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汀州古城墙游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5:15 写作技巧
汀州古城墙游记写作技巧

篇一:汀州古城墙

汀州古城墙 汀州还保留有古城墙,由卧龙山东麓朝天门沿汀江之滨至挹清门、五通门、惠吉门、车子关联结在一起,是座环亘重关、城垛朝天的古城墙。城中有唐代古鄞江门(三元阁),城东朝天门楼;城南还有明代建双重城门的宝珠城门楼。

据志载: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迁州治于卧龙山之阳白石村,同时筑土石结构的汀州城墙。唐大中初年,刺史刘岐创敌楼179间,又筑“子城”于汀州治所周围,所称“子城”就是州城内,再筑一座护卫洲署的小城墙。

宋志平三年,太守刘均扩建城垣五里多,城基加厚为三丈,城墙上通道阔丈多;加固鄞江(广储)、济川(丽春)、秋成(通津)、颁条、通远(镇南)、兴贤(朝天)六门,重加石砌。

明洪武四年,汀州卫指挥将州城全包砖石,填塞颁条门,只留五门。时长汀县在州城郭外,民多聚居在鄞江(三元阁)、镇南、丽春门外。县治所在城南,当时距汀江只二百多步。明嘉靖四十年,知府杨世芳,知县王邈奏请筑县城。不久,朝廷诏准动工。遂从州城丽春门由东南而至西城与通津门相接。开会川(挹清)、五通、惠吉、富有、常丰(宝珠)、西瑞、通今(小西门)七门,县城墙长619丈9,城垛2180垛。崇祯四年,知府笪继良奉旨合州县城为一城,拆除镇南门至广储门(三元阁)横贯城中的城墙。并筑窑烧砖,全城砌以砖石,加固加高,沿江筑堤以护城墙。

汀州城墙由卧龙山分东西而下,汇合于汀江之滨,时誉为“观音挂珠”,巍然山峙,形势雄伟

篇二:荆州古城墙游记

荆州古城墙游记

俗话“大意失荆州”,家喻户晓,早闻古城保存完好,有闲定当游历一番。

查阅资料得知,荆州古城历史悠久,公元前六世纪,楚国在此建都,史称郢都,遗址在荆州城北,因在纪山之南,汉以后史称纪南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文王元年 (公元前689)自丹阳迁都于此,至项襄王二十一年

(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拔郢止,楚国在此建都411年,为当时南方第一大都城,夯土城墙,至今保存较好。

现在的荆州古城曾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渚宫,秦汉及以后是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首镇,三国时期刘备据荆州,派大将关羽镇守。南宋之前为土城,南宋时期建砖城,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拆除砖城,明洪武年间重建,通高约9米,周长约11公里,明末被农民起义军拆除大半城砖,清顺治年间按旧基复建。

仲夏的一个夜晚,我终于有机会来到了荆州,从火车站打车,往市区,从新北门进城,住在南门附近。第二天清晨,往游南门,城门内约100米,有一座关帝庙,供奉关羽和刘、关、张三义,供人凭吊。

南门即“南纪门”,原有门楼名曲江楼,设有翁城,为凸出的半圆形,外门上原有箭楼,东西两侧开有小门,门楼、箭楼均已毁,原有六座城门中除小东门外,均有翁城。城内沿城墙有内环路环通,城外,城墙与护城河间有十数米空地,有外环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两侧树木茂盛形成了林带,空地上有许多晨练的老人,护城河宽约十数米,水质尚清,但靠近桥边,水面浮有赃物。城墙外面为砖墙厚约1米,内为夯土斜坡,长满树木,其间有游人踩出的小径可以登上城墙,在城墙顶上,往西漫步,两侧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偶尔有阳光穿透树荫照在城垛砖缝间长出小草,凉风习习,置身其间,仿佛走进祖先的精神家园,怀古的情愫悄然萌生。

行约一里,来到卸甲山,原是城墙上一座城楼,相传是关羽出征归来庆祝胜利之所,因此得名,现为改善交通,改建成新南门,一座没有门楼的三孔城门,门内有座新建的关羽祠,纪念关羽。

