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城市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2:46:52 字数作文
篇一:逃离城市的高管 作文导写
“逃离城市的高管”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文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是“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二、存在问题
1、审题不准,观点不切题。应该用关键词法和前追后问(由果溯因法)来探究现象的本质。材料作文的材料有的需要发散思考,有的却需要聚合思维,现象的本质是比较集中的。
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
(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
(3)心有灵犀诚可贵。 (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2、文章循环论证问题严重。议论文的后半部分出现与开头观点相似的表达,属于循环论证,缺少层次的深入和观点的递进,优秀的高分议论文观点都是层层递进的,这样才可以体现论证的严密和思路的严谨,环环相扣。
3、例证繁花似锦,但是有些例证观点不能严格的证明自己的中心观点,游离于观点之外。
4、例证不够鲜活和生动,相似的例子太多。比如林徽因、梭罗、奥勒留、沈从文等。要想把作文写好,平时要养成积累和背诵素材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写作时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有些同学议论文例证大于分析、阐释,“理”不够“例”来凑的现象很普遍,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丰富的例证,更要对例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要把道理告诉别人,而不是把例证摆出来就算了事的。
三、考场佳作
绝美风景在心 70分 南京一考生
佛祖拈花一笑的瞬间,万籁俱寂,花儿绽放在心。
对美丽风景的追寻,是对自我的探索,是与心的独处。
“知更鸟在等待”,这一句话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美丽传说。在课堂上,一只知更鸟落在教室的窗边,进入了正在授课的教授的眼帘。教授放下书本,追寻着知更鸟的步伐出了课堂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写成了《英伦物语》震惊了人们。是对心的探求,让他的灵魂与知更鸟一同飞翔。
然而,忽略了对自我的探求,心灵便会蒙上世俗的尘埃。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一经典之语至今仍引领着人们独立思考,通过与自己的对话获得真实的存在感。然而现实的网络的世界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在网络的束缚中,每个人张牙舞爪地展现着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一旦断开连接,作为自我的存在又在哪里呢?
怎样才能看见心上的风景?世界之大,学会了与心交流,便也容纳了这整个世界。 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我们也都一致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置身于雪域绝美风景之中的人们却没有看得见美景。
要看见真正的美景,便需使自己芜杂的心在纷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苏东坡有一雪堂,
四壁如雪,空空如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何等的宁静洒脱?卢梭从哈佛毕业后,只身一人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修了一间小木屋,过上了安心试验,独立思考的生活。史铁生,那个轮椅上的年轻人,残废了双腿,终日坐在地坛里,在痛苦之中思索,与自己颓废的心神对话,终究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生活本是由幸福和痛苦交织的网,看不见心中风景的人只能感悟到痛苦,思索着逃离。世界之大,天涯也在咫尺之间。只有双脚站在脚下的热土上,用心灵去与自己交流,灵魂就能飞向天涯。
酒阑灯灭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孤独中沉现自我,在思索中放逐自我。灵魂与心同质同量,让灵魂自由飞翔,绝美的风景便在心中显现。
浅谈逃离 65分 高三12班 夏思雨
何为逃离?逃离是陶潜“以菊为友”对官场的弃厌;逃离是海子“以梦为马”对世俗的叹息;逃离是托翁“以笔为拳”与贵族生活的决裂。这样的逃离,读罢叫人荡气回肠,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叹服。
然而,企业高管的逃离又是什么呢?且不论,“高管”帽子是否沾染了城市的灰尘,这一路攀登,一路微博的“雅兴”也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他们的行动和视野被拷上了锁链,又怎么能真切地体会到山顶风光的雄浑和壮阔呢?
不知高官们可有将手机从山顶抛下,与城市彻底决裂的信心?王尔德没有,他选择用牢狱的痛苦包裹自己,成为一只真正孤独的夜莺。西西弗却有,他忽视了受罚推巨石的艰难,沿途的美丽风景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假装着手舞足蹈地歌唱着“逃离”的音乐,心却被牢牢地捆着,岂不可笑?岂不悲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走向通向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陷监狱。”这位伟大的反种族隔离的斗士,因政见不和被白人当局关押了27年。释放后,却仍怀着一颗博大的心,选择逃离——逃离生命中一切不公的悲痛和怨恨。让它们在自己心灵的牢室里接受“无期徒刑”。何其坚定,何其勇敢,何其伟大!
反观当今社会,这样坚毅的逃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去年《北京青年》热播后,引来了无数“热血青年”争相追捧,却经反复思量将自己的一封“辞呈”扔进了垃圾桶;央视播出的“多于朋友沟通,贴近彼此心灵”的公益广告后缀着数以万计的回应,地铁上,“低头族”们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凤姐事件”令人义愤填膺,但当真有金钱的诱惑出现在你身边,又有多少人守得住自己道德的底线?城市的雾霾天气令人深知环保的重要,可大街上仍是垃圾成堆,小汽车仍叫嚣着发出刺耳的笛声??
