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7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09:20 字数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作文700字数作文

篇一: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主讲明师:茅娟美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绍兴市学科带头人。

写作经

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关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以“家乡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民风民俗。

要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找到熟悉的写作材料。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建城2500年,素以“文化之邦”著称于世,写作材料俯拾皆是:

艺术文化——质朴细腻、跌宕婉转的越剧;高亢激越、豪放洒脱的绍剧;说唱结合、诙谐通俗的莲花落;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的王羲之书法等。

民风习俗——新年新岁、婚丧事宜、祭田和祭祀、安昌腊月风情节、祭禹大典、花雕嫁女等,有些曾经一度被人们遗忘的习俗,近年来重新被挖掘并隆重举行。

文化古迹——“山阴道上行,如在画中游”,古纤道、乌篷船、石拱桥、老台门、深弄堂,一不小心,你可能就踩在了“历史”上,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一段历史,一段佳话。

饮食小吃——清冽的鉴湖水酿造的老酒味道醇厚;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的那碟茴香豆味道鲜美;外焦里嫩、臭中带香的臭豆腐;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乌干菜??

其他还有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绍兴方言,处世精明、善于言辞的“师爷文化”等。当你细细观察,这些平常被我们所忽视的家乡的山山水水、民风民俗都微笑着向你走来了。

写作时,字里行间要有生活情趣和人生意味。沈从文笔下的云南歌会,通过“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场面的描绘,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琦君的那一杯春酒,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童年的留恋,绵长的情感就如一杯醇厚的春酒。所以写作前,要求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发现所选材料的独特美;带着满腔情感去品读,表达绍兴人的自豪之情;带着智慧去描述,引发对平凡事物的深刻思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些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淘洗沉淀,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我们关注民间文化,实际上是在传承世代的生活传统,丰富民众的精神世界。

作文本

家乡的桥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八(3)班 陆烨

江南水乡,河道如织,桥便成了密密河道中的符号,传递着水乡的讯息。长长的石桥是破折号,高高的拱桥是句号,闭上眼睛,我也能将桥的细节一一描绘。傍晚时分,桥身镀上一层金边,妇女们忙着淘米洗菜,一边还不忘与邻居碎碎地唠,从柴米油盐到一家老小,笑容里透露着满足与平和。

炊烟袅袅升起,这是村庄以自己的语言召唤着劳作的人们回家。桥一下子热闹起来,回家的男人扛起自行车,稳当地走过石桥台阶,然后飞快地骑上,一路铃铛,还不忘跟路旁人家热情地打招呼——“吃饭哉”,一会儿便不见了身影。菜农们在桥边摆了摊,拿着草帽,扇着风,披一件洗得泛白的蓝开衫,穿一双沾满泥土的自编草鞋,坐在台阶上,大声吆喝。放了学的孩子们横冲直撞嬉戏着,老农把摊子护在身后,斥责道:“小赤佬儿,小心点??”孩子们吐吐舌头,书包在身后“啪嗒啪嗒”地响着,跑远了。

水乡农村的时光,就如乌篷船欺乃的桨声,有声有色;又如桥下无声的流水,不慌不忙。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欲熏心,枕河人家的日子就如湖水一般澄澈。

老人们爱在茶余饭后,坐在桥头光滑的石栏上,跷着二郎腿,剔着牙,天南地北地聊着,忘了夜色越来越浓。有时候,什么都不讲,享受着夏夜习习晚风,闭眼回忆往事,时间在这里停住了匆匆的脚步。待困意袭来,起身离去,却蓦然瞥见枝头圆月如镜。

几百年来,家乡的桥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或焦急或悠闲,或得意或失意,都被细心地一一收藏,随着岁月的洗濯,沉淀出一种特有的质朴古老的韵味。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睿智深刻的老人,用他宽容的怀抱一视同仁地将所有水乡之子容纳,不管衣锦还乡还是落魄归家,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观望水的每一次涨退,桃花的每一次开谢,梧桐树的每一次凋零。于是,远在他乡的游子望见了桥,就像回到了家。

绍兴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座桥。它承载了你生命中某段时光,亘古不退色,直至你消散,在它的某个角落也会有你的气息与身影。它可以不华贵,可以不闻名,但必须足够坚固。它可以让你在某种特定的时刻。想起它,会满含泪水,然后发呆很久。是的,它本身并没有任何特别,只因为每一个水乡人,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感情来祭奠它,在心中开成一朵永远不败的花,荼摩不朽。

(指导老师茅娟美)

明师点

绍兴,境内水道纵横,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石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真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几百年来,这些古桥静静地立在河道上,看人来人往,见古城变迁。陆烨同学将焦距对准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桥,静静地看,细细地描。村妇淘洗图,暮色晚归图,月夜乘凉图,这些发生在桥边的普普通通的图景,在小作者的眼中,竟然如此趣味盎然。如果仅至此,还不足以看出作者的细腻与敏感。看来,桥已然在作者心中生了根,有了灵气,那是一座古老坚固的石桥,那是一位睿智而宽容的老人,那是远行在外的游子魂牵梦萦的梦,那更是每一位绍兴人心中一朵永远不败的花。

《到民间采风去的作文》

篇二: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作文指导与范文评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例文引路】

【训练要求】

读例文,思考问题。

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到民间采风”为主题,内容活泼,也有较为多样的方式可供选择,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

这一单元主要要求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法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所搜集的材料,并根据材料形成一定的成果:或做游戏,或编词条,或办展览,或撰写报告,或进行评论??

