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高中抒情文作文8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9:49 作文素材
高中抒情文作文800作文素材

篇一:作文 千寻 抒情散文 800字

千寻(抒情散文 800字)

生命旅程中有那样一处地方,它并无确切的方向,却可以远航,只要拥有信仰,也便是梦的天堂。

曾经,梦的思绪飘过的地方……

那一片风景如画的故乡,绵延的山峦还沉睡在晨朝的宁谧中,如镜的湖面已升腾出迷蒙的雾气;丛簇的鲜花盎然绽放,漫天的彩蝶尽兴翩舞;和煦阳光诠释日的微笑,翠绿坪草衬显花的娇容,……

这儿,是否是我想去的地方?

那一片鳞次栉比的高厦,像夏夜地里的玉米般还在拔节生长,似乎有着冲破云霄的魄力;密布的公路如热带丛林的绞杀根般还在纵横阡陌地疯狂延伸;万千的车辆像离弦的箭一样穿梭其中,伴着喇叭狂奏着自认优美的交响,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声响;人们疾步行走,没有话语,也无微笑,只有眼睛还间或一轮,身躯如钟表的秒针般机械地推进……

这儿,是否是我想去的地方?

那一片千年前的古战场,坼地响天的喊杀声,万马齐奔扬起黄沙漫天,尖戈利戟击撞寒光铁衣;战车袭进,无情厮杀,战马哀鸣,轰然倒下;一场场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只余下战马的呆滞目光和硝烟的随风升扬,只余下遍野残骸和飘絮似的尘埃,……

这儿,是否是我想去的地方?

不!不!不!都不是我想去的地方。

那么,请你告诉我,你到底想去怎样的地方?哪儿才是你梦的天堂?我的不远千里,情系九曲,梦转千回,为何寻不到你哪怕一丝的摸样?

于是,我开始彷徨,开始迷惘,开始不知道方向,开始怀疑最初的信仰。徘徊,彳亍,继而无所适从,前方的路显得越来越黑,越来越黑……

倔强的我,仍在踏破铁鞋地寻觅着。爬过高山、渡过江河、穿过丛林;在几乎没有路的路上跋涉着,高山的冰雪曾多少次埋没我的下肢,江河的浪花曾多少次没过我的头顶,丛林的荆棘又曾多少次划破我的衣襟;饥寒交迫,疾痛相缠,……

多少年后,回首往昔,年近古稀的你抑或耄耋将至的我,是否依然拥有着曾经的信仰?坚持着最初的方向?寻觅着梦的天堂?

当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坐在阳台的躺椅上,静望那血染的夕阳,岁月在脸上刻下的皱纹已证明了你的饱经沧桑。那时的你或许会顿悟生活的全部意义——活着,就该去追寻!当燃尽了最后的生命火焰,只能够照亮哪怕最小的一块地方,那儿,便是你梦的天堂。

篇二:《心灵栖所》(抒情散文__800字)

心灵栖所(抒情散文 800字)

或许旅行只是为了给心灵找个栖所。

——题记

每次读《文化苦旅》,都被那文字之中流淌着的淡淡的却

是沉重的悲愁所牵引。余秋雨每到一处,那或自然或人文的景观都使他观止折服,但每当他随着思绪的飘飞去追溯其所寄寓

的文化内涵时,一股历史特有的厚重感便像铅块一般压上心头,随之而来的是声声叹惋??

余秋雨的旅行是场心灵苦旅,是场关于中国文化的反思之

旅。或许他并不在意去过的地方,只是想为中国文化找个栖所,为自己的心灵找个栖所。

而现今,快餐化旅行常使我们疲于奔命。挤上几天的火车,拖着困乏的身体到达目的地,于是开始疯狂地购物,匆匆地拍

照,再赶着去买返程的车票。回来将照片晒在空间里、微博上,以此证明曾到此一游过,一次旅行看似就这样“完整”地结束了。可当回望时,竟至于在记忆里搜索不到哪怕是一丝关于那次旅行的影子,照片上的傻笑自然是重要的证据,但更多的却像是在讽刺。

