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绿地理想家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7:05 体裁作文
绿地理想家园体裁作文

篇一:绿地集团

绿地集团企业文化 4

企业宗旨 缔造城市之美

一、核心价值观:发展、责任、和谐

1、企业宗旨

营造美好生活

以“和谐绿地、共建共享”为基本思路,致力于实现社会进步、客户满意、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多赢。

通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扩大品牌影响、捐助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各界对集团发展的关爱和支持,为百姓营造美好生活。 通过在各产业领域为客户提供超越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回报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追随,为客户营造美好生活。

通过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股东实现超越期望的回报和自豪感,为股东营造美好生活。 通过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持续完善,为员工提供理想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和报酬收入,回报员工的忠诚和付出,为员工营造美好生活。

2、企业愿景

冲刺世界企业500强,培育绿地常青树 全面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力争成长为国际知名、管理科学、发展有序,跨地区、跨国经营,具有一流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由多个在国内外相关行业中占领先地位的产业集团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 巩固和加强房地产主业,通过致力于传播先进管理理念,推行最佳实践经验,建设城市标志性的高端产品,维护和提升绿地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

培育和加强能源产业为集团第二主业,加快形成石油储运销、煤炭产供销两条产业链。

按照有利于增强主业发展,与主业相关多元化的原则,大力拓展和发展与主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 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激励全体干部员工奋发有为、不懈努力,推动集团具备可持续增长的能力、速度和质量,不断做强、做大、做响、做久。

3、发展哲学

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将生活理想变为美好现实

做政府所想,就是顺着政府的导向发展,符合地区发展战略,从而赢得政府支持,赢得发展机会。

为市场所需,就是做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百姓利益的事,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空间。

通过政府、企业、百姓、客户的共需共赢,将生活理想变为美好现实。

4、企业精神(两个永不)

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争做第一作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在一个个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进步、更快发展。

5、企业作风(五种精神)

全局精神——不辱使命、加快发展

拼搏精神——顺势而为、逆势奋进

开拓精神——快速准确、务实创新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绿地理想家园)

团结精神——一呼百应、同心同德

奉献精神——不计得失、忠诚敬业

二、企业理念

1、发展观

发展就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发展模式,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战略坚定,战术灵活。

坚持全国化(适时国际化)、多元化、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并举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防范风险,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顺势时趁势而上,逆势时奋发有为”的发展方针,坚定信心、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快速突破。

坚持文化引导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

坚持稳健发展的方针,确保生产安全、资金安全。

2、市场观

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诚信经营、客户至上

坚持以市场需要、政府导向为核心的市场理念,善于把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变化、借助市场力量。

专业、用心、尽心,尊重并理解客户需求,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坚持“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管理理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销售一线还是后台管理,都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所有工作都要适应市场。

树立“我的形象就是绿地形象,我的个人品牌就是绿地企业品牌”的意识,自觉维护绿地品牌,努力为绿地品牌增光添彩。

3、业绩观

以成败论英雄

凭业绩说话,以贡献论地位。

经济上用数据说话,用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说话。

管理上用实效说话,用保障、促进企业发展的实效说话。

4、人才观

唯发展、唯实践、唯能力

以业绩和综合能力论人才。

有理想、有追求,想做事、能做事,能做成事。 在岗位上最有竞争力的人是人才,在团队中能脱颖而出的是人才,让最有责任心、最有激情、最有工作业绩、最善于合作的人担纲领航。

不仅自己优秀,而且要使自己的团队优秀。

坚持赛马中相马,用愿景目标和事业平台激励和培养人才,使每个人才都有能力提升、业绩提升、职务提升的通道和空间。

5、学习观

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分学,七分行”。提高学习能力,所学要能促进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升。

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炼经验,把握规律。

6、创新观

突破常规,追求卓越

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应用。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发展、向市场提供让用户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在商业模式、管理、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创一流。

7、质量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是以产品质量为基本元素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

绿地品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凸现关键在于要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对客户的信用承诺。

服务市场需要,尊重客户,尊重合作方,建立和谐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8、成本观

真正实现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回报

坚持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精打细算,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规模降成本、管理降成本、科技降成本,降本增效。

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要省。

三、道德准则

1、诚信

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打造绿地百年老店之本。守法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绿地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公信力。

诚信做人。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多反思少埋怨,多讲内因少讲外因,多想办法少讲问题,多讲结果少讲理由。

