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参观古汉台的相关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0:58 体裁作文
参观古汉台的相关文章体裁作文

篇一:游古汉台有感

观古汉台有感

今天的党员活动内容是参观古汉台,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作为汉中“西汉三遗址”之一的“古汉台”为汉刘邦驻汉中宫廷遗址,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非常有名的汉代遗迹——古汉台!

公元前206年,一场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王朝后,西楚霸王项羽自恃功高,撕毁各路义军与楚怀王所定“先攻下咸阳者王之”的协定,将先拿下咸阳的刘邦封为汉王。刘邦忍辱屈就,率大军由子午道进驻汉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台宫廷———即今天的古汉台,并用张良计火烧由关中进入汉中的所有栈道,以示他已很满足当汉王了,不会再北上与项羽争天下,来麻痹项羽,打消项羽对他的戒备心理。刘邦以汉台为宫廷,以汉中为根基,在汉中习兵练武,广纳贤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韩信为汉大将军,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陕西宝鸡)”的战术,打项羽个无备,出奇制胜拿下三秦(今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关中地区)。

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古汉台如今是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台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碧池内荷叶繁盛,有江南水乡之感。

走进大门绿草如阴的树木和茂盛的爬山虎真是绿的耀眼,我沿这

石级向上,抬头就是望江楼,楼顶上是绿色的玻璃瓦,有几根粗壮的红色柱子上描绘着金花彩画,中间有绿色的栏杆。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公元前206年,刘邦自汉中发迹而的天下,逐定号为汉,他曾驻跸的宫廷被称为古汉台,刘邦为这里的汉王。刚到门口,便看见两只一米多高的石狮子蹲在大门口两旁像两位英勇的将军守护这古汉台,大门的横匾上写着“古汉台”三个书大字。

走进大门绿草如阴的树木和茂盛的爬山虎真是绿的耀眼,我沿这石级向上,抬头就是望江楼,楼顶上是绿色的玻璃瓦,有几根粗壮的红色柱子上描绘着金花彩画,中间有绿色的栏杆,里面是陈毅的书法展。陈毅是清朝末期城固人,是有名是书法家。他的字雄浑有力,自成一派。望江楼前面有一个石头雕刻,刻着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写的“大风歌”。

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珠,听导游说:“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寻香访桂之处”。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疑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古汉台现在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下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

博物馆馆内所藏文物十分丰富,珍藏各种文物达12000多件,成为汉中文物的荟萃之地。汉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台苍玉”与褒斜栈道、石门石刻均为文化珍品。有“国之瑰宝”、“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等题词的赞誉。其精华所在是“汉魏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它们属于国内外久负盛名的汉魏摩崖刻石,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内容对研究我国交通、水利、科技、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研究汉隶演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东汉镌刻的《襵君开通褒斜道》与《石门颂》摩崖为一级中的甲品,更体现了《石门十三品》的价值。

古汉台内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府署东北隅有“天汉楼”,即望江楼的初称。物换景移,几经兴衰,如今的望江楼,更给人一中庄严隆重之感,它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巍的风姿,早已成为汉中古城的标志性古建筑。登楼远眺,四面云山,如展画卷;俯视城区,楼台林立;环顾庭院,古树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楼,使人心旷神怡,追往抚今,感慨万千。望江楼高约17.5米,登楼可以眺望汉中市全貌,此楼历代多有损毁,现存为民国四年重建。望江楼是一座八角宝塔形建筑,分三层。从正面可见一副对联:“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汉中古汉台是属于汉中的一个历史文物之地,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宝地。走进古汉台,你就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古人的各种英雄事迹,以及文人的那种精神气息。这就告诉了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的历

史,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去改变世界,改变我们面前的困境,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和谐快乐的文明世界。

篇二:古汉台

古汉台

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它台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

鸿门宴后,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汉王由子午道来到汉中,边行边烧绝栈道,以示无北还之意。来到汉中后,他的心情非常气恼,萧何及时劝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相对应,是天意如此,愿大王王汉中。于是汉王养精蓄锐,并接受萧何的建议,拜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为大将军,一军皆惊。随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越秦岭,消灭不可一世的项羽,从而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汉中开汉业,汉中成为西汉王朝的发迹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及寒溪夜涨.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典故,传颂数千年。