旅行本该是摆脱俗务的纠缠,给方寸灵台找片净土。置身

于雾霭迷蒙的峰顶、一壁万顷的坪草、浑奇雄壮的雕塑、古迹斑斑的屋舍,作一次身的陶涤与灵的放逐。可现实是,心中想的竟然是回去还得开个会,还得交个书面材料,还得??,本想分享自然的宁谧,却让那琐碎的俗务占据了整个心扉,这本身就是一出滑稽的悲剧。于是,旅行开始渐渐丧失意义,开始变成累赘,变成身体与灵魂的苦役,我们所期待的那种无羁绊束囿的感觉早已像远去的杳鹤般难觅影踪,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奔波与困顿。又于是,旅行变得不再像想象的那么可爱,开始与我们最初的愿景背道而驰,开始偷偷地给我们的身心戴上镣铐,使我们的每走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

而多少年后,当我们向子孙侃侃地谈论曾经的旅行时,我想他们在意的不是你拍了多少照片,购了多少纪念品,因为旅行本就是次对灵魂的放假。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到达过终点,欣赏了几处风景,游览了多少名胜,只在于旅行是否完成了对心灵的冲洗与涤荡,是否因旅行而真正收获过、快乐过,是否找到了心灵的那块栖所,仅此而已。

篇三:茂:高中作文 (人教版必修二)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表达交流3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班级: 姓名:

一、什么是美?

1、阅读P57《美》(节选)

2、美的特点:形象性、导善性、愉悦性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页)那么,怎样才能具有“有音乐感的耳朵”呢?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

二、表现美的技能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生活,收获心灵的感动,找准动情点。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的确,生活是平淡的,就像那波澜不惊的湖面,然而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每一朵浪花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份感动。撷取动情点,便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经典语段】几天中我领略了西湖的“绿”。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一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波光粼粼,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着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宗璞《西湖的绿》)

妙处可言:作者的动情点就是西湖的“绿”,文段中作者融情于绿中,通过对绿的描写来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对绿的喜爱。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体验,悉心捕捉,就可以收获心灵的感动,找到写作的素材。

2、借助多种表达方式,抒发真情实感,融情于境。

首先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中, 将抽象的感情“过程化”,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使之化抽象为具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叙述、描写、议论中,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经典语段】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叙述为主,下两段描写为主)

父亲跑到窗边:“钱……5元……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风偏偏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笑。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噪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别追了!别追了!”可父亲不肯停下。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在风雪中颤抖。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地。“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高高举着半边钱,呆立在雪地中,像一尊雕像。 (抒情)(《半边钱》)

妙处可言:这三段文字记瞬间曲折,兴尺水波澜,让父亲在雪地里捉纸钞,融真情于特定环境,就把人物写实、写足、写活、写透。由于曲折多姿,所以催人泪下。

其次把真情附着在适当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让人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表达技巧,以强化文章感情,激活人物形象。

一、请以“青春”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躁动的青春

十四五岁的年纪没有深沉/开始成熟的生命梦想缤纷/打开宁静的天空当作画布/涂上最美的颜色展示青春……

——题记

孩提时代的我,是个极不安分的“疯丫头”,小小的心中簇拥着无限的好奇与渴望,渴望走出家门,摸摸外面的白云是不是像棉花糖一样软,听听南来的鸟儿在故乡是不是也唱着一样动听的歌谣……

长大后,疯劲收敛了很多,这年龄的我,开始为自己打造五彩斑斓的梦,不管它是真实亦或是虚假;这年龄的我,开始为幻想劳累奔波,即使那么遥不可及,这年龄的我,神往美丽的香格里拉,为属于我的希腊编织新的童话,想像化作飞鸟穿越撒哈拉,还有古巴比伦辽阔的美索不达米亚……

然而,白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单调无味,“三点一线”对我来说毫无吸引力。整天像机器人一样本能地做着机械运动,肩负繁重的功课和沉甸甸的希冀,聆听老师的教诲,家长的训斥,成天精神紧张而又恍惚。只有夜间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纹路,在黑暗中听到时间“嘀嗒”流逝的时候,才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我宝贵的青春就这样溜走了吗?难道我的渴望只能在梦中实现吗?我太不甘心了……

于是,喜欢上了地理老师,因为他能带着我天南地北地神游,闲时,总会一个人拿着地图穷翻,告诉自己要到哪儿到哪儿……无意中听到一首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它从昏黄的暮色中飘来,忽然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就要凝结的前世情愁,一股苍凉的、冲动的情怀蓦然涌上心头,久久不能释放。“是的,我要去流浪!”但冲动过后才发现,渴望也只能是渴望,纵然心中流浪的感觉满溢,但双脚却像被钉住似的,无法移动半步,一种悲哀自心头升腾。如今的我有什么资本和机会去流浪呢?我得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乖女儿,因为我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但机会总是会有的,不是吗?渴望渐渐平息。