2、责任

企业责任。履行三重责任:经济效益责任、社会道德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面向四个主体: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最好产品;面向员工,为员工创造健康丰盈的人生;面向股东,为股东创造最多的财富;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和谐尽最大责任。

员工责任。履行三重责任:发展责任、和谐责任、形象责任。发展责任:员工要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只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才有员工广阔的事业舞台,才有员工健康丰盈的人生;员工要以企业和谐为己任,工作卓越化,人际关系简单化,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员工要以维护企业形象为责任,“我的形象就是绿地形象”,遵纪守法,不信、不传、不议不利集团发展、不利企业团结的信息,展示好、维护好绿地和个人形象。

3、忠诚

忠于事业。认同企业愿景目标,忠于绿地事业发展,信心坚定、目标明确、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忠于企业。讲正气、讲大局、讲纪律、讲团队,感恩企业的知遇和信任,勇于承担事业发展责任,主动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 忠于职守。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始终保持工作激情,享受工作成就感和快乐,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业绩突出。

4、敬业

敬业爱岗。树立起富有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以最顽强、最持久的职业追求把它落实在本职岗位上。

做对企业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事。抓住生命线工作,并努力将生命线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以最有效率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全身心投入工作。一般员工工作时间用心工作,骨干员工工作时间以外还要努力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集团高管和各单位负责人时刻都要想如何把集团(事业部、公司、产业集团、部室)发展好。

四、企业形象

1、企业标志

绿地商标、司旗、总部大楼等

2、企业歌

《温馨的家园》

3、员工形象

员工形象是企业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企业与社会是一条“生物链”,政府、企业、供应商、客户、社会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息息相关,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和链条上的每一环友好相处,共谋发展,实现多赢。

4、绿地集团形象用语

和谐绿地,共建共享

绿地,让生活更美好

篇二:12-22城市街旁绿地概念

2城市街道绿化的概述

城市街道是构成城市的框架和纽带,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城市居民户 外活动最主要的公共场所,是城市功能正常运作的保障,街道建设发展水平反映 了城市的文明程度。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 对街道的要求早己不仅仅是交通功能,也是塑造城市景观和城市形象的主要构成 部分。道路环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街道 景观是城市风貌、特色的最直接体现,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 优秀的城市街景可以使城市居民有愉悦感、自豪感,使外来者对该城市留有亲切、 美好的印象t‘.J。凯文.林奇(KevinL-ylld、)在茱城市意象》中将道路列为构成 城市形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之一「91,可见城市街道 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街道景观的构成包涵了多个方面的要素,受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 民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有生命的植物作为主体材料的街道绿化是其中重要的

组成部分,也是最主要的自然元素,有其独特的景观特征「均一“〕。街道绿化将街道 建筑景观、各类人工景观以及其它自然景观进行有机的连接和协调,在实用功能、 景观营建、生态效益二方而所发挥的作用,是街道景观其它构成因素所无法替代 的。因此,街道绿化的设计、建设、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街道景观的效果乃至城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市的形象。

本文关于城市街道绿化的概念采用建设部生,邺年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 划与设计规范》中的概念:道路及广场用地范田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分为道 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f21l。

2

.

1城市街道绿化的历史

最早的城市街道绿化是公元前10世纪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连接印度加而各答

与阿富汗的干道上,种植了三行树木。此后的不同时期,国外的很多城市都开始 在重要的街道上种植行道树,如罗马时代(公元前7一公元前4世纪)在罗马城 的主要街道都种植了意大利丝柏f31I。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街道绿化有了较人的发展,如法国在卞要

道路卜种植欧洲榆.,1647年柏林建设了菩提大道,对后来巴黎大道有极大的影 响。1625年伦敦建设了第一条散步道,开创了都市林荫步道的先河,对以后各 国的林荫大道有着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各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街道和 街道绿化的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58年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 林景观的典范,对欧美各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近几l、年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日趋发达,特别是汽车的普及, 城市需要建设密集而便捷的交通网,交通发展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环境问 题,对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规划者提出了街道绿 化应该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廊道并付诸实践。很多城市在新的规划中,增加了街道 绿地的面积,街道绿化的形式和内容也更科学合理。

我国的街道绿化在周秦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公元前5世纪的周朝由首都至洛

阳的街道列植了许多树木,来往路人可在树荫下休息。秦代在连接城市与城市之 间的驰道上,一大规模地种植青松,在世界是罕见的。西汉的长安城南北有n条 道路并行的大街,东西有14条,街道两侧多种植成行的槐树。唐宋时长安街道

