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爱提问题的我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21:36 初中作文
爱提问题的我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作文常见问题

前 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重要程度无需细说。可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作文很简单,行文过程无非包括审题立意和成文三部分。但即使大纲已经降低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这三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令教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而且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至今仍在被许多名师讨论,寻求最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不清晰

1.跑题现象严重。比如09年高考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很多学生没有读懂题意是关于梦想和实干的关系,写成了散文,这就跑题了。

2.偷换题目概念。比如作文题目《中国制造》,学生却通过写中国制造强调中国创造的重要性,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3.无法解读题目深意。比如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学生看到题目就无从下手了,不知道出题者的意图。导致考场作文失利

(一)立意模式化

作文其实描写我们的对人生的真实感受以及我们对生活意义的真正感悟。一旦我们缺失了这些思考作文也就便缺失了生气和内质。即使有再华丽的语言也是于事无补的,这也不能称作一篇优秀的作文。但是在目前的学生作文中大多数都是在做无病呻吟,有独到思想令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绝的作文很难出现。这种作文的模式化现象已经不是一例两例了。这种现象到底从何而来呢?

1.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强调立意的重要性。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写作的技巧,注重语言规范通顺而忽视了对作文核心主旨的提炼升华以及立意的深入独到。

2.评价方式以及命题上存在缺陷 对作文的评价当然包含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尽管作文也有立意的要求,学生却很难从自己的亲生经历中分析出来自己的见解,而是命题者事先把见解寓于题目或材料中的结论,有一定的禁锢性,一般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却有一些空洞。这就导致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举一些现成的例子,比如一说身残志坚就会提到张海迪,一说到狼就想到凶

狠说狐狸就想到奸诈,没有立意上的新颖

3.是学生日常的阅读不够丰富。现在的中学生的课业非常沉重,被考试和过多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怎么还会有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去思考和感悟人生啊。在作文中也就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就不会有很鲜明的立意。[3]

(三)结构不合理

1.结构雷同且单一。

结构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在确立了主题时能否将但是在大多数的学生习作中只会经常的运用典型的三段论:开头从题目下手进行简单的描写,中间在进行具体描写,最后点题结束。毫无创意的总分中结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对材料的选择非常的单一,这就间接造成了作文结构的单一。

2.结构混乱

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胡乱分段,该分段的时候不分,不该分段的时候却分段了,导致作文结构及其混乱不堪

3.篇幅太过简短,结构不够完整

有的时候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在考场上时间不够,导致文章有开头没结尾,没有完整的结构

(四)成文单调

1.篇幅太过简短,内容不够完整,学生无话可写

很多学生选材非常单一。看到作文题目,他们不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挖掘素材,而是东拼西凑,旁门左道的去乱编甚至换汤不换药的去套用范文的模板,总之,出来的东西常常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所以无话可说是造成字数不够的主要因素。造成无话可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2.日常生活没有积累的意识和概念而且不能灵动的观察生活。其实很多生活中的小事都是作文鲜活的素材,但是学生就是缺少

那双发现的眼睛,因为这些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记忆淡薄,没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写起文章来就会造成生拼乱凑。

3.课外书读得太少,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是造成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者言之无物的重要原因。

4.选材平凡普通

选材是作文的头等大事,如果不会选材,在作文时就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选材是非常普通,毫无亮点,举得例子也是乏善可陈的。也不能用丰富的素材来使描写的人物更丰满。一些形容词上的使用以及修辞也是毫无新意的。比如说月亮,就会说像小船,说雪很多学生就只会说鹅毛大雪

5.文章缺少真情实感

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越来越空洞,流露自己真情实感的佳作是越来越罕见了。大致原因如下 :

1.部分学生为博取老师的青睐,会在范文或课外读物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堆砌在自己的文章中,不管这些句子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有的会照搬别人的模式,不去管是否符合文章的中心主旨,只会泛泛而谈。所以这种堆砌的文章自然缺乏真情实感,“假、大、空”现象当然屡见不鲜。

2.教师日常评价作文的不恰当导向使学生的作文像缺乏思想情感的方向发展。教师在批改和评价学生作文时,都会在班上朗读一些优秀的习作,并且要学生把这些习作当做范文。告诉大家这些范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比如开头结尾怎么呼应,中间的组材如何巧妙,语言多么的优美,要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样来作文。这样的在老师眼中才是优秀的作品。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只想技巧性的写作,便不再管是否有真情实感。时间久了这些真情实感便流失了。

