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夜闻杜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5:34 作文素材
篇一: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高考诗歌鉴赏
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鉴赏
古诗鉴赏
0308 1411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这首词当为南宋乾道九年(1173)以后,在四川时所作。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
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的灵魂所化,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词作又用“林莺巢燕”加以衬托:夜阑人静,林中的黄莺,巢里的燕子都不飞鸣了,只有杜鹃鸟还在悲鸣。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因之勾起的的思念乡土之情。 下片进一步写听到杜鹃夜啼的内心感受。“清泪”、“孤梦”之人,只身
客地,被杜鹃的夜啼惊醒,不胜凄感。“又拣深枝飞去”绘声绘影,突出了“人静”、“无声”的氛围,山林的幽邃深远,更加衬映出只身旅居他乡的孤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进一步点明自己的处境,足见寄慨遥深:壮志未酬、抱负未展,即使身在故乡,听了杜鹃这悲切的啼声,精神上也禁受不住,何况身世苍茫,半生羁旅他乡,怎能不感慨万千、愁闷无穷呢?整篇突出了悲、愁、志,一层深入一层,格调哀怨凄婉,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贺新辉)
篇二: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语文古诗词鉴赏之《鹊桥仙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语文古诗词鉴赏之《鹊桥仙·夜闻杜鹃》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公告已经发布,笔试在即,参加语文考试的学生中公教育安庆分校为大家准备了部分考试备考资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最后:祝大家考试成功!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问题】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庆人事考试网 2014年安庆市教师招聘信息公告|教师招聘职位|教师招聘笔试面试复习资料汇总专题
安庆中公地址:安庆市菱湖南路中公教育(安庆二中大门隔壁)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 中公教育 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安庆中公教育 祝您考试成功!
公务员考试辅导首先品牌中公教育 安庆中公教育官网:anqing.offcn.com
篇三:2013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二模)
语文试题(2013.04)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空敞地和老地方
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词叫做公共空间。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欧洲哪怕再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了宽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在老北京,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清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寺庙1200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800余座,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比如我童年居住家旁的小观音阁胡同,就有观音阁和弘福寺两座庙。我国是一个泛宗教的社会,这些庙所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儿像是现在的会所。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的,它们属于皇家的园林,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间。它们的长处,在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③之所以说□谈□,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了这样实用和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
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的趋向。那样的广场,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的家常菜,因为一般百姓不会经常能够到那里一顾的。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的。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的,没有办法,因为它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而在国外,无论原有的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城市,便有100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一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盘,便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
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这样理所当然地受到损害。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卖个大价钱的空敞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
自己的公共空间。
运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教育变的更容易。 www.gkk12.com
1 / 11
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如今,越是古老的城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
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的城市建设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他们对我格外不解地说:我们的大学
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咖啡馆、书店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开始的。可是,前年回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他们感慨地说: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留一些老地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价,而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
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的红房子西餐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的和“亲密空间”。他曾经说:“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自然形成并逐渐成为传统的。”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伴随着历史一道,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可惜,在商业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人们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2012年6月4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① ②两段的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入□ 和 □ 。(2分)
