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9 07:21:52 字数作文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字数作文

篇一: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条件,对于初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修改作文则更是提高作文的一种技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改作文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经常听有人说“我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看也不想看”,在我班也有同学不愿把自己的作文给任何人看,只愿意交给老师批改。我们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没自信,二是不想改,就干脆把发现文中不足的任务推给了老师。所以,作为教师,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找到一个适合孩子修改作文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课文学习中,我们要学生反复读文,在读中感悟,以达到人文结合,和谐共鸣。在修改作文中,读同样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老舍先生说:我写作中的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所需不?逻辑性强不?叶圣陶先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学生通过自已一遍一遍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可以发现文中的不足,及时弥补。我在一次辅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紧抓“读作文”,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课前,我把在黑板上写下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激发他们的修改作文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依照以下的步骤来修改作文。

一、自读作文,发现不足

课堂作文,学生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认真斟酌,更别说纠正错的字和词及标点符号了。这时可以让同学细读作文,发现不足是必要的。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我要求学生大声地读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修改。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当读到不通顺的地方,会回读几遍,脸上写满思索。当想到修改的方法时,立刻圈圈画画。第一次自读作文过后,字、词及标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学生都已基本改正过来了。这样就可以进入了第二次修改了。

二、同桌互读,边听边思

人人都有思维定势:自己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经过第一次基本修改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自己的作文,品一品自己的作文,边听边想,思考作文的谋局布篇是否合理,举例是否围绕中心,中心是否明确……

第二次修改,我让我班学生轮流同桌互读。学生听作文时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听时会瞬间产生灵感,有利于文章的修改和重组。第二次的互读修改,错别字就更“无处藏身”了。

三、小组共读,群策群力

小组共读时,一位同学读作文,另外三位同学就成了评价者、小老师。当听到作文中有不妥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建议,组员共同商榷,得出主要的修改要求。当组内成员都读完时,每个人的作文的修改意见都出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小组内四位成员共同修改,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效果明显。

三次修改作文,虽然花费了一个多小时,但这一个多小时里,同学们自读作文,更自信了;互读作文,思考变多了;小组共读,品尝到了做小老师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修改作文。

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花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只有让学生去读,才是学会初学修改作文的“法宝”呀!

篇二: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杨志新

大凡当过语文老师的人都知道给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的。学生写的作文让教师改,跟教师出题让学生作文一样,学生永远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改”与“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好作文是从作者的心流出的心血,教师能改的只是对学生作文中似明非明处地点拨与引导,但作文修改的优先权还是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写好作文,光靠天赋和灵性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靠作者的耐性和毅力。

古今中外的好文章大都是作者经过多次修改,改出来的精华,而不是出口成章或一次性写成的。《红楼梦》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它却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晶。诗人贾岛为了改好“僧推月下门”的诗句,在马上做“推敲”姿势,撞了大文豪韩愈,得到韩愈的点拨,便有了“僧敲月下门”的佳句,也流传下了作文修改史上的“推敲”佳话。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说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可现在的学生懒得要命,写作文,不打草稿,一笔上,写在作文本上了,自己连念都不念一遍,还说什么自改作文呢。就算是老师给批改了,红笔画满了,也不愿意正眼去看一看,想一想。不愿意自改和不重视他改的学生写作文,往往是马马虎虎,毛毛糙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要改好作文,还得拼耐性。一定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去干,直到干好为止。贾岛能够“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煞费苦心,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凭着顽强的毅力,经营着自己那或长或短的诗文。他们是用心作文者,他们也因此成功了。可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从他们那里继承点儿什么吧。要想写好作文,就得用心去写,不能只用笔,不用心。用心写出来的即便不是人生,那一定会是真理,而用笔写出来的却充其量只是些字罢了。曹雪芹不是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作文也只用心写出来才能称得上“文章”。

二.精彩之笔得进行无数次一丝不苟地推敲与修改。

读过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名作《复活》的学生,不会不记得作品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名字。我们现在在书里看到作家对玛丝洛娃的形象描绘是这样的: 一个小小的年轻女人,外面套着一件灰色的大衣。她头上扎着头巾,明明故意地让一两绺头发从头巾里面溜出来,披出额头。这女人的面色显出长久受着监禁的人那种苍白,叫人联想到地窖储藏着的番薯所发的芽。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却仍旧放光,其中有一只眼睛稍稍有点斜睨。