3.教学的目标具有功利性 现在“为作文而作文”日益成为作文教学的标签。在作文教学经常过分强调写作的技巧性,目的性、强调作文训练的目标性,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作。至于作文是否有真情实感,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可信,也就变得不值一提了。因此,学生的作文中便丧失了个性、思想、感情,丢失了“真我”。 [2]

(五)语言缺乏表现力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所以一篇好的文章,有深刻的主题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要有生动优美有语言,才能恰当的表达文章的思想内涵。但是很多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不够,直接影响作文的整体水平。常见问题如下

1.习作语言平淡无奇或者枯燥乏味,使有的文章看起来就像流水账一样。不仅毫无文采可言,甚至不能表述清楚。

2.网络语言的频繁使用。有些网络语言过于精简,不足以完整表达想要表述

的意思,还有一些网络语言粗俗不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好处

(六)书写不规范

1.很多学生在写作中错别字现象很严重

2.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字迹非常凌乱,不是草书胜似草书

3.标点符号不规范,胡乱断句

二解决策略

(一)深刻剖析题目内涵

1.审题时要学会化虚为实。比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实这双翅膀就是自己成功的动力或者力量。可以写自信或者父母的爱等等是我隐形的翅膀,这样落到实处,就不会感觉题目无从下手

2.审题时化大为小。比如作文题目《我的世界》,这个题目就很大,但是可以从自己的兴趣这个小点入手,比如我爱看漫画,那么漫画书就是我的世界。

3.审题时化小为大。比如作文题目《筷子》,筷子是个很小的东西,这就要求审题时要升华,比如通过筷子写团结。

(二)立意时打破思维定式

1.立意时思维要发散,思想要变通,不要陷在命题者的思维禁锢中区。西方哲学家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我思故我在。”要勤于思考,才能有许多新颖的充满创意的立意。激活自己的个性化思考。而且还要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他们不断充实头脑,增强自己对生活的实际感悟能力;要引导中学生的认知一步步的由匮乏逐渐走向丰富,并且由浅薄逐步走向深刻。

2.是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与阅读篇目相结合,即使学生的阅读有限,也要使学生将在阅读篇目中形成对生活和生命本质的认识,提高自己对生命和生活的体会和感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真切意义与作用,树立起新的写作理念。

3.要引导学生把握学校活动的机会。因为学生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丰富的的素材,有助于自己思维的开阔,而且可以把节假日以及学校的主题活动等相结合。老师也要教导学生从学校的这些普普通通的比赛和各种活动中,探索生命和生活的真谛和哲理。从而在作文中提升自己的立意。

(三)巧妙安排文章布局

解决结构问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1.要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多积累素材,避免选材的单一,也要多给学生讲读结构新颖的范文,并且教导他们除了简单的总分总结构还有其他的选择,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结构写作。比如议论文可以写八段式,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三段提出三个论据有力证明论点,三段总结衔接论据,结尾再次呼应开头。这种结构比较新颖并且一目了然

2.在考试作文中要预留够时间,避免有开头没结尾导致结构不完整

(四)成文时注意选材和情感

对于成文时学生无话可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

1.鼓励学生观察并体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1这就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要多多观察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让生活中的无限奇趣,从自己的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了。从自己熟悉的一切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由此及彼多分析,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不仅如此,也要尽量实写但也鼓励孩子创新,这样就会尽量避免无话可说了,同时也会使篇幅更完整一些。

2.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果学生课余时间充裕,就一定要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对积累素材有益的课外书。并且要有交流课程,让学生在课内定期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告诉大家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朗诵自己认为精彩的片段。在放假的时候期间,要江一些有利于写作的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不时地总结和交流阅读的心得体验。并且把好的句子摘抄出来每天积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素材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了”,不会再为作文的字数伤脑筋了,怎么选择素材呢?

