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高低蜡烛燃烧谁先熄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1:46 作文素材
高低蜡烛燃烧谁先熄灭作文素材

篇一:两支蜡烛谁先熄灭

两支蜡烛谁先熄灭

德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 李雨莘 一支蜡烛燃烧时,盖上大小合适的玻璃杯后,蜡烛很快就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氧气减少,直至缺氧,最终熄灭。那么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在燃烧时,同时被玻璃杯盖住,两支蜡烛都熄灭是毫无疑问的,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呢?我冥思苦想,也没找到答案,为了知道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一个盘子、一个较大的玻璃杯、一个打火机。接着,我把蜡烛固定在盘子里,小心翼翼地点燃蜡烛。我害怕蜡烛顿时熄灭,害怕我盖杯子时一不小心碰到蜡烛,害怕蜡烛没有固定好,害怕??似乎心中的害怕永远说不完。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鼓励我说:“宝贝,你能行!”(这时,火越燃越旺)在大家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拿起玻璃杯马上盖住蜡烛。高蜡烛很快熄灭了,一股硝烟从高蜡烛上飘出,烟尘飘落到矮蜡烛上,火越来越弱,直到最后一点火星熄灭。实验证明:高蜡烛先熄灭。为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找到了令我十分满意的答案:蜡烛在很小的空间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变大,从而使二氧化碳的密度变小,大部分二氧化碳就集中在杯罩的上部。随着燃烧的进行,杯罩上部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高处蜡烛会先熄灭,低处蜡烛也相继熄灭。

人们根据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研制了各种各样的二氧化碳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及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同学们,你猜对了吗?答案是:高蜡烛先熄灭!

篇二: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

养马岛中学 刘文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探究,进一步了解花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初步学习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 3、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探究准备:

长短、粗细不同的蜡烛250Ml的烧杯每组各两只 500ml烧杯各一只火柴 秒表

1

2

布置作业:A 会分析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 B写出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的实验报告

3

篇三:初三化学作业设计

关于初中化学新课程巩固型、拓展型、实践型作业设计的

说 明

一、设计意图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在不断地探索中渐趋完善,而相对滞后的初中化学作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已成为化学教学必须面对且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主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作业教学不仅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活动与交流的过程,通过作业,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探究、实验、讨论、体验和交流。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发挥作业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与信息交流的桥梁,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一个的理想平台,我们根据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组织有关教师设计了本套初中化学巩固型、拓展型、实践型作业并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供给一线的教师,为教师进行化学作业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二、设计理念

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种任务。本套作业设计力图体现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的弹性化原则、培养兴趣的人性化原则、以及学以致用的实效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与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与内容的作业,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突出化学作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在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我们所设计的拓展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内容,力图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以,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有关作业。我们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化学观念理解程度。拓展型作业力争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性,在检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使用建议

新课程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配合化学课堂教学,赋予化学作业的新特点。我们按照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设置的目标要求,为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数量较多、形式不同的作业。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作业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全部完成,我们的意图是为教师提供选择性比较强的作业内容,以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作业内容。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在使用本作业设计时,做到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虽然,我们倡导作业设计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根据作业改革的有关要求,体现作业内容的巩固型、拓展型与实践性。

绝大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师为本作业设计提供了资料与素材,实验二中的赵衡爱同志、南王中学的范厚春同志,在本作业设计的内容筛选与校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欢迎教师在使用本作业设计进行作业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

初三化学作业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设计目的 让学生充分感悟化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四大领域,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能加以区分和识别,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巩固型作业

1、下列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用人造材料建造的是 ( )

A.茅草屋 B.竹楼 C.钢筋混凝土的楼房 D.窑洞

2、你的学习用品中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 )

A.塑料直尺 B.钢笔 C.圆珠笔 D.毛笔

3、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4、下列与化学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人们吃上了不含农药的绿色蔬菜 B.使用味精等人造调味品

C.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 D.出行时汽车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拓展型作业

1、怎样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针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各举两例。

2、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四大领域是

3、商场出售的服装都有面料成分及洗涤说明的标签。如图为某服装的标签。

(1)面料中的天然纤维是 。

合成纤维是 。

(2)检验其主要成分为丝的简单方法是:

4、给下列材料分类:木材、棉花、石头、塑料、玻璃、不锈钢、圆珠笔、

石油

5、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明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用人造材料制成的物品占多大比例?

