滩三期工程从长江二桥至后湖船厂,计划2004年开始动工,规划将以防浪林、植物景观等为主,形成休闲、娱乐、护卫堤防的绿色长廊。

篇三:论汉口江滩的规划

论汉口江滩的规划

汉口江滩位于长江武汉市区北岸,面积160万平方米,与沿江大道景观相邻,与龙王庙景点相连,与江汉路步行街相接,与黄鹤楼景区相望,与长江百舸争流相映,构成武汉市中心区独具魅力的景观中心。江滩是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成功典范。因此列入了国家级风景区。

暑假前几天到江滩实地参观了一下,我对江滩的规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口江滩工程,是城市防洪与环境创新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成功典范, 是市委、市政府精心打造的亲民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晶,她融入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的心血,得到了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集中了各类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在广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100多个参建单位和大批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精雕细凿而成。

规划本着有利防汛、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规划。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根据这总体的格局,江滩分三期工程进行的建设:

一期工程为江汉关 -粤汉码头,长1.04公里,观江游览和文化展示功能; 二期工程自粤汉码头至长江二桥,长 2.4公里,滨江亲水和休闲健身活动功能; 三期工程为长江二桥 -后湖船厂,长3.6公里,重点满足城市生态绿化需要。 其中一二期工程重点建设“三区”, 其规划建设目标是:凸现汉口江滩位于长江之滨的恢弘气势,力求整体、亲水、生态、休闲的特色,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建设成为全面展现21世纪城市形象的,具有恢弘气势的滨江景观特色、树茂荫浓的生态绿化特色和开敞舒适的亲水休闲特色的绿色滨江长廊,形成具有现代文化艺术风貌,满足公共休闲活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绿色客厅。 而第三期工程则重点在“三带”的建设,要有利防汛,确保行洪,突出以人为本,以绿为主,注重文化,突出特色。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另外,横向的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贯穿整个江滩。

一. 三区

观江游览区: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文化广场和露天剧场,并增设了雕塑和文化诗墙,提高了文化品味,特别增加了观江休闲服务设施,安排了滨江咖啡座、茶座等服务功能,形成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观景线路。观江观景视线宽阔,广场两侧布局展示中心和防汛调度中心,两座建筑物均采用流线造型,与客运港形态有机呼应。两座建筑物之间为34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放车辆100辆)。

文化广场区——以长江诗词文化雕刻展示为主题,布局采用石材雕饰的诗词和浮雕景墙,展示毛泽东和历代文人墨客对长江的颂咏。林阴广场面积达2600平方米。 休闲活动区——体现了休闲活动的参与性与空间的舒适性、趣味性。它包括水上乐园、密林区等。 水上乐园的总平面为圆形,总面积达3800平方米,包括游泳池、戏水池、滑道等设施。泳池内设置成人区和儿童游戏区,成人区设置标准泳道、水边

吧和太阳伞。儿童游戏区设有彩色滑道等戏水设施,冬季可作为青少年航模比赛和训练基地。儿童游戏设施包括秋千、滑冰道、旋转木马、沙场等,面积达1900平方米。游戏场周边布置具有童趣的实用型水果雕塑系列,如西瓜饮水器、冬瓜商亭、豆荚座椅等。密林区利用了缓丘形成的高度,种植颜色丰富的植物,形成夏绿秋红的绿化景观效果。

二. 三带

滨江特色带:三级亲水平台的设计。江滩的设计者、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的高级工程师让余敏认为,江滩的设计绝不仅仅是要建一个城市游园那么简单,它应该成为一种城市景观和象征。“和上海外滩相比,武汉江滩有它先天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大”,和上海外滩相比,武汉江滩面积是它的8倍,仅沿江观景道就有60米宽。而这种天然的广大也使得武汉的江滩得以拥有三层观水平台,其中高层观景台比马路高1米多,第二层是观水平台,一年之中有两个月会被水淹掉,到了汛期会有如在海边的感觉,最低一层的平台,在枯水季节会现出沙滩,人们可以拾级而下,和江水靠得更近。高台观景、平台观江和梯台戏水为一体的大型滨江亲水空间,滨江步道贯穿其中,沿途设置梅花灯和荷叶座椅。