宋代之后,古汉台成为汉中府署的后花园。望江楼,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位于古汉台的最高处,它兼有南北的建筑风格。

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

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褒斜道是穿越秦岭的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开通一条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隧道及其南北的山崖间镌刻了178种石

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门十三品。

石门十三品,指的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

东汉《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原在石门洞南约一里的山崖间,石质为云母片岩,碑面凸凹不平,间有沟壑,文字漫漶,书法风格隶中带篆,颇有古韵,这种书法风格,全国只仅此一种,被誉为国宝级文物。

《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建和二年刻,与《甫阁颂》《西狭颂》一起,并称为汉三颂,是隶中极作,书法珍品。它记述了己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力驳众议,终于修复褒斜道的历史,还反映出东汉时期穿越秦岭间四条道路的历史。这些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石门颂》是隶书极佳,代表着古代隶书的最高水平。它奔放质朴,浑壮飘逸,是千百年来书法家竞相临摹的佳作。清代张祖翼评价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此后还有《杨淮杨弼表纪》《李君通阁道记》等汉代石刻,它们的风格继承了《石门颂》,但又有发展。

《玉盆》,相传张良所书。它位于石门南褒河中,它形如巨盆,色泽如玉,“浮浪玉盆”是清代褒谷二十四景之一。

《衮雪》是魏王曹操书写的。“一代枭雄”曹操一生两次来过汉中。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讨五斗米道及其张鲁不战而胜;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 (219),当时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这方石刻就是他第二次来汉中时书写。当时见褒水浪花飞溅如滚雪之状乃书。 字横刻,其通高67㎝,宽148㎝,字径35—46㎝,传说为曹操手迹。落款“魏王”,字径6.5㎝,与“衮雪”二字风格迥异。该摩崖虽经历有年,但字迹清楚,神韵依旧。

《石门铭》是北魏永平二年镌刻在褒河石门东壁的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北魏石刻。记述了北魏年间褒斜道改道的历史。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书法艺术价值。

《山河堰落成记》此摩崖原在褒河石门南数十步河西侧山崖间,通高226㎝,上沿宽510㎝,下沿宽506㎝,四周鼓出约15㎝的边子,崖面两端内收、中部外鼓呈曲形。文自右向左竖排16行,每行9字,字径约六寸,隶书。共135字,全文如下:绍熙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艺、戍帅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徕劳工徒。堰别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酾渠四百一十丈。木以工计,七十二万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计,一十五万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尽决。秋,使者被旨兼守事,会凡役,慨念民输当四倍于每岁之常,乃官出钱万缗,为民助。查沆、贾嗣祖、晏袤、张丙实董其事。记述了南宋年间大水冲坏山河堰,官民共修的历史。是南宋隶书第一人晏袤所书,是宋隶的代表作。

石门十三品虽然只是十三种摩崖石刻,

但它反映出隶书由古隶—汉隶—魏书—宋隶的演变历程,这是其它石刻无法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历代书法家对它无比珍爱,而且在国外享有盛誉。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说:“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其中的

《大开通》《石门颂》《杨淮表记》和《石门铭》,被列入日本中小学生的教科书。

2学术研究

自1994年开始,围绕蜀道及石门石刻的研究,相继召开了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石门摩崖刻石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石门十三品撮要》和《石门石刻大全》等一批研究成果。

3历史沿革

西汉至南宋

公元前206年 沛公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古汉台相传为其驻跸之地。

西汉高祖九年(前198年) 汉中太守田叔,筑古汉台。

南宋 筑天汉楼,即后来的望江楼。

明清时代

明弘治十六年(1503) 汉中知府周东新建洗心亭。

清康熙十年(1671) 汉中知府钟琇修建喜雨亭。

康熙二十六年(1687) 汉中知府藤天绶重修古汉台。

康熙三十五年(1696) 著名学者王渔洋游古汉台,并写成《汉台》一诗。 康熙三十七年(1698) 汉中知府陈邦器整修古汉台,在其东北隅建成清晖亭。 乾隆初年 汉中知府朱闲圣重修东廊射圃。

