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狮子与老虎生死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16:23 体裁作文
狮子与老虎生死斗体裁作文

篇一:东师大研究生课程《世界古代史》专题答案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 名: 宋 增 丰 单 位: 镇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专 业: 历 史 考试科目: 世界古代史 考试分数:

2014年8月28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网络课程“世界古代史”

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满分40分。要求:以简明而准确的文字呈现各词条的确切含义,文字量不必过大,但基本信息要点务求完整。) 1、军事民主制

答:军事民主制是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2、大流士

答:大流士为波斯帝国的统治者.他利用波斯帝国发生政变的机会,联合一部分波斯权贵,杀死政变领袖高墨塔,登基为王,继而镇压巴比伦、埃兰、米底等地起义,恢复了濒于瓦解的波斯帝国秩序。在位期间,大流士大大扩张了波斯帝国的疆域,形成了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

3、《摩珂婆罗多》

答:《摩珂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珂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珂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 4、特洛伊战争

答: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Helen)为起因,道出以阿伽门农(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5、隶农制

答:隶农制是古代罗马的一种土地剥削和人身依附关系,隶农初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是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权民。与行省经济兴盛适成鲜明对照,这时帝国的中心意大利开始产生农业衰落的现象。共和后期百年内战中大规模的屠杀、流放和没收财产,以及得胜将领犒赏退伍老兵和广建殖民地,使公元前2世纪以来大地产的增长暂时受到抑制,中小地产一度普及于意大利和行省部分地区。

6、凡尔登条约

答:凡尔登条约是分割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查理曼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根据条约,加洛林帝国一分为三。洛泰尔仍承袭帝号,并分得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以及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以西,埃斯科(斯海尔德)河、默兹河、索恩河和罗讷河以东地区,称中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东法兰克王国;秃头查理分得洛泰尔领地以西地区,称西法兰克王国。该条约所划分的疆界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大体上确定了近代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兰西三国领土的雏形。:

7、《古兰经》

答:《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古兰”一词系阿拉伯语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或“读物”。中国旧译为《古尔阿尼》、《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等。中世纪伊斯兰经注学家根据经文的表述,说它有55种名称,其中常以“克塔布”(书、读本)、“启示”、“迪克尔”(赞念)、“真理”、“光”、“智慧”等来称呼。 8、笈多王朝

答:笈多王朝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疆域包括印度北部、中部及西部部分地区。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笈多王朝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

二、问题简答(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要求:以简明而准确的文字对各问题进行作答,文字量适中,务求要点明确、条理清楚、史实陈述准确。) 9、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人类从事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革命还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由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此外,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

10、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答:从3世纪起,帝国北部各日耳曼部落加强了对罗马的渗透。西罗马帝国在苦撑了百年之后,终于彻底覆亡。在古典帝国的废墟之上,日耳曼人建立起十几个国家政权,开始承担起历史所赋予的革故鼎新的使命。因为这些落后民族,凭借新兴的国家政权给予罗马社会以最后一击---废除了奴隶制度,从而为西欧文明的继续发展扫清了障碍。即日耳曼民族大迁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可以总结如下:

①日耳曼人的到来引起了西欧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即罗马式奴隶制被强行废除;日耳曼人原有的氏族部落组织迅速解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②蛮族国家的建成,使西欧统治者的人种构成发生了变化。

③西欧文明的重心由地中海沿岸迁至西欧内陆地区,由城市转至乡村。 总之,5世纪前后,罗马帝国的衰亡、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和建国,构成了历史大变革的主要内容。西欧文明的发展格局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的封建社会在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的相互融合中,逐步形成。

三、问题论述(共1道题,满分30分。要求:深刻理解问题实质,以基本史实为依托,全盘考察与问题相关的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展开合乎逻辑的综合评析。鼓励进行有理有据的自由学术发挥,答案文字量应有一定规模。)

11、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狮子与老虎生死斗)

答: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①奴隶制经济危机导致了帝国经济的崩溃。布匿战争之后形成的奴隶制庄园不仅导致了共和国基础的瓦解,而且为帝国时期的3世纪危机埋下了隐患。这场危机使以后的罗马经济出现了很多变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这一系列的变化造成了罗马中央政府的财政枯竭和地方封建势力的形成,终使帝国衰落;隶农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和不受法律约束的封建主义的兴起;工商业的萎缩;货币从流通领域的消失与向自然经济的倒退;

