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唐山地震幸存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7:58 体裁作文
唐山地震幸存者体裁作文

篇一:唐山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

唐山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

到鬼门关走了一圈又回来的人,究竟看到了什麽?透过对唐山大地震灾民的研究,中国大陆专家取得全世界同类研究最多的研究样本,其中半数“濒死者”感觉到意识与躯体脱离,三分之一有过隧道的感受,还有很多人看到了亮光,感觉“光明即将来临”。

据中国《新华社》报道,大陆精神病医学教授冯志颖研究濒死体验近二十年,已经系统地完成了非预期性死亡濒死体验的研究,目前他和同事正积极地将已经获得的“濒死体验”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治疗。

现年六十五岁的冯志颖,从事精神医学临床工作已有四十年。他说,濒死体验是由某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或处于潜在的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所叙述的在死亡威胁下的深刻主观体验。

据指出,唐山大地震十年后,冯志颖和同事对大地震中的一百位幸存者, 进行了濒死体验调查,收回有效调查数据八十一例,其中男性四十三例,女性三十八例。这八十一例中,五例的躯体损伤者完全恢复,七十六例成了终身截瘫患者。冯志颖说,由于唐山大地震的灾难特殊性,他们的研究目前是世界上同类濒死体验研究集中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

据指出,并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才有濒死体验。尽管东西方在宗教和文化传统上有很大差异,但有濒死经历的人体验内容,大部分都是相同的。

在调查中,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躯体,游离到空中。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约四分之一的调查者称,当时, 身体好像已经不属於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里,四周一片黑暗。 冯志颖教授说,在八十一例研究对象中,有四十七例在濒死体验前后性格有改变。 此外个人社会心理、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倾向等对濒死体验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篇二:唐山地震前兆

唐山地震前兆

唐山大地震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中国地震界依然有人不厌其烦地说,唐山地震以高度平静为特征。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个特征?这也许是圈内和圈外认识上的差异;也许这个高度平静另有所指,也许中国话的含义丰富,就永远会产生敢于玩弄文字的高手??但不容忽视的是,这就很容易把不明真相的人领入这样一个误区:这种突发性地震没什么宏观异常,是不可预测的,不可能预报预防。

世界上没有前兆异常的大地震果真存在吗?

在地震预报领域,我绝对是个圈外人,本无意与地震专家争论什么,但问题是兹事体大,就不得不说一下。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我只知道,唐山的耗子也是耗子,唐山的黄鼠狼也是黄鼠狼,唐山的猪也是猪。无论是震前还是震后,动物们在唐山这块土地上还没有变种的迹象。

唐山大地震前,动物们将大毁灭即将来临的信息,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先后传达给了人类,7月27日这一天达到了高潮!至于直立行走的动物信不信,它们就好像顾不了那么多,它们的义务已经尽到了。当然,与人生死与共的狗例外。唐山地区至少有54%的狗自始至终都在狂吠、哀鸣,有的甚至往屋外拖自己的主人,直到血腥的大毁灭降临那一刻。 动物大逃亡

老鼠,唐山人叫它耗子。

似乎从人类进化成万物之灵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对耗子的杀戮。遗憾的是,这种小生灵太精明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许比人更智慧一些,所以才能够在天灾人祸中一次又一次地幸存下来。

还没听说天灾人祸能把它们怎么样。

鼠类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无名鼠辈创造的生存奇迹令人刮目相看!

唐山震后,广大地震专群工作者对唐山地区及周边48个县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共搜集到地下水宏观前兆异常868例,动物宏观前兆异常2093例。在七十多种动物中,老鼠的异常比例竟高达78%!那是怎样一个生死大逃亡的悲壮场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住宅还是旷野,几乎是有老鼠出没的地方就有老鼠敏捷的身影。大老鼠叼着小老鼠,小老鼠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多少人感叹:老鼠搬家要地动!

一种叫做黄鼬的小毛皮兽,身材细长,长长的尾巴仅次于松鼠。跑起来,细腰一耸一耸的,好看。这种以扑食鼠类为主的小生灵,本该是人类的朋友,可它又偶尔犯一下小错误,偷一只鸡尝尝。人这就跟它们记仇了,恨恨地叫它们黄鼠狼。

黄鼬一族就不得不更加聪明起来。人对先人的墓地很是尊重,谁也不会轻易挖祖坟吧?就藏在那儿。老房子的房山,也没见过有人经常扒的,那儿也安全。这绝顶聪明的小生灵一边跟人巧妙周旋着,一边又很惬意地繁衍生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人还高明一点,传说有点未卜先知的本事。黄鼠狼会迷人,于是有人称它们是仙,黄仙。仙不仙的我无从考证,但它们的绝顶聪明我却是见识了。

1976年7月25日(大地震爆发前3天)上午,明晃晃的太阳照耀着不平静的冀东大平原。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大队的一面古墙竟出现了令人心悸的一幕:上百只黄鼠狼一反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在光天化日之下倾巢而出!在它们的那个小世界,似乎有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指挥着,纪律严明,没有一丝一毫慌乱的迹象。它们大都是一家一户,严格地说是整个黄鼬家族,开始了罕见的集体大逃亡。可能是为了避免掉队,后边的一个总要咬着前边一个的尾巴。走着走着,有个别小的懒得动了,即刻便有长着乳房的漂亮雌物将这个小的轻轻地叼

起来,接着走。它们的目的地实在令人费解,竟是村民聚集的村庄。

它们到人群聚集之地干什么?

