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两万五千里长征名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19:50 作文素材
两万五千里长征名字作文素材

篇一:毛泽东两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1],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撰写《论持久战》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5月,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1945年4~6月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

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月1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3年6月,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4月。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1957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1958年5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7月,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从1960年冬到1965年初,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 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7月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历史贡献

一、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人物评价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篇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

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 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苦,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长征中的万水千山红军在长征中渡过的大河有二十四条,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翻过的险峻高山有十八座,主要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山、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

篇三:长征二万五千里怎样计算出来的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的两位青年李爱德、马普安开始重走长征路。他们像红军一样步行,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道路不熟,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疼痛。马普安病得很重,不得不回到北京休养几周。就是这样,他们坚持下来,经过384天的步行,2003年11月终于到达陕北。他们到达红军的长征终点——陕北吴旗镇的前几天,回答记者问题时说:“长征并不二万五千里,而是一万二千到一万三千里,所以长征没有那么长。”

“长征没有那么长”经记者报道迅速传遍世界。到底是谁对呢?答案是这两个外国青年虽然走了中央红军经过的11个省,但是他们并不是严格按照当年红军走的路线,他们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近、走得容易。

这两年我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一书时找到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春开始征稿,1937年2月编好,共100篇文章、5个附录,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关于长征最早、最可靠的回忆。据说现在仅发现5本。 这本书有5个附录,其中一个是《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这是以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长征中经过地名及里程的一览表,依据命令、报告、各种日记、报纸汇集而成,将日期、出发地、经过地、宿营地一一列清。这个一览表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最详细的、最可靠的资料。

此表是根据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的。因为直属队并不担任作战任务,在直属队驻扎、休息时,各师仍然在作战,或者侦察、或者阻击、或者进攻、或者佯攻,所以直属队是红军各部队中长征走路最少的。在表的最后说明中指出直属队的行程共为18088里,我根据此表每日行程表统计应为18095里,两者相差仅7里。统计相当精确。

李爱德、马普安写的《两个人的长征》并没有将每日的见闻写下来,但是他们有一份手绘的地图,标明每天走的路线及里数。我将一览表和《两个人的长征》核对后发现,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他们起码少走了1/3的路程。 他们刚出发不久就在山上迷路了。为了不再迷路,节省时间,他们经常走大路。他们认为的大路是柏油马路。小路是指步行的路。其实在红军长征时,江西苏区的路是“普通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这就是为什么1934年红军从扛西唐村到双芜,必须绕道新谢要用两天走130里路,而60多年后两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国青年只用一天,30里路就可以到达的原因。

彭加伦1936年著文回忆过大王山之艰难:“路是特别的崎岖,路旁都是万丈悬崖,脚下的泥已经有一尺来深了,有的地方连脚都站不住,好像体育场的小孩坐滑梯样的,一溜就是几丈,鞋子、草鞋多是离开了自己的脚,陷在深泥中了。有的跌下深崖去了,在崖底下呻吟。马也掉下去了,饲养员站在路边哭。战士们都成了泥狮子。”

李爱德、马普安既没有爬大王山,也没有走这样危险、难走的路。

四渡赤水,红军走了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只走1866里

红军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转了3个月,走了110个地方,而李爱德、马普安只走了44个地方。

红军从遵义四渡赤水到乌江共走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从遵义在贵州、四川、云南转了

一圈到两河口(两河口在乌扛北一二百里)共走1866里。

红军过了大渡河,经过泡通岗,李爱德两人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近路

红军过于大渡河,在泡通岗(抱桐岗)穿越原始森林,没有路,不见天日,又遇大雨,18里长的山路竞走了两天,夜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当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只能站着倚着树睡觉。

李爱德、马普安根本没有到泡通岗(抱桐岗),而是走的二郎山。这是九军团的路线。中央红军为了避开敌人主力,过了泸定桥后,调头南下,再折回往北,经泡通岗去天全。而红九军团是过泸定桥后,向北直奔天全。这条路比中央红军走的路起码近一半。建国后建成川藏线,红九军团翻越二郎山的古道废弃不用,从而消失。李爱德、马普安走川藏线,自然不可能体会当年红九军团的艰苦。

毛泽东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呢?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 2005年张小艾和武大卫长征走了4.6万多里

