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人生的归宿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3:28 小学作文
人生的归宿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精神的归宿高三年级范文

2015届南通市高三三模考场佳作汇编 2015-05-10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南通市高三三模作文)

【佳 作】

找一找家吧 高三(1)班 王思根

家,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概念。说起家,我们想起那个温暖、有着父母关爱的港湾。

可我们却常常感觉无家可归。有时我们会突然间明白“我们在心里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和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给予我们亲情和温暖,但“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无家可归的感觉”。诚如高考,拼搏奋斗给予我们成就感和现实生活作为回报,却永不会是生命激情喷薄的出口。

有人说,寂寞是一场修行,然而我们没有人不惧怕孤独。落寞的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着一种归宿,因此我们努力寻求那个生命意义上的家。

川端康成说,即使沦于赤贫,我的心和文学也再不可分割了。毕淑敏也在《我的五样》中划掉空气,阳光,水和鲜花,留下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也曾或凌晨未眠或犹豫徘徊地探求自我的归宿,也曾有过内心无家可归的怅惆,但他们最终找到了——他们把心灵安放在笔尖,用笔在灵魂深处绘出一片群星闪耀的、康德始终仰望的星空。这星空便成为他们的家,一个超越孤独的个人的“高蹈世界”。

不同的人内心自有不同的星空,或如钱钟书笔下的恬然淡泊,或如张烨诗中的阳光跪在面前,或如长次郎含着黄昏的夕暮茶碗。他们的世界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找寻到自我生命的诉求,然后倾尽灵魂的力量来构筑一方家园。

他们找到了个人永恒的归宿,成就一个真正的人,但有另外一些人远远地超越了自我的狭隘,他们以大写的人格追求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家园。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境界,以天地为家,以生民为至亲,打扫家屋般安定天下。爱因斯坦、鲁迅、左拉、雨果??他们反抗暴行,他们维护人权,他们为正义辩护,他们为自由呐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如是说。因他们胸怀天下,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家,他们到哪里都有归宿。他们完成了从无家可归到到处为家的超越。

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有济世情怀,那毕竟是少数人。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家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将到底何去何从。

一眼就看穿的人生不是我的归宿,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世界在我的灵魂深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三(1)班 胡明月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潭清水里不能没有光辉。”贾平凹如是说。

凤阙龙楼,雕阑玉砌只是冷冰冰的物什。心之安处,才称其为家——心灵的归宿。

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多少人迷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切发生的太快,说的话可被风吹走,做的事可被时间遗忘,他们站在高楼大厦的顶端却再也望不见家乡,因为心灵的迷失,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忘记了给心灵的营养。不断装饰房子,却忘记装点心灵的归宿。

古人很擅长打造内心的桃花源,官场失意了,他们归隐田园,带月荷锄,谪居寂寞了,他们寻寺问塔,漫步于清幽小巷。不仅文人如此,乡野村夫也这般。罗素游览中国,雇轿夫将他抬上山去,到山顶之后,他高兴地欣赏美景,看见轿夫们正惬意地抽着旱烟,聊着天,他大为不解,劳累的工作似乎并未成为轿夫们抱怨的对象。这位被工业化的煤烟熏得太久的大工业英才子怎么能理解中国人内心的安闲呢?乡野村夫的心中自有一片桃花源,在那里“野渡无人舟自横。”

反观当今,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的蚁族们仍在大都市里迷茫,房子长期霸据人们生活的中心,放弃爱好,放弃精神享受,只为尺寸之地,似乎那扇小小的铁窗就是奋斗的全部。却放任心灵无家可归。曾经,犹太民族连家园都没了,可没有土地,他们有资本,没有资本他们有智慧,自强不息的信念支撑整个璀璨的文明。可见内心的归宿才是人们追求的根本。

苏东坡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被贬黄州,他竹杖芒鞋,宠辱不惊,流放岭南,他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仿佛锦锈江山,处处都可为乡,你有锦堂风月,我有世处桃源,从来也不逊色。那些住在琼楼玉宇里,夜夜笙歌的权贵们不免也相形见绌。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人之一生,不必追求轻裘肥马,不必艳羡华美居室,心若莲花自倾城,不妨带一蓑烟雨,守一弯清凉月,追求内心的安稳寻找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踏上心灵的归程 高三(1)班 崔思敏

想起周国平。

一个才子,被命运放逐到偏远的山村,要命的是他内心的理想被隔离,可他在日记中写道:“生活苦吗?环境乏味吗,但我不羡慕任何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被命运玩弄的他并没有迷失了自己,何故?因为他找到了心灵的归程,坚定地向前迈出,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浑浑噩噩,被卷入了物质的横流中,找不到归路,被名利的漩涡,鲜花掌声的抬捧的心灵早已长满荒草。真正能做到回归心灵的人又有几人呢?所以说,这样的人也才弥足珍贵。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说过:“不能因为名声大就目空一切”,莫言是清醒的,他能拨开名利的浓雾,点亮心灵的归程。如今,他仍然会呆到山东高密老家创造作品,谁又会否认这样的莫言才更觉得安稳,幸福呢?

心怯懦,纵鸠占鹊巢,亦怀不安之虞,心强大,纵拿破仑矮小,亦能铁蹄平欧洲,盖好心灵之处的房子,亦世界风雨雷鸣,狂风呼啸,自己亦能品一杯青茗,淡然处之。勃拉姆斯是古典音乐主义的崇高捍卫者,可在他的那个年代,激进颠覆的格瓦纳,炫技夸张的李斯特沉浸在自己的狂欢主义浪漫中,引起了人们对勃拉姆斯的质疑,于是他作品中的小心谨慎,含蓄严谨都成了被人嘲笑的话题,可勃拉姆斯坚守自己的内心,不因他人便改变了归往心灵的路,在众人的不屑中,他坚定了迈向心灵的路,最终硬是在那个时代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勃拉姆斯回到了内心的家,遮蔽了一切的风雨。

中国自古崇尚积极入世,可出世又未曾不是一种乐趣呢,你建功立业,我在内心修篱种菊,你弛骋疆场,我在内心化成一只蝴蝶,台湾苦行僧人周梦蝶做到了,他的一生只有一间老房子,一张书桌和柜子,他说:“我只想做一只蝴蝶,”他当过守墓人,摆过书摊,他没有亲朋好友,却有一群年轻人慕名请教他,在热闹的世界背后,他独自冷清,在冷清背后,世界依然嚣闹。周梦蝶在内心建了座花园,万紫千红,绚丽多彩,他在这花园中翩翩起舞,他找到了他的归宿,纵世界繁华,我亦安心成蝶。

踏上心灵的归程,成为心灵的国王。

荒原独步,心有所向 高三(2)班 仲旭

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探寻自己生活的意义而已,这条灵魂之路或许漫长而又孤独,或许永无止境而又充满坎坷,但谁又想停下呢?

只要心中有了归宿,荒原独步又何妨?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荒原,荒原上只有一条小径,人从一出生就在这条小径上前行,或许迷茫过,失落过,但没有停下过。就如同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没有人停下为生活奋斗的脚步,即使社会再怎么黑暗。我也要活下去,不为成功与赞扬,只因为这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或许人的高贵就在于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只要心灵饮着热血,我就要将属于自己的灵魂之路走到尽头。

这既是一场旅行,又像是一场战争,在这里没有风,没有云,没有声响,只有孤独陪伴。失落,绝望会成为你前行的敌人,将你缠死在前行的路上。不由想到文革,在那个时期,民主与文学的源头被人捣烂摧毁,思想的大地荒芜一片,无数文人哀嚎着时代的悲伤。老舍,一个孤寂绝望的思想者化为一个孤冢停在了思想的路上。而还有一群人,透过黑幕看到了灵魂的归宿,于是咬牙前行,穿越了这绝望的土地。再如,沈从文先生,生活的苦难中,他脱下镣铐,孤独地行走在路上,在湘西寻到了真正的归宿,他用文字将他的欣喜与希望传递给受难的兄弟姐妹以及后来的我们。至今,我犹能感受到一位思想者在荒原独步留下的坚定信念和不屈追求。“星斗其文”,亮绝赤县,或许,老舍若将这条路走完也更能耀若星辰吧。

坚持,坚持,再坚持,当你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再撑下去,你就成功了。无数的思想者在荒原上的呐喊,都渴望走向归宿。但其中有些人却停下了脚步,不是因为死亡,而是因为堕落。如今的社会呈现出了什么?学员作弊,商家违法,官员贪腐,一切的种种都都是对心灵归宿的背叛,既然已失去了追求,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在灵魂归巢的路上没有停下的理由,若非要为坚持寻找理由,那么请你沉寂吧。

在荒原上前行,要坚定自己的步伐,不求一定要达到归宿,但是你一定要前进。小径旁自会有花儿盛开,在这空寂的世界为你装点美丽。

翻开历史的书卷,你会发现带着滚烫的热血的一串串名字,他们展示着一位位思想者在荒原上的独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行走,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寻求生命的归宿。不仅要为自己,也要为血脉中流淌的传承前行。

伴着思想者的身影,在这荒原上独步吧,心有所向,一路花开。

寻求灵魂的巢 高三(2)班 仲港其

人生路途漫长,我们常会感到迷茫,认为自己无家可归。但如果我们在灵魂筑巢,建立永恒的归宿,便不会失去家园。

诚如海德格尔所提倡的诗意的栖居,它要求我们在灵魂的巢上修篱种菊,去寻求永恒的精神家园。 然而,经济的腾飞,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国人的精神水准。现实相反,在物质与欲望的冲击下,反倒丢了灵魂的巢。一如冯骥才的小说所体现的,无家可归的猫恰恰反映了人性美好一面的丧失,猫儿的惨叫与哀求正一遍遍撞击着本就摇摇欲坠的灵魂之巢。惨叫的消失印证了巢穴的丢失,这种撞击不痛吗?还是人们心已麻木,或者干脆没有了心呢?