乾隆三十二年(1767) 汉中知府王时薰整修清晖亭,并立碑记之。

嘉庆十九年(1814) 著名爱国人士李星沅任汉中知府。

嘉庆年间 汉中知府严如熤修成一草亭。

道光三年(1823) 王志沂、卢绅游古汉台,王志沂写成《汉南游草》一书。 道光七年(1827) 陕西巡抚林则徐游览古汉台,并吟成《汉台》一诗。

道光二十六年(1846) 汉中知府段大章重葺堂东厅。

道光年间 汉中知府段大章修建镜吾池、枕松舫。

同治十年(1871) 汉中知府刘堃重修正屋配厅。

民国期间

民国二年(1913) 陕西观察使南兆丰整修古汉台。

民国七年(1918) 汉中道尹张士秀重修望江楼。

民国十四年(1925) 汉中道尹阮贞豫整修古汉台,新建竹林阁,聚集汉中书画名流,极盛一时。

民国十五年(1926) 汉中道尹阮贞豫创建淑行初级女子学校、正蒙初级男学校和国文专修科学校等。

民国十八年(1929) 汉中名宿刘次枫(宗向)在古汉台建立汉中联合县立图书馆。 民国二十一年(1932) 陕南特委在古汉台活动,望江楼和东华厅是当时重要场所。

民国年间 汉中著名画家牛秩阶寓居古汉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7年9月1日 汉中市党史办在古汉台举办革命历史文物展览。

1958年 汉中市博物馆开始启动。

1959年11月25日 汉中市博物馆挂牌,正式对外办公。

1965年春 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来馆视察,并欣然题写了“望江楼”等。

1970年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原地兴建石门水库,将以“石门汉魏十三品”为代表的著名摩崖石刻凿移至古汉台保护。

1978年5月23日 汉中市博物馆正式向全社会开放。

1981年 石门汉魏十三品陈列室建成并对外开放。

7月 北院铁树开花,一时成为汉中旅游观光的热点。

1982年11月5日 国家文化部部长黄镇、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视察博物馆,并为石门十三品题词“国之瑰宝”。

1983年8月10日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李鹏来馆视察。

9月 第一届褒斜道石门研究会召开。

10月 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来馆视察。

1984年10月 国家领导人杨静仁来馆视察。

10月15日 汉中市褒斜石门研究会会刊《石门》(内部刊物)创刊号面世。

1985年3月 日本著名书法家种谷扇舟先生来馆参观,并欣然题字“汉中石门,日本之师”。

10月郭荣章著《石门摩崖石研究-石门十三品研究专辑》,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2月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竣工。

篇三:古汉台导游词

古汉台

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西北小江南——汉中观光游览!很高兴能在这人杰地灵的魅力之城与大家相识,在这您不仅能欣赏到秦巴汉府的阔大,也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神韵,更能感受到历史带给您的人文气!我呢是汉中职工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我叫任志华,大家可以叫我任导。我旁边的这位师傅姓王,他是汉中市十佳旅行车司机之一。此次汉中之行将由我和王师傅陪大家一起度过,我们将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汉中吃的舒心、玩的开心、住的安心。祝愿大家把最难忘、最美好的回忆留在这里,把愉悦舒适的心情带回家!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离开了下榻的邮政大酒店,前往今天参观的第一站古汉台。古汉台是汉王刘邦的行宫,又名七星台。1958年汉中市政府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现在的汉中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20分钟的行车,请大家往窗外看前方不远处就是古汉台了。请大家携带自己的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下车。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高楼就是望江楼,古人在此留下了“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的诗句。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看一下“汉家基业”汉基。公元前206年,项羽违背“谁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封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认为汉中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自然不愿意来。萧何劝谏道:“汉中,语曰 ‘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能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发现汉中气候温润,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一举攻出散关,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纪念他从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 “汉”。这里一直被视为汉室帝业的象征,有诗为证:留此一杯土,尤为汉家基。著名学者余秋雨来汉中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是汉人,说汉话,写汉字,我建议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都把这里作为自己的老家,我建议大家有空能常回家看看!