3.注意经典素材的选择。如果脑海中没有丰富的素材,就要在作文时选取经典的素材。什么是经典?一种含义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主旨,另一种含义是经典的材料是其他材料无法取代的;总之就是能够非常充分并且非常到位地阐述文章主旨或者塑造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性格方面的一些材料,大体上可以分为写人和叙事两块。典型性材料所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物身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典型事件通常是最深刻,最能打动人心最震撼的材料,

一般抽象的情感和难理解的大道理可以用典型材料来诠释。另外经典材料加

篇二:作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归类如下:首先是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引导,无写作动机。

通过对许多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对待作文的态度只有一个“写作文干什么?不就是给老师完任务嘛。只要将字数划够,给老师一交就完事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我们知道,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总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比如,一个学生在学校求学,是因为他有学习的动机,一个顾客去商店采购商品,是因为他有购买的动机,即使是像吃饭、喝水、走路这些简单的活动,也是在不同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动机可以说是人活动的原因和动力。它表明一个人“为什么”去从事某种活动。可见,写作动机对作文有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缺少的正是对作文有重大影响的写作动机。

对策: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教师要能写出一定的文

章,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作文。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文之道,指导才会得法。 其次,教师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的文章,以身作则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写的好还会

得到许多的荣誉。教师也可适当地推荐学生去参加一些征文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二、观察少,胸中无积蓄。

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想写点什么,可是又写不出什么内容。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观察少,胸中无积蓄。我们知道: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它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策:

1.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动因。人们在观察进程中,往往受到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和情景刺激、触动。因而诱发和萌生写作的灵感和欲望。这种欲望有时是很强烈的,常常促使观察者进一步观察,调动生活积累,迅速进入写作的构思。

2.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渠道。任何文章和作品都要反映现实生活,都要“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物”就是材料。凡在社会中之人物、事物、景物及其形态、色彩、声响,性状、细节、画面等等的获得与积累,无不有赖于观察。“理”就是道理、根据。而道理、根据又常常是通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得来的。如果缺少观察,所下结论要么是马虎的,要么就成为谬论。这是为获取直接材料作铺垫。

3.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和实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丰富写作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不管是活动,还是电影电视;也不管是实验,还是故事新闻,都应该有选择的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和观看,以扩大见识,丰富思想。而这些活动、实验、电影、电视的内容,

也就是学生写日记、写作文的材料。

可见,在观察中才能悟出客观事物的意义,并因此而触动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完成文章的立意。

三、积累少,字词不能正确使用。

要写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

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能够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对策:

爱提问题的我作文

1.识字是写作的起点。 识字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文字

只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一种工具,识字的目的是掌握语言文字,用以阅读和写作。

2.写作的基础是识字。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句话构成的,而一句话又是由最基本的字、词构成。所以字词在作文中处于决定地位。字词使用的正确与否,将对文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对于学过的生字、新词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使用自如。

四、缺少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的训练。

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必须经过训练。而读和写的密切结合是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环节,读是吸取;写是运用。读是写的基础;只读不写,当然作不出好文章;只写不读,写也不能很快提高。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文章应该怎样作,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没新的方法!”可见训练的重要性。

对策:

1.加强听说读写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而读和写是书面语言。无论是心

理学、语言学、还是教育学都一致认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和基础。人类科学和个体语言的发展,都是口头言语先于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不能反过来丰富和改造口头语言。所以,听说和读写也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儿童语言的发展也是完全遵循这一规律的。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习惯是在长期的不断的观察练习中养成的。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不论走到哪里,不用提醒、不用勉强、便能自觉地,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投入对周围的人物、事物的观察中去,使观察成为一种“天性”,并随之做出笔记。我每次在给我的新同学上第一次作文课时,我都会做这么一个实验:每人找一个小器皿,然后跟着我在器皿里面倒点水,加点盐、醋、味精和红蓝墨水。之后用指头搅拌并品尝。我是用中指搅拌,食指品尝,并说“好香”。而同学们由于不认真观察,结果将中指放在口中品尝,摇着头说 “好怪的味道”。如此反复几遍,最终让同学们看出其中的奥秘,并且告诉他们不认真观察的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认真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比如日记,要一天也不间断地记下去,日积月累,作文水平才会提高的

(3).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者在动笔行文之前往往是充满信心的,而等写出初稿后又觉得心里想说的话没能准确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要反复修改,以达到最美。古今文章大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视文章修改的美谈。欧阳修改文章是“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马克思写《资本论》从初稿到定稿经过多次修改,第二卷前一部分原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就有八种之多;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百遍后才定稿付印。这类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应该全面兼顾,用多种形式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篇三:作文参考 文档 (4)