我们常误把房屋理解为永恒的归宿,因此社会上多了一批又一批的房奴。没有成为房子的主人,却沦为了房款的奴隶,这是我们渴求的家园吗?

不由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境界。生活在陋巷又如何?只要自己寻求的灵魂之巢里馨香扑鼻,百花齐放,那么即使失去了华屋丽室也不顾惜。而既然已经寻找到了灵魂里永恒的归宿,建立了永恒的精神之巢,住在豪华别墅抑或身处僻巷陋室甚或苍茫荒原又有什么差别?

我们打开窗户,期待青鸟的到来,可飞来的总是蝙蝠,但我们仍然不会关闭窗户。追寻灵魂的巢穴,我们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不妥协的意志。一如林和靖,隐居西湖之畔三十余年,不曾踏入繁华杭州城一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不受外界的诱惑,只为追求心中属于自己的灵魂之巢。我想,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是其灵魂之巢的注脚吧。

我们歆羡周汝昌对红学的坚守,但若少了他内心灵魂之巢所提供的那份平静,怕也被社会喧嚣、名利潮流所裹挟,乃至陷入一个庸人的境界而不可自拔。感谢灵魂之巢的护佑,正是有了它,才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大师。

我们去寻求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巢里的青鸟会为我们指明方向。

灵魂的归宿 高三(3)班 乔浩

漫步在河边,看远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久已枯竭的心灵之泉竟又汪出一泉活水来。

离家时,母亲不舍而父亲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当你心觉得无家可归时,便沿着河道走走吧。从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当我内心深处生出一种无家可归之感时,这句话竟涌现在我的脑海里。

幼时的家颇有些诗意。沿着小河慢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可谓是尽收眼底。春日里,柳絮飞扬;夏日,荷花摇曳;秋天时,仍有一抹绿意在红黄中摆动;冬日,银装素裹中,仍有一阵阵的幽香在空气中流动。走着走着,便能看见驻扎在河边的屋子了。对,那就是我家!

时常,掏鸟窝或是爬到槐树上折取清香的槐花,抑或是和小伙伴们擒着网,对鱼儿围追堵截。那时的一切,竟从未离开过小河。

如今,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灯红酒绿塞满了我的生活。尤记得初到这座城市的情景,是人山人海,是车水马龙,是尘世喧嚣,是今生注定我只一人。无他人的扶助,只能一步一步以泥泞中跋涉,那时的我,心中只有一个字,拼!竟能让那么弱小的自己在城市里站住了脚。但总觉得,这不是我的最终归宿。

总会让自己不经意的就陷入了迷惘,而忘记了手中的事,同事也看出我状态有问题,便让我放下手中的事,好好休息。走出公司,走进自己的住所。却又走出自己的住所,毫无目的的在街上游逛,我的家在哪里?什么才是我永恒的归宿?

长期奋斗后的轻松,竟仿佛一下将我的精神抽干似的,总会让自己迷惘,我的归宿是什么?父亲的话提醒了我,沿着河道走吧,那里有遗失的美好!

渐渐的,沿着河道漫步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那终究是外在的,不能成为自己长久的归宿。沿着河道慢走,幼时的记忆回来了,遗失的精神回来了,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那条只存在灵魂深处的河,你便是我永恒的归宿。你活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能随时能享受到家的温暖。若没了你,我该去哪里寻你呢?

那一条浅浅的小河,我的灵魂的归宿。

心灵的归宿 高三(4)班 洪秋月

箫疏篱畔,夜雨霏霏,是谁踏上了归宿,湿了衣裙,湿了梦乡?故乡的雨步履蹒跚??你可知道血液在流动,时间再流逝?只为寻那落殇时节永恒而美好的归宿。

窗外云卷云起,牵起了惆怅。

风儿撩起浓雾,记忆模糊之处,依可见那婆娑的背影,在天地间四转晃悠,时而抬头望望蓝天白云,时而聆听禽鸟惆瞅,时而俯身看水中雨儿嬉戏??你陶醉了,陶醉于着巨大的麦浪之上,陶醉于这令人迷醉的麦香上。你轻轻抚摸着小草的头儿,小草微微向你点头示意,友好的示出红白相间的笑话,你心满意足地笑了,一路哼着小曲儿自由自在地漫步于田野之间??

轻烟 散入偌大的院落,老远就听见家中大黄狗的吠声,你坐在摇椅里品着香浓的茗茶,看着那株激情澎湃的石榴树绽放出她最红火的热情,不时有几只小鸟调皮的向你露出诡异的笑容,接着便是一阵清凉,“哗”一下从你眼前掠过,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却有着说不出的快乐。老母鸡带着一窝小家伙在院落里横行,你瞥了它们一眼,随即洒出几片白菜叶子,它们便美滋滋地老实了;“嘎嘎”几只鸭子像孕妇一样,摇摇摆摆地踱了出去??你悠然地躺在摇椅里小睡了一会儿??

岁月的巨型机器碾过,在一生“隆隆”声中惊醒的你,望着那机械的大型动物吞噬着麦田,你的心像是在被什么啃食,深陷的眼睛里流露出你痛苦的表情,本来应该高兴的,可为何如此焦躁不安?田间茂密的大树被两个穿着制服的人大卸八块,装上卡车“呼呼”地运走了,留下的只是一缕卡车排下的尾气。推土机无情地将小河填平??看着这一幕,你的表情漠然??步履蹒跚的你,一路跌跌撞撞,失魂落魄的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叹息声中悄悄地离开了??

城市化的进程,将你的世界给带走了,那碧绿,那浓郁,那美丽只能在梦中去寻找??

而恰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寻找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我的美丽的故乡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里??

花开花落,风而微起,一片绿叶悄悄盘旋,旋起了最美好的回忆,卷起思念,然后,落在了我的心上蔓延成了整片森林,这是你我共同的归宿。

回首间,野花满地,禽鸟惆瞅。

最是那初心的安详 高三(5)班 单媛媛

“一剪闲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华。一世浮尘一刹那,一树菩提一烟霞。”白落梅深谙人生。于我而言,这才是人性永恒的归宿。

繁花似锦后掩不住的是荒凉。因而无家可归的感觉常常充斥内心,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追求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归宿。做回本真,追求自我。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熟悉的世界,“人事全非”这个词,面目平静内相狰狞。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彩灯闪烁,烁干了安宁。喧嚣街头,混沌名利场,到处都是梦碎的声音。徜徉清泉,寻回自己的渴望已蓄势待发。

但,经历过名利的篡改和撰传之后,谁还能保持初心?欣赏“银烛秋光冷月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幽美静谧,徜徉心灵的一片花好月圆?曾经的弃妇鱼玄机沦陷了,“看世人,为我疯!癫!痴!傻!贪!嗔!怨!怒!五毒不清!六根不静!七情已生!八风凌冽!”如此功利化的追求只换得无家可归之感伴人头落地。她的归宿是短暂的,她的归宿也是肤浅的。如此这般,只会换得荒凉悲剧结局。

相此而言,“一生复能己,倏如流电惊”的陶潜显得多么智慧!辗转与官场几十载,最后选择回归自我,寻求他灵魂深处的归宿,赢得了苏轼的千古奇赞:”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同样,梅妻鹤子的林逋赢得了好友王十朋对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评价。”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想必,他们都是值得的,只因他们保持初心,追求归宿的安详。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是李渔的永恒归宿;”究史研经敬畏耕堂抨丑怪,淡泊名利依然淀水妙莲花。“这是刘墉的灵魂追求。于我们而言,则需去追求灵魂的归宿,初心的安详。

追求自我,保持初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立身手段。是像迟子建,在炒米胡同里,谛听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细窥秋虫在残红里一阵惊人的情思;是像王开岭,以一份温柔的心,静炼一场惊心动魄的雪······

繁华若真若一梦,过而无痕多好,但这却是难以企及的。想要抛却无家可归的感受,我们则需保持自我初心,追求自己灵魂深处的归宿。

我愿在我的世界里,听风拂来,待雨来过,煮一盏自己的浮世清欢。

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 高三(6)班 赵秋仪

在生命的长廊中,有人左顾右盼,四处彷徨,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漂泊到哪里,哪里就是归宿。然而,有这么一行人,他们循着直线坦然笃定地向前走着,步履沉着而稳重。因为他们皈依了灵魂,于是他们有目的有追求,收获了一路的芳香。