经过桂荫堂我们来到这里,大家看到的两幅壁画,右手边这幅就是家喻户晓的鸿门宴。描绘的是刘邦先入关中激怒项羽,恶战在即,刘邦到鸿门找项羽谢罪,九死一生逃回坝上的情景。左手边描绘的是刘邦当年设坛拜将时的情景。右手边呢是拜将图,刘邦在鸿门逃离虎口后,在萧何的推荐下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采用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出三关,一举拿下三秦大地!下面我们去参观栈道陈列室!

大家看这个栈道的栈字,栈道的“栈”字,左边为“木”字旁,说明栈道的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右边为“浅”字的右半边,说明栈道主要顺着河谷,依浅水区而建,一方面运送木料简便易行,另一方面取水方便。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开山工具,聪明的古人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凿栈道,符合今天物理学“热胀冷缩”的原理。用猛火烧之,就近取河谷之水激之,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柱孔、壁孔,立木为柱,上架木梁、石梁,铺之以木板,供人、车行走,这就是栈道。汉中被誉为“栈道之乡”,在中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战国策·秦

策》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西南之间往来的必经之地。栈道分“南三北四”,共七条栈道。北栈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因连接秦地,又名秦栈。南栈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因连接蜀地,又名蜀栈。在七条栈道中以褒斜栈道最为重要,是修建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短、最为合理的一条栈道。褒斜道是横跨秦岭、连接关中与汉中、巴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一条国家级“高速公路”。褒斜道以秦岭为界,北边沿斜水河谷而建,出谷口为斜谷口,连接关中眉县。南边沿褒水河谷而建,出谷口为褒谷口,连接汉中,因此称为褒斜栈道。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下金牛道,它涉及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骗局。据说当年秦王在秦岭中游玩巧遇蜀王,两国国君相见,秦王非常高兴就把自己随身的玉佩送给了蜀王,来而不往非礼也,蜀王也回送了礼物,中国人讲究含蓄,秦王不好意思当面打开,回国后打开一看,非常生气,原来蜀王送给他的是一包黄土,正要发怒,手下一位谋士灵机一动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黄土代表国土啊。秦王大喜,便照谋士的注意,让人给蜀王传信说,我们大王准备送给你们几头能粪金的石牛。蜀王大喜,偏派了5位大力士,遇水搭桥,遇上开山,没想到秦王派了大批军队跟着大力士灭掉了蜀国,这就是金牛道的来历。下面去参观被称为国之魁宝的石门十三品展室。

这里展出的都为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就是以自然山崖为依托,稍事修整后刻上文字。石刻之风,兴于秦而盛于汉,两千多年来,绵延不断,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通摩崖石刻《大开通》,曾在泥沙青苔下沉睡了数百年。最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通溢满生命能量的艺术品,而以为那些刚劲有力的线条,不过是崖壁的自然龟裂。审视《大开通》的开通二字,书法家看到了古拙开张,政治家看到了开创开拓,哲学家说它包容天地,军事家则想到了开疆拓土,应该说这正是对汉中历史的认识,也是对汉中精神文明的理解。

大家知道,枭雄曹操诗文华盖天下,他的书法却十分罕见。现在大家看到的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书写。史书记载,曹操一生两次来到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闻讯爱将夏侯渊被刀劈定军山,便亲帅大军四十万,来到汉中与自己的老对手刘备一决雌雄。人算不如天算,两个月过去了,总是相持不下。心情郁闷,在部众的陪同下来到今天的褒河散步,看到水激岸石卷起的千层浪花犹如白雪翻滚,回首往事,一时心情澎湃、感慨万千,便提笔写下了滚学两字,以抒情怀。大家看,这两个字近篆而非,行笔纵放不羁,确有波涛澎湃之势。以此来表现自己的风采神韵和魏武精神。

