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保山少数民族概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3:00 作文素材
保山少数民族概况作文素材

篇一:保山简介

保山简介

2. 编辑本段保山概况

保山市,古称永昌,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98公里,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2000年撤地设市,全市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1区4县,人口241万,

保山龙王塘

有世居少数民族13个。

保山为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保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西汉置不韦县,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是古代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连接点和历代中缅贸易的集散地。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蜀汉时期云南郡太守吕凯、清代人称"王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柞、清末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先贤圣哲。

保山年均气温14.9°C-17°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森林、矿藏、水能、地热、天然气、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42.5%,地上植物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地下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铁矿、铅锌矿、硅藻土、硅灰石等矿藏,褐煤探明储量3.1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260亿立方米。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有170多个地热泉田,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热能储量250万千瓦。市内有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名扬世界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神奇壮观的腾冲火山热海(已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国家级保护区北海湿地,记载中国抗日军民丰碑和日军罪行的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抗战遗址,南方丝绸古道等众多名胜古迹。

保山作为滇西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展示了新的风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国民

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980830 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制糖、冶金、食品加工、制药、木材加工、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产业群体,金属硅、电锌、白砂糖、实木门、腾药深受市场青睐;粮食、油菜、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咖啡、核桃、畜产品已形成优势和拳头产品,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基地,保山小粒咖啡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保山香料烟创"产量、出口量、质量"三个全国第一,为全国最大的晾晒烟基地。全市公路四通八达,320国道和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纵贯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9936公里,昆明到保山的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保山到龙陵的高速公路已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保山国家二级机场通航昆明,航线距离370公里,腾冲机场建设、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开工。苏帕河流域、槟榔江流域电力开发加快,2005年发电装机容量可达40万千瓦。邮电通信联通国际,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已开通程控及移动电话。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山正在加快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保、全方位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于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举措,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丰富的资源和相对优越的地缘,使保山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我们热忱欢迎八方贤士、四海宾朋前来保山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编辑本段市情简介

保山,世外之桃源也,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有哀牢王九隆、 柳貌,户部侍郎张志淳、“永半朝”王宏祚,曾先后担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故名。今有梁金山、李根源、艾思奇等爱国华侨及名人名家。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现任党政领导:

市委书记李正阳,市长吴松。

海拔:

保山风景(14张)

保山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

人口:

保山市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全市总人口246.8万,有少数民族36个,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3个,少数民族人口24万。

保山市还是云南省华侨最多的一个政区,保山籍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有28.9多万人,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有归侨、侨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属19200人,是云南省第一大侨乡、全国著

名的侨乡。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宗教:

保山市现有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保山(12张)

保山,古称永昌。

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从面积看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

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

城市景点照片(21张)

;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

城市景点照片2(12张)

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

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昌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所以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保山因城市西倚太保山而得名

保山市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前身保山地区则始建于1949年12月28日,当时辖域甚广,共7县、7设治局,包括今保山、德宏全部及临沧、怒江一部分,后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保山由于自然的环境比较好,兰花很适宜在当地种植。所以保山人民挖兰花、养兰花、买卖兰花成为风气。所以保山赢得了“兰城”的称号。

编辑本段保山由来

保山,原名永昌。永昌一名之前原呼为哀牢,后为不韦(因秦时吕不韦后裔迁居保山金鸡,后人因“彰其先人之恶”,故名)。自东汉以后,始为永昌,其名称延续的历史较为漫长。当时古人将哀牢更名为永昌,可能是取其“永远昌盛”之意。虽然自明嘉靖年间以后更名为保山,但民间(特别是老一代保山人)口语中仍在继续沿用着“永昌”这一名称。那么,“保山”之名是由何而来的呢?

