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坐井观天教后反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22:07 单元作文
坐井观天教后反思单元作文

篇一: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寓意。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寓意。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1)、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并理解它们说的话。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基础。(2)体验情境,感悟朗读。设计

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并通过读对话,做实验,看动画,述情景,说感悟,并且创造性表演了《坐井观天》,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出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阅读知识,劝导青蛙;还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篇二:坐井观天课后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 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轻松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有趣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 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

在通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 )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 ),小鸟认为天( )。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 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怎么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可以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篇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明德小学唐雪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从重点词语入手。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从而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什么是说大话。这两个例子,一个是: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我发现学生在学的时候,兴趣很浓。

第三个关键词“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善良的规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二)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通过小鸟带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过程,它们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让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让学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广阔,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

中有所收获。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2、角色体验,动手操作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身处环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动手让孩子们体验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实也是无辜的,我们应该理解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互读扮演小青蛙;师生共读研读课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鸟,老师读旁白。带动作表演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通过朗读课文抓住三次对话,理解文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让孩子自己回答的时间太少,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对于引导学生感悟寓意环节过于繁琐,应该适当的简洁些,系统些,对于孩子们会的内容不宜重复过多。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

对于板书应适当的在黑板上点名寓意更有利于突破难点,我定会再接再厉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篇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本课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孩子们齐读课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课题。有的孩子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提出是谁坐井观天;有的提出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交代清楚,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我认为课堂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这是必要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上到哪儿算哪儿。我觉得我的课堂有点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忽略了教学的灵活性。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比如拓展的,“想想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我作为作业布置,如果让孩子们接着说,想象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课堂一定更精彩!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匪浅。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我将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

篇五:坐井观天教后反思

孩子,你在我心里

————展示课《坐井观天》教后反思

金玉梅

上完展示课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坐井观天》,回到办公室我心潮澎湃,满脑子的是这堂课的可取和不足之处,理了一下头绪决定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可取之处

1.导入课文是直接进入,复习生字词。这部分本来设计有生字词的“摘苹果”游戏,学习第一自然段后点明“井沿”的意思,延伸到“碗沿、河沿”,因为我想现在的孩子大多没见过井,不

知道“井沿”的意思。但在试讲后觉得应该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坐井观天教后反思)

放在第一课时,虽然延伸部分是个小亮点,

但是在品读课文关键语段时却是一处可以

“忽视”的。但我没有完全删除,在板书时

我将“小鸟”和“青蛙”提前写好,在授课

时一边引读第一自然段,一边用简笔画画出“井沿”,为孩子强调井的形状。这样复习了“井沿”,又让学生再次明确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新授课文,抓住重点段(2-7自然段)。我先范读课文,也许因为在课前已经读了很多遍,自己感情投入地读仿佛也感染

了当时的学生,读完时现场是静悄悄的,我有点不忍心打破这种氛围。当时我就想,以后可要抽时间在课前多读读课文,深情的朗读能把人带进一种美妙的意境。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争论”提出问题: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他们在争论什么?观点各是什么?随机板书后,引出问题“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让学生分别画出他们说的话,然后大声读。在这个环节我发现有个别学生不会画波浪线,有的学生把旁白也画进去,在巡视过程中我一一帮助他们纠正,同时强调坐姿、书写的姿势。

(1)教学第一次对话。在试讲时我是对“一百多里”大做文章,有出示图片,有句式练习“小鸟飞过____,飞过____,,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后来发现“一百多里”并不是本文的理解重点,孩子只要通过朗读知道“距离表示远”就可以了。但如果放在对“无边无际”进行品读时效果会更好,而且为了让学生方便说,我把句式练习改成:“小鸟飞到____,看到____。”果真,在上课时,我班上的孙燕茹(平时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说道:“小鸟飞到康巴什,看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我顺势地说道:“说得真好!它一定看到了外观奇特的博物馆、像一本本书造型的图书馆、活灵活现的蒙古象棋广场。”

(2)教学第二次对话。品读的重点是“大话、无边无际”。然后引出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不同呢?先通过课件出示两人眼中的天空,孩子们当时很惊讶,惊讶过后是恍然大悟。再通过小实验来验证:卷起你的《好字行天下》看看天花板,你看到了什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两人观点不同了吗?(手指板书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引出板书“小鸟___见识广”、“青蛙___见识少”。我看了网上很多教案,发现这里的板书都是写的“见多识广”“目光短浅”,“见多识广”学生还好理解,但是我仍认为“目光短浅”二年级的学生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而且这只青蛙不能简单定义为“目光短浅”,所以我改为:“见识少”。

(3)教学第三次对话。我的过渡语设计的是:“青蛙此时相信小鸟的话了吗?他为什么这样自信?请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直接抓住关键词“笑”,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品读。然后问“我们怎样才能帮助青蛙正确的认识呢?”引出小鸟的话,同时呈现第四次对话的填空:“青蛙果真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口,他看到了什么?对小鸟说了什么?”最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人物,你欣赏谁?为什么?揭示寓意。

3.书写生字。每次教学生字,我都是让学生先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面的占位,尤其是在竖中线、横中线上或者附近的笔画必须让学生说出来,然后针对易写错的笔画进行强调。接着

让学生和我一起书空练习,最后看我如何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以前我是背对着孩子进行书空,后来担心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于是在课前都要把每个字反着写一写,这样在课堂上就能面对着学生进行书空。

二、不足之处

经过自己的反思和老师们的建议我归纳有几下几点:

1.“一…就…”句式练习时我叫了奥嘉伟(平时不怎么爱读书的孩子),本以为这个句式以前练习过,孩子们应该驾轻就熟,即使学困生也应该能说出,但是我的预设“失败”了。他支支吾吾地说:“一件衣服旧了。”此语一出,引得后面听课的老师都笑了。我当时很吃惊,但马上接话:这个“就”不是你说的“旧”,想一想,你早晨一起床就会做什么?他终于支支吾吾地说对了,我心里悬的一颗大石头也放下了。后来我想应该把那个“旧”立刻写在黑板上让他区别开。有老师提议应该在句式练习时,出示一个例句,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的确是这样的,以后设计问题,应该更多地照顾到学困生。虽然这堂课我让每个孩子都回答问题,关注到每一个人,但是还是应该再细心点,从学困生的角度设计问题。

2.板书“见识少”时,师曌东回答是“见识一般”,虽然当时有一丝犹豫,但我还是写的“见识少”,只是为了板书的整齐美观。

后来想想我应该尊重学生,采取他的想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应该放在第三次对话品读完之后进行。

4.应对学生的奇怪问题:

李明洋说:金老师,为什么这只青蛙生活在井里,不是应该在稻田里?我说:青蛙可以生活在井里也可以生活在稻田里。老师们建议应该点明青蛙是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或者陆地上。

师曌东说:金老师,“井底之蛙”是不是也和这篇课文有关?我说:当然有关,课文里是谁坐井观天?它就是一只井底之蛙。

每堂课都会应对班上学生很多奇怪的问题,就像武侠片里对打,他们“出招”,我来“接招”。我知道自己的每次处理不是都有艺术性,很想知道有没有更好地智慧应对。所以,我开始收集孩子的奇怪问题,只有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才能真正游刃有余的驰骋课堂。

一股脑的思绪在这次整理后变得更加明晰,最后,我想说: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啊,你们都在我心里。金老师这堂课以及之前的课很多时候都是尽量站在你们角度着想,想象着你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虽然我设想了很多,但是真正课堂上你们的问题远远超过我的想象,但是我喜欢你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肯动脑筋提出问题的孩子都将是一匹匹千里马。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