②罗马帝国主义的征服政策使罗马制造了1个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环境。罗马大量财力、人力的耗费皆与这种政策有关。维持大的军事机器耗尽了国家的资财,

篇二:《雪地寻踪》阅读作业答案

高邮实验小学阅读作业

《雪地寻踪》阅读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相应题目的括号里。

1、《雪地寻踪》的作者是比安基,他是( D)

A、德国人 B、美国人 C、芬兰人 D、俄罗斯人

2、《写在雪地上的书》中,兔子消失的地方留下了乱糟糟的雪窝,四面有一条条光滑的痕迹,仿佛是人用用指头抹过油似的。这是(A)留下的。

A、大苍鹰的翅膀拍的 B、狐狸的尾巴扫的

C、大雕的翅膀扇的。 D、兔子自己原地转了个圈

3、“我”在格陵兰岛东岸绿茵茵的草地上遇到了兔子。它们(B)

A、它们全都是白色的,有两三只,看见我立即躲了起来。

B、它们全都是白色的,有很多,看见我不但不逃走,反而向我跳了过来。

C、它们全都是灰色的,在我身边吃草,一点也不害怕。

D、我在它们的尾巴上撒了些盐,所以它们不怕我了。

4、我在悬崖上遇到了麝牛,它(D)

A、用它的尖角向我抵来,我掉下了悬崖,还好有厚厚草垫着。

B、喊来了它的同伴,一起看了我半天,然后走了。

C、看见我,吓着飞奔而去。

D、面对着和,和我鼻子对鼻子,然后吸了口气,调过头喷了出来,慢吞吞地走了。

5、我想从麝牛群中穿过,去向海岸边。但是我非常害怕。于是(D)

A、我对着天空放开喉咙吼了一嗓子,再加上跺脚,吓跑了它们。

B、我对牛说话,希望它们从中间让一条路给我,它们居然听懂了。

C、我对着天空开了一枪,它们吓跑了,我顺利回到了轮船上。

D、我在牛群中侧着身子走出来,甚至还踢了它们,拍了它们,没有受伤。

6、我遇到了两只狼。 (D)

A、我大吼一声,把它们吓跑了。B、我开枪射击,它们吓跑了。

C、船员们跑来,和我一起赶走了狼。D、我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吓跑了狼。

7、它高大勇猛,两只耳朵笔直地竖着,毛色的灰的,尾巴高高地卷在背上,弯成个圈儿,它是(D )

A、一条西伯利亚莱卡种狗名叫莱依

B、一条被人驯服的狼名叫莱依

C、德国名犬黑背狗名叫莱依

D、具有狼的血统的西伯利亚莱卡狗名叫莱依

8、淘气的男孩捅了它的家,于是它被寄养在柳莺的家里,它为了感激它的新妈妈,用自己的小身子温暖着四个没孵出柳莺蛋。它是(B)

A、小柳莺 B、小山雀 C、燕子 D、白雁

9、两边龇出长长的胡须,耳朵上各有一撮黑毛,两只分得很开的黄眼睛骨碌骨碌,先向小路这边瞟了一眼,按着向小路那边瞟了一眼,就直直地竖起耳朵,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它是(D)

A、狍子 B、猎豹 C、家猫 D、山猫

10、它的体型十分匀称,身子结实,前胸特别开阔,脖子微微有点弯。它的腿比较短,但是蹼脚撑得很开,稳稳地在地面上支撑着自己的身子。额头上有一块纯白的半月形斑块发着亮。它是( C )

A、灰鸭 B、白天鹅 C、白额雁 D、海鸥

11、( a)的个头魁硕,体魄雄劲,头生长角,身上毛蓬蓬的,很长,一直拖到地上,脚上是锋利的尖蹄。

A、麝牛 B、牦牛 C、犀牛 D、骆驼

《从餐桌上逃生的虾》生动细致地描述了一只青黑色大虾逃生的过程。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答案。

12、这只青黑色大虾退壳时( D)。

A、用螯在池塘边的草丛里挖了个小洞

B、用脚在大河边挖了个洞。

C、在沼泽地里找了个小水坑

D、用尾巴在水沟边的沙土中挖了个小坑。

13、大虾的逃生经历的正确顺序是:(C)