我最尊敬的人——爷爷

在我的记忆当中,我承认我尊敬过很多人,有老师、清洁工、建筑工人等,但我最尊敬的人还要数我的爷爷。在这里,你一定会问我:“你爷爷有什么伟大的功绩,值得你尊敬”。不错,我爷爷只是一个飞机修理师,除此之外,什么都平平凡凡,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学习。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钱是什么?只知道钱一花,就能买东西。我经常向爷爷要钱,但十有八九都要不来,我觉得爷爷特别小气、抠门。就在那时,我抓住了爷爷一个把柄,有一次,爷爷看见一个叫花子,他连忙面带微笑拿了一元钱,我不知为什么,便出去看,原来爷爷竟给了那叫化子一元钱,那一元钱对我现在算不了什么,但那时爷爷一次才给我几角钱,我就急忙拉着他,对他大声说:“为什么给我几角,给那个叫花子一元钱”。爷爷听了,神情严肃了,他严厉的对我说:“你知道什么叫省吃俭用吗?就是一个人不大笔的花钱,把钱积攒下来,而你又知道什么叫救济穷人?就是一个人不乱花钱,积攒下来,捐给穷人。你现在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但你知道山区里的孩子上的起学吗?他们一部分自学成才,一部分实在穷的没办法,去做童工,这些你知道吗?爷爷的一翻话,说的我心服口服,我惭愧的低下了头。

爷爷,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您的一言一行永远值得我学习。

我最尊敬的人——奶奶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肯定会有一些人值得你们尊敬,值得你们学习。在我的心目中,也有许多值得我尊敬的人,其中,我最最尊敬的人要算是奶奶了。 记得有一个晴朗的早晨,正在呼呼大睡的我猛然睁开眼睛,太阳已经升得老高,呀,今天肯定要迟到了!我急忙爬起来,发现衣服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我身旁。书桌上,昨天还乱七八糟的书也已分开放成了两叠,我急忙穿好衣服,理好书包,三步并作两步跑到餐桌旁,一碗热热气腾腾的面条正放在桌子上等我享用。奶奶就坐在旁边,慈祥地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最后一口面。

享用完“大餐”之后,我匆匆忙忙来到教室,打开书包一看,哎呀,这回可

完蛋了,我把床边的英语书给落下了!怎么办?回家去拿?正当这个念头在我的大脑闪过时,糟糕,上课铃响了!我坐在教室里,身上不时冒着冷汗,这时,窗外响起了“咚咚咚”的响声,我抬头一看,呀,奶奶!原来是“救星”来了,她正使劲地朝我招手,手上拿的不正是我要的英语书吗?

晚上,我安安稳稳地睡在床上,发现奶奶正在给我做水饺。夜深了,但厨房的灯迟迟没有熄灭??

哦,奶奶,您辛苦了!奶奶爱我,我尊敬奶奶!

我尊敬的人——爷爷

我的爷爷今年已经71岁了,他年逾古稀,两鬓斑白,但从不服老。你看他走起路来腰板直,脚步快,如果看他的背影,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古稀年龄的老人。

爷爷虽然上了年级,但他还是很爱学习,每天都要把他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百多页的大本子,他已经写了八九本。每天中午和下午时都能见到爷爷认真地学习, 有时候奶奶叫他吃饭他都听不到。我感到很奇怪,便问爷爷:“您这么大年级还用学习?”爷爷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活到老,学到老,学到七十还嫌 少。”

爷爷还很爱运动,每天早晨六点多就起床,然后在阳台上做一阵健身操,有时还出去买菜,我对爷爷说:“您要注意身体呀!”爷爷却说:“没事儿,生命在于运动嘛!”

