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周瑜的性格特点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2:57 体裁作文
周瑜的性格特点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之周瑜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任务形象分析

(一)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稍微紧张。但据《江表传》记载,那实际情况是程普因为自己年纪比周瑜大,而地位却比周瑜低,所以心中不服,于是便多次凌侮周瑜。可是周瑜能够“折节容下”,从不与程普计较。最后,程普对周瑜不得不“敬服而亲重之”,感动得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见《三国志·周瑜传》裴注)。为将能够如此虚怀若谷,谦让服人,不能不说是周瑜的一种美德。

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如他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的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比如,鲁肃原来散居不仕,刘子扬劝鲁肃投郑宝,而周瑜却劝鲁肃投孙权。周瑜对鲁肃说:“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指孙权。——笔者注)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鹜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见《三国志·鲁肃传》)。周瑜的这一番话中虽然掺杂着一些荒诞不经的成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想帮助孙权建立“帝基”,而且在以后的行动中,周瑜也一直把这一点作为他所追求

的政治目标。

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但最能体现周瑜的远大政治眼光和卓越军事指挥艺术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的主要特点。

(二)

正像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样,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给他笔下的周瑜安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让他在作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结构纽带作用。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从全书来看,基本上是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因此,全书的艺术结构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赤壁之战是作者着力描写的规模宏大的重要战役。这一次战役集合了曹、刘、孙三方的主要军事力量,实际上也就是集合了三方面众多的谋臣武将,使他们各施谋略、各显威风,展开了政治的、军事的、明的、暗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展示了宏伟壮观的奇特历史场面。可以说,就其战役气势之大,参战人数之多,战争场面之壮阔,各方矛盾之复杂来说,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是无与伦比的。怎样展示这错综复杂的矛盾,怎样把这众多的人物有

条不紊地安排到艺术结构中去呢?作者安排了周瑜这样一个具有纽带作用的人物,使各种矛盾都与周瑜发出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并通过周瑜把各种人物的行动贯穿起来,从而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推进情节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孙权一方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联系起来的。当曹操大兵压境时,孙权一方的谋臣武将迅速分化为投降和主战两派。主降派以张昭为代表,主战派以鲁肃为代表。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尖锐地出现在作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虽然赞同抗曹,但又顾虑曹操新得到袁绍和刘表的一些军队,恐其势大,难以抵挡,因此心怀犹豫。在这关键时刻,吴国太对孙权说:“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于是,孙权便派人到鄱阳请周瑜,作家罗贯中在这里把周瑜放到一个决定性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主战与主降这对矛盾要通过周瑜来解决。这样一来,就把主战派与主降派都吸引到周瑜身边。最先来见周瑜的是鲁肃。他先“将前项事细述一番”,表现了鲁肃的焦虑心情。接着写张昭等投降派来陈述理由,希望周瑜能支持他们的投降主张,这表现了张昭等人的懦弱和自私。张昭等刚走,程普、黄盖等主战派又来见周瑜,表示宁死不降的决心。这既表现了程普等的勇敢。同时也写出了抗曹的基础。又写了诸葛瑾、吕蒙等文臣武将。罗贯中通过上述描写,一下子把周瑜推到了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周瑜的态度如何,成为矛盾的焦点。后经诸葛亮“智激”,进一步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接下去作品写周瑜见孙权,驳斥了张昭等的投降主张是“迂儒之论”,精辟地分析了曹操用兵的四大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蒿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并且指出:“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经过这样一番分析,孙权于是果断地决定抗曹,并命周瑜、鲁肃、程普等率军前往迎击曹操,主战与主降的矛盾通过周瑜而得到了解决。至于在以后的整个抗曹过程中,孙权方面的各种人物的抗曹行动,如黄盖行“苦肉计”,

阚泽献“诈降书”,庞统授“连环计”等,都是在周瑜的部署下进行的。这样,作家就通过周瑜这根纽带,将东吴的各种人物,都有条有理地组织起来。使他们各自走 向自己的位置,并展开行动。

在抗曹过程中,刘备一方是孙权方面的同盟军。那么,作为同盟军的刘备方面的各种人物是怎样通过周瑜而联系起来的呢?

