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1:57 体裁作文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体裁作文

篇一:太仓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

太仓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阑ān) ②(qǐ丽 ③言简意(gāi) ④急不(xiá) 择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温泉寺的俏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因为温泉的滋润,苍劲挺秀的大字上长了青苔,使温泉寺显得更加古雅质朴。在温泉的石室周围,水气蒸腾,温暖湿润,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君子好逑。 (《关雎》)

②,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③,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⑤征蓬出汉塞,(王维《》)

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

⑦,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⑧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名著阅读。(5分)

①《格列佛游记》中有很多情节极具讽刺色彩,例如,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故事情节。

②格列佛离开慧驷国,途中经历了哪些险境才最终回到了英国?

5.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标题的好坏决定了新闻稿的成败。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稿,结合报道的内容,说说它的标题有什么妙处。(3分)

车轮与舌尖上的改革

近期,普通民众特别是网名津津乐道这样一个话题——习近平轻装简从、朴实亲民的种种细节:出行不封路,与出租车并行,不系领带,不铺红毯,吃自助餐且只用2 0分钟。 在上海,各级党政人大政协部门等也已一律轻车简从、用餐从简;领导干部出席活动,一律集体乘中巴出行。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田间和车间举行碰头会,研判经济形势。在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杜绝以考核为名的大吃大喝、礼尚往来。

分析者称,领导人自上而下树立新风,其实质在于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和深化改革。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9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 ..

C. 时而献焉 D. 而吾以捕蛇独存 ..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可以为师矣(《论语》) ..

7.下面哪一组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2分)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B.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 .

C.夜篝火(《陈涉世家》) .

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

8.细读划线句,具体说说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来刻画悍吏来乡索租情形的。(2分)

9.选段首句说“蒋氏大戚”,后文蒋氏又说“其余,则熙熙而乐”,这一“戚”一“乐”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师旷①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回:“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注】①师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人乐师。②援:执持,拿。③衽(rěn):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去掉。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阅读《白鹭》一文,完成1 1~13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1.选文第三段中划线的句子与下文写梅雨潭的绿,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绿》朱自清

12.有人为“晴天的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这幅画面拟了个标题为“望哨”,你认为合适吗?请根据文中作者的见解和自己的生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 (2分)

13.文章的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用。(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

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

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15.人应该怎样培养静气?请根据选文内容分点概括。(3分)

16.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作用?请以选文第③段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冻顶百合

毕淑敏

①世界上有没有冻顶百合这种花呢?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是没有的,虽然它很容易引起一种关于晶莹香花的联想,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

②那一年到台湾访问,去台湾岛内第一高峰的玉山,随行的一位当地女作家不断向我介绍沿路风景,时不时插入“玉山真美呀!”的感叹。玉山诚然美,我却无法附和。对于山,实在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啊!十几岁时,当我还未曾见过中国五岳当中的任何一岳,爬过的山峰只限于北京近郊500米高的香山时,就在猝不及防中,被甩到了世界最宏大山系的祖籍——青藏高原,一位十几年,直到红颜老去。 朋友,请原谅我心如止水,我已经在少女时代就把惊骇和称誉献给了藏北。

③由于没有恰如其分的回应,女作家也悄了声。山势越来越高了,蜿蜒公路旁突然出现了密集的人群。也许是为了挽救刚才的索然,我夸张地显示好奇:“这些人要干什么?”这回轮到当地作家淡然了,说:“卖茶。”我来了兴趣,问:“什么茶?”

④女作家更淡然了,说:“冻顶乌龙。”我猜测她的淡然可能是对我的小小的惩罚,很想弥补刚才对玉山的不恭,马上兴致勃勃地说:“冻顸乌龙可是台湾的名产啊!前些年,大陆很有些人以能喝到台湾正宗的冻顶乌龙为时髦呢!”说着,我拿出手袋,预备下车去

买冻顶乌龙。

⑤女作家看着我,说:“就是爱喝冻顸乌龙的人,才给玉山带来了莫大的危机。”她叹了一口气,面色忧郁,目光黯淡。我大不解!