的行道树主要是槐树、垂柳、桃、杏、榆,而南方的行道树多用木棉。至宋代时,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则更加丰富。清朝中期以后,沿海城市受国外影响,一些新 建街道种植了从国外引入的刺槐、悬铃木和意大利黑杨等行道树树种。我国古代 的街道绿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和形式丰富,并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唐么 宗时期制定了路树(行道树)制度,路树制度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对日本后来 的街道绿化影响很大。

建国以后,我国城市街道绿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

各地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绿化包括街道绿化迅速发展, 许多城市都有了高水平的、富有特色的街道绿化,如南京的悬铃木林荫大道,气 势恢弘,己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标志之一;南宁在街道绿化中选用了大量果树,极 具地方特色。街道绿化的形式不再仅限于行道树的栽植,形式多样、层次和季相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变化丰富的街道绿化随处可见,对街道绿化的生态效益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2

.

2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

城市街道绿化的作用主要有气方面,即;实用功能、营建景观和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

2.2.1实用功能

组织交通和遮荫是街道绿化最土要铂实用功能。通过不同的种植方式可以使 道路人车分流,创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高人的乔木尤其是行道树在夏季可为 有效地为行人遮荫降温,是城市居民使用街道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有些街道绿化 还设有活动休憩场地和设施,成为行人的休闲场所。

2

.

2

.

2营建景观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是街道景观中最为特殊、活跃的元素。植物在形 态、色彩、质地等方面独具的自然美使城市更接近自然,植物在生长中产生的各 种变化,使城市中的人能体验到时间、季节的变化更替,从而也使得街道景观更 为自然生动。

街道绿化不仅是街道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协调街景其它构成元素最有 效的方式。街道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通,道路景观的营建必须在首先满足此基本功 能的前提下进行,因此连续的带状走廊式的走向,明显的方向性和流动性是街道 主要的特征;街道两侧往往缺乏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以建筑和人工设施为 主:建筑的立面一般较为生硬严谨,缺乏亲和力,建筑的体量、风格、质感、色 彩非常复杂,同时街道上各类人工设施的大量存在,使得街道景观难以协调。而 绿色植物则是统一各类街景最为理想的软质景观材料。通过植物的色彩、质感、 外形可以形成统一的基调,使各类硬质景观得以协调,同时软硬景观可以形成对 比,相互烘托,达到丰富而和谐的景观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绿化进行街道空间的组织,通过绿化创造出或虚或实、或 开或合的不同空间变化,使街道空间更加柔和、自然、丰富多彩。

2

2

.

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

市绿地系统在这个大趋势中发挥的作用将显得更为突出。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地 系统中的“脉络’,,通过带状的街道绿地,将城市绿地中的“点”和“面”连接 成网络状的绿地系统,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

城市街道上车辆、各类设备产生的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噪音,是城市污染 主要来源,不断释放的热能产生了热岛效应,使得街道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其它 域更为恶劣。绿化是改善街道生态环境最有效的途径。街道绿化改善城市生态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环境的效益主要有:吸滞粉尘、降温、增加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减弱噪音、防 火、防风、保持水土等。

2

.

3城市街道绿地的景观特性

街道绿地和其它街道景观以及其它绿地景观相比较,具有以下景观特性。

2

3

.

1功能性

街道绿化受各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显,与人的活动关系密切,必须在先满足 功能的前提进行。即首先要保证各类街道的不同功能要求,同时要满足各类城市 设施的需要,包括管线、沟道等市政设施,公交站、电话亭、指示标牌等服务设 施以及广告等商业设施。城市的发展使得道路绿化的功能要求更为复杂。

2.3.2自然性

植物材料的自然特性,使街道绿地景观与街道其它景观的特性有着最大的区 别。良好的街道绿地景观必须是通过生长健壮的各种植物体现的,植物的生长良 好与否取决于足否有合适的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在设计时就必须要遵 循科学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只片面追求艺术性。

2

.

3

.

3连续性

街道是直线或者大半径曲线的线形布局,这样的布局使得绿化只能是沿纵轴 方向演进的景观序列,注重连续性,景观的组织强调有节奏的有秩序的渐变,连 续性也是绿地能够协调其它街景的特征。

2.3.4导向性

为保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街道绿化的方向性必须明显,才能限制车辆和人 的运行方向。交叉口、交通岛、立体交叉绿地的设计中对导向性的要求尤其要重 视。

.

3

.