罗贯中在作品中通过他的艺术描写,首先造成一种刘备一方必须与孙权一方联合的客观形势,这就是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得大败,逃到江夏,势力已经很弱,在曹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刘备有千钧一发之危。因此,诸葛亮决定联合孙权,藉吴兵以抵抗曹操。这样,刘备一方的生死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孙权一方。诸葛亮带着联孙抗曹的使命来到江东以后,作品中为他安排了三次语言交锋。第一次交锋是“舌战群儒”,从下层扫清抗曹障碍。第二次交锋是“智激孙权”,促使孙权及早做出抗曹决定。第三次交锋是“智激周瑜”。结果,“智激”成功,周瑜表示“吾与老贼势不两立”!诸葛亮的目的达到。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诸葛亮提出的刘备一方的方针策略是通过周瑜来实现的。这样就把刘备方面各种人物的抗曹活动都与周瑜的战略部署联系起来,成为整个抗曹战役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井然有序地 纳入到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去。

作为纽带,周瑜不仅起到了联系盟军的作用,而且也把敌方的主要人物纳入到赤壁鏖兵的宏图中。小说先从一次战斗写起。孙曹第一次交战,由于“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因此败了一阵。由于失败,曹操看出了自己军队的短处——不习水战。于是,就派刘表降将蔡瑁、张允操练水军。也同样是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曹操采纳了蒋干的劝降计策。而蒋干劝降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孙权方面的最高军事将领周瑜。于是,自蒋干劝降始,曹操方面的上上下下各种人物就完全受周瑜的摆布了。这主要是由于曹操企图争取周瑜或利用周瑜。这是曹方与周瑜发生联系的媒介。接下去写了

蒋干的劝降和蔡中、蔡和的诈降,结果反倒都被周瑜利用,致使曹操相信了阚泽送来的黄盖的“诈降书”。由于曹操要利用黄盖的投降以破周瑜,因此又派蒋干往江东探听虚实,结果又被周瑜利用,使曹操相信了庞统,并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一就是在这种劝降和反劝降、利用和反利用的过程中,曹操一步步地入了周瑜的彀中,因而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败。可见曹操方面的人物的行动及性格表现,是和周瑜这个人物的运筹帷幄密不可分的。

从上面的简要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这个形象是一个联接三方人马的枢纽式的人物。虽然孙、刘、曹三方的人马都通过他而发生作用,但由于这三方的关系不同,因此周瑜联接各个方面的方式也不同。对于孙权方面的人马,罗贯中让周瑜起统一和指挥作用;对于刘备方面的人马,罗贯中让周瑜起被凭借和被利用的作用;而对于曹操方面的人马,罗贯中则让周琦起用和驱使作用。这样,就把孙、刘、曹三个方面都如网在纲一般被组织起来,编织成一个疏密得当、无懈可击的有机整体。于此可见罗贯中卓越的艺术才能!

(三)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映衬作用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被毛宗岗称为“三绝”之一的诸葛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诸葛亮才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头号理想人物。而周瑜这个形象所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诸葛亮的映衬。

周瑜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十五回。在这一回里,除了写周瑜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紘以外,还写周瑜协助孙策攻打太史慈。但攻打太史慈这次战斗主要是写孙策和太史慈,而对周瑜的描写却极少。此后,作者对周瑜这个人物便按下不提。诸葛亮的第一次被提到是第三十五回,而其第一次出现是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取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但对诸葛亮没有多少正面描写,真正正面描写诸葛亮的言行是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在

篇二:三国人物性格探析之周瑜

三国人物性格探析之周瑜

作者系西安交大钱学森实验班学生

一、 引言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世世代代无数中国人甚至是外国人的思想与人生。其中周瑜就是主要人物之一。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三国演义》中明显倾向于蜀汉,因而便不可避免的通过对周瑜过多的负面刻画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正面形象,并且将周瑜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诸葛亮的陪衬出现。那么,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怎样去刻画周瑜的形象的,这个形象的特点在哪里,而历史上的周瑜又是怎样的呢?