⑥女作家说,台湾纬度低,通常不下雪也不结霜。玉山顶峰,由于海拔高,有时会落雪挂霜,台湾话就称其“冻顶”,乌龙本是寻常发酵荼的一种,整个台湾都有出产,但标上了“冻顶”,就说明这茶来自高山。云雾缭绕,人迹罕至,泉水清冽,日照时短,茶品自然上乘。冻项乌龙可卖高价,很多农民就毁了森林,改种茶苗。天然的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茶苗需要灭虫和施肥,高山之颠的清清水源也受到了污染。人们知道这些改变对于玉山是灾难性的,但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冻顶茶园的栽培面积还是越来越大。她没有别的法子爱护玉山,只有从此拒绝喝冻硕乌龙。

⑦女作家忧心忡忡的一席话,不但让我当时没有买一两茶,时到如今,我再也没有喝过一口冻顶乌龙。在茶楼,如果哪位朋友要喝这茶,我就把台湾女作家的话学给他听,他也就改换门庭了。

⑧又一年,我到西北出差,主人设宴招待,侍者端上一道新菜,报出菜名“蜜盏金菊”。 ⑨纷披的金黄色菊花瓣活灵活现,袅娜多姿,像千手观音,撩动着我们的眼睫毛和鼻翼,共同化做口中的津液。大家纷纷举筷,赞不绝口。没想到坐在身边的一位植物学博士却义愤填膺地说道:“菊花瓣纤弱易脆,根本经不起烈火滚油。这些酷似菊花的花瓣,是百合的根茎雕刻而成的。而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⑩大家实在没法把娇美的百合和攀爬的山羊统一起来,充满疑虑地看着博士。

(11)博士说:“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物,连苔藓都不放过。百合需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它植物除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又开辟新区种植百合,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12)从此,在餐馆吃饭,我再也没有点过“西芹夏果百合”这道菜。在菜市场,我再也没有买过西北产的保鲜百合,那些白白净净的百合头挤在一起,好像婴儿高举的拳头,在呼喊着什么。

(13)一个人的力量何其微小啊。我甚至不相信,这几年中,由于我的不吃不喝不买,台湾玉山上会少种一寸茶苗,西北的坡地上会少开一朵百合,会少沙化一笸黄土。

(14)然而很多人的努力聚集起来,情况也许会有不同。我在巴黎最繁华的服装商店闲逛,见到我在打折的皮衣前驻步,同行的朋友以为我想买,赶紧拉我离开,小声说:“拜托别买!我一直感觉,穿动物皮毛的人是野蛮人。”

(15)努力,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力量出现。墙倒众人推一直是个贬义词,但一堵很厚重的墙要訇然倒下,是一定要借众人之手的。 (原文有删改)

17.文章第①段说“冻顶百合”“其实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蹩脚词语”,既然是蹩脚词语,作者为什么还要将它们拼凑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呢?(2分)

18.文章第②段划线句中的“不断”、“时不时”表现了随行女作家怎样的心理?之后她为什么态度“淡然”,“面色忧郁,目光黯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篇二:九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 检测试卷

第六单元 学会读书(六) 读书动笔 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第一部分(24分)

1.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的字注音。(4分)

皱xié( ) jū躬( ) 惺sōng( ) 婆suō( )

挹取( ) 掬起( ) 接济( ) 磨坊( )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前踞后恭 度过难关 揠苗助长 生机盎然 若隐若现

减噪防尘 明哞善睐 茅塞顿开 牵强附汇 略胜一筹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1)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曾经的心有灵犀已成过往,多年不通消息使他们彼此

________起来。

(2)不法商人总是________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我们的责任是擦亮眼睛,保护消费者

的利益。

(3)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布局美,假山池沼配合美,花草树木映衬美,当然________这些,

你可以亲自去游览一番。

A.隔膜 企图 不止 B.隔膜 企望 不只

C.隔绝 企图 不只 D.隔绝 企望 不止

4.选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绿》一文作者用了全身的气力来写“绿”?一开头就提到自己“惊诧”于“梅雨潭的

绿”,文中十多处正面提到“绿”,表明作者的着眼点在写“梅雨潭”,而不是泛泛地写

“绿”?

B.《囚绿记》作者是陆蠡,他在文中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景和

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

C.《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作者抓住“环球”“风行”这两个关键词

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外围墙的外观?材料?建造方式和功能,并说明这种差异

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中国城市建筑应该以绿墙代替砖墙?