这段文字,把玛丝洛娃这个受尽折磨、饱经风霜的妇女的形象,做了最富特征性的描画,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不愧为大家手笔。但是,不爱修改作文的学生,你们要知道这是作者经过整整二十次修改后,才定格下来的动人描写啊!(最初的描写很简单:“她是一个瘦削而丑陋的黑发女人,她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的鼻子”)可见,精彩之至的描写,源于作者无数次一丝不苟的推敲和修改。想写好作文,就要养成良好修改习惯。平时写作文要勤于修改,乐于修改,要把修改作文看得和写作文一样重要,甚至比写作文还要重要才对。只要养成了精益求精的写作习惯,才能写出精妙绝伦的好文章来。

三.修改不仅要从小处落笔,更要从大处着眼。

要修改好作文,还得知道从何改起。作文写成,要细致检查,从小处着手改起。可以小到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的改换,也可以大到整句话的增删。鲁迅先生把《孔乙己》最初发表在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4号上,但在编入文集时,他为了表达效果愈加形象生动,做了很多修改。把“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吃喝。”一句里的“吃喝”改为“ 坐喝”。“坐”既与短衣帮的“站”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

二者地位的差别,也形象地写出 了“长衫”主顾喝酒时的悠闲自在。把“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一句修改后,在“便回过脸”的后边加上了一个“去”字。这一“去”,使小伙计“回过脸”的幅度变大,动作更为彻底,更加写出了小伙计对孔乙己的不屑一顾。把“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一句修改后,在两个“跌跌”字之间加了一个逗号。这样一来,使孔乙己说话时的慌乱更加明显,更加显出他的窘态。可我们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是这么认真了。作文上错别字满篇不说,丢字落字不在话下,标点符号是一逗到底,最后蹲一个点点了事,语不成声,句不连贯,老师一问,就说什么基础太差。殊不知自己太懒,没有认真去改,或者压根儿就看不起去该拿枝枝叶叶的小问题。然而,写作文,就看的是那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的事,这修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就是写好文章的大事。如果看不起修改它们,那还写什么文章。

修改作文,不仅要从小处落笔,更重要的是要从大处着眼,统观全篇,从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上去权衡得失,局部修改就会更有意义,就会有效地增加文章的含金量。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谢武彰先生早年写过一首儿歌,共八句、两节:

鹦鹉,

鹦鹉,

学说话,

真糊涂。

姐姐说:

一二三四五。

它也说:

一二三四五。

这首儿歌,写了鹦鹉的“糊涂”,人家说什么,它也跟着说什么,“鹦鹉学舌”嘛。就作品本身来说,儿歌表达的意思是清晰的、完整的,但总觉得缺乏些新意,不够精彩。

作家谢武彰在一篇回忆文字中说:“作品(指儿歌《鹦鹉》)完成以后,自己还有点高兴。其实,严格说來这样的作品,只在及格边緣。因为,我作品中的鸚鵡,你教它一二三四五,它就学一二三四五,不但一点都不‘糊涂’,而且还蛮聪明的哩。我錯怪了它,还說它糊涂;其实,作品中說的‘真糊塗’应该是我自己。但是,我有很大的‘文障’,自己的淺薄,自己完全看不出來。” 后來,这首儿歌被资深兒童文学家林良先生看到了,他老人家妙手一挥,为这首儿歌加上了第三段:

姐姐说:

我不是鹦鹉。

它也说:

我不是鹦鹉。

由于林良先生添加上了这第三段,鹦鹉的“糊涂”立即成立,使这首儿歌作品具有了新意,在艺术质量方面明显上了一个档次:从一首平庸的儿歌,跃升为一首较耐人回味的优秀儿歌。这也正好生动地说明了:写好作文贵在“改”上。不仅要进行自改,必要时还要进行他改。自己作文上的有些问题,自己是很难发现的。这就得平时特别注意老师的作文点评,不得马虎。万万不能作文本发下来,往桌框里一放,只要老师不点名,就完事大吉了。或者是打开作文,扫一眼了事,都是万万要不得的。只有对老师所修改过的痕迹都一一加以琢磨,并且琢磨透了,才算老师给你没有白改。否则,老师修改得再多,也是白搭,也不会提高你的写作和修改水平的。