人生何处皆可成归宿,然而只有人的灵魂深处才是永恒的归宿。时常叩击自己的灵魂,探求灵魂的深度,遵从来自心海底处的声音,让自己有个家,可以抵御一切风和日丽的归宿。那么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亦能从容淡定,简车从行。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刳去心上的蒙尘,剔除世俗的纷扰,在青灯古佛下点亮了幽幽禅河不尽灯。在清心寡欲中收获了心灵的自由,皈依佛门,亦即皈依灵魂,从此外界喧嚣不再属于他,他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于是他乐享青天白日,乐求明镜止水。

世间的杂念奢欲会让我们的心灵蒙上尘埃,叩击灵魂,不再有惊心动魄的回响。所以还心灵一片净土,才会让我们在迷茫中寻到归路。

三毛孤身一人在撒哈拉沙漠中流浪,风沙摧磨着她,寂寞侵蚀着她,岁月将皱纹刻在她的脸上,而她的心却澄澈如秋水,没有丝毫涟漪。因为她在独处中学会了静思冥想,独处让她静下心灵,,思索人生,在对生命的探求中站成了一棵树,只愿在清风中看守月亮,没有悲欢的姿势,只有永恒的信念。

外界的喧嚣嘈杂会打扰我们的心灵,让心不再安宁。而独处就是我们思索的基础,不要害怕寂寞,寂寞才最能测度生命的厚度,独处让我们认清正确的归路。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历来文人墨客都将读书奉为一生需一直坚持的事。正如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所说:“我们手中的书和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书能拓展我们灵魂的深度,在与书的对话中,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灵魂也得到了洗礼。书让我们更坚定执著,在人生归路中排除万难,坚持抵达终点。

抹去心灵上的尘埃,学会忍受寂寞的独处。在书中寻找一番天地,我们就不会无家可归。生命之路会将我们送达灵魂深处,在那里,一切都安好,一切疲惫都得以安慰.听从来自心海深处的声音,让我们有个家。

跟着灵魂的脚步 高三(7)班 徐小建

不知你是否会感到迷茫?不知你是否会有一丝彷徨?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或许你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不要害怕,在你灵魂深处有你永恒的归宿。

物换星移光阴转,花开花落几度秋。滚滚江水淘出了多少英雄。荀子穷究学问,至八十而周游列国;嵇康跟着他灵魂的脚步,于竹林间畅饮,以风为曲,以水为舞。在打铁声的伴奏下叩开心灵的大门,纵然头断血溅,也要化作一豹尾,鞭打着腐朽王朝.英勇就义,那一曲《广陵散》便是灵魂的召唤。

中国古人如此,西方文人又何曾逊色。普希金未被咖啡羁绊,他要追随自己的灵魂;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穷困潦倒,身体被禁锢,但他追随灵魂的狡辩却从未停止;更值得称道的恐怕非托尔斯泰莫属,托翁出身贵族,但他却感到这里不属于他,他感慨无家可归。于是,他在那阳光明媚的草地上接济穷人,获得心灵上的满足。他毅然走上了脱离贵族之路,他要去追求永恒的归宿。终于,他追上了自己的灵魂。

巴尔扎克一生劳累不堪,为写作,他英年早逝,但他40岁的生命却创造了永恒的价值,一部《高老头饱含父爱,他的灵魂深处定当如此。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在钟楼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为人们服务便是他灵魂所需。

余秋雨说塞万提斯是一位让人心疼的大师。对此,我不敢苟同。塞万提斯虽历经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但他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归宿,他跟着自己灵魂的脚步,写就了著名的《堂吉诃德》。他将会一直陪伴在灵魂身边,在灵魂深处寻找归宿。

我们有机器和制度却没有文明,我们有很多声音却没有真理,我们有众多情感却无从归依,我们来自同一个良心,却各自藏起。

这句话让我思绪万千,感情无处归依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没有追随灵魂的心,永恒的归宿无从谈起。它们终将化作流浪子四处徘徊。

高楼大厦林起,是,我们需要一隅之地来安身立命。但也不可以牺牲灵很的寄托为代价。成都草堂已不再是“风卷毛草”的破屋,吊脚楼被拆,福建特色失色。试问,若干年后,你是否能找到灵魂的脚印?

请跟上灵魂的脚步,去追求永恒的归宿。

灵魂的皈依 高三(9)班 郑浩

鸟儿向往蓝天,鱼儿思归大海,而游子,心系家乡,却不整日消沉,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精神的踏实与满足。

人世浮沉,沉溺于无家的寂寥、漂泊和虚浮中实属不智。人性可贵,我们当追求永恒的归宿,寻得精神的寄托,灵魂的皈依。

林清玄在《红心番薯》中叙写其父亲。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番薯的香味竟能穿过多年的烽火,勾起一个战士的思归愁情。大陆与台湾一脉同源,最终却分隔两地,但在他的父亲眼中,中国与台湾只不过是芋头与番薯的区别,而这番薯也成了他灵魂深处的热爱,精神的依托。地理上的遥远距离始终无法使其与大陆那踏踏实实的印记消散。

忆起李安。他在国立艺专毕业后长时间的沉寂让他几乎无法忍受,人生浮沉,让他与环境产生了一种游离般的无力感。但他终究没有沉沦,六年的沉寂后迎来一朝的爆发。在那六年里他整日埋头于好莱坞电影结构的研究中,电影成为他唯一也是全部的精神依托,那种飘渺游离感终敌不过精神上对于电影的执着追求,灵魂皈依。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谈及古时贤人志士,批判其为追求高风亮节而“蓄意”隐居,认为他们的隐居情怀只是在与社会对阵后败下阵来的顾影自怜。而我却认为,古人隐居在于追求精神的寄托和归宿,追求隐逸自然没有过错,我们又何必于今时今日痛批起隐居行为呢?他们能从现实中抽身,独自踏上属于自己的桃花源。在这条灵魂皈依的路上,他们摆脱羁绊,获得自由,时至今日,我想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产生敬畏而非批判。

然后,现实中悲剧却又发生地太多,顾城于抑郁中死去,张国荣从24楼自坠而亡,王国维化作湖中一道清波。精神上的无所依靠竟让一个个闪耀的名字无端地暗淡下去,历史或许本不该如此,他们的人生或许亦应有更多的绚烂华章,只因缺少精神的寄托而无处安放他们那跃跃欲试的灵魂。我想精神的无为应由精神填补,人生才能更加完满。

在灵魂皈依的路上,我们应该走得更远。

灵魂不漂泊 高三(10)班 崔丽婷

北岛曾言:“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我们也确是那条在人生旅途上漂泊的船。 可漂泊不是为了漂泊,它只是一种行为状态,一种行为追求,只求灵魂不再漂泊。

有人说,我们怀揣着自己的颜色,往一心想要到的地方去。我想,那地方并非一个地理位置。再次回忆那封有名的辞职信:“这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到哪里去看看?其实不是真的去世界的某个角落,而是能让灵魂发声,从此灵魂不再迷惘漂泊的地方。

而人们常常漠视灵魂的哭泣,应付着生活里些许计算,抵抗着命运偶尔不怀好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迷惘磨灭多少曾坚定不移的心。

只因世界乱云飞渡,便看不清最初的天空。

何处是归程?

当困惑、犹豫、懦弱来袭,就倾听灵魂的消息,她会以空灵渺远之音唤醒沉睡的心。去吧,去寻找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那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车子,不是票子,而是对生命存在的感知,是每一季

篇二:2015南通三模作文“永恒的归宿”评分细则及例文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作 文 评 分 细 则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作文”的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本次作文材料的理解

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无家可归”的人生现象,后一句强调追求人生归宿的可贵;如将前后句联系起来看,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的整体性原则,第一句话中“家”和第二句的“人生归宿”的内涵更为明确,即“精神家园”。整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即寻找精神家园,让心灵获得慰藉、安顿。

人在困境、彷徨状态中,甚至在安逸状态中,都有可能出现灵魂的空虚、茫然,人的意志会变得消沉,精神会变得萎靡。如何振奋精神、提升斗志?唯有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或地位,而是因为他们足够清醒,能够在困境、彷徨状态中探求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为之而奋斗。即便在当今的安逸状态中,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明智的人也会有着寻求精神家园的深思和举动,力避精神的茫然、颓废。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3.本次作文材料的立意

作文材料从人性的角度命题,但写作时可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写个体人生追寻“精神家园”,也可从“乡村”“文化”“艺术”“民族”等大的角度入手,联系其领域的某个方面,紧扣追求“精神家园”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为结论句,考生的作文不能仅证明此结论的正确,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力求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二、判 分

1.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的要求。须注意的是,若出现具有个性化文体样式.....