它们不会不知道它们的头号杀手是谁!

黄昏降临的时候,十几只黄鼠狼围着一株老核桃树转悠,哀鸣之声不绝于耳。它们是在示警吗?村民们却兴高采烈了,哇,这小东西浑身都是宝!于是,杀生的队伍渐渐壮大起来。铁锨棍棒纷纷落下,有的黄鼠狼临咽最后一口气之前还在哀鸣。好委屈!有好事者点了点数,一共打死了五只,是五只。

黄鼬有能力躲避天灾,却无力逃过人祸。

人类的暴行并未能阻止黄鼬一族的计划,7月26、27日,它们又坚定不移地向村外大逃亡。无论白天与黑夜,小生灵的哀号唤不醒村民麻木的神经。

他们不懂。

在我们熟悉的鸡、猪、鼠、猫、狗、羊、鱼、黄鼬等动物异常反应中,鱼占100%,而猪只占34%。所有被调查的动物异常显示,猪最笨。这似乎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 其实,猪也不是最笨。

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呢?

联合国全球计划项目对中国地震预报专家黄相宁赞赏有加,拨出专款赞助地应力预测、预报地震。因他领导的小组地震预报准确率为33.1%,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仅仅是33.1%,跟猪比还差0.9%呀!

黄先生不必介意,这是晚辈逗长辈一乐。先生毕竟还在象牙塔的塔尖上,不是假的,是真的地震预报科学家。

大自然的最后警告

地光和地声出现的时候,距唐山大地震还有6小时,这是极其宝贵的360分钟!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或者我们自己知道这是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就可以从容地走向安全地带。我们的行动时间,尽管要迟于黄鼬和老鼠那样的小精灵,甚至比蠢猪还要略晚一些,但还是来得及逃生。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我们还在抱怨地震预报科学家没有找到必震信号的时候,人类就不得不接受大自然一次又一次以人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惩罚。这是人类的悲哀。如果说人类寻觅大地震的必震信号还遥遥无期,那么,对于大自然发出的地光和地声这最后一个必震信号,我们就切不可束之高阁了。既然老百姓都能懂,就让老百姓都知道。

唐山大地震,那一年是丙辰年,那一天是七月初一。跟无数个阴历初一没啥两样,那夜只有一线月亮,不一样的是,这个初一却使人感到泛泛发光。唐山地震幸存者讲述的地光,大都以白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但也有看见的是紫白色或藕荷色的光。尽管光的颜色各异,有一点却是异口同声的,地光格外刺眼,不常见,就连男人也会感到恐怖!

沉睡的子夜不再平静,有明显的风的声音,却没有沙粒打在脸上。地光骤然泛起,大约持续十几分钟消逝,大地归于死寂和黑暗,过二三十分钟,漆黑的夜蓦地又亮了。在一阵一阵泛泛的地光中,偶尔会有三两个火球腾空而起,几团发亮的蘑菇云缓缓升向夜空。随着大地震一分一秒地临近,地光伴着地声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恐怖。大地震爆发前10分钟,地光达到了高潮,像是大自然在举行一种撼人心魄的告别仪式!

与闪电伴着雷声那样相似,每一次地光升起,总会伴有地声。初始,地声和地光不是特别强烈,犹如远方隆隆而来的闷雷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地光不断升级,地声也在升级,就渐渐地震耳欲聋了。

地声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我无法准确地叙述出来。唐山地震的幸存者几乎都有不同的感受。铁路员工,有的以为是火车出轨连续不断的撞击声;开滦矿工,有的以为是井下冒顶的坍塌声;有的人以为是成百上千架飞机掠过;有的人以为是千万辆坦克碾压过来;有的人

以为是山洪暴发,泥石流滚滚轰鸣而下??在那“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特殊岁月,好多人竟然以为是“苏修”打过来了,开战了!在我采访的许多唐山地震幸存者中,我发现,似乎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对地声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巨大的地声混杂而又沉重,无法忍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与恐怖。

无法忘却的血腥之夜!