四.考场作文要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

但对于考场作文的修改来说,要重视开头和结尾的修改,先打个草稿,修改一下,注意章法,

以快速攫住阅卷者心理。开头或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或引用诗文富有诗意,或排比反复创造旋律;结尾或呼应开头,或议论作结,或含蓄表现,或点明话题。作文一旦写到试卷上,就尽量少修改,非改不可的话,也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并讲究修改的位置,即使是在上下左右边框处增加的修改文字,也应该整整齐齐自成局部,给人以眉目清楚之感。修改画出的线条能直勿斜,能少勿多,切忌横竖交叉呈现蛛网状。更忌随意涂画,将文面搞得青一块紫一块。考场作文的修改不像练笔作文那样随意,既要改到文章要害处,又要注意保持卷面的美观,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

人家名家写文章,在动笔之前都有列提纲的。作为学生,平时就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列提纲的好习惯,思路没有想好之前决不动笔。提纲写成后,要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后再动笔。这样,思路通了,提纲有了,书写成文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再也不会出现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的窘状了,同时写出的作文也会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的毛病也会少了,改起来也就不那么费事了。

篇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浅论小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前两天听了一节作文课,杨老师指导的三年级作文修改课。听后感触颇多。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所以,小学生的作文写完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写出具体、生动、形象的文章,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这一直是令人困扰的事。听了杨老师的课后有中豁然开朗的感觉。

杨老师的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她从鲁迅引入,让学生知道即使是鲁迅这样的大文学家也要修改文章,并引用鲁迅的话“好文章就要多读多改”,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接着她就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符号,然后拿出自己的文章试着改一改。改完评过之后,又让同桌互相换过本子,再来修改,并特别强调了要用波浪线划出自己觉得他写的好的句子。最后就是展示修改的结果,进行讲评。

综观杨老师的整堂课,我觉得她很注重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

首先,杨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内部动因。在教学中,杨老师列举、分析自己修改文章的有益之处和感受到的成功快乐,唤起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强烈欲望。她对学生讲:“鲁迅说好文章就要多读多改,他自己也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她还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贾岛修改诗歌的典故。这样,在修改作文时,学生兴趣都很浓厚,改得也非常认真。同时,杨老师还根据小学生好表扬的特点,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自改习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在评讲学生的作文时,她不仅评点立意、选材、构思,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给出很有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改得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你听讲评时真专心!”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学生能从这些评语中品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好地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效应,激起了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欲望,养成了自觉修改习作的习惯。

其次,明确修改要求,学会自主修改,培养自改习作的能力。杨老师在激发出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要求,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在这堂课中,杨老师的做法主要要就是两点:

1.教给学生常用的修改符号,以便学生在修改中运用恰当的符号。杨老师把各种常用的修改符号都写在黑板上,并明确地教给学生使用在什么地方,怎样用。

2.明确修改要求,指导修改方法。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让他们明确语言要通顺明白、平实朴素。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生动,即先求“通”再求其“好”。对于文章中的病句、破句要修改,对于描写不具体的事物,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复地、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抓住特点,写真实,改具体,使修改后的文章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

这样做,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下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只有这样,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学生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

篇四:作文是改出来的

旁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修改作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一个“绿”字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先后从“到”、“吹”、“过”、“来”、“驻”??一直改到“绿”字方满意为止,于是才有了这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可见写作文一定要养成多修改的好习惯。(出示首页——2)

旁白:今天,我总结出三种修改作文的方法:朗读修改法、同学互改法、旧作新改法。(3)

旁白: 一.我们最常用的是朗读修改法。(4)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又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写好后,放声地朗读几遍,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说来奇怪,文章一朗读,什么地方丢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畅,什么地方有毛病,都听出来了。凡是读起来绕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仔细查找问题,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写得不明白,哪些内容写得不具体,哪些语句写得不恰当,进行必要的删、增、改。例如,(5)有一个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一进校园,我首先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富饶的假山。”当他朗读此句时,总觉得别扭,后经仔细思考,认为“首先”与“第一个”保留其一 ,避免重复。又觉得用“富饶”来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为用”造型新颖”更为合适。修改好的句子再来读一读,觉得流畅多了。看来“耳朵”这个老师还真挺称职,把毛病都挑了出来。朗读修改法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旁白:二.除了朗读修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同学互改法。(6)