的作文,如杂文、剧本、故事新编等,只要运用恰当,要敢打高分。

2.判分等级

一类63~70;二类56~62; 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几点说明

【立意】

①立意偏差,但未完全偏,勉强符合题意,原则上定为四类卷;若语言功夫好,可适度上浮。

②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义,偏离材料基本含义。尽管立意不准确,但语言功夫尚可,此类作文原则上定为四类卷及以下。

③立意与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此类作文定为五类卷及以下。

【文体】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议论类文章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一档,以适应2015年江苏《高考说明(语文)》的要求。

【其他】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就应该在48分以上判分。以充分肯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作文,有利于在最后阶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③对有特色的作文,如文体创新、见解独特、立意新颖、富有生活情趣等,应勇于打高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甚至创作的积极性。

④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4.个案处理

①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阅卷组长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格调很低的“问题卷”,最高不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切题,最高不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缺作文题,扣2分。

三、标杆文

晚晴小筑

黛瓦白墙浸润在微醺的霞光中,眼角眉梢都是沉静安宁的韵味。

一座泛着古韵的馆舍,便是木心先生的纪念馆了。

文学馆内整齐铺开的稿纸上——字迹清俊,翩雅优美,像一只只灵蝶,载着先生永不停息的脚步,追寻先生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

细细数完,先生从文革狱中带出的稿纸只有六十六张。

现在想来,狱中的十八个月中,最残忍的不是潮湿冰冷的牢房,不是如牲畜般的吃食,而是对先生精神的折磨。这是让人易在精神上彷徨迷失、觉得无家可归的摧残,比身体的折磨更加恐怖,文革狱中崩溃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所幸的是,先生因着灵魂深处对艺术的追求清醒了过来。在本该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用诗意的语言勾勒一幅幅美好的图景,用白纸画就的黑白琴键弹奏着心中流淌已久的萧邦与莫扎特。原本彷徨迷失,无家可归的心灵,在艺术的美感中找到了归宿,寻到了生命价值之所在。

先生在苦难中明白灵魂深处隐藏的归宿,即在艺术中获得生命的美感与满足感,即在追求艺术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而先生只说:“美学,是我的流亡。”于是出狱后的八十年代,先生与陈丹青等人同赴纽约深造。先生在彼开设美学讲堂,五年讲学,并写下《文学回忆》,后成为散文被美国知名大学收录教材的中国第一人。

“我本该放手,可我从未停止痴缠。”先生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艺术追求的执念,是一种艺术家们对追求永恒归宿的执念,其本质是渴望在艺术中实现短暂生命的永恒价值,寻找灵魂深处的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相比之下,现下许多灵魂彷徨,那些因现实冰冷而觉得无家可归的人,更应该多思考灵魂的归宿在何处,而非漫无目的只知汲汲营世。

凉意顺着领口探入,晚风穿过木制的窗吹开凌乱的思绪,再低头,清俊的字迹也带上了些永恒的意义,肉体不再,其文字却永传后世。

我仰望馆中先生黑白的肖像,心生敬意之时,亦在思考我灵魂的归宿。

[点评]本文以木心先生的经历为线索,紧扣精神家园主题,以木心先生的经历和言说诠释人生归宿,以作者参观木心纪念馆的内心感想作结,给人以启迪。文章结构精巧,语言灵动,感情真挚。故判为一类上,70分。

身处茅屋心有歌

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尚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居住的处所终究是肉体的巢穴,斗转星移、时变世迁,终有一日华为土灰。而苏轼内心坚守的纯净、淡泊、雅致、随遇而安却成了他永恒的庇护所,无坚不摧,直至永远,那便是灵魂的力量,是人性的家,始终驻足在你的内心,指引你坦然应对人生百事。一个人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追求。灵魂的操守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永远都不会孤独。正如叹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辗转流离,何谈家园?他又疾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报国献身的感人情怀便是他整个生命的追求。纵他滩头漂泊,洋里流浪,初心不变,他依旧有处停泊,有所栖息。万古留名,化为永恒。

纵使身处茅屋,也可高歌无畏。心有追求,才可让灵魂安身立命。泥砖终会腐朽,心灵的家园却永恒不变,红尘掀起巨浪,也污浊不了你的本心。

[点评]本文以杜甫、苏轼、文天祥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叹揭示他们对精神家园的理解,既关乎现实的家园,又联系精神的家园,构思巧妙,不落窠臼。语言凝练而又兼具抒情意味,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但文中对杜甫的叙述、评价不够贴切,故判为一类中,66分。

故乡?故乡人

故乡,一个曾让我无数次心动的词。可如今踏上这故土,望着眼前景,我茫然而无所适

从,似无家可归的游子木讷地站在曾松软的泥土上。

风吹打着我的脸,我的思绪被拉回从前。记忆中,耳边不时传来故乡人的吆喝声,即使是烈日高照仍不曾止息片刻。他们的微笑与汗水在阳光下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每至日中,我总爱跑到河边,与三五头水牛嬉戏玩耍。它们有着灵动的大眼睛,常载着我游来游去。它们摇动我的衣角一缕。时而潜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与我逗乐。夜未深,母亲便邀请三五邻居,在家前摆上八仙桌,共进晚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享“灯下草虫鸣”的宁静安逸,吟“风吹稻花香”的甜美歌谣,饮一壶“寻常百姓家”的清酒,道一天丰富生活的多姿。记忆中,仿佛故乡就是故乡人永恒的归宿,故乡在,家,便是在的了。

“吧嗒——”一滴雨水滑过我的脸庞,将我拉回现实。我望着面前的四亩三分地被重重的高楼环绕,望着远处升起的不是炊烟袅袅而是浓烟阵阵,望着老家的巷口人影稀疏,墙上的瓦片片斑驳,我的心揪得硬生生地疼。你们,我那熟悉的故乡人,你们哪里去了?我那熟悉的故乡,也许再也不在了。抬起头,一位老人坐在家门口,空洞地望着远方。

我不忍心在踏入故乡深处,我似无家可归的的孩子,在漫无边际的世界渴求灵魂的归宿。

照例又是过年,我随着母亲再回到这片土地。一大早,我便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推窗望去,只见原本冷清的故乡路上是无数探亲回乡的故乡人。他们西装革履,穿着时尚,可脸上的笑容又透着一丝淳朴,一丝厚重。久违的爽朗笑声又传入耳。天还是那样的蓝。

我偷过薄薄的雾气,又看见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我看见平整笔直的水泥路旁的花团锦簇,不禁思绪万千。

是呀,我的故乡人不是忘记这美好的故乡,他们或政界精英、商界大亨,或硕士博导,满腹诗书,或历经苦难,仍未成就。可人这一生的旅途中,定音定调定位,前途充满未知数。你或许会无家可归,可故乡的烙印却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难以磨灭。我亲爱的故乡人,并不是忘记故乡,他们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里,用一颗奋斗创业,闯荡世界的追求的心,将故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故乡,一个让故乡人无数次心动的词……

我看见那坐在家门口的老人笑得那样欣慰,那样甜。

[点评]本文由回忆从前故乡温馨动人的情景而生对现实故乡的失望,再到过年时看到故乡人对故乡的热爱,从而悟出故乡人“将故乡藏在心中最柔软的角落”,超越了为失去故乡而伤感的泛泛之作,立意昂扬。前后文虽有生活情形的对比,但涉及“永恒的归宿”笔墨过少。故判为二类中59分。

永恒的归宿

佛说:“勘破、自在、放下。”

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往下一个目的地。滚滚红尘中,多少人为名,奔波

篇三:南通市 满分作文 精神的归宿

“精神的归宿”高分作文

●灵魂未灭,音乐永生

大约一个世纪之前,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才子便从这儿的摇篮中诞生。

又大约是半个世纪之前,他如一道闪电,以最令人刺痛锥心的方式消失。

约翰·列侬,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心痛。

幸好,你的音乐还在,你去追寻灵魂深处那个最自由、最本真、最无所畏惧的自己,而我们也能伴着你的天籁,去追寻你的步伐。

我还记得,你深情款款,略带忧郁的双眼;我还记得你风度翩翩,朝气勃勃的身影;我更记得你情场受伤,艺路难走的背影;我甚至一度满脑子单曲循环着你的浅唱低吟。

“你们总以为我是孤独无依的唯一,其实我的心在那里,在我的心里,我的灵魂里。”

虽然,虽然物质上的匮乏,让你一度如失了家园的雏鹰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虽然乐队中的矛盾,让你一度如散了纤绳的风筝没有了飞向远方的目标;虽然精神上的打击,让你一度疲乏得如泄了气的孩子,迷惘、无依。

但是,你有着一颗强大的心,你有一股不屈的劲,你爱音乐,爱到深入骨髓,爱到没入血液,爱到灵魂最深处!

这便是你人性的可贵与难得!我想,家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更何况你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奔波的艺者,追求所谓的永恒归宿,除了灵魂深处的那隅音乐天地,别无他处。

如今,我站在故居门外,悠悠歌声溢满整个梧桐院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獒妇。”或许太过矫情,“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美誉着实是实至名归,因这灵魂之歌!

屋内装饰简而不陋,确是典雅,照片墙上贴着你的巡演瞬间,黑与白的无声,是你最绚丽的音乐人生!最吸引人的还有你简要的生平经历,密密麻麻的年代是你屡次搬迁的人生之旅。

从出生到死亡,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场数学运算,那这由空而始,以空为终的中间过程必已幻化为你音乐的高度,灵魂的深度了吧!

你苦苦地追寻灵魂的归宿,于音乐的袅袅之中尽显无遗。

灵魂之于你,华美,充盈,像一首永恒的歌,荡漾。

而于我们,就如你的大牌粉丝布什所言“我们会与你一起走下去。”去追求灵魂的深处,去实现人生乐章的永生!去找寻自己的归宿!

灵魂未灭,音乐永生!