二、 周瑜的生平以及其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1. 周瑜的生平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长壮有姿貌”[1],他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 廓清天下。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1]。自此,周瑜便开始了他的三国征途。后孙策遇刺,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当孙权势力单薄,关键时刻,周瑜等人挺身而出,忠心不二地继续扶持孙吴政权,使其逐渐走向了繁荣的局面,促使形

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刘璋任益州牧,张鲁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建议孙权争夺蜀地。得到孙权的肯定后,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然而不幸的是他半途染病,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2.《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故事

由于受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表现对正统蜀汉的推崇,进行了不少的夸大来赞美蜀汉,为此,作者便需要通过故意夸张地贬低其他政权和才人来衬托蜀汉的正统和蜀汉阵营谋士的智慧。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国演义》中刻画的周瑜在很大程度上被贬低了,而这样做的目的在书中很容易看出:作者是通过对周瑜的负面描写如计谋不够高、心胸狭窄等特点来反衬诸葛亮的大度和神机妙算等,从而达到襃赞正统蜀汉的目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在历史上的很多贡献都被移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这使得周瑜在小说中的活动不是非常丰富。纵观整部小说,周瑜的人生基本上被作者无情地划分为了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而这两部分的分界线很明显是诸葛亮的出山: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即在小说的三十八回之前,周瑜可谓在东吴叱咤风云,有充分的权威性,他的各种战略也是十分优秀而且有远见。历数他在这一阶段作出的贡献,有初出之时设计活捉太史慈等等许许多多的战斗成果。然而在孔明出山之后,他的智谋似乎急剧下降,唯一算是大一点的赤壁之战中他也是低于诸葛亮一筹。从《三国演义》整部小说来看,我们遗憾地发现,周瑜的事迹并不是多丰富,而这一切仍逃不离正统思

想对小说观点的影响。

三、《三国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

从整部小说来看,周瑜整体的形象特点是:首先从正面来说,周瑜有较高的智谋,并且有十足的忠心;但更多的,从反面来说,三国演义中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以及容易冲动,意气用事。下面分别就他的各个主要性格特征加以分析说明。

(1)首先来看周瑜的正面形象特征。在小说中,虽然作者主要是通过贬低周瑜来衬托诸葛亮,但与此同时周瑜仍不乏智谋,并有众多其他优点。比如周瑜的出场就足以表明他的不凡:

(孙策)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瑜曰:“某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2]

从这一段简单的出场描写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周瑜的很多性格特点:通过“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这句,足以看出周瑜的风度,这是他内在文雅的精神的表现,仅此一句,就自然地暗示了他的与众不同,注定了他的才华横溢;接下来的“见了孙策,下马便拜”表现出了他的谦逊、对孙策的敬重。不得不说,从这些来看,周瑜的性格与其后的心胸狭窄、甚至有时有些傲慢无礼的表现是无法契合的。

而他的忠心更是毋庸置疑的。周瑜早期是跟随其挚友孙策为其出谋划策的。但后来,孙策中箭而亡。在此处前后周瑜的一系列表现尤

为深入地表现了他的忠心:

(周瑜)闻知孙策中箭被伤,因此回来问候;将至吴郡,闻策已亡,故星夜来奔丧。当下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出,以遗嘱之语告瑜,瑜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少顷,孙权入。周瑜拜见毕,权曰:“愿公无忘先兄遗命。”瑜顿首曰:“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2]

在这里,周瑜首先是时刻挂念着孙策的伤势,并专程为此“回来问候”,得知其死讯后,他的反应极度强烈:星夜来奔丧、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这表明他是一个重视情义的人。而其后他“拜伏于地曰:‘敢不效犬马之力,继之以死!’”的举措将其忠心不二的形象刻画的更是淋漓致尽。

至于周瑜的智谋,书中有不少的表现,此处仅选取两个侧面描写来加以说明:

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

此句是孙策在临终前对吴太夫人的遗嘱。试想一个能够被君主在临终之前念念不忘,甚至因不能在面前而深为遗憾的臣子,我们怎能说他没有十足的智谋与策略!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多处正面表现出周瑜的智谋过人,在此不一一赘述。

(2)对周瑜反面性格的刻画

尽管小说中有不少对周瑜的正面表现,但总体来说小说仍是反面

的刻画更加明显。自小说38回后即孔明出山,除赤壁之战中谋划了反间计等一些计谋,作出重要的贡献之外,他的出现大多时候是以其对蜀汉的不轨之谋失败来作为诸葛亮的陪衬的。而他最突出的性格缺点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其最突出的表现自然是他与诸葛亮或者说是蜀汉的斗争。在与蜀汉的合作时期,周瑜不断的思考着要将诸葛亮除去,名为担心诸葛亮成为东吴的祸患,但事实上更多地透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才能的嫉妒。也正是这种嫉妒和心胸狭窄的性格最终使他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这种嫉妒的心理的驱使下,他便反复地不择手段地想办法除去孔明。例如在孔明劝说孙权联合抗曹之时:

周瑜谢出,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乃令人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肃曰:“不可。今操贼未破,先杀贤士,是自去其助也。”瑜曰:“此人助刘备,必为江东之患。”[1]

除此之外,周瑜还有很多次想除去孔明甚至是刘备。以致经常在吴营中上演“大帐两侧埋伏五十名刀斧手,结果被蜀汉的大将揪出来”的闹剧。那么周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之外,这也表现了他的另一个性格缺点:目光短浅,容易冲动,没有长远而深刻的眼光,而这,也许也就是他为什么始终难以成功的原因。而他另一个容易冲动的典型表现就是诸葛亮智激周瑜时他的反应。周瑜面对一群群东吴大将的劝说都一直坚持不想抗曹,却在诸葛亮三言两语涉及儿女私情的话之下怒不可遏,随即决定抗曹,这表明他极易

篇三:我心中的周瑜 郑徵风

我心中的周瑜

六(3)班 郑徵风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诗是苏轼写的《赤壁怀古》,赞美了周瑜的英雄气概。

人们都说周瑜的心胸狭窄,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智谋,诸葛亮总能比他多想一步,结果他屡次败在诸葛亮的手下。而我却不那么认为,在我心中,周瑜是个非常有智谋的人。

火烧赤壁这一计,让我十分敬佩他。当时,吴国的周瑜兵力并不足,士兵不足十万,而他面临的敌人曹操却有着几十万大军,他得知曹操的士兵不识水性,战船都是用铁链连起来的。于是,周瑜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火攻。他先用苦肉计,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假投降,去投靠曹操,然后,周瑜让庞统与曹操交谈,拖延时间,到了晚上,周瑜带领军队上船,火攻曹操大军,曹操被打得措手不及。士兵们还没来得及把船分开,火势早已蔓延开来,结果曹军大败。

周瑜不仅这一计用得秒,而且他对曹操用得反间计也同样让人赞不绝口。

当时的谋士蒋干来到了吴国,蒋干从小和周瑜就是好朋友,周瑜料到他是来说降的,就大摆宴席,晚上和蒋干一起睡觉,深夜,周瑜假装睡着,蒋干有任务在身却睡不着。于是,蒋干悄悄爬起来偷看周瑜桌上的文书,蒋干发现文书中有蔡瑁、张允写给东吴的信,想要杀掉曹操,蒋干拿着信偷偷溜回魏国,把信偷来的信交给了曹操,曹操见了非常愤怒,以为这两个将军背叛了。多疑的他立即把蔡瑁、张允拉下去斩首,这两位大将就这样冤死在了砍刀下。其实,这是周瑜设下的反间计。

周瑜虽然有时心胸狭窄,但是,他对吴王赤胆忠心,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策死后,孙权当上了主公,孙权故意主动让出主公的位子给周瑜,让他主掌大权,但是,周瑜拒绝了,他全心全意辅佐孙

权,共创江东大业。

周瑜有勇有谋,对自己的主子忠心耿耿,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篇四:五年级作文:遇见周瑜

五年级作文:遇见周瑜

五年级作文:遇见周瑜

“哎呀,今天作业好多啊!”走在回家路上的我叫苦连天,“我回家又要登山啊!”我一边走,一边唉声叹气。

回到家,我从文具盒里拿出登山杖----钢笔,准备爬山。咦,这是什么?我发现书桌上有一个既像盒子又像杯子的东西,上面有一个指针,我玩起这个指针来,我随意拨动了一下指针,指针停下来时,指向了我的书---《三国演义》。

呼的一声,我掉进一个黑洞里,醒来时,发现周围有很多平房,房子上面插着好多旗子,旗子上面写着一个黄底红字:吴。只听见有人吆喝“卖报了,卖报了!一张报纸只需两个铜币。”我随手摸起了口袋,发现上午拿的9元零花钱变成了90个铜币。我买了一张报纸,认真读起来:近期,孙刘联盟,想共破曹操,诸葛亮来东吴处理政事。

读到这里,我想:《三国演义》把周瑜写的这么惨,把诸葛亮写的像神一样,我得帮帮周瑜。

于是,我拿出OPPO手机,问清周瑜电话,拨了过去。“喂,您好,我是周瑜,您是哪位?”周瑜接通电话。“您好,我是从2016年来的雷神先生。我是来帮助您的。请问您现在在哪?”

“咦,2016是什么时候,现在才209年,不过,我还真想见见你。我现在在南郡孙刘路百吴大楼408室,你现在在哪?”