2、第④段两个加点字“空敞地”的意思不同,请依次解释。(2分)
3. 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 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 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 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4. 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的原因。(3分)
运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教育变的更容易。 www.gkk12.com
2 / 11
5. 分析第⑨ ⑩两段的作用。(3分)
6. 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8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情事结点”的认识。(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舞蹈。 运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教育变的更容易。 www.gkk12.com
3 / 11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
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
停地变化、流逝,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事物
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
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
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新放进你的瞳仁。
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
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
灵魂的空阔和洁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
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
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
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
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雪
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
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
雪啊。
7 第②段描绘“河流真美”的用意 是 。(2分)
8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或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文章第①段用笔简洁、开门见山,交代本文写作对象。
运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教育变的更容易。 www.gkk12.com
4 / 11
美妙动人的图景。
C、 第⑦段作者通过写芦苇安静的特点表达一种青春流逝、岁月不居的忧伤。
D、 文章后半部分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着力描绘苇花纯白之美,意在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浑浊、庸常的不满。 E、 第⑩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情侣在苇花丛中走着的动人情景,表现出初恋的浪漫与纯真。
F、 本文用唯美的笔调描绘芦苇荡,在给读者带来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然的深刻思索,给
人以启迪。
10.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
11、最后两段的叙述人称和前文不同,对此加以赏析。(4分)
12、从全文来看,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包含哪些内容?(4分)
(三) 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2) ,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3)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4)世胄蹑高位, 。(左思《咏史》)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8) ,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 》。(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运用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让教育变的更容易。
5 / 11
www.gkk12.com
篇四:高考语文之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4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
(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檞,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鹊桥仙夜闻杜鹃)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篇五: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奉贤区2013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2013.04)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空敞地和老地方
肖复兴
①城市最早是由市场发展而来的,因此市场就是城市最早的空敞地,现在的新名词叫
做公共空间。欧洲城市的广场,大多都是由这样的市场演变而来的,所以,在欧洲哪怕再
小一座城市里,也会有很多的大小不一的广场,这些广场成为了人们今天的休闲之地,抬
脚就到,方便而实在。
②在我国,广场大多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出现的。我们当年的市场,现在一般成为了宽
敞的街道,比如北京的猪市、菜市,成为了如今的珠市口大街和菜市口大街。在老北京,
公共空间,除了遍布京城的这些露天的大小市场,再有的就是寺庙,清康熙年间,北京城
里有寺庙1200余座,即使到了清末民初,还有800余座,大多藏在胡同里,有的一条不长
的胡同里就有两座庙,比如我童年居住家旁的小观音阁胡同,就有观音阁和弘福寺两座
庙。我国是一个泛宗教的社会,这些庙所起的大多是公共空间的作用,是让居住在附近的
人们有个聚会碰头的场所,有点儿像是现在的会所。老北京,公园不是百姓所能够享用
的,它们属于皇家的园林,市场和庙宇,便是普通百姓一室外一室内的两大主要公共空
间。它们的长处,在于就在百姓的身边,实用,又便于出行活动。
③之所以说□谈□,是因为如今我们的公共空间,已经渐渐失去和忘却了这样实用和
方便于群众的两大功能。我们更重视广场的建设,而且有越建越大的趋向。那样的广场,
只具有政治的意义,可以是一道丰美的佳肴,并不是百姓的家常菜,因为一般百姓不会经
常能够到那里一顾的。我们也更重视一般花园的建设,但那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用
的。于是,我们如今的城市空间,大多为几大公园所取代,比如我常常在天坛公园里见到
活动的老头老太太,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很多人是乘坐了公共汽车,大老远跑到这里来
的,没有办法,因为它们居住的附近,没有可以供大家活动的公园或别的场地。而在国
外,无论原有的还是新建的社区,都必要拥有自己的公园,比如我那年去美国芝加哥这座
城市,便有100余座这样的公园,我住的楼下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园,而在我住的街区里,
几乎走不远,就能够碰到这样的一个公园,成为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里街坊一般。
④我们的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似乎恨不得将所有的空敞地都盖起可以出售的楼盘,便
无形中挤压了公共空间的位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群众的公共利益便这样理所当然地
受到损害。真希望我们能够拥有更多一点的空敞地,当然,这些空敞地,不是像我们这里...
荒废着等待着继续盖楼盘好卖个大价钱的空敞地,而是能够让它们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公...
