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形容夕阳的余晖的诗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3:17 体裁作文
形容夕阳的余晖的诗句体裁作文

篇一:夕阳余晖

夕阳余晖

人至夕阳,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个收获季节的开始。我们在此时的收获,是以往岁月里播下的种子和汗水,让人生的夕阳变得更加精彩。回首以往,我们需要的不是遗憾;而是对当下的肯定,正因为有了以往的历练,我们在不断总结中,才有了如今的现世安宁的美好摸样。直至如今,我仍然对生活无限热爱。如今的我,不再有年轻时的羞涩和浮躁,对世事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目前有这么好的政策和多年的积蓄,生活也不再处处捉襟见肘;有了一些经验,对人和事都多了一层以前不曾有过的理解;而且,人至此时,生命中最重要的不再完全是事业,而是健康,亲人和朋友,真正找回了自我,找回了最真切的追求,也学会了珍惜。我甘于寂寞,不甘寂寞。

目前我把工作当成了最好的娱乐,每诊治好一个病人,都会使我无限愉快,比我连赢了三盘棋还高兴。比钓鱼者钓了一条大鱼还高兴,而且,每每回忆起这样的病例个案,我对我工作时侦察到的病因、诊断,仍然是兴奋不已。看到病人在我的诊断指导下病情减轻或痊愈。我的内心总是其乐融融,无限愉快。

2015年10月27日,患者张**,女16岁,七月份头部受伤后,出现头痛、头晕、颈部不适,到现在已四个多月了,曾经到两家大医院就诊,分别给做了颅脑CT、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未发现头痛头晕的病因;给患者口服“天麻丸和健脑补肾丸等药”疗效不显。来到了胜东医院。我分析:“头颅未见损伤,颈椎却是最容易受伤的敏感的地方。颈椎受伤后,引起软组织水肿压迫血管,使血管狭窄,

从而产生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痛头晕”。我建议:颈椎X线摄片检查,X线显示:张口位可见齿状突左右间隙明显不等宽,C5棘突左偏,生理曲度变直,C 3/4、5/6椎间隙略变窄。据此我诊断:外伤性颈椎病。建议:改换枕头以恢复生理曲度;颈椎牵引可使寰枢关节半脱位得到恢复。口服西比灵,改善颅脑供血。经此方法,治疗两天见效,一周后头晕、头痛症状消失,颈部不适明显缓解。

患者:索**女55岁,因咳嗽做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片示:双肺未见异常。主动脉未见明显增宽,左心缘园钝、向左下延伸,心脏横径增大,约0.57左右。心胸比率大于0.52就是异常,询问患者:没有活动后心慌的感觉(初步除外心功能不全)。我就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心脏B超检查)。经心脏B超诊断,左室内等回声光团25mm*19mm,考虑:心脏左心室粘液瘤。专家说:“你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发现这种病,真是幸运的,多亏胜东医院放射科的提示。患者2015.12.06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胸外科手术,成功摘除。患者家人三番二次来医院表示感谢,患者术后没抽线又来感谢,并送来锦旗致谢,说“多亏你帮我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危险的疾病,我刚做了手术,现在我还没有抽线呢。我来跟你说说,让你放心。”我心里其乐融融。

以上病例,使退休后仍继续工作的我,心情高兴、精神愉快。我感谢胜东医院领导给了我继续工作的平台(机会),使我的一点点余热得以发挥,给患者解除了痛苦。医院领导却又感谢我给医院做出了贡献,奖励我一把漂亮、时髦、精美的茶壶,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我愉快、我幸福。愉人、愉己。暮秋之色更美。夕阳美好,知足常乐。

乐送夕阳西山落,喜迎明朝艳阳天

2015.11.06牟怀圣

篇二: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共8页第1页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共8页第2页

共8页第3页

共8页第4页

共8页第5页

篇三: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诗国余晖的晚唐诗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注释】:

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简析】:

这首诗表现了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

《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这首诗当作于他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无题——李商隐

【注释】

这一首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它意境朦胧,读后谁都会觉得十分真挚感人。它是一首爱情诗,首句就要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作品简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

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

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作品鉴赏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这首《无题》,读者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

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2]

名句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安定城楼——李商隐

【注释】:

[1]迢递:高峻貌。汀洲-平坦的沙洲。

[2]贾生:贾谊。作者用来自比,感叹不为世用。王粲-作者借王粲身世,抒发自己仕途不得志,寄人篱下的感慨。

[3]永忆二句:自己长久想着的是,干了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后,乘一叶扁舟,带着满头白发,归隐江湖。

[4]不知二句:没料到把腐烂的老鼠也成为美味的(把功名富贵当成好东西),竟然无休止地猜疑凤凰也和他们一样。鹓雏:凤。

此诗为义山客中抒怀之作,开成三年(838年)作者应试落选,在泾原幕府中作客时写下。

起首二句登楼望远,引起感慨。登上高城,倚靠危楼,窥视绿杨,望见汀洲,心胸开阔。三四句以贾谊王粲喻己。贾谊在青年时期被汉文帝召为博士,曾上书《陈政事疏》言「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垂涕」表达忧国忧时之

篇四: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教 案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形容夕阳的余晖的诗句)

篇五: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2.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⑴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⑵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3.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答案】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4分)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1)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 _ _ 、__ _ __的特点。(2分)

【答案】(1)空阔(宽阔、高远) (2)澄澈(明净)

(2)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示例一:第二句 。写飞翔的白鸥成双成对,暗示诗人与亲人别离的形单影只。 示例二:第三句。中国古诗写柳多与离别有关,诗人反复抚弄沙边柳,正是即将远行之人触景伤情、情不自禁的表现。示例三:第四句。说等待柳条成荫时系住垂钓的扁舟,从此不再漂泊,表现眼下正有离别之愁。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源:学科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27题。

(一)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 。( 2分)

(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3分)

答:

(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

答案:xiá 共2分 11.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12.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共2分

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5-16题。(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①②③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2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5.(2分)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16.(4分)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2分)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全县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2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