5流动性

街道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通,街道的使用者处于运动中,对街道的感知是动态 过程。视觉效果与观赏速度有关,处于不同的交通方式中的人(架车、骑车、步 行),运动的速度不同,对景观有着不同的感受。因此,流动性是街道绿地景观 的重要特性,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要着重于景观的动态连续观赏,充分运用视 线的流动,形成连续的景观变化。

2.3.6生态性

街道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绿色廊道,所发挥产生的生态效益使街道景观 更为清洁、健康而亲切自然,对人的感官、心理和情感产生了良性的影响,满足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松江中心城区街道绿化调查与分析

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亲近和依赖。

2

.

3

.

7时序性

绿化形成的空间是四维的景观空间,植物处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会在 姿态、色彩、质感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观赏效果,景观具有了 时序性,不再是一层不变。城市中的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时间的魅 力,这是其它街景所不及的。

2

.

4城市街道绿地的设计f4l一38J

2

.

4

.

1影响街道绿地布局形式的因素

()l街道的性质与功能要求;

(2)街道的宽度及断面形式;

(3)用路者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

(4)红线外的用地类型及其绿化;

(5)街道周围的自然山水景观;

(6)建筑及其它街景要素。

2

.

4.2街道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3)美观性与特色性原则;

(4)满足生态功能的原则:

(5)经济性原则。

2

.

4

.

3街道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以人为本的原则;

(2)突出生态效益的原则;

(3)形式美和艺术性的原则。

第一章城市街旁绿地概述

1

.

1城市街旁绿地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一2002)

中将城市街旁绿地定义为:“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 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是散布于城市中的中小型开放式绿地,虽然 有的街旁绿地面积较小,但具备游憩和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是城市中量大面广的一 种公园绿地类型”。

1

.

2城市街旁绿地的功能与特点

1.2.1城市街旁绿地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共生系统

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综合体,往往是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城市本身就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存在着年龄、知识结构、 文化背景以及不同职业等等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就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和方 式。城市街旁绿地作为一种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场所,如果要满足不同人 群不同的需求,那么它理应是一个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的空间,往往集节庆、交 往、流通、休息、观演、游乐、健身、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1.2.2城市街旁绿地的开放性

城市街旁绿地的最大优点就是“开放”,不仅仅是体现一种民主(delnocratic)

—所有人群都可使用,保证行动自由,而且还意味着其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1.2.3城市街旁绿地为市民提供室外活动及公共社交的场所

城市街旁绿地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和舞台,它们的形象和实质直接影响市民 大众的心理和行为。如今,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逐渐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也在逐年递 增,渐渐地人们不再满足于住房“内部”条件的改善,也不愿在业余时间总是窝在自 己的小空间中,而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接触,他们更加愿意在闲暇时“走出去”。但 是不少居住小区,特别是过去开发的小区中,其内部并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户外活 动场所,而城市公园距离自己的居住地又有一定的距离,于是城市街旁绿地这种广泛 浅析城市街旁绿地细部的人性化设训

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开放空间便以它们极强的可达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就近 散步、运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户外游憩空间,从而进一步 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1.2.4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

篇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点

1、绿色城市理论与绿地系统实践(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城市的发展建设有着不同的规划理想)

(1)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理想国”、“理想城市” ;(2)17-18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出现的大量问题,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3)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 (4)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思潮,同样影响着现代城市规划。代表: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规划 ; (5)20世纪60年代后,城市规划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人文主义的“后现代”思潮,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 ; (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 。 “生态城市”的概念就是在此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7)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内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这场“绿色革命”的重要事件。大会通过 《21世纪议程》; 1990年,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在美国召开 。后来学者在《绿色城市》一书基础上提出了 “生态城市”其基本特征;(8)1996年,第三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在西非的塞内加尔举行,进一步探讨了“国际生态重建计划”。

2、城市开敞空间规划

(1)开敞空间Open space to the Air(2)开放空间Open space to the Public 开敞空间是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主要对象。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城市边界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2)2001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3、目前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优先,绿地填空(2)抽象的绿地规划布局模式(3)不顾实际的“效益分析”(4)学科分离,互不通气

4、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我国政府于1989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改善城市小气候(1)调节温度,减少辐射 (2)调节湿度(3)调节气流:带状绿地与该地夏季主导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可将城市郊区的气流随着风势引入城市中心地区,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冬季,在垂直冬季的寒风方向种植防风林带,可以减少风沙,改善气候。