保山俯瞰

“保山”一名起始的根源,在史料中没有准确而详细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名称的来源跟保山城西的太保山有着必然的联系。对该名称根源的追溯,后来地方史料的研究与民间的传说有着不同的说法。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成化年间,永昌人(其祖籍为湖北武陵)文澍进士及第后曾任过“七寻太保”,后连续改任四川重庆府知府、贵州思南知府。因其为人“朴而理,忤时贵”而得罪朝廷,后退居祖籍之地武陵。两年后专程回保山修葺祖坟,不久又回祖籍之地武陵。当地人感其“虽为高官,却不忘祖先”之孝德,遂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将松山以文澍曾任

官职“太保”之名代之。太保山之名从此在民间广泛传开。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安徽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2]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方位

保山政区及其周边地区地图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593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地势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水文

保山市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保山市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2个街道、24个

保山村庄

镇、46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万。市人民政府驻隆阳区,邮政编码678000。区号0875。

篇二:云南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介绍

我国的56个民族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云南没有的四个民族是:裕固族、东乡族、珞巴族、赫哲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民族众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为:云南地处高原,崇山峻岭,交通阻隔,各地居民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逐渐发展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统治民族进入云南,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时期因避难、逃荒或其他缘故,先后从内地迁入云南。由于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分布比较复杂,但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交错分布、大杂居、个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的民族县(市),也没有个民族只住一个县(市),总的说来,在边疆地区分布居多;二是立体分布,与云南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相联系,总的看来,傣、壮两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区,回、满、白、纳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坝区,哈尼、拉枯、佤、景颇、基诺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区,苗、僳、怒、独龙、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区。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在云南均有,堪称中国的“宗教王国”。

1、阿昌族

现有人口2.77万人,云南有2.76万人,主要聚居在滇西陇川县户撒乡和梁河县遮岛、大厂两个乡。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

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2、德昂族

现有人口1.54万多人,云南有1.53万人,主要分布在潞西、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居住极为分散。德昂族原称“崩龙”这一族称始于清代,系他称,现改为“德昂”,系自称。其先民在现在的佤、布朗等族同为“白濮”中的一支。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有“古老茶农”之称。

德昂族由于方言和服饰的差异,又分别称“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等。

3、基诺族

现有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诺山区,其余分散在景洪、勐海的一些地方。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诺族人口数为20899。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蒙古族

现有人口480.6万余人,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高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转初年随忽必烈征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 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现以农耕为主。

篇三:云南世居少数民族概况

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概况

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全省共有56种民族成分其中5000人以上的世居。 少数民族25个,云南特有民族15个,200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达1528 .87万人, 占全省4514万总人口的3387%。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共78个县。(市),占全省129个县(市、区)的60.47%。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8.08%。此外,云南还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经乡镇调整,至2006年底还有150个民族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在云南和谐发展,多样性的民族语言、文字、宗教、建筑、风俗礼仪、节庆、歌舞、体育、服饰和医药……以及一大批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均享誉海内外。,

彝族人口有470 .57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下同),分布在全省各地。

彝族支系众多有”诺苏”、“撒尼”、”阿细”等云南是彝族支系分布最多的省份。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本民族文字。彝文典籍浩繁、内容丰富,叙事长诗《阿诗玛》便是用彝文写的。彝族曾刨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太阳历”。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密枝节”、“插花节”、“赛装节”等。

白族人口有150.56万人,80%以上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族在天文、历法、水利、气象、医学、建筑、文艺诸方面,均有辉煌成就。白族信仰”本主”、佛教和道教。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等。

哈尼族人口有142.5万人,主要分布在滇南和滇东南。哈尼族支系有”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等。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本民族文字,新

中国成立后,创制了哈尼文。哈尼族民间文学和音乐舞蹈丰富多彩,长篇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被誉为迁徙史诗的代表作。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有”昂玛突”、“扎勒特”、“苦扎扎”等。

壮族人口有114.4万人,主要聚居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壮族族有”濮依”、”布越(雅衣)”、“土僚”三大支系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曾仿效汉字创制了一套方块壮字,但不普及。壮族人民创造了内容丰富的古壮文经书、骨刻历算术和神话故事、山歌、舞蹈等。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传统节日有“陇端节”、”三月三”、“赶花街”、”牛王节”等。

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顿族自治州及普洱市、临沧市。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傣泐语、傣那语两个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德傣文两种。傣族文学丰富多彩,作品数量众多。傣文典籍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地方历史、地理、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专门著作以及佛教经典。傣族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最为流行的是孔雀舞、象脚鼓舞。

傣族群众信奉南传佛教,带有群众性,因此佛寺遍及傣家村寨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苗族人口有104.3525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昭通市。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使用国家新创制的新苗文。苗族有着世代相传的丰富的口头文学。芦笙舞是苗族最具特色的舞蹈。苗族的宗教信仰因支系差别而有所不同,除信仰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以外,还有部分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传统节日有”花山节”、“吃新节”等。