那一夜,酷暑的燠热始终没有消逝。唐山火车站(现为唐山南站)广场,上百名外地宾客看到地光,听到地声,只是有人大喊了一声:下雨啦!人们便纷纷拥进候车大厅,结果无一人生还。同一时刻,唐山市难以计数的家庭,在极度恐惧中关严了门窗。他们好多好多人是醒着的!孩子扑向妈妈,丈夫搂紧了妻子。他们睁大眼睛在等待,等来的却是血腥的大毁灭!大地疯狂了,上下猛颠几下,跟着就是左右摇晃。几乎是在瞬间,建筑物的门窗就变形了,拉不开推不动,就成了逃生不可逾越的障碍!唐山人清楚地看见了成千上万具尸体在门窗下挣扎的惨状。

我们那时不懂。

假如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地震常识??

假如把唐山地震监测网以及地震专家的意见公布一下,不用权威们说出准确的临震日期,老百姓也会把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放在心上,这里是他们的家。

假如贯彻执行了周恩来总理关于地震群测群防的指示,将国务院69号文件落实到地震波及范围内的城市与乡村??

假如采取的不是封闭式的地震预报措施??

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或许是另外一种结局!

北方的春天。

我一进入滦南县境,就感到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了。宽敞的柏油路偶尔有一辆汽车惬意地飞过。空气真鲜啊,五脏六腑都透亮了。天空格外的蓝,一眼望出去好远。路边的麦浪, 一波一波柔柔地卷过来,宛若翠绿的宽阔无边的毯子,毛绒绒的透着诱人的新鲜气息。 清晨的安狼坨庄,还在静谧之中。

安继辉,精瘦,头发花白,不大的眼睛非常有神。他从1963年开始在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化验室从事水质化验。1981年调生产科,然后到开发公司当书记,然后调任引滦入唐净水厂筹建组组长,再然后就是退休了。

我随主人进了正房,很简陋。土炕正中摆着一张小方桌。

他把一大摞一大摞落满灰尘的东西搬上小方桌,说,人事科的同志通知我你要来,我把资料都准备好了。我随手拿了一本毛主席语录,红塑料皮里头竟是工作日记,我信手翻起来。 1974.11.16

河北省地震工作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保定高碑店召开。

174人参加,其中专业人员57名。

??

1975.7.27

营口市地震办公室主任郭:介绍防震抗震情况:

一、灾情??

??

在唐山,我还没发现过这么完整的记录。

安继辉淡淡地说,这些都是工作记录。你再看看这个,这几大本是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表格已经破旧,像是旧书摊上的古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古籍也许更有价值。“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从1974年4月26日一直填写到1976年7月27日。

这是历史的见证。

安继辉真是一个有心人。这些资料在公司放着,他真怕有一天当废纸卖了,就拿家来了。唐山地震以后,水氡资料汪成民和尹汉年借过,他们是搞地下水研究的科学家。安继辉的地电资料却没一个人问过。

唐山市自来水公司不仅测水氡,还有土地电,土地电是1974年埋设的。一天测三次,数据处理取平均值。75年雨季也没什么干扰。平时是38微安左右,最高不过40微安,很稳定的。

1976年7月25日,微安表打到头了,打到100微安。安继辉还清楚的记得,那天雨不大,就感到很突然。他怕电阻有问题,就把电阻拆了重新接线,还是100微安。后来干脆就没法测了。那天是礼拜日。7月26日他又修,还是不中,还是100微安!7月27日又打到头了。他根据地电异常,还有水氡异常,27日晚上拨通了市地震办公室的电话,是姓刘的女士接的。

安继辉说找一下杨友宸。

刘女士说杨友宸不在。

安继辉说这两天有异常没?

刘女士说没异常。

安继辉想说微安表三天打到头的事。又一想,她不懂,就没说。刘女士是当老师的,调地震办来当一般工作人员,值班打杂没正经事。安继辉就在化验室整理明天会商的材料: 地电异常。

水氡异常。

??

7月27日晚上,有人组织分析分析就好了??安继辉沉默了。唐山市地震办每周三会商,可是发现异常要立即上报,无论是谁值班,地震前兆异常还是要报!至于为什么安排杨友宸去干校,为什么调一个老师到地震办公室,那就是“权力”的事了。

我对水氡监测与地震的关系是个门外汉,真诚地叫了几声安老师,对水氡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是地壳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镭衰变的中间产物??氡气可以被地下水溶解。地下水中氡的含量以浓度单位——埃曼表示。在水中溶解量的多少,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测量地下水中的氡含量,能比较灵敏地反映地下应力和热流的变化。所以,地下水中氡含量与压力和震动有明显的关系。水氡异常表现为,中长期异常是缓慢上升。临震异常是水氡值出现单点或多点的突升与突降。

唐山市自来水公司水中氡含量测量于1974年4月26日开始,每天测量每天计算,每天填写原始记录表。

安继辉翻阅着原始记录,你看,这是建陶院内的德胜井数据。这口井深300米左右,附近没有干扰,平时总是4点几埃曼。1975年12月6日7.74,12月11日7.08??数据处理后就明显了,峰值越来越高,波浪形地往上走。当时测的两口井:一是德胜井,二是十四中井。你看十四中的井:1975年5月26日2.08,7月1日2.18,7月14日2.59,7月22日

2.4,7月25日2.35,7月26日2.43,7月27日2.5??