这份渴望被我锁进抽屉,相信在青春最盛的那一天,我会打开这尘封的信念,把它放进行囊,背负着走过千山万水,邂逅那个曾经的渴望。

〖简评〗青春的梦总是五彩缤纷的,青春去流浪的冲动总是时常在心头翻滚,仿佛火苗一样燃烧了躁动的青春。文章以时间为线,串起自我生活的花絮,细腻地展现了个人成熟所承受的煎熬,并运用对比之法,让青春的梦想与现实尖锐地碰撞,抒发自我一种最强烈的渴望,那就是青春的自由与浪漫。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善用辞格,想象丰富,给读者以开阔的视界,让人读来充满着向上的激情,很有感染力与号召力!

二、写给人感触最深的一个景点

长 城 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描写)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bìlì,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

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崎。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引者按:这是误传,其实看不到。)

[编者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一般人只是一味赞美长城。而作者面对长城所抒发的感情则没有这么简单。大家互相讨论,加深对于抒情的认识。

一、片段写作

蜿蜒的小路、潺潺的流水、起伏的山峦、寂静的森林、广袤的天空、浩瀚的大海??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常置身于哪一幅画面中?试撷取一片最美的风景写成抒情文字。

[参考示例]

我的家乡是那美丽的宁夏,它的南部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有六盘山盘踞之胜。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流过腹部,常年不断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子女。这里人情纯朴乡情浓,黄河水育夜明珠。家乡的苹果尤其香甜,米饭晶莹,透亮。山是那样的雄伟,湖是那样的清澈,沙漠是那样的宽广。有江南的水域,有北国风光,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风彩……在这里,不但可以畅游在湖泊之中,还可以骑着“沙漠之舟”行驶在大漠之上。真是美不胜收,其乐无穷。

二、实战练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请围绕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整体构思需着眼于“小”, 着眼于“真”。可以从小处切入,深处挖掘。如:

(1) 妈妈的呼唤(口头禅、叮咛、叹息声、鼾声、咳嗽声、乳名、昵称等)

(2) 一首动人的乐曲(钢琴曲、二胡、笛声、记忆相联的歌曲、励志歌曲等)

(3) 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细节(爷爷的自行车铃声、电话铃声、校园的钟声、闹钟的嘀哒声、收废品的吆喝声、晚归的脚步声等)

(4)自然的声音绿草生长的喜悦、花开的声音、风起的问候、雪花的碎语、燕子呢喃、蟋蟀的弹唱、小麦拔节的和鸣等????

[参考例文]

父亲的笛声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他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多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名师点评】作者以笛声为线索行文,抒情自然真实。把父爱熔铸于笛声之中:年少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做“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笛声始终牵动着“我”的内心深处,“是我的心魂”。这笛声,其实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笛声了,而是如山般深沉的父爱的象征。

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耐人寻味,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小作者仅用“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等几个细节,便把“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形象勾勒出来了。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清新,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真情款款,富有乡村风味。掩卷思之,令人回味无穷。

三、实战训练,P58-59第三、四题中任选一题

1、要求:自拟标题写在作文本上;紧扣题目,抓住动情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学生点评包括:(一)眉批(作文右边空白处),①注明“描写(抒情或议论),作用是??”,同时在文中画横线。②注明是否扣题(明扣、暗扣、浮扣、乱扣、不扣),同时在文中画线。(二)总评(作文结尾),①从内容、结构(角度转换是否自然)、语言、思想感情、艺术效果、书写规范等角度评析,②署上评者姓名。

篇四:抒情文

抒情文常常是借事物、风景、人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感情的文章。 写抒情文,必须记述内心真实的感受。若只是追求文句的雕琢,无的放矢的感慨,这篇文章就会流于空洞无物,令人讨厌。

注意事项

抒情文着重描写事情、人物、风景,然后借事物情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以,作文时必须找紧描写的对象。如果没有描写的中心,不能表达作者的寄托,就失去抒情文的价值;

要有生活体验。细腻的观察是写作抒情文的要诀;

不要只着重文句的雕琢,还要注意内心感情的流露;

要能表达作者的个性。

如何写

抒情,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和抒发。那么,怎样在作文中抒好情呢?