“奥,我在南郡纪念路上,旁边有一家叫东吴百货的商店。”我回答。

“我派人去接你吧?”周瑜问道。

“不必劳驾周太守了,我五分钟就到。”说完,我用手机进行GPS定位,发现百吴大楼离此地只有一千米,看来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到。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周瑜的性格特点作文)

我花了35铜币,雇了一辆豪华马车,“车夫,去百吴大楼。”

我话音未落,马已经狂奔起来。三分钟后,我就到了百吴大楼,找到408室。“当当当”我敲了三下门,“come in!”“OK!”我推开门。

刚进去,我发现帅哥周瑜戴着一顶帽子,上面写着:天才帅哥。周瑜慵懒的坐在沙发上,口中不住地说:“好书啊!”。旁边坐着小乔,他们正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上全是文言文,我一句也看不懂。办公室的右侧有一张桌子,上面放满了一大堆文件,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周瑜笑嘻嘻地站起来,寒暄地与我握了握手,对我说:“来的挺快啊,你说你是从2016来的,那么你来干什么?”我径直电脑走去,打开电脑对周瑜说:“我是来教你炒股的。你学会了这一招,成为股神,肯定会比诸葛亮厉害。”

“炒股是什么?怎么炒?就像炒菜那样,需要放佐料吗?”周瑜好奇地像个孩子。

这时,电脑已经打开,我给他下载了中泰证券,进入页面,对他说:“这是个交易软件,你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来买卖股票,你先开户,注册账号,再把自己的钱存入,开始买卖股票。你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会挣很多钱,以充实军饷。”

周瑜听了连声叫好,立刻开始学炒股,他不愧是才子,学了一个小时,就学会了。

我告诫周瑜:“买卖股票要谨慎,不然你会吃大亏的。”周瑜听了连连点头,说:“我会注意的。”

一下午的时间,周瑜就买入了两只股票。一周后,周瑜仔细分析大盘,出手卖出两只股票,收获颇丰。

东吴人知道后,都想跟着周瑜学炒股,周瑜立刻成为世界股神,高兴极了。

这时的诸葛亮还在摇着鹅毛扇,举着麦克风,和夫人黄氏在唱《甜蜜蜜》。

听到周瑜人气指数大增的消息,诸葛亮大叫道:“既生亮,何生瑜?总算让周瑜小子成了名。”然后晕倒过去。

我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拿出那个既像盒子又像杯子的东西,穿越回2016,坐回到我的书桌前。

这次珍贵之旅宣告结束!

篇五:也谈周瑜

也谈周公瑾

阳泉市平定县阳胜中学七年级 张豆

指导教师 王莉萍

翻开《三国演义》这本巨著,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被描绘得无人能及,如今一代枭雄曹操也备受欢迎,而曾经那机智过人、雍容儒雅的周公瑾却被时间的污垢冲刷成了一个嫉贤妒能、意气用事的小人。

周瑜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他精通军事,是少有的奇才,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这一战也为三分天下的奠定了基础。

刘备曾私下挑拨周瑜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叹息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曹操则有意贬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不论别人怎样评论,孙权心中有数。周瑜去世,他痛哭流涕。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对于孙氏,周瑜可谓是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曾派人去游说,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所派的人是善辩的蒋干,蒋干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周瑜猜出他的来意,出来迎接时劈头便问:“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远涉江湖,不是来替曹操来做说客的吧?”周瑜开口便道破机关,蒋干颇为尴尬。勉强自解:“我和您本是州里乡亲,这次来,不过是来拜访您,顺便看看您的部队罢了。您却说我是说客,岂不过分?”周瑜笑道:“我虽不及夔与师旷,称不

上知音,但闻韶赏乐,足知雅曲。”言下之意,你的心理,我是清清楚楚。于是请蒋干进入营帐,摆设酒宴,盛情款待,酒罢,他安排蒋干到客馆入住。三天之后,周瑜又把蒋干请人营中。这次,领着他遍观军营,然后,仍然置酒高会。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忠臣之义,内结骨肉之亲,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既已表示得十分坚决,蒋干也就无话可说,后蒋干回见曹操,对曹操说,公瑾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周瑜精于音律,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会回头一顾。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

建安15年,周瑜在去蜀途中病逝。

气度雍容、才华横溢的一代懦将成为了罗贯中笔下衬托诸葛亮高风亮节的小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听着苏轼的感叹,周瑜去远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