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综梦里不知身是客tx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17:36 体裁作文
综梦里不知身是客txt体裁作文

篇一: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模块整合版)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模块整合版).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一

组成细胞的分子

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2.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3.人体内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

4.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5.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6.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7.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由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9.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10.种子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11.大豆有根瘤菌不用氮肥

12.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3.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5.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6.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细胞的基本结构

1.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2.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朊病毒仅具蛋白质

3.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4.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5.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由扩散

6.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7.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高尔基体可合成纤维素(植物)、加工分泌蛋白(动物)等

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9.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或线粒体(例如:蓝藻)

1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 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 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比结合水√ 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11.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殖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2.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3.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1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线粒体——提供能量

15.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16.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17.实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 50%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 95%(脱氧核苷酸不溶)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 可替代丙酮

光合作用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用氧十八标记的水培养植物,很长时间后,除氧气、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3.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叶肉细胞CO2→C4 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C4植物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围管束鞘细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 + NADP―→ 辅酶二+ ADP

供氢供能

5.C4植物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进行,ATP 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6.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8.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9.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光合作用面积、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均有影响)

遗传和进化

1.tRNA含C H O N P S

2.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3.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4.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5.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连锁定律

6.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8.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像交叉互换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9.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0.基因= 编码区 + 非编码区

(上游) (下游)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 AaAa AAAa

11.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12.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利的突变。

13.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4.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15.“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16.关于基因重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B. 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 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7.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 (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1.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2.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4.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5.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6.低血糖:40~60mg 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7.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胰岛: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9.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0.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1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12.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1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物质是糖蛋白

14.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5.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6.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7.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成分是糖蛋白,有3层作用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20.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1.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2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HIV潜伏期10年

2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RNA→DNA→HIV病毒

RNA→RNA

24.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2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26.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2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性别组成、年龄组成

2.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3.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4.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6.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9.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0.能量在相邻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11.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12.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4.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5.乔木层↑

灌木层↑ 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层↑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18.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9.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现代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

1.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酯键

2.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3.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篇二: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三、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笔者亦有同感。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四、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①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②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赏析: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

尾联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五、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六、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七、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A.

鉴赏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写道:“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诗,被称为“造语豪壮”,其中有“卷□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句。晚年隐居,不问世事,诗风由豪壮而冲淡,如《西□》:“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可见他的诗风多样,所以过去人评其"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宋诗纪事》)。

八、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①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②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赏析: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九、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参考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

篇三: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2010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全解析

一、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三、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试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赏析:

江总今存征戍诗五首:《陇头水二首》、《关山月》、《骢马驱》、《雨雪曲》,皆为乐府横吹曲辞,多描写边塞之荒僻与离人之忧愁,尤值一提是《雨雪曲》。起句“雨雪”点题,“榆溪”乃边关之溪,“陇西”乃边关要塞,可见戍地之寒远。“天寒旗彩坏”虽未如“风擎红旗冻不翻”形象,却异曲同工。诗末回首遥望来时路,无限思乡之愁起。《乐府诗鉴赏辞典》称此诗“苍凉劲直,颇有气骨”,笔者亦有同感。江总(519─594),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朝陈大臣。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遂擢为侍郎,后更官至太子中舍人。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反,台城陷,辗转避难,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还为中书侍郎。后主即位,历任尚书仆射、尚书令,世称「江令」。江总虽身为宰相,但不理政务,终日与陈暄、孔范等陪侍陈后主,游宴后宫,吟作艳诗,荒唐无度,当时谓之狎客。入隋,为秦王文学,卒于江都。有集三十卷,已亡佚,明人辑有《江令君集》。江总是宫体诗重要作家,今存诗近百首,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

四、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①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②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赏析: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颈联先写“天地日流血”,天地间日日有人在流血(或解为“连‘天地日’都在流血”),战争带来的血腥,是多么惨不忍睹啊!接着作者发出自己的担忧之声:“朝廷谁请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家一片乱象,如今面临强敌入侵,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

尾联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五、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

(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六、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七、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

(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A.

鉴赏

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如《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写道:“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他的《金山行》一诗,被称为“造语豪壮”,其中有“卷□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句。晚年隐居,不问世事,诗风由豪壮而冲淡,如《西□》:“远近皆僧刹,西□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可见他的诗风多样,所以过去人评其"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宋诗纪事》)。

八、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①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②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赏析:

此词以纯真朴实的笔调抒写相思之情。全词以一种相思者的口气说来,由不能相会说起,至遥望,至梦忆,至对灯秉笔,终至传书无由。通过一段连贯的类似独白的叙述,用“望”、“梦”、“写书”等几个发人想象的细节,把一个陷入情网者的复杂心理和痴顽情态,表现得曲折尽致。