好了,古汉台的讲解到这就结束了,请大家自由参观,半个小时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篇四:古汉台

古汉台

发布时间:2010-04-24 00:33 来源:汉中日报

304 阅读次数:

起初,古汉台就叫汉台,听着很亲近。

汉台隔在东大街和中山街之间的民房当中,是城里历史最久远的古迹。汉王刘邦当年就住在这里,后来成了历朝历代的府衙后花园。新中国成立后,府衙改作地方人民政府,汉台闲置了很长时间。

那时,城里人对这座高台深宅并不在意。虽然知道刘邦当年是从这里招兵买马,筑坛拜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败楚霸王,当了皇帝的,但人们一心扑在走合作化道路、公私合营和大跃进的热潮中,没人想到汉台。台子东边的那座仿古门楼也经常关闭着,很少有人进出。

往汉台走是条半截子路,从中山街东边向北,拐进去不远,左侧就是。前面没有路,被民房堵着。台上朝东的门楼正对一片叫汉台坝的空地通向丁字街中段,经常有人抄近路走这里,省去了中山街和丁字街相连的那段路。小时候没上过汉台,连从东大街能看见的望江楼也没有印象,因为街上都是和望江楼一样陈旧的老房子。童年的记忆里,汉台仅仅是东面那座神秘的门楼。 直到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上了汉台。登上门楼,台阶上新立了一座标语牌,上面是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全国每一个城市,都应该有博物馆”。进博物馆参观是一件很庄严的事,那一天让人觉得长大了许多。汉台上到处打扫得很干净,里面有花坛和古树,路边斜倒着许多记叙汉中往事的古碑。庭院的路面是鹅卵石铺的,浸着久远的水渍痕,人走在上面,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

台上大部分老房子都很破旧,那座俗称九间房的望江楼,挂着行人止步的牌子。只有院子中间的两排砖瓦房很整齐,听说是民国时城里的图书馆用房,现在这是陈列室,展台和玻璃柜里

放着各种汉中古生物化石,有梁山石燕、珊瑚、大象骨骼等。靠院子边上,还有从北教场文化馆迁来的古铜钟和大玉石。东侧的老房是解放前地下共产党住过的,里边有革命者用过的遗物。除了化石和革命文物,博物馆里再没有别的展示,人们也不觉得这里少了什么。

望江楼虽然没登上,但对它印象深刻。楼有三层,坐北朝南,楼柱和门窗透着褪色的彩绘。望江楼与城里别的楼阁迥然不同,如果说城市中心的钟鼓楼端庄,饮马池边的三台阁巍峨,南门外的镇江楼古朴,汉南书院的魁星楼稳重,那么,这望江楼则是远观精巧别致,近看秀中藏雄,气象宏大,有秦地南来第一楼之称。楼的底层有五大间。廊檐宽敞,一位穿制服的老先生坐在藤椅上看报;二楼缩为三间,门窗外边凌空横出一道观景的悬空走廊,颇有些古意;第三层再缩为一间,翼然似亭,四面皆开有木格花窗,听说坐在里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观赏远处的汉江。 汉台坐北朝南,从望江楼北边往下看,底下是东大街一家店铺的院坝。望江楼高大的屋基就是人家的后院墙,这让人联想到刘邦住的时候,下边也许是酒肆肉铺、柴集马市??

汉台的历史古老,以至连附近的街巷也被熏染得古香古色。从中山街东头到丁字街上,铜匠铺、银匠铺、丝铺、铁匠铺、戏装店等,一家挨着一家,从那些老街门前经过时,常有一种熟悉的亲近感觉。铜匠铺摆的锣钗,银匠铺挂的手镯项圈,戏装店内珠光闪亮的公主头饰等,漾溢着古朴而简单的生活情趣。老店铺主人坐在铺柜后和街面路过的熟人打招呼,像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的老乡。