我们并非不知道“逃离”的重要,并非没有被生活桎梏肋得四肢青紫,可我们仍惴惴不安地握着锋利的匕首,假托着借口不愿选择真正的逃离。深怕一无所获,深怕一无所有,深怕没有意义。
请你做一个勇敢者,拍一拍那些高管的肩膀,将他们的手机扔进垃圾袋,在他们惊愕
之余笑着说:“真正逃离城市吧!这里的风光不是更美吗?”
有关逃离 65分 高三11班 罗薇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爱丽丝?门罗以及她的代表作《逃离》,80后作家安妮宝贝的《爱到逃离》也曾受万千读者所追捧。好似“逃离”正在一点一点地萦绕着这个社会,大家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离。
于是,白雪皑皑,莽莽苍苍,企业高管们用微博叙述着有关他们的逃离——所谓的“逃离城市”。
我想,这并不是真正的逃离,在他们眼里,或许旅行就是一场逃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朦胧中我好像看到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潜,他向往逃离,他的逃离不过是一场与世隔绝,南山悠然。又听到“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桃花仙人唐寅的船歌,他也在经历一场逃离,逃出红尘之地,离开花柳之界,一心一意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然而,现实好像给我们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逃得再远,这把锁依旧桎梏着,挣脱不了,更别说摆脱,就像这群行者的手机微博,一路上与他们缠绕,使他们的逃离有所牵挂,变得心有余悸。如此,何来逃离?
仔细想来,我们又为何想要逃离呢?是外面的世界太美好?还是我们身处的牢笼太阴暗?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在浮躁,浮躁到想换个环境,换种生活方式,浮躁到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迷茫的途中,殊不知,安于现状才能最好的逃离。我一直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一句:“今天你以为困难到极点的事都会过去,而后再想,这不过是小事一桩!” 于是,安迪潜心生活,不再抱怨,而是在现实的亦步亦趋下,料想好天时地利,来了一场惊天撼地的救赎——逃离那不见天日的肖申克监狱。
脑海中想到安迪站在臭水沟里享受大雨洗涤的场景,这番逃离,不正是他当年的安于现状得来的吗?
我们不该因为一些琐事就躲避,要知道,逃离不是逃避。避是懦者所为,而离乃勇者之践。
又或许是受到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有些人打着“小清新小资”的旗号游山玩水,向世人炫耀他闲适的“逃离”。不,这样的方式给了那两个承重的字多大的轻蔑?想来门罗与安妮宝贝也不想要造成这样轻若鸟羽的名义上的“逃离”。门罗的《逃离》是她用十五年的时光细细打磨而成,《爱到逃离》也是安妮宝贝行走了大半个中国而著。我们都有自己逃离的方式,但若用游玩来效仿她们的逃离,实属轻浮。
其实,有关逃离,我想说的有太多。然而,我还没有真正经历过,于是所有的语言戛然而止。青葱岁月闪烁年华,我希望,待下个夏日,凤凰花开,我在风中挥洒汗水,对困住我十二年之久的种种来场华丽的告别。然后,凤凰涅槃一般,微笑的逃离。
细看窗外,天朗风清,我持一支素笔,期许的写下即将到来的有关我自己的逃离。逃离,逃离,会有桃的甘甜,梨的蜜口。
有关逃离,悄然绽放。
篇二:“逃离城市”作文精讲精炼
2014年高三优秀作文精讲精炼(1)
【原题呈现】(2014年1月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逃离城市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读】
逃离城市之人置身胜景美境,从科技的都市返回最初的淳朴,可最终慰藉自己内心感动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这现代的科技,内心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的束缚,难以获得诗意的逍遥游。
诗意的栖居,不是置身于何地,而是心灵在何处。人在牧歌式田园里,心绪焦躁,淳朴的环境反而成了隔膜,内心依然是不自由。身处闹市,结庐在人境,修篱种菊,而无车马喧,那是心灵的沉寂静谧,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
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
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
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
这让我格外怀念唐代的山水田园了。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得鱼忘筌,独钓寒江雪里自有旷达,哪怕鱼钩是直的也不以为意。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便有看花之人,也是物我两相忘。
【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是“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
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
3.心有灵犀诚可贵。
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评分细则 】
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
【特别说明】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为六类。
2.凡文体不明者,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3.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立意表达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立意表达之外,还要看作文的语言文采和谋篇布局。
