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李云迪为什么不如郎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9:10 体裁作文
李云迪为什么不如郎朗体裁作文

篇一:郎朗如何超越李云迪

郎朗如何超越李云迪

郎朗和李云迪,两个同样生于1982年的青年人,凭着天赋和勤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但郎朗却比李云迪更火更红。说到中国钢琴,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郎朗。 事实上,李云迪成名是在郎朗之前。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就一举拿下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而郎朗获得最重要的奖项是在两年之后。2002年,“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在德国汉堡举行,郎朗是第一位得主,也是该年唯一得主。

当然,他们自幼所获的其他各种奖项举不胜举。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青春逼人,同样技艺超群的两个英俊少年,如今拥有的人气却相去甚远呢?原因在于郎朗的营销做得更好。

郎朗身后的团队显然更善于包装造势,在宣传上更积极———他们敢于早早亮出“国际钢琴大师”的旗号;在演出上更勤快更频繁———据说,郎朗一年的演出场次可达150场之多,而且是国内国外全世界地赶场;在机会把握上更主动———近年来央视直播的大型活动总是能见到郎朗的身影;在媒体炒作上

也颇有心得———郎朗父亲的一句话:“只有公主才配得上郎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被媒体热炒了一把,无形中又将郎朗的知名度提升了几个百分点。

反观李云迪,就显得比较沉默,除了一些正式的艺术演出,很少看到有关他的报道。

市场永远是现实的。郎朗早早就成为了劳力士、奥迪的形象代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里也以天才成功者的形象为奶粉做广告。而李云迪呢?真的想不起来他在钢琴之外的商业表现。 当然,艺术家的成就并不能单纯用商业价值来衡量,对于郎朗和李云迪来说,现在评论谁优谁劣还为时过早,他们将来的路还长着呢。

约书亚·贝尔是美国炙手可热的音乐大师。他4岁开始学琴,14岁就与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之后曾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奏,被视为“同代中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曾为多部著名电影配乐,并因演奏奥斯卡名曲《红色小提琴》而获得过格莱美大奖。 贝尔的演出酬金平均每分钟高达1000美元。他在华盛顿百年礼堂举行演奏会时,演奏会的门票最低也要100美元一张,尽管如此,门票仍然销售一空。

这位富有浪漫气质的演奏家有一天突发奇想,要搞一次行为艺术。贝尔把自己装扮成落魄的流浪汉,带着他那把1713年制造、估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接近早上8时的繁忙时间,站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的垃圾桶旁开始演奏。

在43分钟里,贝尔共演奏了6首古典名曲。但经过他面前的1097人当中,绝大多数人对他的悠扬乐韵置若罔闻,只有27人被吸引。但当中多数人听了数秒之后就转身而去,只有7人停下来欣赏了一分钟左右。

更令贝尔泄气的是,几乎没有人能认出他这位天天出现在电视杂志上的明星人物。

43分钟表演结束后,没有掌声,只有32.17美元的可怜施舍。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产品要卖出价,需要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终端是品牌形象的载体。

再好的产品也要包装。流浪汉的音乐只值得施舍,而大师的音乐需要聆听———即使前者的造诣与后者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高于后者。一句话,产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品牌形象和终端形象。

篇二:郎朗与李云迪

钢琴家简介

郎朗:

1982年6月14日,生于辽宁沈阳,满族人。曾被数家美国权威媒体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是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可以说他现在的成功,一大半要归功于他的父亲。

1985年,3岁由父亲郎国任启蒙开始学习钢琴。

1986年,4岁开始师从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

1987、1989年,5岁和7岁连续二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

1993年,获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专业二组第一名。

1993年,11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

1995年,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同年他应邀与新成立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开幕式音乐会上年仅13岁的郎朗被指定担任钢琴独奏,江泽民作为嘉宾出席。

1996年,14岁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大师、院长格拉夫曼。3个月后,与国际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两年后又签约了世界著名的德国DG唱片公司,成为最受重视的艺术家。

李云迪:

1982年10月7日,出生于重庆。

李云迪,在十四届肖邦钢琴大赛前,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名全部接受本土钢琴教育而没有吃过洋面包而扬名世界的钢琴家,创造了中国钢琴本土教育的奇迹!7岁起开始学习钢琴,9岁开始师从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成名之后李云迪与父母毅然抛弃众多名利双收的演出机会,远离尘嚣,远赴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师从以色列著名钢琴大师阿里·瓦迪教授。中国四川音乐学院、中国深圳艺术学校、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大学构成了他成长经历。1992年至1999年李云迪曾在国际国内多项著名钢琴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2000年代表中国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夺冠,他的演奏震撼了古典乐界,被欧美权威媒体称作 “巨星的风采”。他是首位登上美国财经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更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中国首位波兰“荣耀艺术”勋章获得者。世界各大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无不称赞他的演奏独树一帜,优雅高贵又极富诗意,堪称当代最浪漫最诗意的国际钢琴大师。