第一项活动“家乡素描”,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入手,比如当地的物产、文物、传说等,只要与家乡有关即可。 第二项活动“认识方言”,角度虽小但是具有深度和趣味。

第三项活动“乡土发现”可与第四项活动“节日探源”合并进行。这一活动应该作为重点内容,本单元“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教育目的在这一环节最容易得到实现。而且,大家在这方面的兴趣可能也较大,可供选择的活动方式也较多,综合性最强,便于我们发挥个性,也便于锻炼我们各项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练习可以选取以下话题展开:

1.“家乡”——可以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也可以写家乡的人、事、景,只要写出你心中的家乡的美来,即可。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也可以是诗歌等。

2.“方言”——可以介绍家乡方言的历史渊源,也可以对家乡方言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现象进行整理、总结,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

3.以“节日”为话题,或以“ 节的起源”或“我家乡的 节”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或记叙文。 4.就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 【导写提示】

我的家乡是葡萄酒的故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的这首《凉州词》就是家乡葡萄美酒的写照。“莫高”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冰葡萄酒已享誉省内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我家乡特产如虎添翼。今年全国“乡洽会”上丝绸之路上的众多制酒公司与港商签定了大批订单,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和我的家乡将不负祖国的重望,将发挥老一辈“两弹一星”精神和新一代“载人航天”精神,在诞生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土地上再创辉煌。 悟写法:

本文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重点介绍了家乡的美景和美酒。但开头两段的对家乡地理环境的介绍语言十分罗嗦,像“但我没有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等句子都是不必要的,可以删去。另外,文末一笔带过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事例,倒是家乡独特的“美事”,值得作者大书特书,可惜作者对此只是蜻蜓点水。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文章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依据文章的主题认真筛选;否则,就难以突出文章的中心。从这一点上看,本文是失败的。 1.你认为下面习作的主题是否鲜明突出? 2.作者两次引用古代诗歌,起到了说明作用? 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家住甘肃巴丹吉林沙漠边缘。但我没有看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我见过的沙漠并不浩瀚,而且被勤劳的人民改造成了公园。公园里行行白杨树挺立在路旁,沙丘上种满了梭梭、红柳、胡杨、甘草、沙棘等,芳草萋萋,绿阴如盖,我实在叫不出更多的沙生植物的名字。公园里建了跑马场、滑沙场,凉亭,还修了人工湖,丝毫让人感觉不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凉景象。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有幸赶上了网络的末班车,电话和网络使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朋友彼此激情互动,欢畅沟通。

读例文,思考问题。

1.下面两篇习作都是介绍端午节的起源的。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想一想,过端午节的时候,你们那里还有说明风俗?

端午节的起源(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妇女和孩子们还喜欢用丝绸之类缝制成小小的粽子、鸡心、葫芦、樱桃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状的手工艺品——香包,挂在胸前。认为这样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阳正午时,把它扔掉,称谓“扔灾”。 相传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国的都城)。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起源(二)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中华三大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主张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后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觅并向水中抛粽子。

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

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清晨到野外采摘艾蒿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 悟写法:

比较而言,两篇介绍端午节起源的文章各具特色。比如,文(一)以故事取胜,生动有趣,文(二)则材料丰富、旁征博引,更见其研究的深入。

但总体来看,文(二)似乎更优秀些。从写法上,文(二)运用了引用、举例子等方法,对相关的人和事的介绍更清楚明白。从文章结构上看,文(二)也更加注重条理和照应,使结构显得紧凑而连贯。 【范文简析】

四季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它却用甘甜的泉水和肥沃的土地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春天,是个充满生气的季节,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人们背着农具去上地,新的农忙生活又开始了。路旁的柳树发了芽,在春风的吹拂下,拂着人们的脸,村头几座红砖瓦房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夏天,天很热,农民们顶着烈日在干活,汗水一滴一滴流入土地,这可真是“汗滴禾下土”啊! 河边,一群孩子在玩耍、嬉戏。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这时,做一顶柳条帽戴上好不惬意啊。

秋天,一个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景色迷人。去山上走走是少不了的事。山上一片红色,映着袅袅的炊烟,真是一派农家气息。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下走,就来到了一片小树林。这里枝叶茂密,地上还有一层厚厚的叶子,走上去软软的。孩子们爬上树,摘几个果子吃是当然的了。吃着这山果子,孩子们的心里是甜滋滋的。再往下走是一个黄瓜泉,泉口像一个黄瓜,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它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夏天泉水甘甜可口、清凉无比。冬天,水温很高,泉面腾起一片白雾,如仙境一般。

冬天,下起一场大雪。孩子们正忙着堆雪人、盖雪房子、打雪仗??比城里的孩子花样还多。最常见的群体游戏是点起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火堆唱呀跳呀,有的人拿一个带尖的铁棍烧几个土豆,吃着这美味的土豆,乡亲们心里暖洋洋的。

我爱我的家乡,它带给我土香土色的情趣。我爱家乡的乡亲们,他们带给我纯朴的气息。 简析:

本文以四季为线索,巧妙地展示了家乡的人、事、景,表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联想丰富,语言优美,如“冬天,水温很高,泉面腾起一片白雾,如仙境一般”等语句,很有表现力。

家乡的龙眼

我的家乡——同安,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家乡的龙眼更是饮誉中外。 龙眼,因其八月成熟,八月又称桂月,且其果实呈球形,故又名桂圆。它还有其它名称,如“骊珠”、“燕卵”等。那么,同安人为什么称之为“龙眼”呢?据传,古时同安一位少年与恶龙搏斗,龙的眼珠掉在地上。不久,那地方就长出一棵树,树上结出了颗颗果子。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少年的功绩,就把树上结出的果子叫做“龙眼”。

每到龙眼成熟的季节,龙眼树上就缀满了汤圆大小的淡黄色或褐色果子,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条。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座镶满黄色珠子的绿叶帐篷,漂亮极了!