结束了。“水中氡含量测定原始记录”截止到1976年7月27日永远地结束了。唐山市自来水公司的测定结果,在唐山地震前哪一级地震局的官员知道?有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安继辉无法忘记,1976年7月中旬,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带队到唐山市自来水公司参观。在自来水公司会议室,安继辉挂上一幅起伏跌宕的水氡观测图表,向国家地震局的官员正式提出水氡异常??

姜义仓,1932年4月生人,高级工程师。

天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75年,任开滦赵各庄矿地震台台长。

姜义仓个头不高,鼻梁骨有一块伤疤,那是大地震给这位地震台台长留下的痕迹。老人思维敏捷,谈起唐山大地震,那铬印般的记忆却时常打乱他的正常思维,积蓄已久的激动、愤怒和悔恨,搅成一个硬硬的死结,恐怕这一世是解不开了。

新台长张力秋三十多岁,一头密实的黑发蓬蓬勃勃,四方大脸,很实在。他在一旁很少插话,静静地聆听着老台长的回忆。

新、老台长陪我参观了地震台,外观不怎么起眼的二层楼,一层各房间竟都是监测地震的仪器设备:有压磁地应力仪和地震记录仪,24小时自动记录;也有先进的体积式应变测量仪,微机自动控制,每天出图??

在一张大蓝图前面,我们不约而同地站住了。这张蓝图长2米高1米左右,图纸上方的黑体字震撼人心:

唐山震例 一九七五年七月至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图中纵坐标是地应力、土地电和磁偏角;横坐标是1975年7月至1976年12月每一天的日期。三种监测手段每一天的数值构成三条蛇一样的异常变化曲线,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明显地呈现出来!

这就是历史。

压磁地应力仪(北京地质仪器厂制造)安装在76米深的井底,这口井打到了唐山石灰岩。1975年7月份至11月中旬基本平稳,1975年11月15日开始呈上升趋势,1、2、3号受力元件上升最高达5欧姆,以后始终在这个高值范围内波动,一直到1976年7月10日才缓缓下降,7月15日恢复到原位,异常持续长达270天!1976年7月中旬下降,预示着岩石破碎,能量即将释放!

土地电的南北(SN)和东西(EW)两条曲线在唐山大地震前两个半月就出现了正异常变化!

磁偏角的变化曲线,从1976年1月20日开始就出现了大异常,数值始终居高不下?? 赵各庄矿地震台与唐山二中的磁偏角图形为什么惊人的相似?姜义仓回忆说,所以,唐山市地震办每周三的会商会议就讨论得十分热烈。各个单位都带着图纸和数据,会商时说白话不行。田老师就敢报大震,他很有经验,他的磁偏角一下来就有地震。对海城等几次地震都预测核实过,很准确。

1976年7月中旬,国家地震局在二中召开的现场会,我们都参加了。田老师讲,唐山地区于7月底8月初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达到8级。在以后的会商会议上,他的预测始终不变。他的图形反映了大地震,田老师报8级大地震,参加会商会的人都清楚。 姜义仓遗憾地说,我报的是

唐山地震幸存者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唐山大地震以后,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专家来了,给了我们一个公式,根据我们这张图的数据计算:正是8级!

我们没有这个公式,我们震前不懂啊!

我们只知道要有一个大地震,但不知道大到8级!我们也是粗心,1976年7月26日早晨雾气蒙蒙的,马路上行人的头发都白了。就没有想一想,咱们这个地区冬天有雾,夏天哪来的大雾?我家邻居养的金鱼从鱼缸里跳出来了。林西南沙河的鱼在水面上翻白了?? 多少宏观异常!

篇三:唐山大地震影评期_________2012.2.1

唐山大地震

——————悲而不哀的震撼 作者:爱吃小米的猫

1996年唐山地震,给人们留下的是永久的回忆。冯小刚导演斥巨资为广大的观众打造了一部灾难大戏。这部戏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尤其是对于亲身经历了地震的幸存者来说更是意义深刻。我也不例外,这部片子也深深打动了我。我看这部片子看了好几遍,每次看都会潸然泪下…….

整个故事描述的不仅仅是地震和震后,还有着一个家庭三十多年来的故事和变化。他要记录的不仅仅是一场灾难,他还在片中讲述了这场灾难是如何改变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人生轨迹。短暂的23秒地震造成了原本幸福的一家32年无法愈合的伤痛。徐帆扮演的元妮,在地震里失去了丈夫,双胞胎子女被压在屋下,情况危殆,只能选择救一个。而元妮在悲痛中,选择了救儿子。她抱着儿子赶往机场救护,而女儿却意外的醒来,被救灾的军人收养。故事,从这里徐徐展开,电影,从1976年,讲至2008年。故事原本是非常悲伤的,可是我却丝毫感觉不出一点点哀伤,有的只是对逝者的敬仰,幸存者的敬佩…..