向西里许,城墙折向北方,再前行,来到西门,明代称龙山门,因通向西郊龙山得名,清代改称安澜门,清乾隆五十三年长江溃堤,大水由此门入城,致民众死伤万余,此门垮塌,后内缩十数丈,抬高地基重建,冠以安澜之名,门楼名九阳楼,现仅存楼基。瓮城呈不规则班圆形。城外北侧护城河有一小岛,有如盆景般精致。

继续北行不远,在城内有一片很大的水面,湖中有两个小岛,有些仿古建筑,这就是三国公园,游人不多,很是清静,城市中有此去处,真是难得。

过三国公园往东,就是大北门,这是古人送亲友北上中原话别之地,习惯在此折柳馈赠,因此俗称柳门,清代称拱极门,门楼名朝宗楼,是仅存的清代门楼,登临远眺城外,护城河宛如玉带,岸柳轻拂。

篇三:长汀游记

[游记]福建之行第一站:上海出发到闽西小城长汀

二零零六年的十月一日,迷糊、沈肉、猫猫、阿卜杜拉一行四人登上了开往福建的列车。福建之行的第一站是闽西的小城:长汀。

猫猫称,之所以安排这里,是因为某加拿大还是新西兰的著名作家(注)数十年前在其书中提到过,长汀是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县城之一(另一是凤凰)。事先没做过任何预习功课的我们当然只有点头称是。

上海出发的火车没有直达长汀的,须到漳平站转汽车。这段火车上的旅途长达20小时,虽然比起十余年前我上大学时的46小时还差一半多,却已是这几年来我坐火车时间最长的一次了。车厢里,我们还碰上一对有趣的也同到漳平的母女。妈妈是属马的,漳平人,在沪已多年;她大眼睛的女儿是90年代人,高一。同处一个卧铺小间,大家便很快熟捻起来。和妈妈侃侃上海的时事、工作、生活,和女儿聊聊现下的学生、学校和时尚。妈妈爽朗开明,女儿青涩可爱。一个大我们不足十岁,年代相去不远,一个只小我们半辈,彷佛前天的自己。让我们这群70s的驴们唏嘘不已。

第二天凌晨,我们在漳平站下车,告别Haylin母女。花一百块大洋包了辆小夏利来到闽西重镇:龙岩。龙岩,位于福建西部,被武夷山脉所衍生的群山所环绕。这儿也是abdallah干儿子他亲爹(正宗福建人)的老家。

在漳平没吃早餐,到龙岩时大家已腹中饥饥,于是找了间面馆大吃起来,这是好吃的福建炒粉

龙岩到长汀的班车大约2个小时一班,我们乘坐的那班发车时间将近午后一点,车站附近又恰有一个步行街,在女生的建议下,大家便去那消磨消磨时间。然没走几步,两个男生便脚底抽筋纷纷嚷着走不动了。恰好这时发现街边有个小馆子,想想福建是著名的小吃之乡,坐下,忍不住又吃喝起来。

倒上两杯啤酒,夹块香喷喷的樟茶鸭,好不惬意

酒足饭饱上路,客车在闽西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晃晃摇摇了两个多小时,abdallah正睡得一塌糊涂、不知东南西北间,忽被一把推醒:长汀到了!背包走出车站,映入眼帘的是,四处乱穿的摩托、小贩和旧汽车,街上多是低矮斑驳的楼房和店铺,一些建筑和墙上挂着或刷着横七竖八的标语,城市似乎凌乱而破旧。我们这一行人都去过丽江、凤凰、阳朔之类的地方,这里却全无那些古城的感觉,只像一个脏乱差的小县城。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最美的县城之一”?