轻轻剥开龙眼的外壳,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那嫩白而透明的果肉,像一颗颗无瑕的珍珠,使人急于品尝。放进嘴里一嚼,更是汁水四溅,香甜可口,令人百吃不厌。 龙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因而被称为亚热带的“长寿水果”。明代的李时珍曾说过:“龙眼大补”,“资益以龙眼为良”。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龙眼的可溶性物质中,含葡萄糖24.91%,蔗糖0.22%,蛋白质5.6%。此外,还含有磷、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龙眼具有开胃益脾、补血安神的功效,是用来治疗体虚贫血、神经衰弱的珍贵补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有远见的同安农民承包了荒山,大量种植龙眼,同安已成为全国五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家乡的龙眼为家乡人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简析:

作者开篇引出说明对象龙眼,接着依次介绍它的得名、色、形、味、药用价值、种植情况,条理清晰。对这些特点,也并未平均使用笔墨,而是详写龙眼的得名和药用价值,略写其它。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另外,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比喻、列数字、诠释等多种说明方法,前两者有龙眼由来的传说及李时珍的评价;比喻有龙眼缀满枝头像“镶满黄色珠子的绿色大帐篷”、果肉像“无暇的珍珠”。这些说明手法的运用,使说明生动、形象,又富有趣味性。

乡水悠悠让我陶醉

外婆的家在苏州农村,那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惟留下缠绵的乡音,悠悠故乡水,还有那外婆沏好的碧螺春??

“这里是水的世界,看那陈西的小河横贯了这小镇上的一切,人事景情融在水里渐渐淡了散了化了??”听余秋雨先生讲述这小镇乡水的故事不觉出了神,还是自己去水边走走,去感受乡水的气息吧。

正值夏日,烈日当空,走着走着忽觉清风习习。顺着凉风,紧走几步,果真发现一条静谧的小河穿梭于水乡古镇。

一切悄然无声,我蹑手蹑脚,不敢打破这独有的宁静。这河面像冷翡翠,仙人镜,还是珠玉盘?一时间我惊呆了,竟不知该何以修饰。当然最在意的莫过于为何日光是如此清凉?定睛细视,找到了其中的原委,那红日当头,恰投入河面中央,万丈华光在水面上散射出条条五彩的光带,光带又好似被这清水所陶醉,脱去了层层的灼热的华袍,最后竟成了点点光斑,在款款柔波中组成螺旋样,好似在跳小蜜蜂的“八”字舞??

习习清风,吹来一群野鸭,悠闲地在水中划过层层同心圆,而后是几只翩然起舞的蜻蜓,沾水润舌,此情此景,不正是“蜻蜓点水款款飞”吗?

人与景在此刻真正地相谐交融。带着这点灵感,我划动我的笔尖,任点点心雨飞舞跳动,任款款思绪飘入云天,任丝丝愁情融入水中,我温柔地写下我生平第一篇诗歌——《东方版威尼斯》。 不经意的一道残阳铺入水中,抬起望去,一个梳着长辫子的村姑,正拿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小鸟在轻鸣,耳边雏燕在呢喃,她轻轻拭干珍珠般的香汗。远处,袅袅炊烟升起,依稀可见朦胧的青砖白瓦。我无意离去,不知是陶醉在这天堂般的美景之中,还是正留恋这天使般的苏州美人?

这悠悠的乡水,不知陶醉了多少人,也不知滋养了多少年的文化底蕴。夜黑了,月色如水,水如天,独立水边悄然:在这“中华文化的后花园”里,乡水陶醉了唐伯虎,金圣叹,是否还有小小的我?? 简析:

悠悠的故乡水,调动了我们多少思乡的情愫。作者笔下的家乡是炎炎夏日,但他(她)的文章却让人感受到了舒心的清凉,让人觉得如汩汩清泉流入心田。小作者很会创设意境,古朴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古镇,随着他(她)的笔触,陶醉心灵,这正是他(她)的高明之处。 家乡变了

我的家乡是白洋淀,那也是小兵张嘎的老家。今年回家乡,我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前几年,由于缺水,白洋淀成了干涸的大坑。1987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家乡的人民为白洋淀引来了水,白洋淀又生机勃勃地活了起来。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清晨,我便约了儿时的伙伴骑车前往我日夜思念的白洋淀。一路上,林木茂密,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柏油路宽阔笔直。来到白洋淀大闸,哦,这里万头攒动,人声鼎沸。这里有农民,也有城里人,有卖食品的,有租游船的。我惊奇地问:“这里怎么变得这么热闹了?”伙伴们告诉我:“咱这里已开辟为新的旅游点了!”我站在大闸上往淀里望去,只见水面上停泊着排排龙舟,十分壮观。伙伴搞来一条小划艇,我们向淀中心划去。白洋淀水清见底,成群的鱼虾在水中穿梭,五颜六色的水草浮在水中。远处大片大片的芦苇向水天相接处伸展着。伙伴告诉我,如今,芦苇塘承包以后,长势非常好。芦苇成了白洋淀地区人民发家致富的宝贝。 荷花也是白洋淀的“特产”。我们的小船划到了荷花潭,只见四周有芦苇的天然屏障,中间弥漫着鲜艳的荷花。粉的、白的,亭亭玉立,花瓣上露珠滚动,真是动人极了。

快中午了,我们上了岸来到我的姑妈家。村里青瓦房舍连成一片,昔日摇摇欲坠的茅草土坯房不见了踪影;姑妈家中的摆设也由往日的一张桌子、两个凳子和一个火炕,变得现代化了,彩电、冰箱、新式家具,已远远超过了城市人的水平。姑妈说:“自从白洋淀有了水,这里就一天比一天富足了??”白洋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这里人民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白洋淀五业兴旺的今天。