回族人口有64.32万人,分布在全省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汉文,对汉文化的建树颇多:另一方面云南回族的伊斯兰传统文化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对中国伊斯兰文化及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回族群众性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有显著的特色。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傈僳族人口有60.98万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使用国家刨制的拼音文字。曾刨立“自然历法”,音乐舞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名扬海内外。

傈傈族信仰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传统节日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等。

拉祜族人口有44.76万人,主要分布于普洱市、临沧市。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使用国家刨制的拼音文字。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最为传统的乐器是葫芦笙,传统的舞蹈是芦笙舞,流传有讲述天神故事的长篇史诗《牡帕密帕》。拉祜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佛教、基督教。传统节目有”葫芦节”、”新米节”、”火把节”等。

佤族人口有38.3万人,主要分布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主要聚居区。

佤族支系有”布饶”、“阿佤”、”佤”等。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使用国家创制的拼音文字。佤族能歌善舞,木鼓舞、甩发舞最为有名,民间口头文学比较丰富,流传有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普遍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南传佛教、基督教。传统节日有“木鼓节”、”新米节”、“取新火节”、“撒种节”等。

纳西族人口有29.55万人,主要聚居于丽江市。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方言区,文字有多种表现形式:东巴文是一种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共有1300个字形:还有哥巴文、阮可文和玛莎文,但使用范围很小。

以东巴教徒传承下来的、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经》为载体的东巴文化,包含了纳西族对天文、地理、人文、风俗、宗教等的认知,集纳西族传统文化之大成。

历史上,纳西族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多种宗教相容共存。传统节日有“三朵节”、“浴佛会”、“中秋节”、“火把节”等。

瑶族人口有19.06 万人,主要聚居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瑶族语言比较复杂,包括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语支及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瑶语布怒语拉珈语曾借用汉文创制”方块瑶文”并留下大量的家谱碑文等瑶族成人礼“度戒”仪式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瑶族大部分信仰瑶族道教,是一种由瑶族原始宗教与道教、佛教、儒教相结合的宗教传统节日有”盘王节”、“达努节”、“新谷节”等。

景颇族

景颇族人口有13.02万人,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有”景颇”“载瓦”“浪峨”“喇期”四个支系。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19世纪末用拉丁字母创制了景颇文,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载瓦文,现均使用。创世史诗《目瑙斋瓦》以优美的诗句叙述了万物的起源和源远流长的景颇族社会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反映了景颇族的社会生活与风情风貌。

景颇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传统节日有”目瑙纵歌”。 藏族人口有12.84万人,主要聚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云南省藏语属康巴方言。藏文创于公元7世纪,是一种拼音文字。藏族文化传统悠久有着丰宦的文学遗产,诗歌《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藏族舞蹈热情奔放,歌曲词句精练。弦子舞和锅庄舞最具特色。

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传统节日有”藏历年”、”祈愿大法会”等。

布朗族人口有9.04万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朗、阿尔佤两种方言。布朗族通用汉文和傣文。布朗族口头文学十分丰富,蜂桶鼓舞也独具特色。

布朗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和南传佛教,少数群众信仰基督教、道教。传统节日有”尝新节”“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

布依族人口有5.47万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使用国家创制的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有口头文学、舞蹈、音乐、刺绣、蜡染和雕刻等。崇尚和珍爱铜鼓和皮鼓等传统乐器。

布依族信仰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及祖先崇拜,少数布依族群众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

阿昌族人口有3 35万人,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市。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使用汉文和傣文。阿昌族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阿昌族部分信仰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南传佛教。传统节日有”窝罗节”、”会街节”和”泼水节”。

普米族人口有3.29万人,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和丽江市。

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区,曾使用过图画文字”韩规文”,但民间不流行。普米族有许多民间歌手。民间口头文学中,诗歌和民间故事占重要地位。

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道教等,同时还存在着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有”吾昔节” “转山节”“尝新节”等。

蒙古族人口有2.81万人,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云南蒙古族使用的语言为”卡卓语”(彝语支 ),基本保持了北方蒙古族语言的特点,同时与附近彝语支民族的语言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云南蒙古族信奉万物有灵,传统节日有”那达慕”大会,期间举行赛马、射箭、摔跤,还有棋艺比赛和歌舞表演。