●自此榆树叶叶香 (64分)

太婆颤颤地拄着拐杖从藤椅上迟缓又迫切地站起来,一双浑浊的眸中尽是些晶亮闪烁的阳光。 我有些惊奇--------自从太婆从乡下搬过来与我们一起住,她再也没有这样激动欣喜的神情。 她急切地唤我,:“重孙儿,楼下在叫卖什么?”我打开窗子,侧着耳朵仔细听了好久,才从粘连的奇怪口音中揪出那两个字来,“是在卖榆叶呀,太婆!”我靠在太婆耳边太声地说。

太婆几乎要把脸贴在窗子上了,一双小脚颤巍巍地踮着,她几近欣喜又满足焦急地叫我去买些回来。 下楼的时候,我想着更加惊诧了,太婆早几年前耳朵就不灵了,刚刚是怎样听到楼下叫卖声的呢? 榆叶装了那么大一塑料袋,才卖一块钱,我不明白这样的平凡的树叶,太婆怎么这样宝爱。

不久前太爷刚去世,爷爷奶奶放心不下太婆一个人住,就把太婆接到城里来,其实前几年爷爷就多次接太婆太爷赤住,太婆太爷总说放心不下家里的地,要是荒了就可惜了,七十多岁了,耳朵,眼睛

早就不灵了,一双腿和一一颗心却不愿意离开家乡一丝一厘。

太婆刚来时,整日里也不爱讲话,只是拄着拐杖,站在阳台上,往老家的方向张望,起风时,太婆的浊眼里会流泪,浊浊两行,像掺了故乡尘土的饯别酒。我知道,太婆在想她的地,想那个叫家乡的存在。

只是,太婆从不愿跟我们提起。

看见榆叶的那一刻,太婆松开拐杖,几乎是把榆叶搂在了怀里,“就是这个啊,就是这个啊,日子苦时它帮了忙哓,乖乖!”太婆咧着掉光了攻的嘴,笑得像个孩子,阳光飘撒在她银白的发间,暖暖的。

晚上,奶奶用榆叶煮了一锅粥,太婆高兴啊。她第一次讲这么多话,她讲:“小时候,有这个吃就是福咧,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苦咧。”她讲:“家里还有棵老榆树在屋后长唉,现在哪还有人问唉!”

我挑出几枝长得好的榆枝,插在花瓶里,放在太婆卧室的桌上,希望它的叶间枝头点缀的是太婆想听与想见的故乡往事。

在喧繁的城市里,在连黑夜都不复纯粹的楼宇里,这一枝新绿,也唯有这一枝一叶的葱茏,才承受得住太婆一双枯眼的热灼与满心的怨爱呀!

深夜的风里,榆叶摇落一页故乡悲音,掉落在太婆的浅浅乡梦里,安慰她夜夜归乡的梦魂。

●身处茅屋心有歌

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伤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

居住的处所终究是肉体的巢穴,斗转星移,时变世迁,终有一日化为土灰。而苏轼内心持守的纯净、淡泊、雅致、随遇而安却成了他永恒的庇护所,无坚可摧,直至永远。那便是灵魂的力量,是人性的家,始终驻足在你的内心,指引你坦然应对人生百事。一个人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追求。灵魂的操守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永远都不会孤独。正如叹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辗转流离,何谈家园?他又疾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报国献身的感人情怀便是他整个生命的追求。纵他滩头漂泊,洋里流浪,初心不变。他依旧有处停泊,有所栖息,万古留名,化为永恒。

纵使身处茅屋,也可高歌无畏。心有追求,才可让灵魂安身立命。泥砖终会腐朽,心灵的家园却永恒不变,红尘掀起巨浪,也污浊不了你的本心。

●晚晴小筑(70分)

黛瓦白墙浸润在微醺的霞光中,眼角眉梢都是沉静安宁的韵味。

一座泛着古韵的馆舍,便是木心先生的纪念馆了。

文学馆内整齐铺开的稿纸上——字迹清俊,翩雅优美,像一只只灵蝶,载着先生永不停息的脚步,追

寻先生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

细细数完,先生从文革狱中带出的稿纸只有六十六张。

现在想来,狱中的十八个月中,最残忍的不是潮湿冰冷的牢房,不是如牲畜般的吃食,而是对先生精神的折磨。这是让人易在精神上彷徨迷失、觉得无家可归的摧残,比身体的折磨更加恐怖,文革狱中崩溃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所幸的是,先生因着灵魂深处对艺术的追求清醒了过来。在本该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用诗意的语言勾勒一幅幅美好的图景,用白纸画就的黑白琴键弹奏着心中流淌已久的萧邦与莫扎特。原本彷徨迷失,无家可归的心灵,在艺术的美感中找到了归宿,寻到了生命价值之所在。

先生在苦难中明白灵魂深处隐藏的归宿,即在艺术中获得生命的美感与满足感,即在追求艺术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而先生只说:“美学,是我的流亡。”于是出狱后的八十年代,先生与陈丹青等人同赴纽约深造。先生在彼开设美学讲堂,五年讲学,并写下《文学回忆》,后成为散文被美国知名大学收录教材的中国第一人。

“我本该放手,可我从未停止痴缠。”先生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艺术追求的执念,是一种艺术家们对追求永恒归宿的执念,其本质是渴望在艺术中实现短暂生命的永恒价值,寻找灵魂深处的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相比之下,现下许多灵魂彷徨,那些因现实冰冷而觉得无家可归的人,更应该多思考灵魂的归宿在何处,而非漫无目的只知汲汲营世。

凉意顺着领口探入,晚风穿过木制的窗吹开凌乱的思绪,再低头,清俊的字迹也带上了些永恒的意义,肉体不再,其文字却永传后世。

我仰望馆中先生黑白的肖像,心生敬意之时,亦在思考我灵魂的归宿。

●乡关何处

王朔在《动物凶猛》中羡慕那些拥有故乡的人,“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予那个穷乡僻壤。故乡成全了他们的自我原宥。”他们的灵魂不再无枝可依,纵使故乡早已不再是那个故乡。

这里的故乡早已超越了地理范畴。

故乡,精神栖居之所,灵魂的归宿。

自古而今,人们不断寻找着故乡。高更有一幅名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用朦胧的光影表现对精神属地的疑惑与迷茫。人们不断叩问生命的零度,或是路遇巴里昂多,或是偶遇戈多,在这场无休止的追寻中,人们笑遇荒诞,与命运握手言欢。

他们如那荆棘鸟,只为找到永恒的乡关,不歇不止,不罢不休。

这种可贵的追求成就了人类神性的高贵。2014年的诺奖得主莫迪亚诺以其对“人类母体和精神终极栖息无休止的探索”而登上文学圣殿。40年来,莫迪亚诺觉得自己一直在写同一本书,连串的唯一主体便是“寻找通恒的归宿。”如《暗店街》中不断寻找回忆的侦探,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弄清自己的故乡到底在哪里。人便是这样一种存在,如莎士比亚所说,“永远充满着躁动与不安,喧嚣与嘈杂”。唯有找到灵魂的栖居,空虚的心才能获得充盈,浮躁的心才能获得平静,人类,才能以高贵的理性省查自然造化。

从事“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人类依然能在找寻故乡的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体会生命本源的意义,而此者,往往正是故乡的所在。

所以三毛找到了撒哈拉,沈从文愿长眠于湘西凤凰古城,米开朗琪罗于钝而未凿的大理石中遇见了少年大卫,程子昂遇见了幽州台,而一个民歌手则在水边找到了关关和鸣的雎鸠。

这一切都因被赋予不同的情感与精神特质而显现出不同。推其本源,都是他们灵魂深处对美好的认识的映射。

对故乡的追求是一致的,但格制境界却高下,有纸醉金迷者欲以物质填满精神的空洞,灯红酒绿是他的归处,不过这却只是暂居的寓所,不是栖居的故乡。将对归属感的疑惑系于物质,不仅只能得到无解的人生,而且还会使空虚膨胀成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大洞。

精神的疑点只能在精神领域寻找答案,生命的归宿只存在于灵魂深处。

乡关何处?

吾心安处是吾乡。

●宿于诗心,眠于诗意

张枣走了。

昌黎走了。

汪国真走了。

我坐在车厢里,仿佛看到了一帧画,那是幼时的我,指着汪老的诗集中的一句诗行,问着老师,内心击节而唱:

诗人,哪里是你的家呀?