4.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直接判为六类。
5.完篇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未完篇者,视完成情况而定,一般200以下,0—10分;300字左右11—25分;400字左右,26—35分;500字左右,36—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最高不超过46分。
6.缺作文题扣2分。
7.一般只要有字,不得简单判为0分。
【优秀作文点评】
1、无人逃脱
朱冰洁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开头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独坐大雄峰”,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群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群索居,不能孤独。【亚氏的理论,在这里使用,很好,妥当。】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观点不错,有思考。】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
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牧羊人得出来的结论,让我们感觉无奈,但是我们又能够如何改变他的结论?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任何一阵杂沓脚步的进入,都只能带来傲慢、自大、亵渎,而不是幸福、热闹、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缓缓地望着牧羊人,体味他的和谐与静谧。】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思想深刻、独到。】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生活气息浓,很好。】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结尾有力!有创!有韵!】
【点评】作者熟悉微博,这为写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写作过程中,作者思路开阔,能够借助于他人的话语,探究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把“行动的目标”缩小了许多,这样瞄准目标的力度和准确性更大,所以文章也就显得很有味道,值得品读。 深刻的思考,为本文增加了分值。就某种程度而言,思考的深度与力度,是高考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三思而立意,三思而择材,三思而定纲。
2、真正的风景
邢楚寒
一群扬言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攀上雪峰后也不忘微博直播,这可真是“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虽然可笑又可悲,却反映如今信息时代之中不可否认的现实。【“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这就是活学活用,有生活气息。】
如我们亲眼所见,每日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充斥着“晒美食”、“晒行程”等私人信息,许多人进入一家餐馆甚至是拜访朋友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wifi密码是多少?”,也难怪网友调侃最动人的情话是“我离不开你就如我离不开wifi”。有人说我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些今生今世的证据,于是又上传了今天品尝的美味和购物清单,不料被评论为“炫富”,这种结果可就差强人意了。【最后一句,有些平淡。写作,是艺术,更是技术。平淡无力,尽量避免。】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沟通的快捷与便利,却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不共享不真实”的心理了。许多时候新认识的朋友看到你的微博粉丝、互动众多便先入为主地想“他真是个受欢迎的人呀”,而相比以前需要长时间的相处与付出换来好印象这种方式显然简单易操作的多,于是人们趋于每日在互联网上分享生活,好像“生活在”互联网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对信息依赖症的直击。】
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但不容置否的是许多人处于“缺爱”的状态,物质的富足正突出了其精神上的缺失,而倘若在网络上发布些物质图片便能吸引他人的关注,以求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轻轻一点手指,又何乐而不为呢?【与前面“对信息依赖症的直击”所评论的那句话矛盾,疏忽。】
于是乎有着更富足的物质基础的“高管”们去了雪山,【于是乎,过渡不贴。】去了高原,而在发布微博后抬头会心一笑,或许是想“我收到的‘赞’一定比你们多”。极目远望,莽莽苍苍,这样的风景,或许决定了下一次购买的镜头需要怎样强劲的功能。说着“逃离城市”实际上在为更好的城市生活做些生活体验。【此处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难得。】如此这般本末倒置,【非“本末倒置”,乃“名实不符”,失误,不准。】忽略了真正的风景而成为一个个信息时代的牺牲者。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梭罗便意识到社会的飞速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于是他找到了他的瓦尔登湖,那是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的风景。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写,欣赏一轮初生的红日静静地听一场冷雨,都足以丰富精神世界,大可不必长途跋涉跑去雪山。毕竟,真正的风景,要在心中品味,而不是微博下的“赞”数可以衡量的。【此处可以再做提升,在心中品味是一种“消极”主动,如果在心中打造,则是一种“积极”主动。一词之差,境界之别。】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同走在街上。”一同看看真正的风景。【最后一句,略显简单、仓促。】