①抓住猫的尾巴掉入池塘

②脱下旧壳换上新铠甲。

③偷偷钻到高高的红虾底下

④在大河边红自己挖一个舒舒服服的洞穴

⑤被河鼠甩断了一只大螯。

A、①③⑤②④ B、⑤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④①⑤

14、白额母雁的伴侣没有跟随雁群飞去。是因为(C)

A、白额母雁被猎人的枪打中受伤,不能飞了。

B、白额母雁中了大苍鹰的伏击,受伤了。

C、它要留下来寻找失踪的伴侣。

D、它觉得这个长满水草的沙滩适合生活。

15、父亲想了一个绝招,使莱依再也不去追逐雷鸟和松鼠了。这个绝招是(D)

A、打了很多雷鸟和松鼠,莱依成天吃雷鸟和松鼠,最后只要闻到它们的气味就恶心。

B、让莱依不停地追逐雷鸟和松鼠,最后莱依实在不想再去干这事了。

C、只要莱依追逐雷鸟和松鼠,父亲就会呵斥它,它不敢再去追了。

D、打来一只雷鸟和一只松鼠,全绑到莱依背上,最后,莱依闻到它们的气味就恶心。

16、叶郭尔卡14岁生日时,父亲送给他一支步枪,名叫(C)

A、燧发枪 B、单筒步枪 C、贝丹 D、双筒步枪

17、小山猫木尔索克是(b )养大的。

A、我的忠实朋友莱依 B、守林人安德雷奇

C、猎狗库纳克 D、看家狗克廖帕尔达

18、(B)的后腿长,长腿的脚印也就长,它在地上跳的时候,它的后腿前伸,越过前腿。而它的前腿又短又小,因此前腿的脚印是点点状的。

A、喜鹊 B、松鼠 C、兔子 D、白沙鸟

19、(D)的脚掌不大,爪子大约有五公分长,像钉子一样笔直笔直!

A、狐狸 B、狍子 C、松鼠 D、胡獾

20、( C)的大脚巨爪,在雨后湿润的地面上留下一串小坑,仿佛是人工挖出来似的,看眼就让人心惊肉跳。

A、驼鹿 B、山猫 C、熊 D、狼

21、(C)后脚留下的脚印是长条形的,前脚留下的脚印是小圆形的。

A、松鼠 B、狐狸 C、兔子 D、胡獾

22、秃毛是一条看家狗的养子,它是一只(A)

A、秋生小兔 B、松鼠 C、春生小兔 D、山猫

23、秃毛的名字由来(D)

A、因为它天生少一块毛。B、谢廖扎叔叔给它起名叫秃毛。

C、因为调皮被主人揪掉了一撮毛。D、被一只小狗当猎物撕掉了一撮毛。

24、大苍鹰攻击猎物很有办法。(D)

A、在低空撞击猎物使猎物晕倒,猎取食物,。

B、在地面上和水面上去追赶猎物,迫使猎物就范。

C、在高空中埋伏,在猎物的背后突然用锋利的爪子勾住猎物的要害部位。

D、在高空中埋伏,先把猎物吓个半死,再从上方石块似地砸向猎物。

25、早春时节,无数生活在海上和海滨的候鸟从南部欧洲和非常湖海飞起来,飞向北方。(D)是候鸟们非经过不可的地方。

A、比利斯半岛 B、比斯开湾 C、巴伦支海 D、芬兰湾

26、米沙的爸爸给白额母雁套上脚环是为了(C)

A、希望白额母雁能每年都飞回来看看米沙。

B、白额母雁需要这个脚环来标明它的身份。

C、希望能通过这个脚环得到它飞行和被捕获的情况。

D、希望捕获这只雁的猎人看到这个脚环不要猎杀它。

27、米沙总算收到了鸟类保护协会转寄来的信。信中说(D)

A、白额母雁再次落入猎人手中,不幸遇难,寄信人捡到了脚环。

B、白额母雁受伤了,落到了寄信人家里,再次得救了。

C、白额母雁和它的伴侣住在白海东岸海滩边的树林中

D、白额母雁的巢筑在大苍鹰巢的近旁,并且顺利地孵出了小雁。

《雪地寻踪》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题的动物百科作品。作品中有很多情节令人感动。下面4题中都有一个选项是错误的。请将错误的选项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中。

28、莱依不仅是爸爸的忠实朋友,也是奶奶的管家,我的保姆。(B)