怒族人口有2.77万人,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怒苏语(彝语支)、阿龙语(习惯上归为独龙语 )、阿依语(景顿语支 )、柔若语(彝语支 )四种方言,分别以支系名称为名。怒族无本民族文字,口头文学富于想象。怒族人民能歌善舞,口弦、达比亚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伴奏乐器。

怒族信奉万物有灵,部分群众信仰藏传佛教、天主教或基督教。传统节日有”仙女节”“夸白节”“新米节”等。

基诺族人口有2.07万人,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歌舞是基诺族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伴奏乐器主要有三弦、箫、竹响篾等,打击乐器有竹筒和太阳鼓。

基诺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传统节日有”特懋克”、”火把节”和“新米节”等。 德昂族人口有1.78万人,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顿族自治州。

德昂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布雷、若进、汝买三种方言。德昂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德昂族信仰南传佛教。主要节日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水族人口有1.25万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和昭通市。

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曾创制有象形表意文字,水语称为”泐虽”,汉语称为“水书”,文字结构有象形、会意、谐意和假借汉字四类。水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舞蹈铜鼓舞别具特色。

水族信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悬挂吞口的习俗。传统节日有”二月二”“月三”“六月六”“牛王节”等。

满族人口有1.22万人,主要居住于昆明市、曲靖市等地。

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大部分满族通用汉语、汉文。满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后来又大量吸收了汉文化。

满族信仰萨满教,后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节日有“颁金节”。

独龙族人口有0.59万人,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有独龙语拼音方案。独龙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主要有歌谣、神话、史诗、传说、故事等。

独龙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信仰基督教。传统节日有”卡雀畦节”。

篇四:2010年保山市概况

2010年保山市概况

来源:云南年鉴2011(第26卷) 2011-11-10 09:27:00

行政区划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总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耕地面积占8.45%。农业人口人均占有770平方米。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492千米。2010年年均气温18.1℃,年均无霜期287天,年均降水量1779.5毫米。全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72乡(镇)。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77‰。

资 源 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主要出口商品:咖啡、香料烟、茶叶、硅、锡、锌、玉石、核桃、蓄产品、粮食制品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锡、铅、锌、铜、镍、钴、钼、铀、汞、煤、硅藻土。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各种温泉89处,是中国已知的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250多万千瓦。有鸟类250多种,兽类50多种,是中国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禽异兽21种。境内有植物22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桫椤、秃杉、楠木、香樟、大树杜鹃等。

经济综述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17.5%,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18.1%,建筑业增加值21.20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为30.3:30.9: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6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4亿元,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增长86.7%,超过年度计划目标76.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4元,增长9.3%,超年度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626元,增长16.2%,超年度计划目标6.2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3。 全市财政总收入35.26亿元,比上年增收9.57亿元,增长3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38亿元,增收5.57亿元,增长35.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6.9亿元、228.7亿元,分别增长33.3%、25%;

全年共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1.12亿元。4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64亿元,贷款余额1.33亿元。

2010年,全市非公企业户数5.6万户,比上年增长11.4%;企业注册资金115亿元,增长34%;从业人员15.5万人,增长24%;上缴税金9.6亿元,增长18%;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增长24%,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5亿元,增长17%,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5%。

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32亿元,比上年增长8.5%。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666.67公顷,增长26%,累计达到10.99万公顷。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07公顷、建成基本农田1066.67公顷。全年争取国家和省补助农业资金4.62亿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3.5万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1.816万人、农村沼气建池1.1万口,乡村服务网点建设60个,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499户、落实国家和省补助资金0.99亿元。全年落实生猪和奶牛标准化养殖建设项目13个,补助资金1350万元;乡镇兽医站扩建项目1个,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扩建项目1个,补助资金120万元;增粮工程建设项目4个,补助资金1259万元;大中型沼气池建设项目4个,补助资金748万元;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个,补助资金220万元;现代示范建设项目1个,补助资金300万元。全年干支防渗加固20条,补助建设资金2530万元;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4个,补助资金567万元;水保及节水灌溉示范建设项目4个,补助资金1463万元。

