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道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1:16 字数作文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道理字数作文

篇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赏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赏析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诗人简介:

作者资料: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朱熹激赏其诗,所使用的标准是有无“书生气”,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苏轼在 《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

命题。他评唐代司空图“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 高”二句说:“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荫满庭,不见一人,惟闻其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书司空图诗》)便明确表现了这一倾 向。他的对僧诗书生气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诗人的赞同。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 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考察书生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这本是与僧家生活和精神紧相联系的一种状态, 是一种特定的“林下风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说:“东坡言僧诗要无书生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 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问在 《木庵诗集序》中更直截了当地说:“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书生气在耳。”(《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确,如果我们承认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 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对那种最能反映诗僧生活状态的书生气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认可呢?苏轼诸人的说法其实是要把一切诗歌创作都纳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 中,而抹杀其应有的独特性。这一点,甚至和苏轼本人经常在诗歌理论中所表示的对多样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宁可理解为是他的一时之言,因为,从他的一些具体作品来看,也是并不缺少“书生气”的。话又回到志南的这一首诗,朱熹称赞其没有书生气,也是从士大夫的立场说的。这说明志南是诗歌创作上的 多面手,不管有无书生气,僧人都能写出好诗。

篇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朝诗人释志南的《绝句》,意为:杏花盛开,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二月天的轻柔凉美、生动活脱便糅在这剪剪轻风细细雨当中。

一、文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人格培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我们的现行教材是语文版教材,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有文质兼美的散文,使人如沐春风,如暗得灯;有栩栩如生的小说,耐人寻味,催人思考;给人启迪,发人深省;有满目的河山胜景,有哲人的智慧睿语,有感人肺腑的诗歌戏曲,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索养的同时,提高人

生修养。

1、培养内在情感,即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

2.培养内在性格,即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

3.培养内在意志,即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

总之,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教材的同时,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力求让文字活起来,知识当如“明月”,课堂当如“松间”,人格当如“清泉”,学生的心当如”石上”。试想:天乜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索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相得益彰,不正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

二、课外——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通过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对话。人的一生如能精读几部名著,会提高自我文化品味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魅力,铸造内心世界和情感,关注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的生活。经典名著更是魅力无穷,它往往会在人的精神和人格上产生一种超越、一种支撑、

一种理性的沉淀。

21世纪的中学生有自我的价值观念,生理与心理社会性的发展不同步,不平衡,他们内心世界的体验更丰富更复杂,他们富于幻想热衷于对自我形象的设计。他们都各具特色,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冷淡孤僻,有的聪慧敏捷,有的反映迟缓,有的顽强果断,有的优柔寡断,有的善良助人,有的恃

强凌弱……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这不但对其修养、性情、求知、思维方式有良好影响,迩呵以不断提高自我精冲生活的质量,使他们获得充实而美好的精神享受,形成健全的人格。

基于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好、品位高,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粘。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狂人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飘》、《哈利.波特》等作品.让学生体验作品巾人物感情,丰富自我的内心体验;增强社会意识、责任感,强化自律;培养勇敢、顽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塑造完美的人格。

例如,《红楼梦》是集百名人物于一书的的占典名著,曹雪片在书中共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目每个人物各具风采:黛]三的忧郁与聪慧,宝玉的多情与反叛,宝钗的自制与圆滑,湘云的活泼与爽快,风姐的泼辣与奸诈,贾母的稳重与豁达,探春的刚毅与精干,迎春的懦弱与温顺,惜春的冷漠与疏离,妙玉的清高与孤傲,元春的贤德与哀怨,袭人的奴性与忠减,晴雯的抗争与刁蛮,甲儿的善趣与周全,小红的钻营与机灵,三姐的刚烈与痴情 学生徜徉于大观园中,我想,其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已尽在学生的取含之中。

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响趣的情节,心巾打开想象的空间,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从而敲碎仇恨、虚伪、懦弱、邪恶的思想,体味关于友爱、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是的,尽管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绽纷、绚丽多姿的,有明媚的阳光、灿烂的鲜花,但我们还需要有跳动的字符、沁人的书香。它们渗透在我们的血脉,营养着我们的思想,建构着我们的人格。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只能从阅读经典开始,健康人格的构建,同样需要从阅读经典开始。这样,学生与课外阅读就如同诗人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对敬亭山的情有独衷,在鸟飞云去之后,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块得天独厚的胜地,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让学生品味书香、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格、提升人格、完善人格,我想,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晟终日标。

篇三:中华诗词

一、春咏

00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评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妙品,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1),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世称"孟襄阳",唐代诗人,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王维合称为"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臸、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00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