你把白天当黑夜,流着泪迎接朝霞,光着脑袋描画天空,你告诉我:

“世界只是寄居处。我就宿于诗心,眠于诗意,那永远是我的家。”

哦,时光你带得走歌声却带不走他的歌,你带不走人们安放在灵魂深处不舍远离的诗意。

在车厢里,人们刷着资讯,目光扫过最新的股市行情,房价消息,我看着那些空洞黯淡的眼神,我坚信,那艳丽曾有“乞得名花盛开”的诗情流露,有对湖光山色叹味不已的心灵渴盼。只是,它蛰伏着,被汲汲名利的欲望压过了势头,却一直坚韧如草叶,漫步在人内心深处的蓝色原野里一直欣欣向荣,养育着人们在世俗的困顿后,退居一隅之时的疲惫。

那甜在林清玄心里一直到如今的菠萝蜜,在佛教中是“到彼岸”的意思,林清玄就尝着它的香甜,从一个渴望飞往大城市的山村孩子,变成一个在建筑森林中“抬望眼”的中年人了。

他却想念起山村里绕井放风筝的诗意,想念起真正有诗的日子,想要飞回那里,想到捕捉诗意。 真到他发现,诗不再山林之间,不再朝晖夕阴的壮美之中,而就在他心中尺寸之地,他才安然了,他不再无家可归。他可以共梁问燕子呢喃,可以在八月与床下蟋蟀谈天,可以宿于诗心,眠于诗意,不必穿花度柳去找寻了。

呵护诗,有留诗心。

看孙犁在《灯下偶记》说“冬日午后,裁纸装书,甚适。”安静地读书时,他感到灵魂深处升起了诗,飘转而来,想起馥郁。

从南到北,从古至今,人人内心供养着诗意,时刻打开源泉,让它汩汩流动,让它在长天大地之间,昭示着我们对终极快乐的渴求,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栖居在世间。

这份诗心永远不会消失,它像冰山一样凝结,终有一日,会像花儿一样重开。

●心灵归宿

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这是荆棘鸟的归宿,在歌声中超脱,追求心灵永恒的归宿。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所以寻找心灵的归宿。一个人的归宿藏在灵魂深处。

在那个“黄金时代”的萧红,由于逃婚而孤苦无依,也许文字是作家的归宿,超脱了心灵的束缚,你便不再孤寂。

三毛一生漂泊,当她回到江南外婆家时,她也流出了滚烫的眼泪,情感在一瞬间喷出。这个无家可归的人,在灵魂深处筑起了高高的墙。

追求永恒的归宿,叶落归根,也许是心中那根思乡的线,在你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将你悄悄牵回故乡的怀抱。

人的归宿岂是由外部物质世界决定的!《简爱》女主人公自白:“你认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那些高傲自大的人岂能寻找到灵魂深处的归宿?有思想的人才会放下一切,没有人能够决定别人的归宿,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只是高尚的人才能达到,并且永恒地归去。

当汨罗江上溅起簇簇水花,他就这样去了,覆灭的王朝没有他的归宿,心凉了,那就这样离开吧! 当喝下最后一口毒药,他依然自如地谈着他的哲学,他才是真正为雅典担忧的智者。虽然入土了,但是他早已归宿心灵。

浪花淘尽古今多少英雄,是非成败,只是转头便是空。多少事付笑谈中?

稼轩,将内心的苦闷、凄凉融入词句,直到最后一刻,统治者的昏庸棘刺般刺痛了他的心。他会恨离去,去了那个灵魂深处可以永远寄居的归宿。

或许,我们太年轻,无法领略他们的苦。但是,当我们经历过风雨时,心中自有一份感慨。

永恒的心灵归宿,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地等待,等着我们归去。到那时,我们都会有种安全感,也无所牵挂,无所寄托。

●永恒的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帘幽梦,不知谁能与共。无法转醒,无法企及。清幽的意境,纯美的氛围,像是一首轻唱的民谣,不断萦绕心头。

边城,是沈从文永恒的归宿。

那是风雨飘摇的时代,《斥反动文艺》的发表是对丧钟的敲响,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声惊雷。凤凰泣血,在命运的低谷,先生的生命充满坎坷,他感到无所适从。可能是忍痛放下笔杆,接受命运霸道的安排;可能如老舍先生般以水为棺,让人生“无处惹尘埃”;也可能是违心握笔,为黑暗摇旗呐喊。无论是哪种可能,生命都是荒凉苍白,它们不会是永恒的归宿。

但先生冲出了生命的低谷,凤凰集梧桐枝干,浴烈火而获新生。先生在沉默中寻找着他的边城?? 辛苦收集的资料在风雨中被毁于一旦,非人的羞辱扑面而来,但先生不曾言语,他抱着仅存的散稿资料来到郊外斗室。一人,一灯,一桌,一笔,这里是他的边城,这里是他的归宿,这里是动乱年代中最安稳的天空之城。斗室狭小昏暗,却终日星火不灭,与尘嚣隔绝使人忘却黄昏。偶有邻居敲门:“先生还不吃饭吗?”先生于是恍然大悟,拿过几个馍馍,继续沉醉在他的边城中。

寒风如刀,滂言如雨,时代的风雨愈发猛烈。而先生却依然沉默着用刚强的意志对抗如晦的风雨。“不折不从,星斗其文”是先生最真实的写照,在他的灵魂深处,有这样一座永恒的边城让他这只凤凰栖息、涅槃。

斗室里珠玑摇曳成花,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横空出世。书信中,一颗昂扬坚毅的心不断跳动:这里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凤凰终涅槃,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俊。边城上空的阴云渐渐散开??

那个曾用一本书福泽生养他的湘西茶峒的少年已经长大,他怀着受伤的心,在昏暗中,在他的人生归宿中疗伤、涅槃。先生曾无数次提及行吟泽畔的屈子,在近代文学的河岸上,先生也如屈子般行吟而来。当现实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时,先生没有走投无路,他选择将文学家的生命融入永恒的归宿——边城,他灵魂深处的边城。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茫茫旅途中,孤舟无家可归,没有归宿。然而,生命是跌撞的曲折,苦难是宿命中不可逃脱的篇章,何不像先生一样追求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归宿,书写生命的亮丽、

篇四: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

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

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一)

当你叩开生命的大门,会展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这条路就是你的人生之路,起点是出生,终点则是死亡。为什么一些人会在自己的路上找到财富,安享一生?为什么有些人找不到自己的宽广之路,最后一事无成呢?是因为他们不认真,还是自己坚持的不够呢?

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帮你走完全程,也不会有人去陪你,你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去走完这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你可以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你遇到不可挽回的>挫折时,你心里是否很酸?当你遇到成功时,你的心里是否是很甜?当你在连续几个小时不眠之夜里去研究某一种东西时,你是否心里很苦?当你受到别人的误会,你心里是否有一种说不出的委屈?

在人生这条路上,你肯定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如果你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失败,你就不会成功地走完这条路。

如果你在这人生的道路上走失败了,当死神来叫你的时候,你肯定想重新再选择一次,可是这已不可能了,你的生命已到了尽头,你的人生就这样走完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不平,就像走在坎坷的小道上,不论遇到什么,都一定要坚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

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二)

叩开生命的大门,就会展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此,就要在这条路上有意识、无意识地走。直到精疲力竭地找到归宿睡下时,身后留下的足迹会永恒地印下你的灵魂。

未入川前见到的只是平原,正如每个人还是懵懂的孩童时,展现在面前的路,恰如人生的一片无限美好的土地,那样平坦、开阔、无惊无险。只要凭着身体中先人注下的好胜性格、聪颖的资质,再稍稍加以自厉的力量,在尽情地领略人生煦暖的阳光、缤纷的花朵时,就够追求到人生较好的馈赠。这时的追求只能算作一种本能、雏形,但同时在思想深处注入了新鲜丰富的营养,蕴含着一个希望,一种力量。

我无限神往的留恋童年时代,那是童话的世界。我庆幸我的天地的广阔,无边无际,充满了神气和多彩,我尽情地奔跑在这片沃土上,汲取着,慢慢>长大了。

也许是土年的渲染,上小学时是那样主动向上、轻松、得意。可我并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只知要做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进入初中时,踌躇满志的我几乎在次次考试中

名落孙山——偶然?必然?这时我似乎觅到了什么——人生中未必只是平原!

入川后,我终于见识了真正的群山,比梦中所想的更巍峨。我在学习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刻苦、主动,我的学习已不仅是为了一个好分数,而是觉得要竭尽全力实现一些

人生的归宿作文

人生的价值。我难忘日日夜夜灯下苦读,难忘那种不懈的毅力,那种追求精神。

以后,我还会走着与以往不同的路,不知是沙漠,沼泽,还是极地、冰川,这要由未来来回答……

我愿用毕生的智慧和汗水在人生广阔的土地上继续挥写一个魅人的词——追求!

关于人生之路的作文(三)

从哇哇落地的第一刻起,我踏上了我美好的人生之路。一路走来,转眼间已过了11年,双脚踩在人生之路上,我得到了不少感悟。

我感悟,感悟人生需要感恩。感恩是一件甜蜜的东西,只有心存感恩,才会有理想,才会有希望,才会有动力。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社会也不会对他有回报的。

我感谢老师,是老师辛勤地教育我们,夏日站在讲台之上大汗淋漓的老师们没有丝毫怨言。她们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只懂得奉献,不求回报,学生们优异的成绩就会让老师心满意足。

于是,为了让老师绽放笑容,我奋发学习,卷子上的分数与日俱增,当到了高分时,它就驻扎下来了,让老师有了一丝慰藉。

我感谢父母,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辛劳地养育我们,才使得我们茁壮成长。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只懂得给予,不求回报,儿女们体贴的话语就会让父母心旷神怡。

于是,为了让父母心花怒放,我培养良好的品质,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成长,直到父母满意的程度,让父母的心安稳下来了。

感恩,我感恩世界,感恩所有所有。正是这无数的感恩融成一条小溪流入感恩的心海,海面上荡起的涟漪时时提醒我,做个尊敬师长的好孩子了!

感恩,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撒满了鲜花!