张小艾和以色列老战士武大卫(DavidBenUziel)从2005年3月到8月1日重走长征路。因张小艾是张爱萍之女,他们按照张爱萍所在的三军团所走的路线走,临行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请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从大量电报中查到三军团的路线,精确到县。他们坐汽车到各县,凡是汽车所不能通过的高山,他们就下车步行,翻越老山界就走三四个小时。一路下来,汽车的里程表是2.3万公里,相当4.6万里,即使扣除为找路重复走的里数,也在二万五千里之上。而且这个路程还不算他们步行的里数。他们步行的里数近2000里。他们所

两万五千里长征名字

经过的村子仅是十一团所走村子的2/3。站在高山上,向导常常指着远远的山村说:红军从那里走过,太远了,今天不能走那条路了。

红军长征伟大之处就在于空前绝后

可爱的李爱德、马普安没有想到,他们随便说的一句话竟然在世界各地的报道有100篇之多。李爱德、马普安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影响。他们认为:“考虑到红军的成就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距离问题已经无足轻重。”所以他们才会以自己走的实际路线为标准。

既然没有严格按照长征路线走,那就不要轻易地对长征路线的长短下断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重要的路线,在以色列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路线,在美国有一条当年华盛顿率领军队行军的路线,跨越6个州。

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情感上最重要的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路线。红军长征的里数对两个外国青年来讲是无足轻重的,而对中国人则不然。

篇四: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毛泽东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核心提示: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2002年10月16日,英国的两位青年李爱德、马普安开始重走长征路。他们像红军一样步行,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道路不熟,忍受着疾病带来的疼痛。马普安病得很重,不得不回到北京休养几周。就是这样,他们坚持下来,经过384天的步行,2003年11月终于到达陕北。他们到达红军的长征终点——陕北吴旗镇的前几天,回答记者问题时说:“长征并不二万五千里,而是一万二千到一万三千里,所以长征没有那么长。”

“长征没有那么长”经记者报道迅速传遍世界。到底是谁对呢?答案是这两个外国青年虽然走了中央红军经过的11个省,但是他们并不是严格按照当年红军走的路线,他们所走的路线远比当年红军走得少、走得近、走得容易。

这两年我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一书时找到一本书。这本书是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春开始征稿,1937年2月编好,共100篇文章、5个附录,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这是关于长征最早、最可靠的回忆。据说现在仅发现5本。

这本书有5个附录,其中一个是《红军第一军团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这是以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长征中经过地名及里程的一览表,依据命令、报告、各种日记、报纸汇集而成,将日期、出发地、经过地、宿营地一一列清。这个一览表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最详细的、最可靠的资料。

此表是根据红一军团直属队为标准的。因为直属队并不担任作战任务,在直属队驻扎、休息时,各师仍然在作战,或者侦察、或者阻击、或者进攻、或者佯攻,所以直属队是红军各部队中长征走路最少的。在表的最后说明中指出直属队的行程共为18088里,我根据此表每日行程表统计应为18095里,两者相差仅7里。统计相当精确。

李爱德,马普安比红军走得最少的部队还少走1/3

李爱德、马普安写的《两个人的长征》并没有将每日的见闻写下来,但是他们有一份手绘的地图,标明每天走的路线及里数。我将一览表和《两个人的长征》核对后发现,两个外国青年所走的长征路线与当年红军走的路线有相当大的出入,他们起码少走了1/3的路程。 他们刚出发不久就在山上迷路了。为了不再迷路,节省时间,他们经常走大路。他们认为的大路是柏油马路。小路是指步行的路。其实在红军长征时,江西苏区的路是“普通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远没有像现在这样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这就是为什么1934年红军从扛西唐村到双芜,必须绕道新谢要用两天走130里路,而60多年后两个人生地不熟的外国青年只用一天,30里路就可以到达的原因。

彭加伦1936年著文回忆过大王山之艰难:“路是特别的崎岖,路旁都是万丈悬崖,脚下的泥已经有一尺来深了,有的地方连脚都站不住,好像体育场的小孩坐滑梯样的,一溜就是几丈,鞋子、草鞋多是离开了自己的脚,陷在深泥中了。有的跌下深崖去了,在崖底下呻吟。马也掉下去了,饲养员站在路边哭。战士们都成了泥狮子。”