爷爷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我犯错误的时候,大家都不理我,只有爷爷会耐心地对我说:“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每次我好爷爷出门时,爷爷都要给我买一些好吃的。他一心希望我努力学校,长大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爷爷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个认真学习的人,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是我最敬佩的老人。

我最尊敬的人——爱迪生

广东省深圳市 龙岗区坪地街道第一小学五(2)班 罗怡城

要问我最敬佩的人是谁?告诉你吧!就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从小就非常聪明,虽然只读了一个月的书,但总爱提问题,见到任何新奇的东西就会默默思考,问人,就连读书时的老师也被问烦了。我最佩服的是他那寻根问底、坚持不懈的精神。

比如,儿童时期的爱迪生在列车上做实验,不小心把两种化学药品弄到一起,着火了,列车员生气地把他赶走了,还打了他一记耳光,一只耳朵都打聋了。但是,他不死心,仍然坚持做各种实验。

又如,青年的时期的爱迪生为了找到一种合格的灯丝,试用了1000多种灯丝呢!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找到了经久耐用、价钱便宜的钨丝。若不是他的专注,你家的电灯说不定点不了几天就烧断了。

老年时,有人采访爱迪生。你为什么能变成天才。他说:“所谓天才,那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话,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我最尊敬的人——哥哥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至今我还记得和哥哥养花的经历,时时怀念疼爱我,教育我的哥哥。

哥哥姓钟名科,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他很爱花。那时外公外婆整天要上坡,只好把我交给哥哥照看。他一有空就带我去看看周围的景色。

哥哥是个爱花如命的人。记得那一年春节前夕,哥哥精心培养的“比利时杜鹃”盛开了。一盆盆红里透白的花儿给我们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这天早上,我学着哥哥的样子给花儿浇水,没想到一不小心把花盆给推倒了。

啊,花盆打烂了,花也弄残了。我又心疼又害怕,大哭起来。外婆闻声赶来一看,大声说:“瞧,你把你哥哥的心肝宝贝给糟蹋了,看我怎么收拾你。”正在这时,一双大手把我抱起,原来是哥哥。他对外婆说:“你吓唬她干嘛。我爱花不假,但我更爱我们村的孩子。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啊。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哥哥又拉着我来到花盆前,深情地说:“妹妹,养花不容易,养大一个孩子就更不容易了。你外公外婆既要做家务又要上坡做事,还要照顾你,你可要懂事啊!”

哥哥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从此,我不再向外公外婆闹要好吃的好穿的了。亲人们都说我是这个村里的头号乖孩子。

虽然哥哥离开这村几年了,但我忘不了这件事,更忘不了哥哥对我的教育和疼爱。我怀念哥哥,更尊敬哥哥。

我最尊敬的人——妈妈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尊敬的人,但我最尊敬的人还是我的妈妈。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在大连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几年后回家了,大夫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练习说话。当时,爸爸在废品收购站工作,他拿回两本小孩用的书,一本是拼音,一本是数学。妈妈便开始教我学习生字和数学,同时教我练习说话。后来我进入了正常小学读书,可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常学不会、看不懂,回家妈妈就给我补习。教我练习发音,妈妈说ā我就跟着说ā,妈妈一遍又一遍的教我,总是很耐心的。往后学习的内容更难了,妈妈也总是耐心地教,她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她会认真研究后才开始教。还教我学习计算题,妈妈说:“1+1=2”我不懂什么意思呢。妈妈想尽办法解释给我听,很久,我才学会一点儿。慢慢地我学的内容越来越多。妈妈用漫长的时间教会我加法,可小朋友们都开始学习乘法了。这次,妈妈又开始教我1*1=1,还教我乘法口诀,她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教给我,从来都是不厌其烦。

因为在正常小学跟不上进度,我不得不来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是妈妈累了吗?还是不愿意教我了?在这个学校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也慢慢地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内心十分感激妈妈。回到家里,妈妈依旧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这样长

大了才有出息,不要做坏事。这些我心里都知道,我想妈妈说得是对的,妈妈是最爱我的。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妈妈。等以后我长大了,工作挣钱了,我就买好东西给妈妈吃,好好孝顺妈妈,回报妈妈,妈妈是我最尊敬的人。