部员外郎。 ②绝胜:远远超过。

【评析】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舏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曾任吏部侍郎、兵部侍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著有《师说》等等。

003、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

【注释】①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

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②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臼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评析】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臽人口的还是后两句,“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这首小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臽人口。

【作者简介】叶绍翁(1194-?),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南宋诗人。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004、绝句

(南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③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④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

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评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具有美感,更富於画意。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作者简介】志南,生平不详,志南是他的法号,南宋诗僧。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005、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是指天气晴朗的日子。

2

②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③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评析】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19岁进士及第,仕至宝文阁待臸。死后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0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①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评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唐代诗人,书法家。武则天时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又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作品大多散失,现仅存诗二十首。

00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①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

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②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785-804)中,贾

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3

③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

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④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⑤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评析】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早春时节,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仅没过马蹄而已,所以用一个“浅”字。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可以总揽全湖之胜。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形象活现,即景寓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极受推崇,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008、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评析】唐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4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原籍湖北襄阳,盛唐现实主义大诗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唐肃宗时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杜工部。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009、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①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②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评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有《王临川集》等存世。

010、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②深树,树荫深处。

【评析】《滁州西涧》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

5

篇四: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1)

一、积累运用(共35分) (一)积累(共1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拼音写在文后方格内。(5分)

四季景色色彩斑lán(▲)、美不胜收。色彩明丽、诗意ànɡ(▲)然的《春》是一曲?新、美、力?的赞歌,《济南的冬天》的水藻(▲)得意地向我们展示着终年zhù (▲)蓄的绿色,.

《三峡》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季节。

2.默写。(6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2)辛弃疾《西江月》中从嗅觉和听觉角度来写夏夜之景的句子是:

, 。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请写出描写春雨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 。

3.选出对名著《男生贾里全传》、《汤姆·索亚历险记》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学校要组织一场智力大奖赛,陈应达不愿参加,贾里模仿英语老师的音调给陈应达打了一个电话。陈应达虽然勉强参赛,但这次比赛却以班级失败告终。

B.期中考试后,部分同学很是悲观,整个班也似元气大伤,庄静恰巧收到了地处远郊的风村小学的邀请信。为帮助同学调整情绪,班委决定排一出戏去风村小学献演。

C.汤姆和哈克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当法院要审理那场凶杀案,把大家所公认的凶手波特绳之以法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人乔,印第安人乔却当场逃走了。

D.汤姆由于蓓琪和他怄气而与好友乔?哈泼一起离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

4.下(二)运用(共14分) 段有处语

你选择4~6处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8分)

换用号删除号调位号

语好几

病,

11月9日下午,马鞍山市中小学民族精神月活动暨《好书伴我成长》征文表彰大会在少年宫小剧场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在雨山中学气势磅礴的双龙齐飞中打开序幕,在少年宫合唱队的精彩演出中落下维幕。

据悉,我市在2004年以来每年认真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创了效果明显、参与面广、活动深入等特色。

5.金秋时节,桂花飘香,你漫步于公园,恰逢邻居正在道旁攀折桂花,说是要带回家美化居室。面对邻居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你会提出怎样的劝说?(6分)

你的劝说:

6.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

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

加以说明。(6分)

二、阅读理解 (共55分) (一)阅读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 7~11 题。(共16分)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⑤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⑥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

推敲,逐渐充实。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8.说一说文中画线句中“推敲”一词的语境义。(2分)

9.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举一事例来证明作者的想法。(5分)

10.请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3分)【 】 ...

A.要产生创造性思维一是要精通各种知识,二是要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B.作者在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之后,又用设问法提出要进一步分析的问题。

C.作者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这是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D.作者摆出典型的创造型明星的事例是为了证明“非凡的灵感”,往往是由于“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获得的。

11.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着用文中的观点分析池田菊苗发现味精的原因。(4分)

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品尝海带黄瓜片汤时,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他细细研究起海带来。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成功提取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这一化学物质。

(二)阅读《母亲的寻找》,回答12~16题(共20分)

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道理

这天黄昏,旅店外面响起汽车喇叭声。老板米勒看到从车上下来一位满头白发的瘦小老妇,另一人则是个40岁左右的男子。米勒正准备上前寒暄几句,突然发现老妇是个盲人,手中的一根小锁链紧拴在男子的脖子上。老妇伤心地喃喃道:?鲁卡,别怪妈妈心狠,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男子连声应道:?妈妈,我不会再逃了……?

米勒呆怔了一会儿,马上做了丰盛的晚餐,让伙计送到盲妇房间,自己则陪那个叫鲁卡的男子喝起酒来。?鲁卡先生,你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对方淡淡地笑了笑。

?既然您不愿说,我也不多问了。?米勒倒上酒,?你们明天去哪里?需要我帮助吗??