既来之,则安之。迷糊出马,弄了辆最低价的出租车,在城里转了一小圈末了在城边寻了间家庭旅社住下。长汀县城很小,打的横穿整个城区大概也要不了10块钱。虽然略有些失望,大家还是决定趁天色还亮出去转转。好容易等姑娘们梳洗完毕,我们出门往长汀的唐代古城墙而去。

长汀古城墙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的长汀叫汀州,筑城是因为汀江一带聚居的民众愈来愈多。这些流民多是从中原地区迁移而来的,就是著名的“客家”人的前身。中国历史上,从晋末到隋末的大分裂时期里,北方就几乎一直战乱不断,于是大批北方的汉人被迫携家带口向南迁移。他们渡过淮水、汉水、长江?,在北起江淮、江汉,南到赣南福建的广大南方地区停留下来。由于是迁徙而来,故称为“客”,这便是今日客家人名称的由来。客家先民们在南方安了家,仍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返回中原祖地,且他们身处客地,都抱团而居,顽强地保持了许多原来的习俗、文化和语言。然而,这些南迁客居的汉

人们最后都几乎再也没能回到中原老家,而是和当地的越人、畲人等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客家人这个特殊的汉族支裔。所以,客家人并不是什么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支。由于“厓山之后已无中国”,仍居北方的汉人在游牧民族的多年统治下丧失了许多本性,但居住在南方群山中的客家人却因地处偏僻而幸运地保留下许多古汉文化的传统和痕迹。因此也有人据此认为客家人的汉人血统更纯正。

唐以后,朝代更替之际中国又发生过几次大规模的战乱和人民迁移,譬如唐末五代(即《夜宴》、《黄金甲》借用的那个时期,当时战事频繁、民生凋敝、荒野千里,士兵们的衣甲和都城的皇宫根本不可能如电影中那么亮丽豪华)、宋代(金灭北宋及蒙古灭金、南宋)、元末、明末清初等等。迫于战乱,中原甚至包括江淮的汉人都多次向南迁移,而原来在赣南福建的客家人也进一步向更南的如广东等地移动。于是客家人的分布遍及南方,甚至海外。但今天几乎所有的客家大姓,几乎都把最早迁抵闽西的祖先尊为他们告别中原、开创客家传统的始祖。而处于闽西腹地的汀州,自建城始就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被海内外客家人尊为“客家祖地”。

踱上城墙,墙外是汀江。

汀江是长汀的母亲河。她从武夷山脉上发源而来,沿途哺育了两岸肥沃的土地,最后汇入粤东的韩江。客家先民们入闽后,由于汀水流域耕作条件较好,便定居下来。于是才有前述唐代汀州筑城之事,当时的汀州依山傍水,汀江流域也因此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所以,汀江也可以说是客家人的母亲河。

汀江也是闽西的最大的河流,由于连通了闽西山地和粤东平原,交通便利,航运发达。汀州建城之后,凭借地利成为闽西的交通枢纽,商贾工匠云集。而数百年来一直为州、郡、府、路的治所,也使得长汀文化兴盛,繁华一时,成为闽西和客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1950年代鹰(潭)厦(门)、漳(平)龙(岩)铁路的通车,长汀也象中国其他因河运而兴的许多城市一样,逐渐丧失了运输中心的地位。闽西的重心移到龙岩,长汀风光不再,渐渐被人们遗忘。

所以,也难怪老城里尽是些陈旧的民房,建筑的色调尽是灰的,除了这个例外的毛毛熊?

老门栏上依稀可见的旧题字

残断的飞檐上,也许还能隐约想象到当年的繁华

城楼的入口没有围栏,什么人都可以上来逛逛。长汀的政府花钱重修了城墙,却没收门票,在处处言社市经济的今天显得很厚道

大桥另一侧的城墙边有棵参天大榕树,大家便往那边去。途中,嘴馋的迷糊却被一个烙饼摊吸引住了。

这饼是糯米做的,微咸,煎得恰到好处,味道不错,还很便宜,只要1块钱

我忽而对长汀的印象好起来,虽然她看起来一点不出彩。但也许就是这样,她才保留了淳朴的美丽。

汀江边的这棵合欢大榕树据说已经默默目睹了几个世纪的长汀的兴衰

榕树边修有亭子回廊,一群老头老太们聚在一起,有人拉着二胡,有人放声高歌,唱的人悠然自得,听的人如痴如醉。歌儿是客家话,时而高亢,时而婉转。abdallah听不大懂,凑上前去看歌本,唱歌的老阿姨竟有些脸红,原来是些客家的情歌。