工 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轻工业产值80.4亿元,增长31.5%;重工业产值90.7亿元,增长12.9%;国有工业产值2.8亿元,增长41.4%;集体工业产值4.7亿元,增长70%;股份合作制工业产值3亿元,增长88.4%;股份制工业产值99亿元,增长17.8%;三资企业产值8.6亿元,增长13%;个体私营等其他工业产值53亿元,增长21.9%。

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全市完成交通总投资53.82亿元,超额完成9.42亿元,超过“十五”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50.63亿元。其中国家和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3.96亿元,地方交通项目投资完成19.87亿元。至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1712千米,建成区面积58.56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7.52平方千米,城镇化水平达30%,比上年增加1.73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建设及房地产业投资31.5亿元。

年内,全市“百项”重大建设项目(续建、新开工各50项)总投资601.9亿元,完成投资113.6亿元。其中工业15项,投资12.4亿元;交通18项,年内完成投资35.7亿元;能源18项,投资15.8亿元;农业农村7项,投资5亿元;旅游基础设施11项,投资20.9亿元;城镇房地产21项,投资11.9亿元;社会事业7项,投资3.1亿元。

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8平方千米,比上年增长18%。全年人工造林3.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1.88%,城市建成区绿化率35.5%。生态环保建设项目11个,补助资金4.56亿元;糖料基地建设项目1个,补助资金334万元;油茶产业发展建设项目1个,补助资金233万元。落实在建水源工程补助资金1.63亿元;水文水资源及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项目6个,补助资金1083.03万元。落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补助264个点,补助资金2950.69万元。落实贷款贴息项目3个,贷款贴息补助资金71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7亿元,同比增长25.8%,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73%。年内,自2008年以来新增的中央投资四批扩大内需项目323项,总投资13.05亿元;上半年下达计划的中央投资项目134个,总投资7.9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已100%到位,项目已100%开工。6月底后下达的中央投资项目16个,州市投资8185.5万元,项目已开工13个,开工率81.3%。

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86亿元,增长32.6%,其中省外到位资金52.9亿元,增长45.3%,利用外资3365万美元,增长81.7%。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0.8亿元,分别增长10.7%和30.9%。

扶贫工作 年内,安排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工程48件,实施示范项目2个,片区综合开发项目7个、单项道路和水毁工程4个、整村推进10个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415.33公顷、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40公顷、解决3100人饮水问题。全市争取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资金861万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6个,安置270户1211人,建安居房1.08万平方米、基本农田139.33公顷、沟渠8.2千米、人畜饮水管道19.8千米,水池12个、新建和改扩建道路11.2千米、架设输电线路6.61千米、建节柴灶270眼;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3680户;在腾冲、龙陵县5个乡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片区综合开发项目9个,建设工程14件。

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6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92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全(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保山少数民族概况)年支出城市最低生活

保障金0.81亿元,保障对象4.36万人,支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72亿元,保障对象22.41万人。

教 育 2010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541所,在校学生47.75万人,教职工总数2.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升学率99.1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2.35%,升学率71.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01%,高考上线率96.87%,幼儿入园(班)率68.67%,残疾儿童入学率96.14%,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99.71%。学校校舍总面积341.85万平方米。全年教育经费投入20.88亿元,比上年增加3.8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投入18.96亿元,比上年增加3.25亿元。全市人均教育经费投入826.27元。拆除2008年锁定的中小学D级危房58.2万平方米,全年新建校舍24.2万平方米。

文 化 年内,完成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列入2010年度的19个文化站已开工建设。建成或在建村文化室231个,累计建成文化室559个,覆盖行政村总数的61.2%。累计建成农家书屋736个。市县区7个公共图书馆、6个文化馆达标建设继续推进。实施4193个自然村直播卫星工程,受益农户12.76万户。建立“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售后服务网点61个,有效解决51万群众收听收看难问题。全市专利申请67件,专利授权60件。评出保山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3人,科学技术进步类77项。

卫 生 2010年,全市有卫生机构382个,有床位数6785张,职工总数6775人,卫生技术人员4422人,有执业医师1756人,执业助理医师336人,有注册护士1386人,药师(士)158人,技师(士)193人。医院资产总值14.66亿元,负债总值50021.6万元,净资产总值9.66亿元。年内,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累计213.88万人,参合率达96.02%,筹集参合资金2.99亿元。启动实施3类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项目21个,已竣工8个,其余13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市中医院和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完工。分两批实施的25个乡镇中心计生服务站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44个计生服务站(所)、6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常年深入乡村开展生殖健康检查服务。