游憩林阴带:总长1200米,宽3-8米,采用蓝色系列的地砖进行铺饰,间隔

局部地段有地灯装饰,形成蓝色彩带。各类绿化用地10万平方米,共占28.8平方米总用地的70%,绿化覆盖率达90%,使汉口江滩成为汉口滨江地区最大规模的集中绿地。

堤防景观带:重点进行堤上观景廊道设计,形成集垂直绿化、观景廊道、休闲服务、缓坡绿化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堤上观景廊:采用缓坡式戗台与防洪墙衔接,顶部设木质步道,在上面既可以观街景,又可观江景。木质步道局部安排休闲茶座,底层设零售、公共卫生等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形成观景、观江和服务的最佳场所。

现在的江滩很好的执行这当初规划者的初衷,以她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既粗犷又柔情的武汉人,漫步江滩,或观景,或小憩,或在水上乐园游戏,或在文化广场思考??从这诺大的江滩规划中,我们能看到规划的真正意义,指导我们将来在规划时不仅于人有益,也要与自然和谐。

篇四:关于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调研报告

关于武汉市汉口江滩的调研报告

随着各国逐渐加强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力度,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开发的重点。传统的滨水地区,它们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与城市中心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正因为位于水体边缘,滨水区成为滨水城市的主要资源和吸引力之一。

武汉江滩地处两江交汇的城市中心滨水地带, 地跨江汉区、汉阳区、武昌区、江岸区等区, 过去主要承担城市防洪防汛的作用。从2002 年至今, 武汉江滩工程已陆续获得整治和初步开发, 汉口江滩最先建设完毕, 成为武汉中心城区一道亮丽的滨水风景线, 是全国江滩开发的样板工程。武汉江滩包括四大板块: 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和汉江江滩, 他们大致沿着长江、汉江的两岸走向分布, 在空间上呈向右边倾斜的“人”型。目前, 主要是汉口的沿江大道、武昌的临江大道的临江一侧的大部分江滩获得初步开发, 其余地段处于正在建设或规划之中总的来说, 武汉江滩工程基本上已全面展开, 沿江滩涂资源获得初步开发利用, 在广大市民中颇受好评。随着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 江滩工程在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变城市面貌、展示城市品位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有望成为武汉市的城市名片。因此我选择了以武汉江滩为对象进行调研。武汉江滩为汉口江滩、武昌江滩、汉阳江滩、青山江滩(部分与武昌江滩重合)的总称。其中汉口江滩设施最为齐全名气也最大。

汉口江滩公园是对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的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公园。三年内我曾于武汉居住数月,数次游历武汉四处江滩。四处江滩,以汉口江滩公园为优

汉口江滩沿街的历史建筑

汉口江滩附近建设初期,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大都是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而后数年,汉口江滩的开发引

起附近房地产开发热潮,原有的建筑被高楼大厦所替

代。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时游览发现汉口江滩公园存

在以下问题:

1、 滨水轮廓线无序、松散和单调乏味,层次不够

丰富;大体量的建筑打破了江滩自然的轮廓线。

2、忽视地方特色,缺乏传统的延续,可识别性较差。

沿江大道历史建筑部分被遮挡,文脉的传承不够;张

拉膜式景观小品缺乏地域性特色。

3、 滨水利用空间较为单一,应使滨水开放空间的利

用立体化。

4、 亲水性较差,滨水游憩设施不够完善。

5、 江滩枯水期沿江地表裸露,实为典型的

“尴尬”地带。此地区面积较大,如果不

加整治,将影响江滩的整体美观效果。在

江滩的某些临江地带缺乏安全的防护措

施,对于弱势群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并且公园少有人至的地方有很多私自搭

建的窝棚。

6、 不够人性化,沿江3.44公里江滩公园仅有

一处公厕,一个停车场,一个公交站台。3-4

辆游览车,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7、 江滩公园是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但是它的