越过城墙,漫无目的地走进巷子里,窄窄的小路曲曲折折。不用管会不会迷路,也不理会出口在哪里,踩上青苔的石子路。周围是老宅子,泛青的石阶,斑驳的砖墙。你仿佛走入一个时空隧道,回到一个世纪前。

巷子里不时有奔行嬉戏的儿童,古老的院子端坐着青布衫的老人,客家人的生活宁和而淡定

走在那些沉淀了历史沧桑的石板路上,心情慢慢平复

既然身在这座“破败”的小城,就抛开来自大城市里的烦躁,只需要静静地,用眼和心品味时间的悲怆和生活的淡然

一个修葺尚可的祠堂

探头进去,原来是当年兆征县苏维埃的所在,这是林彪当年的卧室

说到苏维埃,长汀在第一次国内革命史上还颇赫赫有名。当年朱毛率红军入闽,第一个攻占和建立政权的县城就是长汀。此后,逐渐形成了以长汀为中心的闽西根据地,而福建省苏维埃就设在长汀(我们这次到的是兆征县苏维埃,不是福建省苏维埃)。后来,闽西与赣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苏区。从地图上看其实很容易理解,长汀离江西的瑞金仅仅80公里,地形上多山崎岖,利于游击。由于当时长汀交通和经济较发达,所以也被称为苏区的经济首都。1935年红军长征,长汀是出发地之一。之后,留守的瞿秋白在离开苏区往上海时被捕,半年后身份泄漏,遇害于长汀。

走出巷子,路旁一所小学的门匾上竟写着“国立厦门大学”几个大字。嗯?不对吧,到门前的注释牌一看,原来是抗战时期,厦门沦陷,于是厦大就内迁到长汀,直到抗战胜利。从日寇打不进闽西,也可见长汀地势之险要。

当年厦大校址选在这,其实是考量过的。因小学校的背后就是汀州开元寺。

绕到正门,汀州文庙里似乎有些冷清

汀州文庙厢房里却有一群孩子在用颜料作卡通画

雕龙仍栩栩如“生”

出了文庙,不远处就是猫猫攻略上所说的那条长汀老街

说是街,其实就是条窄巷,两旁一间间布满了各式商铺

古董般的老铺子至少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年了吧

理发的

打铁的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汀州古城墙游记)

吃的

缝衣的

糊纸的

制面的

沈肉同学一看见这个制面机器就兴奋地说他小时候曾见到过,20多年后没想在长汀又见面了。

走累了,随便找了间馆子坐下。看我们踌躇地看着菜单定夺不下,老板娘便热情地推荐起来,末了我们挑了一种糯米做的素馅饺子,加一碗热腾腾的萝卜汤,美味异常。隔壁桌坐着几个女生,大约是一个长汀mm带着她的几个同学来玩。看见我们是游客,便也热心地介绍起长汀的景点。

长汀的美食还很多,比较出名的有烧大块、河田鸡等。晚上我们回旅店后便享用了河田鸡,下图是在街口吃的酿豆腐。

告别老板娘和那个女生,回到熙熙攘攘的街巷

一天就要结束,静待家人归来的碗筷

天色渐暗,我们也往回。

历尽千年,宠辱不惊,长汀,如它的朴素宁静,悄悄融入闽西的夜色。

(注:经查,该作家是新西兰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 1897-1987),该君曾获名誉文学博士,20岁时参加过一战,30岁到中国,直到60年后逝世。

篇四:客从汀州来

客从汀州来

無 為

三百年前,一群客人拖家带口,肩挑手扛,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了瓯江上游沿岸及浙西南其它地区。他们操闽语,行闽俗,因为他们来自共同的故乡 — 闽之汀州。日久他乡即故乡,他们继承了客家先民的勇敢与智慧,披星戴月,择善经营,终成大业。三百年后,作为行政体制单位的“汀州府”早已解体,然而在千里之外的浙西南地区,恪守着故乡三百年前的风情遗俗。许多故事,早已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也许他们已经忘却了先祖从中原到汀州的历程,或许当初动身之时,上辈忘记了告知,他们大多不知道“客家”的称谓,仅记住了“汀州人”温馨的名字。前尘滚滚,后事如烟,瓯浪涛涛,箬水绵绵。朝代更迭,天下大势,欲知“上下五千年”之过往,就请随着历史的风轮,共同回顾当年的点滴。

(图:汀州古城墙)

一、千年客家

有个奇怪的现象,检索查阅前清同治六年(1867)的翻刻本《乾隆汀州府志》,全册十二万字,竟然无“客家、客籍、客人”等关健词。何时有“客家”之谓呢?