篇五:保山市市情

保山市,古称永昌,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98公里,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2000年撤地设市,全市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1区4县,人口241万,有世居少数民族13个。

保山为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保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西汉置不韦县,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是古代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连接点和历代中缅贸易的集散地。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蜀汉时期云南郡太守吕凯、清代人称"王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柞、清末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先贤圣哲。

保山年均气温14.9°C-17°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森林、矿藏、水能、地热、天然气、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42.5%,地上植物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地下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铁矿、铅锌矿、硅藻土、硅灰石等矿藏,褐煤探明储量3.1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260亿立方米。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有170多个地热泉田,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热能储量250万千瓦。市内有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名扬世界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神奇壮观的腾冲火山热海(已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国家级保护区北海湿地,记载中国抗日军民丰碑和日军罪行的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抗战遗址,南方丝绸古道等众多名胜古迹。

保山作为滇西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展示了新的风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国民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980830 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制糖、冶金、食品加工、制药、木材加工、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产业群体,金属硅、电锌、白砂糖、实木门、腾药深受市场青睐;粮食、油菜、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咖啡、核桃、畜产品已形成优势和拳头产品,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基地,保山小粒咖啡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保山香料烟创"产量、出口量、质量"三个全国第一,为全国最大的晾晒烟基地。全市公路四通八达,320国道和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纵贯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9936公里,昆明到保山的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保山到龙陵的高速公路已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保山国家二级机场通航昆明,航线距离370公里,腾冲机场建设、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开工。苏帕河流域、槟榔江流域电力开发加快,2005年发电装机容量可达40万千瓦。邮电通信联通国际,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已开通程控及移动电话。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山正在加快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保、全方位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于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举措,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丰富的资源和相对优越的地缘,使保山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我们热忱欢迎八方贤士、四海宾朋前来保山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编辑本段市情简介

保山,世外之桃源也,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有哀牢王九隆、 柳貌,户部侍郎张志淳、“永半朝”

王宏祚,曾先后担任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兵部尚书,故名。今有梁金山、李根源、艾思奇等爱国华侨及名人名家。

现任党政领导:

市委书记李正阳,市长吴松。

海拔:

保山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

人口:

保山市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全市总人口246.8万,有少数民族36个,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3个,少数民族人口24万。

保山市还是云南省华侨最多的一个政区,保山籍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有28.9多万人,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有归侨、侨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属19200人,是云南省第一大侨乡、全国著名的侨乡。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宗教:

保山市现有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保山,古称永昌。

历史上,曾是滇西最早的原始居民“蒲缥人”的栖息地;战国中期,为古哀牢国统治中心;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县置吏,“哀牢转衰”;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内属”,保山市的前身永昌郡宣告成立。文献记载,当时的永昌郡地域极广,大致相当于今滇西、滇南及缅北广大地区,有231897户计1897344人,从面积看为卓立东汉的天下第二大郡。

此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天子几度易姓,永昌郡制有存有废,辖地亦有伸缩。至唐宋时期,保山先属南诏,为永昌节度 ;继归大理,前期仍承节度,后改为永昌府。两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建都大理,又倚保山为其向西发展的基地。元初,设永昌三千户,隶大理上万户府,后相继改设永昌府、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帅府不在大理而在保山)。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辛亥革命后,1913年废府置县,因为甘肃省金昌市下有一个县的名称叫永昌,所以易名保山,同时在其原辖地腾冲设腾越道,辖域相当于今保山、临沧、丽江、大理、德宏、怒江、迪庆7地州;1930年裁道设第一殖边督办署,辖12县、10行政区;1940年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保山;1948年改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再移腾冲,辖4县、7设治局。

保山因城市西倚太保山而得名

保山市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前身保山地区则始建于1949年12月28日,当时辖域甚广,共7县、7设治局,包括今保山、德宏全部及临沧、怒江一部分,后几经调整,形成现在格局。即一区四县: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

保山由于自然的环境比较好,兰花很适宜在当地种植。所以保山人民挖兰花、养兰花、买卖兰花成为风气。所以保山赢得了“兰城”的称号。

编辑本段保山由来

保山,原名永昌。永昌一名之前原呼为哀牢,后为不韦(因秦时吕不韦后裔迁居保山金

鸡,后人因“彰其先人之恶”,故名)。自东汉以后,始为永昌,其名称延续的历史较为漫长。当时古人将哀牢更名为永昌,可能是取其“永远昌盛”之意。虽然自明嘉靖年间以后更名为保山,但民间(特别是老一代保山人)口语中仍在继续沿用着“永昌”这一名称。那么,“保山”之名是由何而来的呢?

