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生子女的告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45:33 体裁作文
篇一:《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观后感
《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观后感
张鸣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由于父亲患了心肌埂塞,去世了,妈妈以前也有病,由于打击太大,病情严重一直卧房无末已。从此家里的活全由她一人包干,经济方面也要靠张鸣鸣。
虽然爸爸去世了,自己很难过,可还是很坚强,有时还安慰妈妈。
开学了,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张鸣鸣用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一角一角的钱交学费。每天回到家吃方便面,没有菜吃,妈妈怕她营养不好,要给发也做菜吃,可她却要妈妈不做,给自己补身子张鸣鸣不会生火,做饭,可她却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来获得成功。她知道自己家里经济有负担,就不学琴了,可妈妈认为她学了四年了不能不学,就算再苦再累也要供她学下去。
有一次该她值勤,她却迟到了,从此以后每天把钟播到5点去学校。
妈妈要动手术了,需要营养,她把自己最心爱的毛毛杀了,给妈妈吃,自己不沾一点。随着手术的时间即将到来,她的生日也到了,为了节约,他却说不想过生日,由于她在病房时,对人有礼貌,大家都看在眼里,为她过生日,她激动不已。
张鸣鸣比我们小,可做的事比我大,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呢?家里虽然有钱,可我们这样浪费,是否太幼稚!每天回去做小皇帝,小公主应不应该,不帮爸爸妈妈减起负担却添麻烦,看完这部影片我想了很多,从此我要做一个乖乖女,帮助父母减轻疲劳,不惹他们操心,做一个真真正正长大了的孩子!
篇二: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北仪仙小学
伊翠平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北仪仙小学 伊翠平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也曾为之感动过,却不曾想《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感人一幕……
一位本来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女儿——张鸣鸣,在父亲去世、妈妈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勇敢的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最终成为一位强者。我很难忘记电影里那些感人的画面:张鸣鸣为了抢救犯病的妈妈,冒着大雨去给妈妈换氧气;在她生日那天,病床上的妈妈给了他钱去买生日蛋糕,而她深知家里困难,反而给妈妈买了香喷喷的包子。妈妈后来不幸瘫痪了,他为了给妈妈补补身子就把从小养到大的一只心爱的乌鸡毛毛杀了。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她也没有荒废学业。她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担任了大队委员的职务。
在现在,有许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为“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面对社会、建设祖国?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不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将来也不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而在逆境中成长的张鸣鸣,因为家里的各种事情都要自己去管理,所以她比现在的孩子干的事情要多。张鸣鸣在下着大雨的晚上穿着睡衣去换氧气,这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妈妈啊!否则,她会在下着大雨的晚上独自一人去医院给妈妈换氧气吗?现在的我们,同样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却很少想过自己的父母,很少为父母做事。而在生活的环境下,张鸣鸣却一定要细心
照护自己的妈妈,同时还要坚持努力学习。她给我的想象太多太多。想自己、想别人……正如束皙在《补亡诗》中说: “嗷嗷林鸟,受哺于子” ;苏辙诗云: “马驰未觉西南远,鸟哺何辞日夜飞”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这样,她以自己的毅力和意志,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敬佩,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顽强毅力支撑着自己的家,出色的完成着自己的学业。她的信念是:“有苦学会自己吃,有泪学会自己擦。”我感到她真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在她的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我非常想念去世的爸爸,可我不能对妈妈说,因为妈妈听见了会伤心的。”