最引人注意的是汉台坝,有丝铺的女人在那片空地上绞丝,说是给蚕丝上劲,增加丝的韧性。她们一人把丝锭上的蚕丝反复在木转机上牵引,另一人坐在地上手摇木转轮。绞丝的场景很美,数不清的细丝在半人高的空中摇曳着,形成一片梦幻般透明的丝带。每到绞丝的时候,就有调皮的儿童从缥缈的丝带下穿梭玩耍。 多年后,城北褒谷口的一批汉代摩崖被凿迁到汉台,从汉中出土的许多文物也陆续在汉台博物馆展出。随着城市街道拓展,那条从中山街拐进来的半截路,已经直通到东大街。望江楼

下的居民院落也消失了,前些年新添了一座漂亮的汉台北大门。附近,旧的老店铺都换成了新式的字画装裱铺和时髦的古玩店。如今,汉台的名字改成了古汉台,但却没有了儿时的那种古意。 (张尚中)

篇五:古汉台讲解词

古汉台讲解词

欢迎大家来汉中市博物馆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是1958年在汉初“汉台”遗址上创建的一座地方性综合历史博物馆。发展至今已是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这里所说的汉初遗址实际上就是刘邦当年曾经驻跸过的刘宫遗址。人们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汉台为古汉台。已可称为汉中古城的标志。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末农民起义,当时群雄并峙,烽烟四起,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刚愎自用的项羽分封为汉王,领地巴、蜀、汉中、都南郑。南郑就是今天的汉台区。于是,刘邦就率众从子午道来汉中委身汉中王一职,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水上游,北有秦岭,南有巴山。在当时,这样的地方是很荒凉的,一般是迁徒葛役的地方,因此刘邦心中很不高兴。萧何及时劝告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往汉中”,刘邦很信任萧何,于是安心以汉中为根据地,制定策略,招贤纳士,拜韩信为大将,采用三十六计之一的“明修暗渡”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出其不意的灭掉三秦,继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王朝,因此,刘邦与汉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设在此处的根雕与石基正是此说的象征,喻赤“汉台”。汉中是刘邦的立国之基,从树根的造型来看,像一条腾飞的龙头,昂首挺立,这棵树根想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真正喻意是这里是龙头之地,石基之上刻有汉台二字,背面是刘邦所写的大风歌。

汉台坐北朝南分三个台级。逐渐升高,汉台台高7米,因此汉

台又叫七星台。这里是一处环境优雅,风景迷人的园林式建筑,最高处的望江楼始建于南宋时期,后经历代官员多次进行维修,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风采是1995年落架大修的。它保留了原有明清式的建筑风格,望江楼上下三层,是典型的多檐式高层建筑,高达17.5米,建筑面积667平方米,在我国古代尚有临江传统,一般都统称望江楼,但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腾江阁等等。而此处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与汉江有数里之遥,怎么能叫望江楼呢?望江楼在当时可称之最高建筑了,加上古时汉江水流充沛、航运繁忙,登上此楼极易看到江流如画,白帆点点、巴山如黛、云烟飘渺的如画美景。

到此最高,看其树春流,一览兼收秦蜀景。

何须更上,诵好山云影,无

参观古汉台的相关文章

言已尽,宋元涛就描写了登楼眺望的惬意。

古汉台古树名木繁多,有誉为汉中市市花的旱莲和桂树。有历史久远的铁树和皂角树等等,古汉台桂树成荫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汉中气候温润,适宜桂树生长,桂树高雅名贵古今皆知,最大一棵桂树已有200年的树龄,树高可达12米。这两株铁树,高的这株树龄约100年左右,高2.5米,另一株高0.7米,树龄50年左右。这就是市花旱莲,二月下旬始花,三月上旬盛花,先花后叶,大型钟状,紫红色。

为了能使大家对以汉台为缩影的汉代汉中的历史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展室就是以汉代出土文物为展品,通过对汉代杰出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文物的认识,能得到精神的激励与艺术的享受。