2)净化空气(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吸收有害气体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汞、铅蒸气等。其中以二氧化硫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最大。(3)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4)园林绿地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5)健康作用(负离子的作用、芳香挥发物对人体的影响、绿色植物对人体神经的作用)

3)防止公害灾害(1)降低城市噪声(噪声会使人产生头昏、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病症。树木对声波有散射、吸收的作用,树木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减弱噪音 )。(2)净化水体和土壤(3)涵养水源及保护地下水,树木和草地对涵养水源有非常显著的功能。(4)保护生物多样性

5、园林绿地在空间上的功能

1) 安全防护作用(1)防震、防火(2)备战防空,减轻放射性污染

2)提供游憩度假条件(1)日常户外活动 (2)文化宣传、科普教育 (3)旅游度假 (4)休闲疗养

6、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2)间接经济效益

7、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2、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

3、绿化覆盖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总和÷区域总面积)×100%(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8、其他相关术语与概念

1、园林绿地面积: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

2、人均绿地面积:市民平均可分享的绿地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绿地面积。

3、三维绿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单位:m3)。

4、绿化覆盖面积:城市一定范围内所有乔木、灌木、地被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5、楔形绿地:从城市外围沿城市辐射线方向插入城市内的绿地,因其在城市平面图上呈楔形而得名。

6、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活动。

7、城市绿地:城市用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9、城市园林绿地类型:

根据建设部2002年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规定,城市绿地分类 如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五大类。

1、公园绿地(G1):“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2、生产绿地(G2):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总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自给率满足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80%以上。

3、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4、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G5):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10、国外公园绿地指标:20世纪60年代德国专家首先研究得出:每个居民需要40㎡质量很高的绿地,才能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达到平衡,满足人类生存所需的生态平衡的结论。

11、国内现行标准:

建设部在1993年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制定了《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

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 ㎡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到2010年应不少于6㎡ 。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 ㎡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6㎡ ;到2010年应不少于7㎡ 。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 ㎡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7㎡ ;到2010年应不少于8㎡ 。

2、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3、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

4、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5、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6、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7、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

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 m的防护林带;

学校、医院、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8、旧城改造区的园林绿地指标,可在(4)、(5)、(7)项规定指标的基础上降低5个百分点。

12、市域绿地系统包括

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镇绿化用地等。

13、市域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

1、系统整合,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以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3、加强对生态敏感区的控制和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域生态结构。

4、保护有历史意义、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环境。

5、加强不同管理部门间的合作,确保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14、分类规划要求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涉及大量非城市建设用地,

主要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湿地、未利用土地

15、 我国绿地布局常有以下4种:块状绿地布局 带状绿地布局 楔形绿地布局 混合式绿地布局

16、树种选择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5、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

17、树种规划的基本方法

(1)调查 (2)骨干树种的选择。

(3)根据“适地适树”原理,合理选择各类绿地绿化树种。(4)制定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

18、树种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

(l)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比例。(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3)乔木与灌木的比例。

(4)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比例。(5)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6)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的比例。

19、赏景方式与追求

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实际情况中动静结合,动是游,静是息 ;动静二字本是相对而言的; 由于游览的交通工具不同,速度或视点位置不同,游人所获得的感受也并不一致。

观赏点与视距:游人所在的位置称为观赏点。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称为观赏视距。视域的垂直明视角为26°—30°,水平明视角为45°。垂直视域为30°时,其合适视距为:D=3.7(H-h)粗略估计,合适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3.3倍。水平视域为45°时,其合适视距为:D=1.2W,所以合适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1.2倍。

观赏视点:观景因视点位置高低而有平视、仰视、俯视之别。

1)平视观赏:平视对景物的深度有较强的感染力。平视风景都布置在开阔的江、河、湖、海之滨。在视点处可设亭、廊、榭以供凭栏远眺。

2)俯视观赏 :景观的空间垂直深度感特别强烈。在中国园林中,常常在天然形势险峻,俯视风景很深的峡谷和河川的山上布置亭桥和建筑等,居高临下,创造游览胜景。如无地势可借者,建楼台或高塔,亦可收到俯视的效果。

3)仰视观赏:对景物高度的感染力特别强烈,易形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 为了强调主景形象高大,可以把游人视点安排在离主景高度一倍以内。 平视、俯视、仰视的观赏有时不能截然分开。

20、园林景观的营造

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用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去规划设计。

主景与配景:主景必须要突出,配景则必不可少,但配景不能喧宾夺主,能够对主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常用的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主景升高:为了使构图主题鲜明,常把主景在高程上加以突出。