A、为了向奶奶汇报我玩火,莱依一直守在撒了一地的火柴旁边,不让我靠近。

B、父亲和莱依到森林里打猎,与一头大老虎展开了生死搏斗,莱依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我父亲。

C、小偷趁奶奶不在家,闯进“我”家,要抢钱行凶,莱依扑倒强盗,撕碎了歹徒的大衣。

篇三:罗马角斗场

罗马角斗场

简介:

1.概述

角斗场又名斗兽场、露天竞技场。因它建于弗拉维王朝(69~96)时期,故又称弗拉维露天剧场。但其真正的名字是科洛塞奥,意为高大,因广场上原有尼禄皇帝的一个高大铜像而得名。这座椭圆形的建筑物是由维斯帕西安皇帝于72年开始修建,其子提图斯皇帝于80年隆重揭幕。据说是为了纪念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服了10年苦役建成的。

2 地理位置

罗马角斗场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南面。

3 自然气候 罗马气候温暖,四季鲜明,虽然夏季干燥,冬季多雨,但一年四季都充满魅力,任何时候来此观光都会感到非常愉快。7~8月的旅游旺季,当地人都外出度假,把罗马让给了蜂拥而至的游客,形形色色的古迹、教堂和广场,不分季节的展现各自的文化与风采。

罗马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5℃。4-6月气候已经比较怡人;7月-8月是最热和最干燥的季节,但温度并不高,25℃左右。8月中下旬,只有少数几天气温会超过28℃;9-10月是罗马最为晴朗的季节,被称为“罗马的美丽十月天”;10-12月比较潮湿的季节,12月的平均气温约为14℃,1月最冷,平均气温只有6.9℃。[1]

4 旅游景区

罗马角斗场于3世纪和5世纪重加修葺。角斗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垒砌,外观为椭圆形。占地2万平方米,外部高48.5米,周长527米,椭圆长径188米,短径155米,四周可容观众5万人。分四层,一、二、三层有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即为一座拱门。第四层为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场中心的竞技和斗兽处,也呈椭圆形,长、宽分别为86米和57

米。当初为观赏水中斗罗马角斗场兽情景,还采用了引湖淹灌的办法。后来在台

下改建成许多地窖,供角斗士化装准备搏斗和关闭猛兽之用。据记载,角斗场竣工后,各种表演持续了100天,动用了5000头狮子、老虎和其他猛兽,还有3000名由奴隶、俘虏、罪犯和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他们大部分都惨死在角斗场上。经历了2000年风雨侵袭的圆形角斗场,其围墙已有半壁倒塌。角斗士和猛兽生死搏斗的场地,也已破残不堪,当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地面。然而其四周的看台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入口处有一座称为凯旋门的牌坊。同时还有为游客准备的中世纪的轿式马车。

5 历史文化

罗马大角斗场(Colosseum)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原名弗莱文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亦译作罗马圆形竞技场、科洛西姆、哥罗塞姆,位于今天的意大利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现仅存遗迹。

罗马大角斗场由维斯西巴安(Vespasian)皇帝下令修建,在其儿子图密善在位期间建成。角斗场建在另一个罗马皇帝尼禄的“金宫”( Domus Aurea)原址之上,这个宫殿在公元64年发生的罗马大火中被毁。角斗场是古罗马举行人兽表演的地方,参加的角斗士要与一只牲畜搏斗直到一方死亡为止,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的记载,角斗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宰杀了9,000只牲畜。

角斗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呈半圆形,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至少有3个椭圆形角斗场,而罗马大角斗场就是罗马帝国内规模最大的一个椭圆形角斗场,它长轴187米,短轴155米,周长527米,中央为表演区,长轴86米,短轴54米,地面铺上地板,外面围着层层看台。看台约有60排,分为五个区,最下面前排是贵宾(如元老、长官、祭司等)区,第二层供贵族使用,第三区

是给富人使用的,第四区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后一区则是给底层妇女使用,全部是站席。在观众席上还有用悬索吊挂的天篷,这是用来遮阳的;而且天篷向中间倾斜,便于通风。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层柱廊的水手们像控制风帆那样操控。