【点评】作者熟悉当下的生活,并且擅长刻画当下生活的场景和积弊,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灵活运用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并且从中窥见真谛,正是我们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所期待的佳作。作者善于思考,难能可贵。文章总体流畅自如,颇得个味。点评6处细微,尚可提升。
若谋巅峰作,莫疏细节关。
3、生活在别处
汪静瑶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末句骂道:这个七代宿命兴衰的家族最终映证了羊皮书上重复的命运之路。此一句成全了全书的主题——命运的重复。为人之不可抗拒不可逃离。【点明主题:不可抗拒不可逃离。】
可是新的生活永远在前方刺激着人们。【转承,顺利过渡。】不论是想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还是带上远征军奔赴战场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人们总是倾向于逃离,逃离,去寻找别处的生活,摆脱现实的桎梏,去追逐天堂。【应该删除“去追逐天堂”,这样更通顺,更简洁。】然而奇怪的命运之轮永远在重复他的车辙。企业高管们即便在雪山顶上也未摒弃手机与外界的联系;奥雷里亚诺上校依旧在树下折着小金鱼,黄花落在他的身旁——别处的生活和此处的生活并无差别,而人,永远无法逃离。
可是,如此便能否认人追求自由的主动性了吗?此处与别处,真得毫无差别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试想高管们回到纷繁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在某一天加班至深夜精疲力竭时,突然回想起雪山顶上清冷的风和光芒万丈的太阳,他们的心里又会被什么力量充斥呢?或许,可以称之为信仰。人如何可以寻找到自由?木心在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是说到:“我年轻时,把高尔基看作高山大海,我生在一个牢一样的家里,流浪?那简直羡慕得发昏。可是现在我又回来了,回到这个小木屋里。孔子说三十而立,我说三十而坐,坐木房。【引用很有味道】”
的确,人们一直在重复,在别处重复此处的生活,但经历了一切之后的顿悟和随遇而安的渐于习惯,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在永恒面前,人只有走到黑暗深渊的边缘,再折返回起点、才能参悟人生的意义。
然而,对于那些苦苦逃离的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勇敢者,对于那些苦苦逃离而又清醒地知道自己难以逃离的人,却只能称之为痛苦的开脱者。鲁迅先生便引导青年们勇于成为这样痛苦的开拓者。“因为这黑屋子里总有几个人是清醒地!即便如此,便不能说这铁网没有打开的可能!”年轻的企业高管们虽未能逃离城市,却向荒原迈进了一步,也向自己的心灵荒原开拓了一片绿洲。或许他们中的一个,会因别处的生活并未更好而感到痛苦。但雪山顶上的风,也带来了无言的宁静与美好。
【点评】
作者善于运用他人的话语,作为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论证的论据。马尔克斯,木心,鲁迅,运用得娴熟自如。对于增加文章论证力来说,这些话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语言流畅,但是缺乏足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晶莹闪光点。文章第一段、第二段的思想,在第三段、第四段发生了一个转折。这种转折表明,作者在对文章的立意上,还没有达到炉
篇三:《逃离城市》作文讲评
“逃离城市”
【原题呈现】(2014年1月南京市高三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读】
逃离城市之人置身胜景美境,从科技的都市返回最初的淳朴,可最终慰藉自己内心感动的方式,依然是直通微博这现代的科技,内心依然逃离不了现代科技的束缚,难以获得诗意的逍遥游。
诗意的栖居,不是置身于何地,而是心灵在何处。人在牧歌式田园里,心绪焦躁,淳朴的环境反而成了隔膜,内心依然是不自由。身处闹市,结庐在人境,修篱种菊,而无车马喧,那是心灵的沉寂静谧,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
老子早有预言,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你遥控器在手,电视节目换来换去,极多的选择反而手足无措。科技文明的发达,过度繁荣的物质,有时带给人内心的是无穷无虑的烦躁和焦虑。而一脉相承的庄子有“心斋”一说,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间房子,家具越多,光线就越暗,如何亮堂起来,那就是把家具腾空,做的是一道减法,减去种种成见、俗虑、偏狭,自然“虚室生白”,获得逍遥游。
反之,即便逃离都市,远离文明,如果内心没有栖息,没有冲淡平和之态,即便面朝大海,依然没有春暖花开的宁静。
那一群都市人终究是可怜的,翻山越岭,迢迢路远,看到雪山美景,把玩手机,或许也是现场直播,却不失为一种炫耀,仿佛来到雪山只是一种征服。
这让我格外怀念唐代的山水田园了。钓鱼不是为了鱼,而是得鱼忘筌,独钓寒江雪里自有旷达,哪怕鱼钩是直的也不以为意。王维有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便有看花之人,也是物我两相忘。
【审题立意】
本次考试是“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
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
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
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
3.心有灵犀诚可贵。
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优秀作文点评】
1、无人逃脱
朱冰洁
