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感时花溅泪的修辞手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4:18 作文素材
感时花溅泪的修辞手法作文素材

篇一:修辞手法判断的专题训练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判断的专题训练

1、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大如盘盂。( )

2、 孰为汝多知乎?( )

3、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4、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5、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

6、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7、 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

8、 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10、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 )

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借代)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

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

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

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

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

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 )

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

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

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

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

23、广场上人山人海。( )

2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2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27、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

2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2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

3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3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3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3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3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3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36、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

37、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

38、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

39、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40、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

4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42、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

43、教室里真安静,静得能听见每一个人的呼吸。( )

44、有了书,同学们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

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46、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47、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48、天空的星星快活的眨着眼睛。( )

49、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

50、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

51、这难道是我的错吗?( )

52、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

53、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绸缎。( )

54、竹子长得要戳破天。( )

5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56、老师,你就是照亮我们前程的蜡烛。( )

57、你的耳朵有这么灵吗?没有。( )

58、难道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

59、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60、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 )

61、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

62、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滴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天空??( )

63、我对老师的勇敢怎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

64、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6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6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

6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6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0、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

7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72、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

73、清晨,太阳在山尖上露出半边脸,小鸟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 )

74、会场上乱成了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

75、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 )

7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77、消息像春风一般温暖了大家的心。( )

78、有的邮票上印有古代科学家的画像,能够使我们了解我国悠久的科学文化;有的邮票上画有山水花卉,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有的邮票上画有祖国各处的游览胜地,能增长我们的地理知识。( )

79、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在朝我们微笑。( )

80、他家的房子可小,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81、燕子在树上唱歌。( )

82、它吓坏了,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鸡。( )

83、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 )

84、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 )

85、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 )

86、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87、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一抖。( )

88、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89、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着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90、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

91、教室里真安静,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

9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每一丝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

93、过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94、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排比)

9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9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9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98、那妩媚的青春的杨柳,不正是黄河滩头的秀发吗?(

99、春天到了,鲜花露出了红红的笑脸。( )

100、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判断的专题训练及答案

9、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大如盘盂。(比喻)

10、 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11、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12、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13、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引用)

14、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15、 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拟人)

16、 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双关)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10、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引用)

11、“红领巾”的笑声传出很远,很远。(借代)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设问)

13、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夸张)

14、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比喻)

15、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反问)

16、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排比)

1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拟人)

18、洞内岔路横生,如同迷宫一样。(比喻)

19、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比喻)

20、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拟人)

2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拟人)

22、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比喻)

23、广场上人山人海。(夸张)

24、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比喻)

2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比)

2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排比)

27、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排比)

2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比喻)

2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反问)

3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拟人)

31、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

3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

3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3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拟人)

3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

36、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设问)

37、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反问)

38、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39、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反问)

40、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拟人)

4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比喻)

42、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排比)

43、教室里真安静,静得能听见每一个人的呼吸。(夸张)

44、有了书,同学们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比喻)

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问、比喻)

46、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拟人)

47、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反问)

48、天空的星星快活的眨着眼睛。(拟人)

49、大虫吼一声,如同半天起了一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夸张)

50、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比喻)

51、这难道是我的错吗?(反问)

52、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设问)

53、在半空中看长江,简直是一条白绸缎。(比喻)

54、竹子长得要戳破天。(夸张)

5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

56、老师,你就是照亮我们前程的蜡烛。(比喻)

57、你的耳朵有这么灵吗?没有。(设问)

58、难道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值得我们同情吗?(反问)

59、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拟人)

60、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设问)

61、狂风吹不到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排比)

62、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滴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天空??(比喻、排比)

63、我对老师的勇敢怎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反问)

64、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问)

6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夸张)

6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设问)

6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

6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拟人)

6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70、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排比)

71、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72、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

73、清晨,太阳在山尖上露出半边脸,小鸟在林中唱着欢快的歌。(拟人)

74、会场上乱成了一团,像热水开了锅。(比喻)

75、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反问)

76、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77、消息像春风一般温暖了大家的心。(比喻)