篇五:南通市 高分作文 精神的归宿

“精神的归宿”高分作文

●灵魂未灭,音乐永生

大约一个世纪之前,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才子便从这儿的摇篮中诞生。

又大约是半个世纪之前,他如一道闪电,以最令人刺痛锥心的方式消失。

约翰·列侬,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多么的令人心痛。

幸好,你的音乐还在,你去追寻灵魂深处那个最自由、最本真、最无所畏惧的自己,而我们也能伴着你的天籁,去追寻你的步伐。

我还记得,你深情款款,略带忧郁的双眼;我还记得你风度翩翩,朝气勃勃的身影;我更记得你情场受伤,艺路难走的背影;我甚至一度满脑子单曲循环着你的浅唱低吟。

“你们总以为我是孤独无依的唯一,其实我的心在那里,在我的心里,我的灵魂里。”

虽然,虽然物质上的匮乏,让你一度如失了家园的雏鹰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天空;虽然乐队中的矛盾,让你一度如散了纤绳的风筝没有了飞向远方的目标;虽然精神上的打击,让你一度疲乏得如泄了气的孩子,迷惘、无依。

但是,你有着一颗强大的心,你有一股不屈的劲,你爱音乐,爱到深入骨髓,爱到没入血液,爱到灵魂最深处!

这便是你人性的可贵与难得!我想,家园虽好,非久恋之家。更何况你是一个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奔波的艺者,追求所谓的永恒归宿,除了灵魂深处的那隅音乐天地,别无他处。

如今,我站在故居门外,悠悠歌声溢满整个梧桐院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獒妇。”或许太过矫情,“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美誉着实是实至名归,因这灵魂之歌!

屋内装饰简而不陋,确是典雅,照片墙上贴着你的巡演瞬间,黑与白的无声,是你最绚丽的音乐人生!最吸引人的还有你简要的生平经历,密密麻麻的年代是你屡次搬迁的人生之旅。

从出生到死亡,如果你的人生是一场数学运算,那这由空而始,以空为终的中间过程必已幻化为你音乐的高度,灵魂的深度了吧!

你苦苦地追寻灵魂的归宿,于音乐的袅袅之中尽显无遗。

灵魂之于你,华美,充盈,像一首永恒的歌,荡漾。

而于我们,就如你的大牌粉丝布什所言“我们会与你一起走下去。”去追求灵魂的深处,去实现人生乐章的永生!去找寻自己的归宿!

灵魂未灭,音乐永生!

●自此榆树叶叶香 (64分)

太婆颤颤地拄着拐杖从藤椅上迟缓又迫切地站起来,一双浑浊的眸中尽是些晶亮闪烁的阳光。 我有些惊奇--------自从太婆从乡下搬过来与我们一起住,她再也没有这样激动欣喜的神情。 她急切地唤我,:“重孙儿,楼下在叫卖什么?”我打开窗子,侧着耳朵仔细听了好久,才从粘连的奇怪口音中揪出那两个字来,“是在卖榆叶呀,太婆!”我靠在太婆耳边太声地说。

太婆几乎要把脸贴在窗子上了,一双小脚颤巍巍地踮着,她几近欣喜又满足焦急地叫我去买些回来。 下楼的时候,我想着更加惊诧了,太婆早几年前耳朵就不灵了,刚刚是怎样听到楼下叫卖声的呢? 榆叶装了那么大一塑料袋,才卖一块钱,我不明白这样的平凡的树叶,太婆怎么这样宝爱。

不久前太爷刚去世,爷爷奶奶放心不下太婆一个人住,就把太婆接到城里来,其实前几年爷爷就多次接太婆太爷赤住,太婆太爷总说放心不下家里的地,要是荒了就可惜了,七十多岁了,耳朵,眼睛

早就不灵了,一双腿和一一颗心却不愿意离开家乡一丝一厘。

太婆刚来时,整日里也不爱讲话,只是拄着拐杖,站在阳台上,往老家的方向张望,起风时,太婆的浊眼里会流泪,浊浊两行,像掺了故乡尘土的饯别酒。我知道,太婆在想她的地,想那个叫家乡的存在。

只是,太婆从不愿跟我们提起。

看见榆叶的那一刻,太婆松开拐杖,几乎是把榆叶搂在了怀里,“就是这个啊,就是这个啊,日子苦时它帮了忙哓,乖乖!”太婆咧着掉光了攻的嘴,笑得像个孩子,阳光飘撒在她银白的发间,暖暖的。

晚上,奶奶用榆叶煮了一锅粥,太婆高兴啊。她第一次讲这么多话,她讲:“小时候,有这个吃就是福咧,吃不饱肚子的日子苦咧。”她讲:“家里还有棵老榆树在屋后长唉,现在哪还有人问唉!”

我挑出几枝长得好的榆枝,插在花瓶里,放在太婆卧室的桌上,希望它的叶间枝头点缀的是太婆想听与想见的故乡往事。

在喧繁的城市里,在连黑夜都不复纯粹的楼宇里,这一枝新绿,也唯有这一枝一叶的葱茏,才承受得住太婆一双枯眼的热灼与满心的怨爱呀!

深夜的风里,榆叶摇落一页故乡悲音,掉落在太婆的浅浅乡梦里,安慰她夜夜归乡的梦魂。

●身处茅屋心有歌

我很喜欢周国平先生的一句话:“富人用金钱为自己的肉体铸造了金碧辉煌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灵魂却无处安放。”

此言得之,真正的家园绝不是雄伟壮观的建筑,而是灵魂的栖息所。漂泊在外的游客会无家可归,而心有永恒归宿的人却绝不会迷路。

犹记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贬至远地,背井离乡,贫困潦倒,算得上是无家可归了。然而在秋雨凄迷、狂风肆虐中,他却嘶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灵魂之声。他的追求,便是那“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高伤情操,肩担天下,心系苍生。身处茅屋心有歌,唱出灵魂深处的声音,唱出追求一世的壮志,穿越千年依旧回声不绝。即使他被贬至天涯海角,他的灵魂早已扎根于历史的书页,寄托一位伟大的诗人对苍生的鞠躬尽瘁,虽死而不已,这便是他永恒的归宿,灵魂的家园。颠沛流离乱不了他生命的脚步,他像巨人,守护在心灵的净土。

不由得感慨,心有追求,才能坚定向前。灵魂得以安放,脚步才不会迷茫。无处可居,便四海为家,秉守一方心灵净土,才是人类应有的追求。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便是这样。

居住的处所终究是肉体的巢穴,斗转星移,时变世迁,终有一日化为土灰。而苏轼内心持守的纯净、淡泊、雅致、随遇而安却成了他永恒的庇护所,无坚可摧,直至永远。那便是灵魂的力量,是人性的家,始终驻足在你的内心,指引你坦然应对人生百事。一个人确实应该有这样的追求。灵魂的操守会让你永远不会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永远都不会孤独。正如叹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辗转流离,何谈家园?他又疾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报国献身的感人情怀便是他整个生命的追求。纵他滩头漂泊,洋里流浪,初心不变。他依旧有处停泊,有所栖息,万古留名,化为永恒。

纵使身处茅屋,也可高歌无畏。心有追求,才可让灵魂安身立命。泥砖终会腐朽,心灵的家园却永恒不变,红尘掀起巨浪,也污浊不了你的本心。

●晚晴小筑(70分)

黛瓦白墙浸润在微醺的霞光中,眼角眉梢都是沉静安宁的韵味。

一座泛着古韵的馆舍,便是木心先生的纪念馆了。

文学馆内整齐铺开的稿纸上——字迹清俊,翩雅优美,像一只只灵蝶,载着先生永不停息的脚步,追

寻先生灵魂深处永恒的归宿——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

细细数完,先生从文革狱中带出的稿纸只有六十六张。

现在想来,狱中的十八个月中,最残忍的不是潮湿冰冷的牢房,不是如牲畜般的吃食,而是对先生精神的折磨。这是让人易在精神上彷徨迷失、觉得无家可归的摧残,比身体的折磨更加恐怖,文革狱中崩溃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所幸的是,先生因着灵魂深处对艺术的追求清醒了过来。在本该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用诗意的语言勾勒一幅幅美好的图景,用白纸画就的黑白琴键弹奏着心中流淌已久的萧邦与莫扎特。原本彷徨迷失,无家可归的心灵,在艺术的美感中找到了归宿,寻到了生命价值之所在。

先生在苦难中明白灵魂深处隐藏的归宿,即在艺术中获得生命的美感与满足感,即在追求艺术中实现生命的价值。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而先生只说:“美学,是我的流亡。”于是出狱后的八十年代,先生与陈丹青等人同赴纽约深造。先生在彼开设美学讲堂,五年讲学,并写下《文学回忆》,后成为散文被美国知名大学收录教材的中国第一人。

“我本该放手,可我从未停止痴缠。”先生笔耕不辍、从未停止艺术追求的执念,是一种艺术家们对追求永恒归宿的执念,其本质是渴望在艺术中实现短暂生命的永恒价值,寻找灵魂深处的艺术之归宿,生命之归宿。相比之下,现下许多灵魂彷徨,那些因现实冰冷而觉得无家可归的人,更应该多思考灵魂的归宿在何处,而非漫无目的只知汲汲营世。