比起张鸣鸣,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呢?我们应该比张鸣鸣更努力,更刻苦,更上进,更优秀。人生的道路上,恐怕不会永远是笔直平坦的,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掌握生活技能,这样,在将来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就能像张鸣鸣那样,战胜命运,摆脱命运,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
“这部电影真动人呀!”“张鸣鸣可真棒,那么小就能干那么多的活了!”“可他的学习居然还那么优秀,真了不起!”在大礼堂涌出的人流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在议论些什么呢?原来,我们正在谈论刚刚看过的电影——《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平时经常留意相关的材料,而且在这个方面有着深入的调研,积累了一定的一手资料,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也搜集了一定量的资料,学校里有网络终端,方便查阅资料,学校里的图书室藏书里较丰富,便于查阅相关的资料。
为了能完成课题的研究,我们将继续深入一线,到村到户,深入到每位儿童身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令我思绪万千。这部电影记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而我呢经常是遇到一丁点委屈就向爸爸妈妈诉苦,让他们替我操心,可从没想到,要靠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去战胜它;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很少想到自己也该去关心照料大人;在
我们过生日的时候,往往一块生日蛋糕就要花上七八十块钱。妈妈每天把可口的饭菜送到我的眼前,而张鸣鸣却要在厨房里烟熏火燎地忙上半天;夜幕降临,我已钻进又软又暖的被窝里进入梦乡了,而张鸣鸣呢?他是在微弱的油灯下写着白天没有时间做的作业。有人用“小皇帝”“小公主”来比喻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真是一点也不过分。跟张鸣鸣相比,我们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可我们和张鸣鸣相差的距离也不知有多少倍了。
国庆假期前,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该片讲的是一个独生小女孩因母亲身体不好,自己除了完成学业外,还要照顾妈妈和承担所有家务的故事。这一部影片表达了小女孩对母亲无限的爱与关怀,同时也告诉人们,小学生从小就要会做家务。看了电影后,我感受到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
影片的主角是小女孩张鸣鸣。她是同学和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可是由于意外,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使鸣鸣心理上蒙上自卑的阴影,令她的学习成绩下滑,还要照顾妈妈和自己承担所有的家务。鸣鸣放学前后,要做的家务事很多,很多,买菜、做饭、清洁等等。每天还要去给妈妈换氧气。劳累的程度你可想而知,但她还是坚持下来,显示出她的顽强!据调查,全国大部分小学生不会做饭、洗衣等劳动,家务事都是大人们干的,饭是家人做好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清洁是大人们做的,小学生在家是里什么也不用做,被宠坏了,没有劳动的习惯。我觉得,小朋友在家里应多做点家务,比如,可以帮忙洗洗菜,拖一下地板,擦拭一下窗户,既动手,又动脑子。饭吃起来会更香,因为是自己有参与的,多好。看了影片后,我觉得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当更加珍惜时间,用好每一分一秒。现在有些小朋友,晚上功课要做得很晚,没时间做家务和锻炼,我想原因应该是除了功课多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时间抓得不紧,注意力分散。其实,只要我们把握好时间,专专心心地做好功课,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来帮助家里做些家务。从影片中,我明白是我们还要珍惜生命,多运动和锻炼,这样身体才会长得更好,有了好的体质,我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观后感导读:
张鸣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可是由于父亲患了心肌埂塞,去世了,妈妈以前也有病,由于打击太大,病情严重一直卧房无末已。从此家里的活全由她一人包干,经济方面也要靠张鸣鸣。虽然爸爸去世了,自己很难过,可还是很坚强,有时还安慰妈妈。开学了,家里没钱交不起学费,张鸣鸣用自己辛辛劳苦攒的一角一角的钱交学费。天天回到家吃方便面,没有菜吃,妈妈怕她营养不好,要给发也做菜吃,可她却要妈妈不做,给自己补身子张鸣鸣不会生火,做饭,可她却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来获得成功。她知道自己家里经济有负担,就不学琴了,可妈妈认为她学了四年了不能不学,就算再苦再累也要供她学下去。有一次该她值勤,她却迟到了,从此以后天天把钟播到5点去学校。妈妈要动手术了,需要营养,她把自己最心爱的毛毛杀了,给妈妈吃,自己不沾一点。随着手术的时间即将到来,她的生日也
到了,为了节约,他却说不想过生日,由于她在病房时,对人有礼貌,大家都看在眼里,为她过生日,她激动不已。张鸣鸣比我们小,可做的事比我大,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呢?家里虽然有钱,可我们这样浪费,是否太幼稚!天天回去做小皇帝,小公主应不应该,不帮爸爸妈妈减起负担却添麻烦,看完这部影片我想了很多,从此我要做一个乖乖女,帮助父母减轻疲惫,不惹他们操心,做一个真真正正长大了的孩子!