大角斗场内部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角斗场最多可容纳5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大角斗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大角斗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角斗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马建成1000年。 大角斗场壮丽的形象给每个人以强烈的印象,在一本中世纪基督教的《颂书》里记载了一位朝圣者的话:“只要大角斗场屹立着,罗马就屹立着;大角斗场颓圮了,罗马就颓圮了;一旦罗马颓圮了,世界就会颓圮。”但是,大角斗场却不断遭到地震破坏。公元217年,角斗场遭雷击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毁坏,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复,继续举行人与兽或人与人之间的搏斗表演,这样的活动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角斗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角斗场的部分石料。1749年罗马教廷以早年有基督徒在此殉难为由才宣布其为圣地,并对其进行保护。直到现在,每年约翰·保罗二世教皇都会在此举行仪式纪念这些殉难的烈士,虽然这种说法缺乏根据,毕竟阻止了进一步被掠劫。不过,它一直被荒废着,“表演”区和看台上长满了野草杂树,竟有植物学家因此写出了两本植物学专著。

篇四:初中语文阅读竞赛试卷及答案

初中语文竞赛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题(74分)

(一)只因它特别忠厚(46分)

余秋雨

西班牙到处都是斗牛场,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古朴陈旧。我知道到了西班牙不看斗牛是一种遗憾,便几次随车队去斗牛场,结果都大门紧闭,一片冷清,怎么按电铃也没有反应,只能看场外那些著名斗牛士的雕塑。后来终于在一个场子门口问到一位工作人员,他说斗牛期刚刚过去。

我心中暗自庆幸,因为找到了不看的理由。 当然知道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取材于斗牛,有些我深深佩服的作家如海明威,对斗牛还深有研究;当然也知道这种生死游戏有一种原始美感,这种血腥舞蹈最能表现男性的风姿,但无论如何,我不喜欢斗牛。

万千动物中,牛从来不与人为敌,还勤勤恳恳地提供了最彻底的服务。在烈日炎炎的田畴中,挥汗如雨的农夫最怕正视耕牛的眼神,无限的委屈在那里忽闪成无限的驯服。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牛累了多少年,直到最后还被人吃掉,这大概是世间最不公平的事。记得儿时在乡间看杀牛,牛被捆绑后默默地流出大滴眼泪,而这流泪的大眼睛我们平日又早就熟悉,于是一群孩子大喊大叫,挺身去阻拦杀牛人的手。当然最终被拦阻的不是杀牛人而是孩子,来阻拦的大人并不叱骂,也都在轻轻摇头。

长大了知道世间本有太多的残酷事,集中再多的善良也管不完人类自己,一时还轮不到牛。然而即使心肠已经变得那么硬也无法面对斗牛,因为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从驱使多年到一朝割食,便是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这且罢了,却又偏偏去激怒它、刺痛它、煽惑它,极力营造杀死它的借口。一切恶性场面都是谁设计、谁布置、谁安排的?牛知道什么,却要把生死搏斗的起因推到它头上,至少伪装成两边都有责任,似乎是疯狂的牛角逼得斗牛士不得不下手。

人的智力高,牛又不会申辩,在这种先天的不公平中即使产生了英雄也不会是人,只能是牛。但是人却杀害了它还冒充英雄,世间英雄真该为此而提袖遮羞。

再退一步,杀就杀了吧,却又聚集起那么多人起哄,用阵阵呼喊来掩盖血腥阴谋。 有人辩解,说这是一种剥除了道义逻辑的生命力比赛,不该苛求。

要比赛生命力为什么不去找更为雄健的狮子老虎?专门与牛过不去,只因它特别忠厚。

1、作者明明知道到了西班牙不看斗牛是莫大的遗憾,也知道自己深深地崇拜着的作家海明威对斗牛就深有研究,可为什么"不喜欢斗牛",一直找借口不看呢?(5分)

答:

2、"不管是农业文明还是畜牧文明,人类都无法离开牛的劳苦,牛的陪伴,牛的侍候。"这段话意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6分)

答:

3、"一群孩子大喊大叫,挺身去阻拦杀牛人的手。"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5分)

答:

4、鲁迅先生有一句诗写得很有名,其中就饱含了对牛的忠厚和奉献精神的赞美,这句诗是什么?(5分)

答:

5、读了这篇文章,结合你自己的生活认识,请你为写一首关于“牛”的散文诗,要求:题目自拟,主旨鲜明,语言凝练,100字以上。(20分)

(二)画家的摇篮还是蜜罐(28分)

黄永玉

①巴黎是画家的摇篮、天堂。

②巴黎又何尝不是画家精神的、肉体的公墓。

③像战争中的将军一样,将军是成功的士兵。真正在战场上厮杀的千百万战士,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④中国一位非常聪明的画家住在巴黎,名叫常玉。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化代表团来到巴黎,既访问了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常玉很老了,一个人住在一间很高的楼房的顶楼。一年卖三两张小画,勉强地维持着生活。他不认为这叫做苦和艰难,当然也并非快乐,他只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运行的时光,仅此而已。代表团中一位画家对他说,欢迎他回去,仍然做他当年杭州美专的教授??