我最尊敬的人——谭大爷

我最尊敬的人是邻居谭大爷。因为他家非常简朴、节约,是一个模范土家族家庭。

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刚一进门,就看见地板上铺着的塑料袋上面放了许多鞋子,我问他家的独生子:“你家怎么不用地毯?”谭大爷接过话说:“塑料袋不能焚烧,干脆将其利用一下。”我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我进了客厅,发现“沙发”就是可摇动的木椅,茶几就是吃饭的桌子??摆设非常简陋,但窗明几净,看起来比较舒服。我东望望,西瞧瞧,没有出声,心里却想着:他们一家也太节约了吧。终于到吃饭的时间了,饭前要洗手,我接了一些冷水洗手,洗完以后,准备倒在马桶里,谭大爷却说:“用完的水还能洗白菜,不能浪费!”说完就把水倒在水桶里。

我和谭大爷的孙子谭杰是同年级的同学。那一次,学校叫全校师生为

“5.12”大地震灾区捐款,同学们中午各自拿钱上学。我只带了50元,但我以为我比谭杰会多一些。上学时,我问他带了多少?“100元!”我顿时目瞪口呆。谭大爷平时那么节约,在这个时候却这么大方,我心底不由自主地对谭大爷升起了敬意。

谭大爷是我最尊敬的人,因为他教会我如何简朴、节约而又有爱心。

篇四: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8篇)

2011-09-03 09:21:08| 分类: 作文教研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转引8篇)

第一篇文章: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深,思索欠谨。审题不细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开写,致使写作内容最容易偏离了题旨。还有些学生对题目往往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总是想当然或以表面的认识来审题,即使没走题,也得不了高分。审题时,虽然不可能字字斟酌,但也一定得字字细细推敲,并从整体上把握话题的内容指向,这样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

②、沉于想象,个性张扬。写文章固然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应建立在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分析生活现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少作文中就多天方夜潭般的故事,如电视电影的情节一样等,甚至写虚拟的生活和无聊的游戏,这类“无根据”文,完全没有现实针对性,躲进小楼,与世隔绝,故事新编,编得完全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文章只配自娱自乐。

③、选材陈旧,积累肤浅。作文代表那些思想积极向上、学识丰富厚实、思维灵活敏捷的学子心声。从作文上看,有很多地方能看出一个学生的涵养,阅读广而体悟深,积累厚重而又充实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可许多作文中,材料过于陈旧,给人积累浅薄的印象。极少数可能由于时间、气氛限制而“灵机应变”,致使材料选择失当。绝大多数学生是不注重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注意补充生动鲜活的材料,仅仅记住了有数的几个事例,一用就是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尽管材料取自现实生活,但你用我用他也用,太多太滥,也就不新鲜了,陈旧了,自然打折了。所以,材料的选择就应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让你那特色靓丽的材料,带着早晨晶莹的露珠,映到读者眼中,使之眼前一亮,在疲惫中耸然一振,眼睛顿时睁大,放出异彩:这个学生读书一定多!

④、字数贫血,书写糊涂。中学作文的字数要求是“不少于600字”,字数不够,是明显没达到起码的要求。所以字数一定要够。字体难看,不易辨别,近似“甲骨文”。更有甚者卷面勾勾抹抹,惨不忍睹.

⑤、转贴抄袭,改头换面。作文的目的之一是考查你独到的认识和感悟,独到的就不能是别人的。有的考生平时不注意积累,临写看几篇范文,下笔时做一番调整或略做改动,就堂而皇之地交了上去。然而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被读者所发现,除了受到更多的嘲笑和打击,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1

⑥、内容杂乱,形式哗然。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文章内容是第一位的,而形式是第二位的。

优秀的文章,总是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不少学生不在内容上下功夫,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好比一个女孩背影如何优美,但面容憔悴,尽是麻点,你说能好看吗?形式的新奇也确是创新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若一味追求形式新奇而不顾内容,就走进了写作的误区。也还有的同学不顾自身条件,借鉴了别的学科别领域的文体,可由于对别的学科别领域的起码常识都搞不清,容易使得文章不伦不类。

⑦、对象类似,千人一面。“文似看山不喜平”。许多同学面对话题,审题后得出一个写作内容,立即动笔,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他确定的内容许多人都能够想到,写出的文章就如一粒沙落进了沙堆,怎么也寻不见。内容的雷同表现在许多方面,可以是对象的雷同,认识的雷同,形式的雷同,也可以是题目的雷同。特别是题目,有的同学化用话题或直接用话题文字作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卷人如走进同一个模子生产出的器物中,厌倦感自会油然而生。所以,力避雷同,坚决放弃第一个甚至第二个脑子里冒出来的想法,换用第三甚至第四构思,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⑧、语言平淡,没有波澜。作文是综合考察语文素养的,而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看语言的功夫。学习十几年语文,倘语言还是平平板板,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的波澜,自然让人难以认可。更何况,读平板的文章,一路坎坷,怎能提起劲头?最低要求是通顺,再往上才是生动。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生动就是力求语言富于文采,给人强烈的感染。