一、抒情要自然、真切

抒发自己的感情,就要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即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二、感情要健康、真挚

古人云:“情贵乎真。”只有表达健康、真挚的感情,文章才能感动人。矫揉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语句,或有不健康的情调,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恶心。

篇五:作文评析 作家的抒情

材料作文“谈谈对作家的抒情的看法”写作示例集评析

【试题回放】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60分)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作文评析】

1、君子固穷,得其所乐

真正的快乐,终要归于俭朴,但那时心中的喜悦却与体肤的穷或富无关,纯粹的君子,只因内心贫穷得纤尘不沾,故得大自在。(起笔不凡,有悟性!)

步入现代社会,财富成为了世界的风向标,资本、黄金、利益,种种看似有差的名次下藏着同一种欲望,逐利。但我们可曾思索,富裕真的可以带来生命的快乐吗?我以为,唯有在浩荡的红尘中归守贫穷,才可收获快乐。

固穷,并非把自己打扮得一贫如洗,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我以为,穷困大致可分为两种,一者是桃花源式的封闭式贫穷,因为所知所触极为有限,故恬然安逸;而另一者是从富中脱胎出来的贫穷,那时真正的超然与自在,能够拥有最完满的快乐——于现代人而言,前者已无存在的可能欲寻快乐,只能取后者。何谓于富生贫,那便是一种超脱,是你本心的挣脱与自由,说到底,快乐是源于内心,心若为物质之富所劫,何谈快乐?现代人在名利场中的营营役役,本身便是对快乐的迷失,故而,应当于声色犬马中悟出内心的贫穷,才有可能快乐。

内心的贫穷是何?那时一种纯粹的淡然于圆满,史玉柱开创巨人集团,几起几落,从首富到“首负”,又从负债中挣扎站起,或许于他而言,今日无论是腰财万贯还是身无长物,都能收货快乐——此为快乐的一种,即于得失荣辱之间摸爬滚打,最终本心清澈如贫,收获快乐。当然,也可如白芳礼老人那样,自动通晓维生的艰辛,以数十载的蹬车血汗资助大学生,从中收获快乐——此属另一种快乐,更直接地于贫穷本身去参悟,达于心地贫净如洗,虽躯体沐风栉雨,心却任性自然。

故而,孤贫之贫,乃心贫,是真正从生活的贫富现实中悟出的精神之贫,今天很多人在乞求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仙境,我以为此时不负责人的,也不可能收获快乐,当然,我也并不苟同一些理想主义者的“很穷很快乐”的言论,因为那根本无法解释邵逸夫先生心中的喜悦。(一语切中材料之观点,有鲁迅语言之风)

固穷,固贫,是我所写信的最完满的快乐,有人问这心境贫困的快乐源自何处,或许可如洛克菲勒那样广作善行收取喜悦,或许可像弘一法师那样“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总之,固守心中的清明有些像墨子的信仰,节俭简约,却其实拥有最大的,最多的财富。

毕竟,乐源于心,心的贫困是物质上只剩财富,心的失德是逃避现实自求安乐,唯有如我所言的固穷,才得到了真正的快乐,或许许手中时有钱时无钱,但内心却沛然充塞天地,此即我于贫与乐之看法:君子固穷,恰得其所乐。

【点评】

读罢此文有三点感受:一曰倍儿爽;二曰凝而思;三曰颔首不已。

曰其倍儿爽,乃文采斐然,由浅入深,似山溪缓缓而来,不时有红叶泛上,流水淙淙;曰其凝而思,是作者对问题思考之深入,层次之分明,逻辑之谨严,不见瑕疵。行

文从“物穷”到“心穷”再到“固穷”对于事理的洞悉,至纤至悉。曰其颔首不已,实为多年阅读高三模拟作文,披沙拣金,偶拾佳作爱不释手。

“真正的快乐,终要归于俭朴”出语不凡,“君子固穷,恰得其所乐”结语铿锵。君子之穷是内心贫穷得纤尘不沾,故得大自在,此言令吾颔首不已。“超脱”“超然”“圆满”读罢此文仍在耳边回荡,山溪渐远,而氤氲之气不减……

箪食飘饮,乐亦在其中

“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这样“很穷很快乐”的描述使人心生艳羡。我不禁思考,他们为什么穷却快乐着呢?

