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3:32 初中作文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改写《水调歌头》

改写《水调歌头》

一个中秋的夜晚,当时我在密州当地方官。此时,几乎每家每户的人们都在吃着月饼、葡萄准备赏月亮。可我却只能自己一个人坐在桌前喝酒。

不知等了多久,月亮还有没有出来。我有些不耐烦了,举起酒杯去问苍天:苍天呀,月亮怎么还不出来?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我又问:不知道你们天上怎么样,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已经七年没有和我的弟弟团聚了,心情很是糟糕。真想乘着清风再回到那个美丽的广寒宫。但怕那个用玉砌成广寒宫,在高处的严寒。说完这些话。我眼前的月亮好像在慢慢的变大,云朵儿在慢慢的后退,我被这个越来越大的月亮迷住了。这时,我说什么也不相信,我还在人间。月亮,照在华美的楼阁上,也照着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我。这月亮呀,为什么要在别人分离得时候圆呢?不过,这也不怪它,人的悲欢离合,就像它的阴晴圆缺一样。从古至今,也没有改变。我愿那些与我在一个月亮下的亲人都活的很长久,也都很幸福。

我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我梦见了我和家人一起,一边吃着月饼、葡萄一边赏月。

吉林长春长春市安达小学四年级:齐凌赫

篇二:小学生作文:背古诗《水调歌头》

小学生作文:背古诗《水调歌头》

小学生作文:背古诗《水调歌头》

我拿起古诗书,准备背一背老师要求背的古诗。我翻到第12页。一看:呀!竟是水调歌头!音乐老师可是教过我们水调歌头的歌的!嘻嘻,我估计背一下连一分钟也不用吧。

我看也不看,立马开始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刚背一句话,妈妈的声音就从远处飘来:“你以前背书都很流利顺畅,今天怎么这么脱音?”

我忙反驳:“因为音乐课教了水调歌头的歌,这首歌是舒缓的,我按照歌的语调背,当然脱音啦!”

妈妈并没有反驳。

我便继续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太难听啦!”妈妈有些受不了,“你能背快一点吗?”

我只好服从命令,试着快快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旦脱离出那首歌,就如同火车脱离了轨道。我十分不习惯,甚至还找不着调,找不着调,我便背得飞快,快的口齿不清,舌头都要打结了,一个字也听不清,只有“嗡嗡嗡”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你能试着稍微背慢一点儿吗?”妈妈请求道。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恢复了被古诗的正常语调。不过还是很别扭。可是,我又犯了个毛病。每背一句之前,都必须要在心里唱一唱那首歌,才能背得出来。

妈妈好心的给了我一个建议:“你先看一遍翻译,再读个十来遍就会背了。”

我准备照做。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我看了遍翻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耐心地读了十来遍。

我把古诗书交给妈妈,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我还是顺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呵呵,妈妈的方法果然有效!

篇三:古诗改写

我给古诗编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唐诗和宋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两颗最璀璨的明珠,它们以凝练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挚的情感,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虽然说古语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可是让小学生只靠背诵的方法来学习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这份民族文化瑰宝为学生所接受?如何拉近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学生的一次偶然写话机会启发了我。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 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 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作文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 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改写水调歌头作文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 ?’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 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 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 ?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篇四:《水调歌头》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水调歌头

执教者:陈丽

执教班级:九(2)班

开课时间:2014年4月16日 教学说明: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本人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二课时:以交流分享的形式引导学生将课前查阅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课堂上交流,理解整首词的意境;采用点拨法,根据学生自主翻译的情况,适时讲解难点词句,如“转朱阁,低绮户”“不应有恨”“婵娟”等;采用朗读法,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通过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提取重点词“中秋”“大醉”“兼怀子由”,指导学生学习小序,理解其作用。

第三课时:通过观看视频,带领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再采用提问法和讲授法,设置问题,学生提取相关语句,师生对话,教师补充,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2、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矛盾最终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过程。

3、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善于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流利地、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2、理解苏轼因政治失意、手足分离而心情矛盾最终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

过程。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词人心理变化过程。

教具准备:ppt 朗读视频 沙画视频

课时安排:第3课时

教学方法:

资料推入法 情境创设法 诵读法 谈话法 讲授法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导入

师生复习小序内容,学生说说小序的作用。

播放朗读视频。

【设计意图:以小序点明的时间为切入点,为学习诗歌奠定情境基础,引出诗歌内容】

二、 师生对话,体会情感

(一)上阙

1、教师提问:写这首词时作者心情如何?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说说自己的见解。

(板书:苦闷)

3、齐读上阕,思考:赏月之际,作者想要做什么?学生用原诗句回答。 4、教师提问:归去又如何,作者害怕什么?学生用原诗句回答。(板书:矛盾)

5、小结:上阙望月写景,借景表述了内心的矛盾。(板书:望月写景)

6、指导学生带着矛盾的心情朗读上阕。

【设计意图:围绕作者的心情变化,设置三个问题,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词中提取重要语句,挖掘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二)下阙

1、指名朗读下阕,思考:“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2、教师提问: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呢?学生用“——”划出来。(板书:豁达,祝愿)

3、指导朗读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小结:下阕作者对月抒情,不仅表达了他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内心的矛盾也解决了,内心的苦闷也排解了。(板书:对月抒情)

5、齐读整首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两个问题,紧接上阕作者的矛盾心情,借助背景资料,应用讲授法和诵读法,联系学生实际,指导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活学活用,并更深一层理解词的情感。】

四、 总结

学完了这首词,我们了解了苏轼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我们要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最后我们带着对苏轼的敬佩欣赏这首词的沙画视频,再次感受作者的乐观情怀。

五、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

篇五:仿水调歌头

仿水调歌头?雾霾

太阳几时有?端杯问苍天。不知天堂地狱、如何算时间?我欲驾鹤西去,担心天堂地狱,还是不好玩。戴上白口罩,好似在医院?雾太浓,霾太厚,呼吸难。不要有恨、何时盼得太阳现?人有七情六欲,天有不则风云,古来即这般。但愿人长寿,少在户外转。

2015-1-16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