李爱德、马普安既没有爬大王山,也没有走这样危险、难走的路。

四渡赤水,红军走了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只走1866里

红军四渡赤水,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转了3个月,走了110个地方,而李爱德、马普安只走了44个地方。

红军从遵义四渡赤水到乌江共走3945里。李爱德、马普安从遵义在贵州、四川、云南转了一圈到两河口(两河口在乌扛北一二百里)共走1866里。

红军过了大渡河,经过泡通岗,李爱德两人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近路

红军过于大渡河,在泡通岗(抱桐岗)穿越原始森林,没有路,不见天日,又遇大雨,18里长的山路竞走了两天,夜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当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只能站着倚着树睡觉。

李爱德、马普安根本没有到泡通岗(抱桐岗),而是走的二郎山。这是九军团的路线。中央红军为了避开敌人主力,过了泸定桥后,调头南下,再折回往北,经泡通岗去天全。而红九军团是过泸定桥后,向北直奔天全。这条路比中央红军走的路起码近一半。建国后建成川藏线,红九军团翻越二郎山的古道废弃不用,从而消失。李爱德、马普安走川藏线,自然不可能体会当年红九军团的艰苦。

毛泽东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计算,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毛泽东在长征中并不是天天行军。如红军1月7日占领遵义,中央在此停了12天。红军7月底到达四川松潘,到8月底才离开,北上过草地,停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两次大的停留,毛泽东对此是很清楚的。他为什么计算里程时没有将此天数扣除呢?因为他知道中央机关是红军中走路最少的单位。作战部队除行军外还要打仗,打仗要占领有利的地形,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不断奔袭、迂回。作战部队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

2005年张小艾和武大卫长征走了4.6万多里

张小艾和以色列老战士武大卫(DavidBenUziel)从2005年3月到8月1日重走长征路。因张小艾是张爱萍之女,他们按照张爱萍所在的三军团所走的路线走,临行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请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员从大量电报中查到三军团的路线,精确到县。他们坐汽车到各县,凡是汽车所不能通过的高山,他们就下车步行,翻越老山界就走三四个小时。一路下来,汽车的里程表是2.3万公里,相当4.6万里,即使扣除为找路重复走的里数,也在二万五千里

之上。而且这个路程还不算他们步行的里数。他们步行的里数近2000里。他们所经过的村子仅是十一团所走村子的2/3。站在高山上,向导常常指着远远的山村说:红军从那里走过,太远了,今天不能走那条路了。

红军长征伟大之处就在于空前绝后

可爱的李爱德、马普安没有想到,他们随便说的一句话竟然在世界各地的报道有100篇之多。李爱德、马普安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的影响。他们认为:“考虑到红军的成就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距离问题已经无足轻重。”所以他们才会以自己走的实际路线为标准。

既然没有严格按照长征路线走,那就不要轻易地对长征路线的长短下断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上、情感上重要的路线,在以色列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路线,在美国有一条当年华盛顿率领军队行军的路线,跨越6个州。

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情感上最重要的路线,也是世界上最长、最著名的路线。红军长征的里数对两个外国青年来讲是无足轻重的,而对中国人则不然。

篇五:二万五千里长征

八年级历史学案 第17课 《 二万五千里长征》

主备人:陶晓勇 编号:16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评价

学习目标:1、记住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3、通过分析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和第五次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 2、 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

预习案 ●学法指导 、(用10分钟时间自主阅读课本92-97页,然后依据预习案,在课本中勾划标注,勾划完成后再看课本,然后合上书填预习检测。并把知识体系试着整理在导学案上)

1、长征的背景、原因、起止时间、经过(路线)、转折点、结果(胜利结束的标志)、意义、性质。

2、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预习检测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 A.‘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日本大举入侵华北

2.红军在长征途中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3.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4.红军长征路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飞夺泸定桥 ②强渡乌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5.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 )

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D.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

6.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出发点是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赣革命根据地

7.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8.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于 (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9.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三大主力指的是 ( ) 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四方面军 ④陕北方面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陕北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 11.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讲述,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B.彻底肃清了“左”倾错误的思想来源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D.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例行会议 探 究 案

1、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3、分析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

4、构建知识体系(背面书写)

当堂检测: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谁写的?它描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

(2)诗中反映出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

(3)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4)诗句中的“三军”指的是哪三军呢? (5)为什么“三军过后笑开颜”?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