白洋淀变了,我的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更富了!我深信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白洋淀会越变越美。 简析:

灯会,是为了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兆头而举行的,所以各村都会比较重视这项活动。我家所在的村子,是小镇最大的村落,所以活动也是最引人注目。它有几个特色。其一就是在祭天快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道长”来念经。还有就是舞龙和舞狮。当然,我们村最大的看点,还是200多盏自制的花灯。每一盏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回味无穷。

这样传统的节日,正在随着我的长大而慢慢的消失,现在已经没了以前那种辉煌的气势了,但是却给了童年的我无数的美好快乐。 简析:

显然,作者是满怀深情地记述家乡的花灯节的。作者详细叙述了花灯节的准备过程和灯会内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尤其是结尾一段,流露了作者的怀念、依恋、遗憾、失落,十分动人。 【同步训练】

一、近年来,随着国门的开放,许多“洋”节也纷至沓来,许多青少年都迷恋上了“洋”节。对这种现象,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请你以“洋节与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例文: 在记忆深处消逝

本文以空间为线,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行踪:前往白洋淀的途中——白洋淀大闸——白洋淀中——荷花潭——姑妈家。在每个观察点上,作者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描写,分别写了热闹的人情和龙舟、清澈的湖水、成群的鱼虾、五颜六色的水草、姑妈家的新式家具,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 我家乡的花灯节

花灯节,是小镇一年下来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一过,各村就要开始准备活动的各项细节。灯节的负责人是各村组员轮流来做,我们老家话称“作头”,意思是领头的。 首先,到每家每户去发灯钱,那是用来买纸、浆糊等。

其次,就是领头的准备在当天晚上要祭佛的食物。领头的要在一张大约有10米长、6米宽的板上准备食物。必须要准备的是,各类剪纸,五谷各一碗,鲜花,必须是山上的花才可以,也是五盘;各类的糖果几十盘,这可以自由发挥,是最麻烦,需要有新意;再有就是需要猪头一只,这在活动完了以后,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小块。

再次,定日子。因为每年正月,是小镇的雨季,经常都是细雨飘飞。我所在的洋中村是正月的二十一这天。当天,祭坛的活动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在晚上有雨,灯会就必须改期。

从小听大人讲“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看纸鸢飞翔蓝天的动人画面,听“贵妃醉酒”的京剧片段??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是一篇铭文,心灵上毫不犹豫地接受着东方文化的洗礼。

而如今,我却更陶醉于“亚当夏娃”的飘逸浪漫,更迷恋奥斯卡金奖的雍容华贵,也更沉醉于迪斯科的动感十足??在某一个角落,某些传统文化在不知不觉地搁浅,我欣然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贵典雅,却忘记了东方文化的深沉韵味。

有一天,当我猛然想起在那个忧伤的江畔,屈原饮恨投江,今天我们用龙舟去悼念;在那个繁灯的夜晚,我们吃着元宵品味过去的时光??我才意识到,记忆深处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不经意间在渐渐离我远去了。

看着圣诞节张灯结彩,看着情人节浪漫温馨,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麦当劳、啃德鸡,我的心里不禁感到一阵悲凉,不知道有谁还能静静地聆听“牛郎织女”,有谁还在兴致勃勃地赛龙舟?? 对于传统文化的逐步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我一个。但愿岁月的长河冲不尽她的繁华,还能给我们以滋养,留给后人一片思念,一片天空。

二、请查找有关资料,写一篇短文,介绍一种国外的节日情况。

篇三:八年级下册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

八年级下册滚动快速作文法学案

滚动快速作文训练方法

第一次滚动快速作文500字

第1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2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3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4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5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6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二次滚动快速作文550字

第6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1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2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3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4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5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三次滚动快速作文600字

第5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6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1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2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3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4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四次滚动快速作文650字

第4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5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6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1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2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3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五次滚动快速作文700字

第3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4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第5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第6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第1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第2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六次滚动快速作文750字

第2队 第一单元 献给母亲的歌

第3

第4

第5

第6

第1

队 第二单元 寻觅春天的踪迹 队 第三单元 科海泛舟 队 第四单元 到民间采风去 队 第五单元 古诗苑漫步 队 第六单元 背起行囊走四方

第一单元

一、训练内容

献给母亲的歌

二、训练目的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通过协作来培养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三、写作指导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等等。

2.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参考题目

1.我的母亲

2.以母爱为内容,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阳光的味道

江西省贵溪市象山学校 王亚玮

妈妈的爱,温暖,明媚,清新,正如那阳光的味道。

——题记

又是一个艳阳天。

我捧着一杯香茗静静地坐在窗前,深邃的《枉凝眉》在耳边荡漾。小屋里射进了两三方斜斜的阳光,很温暖,很怡人。阳光流动在我的肩膀上,像一群活泼跳动的小精灵;又如一个清澈的眸子,瞳孔中满是关爱与希望。我张开双臂,拥入怀中的是流动的阳光,吸入鼻子通至心底的是阳光的味道。

“玮玮,今天是个好天气,晒晒被子吧!”妈妈热情地说道。“随你。”我不以为然。妈妈忙碌的身影立刻在眼前晃动起来,看得我心烦。唉,为什么要打扰我享受阳光呢?我把音响的音量调大了些,继续仰头望蓝天。在蓝天的映衬下,太阳的光晕显得很

柔和。蓝天真蓝啊,湛蓝湛蓝的,像用光滑的蓝丝带编织成的巨篮,白云是点缀其中的小花,太阳是巨篮中最耀眼的向日葵。

不知不觉中,将近黄昏了,看了一会儿书,我准备睡觉了。呵,被子松松的,软软的,暖暖的,还弥散着阳光的味道。噢!这是妈妈的“杰作”。窗外吹来一阵寒风,我把头缩进被子里,把身上的被子裹得更紧了。很惬意啊,就像小时候依偎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我忽然发觉,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在给我晒被子,一直给予我无限的关爱。妈妈用爱编织着一个摇篮,使爱的阳光普照摇篮中的向日葵——我,妈妈平时的鼓励、奖赏、批评和斥责,就是点缀其中的小花儿!