D.《一双手》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描写了一双“简直是半截老松木”的“天下第一奇手”,

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

爱、敬仰和赞颂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

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

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

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

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

( )。经过艰难的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

加了一句话:“ 。”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涵的哲理,使我

终身受益。

(1)文中的括号里应填的一个恰当的成语是: 。(1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语境发挥想象,写出纸条上所加的话。(加上标点不超过30

个字,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和得体。)( 1分)

6. 默写诗句。(3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用比喻的咏雪诗句是: , 。

7.为旅游公司设计两条广告语,意思是欢迎国外游客到中国来观光,并要体现中

族热情好客的传统。(3分)

第二部分(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绿(节选)

朱自清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

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

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

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

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

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

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

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

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8.文中画线句的“离合的神光”指的是什么?“招引”“追捉”有什么联系? (4分)

9.“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是什么原因? (3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试分析其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自从我懂事的那天起,我就认识到父亲的侧影像一张弓。

记得8岁那年,父亲陪我上学。一路上,一些不晓事理的小学生以一种嘲笑的眼光注视

着我们。期末,我在班上被评为“三好”学生,可是,当时大队不批准。这天傍晚,我正为

此深感委屈和伤心,父亲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别伤心。爸妈心里都知道,一张奖状并无多

大用处,有用的是学得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说完父亲走近窗口,遥望着天边依稀的山

峦,那眼中充满着疑惑、忧郁和怨愤。那侧影确是一张弓——一张绷得很紧的弓,似乎要把

一支无形的利箭射向茫茫夜空中的天狼星!那时,我不能完全理解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对祖

国教育事业的忧虑。但看到那侧影,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心头一酸,泪水 夺眶而出。

就在那天晚上,父亲第一次让我翻看那本珍藏在箱底的影集。从中我看到一个与眼前完

全两样的健美的父亲的形象。那侧影,是那样的挺拔、刚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和对生活、

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我不禁感到惊诧。父亲大概从我瞪大的眼睛中发现了这一点,他告诉

了我事变的缘由。

1954年8月,他告别了大学的高楼,迈进那准备献出毕生精力的教育园地。当时,父

亲年轻力壮,风华正茂,承担了6个高中班的化学课程,长年累月地用青春的汗水来浇灌祖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

国的簇簇鲜花。他住房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可谁也未曾想到,他

那年轻的躯体里却潜伏着深深的危机。他终于病倒了。父亲患的是风湿性脊椎炎。这对于正

满怀激情为党的教育事业挥汗大干的父亲是怎样猛烈的一击啊!紧接着,内乱开始,那政治

厄运,致使父亲病情日甚一日,炎症侵入骨髓。本来挺直的父亲终于弯成了一张“弓”,一

张无人过问的痛苦的废弓。

1977年的春天是明媚的。他抖擞精神,拖着那弯曲了的背脊,重新拿起教鞭走上了他

心目中神圣的讲台。从此,他废寝忘食地埋头于教学工作。一次,我无意中从父亲上课的教

室旁经过,看到父亲正在黑板上写化学分子式。那在讲台前的姿态,使我的心倏然一阵震颤。

父亲微微踮起一只脚,身体竭力向后侧,仰着脖子,伸手板书。那侧影简直就是一张张开了

的弓。“弓如霹雳弦惊”,这劲弓,不正猛扣着知识的金箭,引导学生对准了那科学的高处吗?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挥弓跃马,英勇拼搏的无比刚健的身影。此时此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从而完全抹去了长期深藏在心中的伤感的阴影。

11.为这篇文章选标题,最恰当的是( )(2分)

A.背影 B.身影 C.侧影 D.父亲

12.文章三次写了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写父亲像“ ”,心中充满

了伤感,同时也下了与命运抗争的决心;第二次写父亲像“ ”,说明 的原因;第三次写父亲像

”,

。全文以 比喻父亲的

身影,放得开,收得拢。(6分)

1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4分) 14.本文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

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

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著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

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会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

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散文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的,那么,选文是以 的线索来组织材料的。(2分)

16.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3分)

示例:第②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段让我们感受到 。 第④段让我们感受到 。

17.请结合选文内容或个人生活体验,说说你对第⑤段“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 生命的音乐”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

18.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 “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4分) 第三部分(40分)

19.根据要求作文。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漂荡;秋雨点

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 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憧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 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

篇三:【部分使用】2015年语文模拟试题精选

常青藤实验中学2014年语文中考试题精选【全六册,非中考确定篇目,5月10日前使用】

阅读《绿》选段,完成11- 13题。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11、作者为什么会说“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2分)

12、短文结尾比开头多了“不禁”一词,通过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13、联系文段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说说它表现了“绿”怎样的特点。(3分)

【11、因为作者已经完全沉浸于瀑布的美丽情境之中,呈现出一种忘我的状态。12、写出了虽然是第二次到那里,还是不由自主的‘惊诧’了,显示了梅雨潭的绿的特别。13、用对比、衬托手法表现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3题。(8分)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11.根据文意,说说孔乙己“极高兴”“极惋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在给小孩分吃茴香豆这个情节上,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孔乙己这个形象的?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点?