《一个独生子女的故事》观后感
星期一我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因为今天上午我们班看电影。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四楼会议室。
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孩家里很穷,女孩的爸爸去世了,他的妈妈又生病了,家里的全部家务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每天放学去买菜、回家做饭、做作业,还要照顾妈妈,但是她不怕困难。当看到她妈妈被送去急救室抢救,她急得哭了起来,我也差点掉了眼泪。
看完这个电影,让我深受感动。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新鞋子、新衣裳,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学习,至于其他的家务活我们根本不需要操心。我们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与我们比起来是多么的辛苦。
每次放学回家,“妈妈我渴了给我倒一杯水”,“妈妈我饿了,饭给我准备好了没有?”......有一次妈妈给我报了习字班,我不仅不认真学习写字,还经常想着玩电脑游戏,看电视,更不用说帮着妈妈干家务了。想想这些事情我觉得很惭愧,与她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福。
从现在起,我决定要做一个自立、上进、懂事的好少年。
今天,学校里组织五六年级的同学观看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电影中的主人公叫做张鸣鸣。她的爸爸因为生病去世了。妈妈的心脏病也更加严重了。而这些事情并没有击败张鸣鸣,反而使她更坚强了。从梳头到大大小小的家务事,她没有把家里的困难告诉老师,而是自己一个人去面对。由于妈妈身体不太好,鸣鸣把从小养到大的鸡――“毛毛”杀了给妈妈补营养,晚上睡觉时帮妈妈焐脚。生日时只给自己买了几个馒头,病房里的其它病人都拿出自己的食品送给鸣鸣。最终,鸣鸣以她弱小的身子撑起了这个即将破碎的家。
篇三:独生子女的感情观
独生子女的感情观
独身子女成长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特定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使这一代人一出生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这一切都给独生子女的成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当他们读书求学的时候,中国经历了思想的混乱 —— 在传统文化被破坏和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基础上的价值和道德的重建;经济起飞 ——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们在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时又被要求为国家、家庭、个人学习拼搏;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的时候又要承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又要面对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独生子女成长的家庭背景
1979年第一批独生子女出生后,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开始从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家庭事务的主导也从“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逐步向“星系”结构转变,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祖父母绕其运行的“星系”。于是,“小太阳”、“小皇帝”也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中心,家长们出于“独苗难栽”的心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度娇宠、无限满足也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也被当成顺理成章。 “要天上星星,给你摘;要水中月亮,给你捞”,这样的故事也就真实的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同样因为是“独苗”,是家庭的未来,凝聚了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希望,家长除了提供孩子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外,更是想方设法让他们学习各种技能。许多孩子的童年生活常常被深谋远虑的父母安排得满满的。他们的成长一直就笼罩在一种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环境之中。父母们在感慨自己青春流逝的同时,便把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加倍地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许多是从“文革”动乱中走出的青年男女,在他们失去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如何教育好自己子女的所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而社会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又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在许多家庭,就有了对独生子女物质上的无限满足和有效教育的严重缺乏,就有了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也有了迁就和放纵的教育行为。
另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形成、分化和发展给几千年的平静、稳定的中国家庭带来了冲击和裂变,单亲家庭(以及准单亲家庭)、破损家庭、过度爱的家庭、失落了爱的家庭、富有家庭、贫困家庭、知识家庭、工农家庭、失业者家庭、社会主流家庭、社会底层家庭等等不断出现和分化,使中国的家庭结构、家庭形式、家庭生活、家庭环境更趋多样。然而,不幸的是,独生子女群落却正是在这种分化和裂变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使他们在面对独特的家庭结构的时候,还有可能要面对独特的家庭形式和家庭生活。
独生子女的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这一代独生子女有着优良的素质,掌握着现代科技知识,擅长运用网络、成长平顺;他们关注自身发展、敢于冒险、富有激情、重视权利。他们更注重规则意识,知识面广,表现出了极好的学习、接纳能力。