清末翰林赖际熙撰写的《赤溪县志》卷八《开县事纪》之中,有一篇《论咸丰间土客械斗》的著作,云:“边界虽复,而各县被迁内徙之民,能回乡居者已不得一二。沿海地多宽旷,粤吏遂奏请移民垦辟以实之。于是惠、潮、嘉及闽赣人民,挈家赴垦于广州府属之新宁,肇庆府属之鹤山、高明、开平、恩平、阳春、阳江等县,多与土著杂居,以其来自异乡,声音一致,俱与土音不同,故概以客民视之,遂谓为‘客家’云。”这是学界认同的,首次完整有“客家”表述的论著,出现

在民国九年(1920),距“汀州人”大迁徙已过去两百余年,并且仅出现在南方的小县县志之上,所以,浙西南“汀州人”至今不知道自己有“客家”之谓,也不知晓何谓“客家”。在瓯江中上游地区,民间又普遍认为,“客家”称谓专指畲族居民,即“畲客”,故时至日,询问上年纪的“汀州人”,均不理解什么是“客家”,也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只说自己是“汀州人”。

1987年出版的《民族辞典》对“客家”的解释是:“汉语广东方言称为‘恰卡(Hakka)’,‘客而家焉’或‘客户’之意。《辞海》对客家的解释是:”

指在四世纪初(西晋末年)和十二世纪初(北宋末年)从黄河流域逐渐迁徙到南方的汉人,现在分布在

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

台湾等省区。 现学界普遍认为,

“客家”是一个他称的名词,当时在

广东西部江门地区(时称四邑),

相对而言以“地主”自居的“广府民

系”等冠予客家人的,后来这个他

称因为客家研究学泰斗罗香林的

“客家学说”,而广为人所知,逐渐

成为族群名称。

(

图:客家母亲石雕像)

“客家”之称谓,与清朝各地实行的“客籍”或“棚籍”制度有关。明代,一直将棚民(即外来搭棚而居者)视为匪类,明崇祯年间,湖南和浙江把靛棚(种植靛青的棚)称之为棚寇或靛寇,清顺治、康熙年间江西的蔴棚也被称为“棚寇”,因此,棚民被认为是“不逞之徒”。雍正年间这种看法发生动摇,闽浙总督满保认为:“其间亦有良善之民,勤力耕作,他们因本籍无业,远投别省谋食。”雍正二年,户部尚书张廷玉提出了处理棚民问题的基本办法:“责令(地方官)晓谕约束,导化渐摩。或奸匪不时窃发,即重加惩治,毋致蔓延贻害。安插既久,其素不为匪者,则编入烟户册籍之内。其居住未久,而踪跡莫定者,令取具五家连环保法,以杜日后事端,皆于编查保甲时一体稽核,毋许遗漏。再,棚民聚处日久,人数渐多,其中不无膂力技勇之人与读书向学稍知礼义者,亦令该州县查明,申详上司,分别考验录用,俾与彼地民人同霑圣朝之化。”

从清至民国,客籍与土籍,其公共待遇有明显区别。清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云:“驸马、司农、司宪等三人,均系客籍,手握重兵,殊为未便。”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孙中山《地方自治实行法》云:“其本为土著而出外者,其家族当为之代尽义务,回家时乃能立享权利。否则回家时以客籍相待。”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云:“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移来的客籍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提到:“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