13.本文与《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都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有什么好处?并请分别说说两篇小说中“我”这一形象的意义

与作用。(3分)

【11.“我”说出了“茴”的写法,孔乙己找到了施展才学的机会,并由衷地为孩子们能读书识字而高兴;“我”极不耐烦地走远,孔乙己受到了轻视,对“我”不愿读书识字感到遗憾不安,故极惋惜。

12.从动作、神态、语言三个方面描写孔乙己给小孩分吃茴香豆的情景。表现了孔乙己善良、迂腐,受到成人世界排斥的特点。

13.都是以“我”为视角来集中展开情节,叙述故事的,给人以真切之感。《孔乙己》中的“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冷眼旁观,表现出人情的冷漠,突出世态炎凉,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要性。《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与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阅读《给我的孩子们(节录)》中的三段文字,完成11-13题。你要我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⑴擒了两手回来。

11.本文题为《给我的孩子们》,采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2.仔细品味以上两处加点的“擒”字,说说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有何不同?(3分)

【11.好处是能“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准确表现孩子的心理,同时在平等的气氛中与孩子对话,使文章亲切自然,毫无矫饰。

12.第一处“擒”意为“双手捧得满满的”,表现了瞻瞻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天真可爱、率真无邪;第二处“擒”意为

“捉”,表现了母亲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游戏,粗暴无情,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2分) 一箪食,一豆羹……

6.解释。(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蹴尔而与之。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 ....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亦不可以已乎? B.故患有所不避也 公问其故 ....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

8.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9.《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1分)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11-14题。(共9分)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一)段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间有因果关系吗?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2

12.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1分)

13.(一)段中 “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从(二)段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4分

14. 请谈谈(一)段中“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的含义和作用?(2分)

阅读《雪》一文的片段,完成11-13题。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1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其中“隐约”一词,谈谈你的理解。(3分)

12.下面两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试分析它们写法上的不同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①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13.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1、“隐约”本形容感觉不很明显,或看起来听起来不很清楚,在此处指蕴蓄,(1分)表现江南的雪蕴蓄着生命,青春的活

力,江南的雪是春的使者(2分)。 12、《雪》中描写的蜜蜂是作者丰富想象的展开,是虚写(1分),写出了雪野中冬花的香与美,突出了江南雪的美艳、生气洋溢的特点(1分);《春》中描写的蜜蜂是实写(1分),写出了春花明艳芳香的特点,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烘托热闹的气氛(1分)。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朔方的雪比作包藏火焰的大雾(1分),表现朔方的雪浩大的声威、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1分)。在晴天下蓬勃奋飞的朔方的雪与在晴天下易消逝的江南的雪形成对比(1分),既是作者对朔方雪的赞美,又是作者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意志的呈现】

阅读《捕蛇者说》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7.下面哪一句话的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2分) (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8.同样都是指捕蛇,选文第②段中提到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第④段中又说“吾斯役之不幸”,你认为这里的“利”与“不

幸”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 ▲ )

9.蒋氏的话中多次用到对比的手法,请你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2分)( ▲ )

阅读《绿》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11.作者对梅雨潭绿总体感受是醉人而奇异的,那么梅雨潭绿具体有哪些特点?请根据选文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3分)

12.加点的“皱缬”这个词语用得生动传神,请你赏析其妙处。(2分)

13.下面两段文字都是描绘自然界的“绿”,请从修辞的角度,选择你喜欢的一句加以赏析。 (3分)

①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②早春二月,阳光照着这片复苏的土地。那些沉默了一个冬天的光秃秃的梨树,仿佛变戏法似的不知不觉地披上了绿装。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啊!层层叠叠,无边无际,像一块硕大的墨玉。那绿青翠极了,鲜艳极了,仿佛可以融尽一切,浓得像要滴下来似的。 (宫明臣《梨乡春色》

阅读《雪》中的几段文宇,完成11~13题。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11.“但是”一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2.选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征?请结合文章谈谈其用意。 (3分)