但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时代、家庭、社会的影响,他们又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缺乏责任心、好高骛远、没有目标;缺乏爱心、偏激自私;娇气任性、以我独尊;心高气盛、目中无人;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合作精神等等都在这一代人身上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那么到底独生子女的感情观是怎样的呢?上述所说的到底符不符合独生子女的特点呢?我们做了如下的调查:
Part1:亲情
下面对独生子女对待亲情的态度和父母的关系及做法作了一些调查。
实例1:
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很大,尤其是女孩子对于母亲,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
A 同学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于是和外婆和妈妈的感情非常好,从小到大,从衣服到吃的用的都是妈妈给买的,有什么事情,也要先和妈妈商量,然后再作决定。A同学的高考分数够上北大的线,但她选择了复旦,理由是家在上海,不想离开妈妈。并且她决定以后也留在上海工作。上大学住校后几乎每天都要给妈妈打电话,撒撒娇,讲讲见闻什么的。 分析:
家长对孩子的爱与关怀,让孩子觉得是一种习惯.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没有兄弟姐妹,朋友有些话也是不好说的,毕竟不是知根知底的,于是妈妈就是倾诉的最好对象,即使母亲又是好朋友.但是这其实并不利于独生子女培养必备的社交能力,反而让他们更加的保守封闭,不利于正常的人际交往,这也就恰好体现了独生子女独立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的特点.当然,家长也有部分责任,对待孩子过分呵护,什么事情都要亲手操办的话,那培养出来的只会是个不能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人.
实例2:
对父母的敬畏多于亲近,不敢违抗父母的意图,但是又与自己想做的矛盾。
B同学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些像朋友,父母给了她比较大的对于某些事情或决定上的选择空间。但在她看来,即便这样,父母的规定与要求还是太多了。因为父亲以前是医生,于是要求她吃饭前一定要洗手,如果碰了别的东西不论是干净的还是不干净的,都要再洗一遍。她心里虽不情愿,但又不敢违背父亲的命令,于是内心很矛盾。她认为待在家里规矩太多太麻烦,渴望自由的生活。
分析:
其实这样的关系已经出现了隐性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格本没有错,但是也应该问问孩子的心声,如果一味的强制实施,那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孩子不应该认为自己在家中应处于被领导的地位,而是应该勇于讲出自己的看法,营造更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这终究 不是个好办法.这个实例体现了,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也许在短时期内这样的矛盾不能解决,但是我们也应该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试着想想解决的办法.
实例3:
个性较独立,习惯了自己生活,不依赖父母,但在心底还寄有一份牵挂。
C同学从小被奶奶带大,与父母的感情没有对奶奶的深,于是养成了什么事情自己拿主意的习惯。尤其是到外地来上学,她不想让父母送,于是自己退了爸爸的一张火车票,自己一个人坐了四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学校,自己料理一切事情。但是她明白父母其实非常爱她,她也只是比较含蓄,不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只是一个星期与父母通一次电话。 分析:
其实这个实例代表了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在孩子的小时候带她成长,于是他们内心也有很多愧疚和遗憾,于是到现在明白了,才要想办法弥补跟孩子的感情缺失.而孩子的内心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慢慢成熟懂事也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与父母对自己爱,只是由于生疏的太久,所以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回报.
采访问题:
你是外地生么?
是/不是
你想家(亲人)么?
不想/偶尔(在生病的时候想)/非常想
你一周与父母打几次电话?
很少几乎没有/1次/3次以上/每天都打
你是否经常与家人谈心?
是/否
你过年准备回家么? 为什么?
回/不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问过父母的近况么?
有/没有
你是否知道家庭成员的年龄、出生年月和属相
知道/不知道
结果分析:
我们对1位上海的同学和两位外地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发现她们都很挂念家里和家里的亲人,一位同学因为家住上海所以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其余同学每周打电话都超过了3次还有一位同学每天都要和家里通电话;她们过年都准备回家,并且都有问过并了解过父母的近况. 调查显示,当今许多同学大都怀有感恩之心,比较重视亲情。80后一代的大学生,仍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展示出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在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是否知道家庭成员的年龄、出生年月和属相”这一问题时,2个的同学选择知道。
同学们会在家人生日那天与家人取得联系,并且送上自己的祝福,同学会在以后家人生日那天送上自己的祝福,会在过年过节(如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时送上自己的祝福。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日益上升,由于电话的方便和快捷,父母与孩子双方都比较主动。
存在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与家人缺乏真正的交流,孩子与家长缺乏真正的了解。
在回答“你是否经常与家人谈心”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个同学觉得心情郁闷选择父母作为倾诉对象,而其余两个都选选择朋友作为倾诉对象
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琐事,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很少。在大学过程中,虽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大多是嘘寒问暖,对孩子之间的了解不是很深,同时孩子对家长的真实境况也不能很好的了解.