78、有的邮票上印有古代科学家的画像,能够使我们了解我国悠久的科学文化;有的邮票上画有山水花卉,能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有的邮票上画有祖国各处的游览胜地,能增长我们的地理知识。(排比)

79、春天,万山丛中的鲜花在朝我们微笑。(拟人)

80、他家的房子可小,只有豆腐干那么大。(夸张)

81、燕子在树上唱歌。(拟人)

82、它吓坏了,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鸡。(比喻)

83、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设问)

84、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比喻)

篇二: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二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反映了古代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产生的,说明

作者对锤炼句子的重视。

( ×)3.五言律诗,要求必须是八句,每句不一定要五字。

(√ )4.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 )5.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 )6.短句指形体长,词语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类奇问句并不要求读者给

出答案。

(× ) 8.“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

辟出来的”(鲁迅)。这是询问句。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奇问句。

(√ )10.修辞格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

(× )11.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

(√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修辞手法的心理机制是“移情”就将

人的情感投射到对象物上。

(×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北鹭上青天”用了比喻手法。

(× )1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 )15.“富饶的贫困”,这种违反逻辑的组合,在矛盾中表达深邃的思想,

在修辞中是允许的。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生命的路》)这句话属于( C )句。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2.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么?(鲁迅《故乡》)这句话属于( D )

句。

A.询问 B.奇问 C.设问 D.反问

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属于( A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4.“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鲁迅)。这句话属

于( D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5.“她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洁白的,海蓝的,鲜红的,碧绿的??”(刘白羽《火》)。

这句话属于( C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6.“士兵拍手了,在接吻的时候。士兵又拍手了,又在接吻的时候”(鲁迅《为

“俄国歌剧团”》)。这句话属于( B )。

A.主谓倒装 B.状中倒装 C.定中倒装 D.偏句倒装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个移情于物的典型例子,可看出还运用了

(D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8.“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夸张 C.排比 D.对仗

9.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主要运用了( B )手法。

A. 博喻 B.顶真 C.排比 D.拟人

10.“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围城》)。体现了教材所讲的修辞格的( C )。 A.目的性 B.适应性 C.创新性 D.丰富性

11.“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这里主要用了

(C )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2.“方鸿渐出了苏家,自觉已成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气,不是两小时前的春天门外汉了”

(《围城》)。这里主要用了( B )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连喻

13.“‘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

这里用了( D )修辞手法。

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

14.“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药》),这里用了( A )修辞手法。

A.明喻 B.博喻 C.借喻 D.借代

15.“去叫两个棒棒来把他抬出去” (《山城棒棒军》), 这里用了(C )修辞手法。

A.借代 B.暗喻 C.借喻 D.明喻

16.选出是反问句的一项(A )。

A.拿中国的枪炮打中国,还有比这更大的背叛吗!

B.看守长拿着鞭子逼问宣灏:“这张传单是谁写的?”

C.什么时候我才能再到这里来呢? D.你看电影了吗?

17.选出用了排比句的一项( A ) 。

A.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B.实干精神,牺牲精神,服务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卖炭得钱可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8.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B ) 。

A.你能不能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B.请你把书借我用看一下,好吗?

C.请你把书借给我看一下。 D.你把书借给我看。

19.选出用了对偶的一项( A ) 。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0.选出比喻句的一项( B )。

A.他好像睡着了。 B.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C.大海日复一日地唱着情歌。D.他一眨眼就爬上了树稍。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语锤炼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做到( ABCD )。

A.准确明白 B.稳妥和谐 C.形象鲜明 D.新鲜生动

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音乐声的是( ABC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不绝如缕 D.泣孤舟之嫠妇

3.“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本段中形容洞箫声的作用的是( CD )。

A.如怨如慕 B.如泣如诉 C.舞幽壑之潜蛟 D.泣孤舟之嫠妇

4.句子修辞的目标是要( ABCD)。

A.切合题旨B.适合对象C.符合交际主体身份D.连贯流畅

5.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用了( BC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比喻 D.博喻

6.“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陈独秀《敬告青年》)。”主要用了( CD ) 修辞手法。