13.黄倍佳说鲁迅“心中的理想,他的心志、性格、做人做事的原则,无一不契合着朔方大雪的本质”,你认为朔方大雪的哪些本质是和作者的个性契合的?(3分)

【11.(2分)作者借“但是”笔锋一转,引出下文对朔方的雪的描写和赞美,也隐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

12.(3分)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作者赞美朔方的雪的壮丽,也是在盛赞一种“包藏火焰”“旋转”“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的力量,就是一种顽强不屈、执著抗争的力量。(手法得1分,结合文中句子说清象征意得2分)

13.(3分)朔方的雪花充满了抗争精神,毫不畏惧,“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仍然“旋转升腾”(1分),从不妥协,而是孤独的坚持自我,英勇的献身(1分)。鲁迅称它为“雨的精魂”,欣赏它所象征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与鲁迅个性中顽强坚硬的一面相契合。(1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三段文字,完成6-9题。(8分)

6.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复行数十步 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C.仿佛若有光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设酒杀鸡作食 谨食之(《捕蛇者说》) ....

7.下列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2分)A.初极狭,才通人B.渔人甚异之C.欲穷其林D.处处志之 ....

8.陶渊明《桃花源诗》中写,“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请把《桃花源记》中与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默出来。(2分)

9.用自己的话概括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2分)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 -12题。(5分)

11.作者将泉比作爱女的用意是什么?(2分)

12.如果有一天你也来到鼎湖山,见到补山亭的那副对联,你会想些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不少于30字。(3分)

【6.A7.A8.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桃源中人先世为避秦朝祸乱,来到这个地方,没再出去,与外面隔绝有好几代了,全然不知外面的世界,渔人的到来让他们大感意外,惊讶好奇自在情理之中。 11.写出了山泉欲近故远,若隐若现的特点;写出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12.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如:山川美景如此荡涤人心,岂可为一些琐事而烦恼?为人就应心胸豁达。】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甲】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是?(2分) ( )

A

B

C

D

9.甲段划线句是对同舍诸生衣着和神态的描写,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分)

10.甲段的作者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尽管他幼时穷苦得“无从致书以观”,却能“遍观群书”。尽管从师求学艰难却能“卒获有所闻”,并最终成为大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他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3分)

阅读散文《白鹭》,完成11—

13题。(10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2、对于第七段结尾句白鹭是否在望哨的理解,有很多人倾向于“白鹭不是在望哨?”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从句式和内容的角度做个简要的分析。(3分)

13、以下的句子中都用到了“实在”一词,请结合具体课文,分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作用。(4分)

【7、D; 9、细致描绘诸舍生的条件优越,同我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1分),强调作者一心向学(以读书为唯一乐趣\勤奋刻苦),(1分)勉励马生珍惜现有读书条件。(1分) 10、嗜学\勤奋刻苦\虚心好学\以读书为唯一乐趣(答出三点即可满

(12

分) 12、从句式角度看,“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是个反问句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1分)从内容看白鹭和其他鸟不一样,它在小树绝顶是悠然的,如果望哨就不会悠然,(1分)作者赞颂的是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的清澄美而不是铿锵美(1分) 13、第一个实在是对上文描写作个总结,呼应了开头,(1分)表达对白鹭由衷的喜爱和赞美(1分)第二个实在是反语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丑态的讽刺和厌恶。】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1-13题。(8分)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11、看到梅雨潭如诗如画的景色,作者内心有哪些美好的愿望?用简要的语言依次写出。(2分)

12.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朱自清是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他的散文语言明丽,适合反复品味。比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若改成“她像少妇拖着的松松的皱缬着的裙幅;她像轻轻的摆弄着的跳动的初恋处女的心”就不妥了。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13.文中划线句和链接材料同样都是写绿,但在写法上和在对文章作用方面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4分)

链接: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4.名著阅读。①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叙述的“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是什么事?之前他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才能获准参加这一盛事?