对家庭过分依赖, 自主自立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大学生都是由中学毕业直接进入大学, 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足,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对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也明显不足。生活自主自立能力还有待提高,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上都对家庭过分依赖, 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后记: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并辅以正确的交流方法,才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完善起到帮助作用.
Part2:友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是广为流传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寻找到一个真正了解、拥有相通心灵的人可能是一种穿越时间与空间仍然不变的夙求。“友谊”这个几乎对每个人而言都很重要的词语到底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展现?!
从严格的定义上讲,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良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也就称为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人际交往、传播过程中,罗杰斯(Rogers,1985)对这种亲密性作了三点概括:
(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
(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
(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看来友谊与亲密度还有信任、相互尊重是密切相联的。对于多数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
生,我们自小就失去了可以撒娇、依赖的兄长的权利,没有需要关心、照顾弟弟妹妹的义。从出生起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唯我的家庭中。父母的爱全部倾注在我们身上,当然还有更为纵容的来自隔代长辈们的爱。我们似乎成了家庭的重心,没有人与我们分享父母的爱,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学会分享只需学会享受。于是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我们比从前的大学生更具有反抗精神、更彰显叛逆的思想、更加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并需要获得所谓独立的生活空间。可是情况也并非如此,我们失掉了在家庭这个人生最初获得认知的体系中与同辈,与兄长,与弟弟妹妹相互打闹、协调共同生活的学习过程。于是当我们走进社会时,与人的交流就成了纯粹的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生活,新的体验,新的面孔。这需要我们有极强的适应力做一个唯我独尊到与众相和的巨大变化,这样的角色转换的确困难,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就拥有了一种不同以往的人际交往状态。
以下是我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友谊观的一个粗略的调查:
调查问题:
1.简单描述一下你的性格
2.当提及“朋友”二字时,最先有什么反映(心理上的或想到的人或物等)?
3.你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吗?
4.你理想中的朋友是什么样子?
5.你是否会按自己的标准将朋友划分为不同等级?
6.你认为共处时间与友谊的关系是怎样的?
7.你是否相信男女间有纯真的友谊?
8.你会不会认为过去的朋友总是比现在的好?
9.如果曾经有很好但现在疏远了的朋友,那你会认为是什么原因主导了这样的结果?你是否会怀念你们共同拥有的那段时光?
10.请简单描述一下你的友谊观。
调查结果:
大多数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对朋友却有很强的依赖性
调查与朋友和家人的亲密度时,我惊奇的发现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与好友的亲密度大于与家人的亲密度,这是否是独生子女的较强独立性和反叛性造成的问题?!
事实上,与好友的亲密度来源于对青少年感情问题的交流诉说,友谊观出现两极分化状况,太过随性或太过严肃提及朋友、友谊或者类似的词汇时,一般的答案都偏向两种,将其用概念性的视角解读则呈现的状态为没有什么概念、思想或者是有属于个人的明确的严格的定义。而从心理或思维反应来看,或是产生愉悦情绪或是想到一件事或一个朋友(一般来说是很重要的朋友)。
随缘的友谊观;过于理想化的期待
提到友谊观或问及个人的择友偏好时,不少人都表示没有一定的寻求目标,也没有具体清晰的标准.这样的同学一般对友谊的构建过程持有随缘的态度,大多相信缘分,相信自己的现实感觉.的确在没有形成相互信任,了解,特别是产生相互依赖关系之前(我们似乎是不太确定二者关系的情况下)多数人都会处于这样的阶段。也许可以这样说选择朋友多半源于自我的内心感受,这是与友谊的真谛相符的。普遍的恋旧情节,共处时间在友谊建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拥有清晰友谊观的人,把朋友间的友情置于很高的地位(生死之交,共同的人生目标与追求等)。这种认识多半来源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构成,没有兄弟姐妹的共同生活,缺乏这个方面的体验而更多的将这种相互理解,沟通的需要附注在同龄人的相处关系中。 总是对好友有更多的期许。
随缘的理想化友谊多半来源于儿时接受的美好童话,源于现普遍行于电视剧中的戏剧化情节。在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中,我们的成长相对于父辈们是有很大的阅历缺陷的,我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事物的评价大都来源于他人的经验和感受,我们的意识被长辈描述中的境像,被书本中的“真理”格言,被电视及媒介的呈现构建起来。我们眼里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的,友谊应该是完美的,伟大的。朋友定是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感动的。这种理想化的观念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呈现为对好友的理想化描绘和对朋友表现的不满足。
“我的朋友应该是绝对忠诚的他不应该在我面前拥有秘密!”