⑤“??我??我早上起不来,我起床很晚,我??做不了早操??”

⑥“早操?不一定都要做早操嘛!你可以不做早操,年纪大,没人强迫你的??” ⑦“嘻!我收音机里听到,大家都要做的??”

和他辩论是没有用的。各人有呼人心中的病根子,虽然旁边的人看起来是一件区区小事。??

⑧早操做不做概由己便,这是真的。如果常玉街道开会是非去不可,那理由就驳不倒了。常玉不知道开会是一件比早操可怕得多的东西,尤其是搞起运动来的时候。 ⑨六十年代常玉死在巴黎自己的阁楼上。《世说新语》的一段故事中有句话说得好: 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1这就是常玉。 ○ 12对于人来说,巴黎太好玩;对于画家来说,巴黎是艺术殿堂的极峰。 ○ 13十多年前,儿子在选择去巴黎或罗马哪个地方学画举棋不定的时候,我让他去了罗马。○

理由仍然是巴黎太好玩,年轻人在那里容易花心。 14有一天,斯诺夫人和阿塞·米勒的夫人英格尔在北京我家吃饭,谈到我儿子选择罗马○

读书的决定时,她大笑地告诉我:“罗马也是很好玩的地方啊!??” 15儿子到底还是去了罗马。 ○ 16我从历史的角度发现,巴黎和意大利诸城的艺术环境很像一个装蜜的大缸。收藏之丰○

富,艺术之浓稠,原是千百万蜜蜂自己酿出来的。但人们却常在大缸子里发现被自己的蜜糖淹死的上百只蜜蜂。 17一般的观众或爱好者欣赏名作时,是无须担心给“淹死”的;从事艺术者却不然。 ○ 18艺术的蜜罐里,不知淹死过多少创造者。 ○ 19蜜蜂原是在花间、在蜂房晨工作的成员,有空的时候固然也可以到蜂蜜缸边走走,欣○

赏历来劳动的成果,壮壮自己的声威;然而站在缸边活动的工作终究不是分内的事。艺术工作之可贵原就在一口一口地酿出蜜来,忘了这一口一口,忘了那来回奔忙的任务,已经不像是一只正常的蜜蜂了。 20我有时还自觉不太像一只蜜蜂。虽然,不怕晒太阳,不怕走远路,经得起一坐七八个○

小时,忍得饥饿、干渴,虽然,后腿窝囊里的花粉——自己食用的粗粮采得满满的,至于高质量的蜜糖,却未必一定够格。这就是自己对自己和历代高手以及当代能人相比较而产生的思想。 21走在塞纳河边,背着沉重的画具,一边走一边嘲笑自己,甚至更像一只蚂蚁。 ○ 22不过蚂蚁比我好,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都比我强。 ○ 23我是一只孤独的蚂蚁。世界上有独居的蚂蚁吗?请问! ○

6.文中的“蜜蜂”的指的是什么人?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成为“正常的蜜蜂”?(8分) 答: 7.第十七段中写到:“一般的观众或爱好者欣赏名作时,是无须担心给‘淹死’的;从事

艺术者却不然。”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8分) 答: 8.作者为什么要将自己比作“一只孤独的蚂蚁”?请简述理由。(6分)

答: 9.文中举常玉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马价十倍①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②还,环,围绕,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8分)

(1)比三旦立于市 (2)愿子还而视之 (3)去而顾之 (4)人莫知之

11、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去死肌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则有去国怀乡 D、黄鹤一去不复返

12、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5分)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学而时习之 C、峨冠而多髯者 D、出淤泥而不染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1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语文竞赛试卷答案

1、因为在作者看来,"它分明把人类平日眼开眼闭的忘恩负义,演变成了血淋淋的享受。 2、表明牛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说明童心未泯,小孩子的良知、爱心是真挚的。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略 二.