企业高管们本想“逃离城市”,享受片刻孤独,体会禅宗所谓“独坐大雄峰”的世间稀奇事——但结果却是雪峰也无法给予一点点。寂寞,他们最终无人逃脱。【开头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独坐大雄峰”,形象,生动,别致,新颖。】
这正像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所说:“离群索居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而在之后的论证中,作者自己也完全摒弃了成为神灵的可能性。于是离群索居就注定只能成为野兽。哲学家在笔下转了几个弯,最终得了理论——人不能离群索居,不能孤独。【亚氏的理论,在这里使用,很好,妥当。】
这个结论用在当今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微博微信把人划进不同的圈子里,痴迷于此的人连过马路都忙着刷屏,人和人天南海北的聊着,不顾一切地对着屏幕笑着,哭着,不过没有关系,不会有人在意,因为大家也都沉浸在自己的城市圈里。
公共传媒的泛滥仅仅是城市包围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人们经历了惶惑、好奇、狂喜最终深深沉醉无法自拔。是的,认识群居动物,已经无法活在缺少人声的地方了。虽然人们似乎感觉到了这是不妙的,想要“逃离城市”,但心灵早已被城市束缚了,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人并没有从根本上逃脱,说得好。】
城市的喧嚣可以让人很欢乐,但欢乐未必等同于幸福。【观点不错,有思考。】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牧羊人得出来的结论,让我们感觉无奈,但是我们又能够如何改变他的结论?在一个宁静的地方,任何一阵杂沓脚步的进入,都只能带来傲慢、自大、亵渎,而不是幸福、热闹、共享。所以,我们应该缓缓地望着牧羊人,体味他的和谐与静谧。】 城市人需要孤独,需要给手机放个假,需要像戒烟酒那样经历浑身不舒服恨不得一巴掌拍醒自己,最后发现其实自己原本的生活本来就是无需手机的——那时人们过的生活才叫生活。
【思想深刻、独到。】孤独是最能孕育、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天路历程》、《世界史》的作者无不经历了牢狱之孤独才有了如此杰作。城市人那140字的微博段子要怎样发展成惊世之作,这是值得深思的。【生活气息浓,很好。】
当下,城市人的尝试仍不幸地处于无人逃脱的状态,但幸运的是仍然有人在奋力地奔突,现在我们不必置身戈壁大漠、雪山雄蜂,但求内心的挣扎逃脱。让我们看看手机的微博提示音还能把人类再困多久!【结尾有力!有创!有韵!】
【点评】作者熟悉微博,这为写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写作过程中,作者思路开阔,能够借助于他人的话语,探究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是,他把“行动的目标”缩小了许多,这样瞄准目标的力度和准确性更大,所以文章也就显得很有味道,值得品读。 深刻的思考,为本文增加了分值。就某种程度而言,思考的深度与力度,是高考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三思而立意,三思而择材,三思而定纲。
2、真正的风景
邢楚寒
一群扬言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攀上雪峰后也不忘微博直播,这可真是“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虽然可笑又可悲,却反映如今信息时代之中不可否认的现实。【“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这就是活学活用,有生活气息。】
如我们亲眼所见,每日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充斥着“晒美食”、“晒行程”等私人信息,许多人进入一家餐馆甚至是拜访朋友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wifi密码是多少?”,也难怪网友调侃最动人的情话是“我离不开你就如我离不开wifi”。有人说我来人间一趟总要留下些今生今世的证据,于是又上传了今天品尝的美味和购物清单,不料被评论为“炫富”,这种结果可就差强人意了。【最后一句,有些平淡。写作,是艺术,更是技术。平淡无力,尽量避免。】 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沟通的快捷与便利,却不知什么时候成了“不共享不真实”的心理了。许多时候新认识的朋友看到你的微博粉丝、互动众多便先入为主地想“他真是个受欢迎的人呀”,而相比以前需要长时间的相处与付出换来好印象这种方式显然简单易操作的多,于是人们趋于每日在互联网上分享生活,好像“生活在”互联网上,这其实也是一种悲哀。
【对信息依赖症的直击。】
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但不容置否的是许多人处于“缺爱”的状态,物质的富足正突出了其精神上的缺失,而倘若在网络上发布些物质图片便能吸引他人的关注,以求一些精神上的慰藉,轻轻一点手指,又何乐而不为呢?【与前面“对信息依赖症的直击”所评论的那句话矛盾,疏忽。】
于是乎有着更富足的物质基础的“高管”们去了雪山,【于是乎,过渡不贴。】去了高原,而在发布微博后抬头会心一笑,或许是想“我收到的‘赞’一定比你们多”。极目远望,莽莽苍苍,这样的风景,或许决定了下一次购买的镜头需要怎样强劲的功能。说着“逃离城市”实际上在为更好的城市生活做些生活体验。【此处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难得。】如此这般本末
倒置,【非“本末倒置”,乃“名实不符”,失误,不准。】忽略了真正的风景而成为一个个信息时代的牺牲者。
早在工业革命时期梭罗便意识到社会的飞速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于是他找到了他的瓦尔登湖,那是属于他自己的真正的风景。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写,欣赏一轮初生的红日静静地听一场冷雨,都足以丰富精神世界,大可不必长途跋涉跑去雪山。毕竟,真正的风景,要在心中品味,而不是微博下的“赞”数可以衡量的。【此处可以再做提升,在心中品味是一种“消极”主动,如果在心中打造,则是一种“积极”主动。一词之差,境界之别。】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同走在街上。”一同看看真正的风景。