(直引材料,问题导入,开启下文)

快乐的根源在于穷吗?显然不是。且看天桥底下愁容满面的露宿者,贫穷没有给他们带去一丝快乐。“快乐的穷”并不来自于外界(物质的贫乏),而是源于内心的力量,正如孔子赞颜回的那句话:“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引用准确,进扣题目,可惜缺少生发,味道不足。)

有些人的穷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他们依然很快乐,是因为他们内心愿以贫穷坚守人格。(贫穷—快乐—人格,建立贫穷与快乐的关系,指出贫穷而快乐的根源在于人格坚守)五柳先生一袭短褐,家里中环堵萧然,只为坚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与朋友饮酒吟时,他依然过得很快乐,甚至比拥有财富时更充实,因为他的人格因“不折腰”的贫穷而变得富有。阮籍为坚守其蔑视权贵的清高人格,在大动乱的时代里坚守不进入核心权力集团,宁愿打铁贴补家用。“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幽幽传递出穷困者的傲骨,让钟会看到,以贫穷坚守人格,依然过得无悔、快活。陶渊明、阮籍这样的人格,足以令为财富丧失道德底线之人赧颜。(引入的材料准确而丰富,且都来自教材,对苦于材料频发的考生有借鉴意义。不足是材料单一,缺少时代气息。)

还有些人很穷但很快乐,是因为贫穷给予他们自由的灵魂。有句谚语说得好:“黄金屋里住着奴隶,茅檐底下住着自由的灵魂。”财富使人飞向高处时,也像拴在脚上的铁链,束缚了灵魂到达更高处。拥有的人往往患得患失,原来触手可及的快乐反而渐行渐远。相反,身无分文的人却懂得体会生活每一丝细微的美好,也敢于怀揣更大更远的梦想。梭罗在瓦尔登糊畔搭起一座小木屋,用贫穷和原始洗刷心灵,与自然对话,与快乐拥抱。梭罗便是得到了贫穷赐予的自由灵魂的人,是真正在灵魂上有而快乐的人。(梭罗的例子很典型,但梭罗与已给材料中的“穷人”似乎不是一路人。)

富有不等于幸福,贫穷不等于愁苦。要有顺应的心态,有毕生愿为之坚守的人格,有自由无拘的灵魂,哪怕一箪食,一瓢饮,乐亦在其中矣。

(结论简洁,照应题目和开头,总结本论部分的内涵,完成了作文思维的搭建,也完成了作文思想的阐述,严整而规范。)

【总评】

这是一篇构思规范,表达灵动,富有思想的文章。开篇简洁,结语鲜明,论述充实。引入材料丰富,对材料分析到位。从材料可以看得出来,考生平时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有较好的思考习惯,对一些文化名人的理解比较到位。更可贵的是,考生能透过贫穷的表表象,挖掘出坚守人格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内涵。这已关乎人类的普世价值和终极追求,其思想高度是本文一大特色。

不足是:对中国西部地区贫民之乐与文中文化名人的贫穷之乐缺少辨析:二者的贫穷是一样的贫穷吗?二者的快乐是一样的快乐吗?简单画等号,恐怕不妥。

贫贱之处自有桃花

桃花。是陶渊明为世人铸就的一个梦,那里“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那里“黄发垂鬓怡然自得”。桃花源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我想陶渊明必然已寻到了自己的“桃花”,在那躬耕南阳,锄豆田间的贫贱之处。隐约有花香四溢,醉煞世人的韵致。

想起了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他因《日瓦戈医生》中对十月革命的怀疑态度被国内舆论谴责,被逐出了苏联作家协会,在《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放弃了奖金,荣誉与自由,接受了屈辱,在晚秋落叶飘洒的时节,来到别列杰尔金诺,周围蒙上了一层凄凉的冰霜,这是他把这黯淡的时光当作命运给予他的“恩赐”。

尽管一身徒然,不名一文,却依旧享受这静美的时光,在尘埃之中开出一朵鲜花,这是他的桃花,于贫贱之处默默开放。

贫穷,在很多人眼里代表低微、耻辱。然后,正如古罗马学者塞涅卡所言:“智者以茅屋为居所,只有奴隶才住在黄金屋顶下。”伟大的精神往往栖居于茅屋,他们在贫穷中审视自我,感受世界,物质的贫瘠最终造就了精神的丰富。