要有文采,就需注意灵活使用句式手段和修辞手段,让阅读者读来一路畅快甚至大呼痛快。从目前中学生习作来看,语言上最大的毛病就是直来直去,不会含蓄委婉,表意过于直白,一览无余,没了趣味。

要给人深深的感染,文章就需做到叙议结合、景情结合、情理结合。叙述事件后让精当的议论使读者感你之所感,刻画景物后让飘逸的情思拨动读者的心弦,情动后自然地过渡到对事理的阐发上,让读者升华认识。这样,浸在文字中的你的心就连接了读者的心,读者会因“景”而走进情境,因“情”而激荡心扉,因“议”而深有同感,因“理”而回味绵绵。

⑨、情趣低俗,格调降低。中学生除了学习足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不少同学的文章,与这一要求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驰,虽然可能的确是真情流露,但格调低俗,认识偏颇,让读者深为叹息。 2

例如《快乐新生活》的内容:

地球转着,周而复始,昨天、今天、明天的太阳,在我们眼里不会有什么异样,可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变了啊!这变化那么迅速而又微妙,迅速得令人惊诧,微妙得令人难以体察,可生活的确是变了??

早 晨 七点,正是同学们入校的高峰。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簇,有的拿着书在记知识,有的在神神秘秘的聊天,有的说说笑笑,在乡间的小路上移动。看着那一张张自信的、稚气未脱的青年人的脸,你会觉得今年的春风也是如此倜傥、潇洒呢!

还是集中目光的焦点来对准我们的女孩子吧!因为我们是对美最敏感的。你笑了,发现了什么了吗?是的,发型。不只是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小刷子了,也不只是世袭的“矛盾统一”的小辫子了。女孩子们乌黑的头发上盛开了典雅的“墨荷 ”,飞出了活泼的小辫子。女孩子们乌黑的头发上盛开了典雅的“墨荷”,飞出了活泼的“海燕”,你说,是变了!

上 午 第一节课是English class。老师教同学们读熟课文后,就请了几个“洋人”到讲台上表演。你看他们那惟妙惟肖的表情,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活生生的就像几个来到陌生国土的老外滑稽的对话,连老师听了也摸着头赞许的笑了??第一节课就这样pass了。

第二堂下课后,同学们马上出去做课间操。在明媚的春光舒服舒服筋骨,抖擞抖数精神,尽情地释放我们一身的朝气,在充溢着力和美的每一个动作中积聚新的能量??

下午 今天最后一节课是历史课,讲的内容是《唐朝的建立》。讲到唐高祖李渊的长了李建成时,教室里飞出了笑声,仔细听:“李建成可是我们班李建超前世的拜把兄弟,大家可别惹李建超,不然就没好日子过了。”当讲到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时,教室里又笑了,“武则天算什么,我们班的‘女皇帝’廖红莲可比她好多了,只有廖红莲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女皇。”于是我们班就出现了两个大人物“李建成”、“武则天”。

放 学 人群在向前流动着,夹杂着亲热的告别,清脆的笑声??价钱看花了眼吗?你说“是的,他们在我眼里变成了一团流动着的彩色的空气。”一天生活结束了,明天又会变一个样。当然了,要越变越好,越变越新。

第二篇文章:中学生作文不良心理分析

一、 认知过程的浅表化、片面化:作文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种认知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直接获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一是通过阅读材料,间接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生。由于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中 3