【最后一句,略显简单、仓促。】
【点评】作者熟悉当下的生活,并且擅长刻画当下生活的场景和积弊,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灵活运用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并且从中窥见真谛,正是我们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所期待的佳作。作者善于思考,难能可贵。文章总体流畅自如,颇得个味。点评6处细微,尚可提升。
若谋巅峰作,莫疏细节关。
3、生活在别处
汪静瑶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的末句骂道:这个七代宿命兴衰的家族最终映证了羊皮书上重复的命运之路。此一句成全了全书的主题——命运的重复。为人之不可抗拒不可逃离。
【点明主题:不可抗拒不可逃离。】
可是新的生活永远在前方刺激着人们。【转承,顺利过渡。】不论是想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还是带上远征军奔赴战场的奥雷里亚诺上校。人们总是倾向于逃离,逃离,去寻找别处的生活,摆脱现实的桎梏,去追逐天堂。【应该删除“去追逐天堂”,这样更通顺,更简洁。】然而奇怪的命运之轮永远在重复他的车辙。企业高管们即便在雪山顶上也未摒弃手机与外界的联系;奥雷里亚诺上校依旧在树下折着小金鱼,黄花落在他的身旁——别处的生活和此处的生活并无差别,而人,永远无法逃离。
可是,如此便能否认人追求自由的主动性了吗?此处与别处,真得毫无差别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试想高管们回到纷繁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在某一天加班至深夜精疲力竭时,突然回想起雪山顶上清冷的风和光芒万丈的太阳,他们的心里又会被什么力量充斥呢?或许,可以称之为信仰。人如何可以寻找到自由?木心在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是说到:“我年轻时,把高尔基看作高山大海,我生在一个牢一样的家里,流浪?那简直羡慕得发昏。可是现在我又
回来了,回到这个小木屋里。孔子说三十而立,我说三十而坐,坐木房。”【引用很有味道】 的确,人们一直在重复,在别处重复此处的生活,但经历了一切之后的顿悟和随遇而安的渐于习惯,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在永恒面前,人只有走到黑暗深渊的边缘,再折返回起点、才能参悟人生的意义。
然而,对于那些苦苦逃离的人,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勇敢者,对于那些苦苦逃离而又清醒地知道自己难以逃离的人,却只能称之为痛苦的开脱者。鲁迅先生便引导青年们勇于成为这样痛苦的开拓者。“因为这黑屋子里总有几个人是清醒地!即便如此,便不能说这铁网没有打开的可能!”年轻的企业高管们虽未能逃离城市,却向荒原迈进了一步,也向自己的心灵荒原开拓了一片绿洲。或许他们中的一个,会因别处的生活并未更好而感到痛苦。但雪山顶上的风,也带来了无言的宁静与美好。
【点评】
作者善于运用他人的话语,作为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论证的论据。马尔克斯,木心,鲁迅,运用得娴熟自如。对于增加文章论证力来说,这些话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语言流畅,但是缺乏足以令人眼前一亮的晶莹闪光点。文章第一段、第二段的思想,在
第三段、第四段发生了一个转折。这种转折表明,作者在对文章的立意上,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模的材料,究竟应该如何立意,才算最佳?作者们不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尽量不要在写作的过程中做出转变,如是,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许会更强。
心有篱菊在,何须南山行?
4、关不住的鸟
朱康泽
一群企业高管借攀登岗什卡雪峰来“逃离城市”。初衷是好的,然而从开始攀登直至登顶,始终未能彻底逃离——因为网络。【引用材料。这里可以脱离材料,或者化用其他材料,可能会更令人惊喜。】
外国一著名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们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我看来,网络常常束缚捆绑了人们精神生活——无时无刻不思考关于网络的一切。
无形中,在城市中一切显而易见的压力之下,人们被笼罩于网络的囚笼而不自知。因而,这群高管逃离了城市的地界却没有逃出城市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群高管代表人群反映的主观意愿却令人称赞:看见束缚,并尽力逃离以获取自由!
【深思得出的结论。】
就像《百年孤独》中那无奈的轮回一样,表面上,这群高管远去了青海雪峰,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脱去束缚的外衣,也并没有得到自由。
研究明史十多年,写就《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看清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后也得出这样的结论:“立国就像开公司一样,两百多年就很不错了, ??到了崇祯这一朝,‘气数’尽了。”好一个“气数尽了”,明末,有明君、有贤臣,但纵然全力以赴,仍是亡国。就好像这群高管,拼尽全力上了山,依然不自由。
真是让人绝望,仿佛有既定的轨道,纵然想尽一切办法也没法脱离命运或其他无形的束缚。 真的是这样吗?
不,不应该是这样。
不论是否成功,这群高管的初衷我是赞同的。我相信他们确确实实是为了“逃离城市”而并非为了什么无聊的炫耀。没错,他们没有成功,但也许他们下次便可以意识到错在哪里,又或许,其他聪明的人可以真正“逃离”。可无论如何,这种“冲出重围”的精神不能丢,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由”的信仰。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回答各异,他的标准答案是:“是用来逃跑的。”
【妙用。】
就算一次次逃出来又一次次被抓回去,仍然要再一次地逃出去!这群高管为“逃离城市”而来,又被网络抓回去,很可笑,但这又有什么呢?再逃一次!