首句开门见山,交待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中,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她极目瞭望,茫无所见:“江水”、“烟树”、“江东路”等客观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望不见江东路”是这种惆怅情思的继续。接着,作者把特定的强烈的感情深化,把满腔的幽怨化为深沉的情思:“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梦,梦是遂愿的手段。现实生活中无从获得的东西,就企望梦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遥望中沉思获得了顿悟:“只有梦来去”,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雾霭迷蒙的客观美的衬托下,这种仿佛、模糊的潜意识,渴望离别重逢,只有梦中才能自由地来去:“更不怕江拦住”,从“江水西头隔烟树”到“不怕江拦住”是一个回合,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实现自己的愿望,飞到思念中的亲人身边。但这个“梦”还没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着做。

词的上片,写相思者想见对方而又不得见,望不见,只好梦中相会的情景。而下片通过灯前写信的细节,进一步细腻精微地表达主人公感情的发展。梦中相会终是空虚的,她要谋求实的交流与联系。“灯前写了书无数”,以倾诉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深情,但“算没个、人传与”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渊。“直饶寻得雁分付”,“直饶”,宋代语言中,有“纵使”的意思。词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写的信无人传递,一转念间,鸿雁传书又燃烧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灯下深情的书信交与飞雁;然而又一想,纵然“寻得”传书的飞雁,“又还是秋将暮”,雁要南飞了,因此连托雁传书的愿望也难达到。由此可知,她写的信是要传送到北方去。灯下写信这一感情细腻的刻划,把女主人公的直觉、情绪、思想、梦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动,“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那回环曲折的描摹过程中用“算”、“直饶、还是”等表现心声的口语化语言,把一个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画得细致感人,魅力无穷。

九、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参考答案:

(1)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

篇四:上海市青浦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综梦里不知身是客txt

青浦区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刘士林教授在上海报业大厦的演讲

(1)先有城市,后有城市声音。当代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提出:“工厂的声音、

交通的噪声、广播和录音机的声音与人声共同构成了立体的听觉环境,这种声景广泛存在,

墙壁也不能阻隔,一切事物都处于声音的包围之中。”伯林特可以被看作是“现代城市声音”研究的始作俑者。在那些熙熙攘攘、瞬息万变、此起彼伏、有序或无序的城市声音中,是否

具有普遍的规律及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和交流的问题。

(2)与宁静的大自然和乡村相比,城市本身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各种法规、程序、条例、规则等;另一方面,城市又是

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和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叠合、

交织、缠绕,又相互排斥、矛盾、斗争,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和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

有的活力和创造力。依托于听知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

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就此而言,“城市”和“声音”的关系自然非比寻常。

但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却是:“声音”怎样才能成为城市研究的对象?

(3)首先,需要讨论“声音”和“语言”谁更重要。和常识相反,在中国古代有“言

外之意”一说,所谓“言”是“符号”,而“意”则是以“声音”为载体的内容和意义。这

表明“声音”不仅不能等同于“符号”,还往往蕴含着比后者更真实的意图和更重要的意义。

(4)其次,还要讨论一下“视觉”和“听觉”谁更重要。现代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有

99%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和历史上的文化活动主要依赖“听觉”不同,当

今世界又称“景观社会”,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这是当代人生存“视觉化”

及其多种后遗症的根源。就此而言,重建主体的“听知觉”和“声音文化能力”,对于矫正

正在彻底“数字化”和“图像化”的当代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5)由此可得出两条基本原理:一是“声音”比“语言”重要,二是“听觉”比“视

觉”深刻。这同样也适用于城市。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

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

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或“充耳不闻”,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变化、城市人喜

怒哀乐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此外,尽管“声音”

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

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日渐占据主导的当下,研究和重

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明显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6)“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主要属于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和

城市文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它们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

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7)从表面上,城市越大,其声音结构也就越复杂。但城市再大也是城市,其声音同

样有章可循和有规律可研究。

(8)宋代的青龙镇是上海第一个城市形态。从宋至清,青龙镇一直相当繁华,甚至有

一定的国际化色彩,“镇上有三十六坊、二十二桥、三亭、七塔、十三寺院,设有官署、学

校、仓库、税场、酒务、监牢、茶楼、酒肆,栉比鳞次,热闹非凡。”但由于城市地位不高,

或者说周边的“江南”城市过于繁华,上海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发声权”,即使偶尔

发声和“呐喊”,也淹没在江南大城市的人声鼎沸中。这是在中国古代城市史上,几乎听不

到“上海声音”的根源。

(9)170多年前的开埠,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海( )真正有了自己的城市形

态和性格,( )开始有了“城市声音”和“城市形象”,此后经过近百年的摸索,在20

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稳定为以海派文化为基调的上海城市声音。与其他城市相区别,上海