凉意顺着领口探入,晚风穿过木制的窗吹开凌乱的思绪,再低头,清俊的字迹也带上了些永恒的意义,肉体不再,其文字却永传后世。

我仰望馆中先生黑白的肖像,心生敬意之时,亦在思考我灵魂的归宿。

●乡关何处

王朔在《动物凶猛》中羡慕那些拥有故乡的人,“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美好愿望寄予那个穷乡僻壤。故乡成全了他们的自我原宥。”他们的灵魂不再无枝可依,纵使故乡早已不再是那个故乡。

这里的故乡早已超越了地理范畴。

故乡,精神栖居之所,灵魂的归宿。

自古而今,人们不断寻找着故乡。高更有一幅名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用朦胧的光影表现对精神属地的疑惑与迷茫。人们不断叩问生命的零度,或是路遇巴里昂多,或是偶遇戈多,在这场无休止的追寻中,人们笑遇荒诞,与命运握手言欢。

他们如那荆棘鸟,只为找到永恒的乡关,不歇不止,不罢不休。

这种可贵的追求成就了人类神性的高贵。2014年的诺奖得主莫迪亚诺以其对“人类母体和精神终极栖息无休止的探索”而登上文学圣殿。40年来,莫迪亚诺觉得自己一直在写同一本书,连串的唯一主体便是“寻找通恒的归宿。”如《暗店街》中不断寻找回忆的侦探,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弄清自己的故乡到底在哪里。人便是这样一种存在,如莎士比亚所说,“永远充满着躁动与不安,喧嚣与嘈杂”。唯有找到灵魂的栖居,空虚的心才能获得充盈,浮躁的心才能获得平静,人类,才能以高贵的理性省查自然造化。

从事“我的过去,一片朦胧”,人类依然能在找寻故乡的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体会生命本源的意义,而此者,往往正是故乡的所在。

所以三毛找到了撒哈拉,沈从文愿长眠于湘西凤凰古城,米开朗琪罗于钝而未凿的大理石中遇见了少年大卫,程子昂遇见了幽州台,而一个民歌手则在水边找到了关关和鸣的雎鸠。

这一切都因被赋予不同的情感与精神特质而显现出不同。推其本源,都是他们灵魂深处对美好的认识的映射。

对故乡的追求是一致的,但格制境界却高下,有纸醉金迷者欲以物质填满精神的空洞,灯红酒绿是他的归处,不过这却只是暂居的寓所,不是栖居的故乡。将对归属感的疑惑系于物质,不仅只能得到无解的人生,而且还会使空虚膨胀成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大洞。

精神的疑点只能在精神领域寻找答案,生命的归宿只存在于灵魂深处。

乡关何处?

吾心安处是吾乡。

●宿于诗心,眠于诗意

张枣走了。

昌黎走了。

汪国真走了。

我坐在车厢里,仿佛看到了一帧画,那是幼时的我,指着汪老的诗集中的一句诗行,问着老师,内心击节而唱:

诗人,哪里是你的家呀?

你把白天当黑夜,流着泪迎接朝霞,光着脑袋描画天空,你告诉我:

“世界只是寄居处。我就宿于诗心,眠于诗意,那永远是我的家。”

哦,时光你带得走歌声却带不走他的歌,你带不走人们安放在灵魂深处不舍远离的诗意。

在车厢里,人们刷着资讯,目光扫过最新的股市行情,房价消息,我看着那些空洞黯淡的眼神,我坚信,那艳丽曾有“乞得名花盛开”的诗情流露,有对湖光山色叹味不已的心灵渴盼。只是,它蛰伏着,被汲汲名利的欲望压过了势头,却一直坚韧如草叶,漫步在人内心深处的蓝色原野里一直欣欣向荣,养育着人们在世俗的困顿后,退居一隅之时的疲惫。

那甜在林清玄心里一直到如今的菠萝蜜,在佛教中是“到彼岸”的意思,林清玄就尝着它的香甜,从一个渴望飞往大城市的山村孩子,变成一个在建筑森林中“抬望眼”的中年人了。

他却想念起山村里绕井放风筝的诗意,想念起真正有诗的日子,想要飞回那里,想到捕捉诗意。 真到他发现,诗不再山林之间,不再朝晖夕阴的壮美之中,而就在他心中尺寸之地,他才安然了,他不再无家可归。他可以共梁问燕子呢喃,可以在八月与床下蟋蟀谈天,可以宿于诗心,眠于诗意,不必穿花度柳去找寻了。

呵护诗,有留诗心。

看孙犁在《灯下偶记》说“冬日午后,裁纸装书,甚适。”安静地读书时,他感到灵魂深处升起了诗,飘转而来,想起馥郁。

从南到北,从古至今,人人内心供养着诗意,时刻打开源泉,让它汩汩流动,让它在长天大地之间,昭示着我们对终极快乐的渴求,如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栖居在世间。

这份诗心永远不会消失,它像冰山一样凝结,终有一日,会像花儿一样重开。

●心灵归宿

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这是荆棘鸟的归宿,在歌声中超脱,追求心灵永恒的归宿。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所以寻找心灵的归宿。一个人的归宿藏在灵魂深处。

在那个“黄金时代”的萧红,由于逃婚而孤苦无依,也许文字是作家的归宿,超脱了心灵的束缚,你便不再孤寂。

三毛一生漂泊,当她回到江南外婆家时,她也流出了滚烫的眼泪,情感在一瞬间喷出。这个无家可归的人,在灵魂深处筑起了高高的墙。

追求永恒的归宿,叶落归根,也许是心中那根思乡的线,在你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将你悄悄牵回故乡的怀抱。

人的归宿岂是由外部物质世界决定的!《简爱》女主人公自白:“你认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那些高傲自大的人岂能寻找到灵魂深处的归宿?有思想的人才会放下一切,没有人能够决定别人的归宿,心灵深处那一片净土,只是高尚的人才能达到,并且永恒地归去。

当汨罗江上溅起簇簇水花,他就这样去了,覆灭的王朝没有他的归宿,心凉了,那就这样离开吧! 当喝下最后一口毒药,他依然自如地谈着他的哲学,他才是真正为雅典担忧的智者。虽然入土了,但是他早已归宿心灵。

浪花淘尽古今多少英雄,是非成败,只是转头便是空。多少事付笑谈中?

稼轩,将内心的苦闷、凄凉融入词句,直到最后一刻,统治者的昏庸棘刺般刺痛了他的心。他会恨离去,去了那个灵魂深处可以永远寄居的归宿。

或许,我们太年轻,无法领略他们的苦。但是,当我们经历过风雨时,心中自有一份感慨。

永恒的心灵归宿,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地等待,等着我们归去。到那时,我们都会有种安全感,也无所牵挂,无所寄托。

●永恒的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帘幽梦,不知谁能与共。无法转醒,无法企及。清幽的意境,纯美的氛围,像是一首轻唱的民谣,不断萦绕心头。

边城,是沈从文永恒的归宿。

那是风雨飘摇的时代,《斥反动文艺》的发表是对丧钟的敲响,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声惊雷。凤凰泣血,在命运的低谷,先生的生命充满坎坷,他感到无所适从。可能是忍痛放下笔杆,接受命运霸道的安排;可能如老舍先生般以水为棺,让人生“无处惹尘埃”;也可能是违心握笔,为黑暗摇旗呐喊。无论是哪种可能,生命都是荒凉苍白,它们不会是永恒的归宿。

但先生冲出了生命的低谷,凤凰集梧桐枝干,浴烈火而获新生。先生在沉默中寻找着他的边城?? 辛苦收集的资料在风雨中被毁于一旦,非人的羞辱扑面而来,但先生不曾言语,他抱着仅存的散稿资料来到郊外斗室。一人,一灯,一桌,一笔,这里是他的边城,这里是他的归宿,这里是动乱年代中最安稳的天空之城。斗室狭小昏暗,却终日星火不灭,与尘嚣隔绝使人忘却黄昏。偶有邻居敲门:“先生还不吃饭吗?”先生于是恍然大悟,拿过几个馍馍,继续沉醉在他的边城中。

寒风如刀,滂言如雨,时代的风雨愈发猛烈。而先生却依然沉默着用刚强的意志对抗如晦的风雨。“不折不从,星斗其文”是先生最真实的写照,在他的灵魂深处,有这样一座永恒的边城让他这只凤凰栖息、涅槃。

斗室里珠玑摇曳成花,一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横空出世。书信中,一颗昂扬坚毅的心不断跳动:这里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凤凰终涅槃,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俊。边城上空的阴云渐渐散开??

那个曾用一本书福泽生养他的湘西茶峒的少年已经长大,他怀着受伤的心,在昏暗中,在他的人生归宿中疗伤、涅槃。先生曾无数次提及行吟泽畔的屈子,在近代文学的河岸上,先生也如屈子般行吟而来。当现实的腥风血雨扑面而来时,先生没有走投无路,他选择将文学家的生命融入永恒的归宿——边城,他灵魂深处的边城。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茫茫旅途中,孤舟无家可归,没有归宿。然而,生命是跌撞的曲折,苦难是宿命中不可逃脱的篇章,何不像先生一样追求灵魂深处的永恒的归宿,书写生命的亮丽、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