中轴对称:在规则式园林和园林建筑布局中,常把主景放在总体布局中轴线的终点,而在主体建筑两侧,配置一对或一对以上的配体。中轴对称强调主景的艺术效果是宏伟、庄严和壮丽。

对比与调和:可以是体量上的对比,也可以是色彩上的对比、形体上的对比等等。

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园林中常把主景放在视线的焦点处,或放在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来突出主景。 重心处理:常把主景放在整个构图的重心上。规则式园林,主景放在几何中心上。

动势集中: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色要有动势,趋向一个视线的焦点上。 抑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是反对一览无余的景色,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先藏后露的造园方法。

借景:根据园林周围环境特点和造景需要,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远借:把远处的园外风景借到园内,一般是山、水、树林、建筑等大的风景。

邻借(近借):把邻近园子的风景组织到园内,一般的景物均可作为借景的内容。

仰借:利用仰视来借景,借到的景物一般要求较高大,如山峰、瀑布、高阁等。

俯借:指利用俯视所借景物,一般在视点位置较高的场所才适合于俯借。

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一般选择园内透视画面最精彩的位置,用作供游人逗留的场所。对景可以分为正对和互对;严格对景和错落对景等。

分景:将园林内的风景分为若干个区,使各景区相互不干扰,各具特色 。

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

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 。注意使观赏点的位置距景框直径两倍以上,同时视线与框的中轴线重合式效果最佳。

夹景: 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只留合乎画意的远景,游人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

漏景:通过围墙和走廊的漏窗来透视园内风景。

添景:增强层次惑.

障景:把劣景屏障起来。

点景:抓住每一个景观特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环境进行概括。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21、园林空间的展示:

1)一般程序:两段式就是从起景逐步过渡到高潮而结束,其终点就是景观的主景 。三段式的程序是可以分为起景——高潮——结景三个段式 。

2)循环程序:为了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一些现代园林采用多项入口、循环道路系统、多景区划分,分散式游览线路的布局方法。

3)专类序列:以专类活动为主的专类园林,其布局有自身的特点。

22、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

3、混合式

23、园林分类

按占有者身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 :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24、道路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们以网状和线状形式将整个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道路绿地具有组织街景、改善街道小气候环境、方便交通等三大功能。

25、城市道路绿地设计的基本原则 :

1、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1)行车视线的要求:①停车视距:车辆在同一车道上,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及时刹车时所需的安全停车距离。②视距三角形:以最靠右的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车道所构成的三角形来确定。

2)行车净空要求; 3)与其它有关设施的距离: ①地下管线 ②其它

2、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3、发挥防护功能作用;4、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5、道路绿地建设应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26、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 :1、一板二带式: 2、二板三带式: 3、三板四带式: 4、四板五带式: 5、其他形式:

27、街道绿地规划设计

(一)街道绿地组成:

街道绿地包括人行道绿地、分车绿带、防护绿地、广场绿地、交通岛绿地、街头休息绿地等形式。在我国城市的道路中一般要占到总宽度的20%—30%;其作用主要是为了美化街道环境,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休息的场地,在夏季为街道提供遮荫。

(二)道路绿地率指标:

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2、道路红线大于50m的道路绿地不得小于30%;3、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4、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三)各部分绿地规划设计:

1、行道树:

作用:遮荫、美化、突出特色。

种植方式:树带式:不小于1.5m宽的种植带。树池式:定干高度:机动车干道≥ 3.5m;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间≥ 2.5m。 株行距:以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不小于4m;规格:快长树≥5—6cm,慢长树≥6—8cm。

2、人行道绿地: 3、分车带绿地:

28、交通岛绿地规划设计

1、中心岛绿地:习惯称转盘。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称为中心岛绿地。原则上不许游人进入。

2、导向岛绿地:

3、立体交叉绿地:

(1)设计原则:

①服从交通功能,使行车视线通畅,诱导行车,保证安全。 ②服从总体规划要求,保持整体协调性。③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整体。④设计以植物为主,发挥生态效益。

(2)布局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图案式。

(3)绿岛:绿岛是立体交叉中分隔出来的面积较大的绿地。

29、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设计原则:1、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 ;2、注意整体节奏,树立大绿地、大环境的思想;3、满足行车安全要求;4、为丰富景观的变化,防护林的树种也应适当加以变化 。