“保山”一名起始的根源,在史料中没有准确而详细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名称的来源跟保山城西的太保山有着必然的联系。对该名称根源的追溯,后来地方史料的研究与民间的传说有着不同的说法。

太保山,原名松山。明成化年间,永昌人(其祖籍为湖北武陵)文澍进士及第后曾任过“七寻太保”,后连续改任四川重庆府知府、贵州思南知府。因其为人“朴而理,忤时贵”而得罪朝廷,后退居祖籍之地武陵。两年后专程回保山修葺祖坟,不久又回祖籍之地武陵。当地人感其“虽为高官,却不忘祖先”之孝德,遂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将松山以文澍曾任官职“太保”之名代之。太保山之名从此在民间广泛传开。明嘉靖3年(公元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安徽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2]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方位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593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地势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最低海拔535米,最高海拔3780.9米,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最高点为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大脑子峰,海拔3780.9米。最低点为龙陵县西南与潞西市交界处的万马河口,海拔535米。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盆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

水文

保山市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保山市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2个街道、24个 保山村庄镇、46个乡(其中11个民族乡)。面积19637平方千米,人口246.8万。市人民政府驻隆阳区,邮政编码678000。区号0875。

隆阳区面积5011平方千米,人口88万。区人民政府驻兰城街道,邮政编码678000。 施甸县面积2009平方千米,人口33万。县人民政府驻甸阳镇,邮政编码678200。 腾冲县面积5845平方千米,人口64万。县人民政府驻腾越镇,邮政编码679100。 龙陵县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28万。县人民政府驻龙山镇,邮政编码678300。 昌宁县面积3888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田园镇,邮政编码678100。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0》,中国社会出版社。)

编辑本段人口结构

保山市全市总人口250.6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7.2万人,占22.82%;居住在乡村

的人口为193.4万人,占77.18%。有少数民族36个。其中世居少数民族13个,少数民族人口24万,,按人口数依次为彝族(7.66万人)、傣族(4.13万人)、白族(3.91万人)、傈僳族(2.88万人)、回族(1.3万人)、苗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满族、景颇族、德昂族,占全市总人口的9.68%。全市五县区的70个乡镇均有少数民族分布。人口自然增长率

6.94‰。

保山市还是云南省华侨最多的一个政区,保山籍在国外的华侨、华人有28.9多万人,分布于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有归侨、侨眷102760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168000人,港澳台同胞及眷属19200人,是云南省第一大侨乡、全国著名的侨乡。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滇西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最早向日寇发起的战略性反攻,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抗日战场从失败走向胜的转折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军对中国实施 东西突击,最终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梦想。在这场事关中华民族存亡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败大局的战略决战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战,以伤亡二十多万军民的代价,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大史诗。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

保山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傣族、回族、佤族、满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13种世居民族在这里生生不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民族民间音乐的领域里,你可以听到汉、彝、白、阿昌、布朗等各民族那高吭明亮、变幻无穷的《赶马调》;听到悠扬动听的芦笙、葫芦丝、太平箫、小三弦以及彝族香堂人以“酒醉筒 ”、“牛头琴”、“拔地鼓”为主奏乐器的土巴垃器乐演奏;听到汉族民间悠扬动听、高雅肃穆的“洞经”音乐。

在民族民间舞蹈领域里,你可以看到汉族民间的节庆习俗,耍龙、舞狮、高跷、板凳龙;看到彝族民间集舞蹈、武术、杂耍于一身,曾被省内外专家誉为可与“北鼓”——威风锣鼓相媲美的“南钹”——“擦大钹”;看到傣族民间热烈欢快如诗如歌的“嘎光”鼓舞;看到傈僳人在的 “跳嘎”舞蹈;看到苗族的芦笙舞蹈;看到布朗族、彝族那热烈欢快、跺地有声的激情“打歌” ,以及德昂族优美的“水鼓舞”、“八步舞”和阿昌族简朴庄重的“蹬窝罗”舞蹈。