开始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阳光的味道。也许人间并不是天天都洋溢着阳光的味道,不是天天都是我心爱的暖人味道,但至少,要在心里为自己留一股阳光的味道,因为它是母爱的见证!

〖点评〗

本文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小见大”。很多同学写有关“母亲”的篇章都在选材的时犯了难,总觉得事情太小不能见尽显母爱的份量。殊不知,母亲对儿女深挚的爱本来就融于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本文小作者独具慧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一朵浪花——“晒被子”来表现母爱,(张丽锋荐评) 可谓别出心裁。此外,文章的题目以“阳光的味道”比喻母爱显得新颖别致,很有韵味。

2.阴错阳差的幸福

赣县第二中学花蕾文学社 刘静娴

妈妈:“今天你舅母过生日,你看你表妹多有孝心,给你舅母过了生日,又买了礼物。”

我:“嘁!真正的孝心才不是这样呢,现在我们吃大人的,穿大人的,花大人的钱买个礼物就叫有孝心?”

妈妈:“平时你表妹不是也对你舅母很好吗?什么好东西都争着给她吃。”

我:“要是我,我就趁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给你们买房子,买车,看看谁有孝心!” 妈妈:“唉??”

呵呵,放学时的空气真是格外清新,我大口大口呼吸着,一面同死党们打闹嬉笑着,直到看见路上陆陆续续的小学生手里拿着康乃馨时才想起,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当然,从来不会有什么表示孝心的我,今年也不会有什么“肉麻”的举动。于是,我还是若无其事地和死党们开着玩笑,直到??

“天啊,都十二点五十了!十二点五十了!”我无意中看了一下时间,立刻便觉得五雷轰顶,被吓懵了,“怎么办?我完了!我妈昨天还威胁我说:‘明天你再这么晚回来,就别回来了。’这下无家可归了!”我恐惧地向死党们哀嚎道,就差没掉眼泪了。死党们傻愣愣地看着我,没了主意(我妈厉害,她们可是早都领教过了)。

怎么办?怎么办?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应付的理由。可惜能用的早就被我用过几遍了,??唉,看来我是在劫难逃了。都怪自己,玩起来就忘了时间,当我垂头丧气地准备回去领死,突然??

我眼前出现了一家花店,同时脑子里也冒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如果我给老妈送两枝

花,说不定她会“龙心大悦”。接着我再扯一个“买花耽误了时间”的理由,说不定我可以化险为夷呢。好!就这么办!我把主意告诉死党,然后一时也没更好主意的死党和我一起跨进了花店??

“真是该死!一朵康乃馨竟然要2块钱。”我拿着花忿忿地在回家的路上,“要不是怕我妈那天下无双的‘河东狮吼’,我才不会花钱买这开不了几天的破玩意呢?”??不一会到家了,别说我还真有点不敢进去呢!万一我妈以我浪费钱为由,把我狠揍一顿怎么办?我忐忑不安地推开门怯怯地叫了一声:“妈,我回来了??”咦,怎么半天没动静,我赶紧换了鞋走进家门。竟然空荡荡的,没半个人影了?!哎呀呀!我这才想起妈妈早上说了今天单位上有活动,不回来了。真是,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可怜我的六元钱啊??

下午一回家,发现老妈竟破天荒地在家门口迎接我。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啊!正要开口。老妈却先欣喜地叫了起来:“桌上的花是你买的吧!我就知道,我聪明的乖女儿是有孝心的,会给妈妈买礼物,送妈妈一个大惊喜。谢谢,谢谢你??”

需要这么感动吗?我惊讶地抬起头,却发现妈妈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闪动着,那分明就是泪水,是喜悦的泪水,幸福的泪水,多年的心愿被满足的幸福。

我张了张嘴说不出话,陷入深深的自责:我们会为搞好同学关系而大方地送礼物,会为了自己的生日大庆特庆,会为了报答老师的辛勤劳动而花费心思,可是有几个人会想到自己的母亲呢?她们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多么华丽的语言,只要一声浅浅的简单的祝福,她们就会无比幸福,因为她们看到了自己儿女们的一片孝心啊!

〖点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溺爱中的孩子已忘了“孝顺”二字,从未为父母买过礼物或者对他们说一些祝福的话,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文中一次阴差阳错的“孝顺”让小作者深深感受到了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心。作者意在告诉读者:如果你也像以前的我一样,从未给父母送过礼物,你不妨在他们生日或节日时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这对他们来说胜于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文章写得一波为三折,跌宕生姿。题目新颖,吸引力强。语言生动流畅,幽默风趣中又不乏严肃。

不足:有斧凿之痕。 (谢文春荐评)

第二单元

一、训练内容

寻觅春天的踪迹

二、训练目的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写作指导

1.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2.搜集、阅读描写春天的有关文章。

3.读写结合,学习用美的语言来描写春天,培养能将描写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参考题目