(二)绿地规划设计1、两侧的绿地要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并增加景色的变换,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2、通过绿地种植来预示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人员安全操作。3、一般在隧道入口处栽植高大树木,以增加适应时间,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在外侧种植—定厚度、长度的密带,缓冲车辆撞击。5、中央分隔绿带可以种植草皮、低矮、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丛花灌木等。

(三)绿地组成:

(1)分车带: (2)边坡:固土护坡、防止雨水冲刷(3)防护带:(4)取、弃土场:恢复原有植被(5)服务区:

30、城市广场一般是指由建筑物、街道和绿地等围合或限定形成的永久性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有着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城市绿地广场的绿地率一般为50%—80%,能取得较好的景观、生态和游憩效果。

31、广场的作用

①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社会交往和户外休闲场所的需求。②增加城市绿地空间,改善和重塑城市景观形象和空间品质,提高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③带动城市土地开发,提高商业零售机会。

32、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协调原则:包括功能和环境两方面。 2、以人为本原则:3、个性特色原则:广场是城市的窗口。广场设计必须适应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必须从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基地的历史背景中寻找广场发展的脉络。 4、生态原则:

33、广场设计构成

广场的规模与尺度:广场尺度处理适当与否,是广场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

绝对尺度:现代大型城市广场以不超过5h㎡为宜。相对尺度:实体的高度与距离的比例关系。D:H=1 ~3。 广场的尺度除了大的结构关系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尺度。

广场标志物与主题表现 :在广场上设置雕塑、纪念柱、碑等标志物是表现广场主题内容的常用方法。 建筑对广场主题的表现至关重要。广场中的主要建筑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并占据着支配性的作用。广场周边的建筑与广场要有一种亲密关系,广场周边应有一两个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市政厅、议会大厦、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音乐厅等 ) 。

34、广场的使用与活动

1、边界效应

行为观察表明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着建筑立面的地区和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区。所以在广场设计中,要注意广场空间与周边建筑、道路交汇处小环境的设计处理,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小品布置,吸引行人。

2、场地划分

适当地进行场地划分,以满足不同人们的活动需要。广场作为一种高密度的公共活动场所,在空间上应以块状空间为主,尽量减少细长的线状空间的使用。

3、活动的界面

广场上的活动,可以在水平面上划分,亦可将它抬高(或架空)、下沉或起坡(或台阶)。但须注意开放性处理。

4、环境的依托

广场的可坐面积达到广场的总面积的l0%—26%时,对满足人的行为需要是比较适合的。

5、活动的参与

人在广场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检验广场环境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准。

参与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拍照、小吃、戏耍、玩水、谈天、观景、利用广场设施、交往、选购等都是一种参与。

36、广场的类型、特征与绿地设计要点

广场在城市中的位置、活动的内容、周围建筑物及其标志,决定着广场的性质和类型。根据性质特点,广场大体可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一)公共活动广场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区。布置在广场周围的建筑以主要党政机关、重要的公共建筑或纪念性建筑为主。

作用:文化休息、政治集会和节日联欢。

篇四:森兰绿地规划

森兰楔形绿地经由市政道路隔成三个区域,分别诠释了本土化特色、现代时尚风潮、城市生态家园三层涵义.既满足绿地多元诠释,又通过园路系统、水系统等统一规划,令绿地分而不散。届时绿地将与其西侧的森兰商务区和高档居住区一起,形成景观,环境、活力上的互动,全面提升区域魅力。 一、项目解读

外高桥新市镇森兰楔形绿地是上海市八块市级楔形绿地之一.是整个上海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职能.对建设“绿色上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森兰楔形绿地是浦东新区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不仅有助于城市生态的改善,对优化浦东新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浦东新一轮飞跃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外高桥新市镇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森兰楔形绿地是整个外高桥新市镇建设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新市镇开发建设成败的关键。

(一)区位现状:绿地位于浦东之北,西临外高桥新市镇,东临外高桥保税区,轨道交通6号线,12号线、9号线皆临近于绿地。规划面积(含水域)265公顷。

(二)土地使用现状

以耕地为主,散布村庄.部分已迁出。北区、中区中部及南区南侧沿河均有若干工业用地。杨高北路及张扬北路沿线为高压走廊。北区保留古建宝莲庵,另有牡丹园、变电站、某公司;中区有部队、泵站。

(三)周边交通现状

基地东临主干道杨高北路,西临次干道张扬北路.北至次干道航津路,南至赵家沟内有快速干道五洲大道、主干道洲海路、次干道东靖路穿越。基地内有较丰富的河道水网,且主要集中于南区。