林和靖一世未尝为官,过着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这才有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娴静淡雅,荷兰人斯宾诺莎宁可以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拒绝了海登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的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终成一代哲学大师;陈忠实放弃了陕西作协的要职,在破败的老家租屋中,思念与黄沙凉月为伴,铸成《白鹿原》这一旷世奇作。也许,就像爱因斯坦所言,“多余的富对我而言,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无尽的创造力。”在世界的偏远一隅,只与简单的粗茶淡饭为伴,了却世界的纷繁与无止境的物欲,这样的人,才能透过红尘,看到真正的桃花。

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的。逼仄的房间限制住目光,行动疲惫的双眼看不清春光明媚,但所有的囹圄都困不住思想的奔跑,压不住精神的超脱脱伟岸。

安徒生在昏黄的灯光下,在仄仄的小屋中写下了感动整个世界的童话,请让我们也学着沉心静气,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贫贱之地,也能开出一朵感动自己的桃花。

【点评】

张爱玲说,低到尘埃里也能开出一朵花来,这样的花在作者这里,即时时有坚持,处处见自由的桃花。追逐物质的殷实是本性,安享精神的愉悦是境界。人生若能在精神的天地里自由徜徉,是多么惬意而又需要定力的事情。材料中讴歌的是纯净而“万事不挂心”的简单快乐,作者向往的却是精神层面的自由与愉悦,二者相去甚远。倘能从材料中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心中有桃花,即便是贫贱,精神生活也将处处芳美。然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倘能如斯,应试的示范效应可能更好。

此心安处是吾乡

贫穷与快乐,竟是一种矛盾吗?(开篇直接扣题)正如这位作家笔下所描绘的那样,答案是否定的。东坡词言,“此心安处是吾乡”意在随遇而安。而我却想给它添上另一层意思,那让我心灵安适的地方啊,便是我的归宿。(从题目所给材料中生发出自己的观点:快乐与贫穷无关,而与自己的内心有关。)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最美的风景是内心的安静。”人生便如一茶杯,要喝多少就倒多少茶,要是等到杯满溢出了,那可就不划算了。(本

段一眼读来很有文化味道,引用杨绛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快乐在于心安”。但后半段以人生如茶作比显得不合适,茶的满溢与快乐何关?)

张季鹰曾官居一品,前程大好,可他没有无休止地往杯里倒茶,一日,秋风起,张季鹰突然想念起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了,于是感叹一句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里写的那只在“上帝的庙堂”高原上风干的豹子。(原文如此还是打印有错漏?本句不流畅。)海明威问:“到这样高寒的地方寻找什么?”豹子冻僵前最后一个目光投向远方温热的故乡,在那里,又有许多豹子正出发去别处寻找些什么。(本段依赖引例的文化气息取胜,细品却觉得与写作材料及要求有距离。张季鹰辞官归家,乞力马扎罗上那只冻死的豹子,这如何与“快乐在于心安”联系到一起?需要一定的文字论证。)

(二三两段其实是在探寻人的欲求过多而影响了快乐。)

停一停狂热的步伐吧,我们是否忘记了什么,是否忘记了快乐原本的坐标?陶潜把快乐留在桃源,嵇康把快乐洒遍山林,公交车司机把快乐嵌在方向盘里,包子铺老板将快乐塞进肉馅里……台湾作家舒国治,不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环游世界“沐浴新的情景,勾撞原遇的远方”,只要在需要路费时写写文章的他生活很富裕吗?但他的快乐是不需解说的。(本段排例,含蓄点明“快乐在于心安”,其实完全可以点明这些人的快乐的与贫穷无关,这样就可以再度明确中心观点。大量的例证起到提亮文章的作用。引用台湾散文家舒国治这句让人因费解而惊讶的语句也能让人有“不明觉厉”之感。原句“以是人要再踏上路途,去淋沐新的情景,也去勾撞原遇的远乡。”)

每个人都无权同别人讲,你不快乐,你需要名,你需要钱,无休止地倒水,茶杯中溢出的不是快乐,是痛苦,是暴戾。(用“你”,拉近与读者的关系。只是茶杯溢出的为何“是痛苦,是暴戾”?请说服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快乐和成功。像是严子陵告诉刘秀的那句“道不同,何致相迫”,也像苏子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一千个人中有一千种关于快乐的定义,你无需听从他人的指示,因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结尾回扣题目与开头,再次强调“快乐在于心安”。)

【点评】

把本文放在阅读速度为每篇60—120秒的阅卷场上,它的亮点很明显:大量有文化气息的引例,显示了作者丰富的阅读库存量;语言表达也流畅典雅,能看出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在众多古板论证观点的平淡作文堆里,它很容易让老师眼前一亮。