郎朗与李云迪的评价

一部分人认为:一个人能否有资格被认为是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取决于他作品的质量,而是精神和思想的质量。从郎朗的个人经历来说,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是父亲的棍棒逼出来的,直到现在,郎朗和他父亲还是有些不合。从他主观意识来说,他的确在14岁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是成为伟大的钢琴家,但是钢琴家不等于艺术家。从钢琴到艺术的成长,其实是从技巧到思想的成长。郎朗很好强,很有野心,但好强和野心恰恰不是一个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反而会成为阻碍其艺术发展的绊脚石。郎朗的性格很开朗热情,但这种热烈不是深沉的热烈,轻浮,不成熟;郎朗的志向很远大,但他的志向是成名,这种志向太世俗,不适用于音乐,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没法取得艺术上的很高的造诣的。郎朗很天才,弹得很好,很有表现力,但他只能是一个钢琴家,或者说目前是一个钢琴家。因为他对音乐精神的理解很肤浅,他注重的是外在的东西。有人认为朗朗更出名,当然这是众人皆知的。但从原因上考虑,任何事情都有主客观上的因素,不想成名的人不会莫名其妙的成名的,如果朗朗像李云迪一样做事低调,不愿过多的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不愿参与有些作秀意味的活动,那朗朗的名气也不会太大。虽然他们都有出名的资本,但李云迪不愿把过多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面,因此新闻甚少。成名分为很多种,有的名气来的像闪电般迅捷,可以是机遇,可以是炒作,但不长久,也没有力量。有的成名不是靠机遇,也不是靠炒作,这种名气更不易被玷污,也不易消逝得太快,当一样事物的名气永远不会消逝时,它就成了经典。就这样说来,李云迪才是天生的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说,我们还可以与朗朗做一个比较。同朗朗的童年相比,李云迪的童年同样很辛苦,但这种辛苦是自愿的,不是逼出来的,是自然的、自发的努力。李云迪弹琴,是“被钢琴自然的吸引”过去的,不是被父亲生拉硬拽拳脚相加逼过去的。这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教育方法,而教育的结果在两人身上虽然不是显而易见但也确实有体现,第一,李云迪的家庭关系比郎朗得更和睦(当然这有些片面,但并非全错);第二,两人在艺术上的要求不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反复强调的一点——郎朗对于艺术的要求明显带有功利性,而李云迪则着重于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而非单纯的执着于弹奏的技巧和表现的观赏性。 两人的性格很不同,我们的确不能单纯因为郎朗的性格开朗热情、李云迪的气质接近于肖邦而认为李云迪更像是艺术家,所以很多人认为李云迪弹奏地乐曲更通俗,更容易打动人心。但是,艺术家应该是有成熟和严肃的一面,为什么,因为艺术具有崇高性,崇高和深邃的琢磨推敲有时需以严肃和低调的态度对待的。郎朗缺乏这种特质,但是当然了,这种东西需要时间的沉淀,郎朗心境上还有些不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态度是会改变的。但是,从目前来讲,但就是否具备艺术的思想和精神方面来说,李云迪要比郎朗出色很多。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郎朗要比李云迪更优秀,因为李云迪在成名之前只是接受本土的教育而郎朗却不一样,曾在国外跟过很多名师,因为钢琴并不起源于中国,传入中国的也是在明朝时期了,所以从技术上说郎朗要更胜一筹。再加上郎朗性格开朗热情,适合更多的作品弹奏,而李云迪性格细腻且很有内涵,这样虽然他将抒情类的钢琴曲弹奏的淋漓尽致,但是也显现了他的局限性。

其实钢琴家的音乐很难分出伯仲,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但弹钢琴家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却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对我们听众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但却深深的影响着钢琴家本人。声音弹出来是给别人听的,但声音中的内涵确实演奏者表达给自己的。

篇三:朗朗 李云迪 怎么比?

朗朗 李云迪 怎么比?