娱乐主要集中在晚上的歌舞表演和露天电

影,一般只有居住在江滩附近的市民才会去

放松娱乐,不能很好的惠及大部分市民。

8、 公园内店面多以酒吧和婚纱店为主,且大多已

濒于关门之状,看上去给江滩公园更添一笔萧

败。

9、 江滩公园人流量呈季节性变化的特征,总

的来说就是夏季多冬季少,晚上多白天少。

近年来,江滩并未能推陈出新,一直止步不

前,使得人们渐渐对江滩公园失去兴趣。

我分析了下这些原因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规划不合理,在规划初期也许是因为忽略了游人如厕停车等问题才会出现如厕难、停车难的问题。

2、由于地域的局限性使得惠及全市市民的愿景难以达成。

3、江滩公园范围过大亮点不多,且越往二桥那边去景色越单调,所以管理上的疏漏也是在所难免的。

上面两个原因应该算是客观原因,现在再谈谈管理方面的原因吧,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公园管理者没有充分利用公园内的资源,如公园内有一处游泳池,除了开始

几年开放过后,现今早已干涸,再无人去管。

2. 公园管理者没有充分利用到紧挨“母亲”长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3. 可能由于是免收费公园,公园管理者及有关机构缺乏对公园的细心照料及管

理,对于违章窝棚都能视而不见。

4. 公园景致虽好却有些单调,仅有雕塑不到十座、绵亘的地面浮雕虽好也难撑

起偌大的江滩公园的特色。而公园管理者也没有合理利用这有限的资源。

5. 对于公园内店铺的规划不尽合理,酒吧多、婚纱店两三家,找这些店铺的经

营状况,这些店的租金收入恐怕难以负担公园的管理费用,因而恶性循环至现今这般那景象。

由于滨水区域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和自然演化进程,即使在国内不同的地区,经济和文化背景也有较大差异,世界上成功案例的经验彼此并不完全相同。通过汉口江滩公园的案例,我认为在我们今后的设计中应:1、重视以人为本思想,从规划的从始至终,无不以人的需求以首要出发点,不管是在环境设计上还是建筑样式上,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上,都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需求,从外在到重视精神层面,以人为本思想得到很好的贯穿。2、重视传承文脉思想,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土民情,地方特色。而公共建设恰恰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在这里流淌着的不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在本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当地文脉的传承,重视人精神层面的东西。

同时应该注重以下六个原则:

1、整体性、延续性原则——所规划区域的轮廓线设计遵循此原则,在整体性的前提下, 保持城市空间形态在各种基本形态的延续,与城市整体结构的联结。滨水区开敞空 间的连续性表现在各种基本形式的转接相承,并与城市空间连接为一个整体。

2、可识别性原则——我们强调要找到江滩的地域性特色,从而增加江滩的可识别性。

3、多样性原则——提倡增加江滩立体空间的开发力度正是综合利用空间,保证空间多 样性的反映。

4、亲水、可达性原则——设计各项滨水游憩活动正是这个原则的体现。

5、开阔公共空间的原则——对于沿江大道的整?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约扒ㄒ铺辶抗蠼ㄖ锏奶嵋槎际? 考虑到开阔性的原则。

6、安全性原则——设置水边护栏,以及安全警示牌都是将安全考虑到的体现。

1101501-16肖方青

篇五: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汉口江滩公园案例分析

一、基本概况

1、 前世今生

江滩的前世

长江浩浩,汉江蜿蜒。喧闹三镇,

因了两江千年流淌,而变得灵秀,变

得多姿多彩。在过去的江滩整治工程

中,只注重了防洪作用,而忽略了环

境功能,使江滩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成为了藏污纳垢之处。曾几何时,人们乘船游览武汉三镇,一边感叹上天对武汉人的眷爱,一边却惋惜江滩刺目的荒芜。 江滩的今生