本片虽算不上什么世纪大片,也并非人人喜爱,可的确有不少出彩的地方。

首先是,导演的功力高深,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一个十分

整体的把握。

电影的开头,就用多个短镜头,描述了震前唐山安逸,平静的生活,简直就是人间堂。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将故事逐步的拉开帷幕,故事主人公也十分自然的出现。本片多次用了伏笔,这使电影的情节发展十分自然流畅,然人觉得没有突兀的感觉。例如,开始的时候,妈妈将最后一个西红柿给了方达,让登觉得妈妈偏爱弟弟达。由此一件小事可见,在方登幼小的心里,妈妈爱方达胜过爱自己。再加上更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面临同胞姐弟俩只能救一个的时刻,妈妈最后选择了就弟弟。这一切就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伏笔,做了铺垫。比如方登震后被救没有向解放军说明自己的情况,不愿回忆以前的事,不愿意和养父养母提及以前的事,更不愿意去寻找自己的亲人,甚至对母亲怀有一丝恨意等一系列的情节,原本是让人觉得突兀的,可是由于前面已有所交待,让人觉的也在情理之中,自然接受。还有,原本方登对母亲的行为十分不解,觉得母亲是不重视自己,才决定救弟弟的。知道汶川地震时,亲眼目睹了,一个母亲为了不牺牲更多人的生命,竟然选择舍弃自己女儿的一条腿。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方登,似乎他对母亲的态度由此转变,也让母女以后相认有了可能性,然人觉得真的很自然很真实。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让人觉得那么的意料之中。也有的让观众觉得有点遗憾了,并不是情节不好,自己是因为超出了自己的预料。比如,方登的养父去看方登的时候,竟离奇的和

方达相遇,关照可能会觉得这可能会是亲人相认的一个契机,可是导演视线一转,直接切入另一镜头。他们并没有此次会面意识到彼此间的那层关系。原本观众认为也许会发生点什么的,缺什么也没有,这超出了观众的思维,不免让观众觉得这个导演太调皮,竟然吊起了胃口。总之,导演对于故事的整体把握的很到位,故事内容也很感人,吸引人眼球。

其次就是电影的深刻的主题了。

本片将唐山和汶川的两次地震融入一部影片,尤其是开头几十秒的地震场面,十分震撼,让人切实感受到了灾难的毁灭性和生命的脆弱。但是,面对灾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倒下,而是互相扶持,重建家园。汶川地震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唐山人,纷纷以自己的方式投入到就在当中,让人感受到了唐山人热忱的感恩之心。本片用极其普通的手法,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大灾面前有大爱,血浓于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有凝聚力民族,任何灾难都不会将我们打垮,向世人宣告我们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

当然除了这个最最深刻的东西外,还有一些东西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富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演员的表演也很出彩。徐帆饰演妈妈元妮,因丈夫为了救自己而失去了生命而决心不嫁,因为他要永远只做她丈夫的女人,一个愿意用生命去挽救自己的男人的女人。在面对自己两个孩子被困只能救一个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艰难的做出选择,选了

弟弟,为此她愧疚了32年,32年来他都背负着对女儿慎重的愧疚之感,他用自己的方式惩罚自己,折磨自己,想以此换回天堂亲人对自己的谅解,尤其是自己的女儿。。徐帆,将这角色演活了,有血有肉。他感动了我,除了母爱亲情,还有他的爱情。在这个物质肆意横流的社会,还有几个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电影通过,妈妈爸爸的爱情,告诉我们,爱情不是每天的甜言蜜语,更不是名车豪宅,而是一个人愿意拿命对你好。妈妈说,没了,才知道啥叫没了。这句哈也深深地触动了我,只有真正失去过的人,才明白失去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珍重,要感恩的活好每一天

由李晨饰演的方达,地震改变了他的一生,在震中妈妈选了先救他,才有幸捡回了有一条命。有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确如此。在地震中,他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也让他变得更加强大。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学的他,选择了独自外出闯荡。经历过生死的他,变得异常强啊,最后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这其中的苦也许只有他自己明白。在另一次地震时,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小震不用跑,大震你也跑不了。真的,真正经历过生死得人,真的会变得很与众不同,不会在那么让人觉得不经世事。李晨虽是一个新演员,但是演技很不错,首次出演残疾人的他,把那种自强不息的感觉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

由出演的方登,虽说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妈妈虽然没能救他,却被解放军救了,还被疼爱自己的养父母收养。他的一

生极富传奇,是一个极其勇敢的人。在与男友恋爱后,不小心怀孕了。可能是还不想担有什么责任吧,男友以种种理由,劝她堕胎。可是他却坚决不同意,甚至选择了离开男友,离开自己喜欢的大学,去挽留这么一个生命。用他的话说,他是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他知道什么是生命。她与男友的对生命的不同态度,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不客气的说,这无疑是对那些无视生命的人的一个巨大的讽刺。也许只有经历了生死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含义,真正懂得生命可贵。他的演出也很出色。将登的痛苦,无奈,以及种种复杂的内心世界很好的展现出来,也让我们很好的了解了这个人物形象。