阅读《孟子》完成6~9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明确作者观点,“生于忧患”作者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

你能举历史人物的例子来论证“死于安乐”么?(2分)

9.孟子认为“忧患”使人生存发展,韩愈《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但是身处逆境的“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结果是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或“骈死于槽枥之间”。两者的观点有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阅读《孔乙己》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11.“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也总是重复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试分析人物各自的心理。(2分)

1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妙处。(2分)

13.优秀文学作品的描写往往令人过目不忘,一些看似不被察觉的细节却可透露一个人的个性。请从上文找出一例细节描写,

并结合下文《台阶》中的语段,分别举例并分析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4.①去看迎神赛会(五猖会),背出父亲规定的《鉴略》一书的有关内容才能参加。(2分)7. C (2分)

8. 例证要点:历史人物;安乐表现;萎靡死亡之结果。

9. 两者的论述的内容中都涉及逆境,孟子着眼于谈论获得成功的

4.名著阅读。(5分)①《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是什么让“我”对长妈妈“空前的敬意”甚至是“特别的敬意”完全消失?后来“我”因什么对长妈妈又产生了新的敬意?(3分)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国的两大危机分别是什么?(2分)

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简要介绍一下太湖大桥(不超过40字)。(3分)

材料一:太湖大桥东起胥口渔洋山,西至西洞庭山,途经长沙、叶山两岛,由各具特色的3座特大桥组成,全长4308米,181孔,桥面宽12米。一号桥最长,1768米;二号桥最高,中心孔高22.5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桥体简捷明快,轻巧新颖,富有时代感,桥岛绵绵十余里,直抵太湖湖心。与太湖山水相得益彰,如一条飞舞银链,飘落在太湖群岛之间,蜿蜒起伏。

材料二:太湖大桥直通西山岛,太湖大桥得以正常的施工建成也得益于太湖的自然环境条件。太湖分为东太湖和西太湖,东太湖的水深比较浅,而西太湖就很深,很难施工。东太湖的这一自然环境特点是太湖大桥得以正常建成的首要自然条件。

材料三:大桥的建成,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西山诸岛的交通,实现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架桥的夙愿,而且将为开发和利用太湖自然资源和发挥地理优势,加快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尽快建成环太湖旅游经济区,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出师表》,完成6——9题。(8分) 亲贤臣,远小人……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

A.临表涕零 执策而临之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 ......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不以物喜 先帝不以臣卑鄙 ....

7.下列加点词体现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 )

A. 诚宜开张圣听 B. 至于斟酌损益 C. 先帝不以臣卑鄙 D. 与皆来会计事 ........

8.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9.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2分)

阅读《范进中举》,完成11-13题。(8分)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

11.文段安排“范进卖鸡”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试加以说明。(3分)

12.文段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范进发疯的情景,其作用是什么?(2分)

13.根据“噫!好了!我中了!”一句,结合你的理解,试写出当时范进的心理活动。(30字以内) (3分)

【4.①因为她谋害了我的隐鼠;(1分)她为我买了一本《山海经》,(1分)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确能够做成功。(1分)②国内党派斗争激烈(在国内有高跟党和低跟党之争);国外强敌入侵的危险(受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入侵的危险)

5.由三座大桥组成,建成得益于太湖的自然环境条件,解决了交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6.D 7.B 8. ①五月渡泸,平定南方;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9.(1)先帝三顾茅庐;(2)先帝临危委重任;(3)先帝临崩寄大事。

11.表明范进一家一贫如洗、与中举后的富贵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说明范进没有任何谋生的能力。

好日子过了,可以享福了。)】

4.名著阅读。(5分) ①《朝花夕拾》在《父亲的病》一文中屡次提到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请试举一例。(2分)

5. 阅读下列的一则新闻,按照要求回答问题(3分) 截至4月5日23时30分,全国确诊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增至16人,上海6例、江苏6例、浙江3例、安徽1例,其中6人死亡。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类身上发现并致人死亡,系全球首次。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有:①吃熟食, 病毒100℃中1分钟即可灭活。②特别注意尽量直接接触病死禽、畜。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④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戴上口罩,尽快就诊。

篇四:1.3《囚绿记》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2.3《囚绿记》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涸辙(gù) 炎热(yán) 公寓(yù)

B. 纤细(qiān) 嫩芽(nèn) 婆娑(pó) 蕈菌(xùn)

C. 幽囚(qiú) 固执(zhi) 葱茏(lóng) 猗郁(yī)

D. 娇弱(jiāo) 触动(zhù)攀援(pān) 烽烟(fēng)

【解析】A项中的“涸”音为“hé”,B项中的“纤”音为“xiān”, D项中的“触”音为

“chù”。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墙壁 嵌着 果脯 视同至宝

B.心焦 爽直 安慰 急不暇择

C.留恋 浆液 剪除 揠苗助长

D.炽热 嗔怒 悬垂 了接爽直

【解析】D项,“接”应为“截”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际社会的斡旋_______,国内各政治派别的克制,终于使乌克兰顺利地进行了新的总统