A.对仗 B.双关 C.排比 D.博喻

7.“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AD )修辞手法。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

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主要用了( CD)修辞手法。

A.明喻 B.暗喻 C.借喻 D.夸张

9.“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运用了修辞手法( AD )。

A.明喻 B.暗喻 C.博喻 D.夸张

10.“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鲁迅《白莽作〈孩儿塔〉序》)。主要运用了修辞手法(AD )。

A.博喻 B.借代 C.接喻 D.排比

四、分析运用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指出下面句子包含了什么辞格,并作简要分析(5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材153页:夸张

2.下列句子划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试分析其修辞效果。(5分) 有时一种意见会激起热烈的辩论。智慧的火花,有如星光闪耀;思想的交锋,常似电掣雷鸣。然而,气氛友好、自由,推心置腹。每一次讨论会,他总凝神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吸取启人心扉的每一个独到的见解,每一个创造性的思考。

知识点:第三章 句子的选择

答题要点:这种题比较灵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这类问题首先针对它是提问直接回答: 划线部分使用了对偶。其次指出在文章中适当插入整齐的句子,散句和整句交替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凝重,更有气势,更能增强表达效果。

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5分)

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知识点:第五章“言语交际艺术”中“交际环境及其功能”。

答题要点:语境属于教材第八章“言语交际艺术”中的“交际环境及其功能”的内容。

这个问题可利用教材上的理论作简要回答:

邓小平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地侧面回答了提,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中国成语“东山再起”和人们熟知的“奥林匹克奖”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经历,由此能看出邓小平的风范和气度,也显示出他的机智和高超的言语技巧。

五、综合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 运用修辞理论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含蓄美。(5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教材18页。

5.运用修辞格理论分析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主要运用了那些修辞格。(5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而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这是“自然齐一律”最大的胜利。理科出身的人当个把校长,不过是政治生涯的开始;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对于第一类,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对于第二类,它是个培养的摇篮——只要他小心别摇摆得睡熟了。

(钱钟书《围城》)

知识点:第五章“修辞格的运用”中“常用辞格学习”。

答题要点:这是在小说《围城》中介绍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时所发的议论。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较突出的修辞手法是反语、对比、回环、别解、暗喻。

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反语如“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度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并且是条坦道大道。”

对比有“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在国外,研究人情的学问始终跟研究物理的学问分歧;在中国,只要你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你就可以行政治人” 。

回环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

别解如“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前句的“大学”是儒家经典《礼记》(后来列入四书)中的一篇,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句中的“大学”是指现代教育机构,概念不同,属于别解修辞格。

“自然齐一律”主张自然是齐一的,它的规律一经被发现,就会普遍适用。用在这里讽刺“只要知道水电,土木,机械,动植物等等,就可以行政治人”,是别解修辞手法。

暗喻如“大学是张休息的靠椅”、“ 它是个培养的摇篮”

作者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描述三闾大学、实即当时中国大学的现状,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鞭挞,具有很深讽喻效果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我们应当注意的是,阅读一定要仔细,在阅读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对照分析,当然要深入理解这段文字还需要其他方面的一些知识。

《言语交际》形成性考核答案三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感时花溅泪的修辞手法)

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俗语“打破砂锅璺(问)到底”,是运用了谐音双关修辞手法。 (×) 2.文学欣赏中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在领悟修辞格时也有这样的现象。

(×)3.“小品文是投枪”,运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4.“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庄稼”,运用的是拟物法。 (×)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的是缩小夸张修辞手法。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是“细浪”、“泥丸”运用的是扩大夸张修辞手法。

(√)7.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8.“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9.“‘大岛茂’随三千日本青年来华访问”,用的借代修辞手法。 (×)10.“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下升上来” 用的是借喻修辞手法。 (√)11.“吹牛‘吹’来村民血汗钱”是用了拈连修辞手法。

(√)12.捻连 就是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关系,把本来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到乙事物上面。

(√)13. 别解就是故意曲解词语原来的意思,重新做出解释。 (×)14.“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去抓就不难” 用的借喻修辞手法。 (√)15.回环也叫回文。

二、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里用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格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复现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 A )