2001年汉口长江江滩开始苏醒,仅仅几年时间,一座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集休闲娱乐防洪于一体的大型江滩公园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了武汉旅游新名片,随后汉江江滩,青山江滩,武昌江滩相继开建。今日,武昌江滩四期全面建成向市民开放,武汉两江四岸的江滩公园成为江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建设简史

汉口江滩公园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

江滩

改造一期从2001年11月开始进行吹填,整个整治工程预计于02年国庆节前竣工。整个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

示城市景观。

江滩整治二期从粤汉码头至长江

二桥,2002年开始进行吹填。从武汉客

运港至长江二桥间的百万平方米江滩将

连为一体,面积相当于3个中山公园、8

个上海外滩。江滩用地70%用于绿化,

20%用于修建各种休闲娱乐设施,10%

建造亲水平台。于2003年9月28日对

市民开放,形成3.4公里长的“绿化滨江长廊”。

江滩三期将开工汉口江滩两头延伸,三期建成后,这条滨水绿化长廊将长达

8.45公里,形成世界级的大型绿化广场。

二、格局分析

游览路线简图 主要节点

江滩总体格局为“三区三带”。

三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

三带: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

从天津入口广场至露天剧场为观江游览区,以黎黄陂路闸口拓宽30米,形成贯通的大广场为中心广场区,从中心广场至粤汉码头为休闲活动区。沿江大道与江滩车道之间为堤防观景带,车道与滨江步道之间为游憩林阴带,滨江步道以南为滨江特色带。另外,横向的滨江步道、林阴步道、堤上观景廊贯穿整个江滩。

观江游览区:天津路入口广场、凭江观景台、文化广场和露天剧场,并增设了雕塑和文化诗墙,提高了文化品味,特别增加了观江休闲服务设施,安排了滨江咖啡座、茶座等服务功能,形成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观景线路。

中心广场区:黎黄陂路闸口将扩宽至30米,形成开

敞的人行入口。中心广场是绿化景观和大型水景、夜景交

融的主入口区。它包括大 型梯级景观绿化和“光之舞”广场。

休闲活动区:体现了

休闲活动的参与性与

空间的舒适性、趣味性。它包括水上乐园、密林区等。

滨江特色带:高台观景、平台观江和梯台戏水为一

体的大型滨江亲水空间。滨江步道贯穿其中,沿途设置梅花灯和荷叶坐椅。

游憩林阴带:总长1200米,宽3-8米,采用蓝色系列的地砖进行铺饰,间隔局部地段有地灯装饰,形成蓝色彩带。各类绿化用地10万平方米,共占28.8平方米总用地的70%,绿化覆盖率达90%,使汉口江滩成为汉口滨江地区最大规模的集中绿地。

堤防景观带:重点进行堤上观景廊道设计,形成集垂直绿化、观景廊道、休闲服务、缓坡绿化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

三、 个人见解

1、关于布局

江滩公园的格局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呈带状形态,其设计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入手,点为各个景观节点,线为滨江特色带、游憩林阴带、堤防观景带三带,面为观光游览区、中心广场区和休闲活动区,由各个点构成,三位一体,既体现地域文化,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整个公园除了纵向的线状串联,还有横向的辐射交通,可谓布局网络化。

2、关于游客

漫长的公园游线中,各个年龄阶段的游客各得其乐。中年老者或围坐休憩,或独自锻炼,或悠然散步,或放风筝游于天际;青年者或双双嬉戏江畔,或散步闲谈;少年者或追玩打闹,或把弄锻炼器械……

3、关于地砖

整个公园绵延8.45公里,又呈带状,之中地砖小道形态丰富有致。其主要颜色为浅黄色、蓝色,又以赭石色、朱红色、青黑色等加以点缀。

广场铺砖:

多种颜色与形状的组合

不同纹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