当然不可缺少的还有音乐。影片主题曲的演唱者尚雯婕演唱了该片的宣传曲《23秒32年》,它准确的表达出了影片的核心:“亲人永远是亲人,《唐山大地震》真正震撼的不是房屋,而是我们的内心。”

凭借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创们的创作诚意,部分媒体主编在看过电影之后,特地联袂送上深情寄语,诚恳又情真意切,再次证明中国人对于“亲情”这个永恒主题的不断思考和坚持

媒体说,《唐山大地震》带领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原点,它让人痛快地哭,之后让人破涕成笑,它让我们知道,电影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有生命力,能感动人,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反复回想的电影

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电影,虽然是一个悲伤地故

篇四:毛泽东与唐山大地震

?

毛泽东与唐山大地震

?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河

北省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在唐山这座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地震化为废墟的同时,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毛泽东正在承受着疾病的巨大折磨,他于病榻上签署了生前的最后一个文件——

唐山大地震,不仅是“盖中国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也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为悲剧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人丧生(包括天津等受灾区)、164,851多人受重伤、70万多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全国人民被投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

首都北京也遭严重波及,许多老旧民房倒塌,故宫大殿前用汉白玉雕刻的巨龙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震裂的痕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塔尖五星被震落。就连毛泽东居住的中南海也未幸免,同样遭到唐山强烈地震的袭击……

1976年6月,83岁高龄的毛泽东因患心肌梗塞已被抢救一次。为使他的疾病得到有效治疗,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成立专门的医疗组,负责他的病情医治和护理。政治局还明确专人负责毛泽东的医疗工作,并轮流与医生、护士们在他的住处昼夜值班。唐山地震这天,即7月28日,在毛泽东住处值班的有汪东兴、王洪文、和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凌晨,当指针指向3:42分,中南海大地突然颤动起来,毛泽东住处大厅门窗上的玻璃“哗啦啦”地响个不停,地下也有拖拉机发动般轰轰的响声,毛泽东的病榻摇晃不止……

毛泽东患病静养,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医护工作者,均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保持着极为安静的环境和气氛。平时除医生抢救他时的说话声和拿器械的声音外,再没有别的响动。可今天这个响动不一般,汪东兴、王洪文、张玉凤感到情况异常,预感可能是发生大地震,急速向毛泽东的卧室走去,毛泽东住处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此时的毛泽东身穿睡衣,半躺在床上、双目微闭,并没有因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而感到恐慌。他神志清醒,情绪也很稳定,像指挥打仗一样沉着。他知道发生了地震,由于说话很困难,便用手摆摆,大概想对工作人员说,不要惊慌。

这时,有人喊:“小周,快!主席的头。”

工作人员周福明听见喊声,立即抱着毛泽东的头部,弓下身挡住。为防止房子掉下东西砸着他,工作人员找到一个大被单,几个人拉住四角,罩在主席的床铺上面。这时,汪东兴走到毛泽东的床前说:“像是地震,我再去了解一下,了解清楚后再向主席报告,请主席好好养病,不要着急。”

天亮后,经医生同意,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把毛泽东转移到防震的房子——游泳池南的“二O二”。那里的房屋修建不久,比较新。相对来说比他现在养病住的房子安全得多。

地震数小时后,中央办公厅通知毛泽东的警卫战士用担架把他抬走。此时毛泽东已服过安眠药,刚刚入睡,抬他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醒后,他发现住处发生变化,立即向工作人员询问:

“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把我弄到这儿来了?”他一再要求回原来的地方去。时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华国锋走到毛泽东床前,向他解释说:“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定的,考虑到主席的安全。”毛泽东还是执意要回去,华国锋又再三说:“等地震平静下来,主席的身体好些再回去。”毛泽东只好答应下来。

中南海值班室的电话铃响个不停,工作人员出出进进紧张忙碌着,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搜寻着全国各地的各种信息和四面八方的情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报告……

空前浩劫之后,还在生死之间拼搏的唐山军民,在大地震危难之时,眼望北京,心系中央。他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一切可能措施,想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灾情报告给党中央。由于通讯设备被震毁,线路中断,常规的通讯手段无法运用。危难关头,临危受命,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唐空军的飞机向北京紧急起飞;开滦矿山救护车也向北京方向急速驶去。

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议室里的气氛异常紧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脸上都布满了愁云。中共中央政治局为发生强烈地震而召开的紧急会议暂时休会,震中虽已初步确定,但具体灾情不详。为此,中央特派煤炭部部长肖寒、中共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等乘专机赴唐山考察灾情。为使工作有的放矢,中央政治局原计划等考察组返京,全面听取他们的汇报后,再作抗震救灾的全面部署。正在这时,有人报告道:“唐山来人了。”

“快请他们进来。”紫光阁会议室里的中央领导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开滦矿驾驶矿山救护车进京的李玉林一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唐某飞行团副政委刘忽然和师机关参谋张先仁等一同走进了会议室。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站立起来,上前和他们紧紧握手,致以亲人般的问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紧紧抱住李玉林问:“唐山怎么样?你们家里怎么样?”