“她应该总是和我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她一定要随时都能读懂我的想法,能尽她所能得帮助我”
“能替我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事”
… …
多数同学似乎对朋友的要求过于苛刻,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却期望朋友做到。 个人的性格与对朋友的定义的关系
大多数的独生子女性格都存在双面性,即开朗与内向性共存(在熟人面前开朗在陌生人面前内向)。将自己归于倾向内向或慢热性格的同学,一般内心认定的好友数会相对较少,其中的每一个人对自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互信任度高,相互依赖性也较强。而将自己归于开朗性格的同学一般认为自己拥有的好友较多,但很多的好友交情实际不深,有时甚至找不出一个可倾诉,依赖的对象。
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对方敞开心扉一般要历经一个时间较长的过程,而这种同学一般内心较为敏感,在懂得关心并维护友谊的同时也容易被好友的一些细节问题迁怒,进而影响到两人的感情。难怪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怀旧情节,相信时间塑造论,不相信男女之间存在纯洁的友谊
独生子女的友谊观几乎都带有怀旧的情节,很多人都觉得现在拥有的朋友不及或总是没有原先的朋友那么贴心。而这一代的大学生会在男女双方都已婚或其中一方已婚的状态下相信男女间存在真挚的友谊。在他们眼中共度时间长短基本上决定了朋友间的亲密度,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女生身上。疏远的朋友大都是由于长时间分隔造成的思想和性格差异,而距离一旦产生一般会逐渐扩大以致不可逆转,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沉默和无为,把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珍藏于心里。
篇四:一个成功者的告白——张朝阳
一个成功者的告白
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那么有钱,却这么痛苦。 ——张朝阳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职场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在一味的追求成功、金钱、地位,往往忽视了眼前美丽的风景,无意间抬起头看着天空,才感叹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过了。幸福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名气更不是地位,相反越是拥有了这些你的生活负担就会越重,幸福是纯粹的,他不应该背负上这些附加值。追求越多幸福指数就会越低,下面搜狐CEO张朝阳先生会用切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这些。
大家都知道搜狐是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张朝阳是第一个把互联网带入中国的人。要知道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一件新事物的崛起必定会被很多人觊觎,竞争对手就会不断增加,百度、新浪、腾讯迅速走红,以至于超越搜狐,令这个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很受打击;而作为互联网新兴产业的领头人,张朝阳有着明星一样的待遇,走到哪都会有大批量的“粉丝”尾随,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呼声四起的背后,张朝阳却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另外不光外部的压力,公司内部的董事会也会给张朝阳施压,一顿午饭的机会就会让自己CEO的位置面临危机;以上所有内部外部的压力都是导致张朝阳精神崩溃、不得已闭关的重要原因。可见外表光鲜亮丽,背后承担的也要比普通人多得多,追求的东西越多,
被越多人关注就会越累,表面上谦和实际非常的傲慢。他经常在媒体面前说到“自己是有钱有名的第一人”他认为没有人能跟他相比,认为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都是最优秀的,没有人可以超越自己,这种优越感会逼着自己更加的走向完美主义,无形中就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尽管我们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财富等待我们去挖掘,没有一家媒体会想等待我们的最新消息,可是我们每天也是在忙忙碌碌中追寻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和价值观,回头想想过去的这几十年里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呢?当你追到手的时候你的幸福感会一直持续到今天吗?或许是金钱或许是地位,而我们都错了,我们应该追的就是幸福本身,任何附加值都不可以加的幸福。一切物质上的享受都是暂时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最真实的自我就是最幸福的,或许你还在追求名利地位的路上,乐此不疲,可当你真正拥有了个中滋味就只能一个人承受了。
张朝阳在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选择了闭关这无疑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2013年1月他回来了,对比过去,少了几分张扬和骄傲,多了几分稳重和谦虚,当压力释放过之后对一切都看的很淡了,微博和微信的迅速崛起,张朝阳也会用平和的心态去想,互联网需要发展,大家都在为一个目标在努力。
我们也一样,平时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压力就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和方法,可以选择远离工作,可以选择旅游和找人倾诉,总之发泄出来才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释放压力的方法,如果此时的你心里也有很多的压抑、苦恼不防试一下。
1、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逃避,要去释放和解决。如果一遇到压力就选择逃避和放弃,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越积越重,最后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时间长了还会养成自卑、孤僻、懦弱的性格。
2、通过食物来减压。可以吃一些全谷类食品、番茄、酸奶、菠萝、南瓜子等可以起到安抚情绪、消除疲劳的食物来缓解和释放。