最后,借用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结尾有力,颇得真味。】
【点评】本文在立意上比较个性,敢于树立自己独特的视角,这对于写作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意高则文胜。本文的立意,并不是最高明的立意,而且从深刻的角度来看,也还缺乏深刻的思辨,但是这不影响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现的亮色:切入点独到新颖;思路活跃,想象宽广;用材简洁有力;论证干净利索。
很多学生试图把文章写成百分之百优秀的时候,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如何打造最亮的“节点”。有时候,一念之间,灵光一现的想法,可以为我们的作品增色良多。
绝美风景在心
篇四:作文之逃离城市
暑期作文之逃离城市
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 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 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
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 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如何把握一篇作文
1.多读材料或题目,提炼观点,一定要避免偏题
2.打开思路,寻找自己积累的素材
3.用严谨的文章结构
饮酒 陶渊明 林徽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爱丽丝门罗: 逃离只是另一种囚禁
议论文怎么写
1.文最重要的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直接影响作文成绩高低。首先,中心论点必须正确,其次,中心论点决定着文章的深度。
2.文章的结构很重要。中考作文一般采用正反对比式和个人与社会的递进式结构,给人一种严谨清楚的感觉。
例.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总理这样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然而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正反对比) 纵观历史长河,有多少名人志士不为名利所动,坚守本心。反观当今,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正反对比)
个人如此,为国亦然。(个人与社会递进式)
3.论据是否高端直接影响文章深度,继而影响成绩
4.好的题目为文章亮色 例:心远地自偏 生活在别处
5.引用陌生化名言或故事法开头
康熙大帝在继位执政60周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篇五:新材料作文“逃离城市”作文导写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逃离城市”导写及例文
一、题目回顾: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着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典范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我们可以思考以下问题: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 “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我们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其次,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我们可以去谈“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我们要勇于寻找精神的家园;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分享美,是一种快乐;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美常存于“高处”;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等。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心有灵犀诚可贵;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三、佳作示范:
绝美风景在心
佛祖拈花,迦叶会心一笑的瞬间,万籁俱寂,禅意之美成为永恒。
对美丽风景的追寻,是对自我的探索,是与心的独处。
“知更鸟在等待”,这一句话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美丽传说。在课堂上,一只知更鸟落在教室的窗边,进入了正在授课的教授的眼帘。教授放下书本,追寻着知更鸟的步伐出了课堂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写成了《英伦物语》震惊了人们。是对心的探求,让他的灵魂与知更鸟一同飞翔。
然而,忽略了对自我的探求,心灵便会蒙上世俗的尘埃。
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这一经典之语至今仍引领着人们独立思考,通过与自己的对话获得真实的存在感。然而现实的网络的世界变成了“我分享故我在”。在网络的束缚中,每个人张牙舞爪地展现着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然而,一旦断开连接,作为自我的存在又在哪里呢?
怎样才能看见心上的风景?世界之大,学会了与心交流,便也容纳了这整个世界。
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我们也都一致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置身于雪域绝美风景之中的人们却没有看得见美景。
要看见真正的美景,便需使自己芜杂的心在纷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苏东坡有一雪堂,四壁如雪,空空如也,只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何等的宁静洒脱?
卢梭从哈佛毕业后,只身一人在美丽的瓦尔登湖畔修了一间小木屋,过上了安心试验,独立思考的生活。史铁生,那个轮椅上的年轻人,残废了双腿,终日坐在地坛里,在痛苦之中思索,与自己颓废的心神对话,终究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生活本是由幸福和痛苦交织的网,看不见心中风景的人只能感悟到痛苦,思索着逃离。世界之大,天涯也在咫尺之间。只有双脚站在脚下的热土上,用心灵去与自己交流,灵魂就能飞向天涯。
酒阑灯灭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孤独中沉现自我,在思索中放逐自我。灵魂与心同质同量,让灵魂自由飞翔,绝美的风景便在心中显现。
教师点评:作者把“逃离城市”理解为“对自我心灵的探索”,在思想内容上与材料契合得紧密而自然。在具体行文中,作者对网络世界人们“张牙舞爪地展现着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视了自我心灵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同时苏东坡的雪堂、卢梭的瓦尔登湖、史铁生的地坛都是他们精神的栖居之地,从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材料新颖典型,值得借鉴。
做一个勇敢的逃离者
何为逃离?逃离是陶潜“以菊为友”对官场的弃厌;逃离是海子“以梦为马”对世俗的叹息;逃离是托翁“以笔为拳”与贵族生活的决裂。这样的逃离,读罢叫人荡气回肠,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叹服。
然而,企业高管的逃离又是什么呢?且不论,“高管”帽子是否沾染了城市的灰尘,这一路攀登,一路微博的“雅兴”也着实令人大开眼界。他们的行动和视野被拷上了锁链,又怎么能真切地体会到山顶风光的雄浑和壮阔呢?