“整个唐山都震平了,家里人还不知道情况呢,我是来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灾情的。”李玉林哭着回答,纪登奎听后,马上对办公厅工作人员说:“告诉刘子厚同志、肖寒同志,唐山来人了,让他们去唐山后,就地指挥抗震救灾。”

中南海紫光阁会议室,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继续举行。李玉林等将唐山大地震的全部情况向中央政治局的领导们一一作了汇报,当他们讲到地震惨景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先的反应是惊愕,后来都情不自禁地落泪……

“请你把开滦煤矿井下工作的情况再详细说一下,我要给毛主席写报告。”中央办公厅一位40岁左右的工作人员向李玉林提出了这一要求。

李玉林听后,知道毛泽东主席也在直接关怀着开滦矿工,激动得眼泪又一次落下。

李玉林等人的出现,使国务院副总理们深切意识到了灾难的惨重程度。中南海被搅动了。整个中国被搅动了。

7月28日上午10时,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领指挥机关先头人员,乘飞机在唐山机场紧急着陆。

不久,空军机关人员到达。

11时,河北省委、省军区先头人员到达。

12时许,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和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书记马力、省军区司令马辉、煤炭部部长肖寒乘坐的飞机降落。

下午2时,3架飞机载来了沈阳军区指挥机关人员和辽宁省医疗队。

下午4时起,5架飞机分别运载大同、阳泉、峰峰、抚顺、淄博、淮南矿山救护队赶到唐山。

此时,救灾部队正由西南和东北两路向唐山开进。

此时,全国各地的医疗队正迅速组成……

中央办公厅听取了李玉林等人关于地震灾情的汇报后,起草了有关唐山地震的情况报告,并很快送到了毛泽东的床前。毛泽东阅后,知道了地震的中心是唐山。

对唐山,毛泽东并不陌生。

唐山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毛泽东曾经说过,李大钊是他真正的老师。唐山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河北省最早的共产党员和共产党组织都产生于唐山。毛泽东曾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表彰开滦煤矿工人和唐山铁路工人特别能战斗。唐山解放后,《唐山劳动日报》创刊,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名。1954年4月22日,他

篇五:地震案例之728唐山地震

地震案例之728唐山地震

基本情况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省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震。造成242769人死亡,435556人受伤。

地震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震云、气象异常等。

地震概况

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53.11秒,

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约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突然发生里氏8.2级强烈地震,23秒钟后,唐山被夷成废墟,682267间民用建筑中有656136间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4204个孩子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 中国首都北京摇晃不已,天安门城楼高大的梁柱痉挛般地"嘎嘎"作响。从渤海湾到内蒙古、宁夏,从黑龙江以南到扬子江以北,这一华夏大地的人们都感到了异乎寻常的摇撼,一片惊惧。天津市房倒屋塌、摇晃和震响惊醒了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急速响起令人震惊的警钟声,世界各大通讯社当日向全球公告了灾难消息——美国夏威夷地震台宣布:中国发生8.1级地震,震中在北京附近! 美国地质调查所宣布:北京东北约100英里,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发生八点二级地震。

香港的英国皇家天文台宣布:中国发生8级左右地震,震中在北纬39.6度,东经118.1度,距唐山极近。

台湾"中央气象局"称:大陆北部发生8级地震,震中在北平东部135公里附近。

凌晨四点三十分。中国国家地震局收到南京、兰州、昆明等十个台的报震急电,其中六个台给出震级,但数据彼此悬殊甚大,有的定在八级以上,有的定在七级以下。至于震中只有粗略的“北京附近”的估计。

早晨六时。中国电信局报告,在与全国各地联络中,唯独唐山地区电话通信中断,呼叫若干次,均无回音。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新华网唐山7月27日电(记者杨新河 张洪河)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弹指一挥3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内核,不仅是唐山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世界科学家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依据这个天然“实验场”进行大量研究,使人类加深了对地球的认识,防御地震灾难也迈出了一大步;在唐山抗震实践中,中国诞生了“地震社会学”,为解决全球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灾害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成功的防灾减灾范例。

古今中外,每一次巨大的自然灾难都是以更大的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使唐山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却给全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震精神

它属于唐山,属于中国,属于全人类。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而人的精神崩溃更是可怕。无数事例证明,每遇重大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有的人会消极沉沦,陷入强烈的悲痛无法自拔。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都发生过严重次生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灾民精神世界的崩溃,引起社会动乱的发生。