1.我心目中的春天

2.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3.自拟题目

五、例文评析

1.等待春天

佚 名

春天真好。

春的天空并不高远,高远了,太飘渺。春的天空也不深沉,深沉了,使人压抑。就这样不高远也不深沉的那么淡淡的一汪蓝天,淡淡的,恬静。

天空这样的蓝,山水亦这样的蓝,蓝蓝的,单纯。

这么淡蓝淡蓝的一汪小小的天空,时不时地飘来那么淡淡地几丝烟云,烟般朦胧,绸般飘逸,雾般轻柔。这单纯的蓝天,便因为这丝丝烟云而有些多彩了。

风是春舒缓的心跳。伴着柔风,这轻纱似的柔云便临风摇曳而舞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娉娉婷婷,婀娜多姿。然而,一丝丝透亮的云丝欲临风绝尘而去,瞬间又游拢而来。离离合合,聚聚散散,隐隐现现间,难舍难分,似有千般情万般爱待诉。

悠悠间,悲欢离合,戚戚切切,万种柔情相思成了愁云。仍是淡淡的那么几缕愁云,哭泣化作雨泪潸潸而下。泪轻抚着花叶间的尘土,想是在洗涤蒙尘的迷惘心灵。

恍惚间,愁云已化尽。暖暖的煦日烂漫的山花,是春甜甜的笑靥。肥肥的嫩叶花瓣,垂着珠露,水灵灵的,透亮透亮,闪烁着许多许多的光。

细雨过后,春的天空仍是那么淡淡的一汪蓝。淡淡的,恬静,蓝蓝的,单纯。 想哭便哭,想闹便闹,一张孩儿脸。春天真好,我心里想着。

可是,我却已不能再像春天这样,像儿时那样了。望着窗外肆虐的寒风,我瑟瑟地打了个寒战。

好想也能将满腔愁思化作泪雨,痛痛快快地哭闹掉,可是,我已不能。听着窗外的寒风,我只能满怀憧憬地期待春天。

风还呼呼,似是给我以回答,又似在说——高远地,太飘渺,深沉地,使人压抑。 屋子里,来回地,我踱着步,等待着真正地回答。

〖点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般的佳作。细腻的描写,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柔柔的情思。特别是文中叠词的大量使用,如淡淡的、娉娉婷婷、透亮透亮……更增添了文章清幽淡雅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赖秀珍荐评)

篇四:到民间采风去

《到民间采风去》阅读

阅读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采访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 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对民间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中国节日

2、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自读、交流、探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从小到大,家乡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放眼家乡的秀美景色,放眼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情。

一、介绍家乡的民间风俗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因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差异,家乡的民俗风情又各有特点。如本单元学习的几篇文章,《云南的歌会》因其承载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而让人驻足观望,《春酒》《端午的咸鸭蛋》因其饱含着浓浓的故乡情思而让人回味悠长,《吆喝》因其记录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生活而散发着永久的魅力。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就看你能不能把你所要展现的家乡的特色突现出来。

二、阅读四篇文章

自读课本21-33页

《百年会馆》 《北国的安逸》 < 故乡的食物 > <秦腔>

三、小组交流读后感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最后一个年集。这个年集,使家乡的年味涨到一个极点。上午9点多,集市上“噼啪噼啦”炸响的鞭炮声已传出几里之外。大人们必须在这天把年货办齐。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情,在三分喜悦五分好奇的牵引下,也早已飞到了集市上。

我们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年集上的爆竹。一到腊月,大家就热切盼望着赶年集,

买鞭炮,玩个酣畅淋漓。好不容易盼到这天,我们保准不用父母叫,自己就能起个大早。这不,我还没吃饱呢,好几个伙伴已来催促我了。这时候,我们的口袋里都有足够的零花钱,大人们在这一天对自家孩子的“施舍”大都很慷慨。 我们直奔人头攒动的鞭炮市场。

鞭炮市场在一片洼地里。鞭炮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卖鞭炮的小贩们都让自己站得高高的,他们伸直臂膀,高高举起长长的竿子,让挂在竿子上的一挂挂鞭炮尽情燃放,以此招揽生意。鞭炮声若响得连贯铿锵,小贩就会得意地向众人炫耀:“要买好鞭炮,听听就知道!好货还便宜,晚了买不到??”有的小贩的鞭炮燃放后效果不好,稀稀拉拉落下许多哑炮,结果招来一片讥笑声。小贩并不示弱,依然高声叫喊:“好戏在后头!咱再放一挂儿,非炸它个心惊肉跳,地动山摇,各位千万别被吓着??”大人们先是在一旁看热闹,听哪一个摊主的鞭炮声最响亮,而后选择性购买。我们男孩子才顾不了那么多呢,兜里的钱买爆竹花光后,就争相捡地上那些没有响的鞭炮,作为额外收获。这时的我们早已把大人“千万注意安全”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

故乡的年集哟,你给了我们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由于这两年卖鞭炮大多都受管制,只能摆摊“哑卖”,不能燃放。鞭炮呢,也都是批发来的,不再是自己卷制的了。这样倒是安全了许多,但年味却平淡了许多。于是就多了几许怀念,几分感慨??

四、【品读感悟】

如果缺少生活情趣和人生意味,家乡的鸭蛋怎么也难以蕴涵生活的滋味,端午的鸭蛋如何也品味不出世俗的诗意。再加上典雅的文言语汇和通俗的口头语言相得益彰,绘声绘色的造型语言和活灵活现的动感刻画相映成趣,一枚鸭蛋的悠悠神韵,怎么不跃然纸上?