6、以课本“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为例,再举几例说明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7、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环境、粮食、能源等问题,你知道化学家们在以上几个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试各列举一个事例。

(1)健康方面

(2)粮食方面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高低蜡烛燃烧谁先熄灭)

(3)能源方面

(4)环境方面

实践型作业

1、观察卧室或客厅中的物品,若没有人造材料,试想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2、请你收集毛料、棉料、化纤料和丝绸料的衣物,各取几根线,分别用火灼烧,观察各有什

么现象并记录下来,总结出检验衣物材料的方法,并与同学们交流。

3、请你完成下列小实验,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⑴在一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俗称纯碱或苏打),然后向其中倒入少量食醋,观察现象

⑵取一支蜡烛先点燃,一段时间后再吹灭(可重复几次),观察现象。

①在这一过程中你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上述过程有关物质都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第二课时 观察化学变化

设计目的 理解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特征、相互联系,并会区分。掌握化学学科价值及实现方式,了解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目的,通过设计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巩固型作业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

A.雪消融 B.葡萄酿成酒 C.生铁铸成锅 D.铜器锈蚀变成绿色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

A.颜色发生变化 B.状态发生变化 C.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D.形状发生变化

4、下列自然现象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消融 B.沙尘暴 C.闪电引发森林大火 D.海底地震引发海啸

5、物质发生发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

A.气体生成 B.沉淀生成 C.新物质生成 D.颜色变化

6、六千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茅草搭建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用泥土烧制陶器

7、下列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变化产生能量的是 ( )

A.用蜡烛照明 B.用液化气做饭 C.用电饭煲煲汤 D.用炸药开山造路

8、下列生活中的例子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家庭自制冰块 B.牛奶变酸 C.菜刀生锈 D.火柴燃烧

9、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 )

A.发光变色 B.产生沉淀 C.放出热量 D.生成新物质

10、家里的饼干包装袋打开口几天后,饼干会变软,这是发生了____变化,一个星期后饼干的表面长毛了,是发生了____变化。

11、铁匠师傅将一块铁打制成一把铁锤,发生了______变化,铁锤被雨水淋湿了,过了

几天,铁锤生锈了,此时发生了_____变化。

12、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13、已知下列变化: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电灯通电发光 D.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E.木材燃烧 F.玻璃破碎 G.咬碎食物 H.消化食物 I.自行车轮胎爆炸 J.火药爆炸 K.加热蔗糖变黑 L.用铁铸成铁锅 M.蜡烛燃烧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有 。

拓展型作业

1、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2、(1)小饶和小张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一支烛芯上沾有食盐的蜡烛与其它蜡烛燃烧时间不同,她猜想可能食盐会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的蜡烛不放食盐作对照,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

实验结论: ;

实验反思:你认为此实验结果的实际应用是:

(2) 她俩想进一步探究“高低不同燃烧着的蜡烛罩上密闭容器后

谁先熄灭?”这一问题,于是各自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小芳的实验如图甲所示,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罩上一只较小的玻

璃杯,过一会儿蜡烛火焰的熄灭是从高到低。小燕的实验如图乙所示,

点燃同样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罩上另一种高大的透明容器,结果看到

低的蜡烛比高的蜡烛先熄灭。你认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 ,

由此可见,不同的实验条件,会有不同的实验结论。

3、将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点燃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罩上玻璃罩。蜡烛在玻璃罩里燃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燃烧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

(1)影响长、短蜡烛哪一支先灭的可能因素有:(填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所用的玻璃罩可用 ____________ 替代;

(3)图中蜡烛燃烧的时刻,长蜡烛的高度是 ____________ (用刻度尺

量),短蜡烛的高度是 ____________ ,两支蜡烛的高度差是 ____________

4、请完成下列小实验,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时注意安全。

(1)在一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俗称纯碱或苏打),然后向其中倒入少量食醋,观察实验现象。

(2)取一只蜡烛先点燃,一段时间后再吹灭,可重复几次,仔细观察。

① 你观察的现象是 。

② 上述过程有关物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甲乙 测

5、把你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物质变化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分类,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6、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何联系

7、化学科学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奇妙的作用,化学学科是如何体现其价值的?