3、增加室外活动。最好是跟朋友在一起,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到户外郊游或者运动都可以起到减压的作用。
4、根据自己的喜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唱歌可以去K歌,喜欢看电影就去看一个通宵,不理会周围的种种,彻彻底底的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好很多。
篇五: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键入公司名称]
独生子女的特殊性
家庭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关键
作者:魏晓琴
班级:12生科2班
学号:1213010237
2014/11/9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之家庭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关键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子女人数都在逐步下降,独生子女逐渐增加,从1925年起,就有相当多的学者研究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种种不良个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西方的家庭,当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时,并不知道这是独生子,直到若干年后,不打算再生第二个时,才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的孩子。我国,情况则有所不同,独生子女已成为父母的共同指标。中国社会人口政策的巨大转变,以不可逆转的历史车轮,铸就了我们今天0到30岁年龄段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倒金字塔式的人口年龄结构,这种刚性的变化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孕育了许多独生子女教育所特有的显著特征。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自我中心人格 独立性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不仅是家庭的核心问题,同样也成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焦点话题。独生子女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个性,往往是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对于“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这个课题,我的观点是:独生子女确实特殊,但家庭教育才是他们性格形成的关键。
面对这一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许多教育家做了很多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这群孩子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具有两面性。他们具有较高智商,才思敏捷,观察力强,精力旺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情感丰富的优点;也有以自我为中心,娇气任性、自私冷漠、叛逆、耐挫力差等的缺点。对此我们做一个客观简要的分析:
一、独生子女具有的优势:
1、独生子女能获得优越的经济物质条件。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他们自幼受到家庭的精心喂养,所得到的营养比较充足,因而较早奠定智力发育的物质基础。他们能得到大脑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家庭中的资料较为丰富,有各种书刊。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使思维得到拓展。
2、独生子女享有充分的爱。“独生”不存在偏爱的问题。独生子女集父母之爱于一身,父母及整个家庭,倾其全部的精力教育培养这唯一的宝贝,也为孩子的智能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一位心理卫生学家指出:“爱比维他命还更重要。”爱能使孩子智力、情感、个性得到顺利发展。
3、独生子女教育条件好。目前,年轻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较好地接受优生优育的知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能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
4、在气质类型上,独生子女属于多种气质混合型的最多,其次是多血质和胆汗质。独生子女在情绪强度和主导心境上显著强于非独生子女,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精神独立性更强。
二、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是家庭教育的唯一核心。这种不可替代性极大地提升了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少,环境简单,家庭是实习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过于简单的家庭结构,不能给孩子提供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孩子很少能有机会单独与同龄人玩耍与合作。容易使孩子长大后,不会处理微妙的人际关
系,不能在社会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2、独生子女容易养成懒惰的性格。他们在家多受娇惯,常常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无论什么要求,父母都尽力满足,这样厚遇的结果,容易使孩子懒惰而缺乏勤奋,舒适而缺乏磨练。因此,一旦遇到困难时,常因没有克服困难的毅力而怯步。这也是有些独生子女虽然智力发育良好,但学习成绩却并不优异的原因。
3、家庭期望值过高造就了独生子女人格的脆弱。独生子女在面对挫折时,会比非独生子女表现出更低的挫折耐受能力。家长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正是这种过高的期望,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一种既争强好胜、嫉贤妒能,又心理脆弱、害怕失败的人格特征。一旦望子成龙的愿望落空,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强化着孩子上述人格特征的形成。