有时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别人却容易发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可以经常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拿给同学看,读给朋友听。一位写作能力挺强的学生在作文中的好词佳句不断,比喻拟人交错使用。 “一进到公园,我就看到了一丛丛、一簇簇的菊花,各色的花儿像一只只蝴蝶落在那里。天空一碧如洗,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像一个个坚强的卫士守护在那里。地上的小草静悄悄的,在聆听花儿的窃窃私语。”可是一到‘小老师’那就通不过了。“你一会儿写花,一会儿写蓝天,一会儿又写树,一会儿又写小草,按着你这样的顺序,读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点头丸’似的,忽上忽下。”这位小老师说的还很有道理呢。

旁白:三.还有一种旧作新改法。(7)

我们的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惊喜地发现自己的作文素质提高了。如学习了《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后,学生在写景物的作文时就会写:“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后,“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在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一系列排比、比喻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立即修改是一个好方法,而过一段时间返回头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8)

以上就是我对修改作文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家灵活运用,多读好书,写出好的文章。谢谢!

篇五: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好,经常听有人说?我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看也不想看?,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把自己的作文给任何人看,只愿意交给老师批改。我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没自信,二是不想改,就干脆把发现文中不足的任务都推给了老师。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并能够帮助您们找到一个适合修改作文的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好文章就要多读多改?,他自己也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我们敬爱的小说家老舍先生也这样说:?我写作中的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就连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所以,我想如果咱们小学生也能像这些大家一样——通过自已一遍一遍地朗读自己的作文,以发现文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改、弥补,我们还愁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吗?下面我再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修改诗歌的典故,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一天,贾岛去长安成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所以,请容我在这里大声地告诉你们:同学们,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你们的习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是在修改中提高的!希望同学们纷纷重视起来,

立志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然而,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起来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将依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作文修改。

一、自读作文,发现不足。考场作文时,有的学生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认真斟酌,更别说纠正错的字和词及标点符号了。所以我批改好试卷后,会要求同学们再细读自己的作文,发现不足,请马上修改,然后再读再修,直至文通字顺后才誊写在咱们的大作文本上。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我希望你们要大声地读自己的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修改。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当读到不通顺的地方,会回读几遍,脸上写满思索。当想到修改的方法时,立刻圈圈画画。我相信你们通过第一次自读作文过后,在字、词及标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应该能基本改正过来。这样就可以进入了第二次修改了——届时,我们会专门留有两堂课来进行下面的作文评改。

二、范文欣赏,学会评改。在这个环节里,老师会领着你们欣赏来自咱们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让你们懂得他们的成功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来源于他们精心地修改。只要我们有了心中的榜样,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另外,我也会多读一些不是咱们自己的优秀习作,以期培养你们的语感,培养你们分辨作文优劣的素养,最终能够学会评价和修改文章。

三、同桌互读,边听边思。人人都有思维定势——自己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经过第一次基本修改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自己的作文,品一品自己的作文,边听边想,思考作文的谋局布篇是否合理,举例是否围绕中心,中心是否明确…… 这次修改,我会要求你们轮流同桌互读,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参与其间加以辅导,并适时地启发引导你们。这样同学们在听作文时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听时会瞬间产生灵感,有利于文章的修改和重组。第二次的互读修改,错别字就更?无处藏身?了。

四、小组共读,群策群力。小组共读时,一位同学读作文,另外三位同学就成了评价者、小老师。当听到作文中有不妥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建议,组员共同商榷,得出主要的修改要求。当组内成员都读完时,每个人的作文的修改意见都出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小组内几位成员共同修改,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效果明显。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参与其间加以辅导,并适时地启发引导你们。值得一提的是,我会要求你们认真反思,把感受最深的写作启发写在此次习作的后面。最后,我还希望同学们最好把修改的作文再次誊抄在大作文本上。

通过四次作文修改,虽然比较费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咱们在自读作文时,就会更加自信;在互读作文时,文思就会更加敏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交流共读中,品尝到了做小老师的喜悦……,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修改作文。

总之,我再次呼吁同学们: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后,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这么做呢?它真的是一个能有效提高我们习作能力的?法宝?哦!

谢谢大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