鲁卡说:?我想打听去吉斯西图的路。听说那里很偏僻,不然的话,我今天也不会走错方向,带着这位老妇来这里住宿了。?

?什么,这位老妇??米勒的心像被什么猛击了一下,他紧紧盯着鲁卡,惊愕地追问, ?他不是你的母亲吗??

?不是,我和她非亲非故。?鲁卡只好道出实情:几天前,他送一个朋友从公司出来,朋友离开时喊了他的名字,被一个拄着手杖的老妇听到了,她浑身触电般一震,冲他喊起来:?鲁卡!你真的是鲁卡么??没等他回答,老妇扔下手杖扑了上来,紧紧抓住他,悲愤交加地说:?你这

个孽种,今天我终于找到你了,快跟我回去……??老太太,放开我,你认错人了!??不,我儿子的声音还听不出来么??鲁卡很生气,可是当他看到面前这个老妇是个盲人时,他怔住了,而老妇由于激动过度,突然昏倒,一只干瘦的手仍然紧拽着他的衣角。

?我赶紧把她送到医院。老人醒来后,一直紧紧抓着我。通过她伤心的责骂,我才知道,老人有个儿子也叫鲁卡,10年前以做生意为名,骗了很多人的钱后不知去向。债主们决定一起去警局报案,她得知后流着泪央求大家:‘我明天就去找这个孽种,哪怕他躲到天边,我也要把他找回来,让他把钱一分不少地还给大家。’?

?为了寻找儿子,整整十年,老人一个又一个城市地找,过着流浪者的生活,不知吃了多少苦,双眼也失明了!我也是有母亲的人,这事我怎能忍心不管呢??鲁卡说到这里,不禁流下了泪。米勒被震撼了,半晌,喃喃道:?为了这位可怜的母亲,你承认自己就是他儿子,并随他一起回去??

?米勒先生,我这么做绝不是出于怜悯。?看着垂下头的米勒,鲁卡一脸正色地说,?知道吗?这位母亲在我心中像乞力马扎罗山一样高大!她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母爱如山,什么叫信念和毅力。不找到孽子绝不回头,只为了做人最简单的道理,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先生,你是一个善良的人。?米勒唏嘘着用商量的口气说:?眼下正值风沙季节,到吉斯西图还有一段很远的路。要不这样,明天一早你就回去,留下这位老妇,我会好好照料她的。?鲁卡摇摇头:?我要亲自把老人送回去,了解一下她儿子的情况。希望能尽快找到。?

?都10年了,能找到吗???我想一定能!人心不是长不出绿草的荒漠,更不是冷酷的石头。?鲁卡笑笑,眼中充满自信,?如果他知道母亲为了他,背负着这笔道义之债,在这世上流浪了10年,他一定会为他的行为后悔!??不错!?米勒哽咽起来,嗫嚅着说,?如果鲁卡那个混蛋知道,他一定会无地自容,也一定会自首的。?

第二天早上,鲁卡带着?母亲?继续上路,米勒也早早起来了,他没有再劝阻,只是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目送着渐渐远去的车影。

就在鲁卡把?母亲?平安送到家的第三天,从当地警局传来消息,逃亡在外10年的真正的鲁卡带着一笔钱,主动投案自首了!他就是通古斯小镇的旅店老板米勒!

(选自2010年第15期《读者》,作者:吴作望,有删改)

1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母亲寻找儿子的目的是什么,母亲最终又寻找到了什么。(4分)

13.通古斯小镇的旅店老板米勒竟然就是老妇的亲生儿子鲁卡,这一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说一说文章中哪些句子暗示了小说结尾是在“情理之中”的。(4分)

14.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15.“第二天早上,鲁卡带着‘母亲’继续上路,米勒也早早起来了,他没有再劝阻,只是在胸前画了个十字,目送着渐渐远去的车影。”此时的米勒肯定是百感交集,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米勒,此时,你会想些什么?(4分)

16.本文主题积极,阅读完全文,你有哪些感悟?(4分)

(三)阅读《三峡》,完成17~19题。(共14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 (2)重岩叠嶂( ) ...

(3)乘奔御风( ) (4)哀转久绝(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9.下面两段文字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山,请指出各自写法上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一: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材料二: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三、作文(60分:写作55分、卷面书写5分)

20.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以初中生活为素材。③要写出真情实感。

篇五:语文常识

2015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收藏人:逆流9dj1riyu5n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推荐给朋友

2016-02-21 | 阅:1 转:342 | 来源

| 分享 举报

2015高考复习: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文学文化常识荟萃一

一、 名词解释: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

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溢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