【语段仿写】

片段一:关公之所以受到中华民族的崇拜和景仰,是由于他对君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儒道释三教文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正因为如此,关公崇拜今天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文化景观,每年的当阳关陵庙会,数以千计的港澳台同胞、东南亚各国及欧美的华人都要到这里朝圣谒祖。

(张露《当阳的关陵庙会》)

片段二:插秧,是农家大喜的日子。旧时有“栽秧酒、割谷饭,行脚过路有一餐”的说法。参加插秧的人,从早(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到民间采风去作文700)到晚招待7餐。富裕农户还在每人面前放两条干鱼或两个盐蛋,让串工、帮工者带回家。插秧时可以互相嬉闹。遇栽秧速度慢的,速度较快者边栽边围,用秧苗将其围在中间,谓之“装口袋”,被围者须将“口袋”里的秧田栽完才能出田,以示惩罚。

反思:学生在自由说获得环境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所以课堂很活跃,互相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今后应多给学生阅读时间。

篇五:人教八下单元同步作文·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

人教八下单元同步作文·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 题解

1.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样的民俗民风,当地有什么样的过节的风俗场景?请你以“我家乡的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2.要求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字数在500字以上。

范文

哦,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浙江诸暨,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故乡的山,虽没有名山大川的巍峨,但也蕴含着江南特有的秀气。山上绿油油的是庄稼,青翠挺拔的是松树,郁郁葱葱的是竹林。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进这绵绵延延的大山,快乐的小鸟替你引路,幽香的野花为你提神。抬头望望茂密的树冠,用力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站在山顶大声地和群峰交流??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故乡的水,清澈:游鱼碎石,历历在目;柔和:涓涓细流,若趋若驻;悦耳:溪流潺潺,泉水丁冬。常常是山傍着水,水依着山;山在水中走,水自山中流。河中鱼虾成群,塘中鹅鸭戏水。不愧为江南鱼米之乡。

山明水秀的故乡哺育出热情好客的故乡人。客人——不管是远来的,还是同村的,一进门,主人立刻为你沏上一杯清茶,并拿出瓜果,坐下来和你亲切地叙谈。你刚品了几口茶,一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就端了上来。清茶、瓜果、点心,这是乡亲们待客的三部曲,是历来遵循的风俗。当然,其中的道道儿还远不止这些。就拿第一杯茶来说吧,听父亲说,第一杯茶不能太满,必须用双手送到客人手里。喝了三四杯茶后,要主动为客人换茶叶,为了表示热情,还可以在妇女和儿童的茶杯里放适量的白糖等等。总之,只要你来做客,就一定会体验到什么叫“宾至如归”。

故乡的物产是极丰富的,不说这里绝无仅有的历代王朝贡品——香榧,就是人们经常能吃到的东西,也别有一番风味:那一年四季都出产的笋——鞭笋、团笋、毛笋??再配上肉丝炒一碗家乡的年糕,便是最常见的待客点心了;还有山上长的罗汉豆,越冬的地瓜,都是孩子们最爱吃的东西。故乡的饺子也与众不同,它用一种嫩草挤出的汁和着糯米粉做成,裹成的饺子皮呈鲜亮的青色,所以叫青饺,吃起来爽韧而不粘牙,又透着特殊的清香,真是味美无比。

正像某首歌中唱的:我的故乡山美、地美、水美,人更美,说起故乡的山水物产、风土人情来,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尽。

哦,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家乡——欢歌的乐园

乐园,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为你感到自豪,我愿为你歌唱??

那蕴满神秘的大山,那碧透人心的龙潭河水,那优美的传说,那朴素的风情,奏出了一曲充满生机的绿色旋律。

谁不知道乐园是山歌之乡?你看,农民都缠着头帕,穿着草鞋,一身山里打扮,一口浓重的乐园乡音。虽然显得有点土气,但土家人的生活是美满的,心情是欢快的,嗓子是圆润的。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山歌:“党的政策是天平,左右两端都平衡??”那歌声汇入龙潭河,流进了长江、大海;那歌声从大山里飞出,越过千重关山,飞到武汉、北京??他们的歌声有泥土的气息,有乐园的韵味,有土家的风格,情真,质朴,生动。 我喜爱乐园,我爱乐园的歌。当你走进乐园的村村落落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几乎没有不喜欢歌的。每年7月党的生日来临之际,乐园便举行山乡赛歌会。男女歌手穿红着绿,云集乐园镇,这里霎时成了歌山歌海,热闹异常。“乐园”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乐园。

歌声入耳,使人如醉如痴。在赛歌会上,歌手们总要炫耀自己一番:“你歌没有我歌广,祖先埋在歌山上,大哥名叫歌师傅,二哥名叫歌秀才,我名就叫歌口袋。”对方不等歌声落音,就接着唱道:“桑木扁担三尺长,挑起歌本到处唱,长阳唱到北京城,万首山歌献给党。”

若是男女对唱,则更是情深意长了。女的唱道:“想唱山歌不怕羞,情哥哥你快抬头,先看山上花引蝶,再看溪边藤缠柳。”男的唱道:“情妹唱歌哥抬头,歌声随着妹妹走,花引蝶来蝶恋花,藤缠柳来抱成球。”男女合唱:“阿哥阿妹情意深,好比芭蕉同根生,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好比芭蕉心。”阵阵歌声招来热烈的喝彩。 这一年一度的赛歌会,成了土家人的盛大节日。其实平日里,土家人也同样爱唱歌,总是这山唱来那山和:“又有稻谷又有茶,采了头茶二茶发,割了早稻晚稻青,稻谷飘香麦抽芽。”那一声声悠扬的歌声,飘过一山又一山,声声比糖水还要甜。

啊,乐园!充满欢歌的乐园,愿你的优美歌声长盛不衰!