(一)原有苗木处理

基地原为耕地.大规模种植苗木,量多面积大,对本项目的地形营造、水系开挖、景观安排有不小的影响。苗木的合理利用将大大节省工程开支.并可能有助于本项目景观价值、生态价值最大化。

(二)水系处理特色

一方面,本项目的水系规划尊重了原有的农田水肌理,适当减少了土方开挖。另一方面.依照蓝线管理规定.使景观湖泊既不影响已划定的河道蓝线,又保证湖泊大小,形成和谐统一的水系统。

(三)主题诠释

绿地被道路隔离的三块区域,分别诠释了本土化特色、现代时尚风潮,城市生态家园三层涵义,既满足绿地多元诠释.又通过园路系统、水系统等统一规划,令绿地分而不散。

(四)相邻道路节点处理

本项目相邻市政道路与绿地的融合处理方式.是对部分区域进行适度扩大。不仅打开了景观视廊,也为区域构建了连续的步行系统。

四、规划主题

森兰水岸、绿色演绎、时尚风潮

(一)森兰一核心商务区

水岸一文化休闲黄金水岸

一与森兰商务区呼应有效利用黄金水岸

(二)绿色一回归自然的怀抱

演绎一未来新生态城市主义和谐发展

一全新的景观绿地整合开发模式

(三)时尚??崭新的景观、文化、生活诠释

风潮一时代潮涌、水娱乐文化潮

?全新的滨水、水上娱乐文化风潮

五、功能定位

北区:传统文化体验??以中国传统的园林、曲艺文化为背景,结合原有宝莲庵,牡丹园等景点,营造市民交流、健身的新城市公园。

中区:滨水娱乐休闲??满足森兰商务区多元诉求,安排滨水观演、水上运动,户外健身等大众娱乐活动;同时结合滨水度假会所等高端娱乐活动,提升绿地及区域活力。

南区:生态体验??为高档届住区提移姑}意栖居的周边环境,营造集自然生态、旅游.体育休闲为?体的瓤圳糯地功能区。

六、分区规划设计

(一)北区

区位分析:地块西,北皆为居住区,西南主要是商业金融区域。东临主干道杨高北路,南临主干道洲海路,兰谷路贯穿地块南北。

特色构思:北区的重要主题即围绕牡丹园.宝莲庵演绎古典情怀,借宝莲庵的人气带动牡

丹园内的曲艺活动.发展为集宗教、戏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雅趣之所。同时兼

顾为居住区服务的市民健身,以及为商务区服务的森林办公功能。主要亮点为森林办公管理区域的艳丽花田景观效果(轻轨俯视):庵,花园的古典雅致。

(二)中区区位分析:区块西邻规划中的森兰商务区.将为商务区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活动和景观环境。该区块位于绿地中心,是全区的高潮和精华部分。

篇五:浅谈住宅园林绿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住宅园林绿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对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景观设计面临空前的挑战。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地带,在邻次栉比的建筑群中有机地进行景观设计,最大地满足建筑功能及人们视觉感受的要求,使建筑与景观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建筑设计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诸如落地窗、大阳台)来提供视野,而景观设计则通过建筑之间的有限地域的设计、屋顶花园等,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满足每一个使用者的要求。在当代城市中,合理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前言:

住宅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随着住宅建设舞蹈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住宅区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比率日益增大,档次不断提高,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闪光点。

1 园林景观

1 . 1 园林景观特性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园林景观作为游览区域,必须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园林学、美学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游览、教育、休闲度假、娱乐或环保为主题展开。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

1 . 2 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

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些年,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2 当前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

2. 1 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发达的大中城市,聚集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园林绿化设计公司较多,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高。但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 000 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2. 2 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住宅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的门面,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宅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住宅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住宅区边缘关照不足,存在住宅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住宅区凌乱、芜杂。

2. 3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2. 3. 1 盲目引进外地植物。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这样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存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不合理,常绿树种多了,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了,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 3. 2 盲目移植大树。为达到绿化速成的目的,时下常见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今年种树,明年就可以乘凉。大树移植有利有弊:首先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对大树古树的保护,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是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一旦不成活,损失将无法挽回;再次是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证其成活率,在移植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种损害加上移植过程中的损伤,使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甚至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

3 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建设的原则

3. 1 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荫,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人的参与性回归,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功能第一,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各分户入口,各功能空间,屋顶及垂直空间都要进行绿化,

3.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3 .2. 1 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3 . 2.2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蔗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3. 2.3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人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