但如果细加分析,本文也有明显的应试弱点:点题不多,扣题不准。作者开篇貌似要探讨“贫穷与快乐”的关系,但接下来却有点忘记了这个论题,而去探讨“心安”的重要性。而“贫穷”呢?在后面的文字里再也没有出现。在引用事例时,没有及时展开论证,反而让阅卷老师去慢慢分析落实,这种写法在应试场上其实是不值得提倡的。

幸福不为外物所扰

借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台词,看啊,那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就在我们内心深处,他人无法达到,那就是幸福。幸福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一颗种子,不为外物所扰。

贫穷不能干扰。在一些偏远山区,没有便捷的交通,没有完善的医疗,没有富足的生活,但那里依旧有阳光,照耀在每一张幸福的脸上。正如王尔德所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他们贫穷但却不迫于谋生的压力,落后却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病痛不能干扰。史铁生的一生在轮椅上度过,病痛早早夺去了他美丽的生命。然而在他的笔下,没有颓唐和戾气,没有尖刻和敌意,没有愤满和不平,他说:“这就是你

不能单单从中抽掉痛苦的世界。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它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对病痛的超脱和对生活的感恩。不可否认,他是幸福的。杨絳说得多好啊,人多了不起,天堂就在人的心里。幸福就飘扬在这天堂里,无声地流转,黑暗无法靠近,外物更无法触及。

重压不能干扰。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一天都要做无数重复的工作,在生活的重压下感到焦灼,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被众神惩罚,每天要将巨石推到山顶,可是被当巨石达到山顶,它就会重新滚下山去,西西弗斯每天重复着这看似索然无味的挑战,直到有一天他在这种较量中体会到一种舞蹈般的美感,他开始享受这种挑战,而巨石也便不再滑下。加缪曾如是说道:“单单将巨石推到山顶的奋斗本身就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应当承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我们的生活不也如同在推一块巨石吗?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的重压看作是生命的鼓舞,也许我们能收获更多的恬静,满足和幸福。

可见,贫穷、病痛、重压都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轨迹,但却无法剥夺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也许幸福并不在很遥远的地方,或许它就在一片阳光、一日生活和一场挑战自我的过程中。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不为外物所扰,花开不败,沃野千里。

【点评】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同样,一个人感觉幸福与否,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态度。考生从山区人

高中抒情文作文800

幸福的角度入题,联想一系列材料阐述佐证。从《肖申克》的台词到王尔德的引言,从史铁生的人生到西西弗斯神话、加缪的评述。考生一直围绕与幸福相对峙的因素——贫穷、病痛、重压来阐述幸福观的重要。这样就很切“贫“与”快乐”“抒情”的中心词。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在阐述心态决定生活本身的观点论述时有些无限制的拓展,如果只是紧紧围绕贫穷和幸福关系来阐述则更符合题意。因为,假如去除文章首段山区材料部分,换上“招兵买马”“队伍”的材料,再把各段中心句稍做改动,把此文当作第一道作文题目的写作,也是符合题意的佳作。这提示我们二点:一、高考作文备考,素材观点无须多,关键是要学会根据材料文意转用,这样可以减轻压力、一举多得;二、紧紧围绕素材写作是高考取胜的不二法宝。

【佳作展示】

第一组:精神比物质重要,幸福与金钱无关

1.给心灵放个假

欲望是绳,束缚心灵;欲望是网,套牢心灵。人便是有太多的欲望,心灵才会被黑暗包裹,我们为何不给心灵放个假?

科技飞速发展,手机款式几个月更换一次,高楼一幢比一幢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农村的土地正被侵蚀,安静详和的郊区也渐渐不见。世界在发展,人们在追逐,然而发展的速度快得让我们追不上,留下的只是心中无法实现的欲望,留下的只是被欲望笼住的心灵。时间久了,我们才发觉跑的只是肉体,而心中还只是遗憾,抱怨以及困惑;我们才发觉跑的只是时间,它夺去了青春,黑发转眼已变白,可我们的心还停留在那喧闹的城市。

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了纷乱嘈杂的闹市,离开了尔虞我诈的官场,抛弃了心中的欲望,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一个假,选择了一个安静的环境,过着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闲暇时光还可以欣赏美景,饮酒赋诗,但是,世界上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