共空间。
⑤在城市里,特别是古老的城市,和空敞地对应的是老地方。如今,越是古老的城
市,老地方越少,因为老地方的破旧衰败,都被拆迁盖成了新楼盘,唯新是举的城市建设
思维,让老地方只成为了图书或展览中的老照片。而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无处可寻。
⑥去年在美国,我碰见一对上海夫妇,他们四十来岁,出国打拼十多年。他们对我格
外不解地说:我们的大学都是在北京读的,那时大学旁边有一些冰淇淋店、咖啡馆、书店
之类的,晚上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我们的恋爱就是在那些地方开始的。可是,前年回
北京,再找那些老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一家都找不到了,都拆了,盖起了高楼。他们
感慨地说:一座城市,怎么也应该保留一些老地方,让人过多少年,还能够找到,在那里
怀怀旧。
⑦城市化建设飞快,却没有想到有些老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地方的平方米的单价,
而包含着历史的痕迹,城市的记忆,和人们的感情。别说北京,连上海有名的红房子西餐
厅都易地了,现在,到哪里还能够找到老地方,还真的成了问题。
⑧我想起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荆其敏先生,他将这样的老地方称之为城市布局中的“情事结点”和“亲密空间”。他曾经说:“许多城市中著名的情事结点多是自然形成并
逐渐成为传统的。”成为了传统,说得多好,老地方的价值就在于它伴随着历史一道,已
经成为了这座城市带有感情色彩独到的传统。可惜,在商业利益面前,这样的传统已经断
档。
⑨失去了空敞地的城市,会像是沙丁鱼罐头,人们会在密麻麻的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
中,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
⑩失去了老地方的城市,会像是没有星星点缀的夜空,城市会失去历史的记忆,人们
会找不到回家的路。
(选自2012年6月4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①、②两段的内容,第③段两个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入□和□。(2分)
2、第④段两个加点字“空敞地”的意思不同,请依次解释。(2分)
3. 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作为公共空间,老北京的市场与寺庙功能相似,差异在于是否露天。
B. 如今的大公园对于城市建设来说,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为点缀而用。
C. 破旧衰败的老地方渐渐换位在图书、展会老照片和人们的记忆之中。
D. 作为老地方的红房子西餐厅不仅有经济价值,更有历史和情感价值。
4. 通读全文,概括导致我国城市建设存在的诸多误区的原因。(3分)
5. 分析第⑨、⑩两段的作用。(3分)
6. 除文中提及,请另举上海一处“老地方”,阐述你对第8段中荆其敏先生所谓“情事结
点”的认识。(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
李汉荣
①绿树拥岸、蜿蜒流淌的河是很美的,要说河的最美的地方,那肯定是芦苇荡。
②对河流的审美并不需要多高的美学修养,河流有一种天生的打动人的美的力量,她
闪烁的波光,她婉转的河岸,她或激越或温柔的流水的声音,她的周围和上空旋绕的鸟的
身影,她的波光里明灭起落的星星的倒影、银河的倒影和云的倒影,从她身上弥漫而来的
湿润清爽的空气……这一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全方位地感染你、渗透你、浸
润你,河流很快就笼罩和充满了你,此时,你没有别的感觉,你只有一个感觉:河流真
好,真爽,真美啊。
③你不想再远离河流了,你就入迷地站在河风里,站在河的絮语里,你举目四望,河
流太好看了,目光都不知该停放在哪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是美景,都是亮点。
④你该把目光投向哪里呢?你知道了“美不胜收”这个词的来历,要是古人不造这个
词,面对了河流,你也会在此时此刻造出这个词来的,不然,你会觉得对不起河流。
⑤这时,你看见了河湾里那大片大片的芦苇荡。
⑥那么浓郁热烈的绿,像旗帜招展在河流的身体上。微风吹来,苇浪就开始有节奏地
起伏,那么绵软、优雅、节制,那么美好的动作。也许只有芦苇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动作。
风大起来了,苇浪起伏的弧度明显放大了,眼看要匍伏在地上,然而并没有完全伏下去,
你也不愿意看见可爱的芦苇做出这么委屈的姿势。芦苇们互相依托着、呼应着,只把柔韧
的腰弯到有几份悲壮的程度,就又挺起来,然后随了风继续那哀而不伤、伏而不倒的动人
舞蹈。
⑦是的,水在流动,风在跑动,岸在移动,在变动不居的河流里,在变动不居的岁月
里,芦苇们不知听到了谁的暗示,不声不响地在低处做着准备,然后集结成浩荡的军队呼
啦啦开出来,就在流动的河里,流动的时间里,流动的生活里,切割了这么一些安静的、
绿色的岛屿,宣告美的征服和温柔的占领。让我们看到:许多东西在不停地变化、流逝,
许多事物在无可挽回地快速远离我们,但是,仍然有一些东西没有变,仍然有一些可爱的
事物停留了下来,并且远远近近地陪伴着我们,它们时时眺望着我们,也被我们时时眺
望,比如:你正在凝视的那一片片芦苇,此时,它在接受你投去的目光,它那么安静,深
邃,它似乎要把你清澈、深情的目光收藏起来,把你的美好年华收藏起来,若干年后,当
你老眼昏花了,它再把它收藏的你青春的情怀,把它收藏的你早年的目光,都还给你,重
新放进你的瞳仁。
⑧到了秋天,苇花如弥漫的白雪,被覆盖的河滩成了起伏的雪原,走近它,你能听见
大地深长、细微的呼吸,你能感受到一种只有从风浪和霜寒中一路走来才会有的那种深
沉、忧郁、而依然保持着纯真情操的成熟之美和内在之美。在苇花的雪浪里行走,你会重
新发现你内心深处原来有一片柔软地带,此时它正在落雪,正在不断展开灵魂的空阔和洁
白。
⑨许多个秋夜,我来到苇花飘曳的河滩,月亮小心地、踮着脚轻轻从上空走过,生怕
让这唯美、柔弱的梦受惊。月光落下来,一层层落在苇花上,天上的雪与地上的雪相遇
了,尘世的梦与天国的梦汇合了,我目睹并参与了两个梦的交接仪式和汇合过程,并荣幸地成为那超现实梦境中的一个细节。我在大地的一隅邂逅了天堂。
⑩不止一次,我在秋日里看见过这样的情景:一对对情侣在苇花的白雪里走着走着,
置身于大自然纯美的诗的意境,即使再没有诗意的人,这时候看过去,也有了几分空灵和
超凡气息。我想,也许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以后也将过着庸常甚至琐碎的日子,然而,
这一刻,大自然的诗意使他们凡俗的岁月有了经典的记忆,雪白的苇花漫过他们初恋的时