县马鞍场。”再如,云和北溪坑刘氏,虽然是望族之裔,但他们从康熙年间迁居云和,竟然为区区云和之户籍而奋斗了一百三十年。

现普遍认为,客家是中国汉族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权威统计,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万、泰国约37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对分布如此广泛的客家历史源流的研究,直到20世纪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客家血统的研究,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自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中原纯正的汉人后裔说;古越族说;源于古中原地区说;南方各民族融合说;汉族与土著融合说。我们暂且不论其正确与否,而从瓯江流域现居的“汀州人”先祖族系分析,“中原纯正的汉人后裔说”与“源于古中原地区说”,则较为贴切,最为典型的姓氏有:黄帝直系黄国之裔,现居库北南洞、龙门外垟等村;尧帝直系后裔,居瓯江上游瑞滩、梓坊等村;隋朝文帝之后,现居黄源爛坭村;唐朝皇帝直系后裔陇西李氏,现居库北担布坑、大源徐湖、内大阴等村。

其实,早在清时,客家血统早有定论。清嘉庆年间徐旭曾的《丰湖杂记》载:“吾祖宗以来,世居数百年,何以仍称为客?余口述,博罗韩生以笔记之。嘉庆乙亥五月念日(1815年5月20 日)。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忠义之后也。自宋徽 ,钦北狩,高宗南

篇五:西安城墙游记

朋友,你来过西安吗?你到过西安城墙吗?

如果六百年的历史还嫌单薄,一千年的历史还不足以吸引你一登老城吗? 中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有着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开封、洛阳),但城垣保护得如此完整的只有西安。

2004年西安城墙作为古城复兴计划的重点,正逐步成为西安历史文化的一个核心板块,体现古都西安的一个重要品牌和西安通往世界的一张特色名片。 作为一个西安人,登城一望是我十几年来的未了夙愿。踏上城墙的哪一刻,我便想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我心中永远的诗画

西安城墙鸟瞰图

西安城墙南门图

城市是凝固的音乐。

我们不是考古学者,只是一段历史的陪跑者,西安城墙的魅力不仅仅只是一件庞大的文物,她是我们西安的历史,西安的印象,西安的荣耀。哪一块块厚重的青砖,像一个个浑厚的音符,组合成一部凝重的交响诗。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第二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规模庞大,结构严密。除环绕城市的外廓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唐长安城基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行了扩建和修建。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需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从此开始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

墙的序幕。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对全国广修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

护城河.吊桥

西安城墙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是人们为防御外来侵袭而修造的自卫设施。西安城墙的防御性很强,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河上设有吊桥,是进出的唯一通道。城门外有间楼(也叫谯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闸楼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了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是瓮城(也叫月楼),它的作用是:若敌人攻进,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自然是正城门了。敌兵要攻破这五道防线,极其不易。

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深7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吊桥的桥头两侧

有铁环,贯以粗大的铁索与麻绳,系在闸楼上,用滑轮控制升降。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恢弘的城门

游览西安古城墙,对形象具体地了解古代战争、城市建设及建筑艺术都很有意义。西安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发生种种变化。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丧衰。

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总周长 13.4公里。共有城门 18个。

南门:这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的一座。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大军。现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是1986年开通的。

勿幕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开通于1939年,以此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井勿幕先生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最早一批会员之一,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它的中门洞和西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院笕糠獗铡?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对遗址作框架结构保护,外包城砖,使外观与城墙一致,内部设置人工采光和空调系统,日后供游客参观。

西门:西安的西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

玉祥门: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城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取名玉祥门。

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辛亥革命时,起义军进攻满城,这一带战争激烈,交战中北门城楼被焚毁。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了箭楼。

尚德门:西安火车站西南侧的尚德门开通于1986年,因直对尚德路而得名。

中山门:1927年初,在冯玉祥将军倡议下开辟中山门,以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得名。

东门: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东门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将士们一听此言,群情激愤。点火烧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又重新建造。“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将军曾在东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这一旧址已被修复作为西安事变纪念地。

建国门:1986年开通的建国门,以直对建国路而得名。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于同一南北轴线上的和平门开通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取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通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唯一与军?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烙薰氐纳枋?怯置翱恰薄ⅰ翱蕖保?/p>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