城市声音中最重要的新元素是西方声音,从开埠后以上海土话模仿英语发音形成的“洋泾浜

英语”,到作为近代工商业城市的“制造局的机器轰鸣声”和作为现代工作生活作息节奏的

“海关钟声”,再到作为近代远东第一大都市生活方式象征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百乐

门爵士乐”,这些典范性的“异域声音”,开启了上海与传统中原城市、与周边江南城市完全

不同的“上海新声”。

(10)正如城市越大形态就会越复杂一样,如果仅仅将“海派声音”看作上海的唯一,

则未免过于简单化和孤陋寡闻。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就在于它不是只有一种“腔

调”。《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

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

再生产着城市本身。如在近现代时期,工业化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主导机制,所以从19世纪

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轰鸣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

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也是现代化进程中最美最动听最令人向往的“音调”。但到了20世纪

90年代以后,随着后工业社会和消费文明时代的到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级市场中的嘈杂声、

股票交易所的喧闹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不同时代的人

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城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

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城市及其更

真实的历史,从而为解读现实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和框架。

——选自2015年10月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第(1)节中“始作俑者”在文中的含义

是 。(2分)

2.第(4)节划线处“统治”一词所加引号的作用是 (3分)

3.根据上下文,为第(9)段两个( )处选一组最恰当的关联词(2分)( )

A.因为 所以 B.尽管 还是

C.不仅 也 D.只有 才

4.下列有关表述最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3分)( )

A.第(2)节中说“城市本身的理性与感性,导致城市永远处于困境与危机中”。

B.第(5)节中的“东西”指的是空间、政治、文化等“城市符号”。

C.第(8)节中“听不到‘上海声音’的根源是上海声音被鼎沸的人声淹没了”。

D.第(10)节中“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在于它不是只有一种声音。”

5.请列举你熟悉的某一个“城市声音”具体阐述它与“城市”的联系。(4分)

6.根据全文内容给这篇演讲稿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

古 藤 王剑冰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

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

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

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

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

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

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

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

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

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

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

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

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

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

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

根,变成树,变成精。

(6)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

的汁点。

(7)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

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

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

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

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

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

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

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

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

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

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

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

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

的某种满足。

(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

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7.第(3)节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1)

(2)

8.第(4)节中首句说“我敬慕地站立着”,请联系全文概括“这棵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

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① ;②

③ ;④

9.第(8)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

10.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既写了古藤弯曲、枯老等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古藤坚毅、不屈等内在特征。

B.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C.作者对古藤由衷赞美,其情感经历了一个“惊奇——敬慕——景仰”的变化过程。

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表达对天下老人的无限景仰之情。

11.文章第(1)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1)节在

全文中的作用。 (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 ,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柳永)

(2)位卑则足羞, 。(《师说》韩愈)

(3)何时倚虚幌, 。(《月夜》杜甫)

(4)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5) ,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苏轼)

(6)不应有恨, ?(《水调歌头》苏轼)

(7)操千曲而后晓声, 。(《文心雕龙》刘勰)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左传·宣公两年》)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15题((8分)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937―978),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

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

13.这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应是( )(1分)

A.水调歌头 B.踏沙行 C.声声慢 D.浪淘沙令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

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

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之易复国之难。

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请体会各自独特

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4分)

同: 异: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

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闻。

16.给下列句子的加点字注音(2分)

(1)终鲜兄弟( ) (2)茕茕孑立( )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刘日薄西山( ) (2)谨拜表以闻( )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凌万顷之茫然 无以终余年 ..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篇五:(请下载)2013暑期背诵宋词30首(1-20)

词三十首

——癸巳年夏诵读篇目

(建议抄写,其中彩字不需抄,译文部分只需抄下助理解,不用背诵。)

【前言】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这个假期,让我们一起赏读曼妙的词~~~~

李煜其人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其词

1.相见欢

【南唐】李煜

汤艳萍编辑于癸巳年仲夏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丰子恺作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2.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3.浪淘沙令

【南唐】李煜

汤艳萍编辑于癸巳年仲夏 2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qīn)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

单柏钦 乙丑(1985年)作 浪淘沙

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4.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国家不忍回首去想念。

汤艳萍编辑于癸巳年仲夏 3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经改变。(指宫殿依然在,而现在的皇帝已不是自己。)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如同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5.捣练子令

【南唐】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zhēn)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译文』

深深的庭院静悄悄,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寒夜的风阵阵吹来,捣衣声也随风时断时续。夜晚这么长,人却睡不着觉,月光洒在窗帘上,失眠的人思绪却飞得很远很远。

6.点绛唇

【北宋】王禹偁(chēnɡ)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汤艳萍编辑于癸巳年仲夏 4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7.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草地绵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阳更遥远。

思念家乡黯然销魂,撇不开羁旅的愁思。只有在梦中得到暂时的慰藉。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8.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汤艳萍编辑于癸巳年仲夏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