不知高官们可有将手机从山顶抛下,与城市彻底决裂的信心?王尔德没有,他选择用牢狱的痛苦包裹自己,成为一只真正孤独的夜莺。西西弗却有,他忽视了受罚推巨石的艰难,沿途的美丽风景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自然的美。
假装着手舞足蹈地歌唱着“逃离”的音乐,心却被牢牢地捆着,岂不可笑?岂不悲哀?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走向通向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
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身陷监狱。”这位伟大的反种族隔离的斗士,因政见不和被白人当局关押了27年。释放后,却仍怀着一颗博大的心,选择逃离——逃离生命中一切不公的悲痛和怨恨。让它们在自己心灵的牢室里接受“无期徒刑”。何其坚定,何其勇敢,何其伟大!
反观当今社会,这样坚毅的逃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去年《北京青年》热播后,引来了无数“热血青年”争相追捧,却经反复思量将自己的一封“辞呈”扔进了垃圾桶;央视播出的“多于朋友沟通,贴近彼此心灵”的公益广告后缀着数以万计的回应,地铁上,“低头族”们的身影还是随处可见;“郭美美事件”,“凤姐事件”令人义愤填膺,但当真有金钱的诱惑出现在你身边,又有多少人守得住自己道德的底线?城市的雾霾天气令人深知环保的重要,可大街上仍是垃圾成堆,小汽车仍叫嚣着发出刺耳的笛声??
我们并非不知道“逃离”的重要,并非没有被生活桎梏肋得四肢青紫,可我们仍惴惴不安地握着锋利的匕首,假托着借口不愿选择真正的逃离。深怕一无所获,深怕一无所有,深怕没有意义。
请你做一个勇敢者,拍一拍那些高管的肩膀,将他们的手机扔进垃圾袋,在他们惊愕之余笑着说:“真正逃离城市吧!这里的风光不是更美吗?”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有力度、有深度的针砭时弊类议论文。文章从陶渊明对官场的逃离、海子对世俗社会的逃离和托尔斯泰对贵族生活的逃离入手,以典范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彻底的逃离,因而以批判批判的眼光否定了材料中和现实生活中人们逃离的假象,在鲜明的对比中告诉我们,逃离城市不只是身体的离开,更是对精神桎梏的突破,对思想束缚的挣脱,文章思维深刻,耐人寻味。
有关逃离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爱丽丝?门罗以及她的代表作《逃离》,80后作家安妮宝贝的《爱到逃离》也曾受万千读者所追捧。好似“逃离”正在一点一点地萦绕着这个社会,大家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离。
于是,白雪皑皑,莽莽苍苍,企业高管们用微博叙述着有关他们的逃离——所谓的“逃离城市”。
我想,这并不是真正的逃离,在他们眼里,或许旅行就是一场逃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朦胧中我好像看到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潜,他向往逃离,他的逃离不过是一场与世隔绝,南山悠然。又听到“无花无酒锄作田”的桃花仙人唐寅的船歌,他也在经历一场逃离,逃出红尘之地,离开花柳之界,一心一意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然而,现实好像给我们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逃得再远,这把锁依旧桎梏着,挣脱不了,更别说摆脱,就像这群行者的手机微博,一路上与他们缠绕,使他们的逃离有所牵挂,变得心有余悸。如此,何来逃离?
仔细想来,我们又为何想要逃离呢?是外面的世界太美好?还是我们身处的牢笼太阴暗?其实是我们的内心在浮躁,浮躁到想换个环境,换种生活方式,浮躁到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迷茫的途中,殊不知,安于现状才能最好的逃离。我一直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的那一句:“今天你以为困难到极点的事都会过去,而后再想,这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安迪潜心生活,不再抱怨,而是在现实的亦步亦趋下,料想好天时地利,来了一场惊天撼地的救赎——逃离那不见天日的肖申克监狱。
脑海中想到安迪站在臭水沟里享受大雨洗涤的场景,这番逃离,不正是他当年的安于现状得来的吗?
我们不该因为一些琐事就躲避,要知道,逃离不是逃避。避是懦者所为,而离乃勇者之践。
又或许是受到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有些人打着“小清新小资”的旗号游山玩水,向世人炫耀他闲适的“逃离”。不,这样的方式给了那两个承重的字多大的轻蔑?想来门罗与安妮宝贝也不想要造成这样轻若鸟羽的名义上的“逃离”。门罗的《逃离》是她用十五年的时光细细打磨而成,《爱到逃离》也是安妮宝贝行走了大半个中国而著。我们都有自己逃离的方式,但若用游玩来效仿她们的逃离,实属轻浮。
其实,有关逃离,我想说的有太多。然而,我还没有真正经历过,于是所有的语言戛然而止。青葱岁月闪烁年华,我希望,待下个夏日,凤凰花开,我在风
字数作文