展室从四个单元向我们再现汉代汉中的辉煌,请看第一单元:汉代汉中英雄谱

自汉朝建立的四百年间,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汉代汉中的名人层出不穷,并在历史岁月下留下了斑斑足迹,至今的如孺皆知。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统治者-----刘邦,他能建立西汉王朝,正是因为他知人善任,宽宏大量,是一位识人,用人的杰出人物,他对在建立汉室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忠实随从这样的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加有容乃大、抚百姓、给魏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玖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这几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依靠有智慧能够出谋划策的贤士,论智慧我不及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及萧何,能够统军打仗的我不如韩信。这三位“汉初人杰”使汉中成为汉王朝的发祥地,地位也日益提高。

刘邦于公元前195年4月病逝于长安长乐宫,葬于咸阳,长陵是刘邦与吕后的合葬墓,汉代实行同墓而不同穴,两座墓穴相距200米左右。刘邦基在西,吕后墓在东。“长陵东当”“长陵西当”这两种瓦当就是出土于长陵之园,瓦当是一种建筑材料,也可称为是一件装饰品。“汉并天下”“当王天命”这两种文字瓦当则说明刘邦当王是天授意的,这里陈列的兵器不仅体现出当时的铸造工艺,更体现出汉中曾乃兵家必争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汉武帝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城,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奠基

者张骞是我们汉中城固人,他代表中国的开放开拓的精神走出世界,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世界历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封为“博望侯”,他逝后就归葬故里,张骞墓在城固县七里博望乡饶家营。

被誉为四大发明之首的造纸术,它的发明者----蔡伦。西汉时期他总结民间造纸经验,使用橡树皮、麻布、破鱼网等新材料,改进造纸技术发明了“蔡候纸”从此真正意义上就有了纸,纸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蔡伦墓在今洋县龙亭铺封地,结合这张造纸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纸的制作程序复杂,它这种制作工艺至今还在延用,像镇巴样纸,就是如此制作的,你们看这种流程和我们汉中小吃面皮的制作及为相似。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外戚专权、宦官执政,政治腐败不堪,曾任东汉顺帝、冲帝、质帝时的太尉----汉中人李固,他不惜生命主持正义与黑暗势力对抗。被誉为“鲠直派领袖”。后被外戚奸权梁冀迫害致死,葬于城固县柳林镇,他所说的:饶饶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等已成千古名句,还多次被毛主席引用过。

在神巫之术盛行的西汉时期,汉中曾演绎过“一人得道,仙及鸡犬”的典故,此后到了东汉末年,中国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张道陵)之孙张鲁在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下割据汉中及相邻地区,创建了”五斗米教“,倡导平均主义(原始的共产主义)。汉中成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他这种倡导平均主义,政教合一的政权治理的汉中地区俨如世外桃源,太平景象持续近30年,不仅使汉中人民免受战争

之苦,也使汉中成为流之百姓的避难所。张鲁在汉中20多年,立下了保境安民的历绩,而且还留下了许多活动过的遗迹:张鲁成,今勉县老城,黄金谷,今洋县等地。在汉中勉县还有的张鲁女儿命名的女郎山和女庙。

延以三国时代,更有智慧的象征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已成千古佳话。万世楷模,他以汉中为根据地,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军中,遗嘱安葬于勉县定军山,以示不忘北伐之志,他在汉中期间,实行“殖谷务农闭关息民”的政策,同时兴修水利,奖励农桑,训练士卒,改革武器装备以提高战斗力,如制作木牛流马,十天连弩、扎马钉,推演八阵图等。

这组石人,石马原置于城北石马坡田间,后搬至古汉台,它是三国时期,为蜀国屡建功勋的魏廷墓前的遗物。

汉中成汉业,汉中多人杰,汉代汉中的英雄人物谱写了历史华章,铸就了天汉之魂!

2000多年前,在汉中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剧。秦代末年,就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誓约下,刘邦进入咸阳,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致伤人及盗者抵罪,废除秦朝的苛政,这一举措深得老百姓的称赞,都希望刘邦能留在关中做王,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策划了一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在鸿门宴上凭借张良的机智与果断,刘邦才得以保全性命。由于项羽势众力强,刘邦只好听从安排做一个汉中王。从子午道来到汉中刘邦听取张良的建议烧掉了栈道,通往关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