8、有人说“不需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也有人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这两种观点对吗?为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第三课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

设计目的 知道元素是组成宏观物质的基本材料并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知道原子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构成分子,认识不同的物质组成与结构不相同,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巩固型作业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主要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

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

A.颜色发生变化 B.状态发生变化

C.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D.形状变化

3、水分子的模型可以表示 ( )

A.水分子的组成 B.水分子的结构 C.水的状态 D.水分子

4、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

C.人们已经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5、化学是在____、_____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及其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

7、水是由____、_____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拓展型作业

1、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种类已经超过了3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只有 ( )

A.5种 B.100多种 C.1000多种 D.3000种

5、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来说,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

6、一座木桥和一座石桥,我们说它们的组成不同;一座石板桥和一座石拱桥,我们说

它们的结构不同。请你从生活中找出能够说明“组成”和“结构”不同的例子,并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节 化学之旅

篇四:在玻璃钟罩中的蜡烛为什么高的先熄灭

广州市小学生“科学小星星”科学探究成果小论文

在玻璃钟罩中的蜡烛为什么高的先熄灭

探究活动单位: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

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黄均治、林晓晴、蔡子君、李思韵、丁子晴。

指导老师:沈 航

在玻璃钟罩中的蜡烛为什么高的先熄灭

探究活动单位: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

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黄均治、林晓晴、蔡子君、李思韵、丁子晴。 指导老师:沈航

背景(起因)

在一次科学课上我,我们实验小组做了“玻璃钟罩中的高矮蜡烛谁先熄灭”的实验,结果发现很多小组的结果和我们不一样,我们组是高的蜡烛先熄灭,别人的都是矮的先熄灭,我们都傻眼了,所以决定大家一起研究一下为什么!

一、 实验设计: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18.5厘米、12.3厘米、8厘米、4厘米的蜡烛进行探究,看看它们在玻璃钟罩中高的先熄灭还是矮的先熄灭。

二、 实验材料:

蜡烛、玻璃钟罩、蚊香。 三、 实验仪器: 秒表。

四、 实验过程:

在十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荩颐墙辛耸笛椤?/p>

实验一:我们选取18.5厘米和的4厘米的蜡烛,点燃后放入密封的玻璃钟罩中。测量结果如下:

.

实验二:我们选取10.3厘米和的4厘米的蜡烛,点燃后放入密封的玻璃钟罩中。测量结果如下:

实验三:我们选取8厘米和的4厘米的蜡烛,点燃后放入密封的玻璃钟罩中。测量结果如下:

实验四:我们选取10.3厘米和的4厘米的蜡烛,点燃后分别放入密封的玻璃钟罩中。测量结果如下:

分开实验终于让矮的蜡烛先熄灭了!!

五、分析结果:

做完实验一和实验二我们发现蜡烛较高,我们马上找了其他小组的的高蜡烛比较发现我们的蜡烛确实高了不少,于是我们拿了其他组的高蜡烛做了第三个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一样了。可我们的疑问却没有解决。我们通过网络和书籍,

知道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玻璃钟罩中的氧气用完造成的,而高矮不同的蜡烛熄灭的时间不一样是因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会沉到底部令矮的蜡烛先熄灭。可我们的实验一和二却结果相反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们发现蜡烛熄灭时产生了烟,烟直升到玻璃钟罩顶才沿玻璃壁缓慢下降。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玻璃钟罩内空气的流动有异常。但怎样证明呢?我们做了第二次实验:在玻璃钟罩中点了一支蚊香,通过观察烟雾我们发现,在实验一和二中实验烟雾先上升,到达顶部后没有下降,并且不断的在顶部聚集,很快高的蜡烛熄灭了。

郁闷啊!高的蜡烛又灭了 秘密武器:蚊香!