6(8分)艺术家。(2分) 既会鉴赏,更会创作。(答出第一点得3分,答出第二点得6分) 7.(8分)(1)一般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受到艺术感染、艺术熏陶、艺术享受,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2)艺术家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虽然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却往往会因此轻视同辈的作品,甚至妄自菲薄,停止艺术创作,断送艺术生命。(答出第一点得4分,答出第二点得4分) 8.(6分)与“淹死”的“蜜蜂”作对比,突出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在于辛勤工作,不断创造;表达了作者的谦虚与自知。(两个要点各3分) 9.(4分)突出巴黎是“艺术殿堂的极峰”,是“画家的天堂”,能自由自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最好地方。 同时与下文写巴黎是“画家精神的、肉体的公墓”作公比。(两个要点各2分) 以上6——9题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三 10.(1)接连,连续 (2)愿意 (3)回头看 (4)没有,不 11、A 12、B

13、伯乐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1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篇五:从“虎庙”故事中看人和虎的关系

从“虎庙”故事中看人和虎的关系

黄子阶

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节目,叫“虎庙”的故事,讲的是泰国北部地区一个寺庙的僧人们收容饲养老虎的故事,这个寺庙里的僧人收留了十多只老虎和一些野猪、水牛、小鹿以及一些山鸡和孔雀之类的飞禽走兽。俨然像一个动物园。这些动物之所以到这个庙院来,是因佛教徒们的信念,以慈悲为怀,不杀生,积德行善,花高价钱从猎人或商人手里买下来,用放生的善举,而敬献到这个寺庙来的。寺庙是佛教徒的圣地,精神的依托,佛教信徒把这些生灵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献给寺庙,使心灵得到慰籍,也使这些动物重获新生。使我们也看到了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

在这个寺庙里,全方位展示了人和动物的关系,尤其是人和老虎的关系,说得更明白一点,是庙里僧人和老虎的关系,因为他们和谐相处,所以,“虎庙”而闻名于全世界。 说起老虎,我相信人人都会有一种敬畏恐惧的感觉,什么“森林之王”、武松打虎、老虎吃人等等故事,不一而足。我就对老虎这个凶猛而可爱的动物有不少感受,我出生在恩施鹤峰县大山区。可以说,听讲老虎的故事长大的。我们在儿时,有时不称心就会哭闹,父母就会拿老虎吓我们,“别哭了,

老虎来了!”果然见效,不敢再哭了。这是老人对孩子们的教科书,代代相传。

我记得到1947年下半年,那时我已13岁,我的家乡铁炉坪成虎灾。有一群老虎约七、八只,连续几个月为害,把一个村庄的狗、猪、牛咬死吃了。农民在下午5点以后不敢上山干农活,我们有个村的两母女下午上山挖红苕,结果也被老虎咬伤了,从此吓得农民们不敢上山干活。再是1948年秋,我们邻村,有国民党的一个兵,带了一支步枪回家住宿,在一个雷电闪明,大雨倾盆的夜晚,有两只老虎想咬他家牛圈的牛,这个人向老虎开了一枪,果然打中了,第二天天亮后,约了众乡亲,敲罗打鼓,拿着棍棒火把上山找虎,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山坡上,找到了被打死的那只老虎。后查明,打死的是只母虎。另一只公虎在母虎身边围着转,把死虎身边的泥土都踩成了泥浆,总希望那死虎能活下来,跟它一块逃命,直到成群的人们追杀到死虎的身边,这只公虎才不得已,免遭死虎命运而逃向山顶。据当时追虎的人们说,那只公虎边逃边怒吼,这吼声应该是对人类虏杀他们的抗争之声,这是人们可以想到的。说起人和虎的关系。到底谁怕谁的问题,当时,山民们就有一个说法,叫做“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我也认为,有一定道理。1951年我在鹤峰县大队当兵,要去恩施团部送信,路途420华里,全是深山老林,山路小径,有一次,在送信的途中,我趁早赶路,