学生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透过人、事、物的外部、浅层,深入到内部、深层,因而,他们常常不能够体验到平凡生活中包含着的特殊的意义。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就无法搜寻到有意义的素材,觉得无人可记,无事可述,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另一方面,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限制,中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整体地、全面地去理解,而只是把眼光停留在局部、片面。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看到一点触及心灵的东西便不再深入地探究,便以为了解了材料的全部,忽视了材料的整体倾向,结果就犯了理解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毛病。阅读理解的偏颇在作文中表现出来,就会出现审题、认识的偏差。中学生认知的缺陷直接地影响了写作;要让他们写好文章,首先就要帮助他们学会深入地观察体验生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审题构思的孤立化、简单化: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复杂的世界,只有弄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才能认清世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形成、表述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代表着事物,判断揭示了关系,推理则显示认识的过程。中学生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不善于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他们常常围绕着一个概念绕圈子,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判断,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思想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或多而杂,或少而空,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训练学生作文,一定要使他们拥有联系的观点,形成明确的判断,产生思想认识。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去演绎、说理、抒情,方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他们不是认真地去推敲题意、精心构思,而是根据话题、文题、内容到记忆的仓库中去搜寻范文,然后依据现成的故事、情节、人物甚至语言来套作文章。审题构思的简单化使写作训练成为走过场,写作水平不能真正地提高。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审题构思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题意,学习安排文章的思路,逐步提高作文能力。

三、 写作过程的随意性、公式化: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他们在审题构思的过程中常常只是粗略地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确定一个大致的写作方向,并不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上狠下功夫。结果就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甚至出现根据字数多少随意添减内容的情况。这种随意的增减必然造成文章思路不顺畅、内容不协调,文章结构不严谨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在写作文章之前先编写好提纲的习惯。先编写一个自己能理会的简易的提纲,明确思路、选用的材料,然后按写作提纲去写作。即使局部需要调整,也可有所依凭,也不会影响全文的布局。

四、 写作活动的盲目性、神秘化:文章是写给人看的,目的是叙述事情,表现自己的思想;针对现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景状物,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给人以启迪,使人得教益。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写 4

作却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这样的盲目写作是难以写出有思想、有见解、有情感的文章。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教授曾经这样说过:“有了思想的照耀,一切都会闪光”。文章要“闪光”就要有思想,而思想来自于明确的针对性。我们应该先让学生弄清为何而写,只有这样方可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激情有见解有思想,方可写成照耀人心的文章。

中学生常常将写作活动神秘化,这样一种特殊的心理使得他们以为作文就该篇篇精彩,句句经典,有的指导老师也有这样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高标准就使得原本写作能力不佳的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作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而且,逐步成熟的中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渐渐的筑起了一道心理防线,不愿说真话实话,不愿抒真情实感,害怕说错话,害怕人笑话。畏首畏尾,写不出美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其实,指导中学生写作,理应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作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即使多一点废话也没关系。先把文章拉开,写到一定程度后再去收缩,写好写巧写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过分计较他们观点、看法的正误,甚至可以容忍他们胡说乱说。等到他们思想成熟了,自然就能纠正错误的东西。

第三篇文章:关于作文中的“学生腔”

一、“学生腔”的表现特征

1.思想上的幼稚。这种思想上的幼稚常表现在低能力的叙述上。如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在我很小的时候,??”“小时候,我问祖母??”“从出生开始,我就在爱的包围中长大。”这种低能力的叙述当然和审题有关,但笔者认为更多的还是他们语文素养和作文功底的薄弱,且已经到了幼稚的地步,集中表现就是中学生作文“学生腔”。

2.内容上的空洞。这种内容上的空洞常表现在语言风格上的浮华。此类中学生作文大多句式整齐,语言华丽,只可惜他们太注重文章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

请看,以“感悟春节”为话题,一学生写自己在乡下过春节之景:“循着新年的气息,祝福问候欢声笑。开门问声‘新年好’,一年到头心情好;打开贺卡,字里行间,洋洋洒洒,泛起幸福的颤动,飘着祝福的馨香;电话铃响,祝福的歌声在春光里飘荡,句句深情的问候令人脸泛微笑;翻开短信,沐浴和煦的暖风,品位浓浓的情意;呵,山村人们无不自豪今天中国的时代,无不赞叹今天党的富民政策。”

这段作文的外在形式,语言是很华美,但内在核心内容却很空洞,文中很难让人看到乡村春节的特色在哪里?不排除这类语言会被部分教师和学生欣赏,但笔者认为,如果不能“达意”,说的话即使很有文采,也无异于空话、套 5

篇五: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中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即便如此,作文教学也要知难而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想象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三、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

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

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