然而,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震后第一个冬天,灾民全部住进了简易房;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得到全面恢复;震后头10年,唐山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夺取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胜利;又一个10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第三个10年,跨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唐山地震3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唐山街头采访,人们对“唐山精神”耳熟能详。因为“公而忘私”是群体与个人之间的道德准则;“患难与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本主义原则;“百折不挠”要解决的是战胜地震灾害过程中目标和现实的矛盾;“勇往直前”则体现着唐山人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一种勇敢进取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综合体现了唐山人的气概、气势、胆略、魄力和道德风貌。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和鼓励下,唐山人医治了地震造成的创伤,重新建造了新唐山,唐山也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人居荣誉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唐山地震: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地球。

距离唐山北部青龙县城却没有人员伤亡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地,而地震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因而人类在征服地震灾害的征程上不断地探索着。

唐山大地震给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痛苦但又极具价值的天然“实验场”。 30年来,世界各国的地震工作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从而为战胜地震灾害提供理论、方法、依据和指导。

1975年我国曾成功预报、预防了海城7级以上地震,这令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们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们再次领教了地震这个“恶魔”的神秘莫测。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学家们更加深刻认识了地震的极端复杂性,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数十年致力于地震研究的专家许绍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预报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想不到”的现象,而每领悟和破译一个“想不到”现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预报的征途上前进了一步。

地震工作者们把诸如唐山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的地方作为实例,作为重中之重的研究对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和规律,并依靠日益发展的高新技术,力图从中找出制服地震“恶

魔”的武器。经过多年努力,科学家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一位地震专家分析了21世纪世界上对地震研究的进展后说,在高新技术介入下,不仅在解决“上天易,入地难”问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且也使人类有可能像观测气象卫星云图一样,研究地壳的运动变形。 地震防御

让人类更理性地应对灾害

地震灾难在现有的人类文明中尚不可完全避免发生,那么人类是不是在地震灾害面前就只能被动承受?唐山成功的抗震实践告诉世人,科学的地震观和预防行为,能够大大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

几十年来致力于地震社会学研究的王子平教授,也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对于一个地区人们的地震灾害观念问题,他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研究表明,在经历了造成巨大灾难的地震后,唐山人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地震灾害观,那就是“地震是可怕的灾害”“地震发生时人并非完全无能为力”“减轻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关键是用科学知识武装人们”。

以往人们认为,在地震面前人是完全被动的、只能消极承受,几乎失去了任何保护自己的可能和机会。但王子平经过对大量的地震幸存者调查研究发现:即使在地震发生、房倒屋塌的情况下,人依然有着生存空间,有着防卫和保护自己的可能。尽管这“空间”极小,“可能”极少,但的确存在着。这里的关键在于人们拥有一定的地震科学知识,并在地震前、地震发生时、地震发生后能否采取及时、适当、合理的避险与自救行为。这是在牺牲了数以十万计的生命之后得出的珍贵历史经验,这是地震灾害观的一大飞跃。

循着这一研究思路,王子平与另几位地震等方面的专家在研究唐山地震这个震例时,把触角伸向了地震社会学。无数实例证明,地震一旦发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因此,他们把灾害、灾害后果及灾害的预防与救治等纳入研究对象,提出了“大防御战略”,并在总结历次抗震救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经验性认识推向理性化,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与地震学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出版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第一部专著《地震社会学初探》及大量有关专著,不仅奠定了我国地震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基础,确立了地震社会学的结构框架,而且具有直接的实用性。

王子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从灾难中一定会学到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一定会懂得比平时多得多的道理,一定会掌握比平时多得多的科学。”(完)

10年重建

10年的重建,重塑了一座城市,修筑了心灵的城墙。

骤然回到原始时代

简易城市存在了10年,“1986年唐山大地震10周年的时候,市区有98%的居民搬进了新房,1988年10月则全部迁入新居”。

人们就是居住在简易房里,开始了唐山的重建。

农村包围城市

1977年5月14日,3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制订的《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这一规划,后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进行了调整。规划通过后,经过一些试点,“1979年下半年大规模的重建开始了”程才实说。

白天黑夜都在施工 新华道,那时就已经是唐山市的主干道。地震

以后,改名为新华道,实行分段建设,

以市中心和建设路的交叉口为界,西边为新华西道,东

面为新华东道,1985年最终完成建设时,路面宽50米,全长9.55公里,被称为“二十里长街”,也被称为“唐山的长安街”。

《唐山市志》记载,最多的时候一共有11万多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援建单位的工人在唐山施工。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施工现场投入的大塔吊200多台,载重车辆2500多辆。

建设最快的是1985年建成的龙华小区。

十年建一城

1983年以后“清理得都差不多了”。

1984年4月28日开业的百货大楼是新华道上比较早完工的商业大楼。

程才实认为唐山重建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年初至1979年7月,搞试点趟路子;1979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大规模建设;1985年之后,完成扫尾工程。

1986年7月28日,1万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广场举行唐山抗震10周年纪念大会,程才实说,“正式宣告唐山重建基本结束”。1990年11月,唐山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工作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