在戏剧和曲艺的舞台上,你可以欣赏到汉族民间古老的花灯、仙灯、渔灯、茶灯、“佤族清戏”、傣戏、滇剧;还可以欣赏到另类的戏剧——“香童戏”(又称端公戏)另外,“腾冲扬琴”、“永昌花鼓”等优秀的曲艺表演也会让你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在节庆习俗的活动中,您可以看到农历二月初八傈僳族的“刀杆节”,你还可以随群众一起融入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阿昌族“窝罗节”、苗族“花山节”,尽情地享受那民族风和民间艺术给您带来的欢畅。

来到保山,您还应去看看隆阳的保山玉佛寺、玉皇阁、卧佛寺;腾冲的云峰寺、来凤寺,绮罗文昌宫,昌宁的龙潭寺,施甸的清平洞等一大批寺观庙宇;去看看双虹桥、霁虹桥、野猪箐桥、惠通桥等古老的桥梁;去看看布朗山寨的“一步楼”;尤其应该去看看腾冲和顺侨乡建造精美的传统民居以及充满人文气息的“八大宗祠”和“洗衣亭”。假如您对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感兴趣的话,隆阳区张元文的甲马纸版画、板桥沙登的甑子;龙陵象达的油纸伞和面塑工艺;施甸布朗族的花草鞋,腾冲固东镇的皮影靠子制作,荷花等地傣族、傈僳族鲜活的农民画,腾冲的技艺高超的玉雕……一定会让您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编辑本段资源优势

气候资源

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区内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535米,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共7个气候类型。其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

保山城依山骑坝,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5°C,最冷月平均气温8.2°C,最热月平均气温21°C,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条件比昆明要更好。保山城是当之无愧的“春城”。

生物资源

由于气候类型的多样化,造就的生物种类繁多。已知的植物有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尤为丰富,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稀有植物避难所”,腾冲的大树杜鹃闻名中外。市内有动物兽类51种(属国家保护的21种),有鸟类229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2.44%。有林地面积7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71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万多公顷:主要树种为松木,杉木和各类软、硬杂木,每年木材产出量达30余万立方米。主要经济林木有核桃、板栗、梅子、银杏等,年产量10万吨以上;芳香油资源储量约200万吨:野生药材、菌类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铁、钛、铅、锌、锡、铜、铍、硅藻土、硅灰石、硅石、高岭土、大理石等27种。其中:龙陵勐糯铅锌矿储量245万吨;腾冲铁矿储量6585万吨(低硫低磷,平均品位45—50%);腾冲硅藻土储量4.7亿多吨;腾冲硅灰石储量1.3亿吨;腾冲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龙陵硅石储量1385万吨;保山坝钛铁矿储量528万吨;龙陵镇安煤矿储量1.14亿吨。

能源资源

保山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水能、煤炭、地热能、天然气、太阳能五大资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1.水能资源:全市跨三大水系(澜沧江、怒江、龙川江),境内段的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开发潜力较大。

澜沧江

2.煤炭资源:主要是低质褐煤,储量超过1亿吨的有龙陵镇安煤矿,超过54万吨的有昌宁红星煤矿和保山羊邑煤矿。

3.地热资源:全市有各种热泉170余处,圈定热田10处,年流出热水约1.6亿立方米,热水、热气年携出热量约23019亿千卡,相当于燃烧33万吨标煤,腾冲地热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有5个较大的高温地热田。

4.天然气:保山盆地两类有效烃源岩分布面积为73平方公里,计算远景资源量为259亿立方米,已钻三口井,保1#、保2#探明储量为9.6亿立方米,已开发民用。

5.太阳能:保山空气清净、光质好、日照时间长,太阳年均辐射量为5553.7——5959.8兆焦耳/平方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89.74——203.61千克标准煤燃烧的发热量。

地区特产

保山同心绿豆/腾冲玉器、永昌围棋子、宣纸、中成药、竹藤器、民族筒帕、小粒咖啡、紫米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交通并不是十分的便利。主要的交通是通过航空和公路。 航空

保山机场始建于1929年,属军用机场,是著名的“驼峰航线”的主要起降机场,为抗日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