光,即使到老了,什么都忘记了,也许他们仍记得那雪白的苇花,以及那贴着苇花飞过的
雪白的鹭鸟,还有头顶那雪白的云。这记忆的底色,将漂白时光里沉积的灰暗,在纷繁甚
至浑浊的色彩里,他们一生里都将坚持对洁白的崇拜。当他们在尘世间走出去很远,停下
来回望,总能望见过去的白雪,那是多么纯真的雪啊。
7 第②段描绘“河流真美”的用意是 。(2分)
8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9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或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 文章第①段用笔简洁、开门见山,交代本文写作对象。
B、 作者通过河流、苇浪、苇花、白雪等意象,以写实的笔法,细腻的描绘,将情与景有
机融合,勾勒出大自然美妙动人的图景。
C、 第⑦段作者通过写芦苇安静的特点表达一种青春流逝、岁月不居的忧伤。
D、 文章后半部分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着力描绘苇花纯白之美,意在表达作者对现实世
界浑浊、庸常的不满。
E、 第⑩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情侣在苇花丛中走着的动人情景,表现出初恋的浪漫与
纯真。
F、 本文用唯美的笔调描绘芦苇荡,在给读者带来清新优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充满着
对自然的深刻思索,给人以启迪。
10.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含义。(3分)
11、最后两段的叙述人称和前文不同,对此加以赏析。(4分)
12、从全文来看,芦苇激荡人心的大美包含哪些内容?(4分)
(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位卑则足羞,)
(2) ,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3),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4)世胄蹑高位,。(左思《咏史》)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6)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8) ,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4、陆游诗南宋爱国诗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诗,题为《》。(1分)
15、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从景写起,“茅檐”、“篷窗”指简陋的寓所,渲染出悲凉、凄清的氛围。
B、词运用了“起兴”的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起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泪”,因杜鹃啼声一声紧似一声,仿佛予人更多伤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在故乡听杜鹃勾起了陆游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
16、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
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抗
士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
业,遂作《辩亡论》。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
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
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
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时.
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
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
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
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
曰:“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
④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有大勋于江表 ( ) (2)造太常张华 ( ) ..
(3)而志匡世难 ( ) (4)固辞都督 ( ) ..
1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殊邦遐远,容不相悉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B 遂委身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C 机以三世为将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
D 伐吴之役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2)人将谓吾为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20.根据第②段内容推断,“议者”认为陆机和陆云谁优谁劣?为什么?(2分)
21.根据③④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永州韦使君[1]新堂记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2]。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3],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4]。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5]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6]。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