一个长发飘飘、含蓄内秀;一个魁梧精干、热力四射———李云迪、郎朗,当今世界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华人钢琴家,他们同年出生、同年成名、同属一家唱片公司??因为这么多巧合,他们总是被拿来作比较。究竟谁更强一些?究竟谁的粉丝更多?这些对比,乐迷甚至非乐迷都经常会讨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虽然都是钢琴领域,但两个人的风格、路线都不同,因此对比不会有定论。但对于东北乐迷来说,东北小伙郎朗的认知度显然更高,难得回国开音乐会的李云迪则给人低调、神秘的感觉。

【】成名

两人都是年少成名的典范

郎朗和李云迪都是年少成名的典范,他们的成长之路是每个琴童心中的童话。

郎朗3岁学琴,5岁获奖,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7岁时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紧急代替身体突然不适的安德鲁·瓦兹演奏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由此在世界乐坛名声大震。2002年郎朗成为首位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的艺术家,该奖项是为职业艺术家而设立,而郎朗是世界第一位享此殊荣的职业音乐家。

李云迪崛起于2000年的华沙肖邦钢琴大赛,18岁的李云迪打破了首奖连续空缺两届15年的沉寂,夺得了金奖桂冠,成为开赛73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

郎朗还有着“悲壮”的成名血泪史:为了能让9岁的郎朗考进中央音乐学院,父亲郎国任毅然辞去公职,陪儿子在北京丰台区租房子,只留妈妈一个人在沈阳工作养家。现在郎朗的父母已经成为众多琴童家长的榜样。

李云迪自小便热爱音乐、志向远大,埋头苦练,不过他也是一路由亲人陪读。自他考入音乐学院附中后,母亲张小鲁便毅然决定辞职伴读。但赴德国深造时,李云迪选择了独自远行。

郎朗走到哪里都不忘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挂在嘴边,他还经常同擅长二胡的父亲一起登台合作《赛马》。

李云迪为什么不如郎朗

李云迪外表文弱,但是内心刚强,因为从小自觉练琴,李云迪非常反对琴童被逼学琴:“弹钢琴需要感情,有兴趣才能有感情。”他正在逐渐摆脱父母的影响:“小孩总要学会独立,孩子大了,父母们就该给予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和将来是自己的,不是父母的。”

【】特点

李云迪优雅从容,瞬间爆发力惊人

郎朗热辣张扬的表演像一团火焰

关于郎朗和李云迪的比较,国外的乐迷和媒体也曾参与到相关的争论当中,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早些时候说:“当郎朗去年弹奏此曲时(指莫扎特《C大调奏鸣曲》),显得毛躁和中规中矩。李云迪的弹奏则是纯净、优雅、不做作的优美的体现。”

更多的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他们本来就是两种类型。李云迪优雅从容,技巧无懈可击,将肖邦的诗意演绎得近乎完美;郎朗更多的是激情,热辣张扬的表演像一团火焰,能瞬间点燃听者的心,照亮剧场的每个角落。

郎朗成名之后,被经纪公司当作霍洛维茨的接班人全力包装,他的第二张唱片便是霍洛维茨的独门绝作——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这一专辑将郎朗的优势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有十分灿烂辉煌的技巧,而且还表现出极其可贵的大局感,他的力量分配、

左右手虚实的配合、踏板的点睛作用,无不显示出他拥有光辉前景的惊人潜质。郎朗的老师是在世界乐坛有重要地位的巴伦波伊姆,巴伦波伊姆不仅仅给他上钢琴课,还会给予他所有钢琴之外与音乐相关的所有东西。

如果说郎朗的技巧已经达到巅峰,那么李云迪的特点则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李云迪声名鹊起之后并没有立即展开大规模世界巡演。相反,他默无声息地选择留学德国汉诺威戏剧音乐学院,继续深造他的钢琴演奏。“李在舞台上就像个王子,他有非常灵敏的听力,他并不仅仅是制造音乐,他知道怎样用自己的方法发出最好的声音。”李云迪的恩师阿里·瓦蒂这样评价过他。

肖邦的《叙事曲》和《谐谑曲》是他演绎的最优秀的两部作品之一。有乐评家曾经这样评价:“在《谐谑曲》中,李云迪不仅构建了宏大的曲体结构,首尾连贯,一气呵成,而且丝毫不失细节描画。《第一谐谑曲》不仅层次分明,乐段之间的连接过度流畅自然,引人入胜,无不寓示着李云迪与前辈大师在心灵上的传承与感应。”

【】装扮

郎朗的演出服越来越靓丽

李云迪一直是“木村拓哉”路线

两个人都是时尚宠儿,郎朗的商业代言更是多得数不清。郎朗的演出服越来越靓丽,他明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传统的燕尾服,觉得自己像一只企鹅。李云迪一直是“木村拓哉”式的造型,这也让他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得自己像一只企鹅。李云迪一直是“木村拓哉”式的造型,这也让他在日本和中国香港人气极旺。