每一次实验完我们都会把玻璃钟罩中的空气换掉

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综合技能过关训练及参考答案

第七单元技能过关训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1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生活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中不属于安全措施的是( ) A.加油站、面粉厂严禁烟火 B.进入干涸深井中,事先要做灯火实验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2.燃放鞭炮给人身和环境带来危害。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 )

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

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煤、石油及石油炼制得到的各种燃料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的主要成份都含有碳元素 C.燃烧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 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6.关于爆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爆炸是气体物质剧烈燃烧的结果,所以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爆炸可能因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引起

C.爆炸一定会伴有发光、发热现象 D.爆炸是缓慢氧化的必然结果

7.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火图书档案等火灾 8.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CH4 + 2O2 CO2 ↑+ 2H2O B.H2 + CuO==== Cu + CO2

C.2↑ D.2

10 ①NH3 ;②N2 ; ③N2O; ④NO ; ⑤R ; ⑥HNO3 。则R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NH4NO3 B.NaNO2 C.NO2 D.N2O4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6分)

11.区别酒精和水,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 ,最简便的化学方法是 。

12.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一些能量变化,有些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如木炭燃烧等;有些化学反应则吸热,请你列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不同能量间的相互转化,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干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请你再举出一个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 。

13.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和柴油,在排放的尾气中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1)汽油和柴油都是 加工的产物,分离时,根据它们的 不同而制得的。 (2)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

14.氯化铵(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为氨气(NH3)和氯化氢(HCl)两种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

(1)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此幕布能够防火的两点原理: , 。 15.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 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

16.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相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2)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如果使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进行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计12分)

17.(2分)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 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 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 上述现象的原因。 18.(2分)洛阳伊川县一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19.(4分)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

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易溶

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 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20.(4分)对“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

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 右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⑴ 实验中将两支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

原因是 ; (2)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4) 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

① 沿楼梯迅速下楼 ;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 房门 ;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 ⑥跳楼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燃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化学反应现象。

(1)若要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 。(2)①在空气中加热到红热的铁丝,迅速放到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集气瓶中事先放入一些水的作用是 。

②这一现象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请你再举出一化学实验实例,来

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 (3)①请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氢气是目前公认的最清洁的燃料,但现阶段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什么?

③为了安全起见,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实验?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32g甲烷,可释放多少克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12.CaCO2 ↑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手机电池充电就是把电能转化

13.(1)石油 ;沸点 。 (2)燃料油 不完全燃烧所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4.(1)NH43↑ + HCl↑

(2NH3)和氯化氢(HCl)

两种气体均不支持燃烧,且能使空气与幕布隔离。

15.①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②2H2O2↑十O2↑

(2) 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6.(1)① CH4 + 2O2 CO2 + 2H2O ;② C3H8 + 5O22 + 4H2O (2)减小 三、简答题(共计1217.前者是因为铜丝吸热使蜡烛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分)而后者热铜丝不会吸热,

所以可以正常燃烧(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8.(1)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是可燃物,当它与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一遇明火,使温

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它就在矿井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发 生爆炸。 (1分)

(2)保持矿井内良好的通风;矿井区严禁一切烟火(1分) (其他合理均可) 19.(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1分) (2) ③④ (1分) ; ②④ (1分);(3) 乙 (1分) 20.(1)茶杯内的氧气消耗完了

(1分)(2)蜡烛燃烧产时,首先把茶杯中上部的氧气消耗完(1分)(3)蜡烛燃烧产生的CO2沉积在茶杯的下部,CO2具有灭火的性质。(1分)(4)B (1分)(1分) 四、综合应用题(共12分) 21.(1)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2)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同时有黑色物质生成;

3Fe + 2O23O4 ;防止生成高温的四氧化三铁引起集气瓶的破裂。 (其 他合理答案均可)

(3)① C2H5OH + 3O22 + 3H2O ;②生产氢气的成本过高,且运输、储存也

(以上每空1分)

(4)解: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6 44

32g X ???????????? (1分 ) 16/44 = 32g/X ???????????? (1分 )

X = 88g ???????????? (1分 ) 答: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