一个清晨,天刚亮,忽然有一只老虎从左前方的田埂上向我走来,当时吓出我一身冷汗,我不由自主地大吼乱叫。那老虎也不示弱,只见它前腿直立,后退一坐,成跃进姿态,两眼直对我看着,我当时真是吓得魂不附体,不只所措。小时候在家听老人们说,要是碰着老虎,不要和它对着干,要想办法避让,于是我边吼边向路右边方向拼命地往前跑,跑出约50多米后,我放慢脚步,回头张望,只见那只虎已离开原来蹬的那个地方,向我相反的方向慢慢离去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庆幸那牲口没有像恶狗那样追来咬我,因为我在儿时遭邻居的恶狗追着我咬,并咬伤了我的左腿,至今还有一个伤痕。从这点上看,老虎有时候比狗懂事,也讲了一点“口下留情”。

说起老虎,我还记得,解放初期的1951年,当时恩施军分区就收到了咸丰县送来的两只老虎,被关在分区机关的院子里,当时没有铁笼,就分别关在两个木笼子里,木笼子虽是木头的但不是森林。“森林之王”那能受得了这样的折磨,其中有一只老虎就用牙咬断了几跟木柱,从笼子里跑了出来,向园子外面的门边跑去,门卫哨兵见老虎迎面而来,就用枪支拦截,象赶狗一样想把这牲口拦回院内,那知这虎不听这一套,直向哨兵扑去,扑倒并咬伤了哨兵,被扑倒的哨兵,躺在地上开了一枪,这才镇住了那只虎,驚吓中的它跑回了院子内,并躲藏在一个大卡车下。这时分区警卫班的

战士们,持枪跑到哨门边,并开枪射杀了那只向往森林获得自由而不服人管的牲口。另一只老虎由于“水土不服”,它没有跑,没过多久,而慢慢死掉了,这些老虎的肉我们当时在食堂里还吃到过。

六十多年前的恩施,有一种原始野性的味道,下雪天,在山路上,可以看到老虎的脚印,深夜可以听到虎的吼声。如今,人类方便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到处可见,天上飞机飞,山中火车跑,公路村村通,汽车到处开,处处都是人,惟独不见老虎的身影,也没有虎伤人的传说故事,生物多样性不多样。大森林没有了,“森林之王”的老虎,活无藏身之地,当然也就没有了,其它野生动物也开始没有了。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工业病”、“现代病”在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也是其他一切动物之母,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保护森林、草地和水源,不做违背自然规律,自食其苦果的傻事蠢事,珍爱地球,保护生命才是正确的答案。

前面,我讲了这么多有关老虎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耳闻目睹的,不是凭空虚构的。但这些人和虎的故事中,都直接涉及到人和老虎的关系。那时候,没有什么动物保护组织,更没有什么动物保护法,而处于强势地位的智能人,对虎是你死我活的态度,见虎就打,以打虎论英雄,以谋其皮、食其肉、取其骨入药为自豪。对老虎采取捕杀、诱杀、毒杀

等等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而消灭之。老虎再怎么凶猛,也斗不过智能人,于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虎也无赖的处于被灭绝的地位。人们如果不改变对虎的生命价值的认识,那么这个物种必绝无疑。不过,使人深醒的典型耀眼的摆在人们的面前,那就是我前面提及的泰国的“虎庙”。据说,这个“虎庙”是世界级的独一无二的人虎相依,和平共处的范例。从影视资料中,我们看到“虎庙”的主持和小僧们和老虎相依相融的生活情景,僧人们并没有用铁链或电棍来束缚老虎的行为,他(它)们一起在庙内生活,互不伤害,建立起生命安全互信,主持对虎关爱有加,老虎在主持身边俨然象一只爱犬,伏贴听话,主持视虎为同伴,对亲人一样对待虎,既慈悲又善良,在对待生命上是一致的。没有把自己臵于高“虎”一等的特权位臵,从不欺凌和伤害它,使老虎也觉得这个主持不是猎人,而是救命的恩人,虎虽不会说话,但它可以从自己的生死对比中感受得出来。再是主持给老虎维持生命的物质利益,他们买鸡肉喂虎,让虎吃饱吃好。我们知道,老虎、狮子之类的凶猛动物,它们知道饱足,吃饱了就不再猎杀,它们不会去“积累财富”。这一点,恐怕比人高明;三是对虎有所医,老虎有伤病,急送兽医站医治,使其康复;四是做到了虎有所乐,僧人们陪虎一起逛院散步,让老虎在池中游泳,叫它上岸,招之即来,简直是猛虎也可以锻炼改造听人指挥,这就是生活。人和虎的关系,并不一定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