4、独生子女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往往不顾及环境条件和他人的处境,还常常固执己见,把自己的态度强加于人。与同学有矛盾冲突时,主观上总是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想把责任推在他人的身上,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人格。进入社会后,表现为不肯承担社会责任,没有合作精神和容人的雅量,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在犯错误后,大多会采取逃避的做法。
综合上述,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双向的,有利也有弊。如果父母意识到这些敝病完全是由主观原因造成,并努力弥补,那么,独生子女就有机会健康成长。所以,并非所有独生子女都完全具备以上特点。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如何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才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
一类父母对独生的孩子过于娇惯,十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饮食尽善尽美,活动过分保护,身体过于担心。他们总觉得孩子小,一切需要照顾,结果孩子变得非常依赖父母,自己不能独立行事。他们不具有应付环境突变的能力,当意外发生时,由于长期形成的脆弱性格,使他们承受不住而陷入苦恼。
另一类父母则不同,他们愿意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他们既是孩子的长辈,又是朋友,他们对孩子从不迁就。允许孩子独立行事,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这样的孩子同时又在物质条件优厚的环境中长大,他们聪明而又主见,性格开朗乐观,求知欲和创造力强,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往往都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明确自我,人格和精神独立,受到大家的喜爱。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研究课题,值得全社会的重视和研究。个人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五个方面:
1、适度管束。首先要建立和谐信任的亲子关系。管束要严而不滥,有理有度,原则问题上不含糊,小枝节上不吹毛求疵。让子女觉得父母严肃的态度和宽容的亲情。
2、合理期望。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建立在他通过一定的努力后能实现的基础上,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每次期望目标的实现都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即使有时没有实现期望的目标,也要客观地分析原因,寻找存在的差距,以安慰和激励为主,并帮助孩子寻找更好的方法,以等待下次的成功,千万不能动不动就吐沫和拳脚相加。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家长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表达意愿的适当权利,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
独立思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言传身教。家长作为孩子的笫一任也是最特殊而长期的教师,在言谈举止、待人处世、行为准则等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尊重、关心、团结、体谅他人,要使孩子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道德品质,只有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孝顺父母、有益于社会的人。
4、身心关爱。孩子在未成年时,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不仅需要加强营养,还要引导孩子适度参与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集体活动,注意维护身体的卫生与健康。做父母的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育,要经常利用学校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进行健康向上的心理强化暗示,逐步让孩子养成健康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孩子心情不好特别有心理疙瘩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必要时可请孩子信任的长辈或老师跟孩子聊聊天,不能让心理疙瘩变成心理疾病。
5、以事育人。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孩子才会感到生动和亲切,用这种事情来教育孩子,也才能事半功倍。让孩子适当做点家务事,肯定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家教计划,关键在于让孩子做家务或教育孩子时,对孩子提出要求的不能太高,只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做才是对的,才是更好的,并希望孩子能向这个方向努力就行了。另外,要教育孩子劳动是光荣的,是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必需手段,工作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只要是诚实的社会工作,无论哪种都应当值得人们的尊重。要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不浪费时间和财物。当孩子犯了过错时,做老师和父母的一定要指出其错误所在,并提出弥补的错施或改正的方向,才能更好地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只要独生子女的父母意识到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重要性,克制自己由于独生而产生的焦虑,在家庭中推行民主教育,注意为孩子创造条件,那么独生子女家庭,一样也能培养出良好性格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每一个人,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两者的性格都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真正能使人们紧密相连的,不是完美无缺,恰恰是你的不够完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