选举,从而避免了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_

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市区二手房基本上是小户型的单元房,______三五十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房在交易中引领市

场风骚。

A.干预 领悟 甚至/尤其 B. 干涉 领略 尤其/甚至

C.干预 领略 尤其/甚至 D. 干涉 领悟 甚至/尤其

【解析】“干预”意为过问;“干涉”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领悟”意为领会;

“领会”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尤其”,副词,表示

更进一步;“甚至”,连词,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

B.他对同学照顾得无所不至,同学都很喜欢他。

C.有些人一见“秘诀”,满心欢喜,结果就不免上当;现在这类“秘诀”大概已无人问津了

吧。

D.新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

绩。

【解析】B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这里应用“无微不至”。

【答案】B

5.填空

①《囚绿记》的作者是____,写于____年。它的行文线索是_______。

②它渐渐失去了 的颜色,变成 ,变成 ,枝条变成 ,变成 ,好像病了的孩子。

③陆蠡在《囚绿记》中,抒写自己对于 的爱恋和怀念,实际上是抒发对 的

热爱和对 的追求。

【答案】①陆蠡 1940 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 ②青苍 柔绿 嫩黄

细瘦 娇弱 ③绿色 生活 光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6——8题。

①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

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

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

比喻绮丽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

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

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

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

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

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

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

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

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

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6.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答案】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7.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

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一问不一定

要回答这么详细,点到即可。)

8.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

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答案】“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

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

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

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

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

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

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

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

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

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的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

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

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

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

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

儿绿”,好么?

9.文章是怎样写来到梅雨潭边的?这样写对于表现梅雨潭有什么意义?

答:

【答案】首先,来到梅雨潭是由于“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所致;第二,途中“揪”

草“攀”石,“小心探身”又“鞠躬过门”才来到梅雨潭,这样写,表明梅雨潭在秘处、险

处,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突出了梅雨潭的绿色的吸引力。

10.说说下列比喻各表现了梅雨潭的绿的什么特点。

(1)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2)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3) 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4)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答案】(1)表现梅雨潭大而浓绿 (2)表现梅雨潭舒展而微波荡漾

(3)表现梅雨潭光滑、鲜明、晶亮 (4)表现梅雨潭纯静、温暖、柔润。

11.这段文字写北京什刹海等地的绿有什么作用?

答: 。

【答案】以北京什刹海等地的绿对比映衬梅雨潭的绿,表明梅雨潭的绿不浓不淡,不明不暗,

恰到好处。

12.“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这句话是否比拟出梅雨潭

的特点?为什么?

答: 。

【答案】这句话比拟出了梅雨潭的特点。蓝天融一块于水,想象奇特,富有浪漫气息,有助

于表现梅雨潭的奇异、纯净、鲜艳。

篇五: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 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 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xing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xing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xing的语言转向写实xing的语言。《文心雕龙? 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xing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xing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xing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xing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xing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 .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xing。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1

C .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 .调节功能还体现在xing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 .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 .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xing语言转向写实xing语言两个方面。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 .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 从诗歌的发展来看,xing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xing,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xing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 2

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眼睛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羲之“率xing而为”xing格的一项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xing,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从小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xing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好鹅,他很喜欢,便替道士写了一部《道德经》,换他的鹅。

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3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8-9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8.“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当时怀有什么心情?

9.最后两句诗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思家”的?全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操《短歌行》)

(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 4

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乡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写瀑布的飞流直泻,飞花碎玉般的美景,正是为了映衬梅雨潭的奇异、可爱的潭水;写梅雨亭,正是大了过渡到写亭下深深的梅雨潭。这都在为下文着意刻画梅雨潭的“绿”作铺垫。

B .作者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而对“梅雨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C .全文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一语骤然刹笔,仍然归结到“绿”字上,与开头相映照。起笔不凡,收束利索。结尾与开头的不同处,只加了“不禁”二字,却是传神之笔。经过作者的一番描绘,连读者也“不禁”要为梅雨潭的绿而惊诧。

D.“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它更是全文情景交融的焦点。

E .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把自己苦闷、忧郁、倾慕、神往的感情融会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2)文眼是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xing词句,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分)

答:

(3)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荷塘月色》中与此写法相同的句子是哪一句?(6分)

答: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