太过频繁地接触商业活动,郎朗在获取知名度的同时也饱受着世人争议。但郎朗不以为然,他认为,古典音乐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如果没有大公司的支持和商业机构的包装运作,古典音乐将很难生存,更不要说继承和推广了。”郎朗直言希望得到更多国际公司的支持以体现个人价值。

但李云迪对待商业的态度不同,他甚至有些抨击:“我个人觉得,商业活动和宣传攻势不代表艺术成就,那是两回事;演出场次和演奏曲目的多少,也不代表你的演奏水准。”

篇四:郎朗与李云迪

郎朗与李云迪

(2013-07-18 09:36:48)

江湖上从来不缺少传说,男人之间的比拼更不少,网友说他们这中间又隔着一个女人,这样的传说还会少料吗?这不,在钢琴江湖上有两大高手,那就是郎朗与李云迪,同样是通过钢琴为人熟知,一个是国际著名钢琴家,另一个在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后受到质疑。可是,在这两大巨星之间多年的争斗比拼中,又有哪些内幕呢?不妨来看看最近网络江湖上的各种传说??

殊途不同归:王不见王,实为宾利与夏利

1999年,17岁的郎朗因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The Ravinia Festival)明星演奏会上紧急代替身体不适的安德鲁?瓦兹(Andre Watts)与芝加哥交响乐团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而被“惊为天人”,迅速获得狂热追捧,从此,郎朗与世界上所有的一流乐团陆续签约,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夺得空缺15年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冠军,成为开赛以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同样获得世人瞩目。

之后,郎朗走进白宫给美国总统演奏、在欧盟总部举行音乐会、为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演奏、获得荷兰女王接见、受法国总统之邀参加国庆庆典。郎朗不断与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和乐团合作,把古典音乐的影响力在世界范围提升到了惊人的程度,同时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李云迪则不断传出负面新闻,令众人大跌眼镜。如今,在大家脑海里挥之不去的莫过于他与王力宏纠缠一年多的“基情”以及“找力宏”事件引发的口水战,事件渐渐平息之后有人大呼上当,原来李云迪筹备了大规模中国巡演,深入二三线城市,此前的种种炒作无疑是为了给这次巡演预热,因此这个名为“中国钢琴梦”的巡演也被网友质疑不少。

就在李云迪上场前频频更换曲目、不断被说曲目量少、技术下降的质疑漩涡中时,郎朗却以每年120场的音乐会场次、50套音乐会表演曲目的数量获得国内外挑剔乐评人的广泛认可。郎朗很清楚必须拓展自己的曲目范围,“你不能迷失,而是要不断地成长,绝不能停滞不前,”他说,那些他早期的批评者甚至转而支持他成为他的粉丝。许渌洋在《李云迪是否还是王子》一文中,将郎朗评价为“有着超凡的技巧和与生俱来的多变性,他的能量足以让他应付每年百场以上的音乐会。”而对于李云迪,他则直言:“肖邦大奖害了李云迪!”在他看来,李云迪音乐会上的明显错音与“明星演奏家”的身份不匹配。“演奏家由于身体原因等,偶尔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职业演奏家,他的表现太不应该了。”与李云迪合作过的国内知名女指挥家郑小瑛在与李云迪合作后也劝过他要好好练琴。哎,这样的质疑让钢琴王子李云迪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钥埃克坪跤惺Ч省?/p>

赶超郎朗:李云迪需要超越100个王羽佳

都说郎朗成名已久,李云迪后来居上,两人之间的功夫谁更牛逼?网友说李云迪要想赶超郎朗,需要超越100个王羽佳,而此王羽佳又是谁呢?王羽佳,“女版”郎朗的代名词,她与郎朗就读于同一所音乐学校--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师从郎朗的老师加里?格拉夫(Gary Graffman),甚至连出道的情形也与郎朗有着惊人的相似--救场。之后,王羽佳与古典唱片品牌“DG”(Deutsche Grammophon)正式签约,而这恰恰也曾经是郎朗的东家(郎朗的现东家是SONY MUSIC)。因此王羽佳也一直被打上“女版郎朗”的印记。

王羽佳收放自如、大气磅薄的演奏技法赢得了无数的喝彩,人们评论她驾驭钢琴的能力时常常用到的词汇是“震撼人心”和“超世绝伦”。2012年做客《可凡倾听》接受名嘴曹可凡采访时,王羽佳表示,自己曾给郎朗的两场演出当过“替补”,对于能给多位世界顶级钢琴家当“替补”,她认为是很荣幸的事情,言语之间流露出他对于郎朗的钦佩。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