我家乡的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家乡的刀杆节

在祖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里,我的家乡云南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独到的民族风采,最能征服观众。

刀杆节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意为洗去污浊,上刀杆才没有危险。傍晚来临,几千傈僳族人身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在平地上燃起一堆堆巨大的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熊熊烈火“跳嘎”欢唱。待柴火燃成红彤彤的火炭时,一群身着红装赤着双脚的壮汉,豪饮数碗壮怀酒,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大吼一声纵入“火海”。他们在火海中跳跃、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万千红亮的火星,使人眼花缭乱。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在脸上擦洗、搓揉,进行火的“洗礼”,然后又从火堆中捡起烧得通红的铁链你拉我扯。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跳过火海后,身着节日盛装的傈僳族男女又继续跳嘎、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第二天,即二月初八中午,是更令人惊心动魄的上刀杆(即上刀山)活动。它比“下火海”场面更大,气氛更为壮烈。这一天,到处人山人海,一群群傈僳族小伙子磨刀霍霍,然后将36把或72把锋利无比的长刀做横档,绑在二十多米长的两根粗木杆上,再把它竖立起来,一头栽到地上,一头直捣云天,远远望去,就如同一架直通云天的天梯。当作梯档的利刀,刀口向上,寒光闪烁。正午时刻,一声炮响,锣鼓齐鸣,十几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傈僳族汉子来到梯下,赤手抓住刀锋,赤脚登上刀刃,迅速而镇定地一个接一个往上攀登,一二百斤重的身躯在寒光闪闪的刀口上,如履平地一般。这时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目瞪口呆,浑身出冷汗。有的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在紧锣密鼓声中,几副刀杆上的傈僳族汉子陆续登上了半空中的梯顶。此时演出进入了高潮,达到白热化程度。只见他们一个个凌空打倒立跟头,表演各种惊险动作。然后取下插在梯顶的小红旗,顺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下投插在地上。接着,他们又在空中鸣放鞭炮,令观众欢声雷动,令群山发出回响。

说起刀杆节的来历,还是十分感人的。明朝中叶,外族侵扰腾冲边境,多少身强力壮的傈僳族青年被杀戮,多少孤苦无依的老人被逼死。自公元1441年开始,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先后三次率兵约35万人进行征讨,最终在傈僳族人民的配合下,打败了外族,而王骥却在二月初八这一天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噩耗传到傈僳族山寨,男女老少无不捶胸顿足。为此,他们举行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活动来纪念王骥,并将每年二月初八定为“刀杆节”。

改革开放后,上刀杆这项民族传统活动已经走出腾冲,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它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并先后到上海、海口、沈阳等地成功地进行了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报刊、广播、电视台对这一民族活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它誉为“中国一绝”。

家乡的香浪节

香浪节,又称浪山节,是我的家乡甘肃藏族自治州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七月,正是牛羊肥壮的盛夏,水草丰美,风光旖旎。藏族群众利用此时农牧活计不多的空闲,家家户户炸油果、磨炒面、宰肥羊。然后带上帐篷、炊具,骑上骏马,全家离开自己的庄户,到绿草如茵、鲜花争艳的山坡上,搭起帐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过十天半月欢娱的生活。

“香浪”藏语译为采薪,也有译为浪山郊游的。相传早在1000多年前,寺僧每年在盛夏季节外出采伐烧柴,有时因路途遥远当天不能返回,便依山傍水露宿野营,游山玩水。这对整天拜佛念经的和尚来说,无疑是心灵上的解脱。藏语称木柴为“香”,称采樵为“浪”,所以叫“香浪”。这种寺僧采薪郊游活动,后来传到藏族民间,逐渐演化成了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静谧的大草原一夜之间支起了无数雪白的帐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白牡丹。歌声、乐声,还有熙熙攘攘的人欢马叫声,交织在一起,把草原搅得一片沸腾。人们饮过浓醇的酥油茶,喝过甘甜的青稞酒,吃过手抓羊肉或油馍瓜果,穿着盛装,从各自的帐篷里走出来。在一片空地上,由一位有威望的人指挥,开始了各种娱乐活动。赛马、赛牦牛,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竞技活动。在开阔的山坡上,鸣枪为令,骏马如飞。牦牛疾奔,最先到达终点的健儿,将会得到一条洁白的哈达,作为胜利和荣誉的标志。赛跑,掀起了欢乐的高潮。青年、老人、妇女、儿童分组进行比赛。老人组里有80多岁的老汉,儿童组里有四五岁的“稚小鸭”,所以跑起来千姿百态,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摔跤,这可是小伙子们逞能的项目,越是顽强,越激起人们赞许的掌声。拔河更是一种奇特的竞赛方式:两人相背而立,赛绳挂在脖子上,由两腿中间穿过,四肢着地,爬着拔河。力量和意志的较量,赢来阵阵笑浪。

体育节目结束以后,接着举行独具风格的文娱活动。男歌手拿着扎着红绸或羊毛的酒瓶,在场上高唱祝酒歌,祝贺“扎西”(吉祥)。唱到兴起,便扭动起舞。头一名歌手唱完,就将酒瓶传给另外一个人,谁接酒瓶,谁就要高唱欢乐的歌。女歌手则挤在伞底下,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到兴高采烈时,就情不自禁地手挽手跳起舞来。夜深了,在七月七的晚上,多情的少男少女们,一对对,一双双,情绵绵,意切切,偎依私语。因为这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日子,是充满了真情、美满、幸福、欢乐的日子。

随着时代的变化,藏族人民的香浪节也由古老走向现代化。不少牧民在香浪节期间提上收录机,搬来彩电,还有气垫床、摩托车,给这绿色的世界,揉进了现代化的色彩。

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大家要来看看,那是最欢迎不过的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