A.拟人 B.借代 C.接喻 D.双关

3.“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枝上重霄九”(毛泽东)主要运用了( D )修辞手法。

A.对仗 B.语义双关 C.接喻 D.谐音双关

4.“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朱德)。 诗中第三句用了《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

篇三:2014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及练习巩固

2014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及练习巩固

在语文中,有一类知识叫做“修辞手法”。

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等 。

(一)比喻

1、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敌人虽然张牙舞爪,但却不堪一击。

张牙舞爪是动物的行为表现,若把它用于人的身上,就是“拟物”的修饰手法。

(三)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四)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1)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五)对偶:

1、定义: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六)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八)对比

定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作用: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

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九)联想

也同想象. 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十)双关

定义: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句:(1)语义双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既指阳光又指母爱

(2)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建议】

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练习题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

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

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 )

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

5、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

七、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哪些是拟物?分别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3、风推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5、祖国,我的亲娘,我回来了。

6、这家伙摇头摆尾地走了出去。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忽然后面跑来了一只狼,慌慌张张地说:“慈悲的先生,救救我吧!”

拟人( ) 拟物( )

八、指出下面哪些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哪些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

大雨如注 兔死狐悲 绿草如茵 鬼使神差 骨瘦如柴 明察秋毫

如饥似渴 争奇斗艳 水平如镜 归心似箭 莺歌燕舞 固若金汤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面各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你写出它们各用什么代什么。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谁倒企业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民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4、“泥裤子”一直跟在“粗辫子”的身后。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十、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

篇四:修辞手法大全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

1.比喻:

1、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7.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8.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 3、抒情 4、议论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篇五:2014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及练习巩固

济南东方学校

2014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复习及练习巩固

在语文中,有一类知识叫做“修辞手法”。

认识并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说得更准确、生动、鲜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等 。

(一)比喻

1、定义

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敌人虽然张牙舞爪,但却不堪一击。

张牙舞爪是动物的行为表现,若把它用于人的身上,就是“拟物”的修饰手法。

(三)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3.夸张的用法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实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 、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体,不宜使用夸张的修辞。

(四)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1)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

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五)对偶:

1、定义: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3、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六)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七)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

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八)对比

定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作用: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

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九)联想

也同想象. 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十)双关

定义: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作用: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句:(1)语义双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既指阳光又指母爱

(2)谐音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建议】

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练习题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

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

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

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

5、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

七、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哪些是拟物?分别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3、风推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5、祖国,我的亲娘,我回来了。

6、这家伙摇头摆尾地走了出去。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忽然后面跑来了一只狼,慌慌张张地说:“慈悲的先生,救救我吧!”

拟人( ) 拟物( )

八、指出下面哪些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哪些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

大雨如注 兔死狐悲 绿草如茵 鬼使神差 骨瘦如柴 明察秋毫

如饥似渴 争奇斗艳 水平如镜 归心似箭 莺歌燕舞 固若金汤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面各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你写出它们各用什么代什么。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谁倒企业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2、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3、在中国民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4、“泥裤子”一直跟在“粗辫子”的身后。

本句用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十、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 )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

十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 )。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蟀的住宅》 (3)《沙漠里的船》

(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

B.夸张 比喻 夸张 反问 比喻

C.比喻 拟人 夸张 设问 夸张

十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十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十四、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早晨,金色的太阳笑开了脸。( )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人民空军的飞机排成“人”字形,像银燕一样飞过天空。( )

4、他种的甜瓜,几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

5、你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那么谦虚。( )

6、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百灵鸟在锦缎般的果林上空欢乐地歌唱。( )

7、中国这头东方雄狮,正以惊人的速度觉醒、咆哮、飞奔。( )

8、白桦树哗哗作响,在他头上不断地号叫。( )

9、工厂多么需要科学!农村多么需要科学!学校多么需要科学!( )

10、你还要说这不是真理吗?( )

11、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

12、字典不正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

13、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一片片彩云。( )

14、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15、没有她的努力,你能这样吗?所以你应该好好地感谢爱你的母亲,深深地感念这份伟大的母爱。

( )

) )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